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明江南是中原继承者,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粤语是古汉语

时间: 2023-07-21 01:01: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明明江南是中原继承者,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粤语是古汉语

粤语和普通话差别很大,它是一门语言还是汉语方言?

2007年,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条“粤语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的消息。当2021年,广州电视台的广播有了“普粤之争”时,这条消息开始越传越广。支持用粤语的人称,粤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算方言,所以当然不能让位给普通话。

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话一样使用汉字,粤语当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语、法语、汉语才叫语言,而河南话、东北话、四川话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话。

换句话说,凭什么学过英语的广东人就可以声称自己会三种语言——“英语、汉语、粤语”,而其他地方的人只能说会英语、汉语两种语言?

这个争论已经吵了十来年了,但是粤语到底能算一门独立的语言吗?还是仅仅是方言?

粤语跟普通话,差别确实很大

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方言,在语言学界并没有严格定义。

通常,语言学判断是否为语言,只有一个“相互理解度”概念,也就是“在没有学习过对方语言的情况下,对对方语言的理解程度”[1]。

让一个没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听日语,可能除了“哈依”和“八格牙路”,什么都听不懂。由此可以判定汉语和日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

那粤语和普通话的相互理解度如何呢?在广东生活过的北方人对此肯定深有体会。如果身边的广东朋友突然由普通话切换为广东话模式,那他们很可能在说你坏话。不特意学习的话,有人在广东生活好几年,广东话水平还停留在“雷好”的水平。

《花样年华》剧照,香港电影风靡一时,为了防止有人听不懂,电影一般有粤语和普通话两种选择模式 / 网络

这也是许多人支持粤语是一门语言而不是方言的原因。粤语和普通话差距之大,甚至比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距还大。

首先从词汇的角度上来说,根据1988年的一项调查,在1001个常用词汇中,粤语和北京话完全相同的只有140多个,只占总数的10.4%[2]。

要知道,完全被视作两门不同语言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同源词汇是高达89%的[3]。西班牙语中“你、我、他/她”分别是“yo、tú、él/ella”,葡语中就是“eu、tu、ele/ela”,光看起来就长得差不多。


2021年5月26日,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莱蒂齐亚及葡萄牙总统马塞洛参观马德里书展。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相似度很高,元首甚至可以不用翻译也能大概理解对方意思 / 视觉中国

而北京话中的“吃”、“喝”、“看”,粤语则是“食”、“饮”、“睇”。想问别人“知不知道”,在广东话要说“识唔识得啊”。光是这些就让人绝望。

在发音系统上,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差异之大,也常常让人感觉在听外语。据统计,粤语和普通话的音系互通度只有不到50%[4]。粤语白话有“九声六调”,而北京话只有四个声调[5]。想想看,你在电梯问别人“你几楼(gei2 lau2)”,对方却突然脸色大变,很可能你说成了一调“你基佬(gei1 lou2)”。

不仅是声调不同,二者也都有许多对方没有的音。北京话有平翘舌z、c、s和zh、ch、sh对立,粤语中就一律读作z、c、s[5]。所以听广东人用“大渣好,我系渣渣辉,我系古田螺”这种奇怪的口音做自我介绍,也就不那么费解了。

2021年4月14日,香港,第33届香港金像奖现场。梁家辉的:我系渣渣辉,成为爆笑一时的梗,但是这真不能怪他,这是粤语中读音造成的 / 视觉中国

而粤语中,像辅音韵尾-p、-t、-k和-m这种,北方人不容易区分的音也不少。你想夸别人“真是好人”,别人听来却是“真系好淫”,那画风可就大不相同了。

而粤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比如“我睇紧书”中,“紧”相当于“正在”,表示“我正在看书”。“我食翻我嘅饭”中“翻”表示“继续”[5],意思是“我继续吃我的饭”,北方同学听了往往一脸迷茫。

是语言还是方言,要看比较标准

既然粤语和普通话的差距已经大到完全无法交流。是否能认为,粤语就是另一门独立的语言了呢?


