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神与人的分界在哪里,受祭祀的就是神吗

时间: 2023-09-12 11:01: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神与人的分界在哪里,受祭祀的就是神吗

在古代祭祀活动算是一种宗教活动吗

从词源上看,宗教(Religion)一词源自拉丁语的Religio,意指“连接”。而这一意思的起源与“宇宙万物相互连接”的对宇宙实体的表现有关。宗教就是一种“连接”,而祭祀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活动。
祭祀就是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祭祀从本质上说,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
因此,祭祀绝对算是一种宗教活动
是的。祭祀就是在某个特殊时期(如丰收季节)召集全族的人或族中的主体人群对他们信奉的神灵致敬和献祭,比如玛雅人崇拜库库尔坎神,它与雨季同来,而雨季又与玛雅人种玉米的时间相重合,因而库库尔坎神又成为玛雅农人最为崇敬的神明。 每当雨季降临,玛雅人都会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以感谢神的恩泽。
所以,在古代的祭祀活动是宗教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宗教活动。
可以认为是原始宗教活动。
应该算是 你祭祀总得有个祭祀的的对象 那不就是XX神;额

祭祀的意思是什么

祭祀是什么意思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叮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人鬼。天神称祀,地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

祭祀是什么意思? 祀神供祖的仪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汉 王充 《论衡・解除》:“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 唐 柳宗元 《监祭使壁记》:“圣人之於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红楼梦》第九四回:“除了祭祀喜庆,无事叫他不用到这里来。” 艾芜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 李冰 父子的庙宇,巍然建立在 岷江 岸边 玉垒山 上,享受人民的祭祀。

祭拜是什么意思 祭拜
1.
祭祀礼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 吐蕃 又迫令所有 唐 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 唐 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越剧《二度梅》:“ 彩环 命喜童掸扫一株老梅树,今朝还要来祭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高兴为你解答!
如有不懂,请追问。 谢谢!

祭司是什么意思? 指印度成立吠陀圣典的时代,分为前、后二期。
〔前期〕(西元前1500~前1000) 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征服塌鼻、黑色肤种的原住民,在旁遮普开始过着以畜牧为主、农业为副的生活。他们将大自然予以神格化,崇拜多神。
以火、赞歌、食物祭供。后来则有专司祭祀仪式的祭师。众所周知的《梨俱吠陀》(前1100或前1000),就是祭师在祭典中所吟唱的赞歌集,是由祭师们所汇编而成的。此一时代被称为前期吠陀时代。
此时期的雅利安人,以部族、氏族为单位而活动,由被称为‘ra^jan’的首长统治。‘ra^jan’之权力行使受sabha^、samiti等部族 *** 的限制。他们已知青铜,但未使用铁。最重要的财产是牛,大麦是主要的农作物,马则被用来拉战车。二轮战车的机动力是雅利安人战胜原住民的主力战备。他们进入印度时,印度河文明已经衰退,但原住民间存在相当高度的农耕文化。原住民中有许多部族与雅利安人具有平等关系。两民族间早就有种族上的、文化上的融合。
〔后期〕(西元前1000~前700或前600)部分雅利安人从西元前1000年进入恒河流域。不久在该地成立农耕社会。铁的使用自西元前800年起逐渐普及,水稻栽培也渐普遍。此一时代的前半期编辑《沙摩吠陀》等三吠陀,后期成立《祭仪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广义的吠陀圣典。二大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的原形也在此时成立。后期吠陀时代的研究,主要就是依据这些文献与考古学上的调查。
从政治面来看,此一时代王权伸张,在恒河上游流域成立部族王制的国家。从宗教层面来看,此时祭仪的重要性提高,祭师阶级(婆罗门)享有特权。另一方面,对婆罗门教祭仪之至上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奥义书哲学也开始发展。业、轮回思想也于此时奠立。
前期吠陀时代,在雅利安部族中已经分化成三个阶层,即以ra^jan为主的有权势者、世袭的祭师、一般民众。到后期吠陀时代,此三阶层的排他性增强,而形成刹帝利、婆罗门、吠舍三种姓。又在三种姓之下配置隶属民,其主要来源为被征服的原住民。此即为种姓制度的初期形态。
每月29日-女祭师
塔罗牌大阿卡那的第2张是“女祭师”,她坐宝座上,看来自在平静,有些高深莫测。她拥有灵性,可以让隐藏的力量和秘密显现,进而给予人们这些知识。所以当牌面正立时显示的是宁静、直觉、含蓄以及谨慎。当牌面倒立时则表示诡秘、猜疑、冷漠和迟缓。
短暂的结束,是开始的演奏。
记得那天午后,慵懒的猫咪一个人在
屋顶享受
祭祀的苦涩