别急,没这么简单。要是只用相互理解度判断,世界上恐怕要多出几千种语言。

举例来说,阿拉伯语虽然是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然而日常生活中,标准语只用于书面记录,几乎没有人会用标准语交流。

就像汉语的文言文一样,即使是在古代,大部分民众使用的口语中也更多的为白话,只有在官方记录中才使用文言文记载 / 视觉中国

像埃及、沙特、叙利亚和黎巴嫩,虽然都名义上都是讲阿拉伯语,但他们实际使用的马格里布方言、埃及方言以及黎凡特方言之间基本无法沟通,真见了面不如靠肢体语言沟通[6]。但尽管如此,阿拉伯语仍被视为一种语言。

日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日本青森地区的津轻方言就与标准语差异极大。日语标准语中寿司是sushi,在津轻方言就是susu[7]。因此,电视节目中出现津轻方言时都要配上标准语字幕,但也没人因此就说,津轻话是独立于日语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人在举办津轻方言大赛。尽管津轻方言与日语标准语有很大不同,但是普遍认为津轻方言属于日语方言的一种 / 网络

恰恰相反,很多语言本来很相似,只因为使用国家不同,就成了不同语言。

比如,很多人经常号称会“八国语言”,可能其中就有瑞典语、丹麦语和挪威语。这三种语言非常相似,学了一种就能会三种。根据1976年的一项调查,95%的挪威人表示不难听懂瑞典语,瑞典人则有97%能理解挪威语[8]。

1905年挪威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的儿子。他的儿子Olav V.成功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80岁生日庆典期间,与瑞典路易斯女王见面。可以看到从属语两种语言的他们也可以亲密沟通 / 视觉中国


更极端的例子要数印尼语和马来语。原本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使用马来语。可1945年印尼独立后,印尼单方面宣布本国使用的是印尼语,而不是马来语[9]。原来的一种语言,也被硬生生地分成了两种语言。

实际上,语言划分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语言学问题。在历史、文化乃至政治和民族这些无关因素加持下,每种方言都能成为独立的语言。难怪语言学家魏因赖希讽刺说,语言就是一种有陆军和海军的方言。

粤语并不是古汉语的正统继承者

不过很多粤语支持者还有别的理由。他们会用古汉语类比粤语,以证明粤语是独立的语言。

陈小春就曾在微博上发声:粤语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普通话,许多唐诗宋词用粤语念才押韵,而普通话不行。因为粤语保存了完整的古代音韵,而普通话是近500年才产生“满蒙杂交语”。

很多人就认为,粤语历史这么悠久,完全有资格独立于普通话。

可惜这种说法也完全没有根据。

古代岭南地区的原住民使用的不是古汉语,而是一种类似于现在壮侗语、苗瑶语的少数民族语言。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极少,直到汉代,广东的主要语言都是这种少数民族语言[10]。

2021年12月10日,广东佛冈县上岳古村,岭南锅耳楼。岭南多山,地形不便,与外界沟通少,他们使用的语言也不能被称为古汉语 / 视觉中国

根据《后汉书》记载:“凡交趾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可见当时中央官员到了广东,还是要带翻译的,更不用提什么正统汉语了。广东出生的六祖慧能,第一次见到弘忍和尚就被叫作“獦獠”,显然当时的广东话也不是什么正音[10]。

直到唐中期,连接粤北韶州与江西大庾的梅关新道被打通,广东和内地的交通便利了许多。

七世纪中叶,韶州人口只有4万,八世纪就猛增到17万人[10],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是北方移民,自然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可以想象,粤语雏形是一种混杂了中古汉语和土著语特点的克里奥尔语。


2008年,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地质公园。由于韶州位置偏远,与外界交流甚少,在唐朝的梅关新道开通后才与外界沟通加强 / 视觉中国

什么是克里奥尔语?想想抗日神剧,日本人说的“你的什么的干活”、“良民大大的”,这种混合了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特点的中间语,就是克里奥尔语。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两广地区被南汉统治了超过70年。与外部隔绝又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催生了早期粤语。随后北方又进入了战乱。远离战乱的广东再次吸引了大量北方移民。两者相互影响,现代粤语才有了点样子[10]。

可再怎么说,粤语也不是古汉语的完美继承人。

粤语虽然也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入声系统-p-、t-、-k等,但在前后鼻音和平翘舌上,北方方言保留得更好。有些诗词确实用粤语读更押韵,但也有的诗用普通话读押韵。不存在粤语才是古汉语正统继承者的说法。

要是非说古汉语的继承人,越南语有162个韵母,几乎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的音系[11],还没有哪一种汉语方言比得上越南语。

实际上,如果粤语是语言的话,那其它方言也是。

2021年11月28日晚,来自琼闽粤台四地的11种闽南语系戏剧在海南省歌舞剧院展演。如果是粤语是一种语言,那么闽南语也是一种语言,这样来看这些歌剧演员最起码就已经掌握了两种语言了 / 视觉中国

这还真不是空口说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语言有特定的编码体系,在一种标准(ISO 639-2)中,北京话、粤语、吴语、闽语,不管跟普通话的差别有多大,都只能是汉语的方言[12]。

而在另一个编码标准(ISO 639-3)中,汉语不被当做一种语言,而是一个语族。这时候不仅粤语是门语言,吴语、闽南语甚至莆仙话也都是语言。事实上按该标准,汉语一下子会变成14种语言[13]。

要看粤语是不是语言,就得看其它方言能不能算上语言了。不过,不管是不是语言,都不妨碍广东人民照样天天用粤语。

粤语,到底是语言还是方言。

语言这个词,一般来说特指人类独有的通过口腔和喉咙发声来交流的沟通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人类所使用的口语,不论有没有文字,影响力大小,历史长短,都属于语言的范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都是语言;成都郊区话、天津大港话、宇宙地镇很黑村话,也都是语言。不存在哪种口语没有资格被称作「语言」。只存在不同的命名涵盖的范围和定义,以及不同语境下方言和语言的关系所指。例如,当我们说汉语这种语言的时候,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当我们说粤语是一种语言的时候,它与闽语、吴语、赣语等并列为汉语族内部的不同语言。

我们之所以会对语言的资格有所困惑,是因为一般来讲,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人所使用的相近语言,往往被统一命名为一个大的语言,比如汉语、日语、英语这样一些和国家、民族关系非常密切的名字。这样的状况导致「一种语言」往往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代表一个相对长久的政权,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上,民族和国家总是伴随着政治上的一致对外,和文化上的对内认同。于是有一个著名的关于语言的 Quote:

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navy —— Max Weinreich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拥有军队的方言。

这句话陈述的便是针对上述事实的总结,然而后来往往被人们引用以批判政权对语言多样性的镇压,认为某些方言之所以无法获得语言的资格,是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政权。这多多少少有一些反推误用。不过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影响力不够大的方言,一般不会被称作「一种语言」,比如,我们说汉语是一种语言,但如果有人说贵州话是一种语言,尽管正确,但会让人觉得奇怪。

另一个给我们造成困惑的原因是「通用语」和「标准语」概念的混淆 / 融合。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交流方便,会制定通用语来解决鸡同鸭讲的情况。通用语的形成历史上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地融合,两种语言在贸易或杂居过程中不断地互相吸收词汇乃至语音,逐渐形成通用语;另一种则是官方制定,将某地的口语指定为全国通用语,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从雅言到官话,大多都是用政权所在地或文化中心的口语作为通用语。由于通用语的第一大用户是政府,方便上行下效,故而有「官话」之称。这样一来,「通用语」的概念渐渐和「标准语」相混淆。尤其建国后普通话的推行,更是将这个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通用语,推行成为了标准语。

至此,普通话在很多场合下被默认为汉语的标准语,而其他汉语族内的语言,都被视为「方言」。比如一个外国人要学习汉语,必然学习的是普通话,而不会学其他任何的汉语方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汉语」,也指的是普通话。尽管如此,普通话依然不能够和汉语等价,在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的语境下,普通话和粤语一样,都是汉语的「方言」。