无奈的叹息

祭司是什么意思? 古埃及的祭司阶级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根植于传统之中。不同于西方社会正统保守的神职人员,古埃及的祭司不是为预测占卜或者与某位神明保持和谐关系而存在,祭司的职位近似于一份日常的工作。其职责是,由于法老自视为神,他们就被看成是法老的代表,负责维持埃及社会的良好秩序。祭司们所具有的神秘特质使他们在社会中有了另一层重要性,那就是加强宗教的影响力。在古埃及人看来,宗教是获得超凡能力和满足基本需求的途径,也是控制社会运行的一道程序,它催生了等级制度,确保了文化传承。因此,无论是在实用的社会职能还是神秘的宗教层次,祭司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名古埃及祭司通常是由法老选定,或以世袭获得该职位。不管是哪种方法选出来,都不代表他优于凡人。事实上,祭司们还要使自己生活在平凡人之中,以保持埃及社会循规蹈矩地运转下去(这也是这一高地位工作所附带的规定)。祭司阶层最初时很单一,只有相当少的庙宇,但到了稍晚的王朝时,庙宇增加到数百座。随着这样的增长,高层的官僚需要维持住庙宇的体面,庙中祭司也就要相应增加。从那时起,规模尚小的祭司阶层从大约数百人增加到数以千计,并由此衍生出祭司的等级。
祭司的日常生活依他们的性别和等级身份而定。在相当的级别内,祭司们经常轮流担任职位,构成从日常生活到供奉神明两方面的运作体系。在这种轮转系统中,一名祭司将会进入神庙生活一个月,一年三次。不管祭司的地位如何,都需要遵守为数众多的禁忌与传统。他们不能吃鱼(这种食物被认为是属于农民的),不能穿羊毛(差不多所有动物的产出都被认为是不洁净的),要施行割礼(仅限于男性祭司),一天到神圣的 净湖中洗三四次澡也是很普遍的。“神谕”祭司(最神圣的职位之一)会清除体毛,有的还会剃掉眉毛,为了净化与涤罪。他们会象征性地奉献食物给神像,为神像着装,夜晚时封住神庙的密室,并被称为“Stolists”。由此可以看出,纯正洁净不止要在凡间做到,还要毫无差池地在来世保持。而且,不管在神庙中是什么身份,进行过诸如此种净化仪式的祭司都经常会被冠之“净化者”的名称。
祭司的等级与其职务责任相一致。地位最高的是高级祭司,也叫做殡葬祭司(sem―priest),拥有“神的第一先知”(the First Prophet of the God)的头衔。高级祭司经常由智慧的长者出任。他不但要向法老提供决策建议,而且是他所辖神庙的政治领导者。同时他也控制着占卜仪式与其他典礼。除了享有相当的宗教地位,高级祭司还常被法老选为顾问。不过,也有不少高级祭司是通过晋升而爬上高位的。
高级祭司以下是一群拥有许多特殊职务的祭司。第二层祭司均术有专攻,从“日晷学”(负责一天中的精确时计,尤其是对那些膜拜太阳神的信徒们,太阳白天运行期间的准确时刻非常重要,此外也为农业生产服务。),“占星术”(这对埃及的宗教,建筑和历法都至关重要),到治疗术。具备了专业知识的祭司们都明了,宇宙的和谐轮回相当要紧,他们以此决定庄稼何时下种,尼罗河何时涨落,甚至神庙的仪式该在早晨哪一时刻开始。古埃及祭司专研的结果,体现在神话传说和农业习俗两方面,堪比现代历法(Caesarian Calendar),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仍有被使用。
除国家管理事务之外,祭司们还在巫术与经济两方面发挥力量,但这不包括非专职祭司,他们只是为平民提供埃及宗教的理解性知识。藉由使用巫术及与神的接触,非专职祭司们向他们的服务对象提供某一服务,通常是由劝告或者建议,施行巫术,治疗,及举办仪式组成。他们处在古埃及祭司阶层的最后一级,属于某一神庙中的“生命之家”。来到“生......>>