这个时候再看粤语。粤语由于其在省港澳,东南亚以及北美等地的较高影响力,同时较早为西方人所接触,有 Cantonese 一词特指,其地位和其他汉语方言有显著的不同。其实在粤语内部,同样存在通用语和标准语概念的融合。粤语,在广东广西通常被称为「白话」。尽管粤语内部也有诸多差别不小的方言,如茂名白话,湛江白话,恩平白话等,但广州白话毫无疑问拥有压倒性的强势地位,成为粤语内部的通用语的同时,也随着香港的影响,成为粤语的「标准语」。现今人们提到「白话」,便一般默认是指通行于珠三角,以广州话为标准的粤语。但当我们将粤语视为一种语言的时候,「标准粤语」依然是粤语的一种方言。

那么,有关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论就十分明朗了,这完全取决于讨论问题时候所处的语境。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南都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这是个坏问题一文中的一组判断,以作总结:

粤语尽管和普通话差别很大,有这种现象的还包括闽南语、客家话、湘语、赣语等,但它们都是汉语的方言,而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如果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为了研究的方便,将粤语等汉语方言设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不影响这种属性。

世界每种语言都含有多种方言,区别在于差异性的大小。我国幅员辽阔,使得各地方言有较大差异。但不论差异有多大,都属于汉语方言,这要归功于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在秦朝时就完成了文字的统一。正是在使用同一种文字这一个大前提下,各地的方言才没有进一步分化演变成独立的语言(不同文字),这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表现之一。

普通话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词语为词汇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语法为规范的现代汉语。一方面,普通话是汉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普通话是汉语中最通俗易懂的部分,这才有利于使用和推广。因此,普通话是各地方言(主要以北方话为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而方言则是普通话的延伸和补充,普通话在遇到词不达意的时候,往往会借助方言来表达。这种现象也非汉语所特有,各种语言中都存在。这也是语言不断发展的现象,即对方言和外语的吸收。

在现代汉语中,方言词汇中有大量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的生僻字,而这种生僻字在方言使用范围内并不生僻,如“兮”“冇”“乜”等等,同时也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语法——这就是方言作为语言活化石的作用。它在语法、语义、语境、词汇等各方面相当程度地保留古汉语的原貌。

有传说当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国语”。不管这是段子还是真的历史事件,都表明粤语是语法、词汇、语境乃至声乐等方面有着相当的优越性。然而作为非粤语使用者来说,学习粤语可能有一定难度——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作为工具,就要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这也是当时选择以北京话为基础设立普通话的原因。

对于究竟哪种方言更能代表或体现汉语的魅力和精髓,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而是任何一种单一方言都不能代表汉语,只能从整体上看待,不能进行分割。

时常看到关于粤语或广东话是否方言的争论。

支持用粤语的人称,粤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不算方言,所以当然不能让位给普通话。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话一样使用汉字,粤语当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语、法语、汉语才叫语言,而河南话、东北话、四川话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话。

粤语由于其在省港澳,东南亚以及北美等地的较高影响力,同时较早为西方人所接触,有 Cantonese 一词特指,其地位和其他汉语方言有显著的不同。其实在粤语内部,同样存在通用语和标准语概念的融合。粤语,在广东广西通常被称为「白话」。尽管粤语内部也有诸多差别不小的方言,如茂名白话,湛江白话,恩平白话等,但广州白话毫无疑问拥有压倒性的强势地位,成为粤语内部的通用语的同时,也随着香港的影响,成为粤语的「标准语」。现今人们提到「白话」,便一般默认是指通行于珠三角,以广州话为标准的粤语。但当我们将粤语视为一种语言的时候,「标准粤语」依然是粤语的一种方言。