祭祀的意思是什么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人神。天神称祀,地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的意思是什么 ?? 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祷、词)、祭品等内容。
仪式:有祭礼、祭典;
节日:有祭典、祭日;
对象:祭天地、祭神灵(神和世界万物),祭先祖、祭烈士、祭死难者;
方法:有活祭、牲祭,包括活人祭; 祭品,祭祀用品包括活人、动物和其他祭品;
祭祀,有官方祭典(公祭)、民间祭祀∶家或族祭;
设施和用具,有祭祀建筑、祭祀用具、祭品。
祭祀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近年新兴网祭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在国家民政部的倡导下,正在被人们采用。预测,未来网上祭祀将成人们的祭祀活动之一。
《说文解字》中,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也。祀:祭也,祭不已也。
英译: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ors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祭祀逝者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
中华姚氏求正堂〔姚氏圣仁堂〕德府世家祭祀始祖舜帝姚重华的祭品是五谷和山石九块、山泉水九碗以及鱼类肉类等九样,祭礼由舜帝姚重华嫡裔140世嫡长孙姚丹萍主奉祀带领参加祭祀的人以三跪九叩为礼仪。
彝族祭祀法器
毕摩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 “君、臣、师”的社会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毕摩通晓彝族文字,是彝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
一个具有权威的毕摩,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星占、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各方的知识。历史上,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规范了部分民间习俗,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
毕摩文化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万计的毕摩经籍,内容涉及范围广、学术价值高,是探索民族史、地方史、彝族文化渊源和其它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摩经籍,是以毕摩为收集、加工、整理和编撰主体,广泛应用于原始宗教仪式的经文典籍,它反映了彝族传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符号载体,是彝族毕摩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毕摩做法事,除携带经书外,还要带上法器。毕摩法器主要有:
1、法帽:竹篾编织的斗笠,是毕摩与神接触的保护伞,重大法事必须戴上,每做过一次祭祖大典后要在法帽上订一层羊毛毡。在法帽带上系一对鹰爪,据说所念之经更灵。
2、法衣:用羊毛织成的特制毡衫,或用丝织品、麻织品制成,有黄、红两色。丧事法事披黄色,嫁娶喜法事披红色。
3、法扇:祝福、超度、请神、招神、驱鬼时用,用铜、竹或木做成。法扇上雕刻有鹰或虎像,或涂以土漆,供毕摩在庄重场合使用。
4、法铃:做法时唤醒神灵和请神用。铜制喇叭型,有铜柄持摇,用以传送人、神、鬼之间的信息,显法威。
法扇,乌蒙部世袭毕摩披毡,乌蒙部世袭毕摩法裤,乌蒙部世袭毕摩法衣,乌蒙部世袭毕摩法帽,毕摩法帽,毕摩法铃,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祭祀是什么意思 祭祀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从宗教和民俗意义上按照辞海的解释,祭:指祭神、供祖或以仪式追悼死者的通称。如祭天、祭祖、公祭;祭祀:指祭神、祭祖。

祭祀只是拜神吗?古代人是怎样操作的?

提起祭祀,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概念可能就是每年清明节扫墓祭拜祖先的样子,源自对祖先的信仰。但是祭祀真的只是拜拜祖先那么简单吗?实际上祭祀大有来头。

祭祖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活动之一,一般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现在,我们一般都在吃团圆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看过《红楼梦》的小伙伴可能都记得有贾府除夕祭祖这一幕: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祭祀祖先之事在我国古代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早在先秦时,就有“祭祀产业不入官”,到宋朝开始成为历朝历代遵循的制度。

《大明会典》载:“凡籍没犯人家产、田地内有祖先坟茔者,不在抄札之限”

祭祀的方式:活人祭祀

在相对久远的朝代里,我们时常能够联想到活人祭祀的画面,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商朝时期。

按照甲骨文记载,商人用活人献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卯”祭,这个字是人或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如同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猪羊。

事实上,食人风俗在原始人群中广泛盛行,但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不是常态了;活人祭祀在商朝中期最鼎盛,此后逐渐减少但偶尔还能发现。另外要注意的是人殉和人牲不同,人牲是鬼神的食物,人殉是鬼神的侍从,我们这里讲的是人牲。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妇好墓

其他献祭方式包括奉献人牲的内脏、鲜血、头颅。加工人牲方法有烧烤、滚汤炖烂、风干成腊肉等等,这都是加工食物的方法,因为他们就是奉献给神灵的饮食。

祭祀中为什么总是用到酒?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关于祭祀的仪式上,总是有酒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酒被发明后,饮酒成为贵族生活中的快事,但造酒的同时要消耗大量粮食,因此酒显得尤为珍贵,秉承着要将最美好的事物献祭给神明的原则,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另外,在远古时期,主持祭祀活动的主要是奉祀天地鬼神、祈福禳灾的巫医。酒,作为一种药品,巫医们往往随身携带,因此各种活动中往往都能看到酒的身影,祭祀也不例外。

《东京梦华》中的“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赉送”,都描绘了祭祀当天用酒的场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与祭祀之间形成了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有联系。

宋·陆游·《社饮》:“倾家酿酒无遗力,倒社迎神尽及期。先醉后醒惊老惫,路长足蹇叹归迟”,《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樽还酹江月”这个酒洒入江水的动作,实际上也是古代祭祀习俗的延续。

祭祀中酒的选择可以分为“五齐”与“三酒”,“五齐”酿造时间较短,颜色浑浊且酒味较淡,因重古贵质的传统,至敬不尚味,“五齐”在祭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泛齐”,酿造时间最短,工艺最简单,酒在酿成之时上面还有汁滓浮泛,但最为珍贵,被应用于大祭当中。

祭祀的对象:天神、地祇和人鬼

《周礼·春官》中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即天神、地祇和人鬼。天指的是天界神灵,也因为敬畏天神,所以有了“头上三尺有神灵”等俗语。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泰山举办封禅大典祭天,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天子”身份。祭祀之前,儒生们纷纷建议,要将车轮用蒲草包扎,避免伤害山上的草木;在祭祀之处要用菹秸铺在地上,以示敬意。

祭祀

而“不信邪的秦始皇”并没有采取儒生们建议,结果在半路就被暴雨袭击,十分狼狈。(在无神论者看来这个就是偶然事件,但是在相信玄学的人眼里,他们会觉得是触怒了天神导致的。)

地界神灵包括土地神、山川神、动植物诸神。以农立国,先人对土地的有着不可替代的崇拜意识。

秦汉以后直到明清,统治者祭地或者与祭天同时同地在南郊进行,为郊祀天地,或者在北郊夏至日专门祭祀。

随时间的变迁,祭祀制度肯定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天地祭祀始终是皇帝亲自参加的大典,适逢国家大事还要单独派遣官吏祭告。

人鬼:比如我们现代还保留的祭祖就是典型的对象。

在古代更是意义非凡:发挥了凝聚同族、激励后代的作用。

无论将士出征、结婚生子,适逢人生大事都要进行祭祖。

周武王发兵攻打殷纣时,曾带着周文王的神主出征,在先祖的庇佑之下,大获全胜。

而在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忽迎娶妫为妻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告祭宗庙,因此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指责。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与发展,食人的陋习早已被摒弃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就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遗留下来祭祖的习俗,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一种信仰寄托。

历朝历代一些祭祀的初衷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虽然有些方式违背了我们现在的道德层面,但也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

文章标题: 神与人的分界在哪里,受祭祀的就是神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220.html
文章标签:分界  与人  祭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