个人认为粤语或广东话是不是语言还是方言这个是根据经济实力,地位和影响力来决定的,不是哪个语言学家来定论和决定的,就好像普通话一样过去只能在国内通行现在就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通用语言一样,英语在没有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之前。他同样只是在英国通行。也是因为近代史英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突出还有影响。英语才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通用语言。粤语过去是方言现在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这个是无可厚非的。没有粤语的崛起和影响力,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崛起。同样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后广东经济实力或许哪一天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广东话同样会被联合国再次提升为国际通用语言。

看从那个角度定义了,假如日本是中国的省,那么,结合唐朝对日本有影响,日语在和汉语对比,有同意同字的相联系,他也可以定义是汉语系方言,可惜他是另一个国家。粤语同理,但他是中国内的,可以定义为汉语系方言。结合联系,粤方言与汉语系是关联的,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系,不是指国语,普通话这种北方地区地方语言来参考,汉语系更要参考古代才是,例如韩语,日语,参考的也是古代汉语,而不是现在的普通话。所以我作为广东人,认为,粤语是汉语系地方语。包括沪语,闽南语,赣语等等...但都具备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汉语系独到的地方。有时候语言没什么争论,搞的晦气的原因,无非就是地域之间的脑残行为,实则都是一大家子的分支而已。一种更为流行的语音对稍微劣势的语音进行抨击,是完全没必要的行为,只会给地域问题添乱。这是我的解答。

流传至今的众多方言中,哪种方言最接近原始汉语?

所谓原始汉语,应该指的是史前时期的汉语,也就是文字发明之前汉语的音系。文字发明之后,汉语基本已经成熟定型了,已经不属于原始汉语了。汉语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时期。原始汉语比上古时期还要早。

每种语言都有来源,这个来源就是这种语言的原始语。比如印欧语系(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伊朗语,印度的印地语,梵语,吐火罗语等)就有一个共同的"印欧原始语",目前语言学家已经完全构拟出了原始印欧语。这种原始印欧语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大约在8000年前,这些属于印欧语系的人确实是说着同一种"原始印欧语"。

通常情况下,根据语言学的分类,一种语言还有一个语族,一个语族包含几种甚至几十种相似的语言,这些同一语族的语言来自同一个原始语。也就是同一族的语言,在数千年前是一个语言,随着人群的分散,迁移等原因,分散到各地的同一种语言,又慢慢变成了同一族但是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有的能沟通,有的完全互相听不懂了。

汉语有很多方言,我们中国人把全国各地说汉语的人分成各种"方言",国外也有的学者是把不同的方言称为"语言"的,比如分成官话、晋语、吴语、湘语、赣语、闽南语、粤语、客家语等。但是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无论你称各地为方言,还是语言,他们都使用同一种汉字,因此本质上属于一种语言。

这些中国各地方言都不能称为"原始汉语",也与原始汉语相去甚远。这些方言只不过是与不同时代的古汉语音系有一定的联系而已。比如,吴语保留了较多魏晋时期的汉语的发音。而晋语则保留了较多唐音。粤语发音则是古汉语雅言与岭南古越语融合而成的语音,至唐代已基本形成。

汉语和藏语大约分离于5000年前,也即大约公元前3000年。但是汉语和藏语都经过了悠久复杂的历史,语言也产生了很大变化,都与自己的起源"原始汉藏语"相去甚远了。

那么原始汉语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了吗?印欧语原始语还可以从古老的梵语中寻找蛛丝马迹,汉语就没有任何现实遗存?哪里能找到原始汉语的痕迹呢?还真有一种语言接近原始汉语!这就是"嘉绒语"!嘉戎语,可以说是汉语的"活化石"!

在中国八大方言中,吴语最接近古代汉语,吴语不仅有入声,而且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声母,在大多数汉语方言中已不复存在。

历史水平的高低与历史比较的运用密切相关。近百年来,历史比较法在中原标准语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高本汉对“七云”的系统建构是一种象征。然而,自那以后,一些学者想通过对中国现代南方方言的历史比较,直接建构这些方言的母语,但收效甚微。因此,语言学家正在反思这是否与南方方言的性质有关。

广东话起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并出现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加速发展的时期。有人认为广东话形成于金代。当时西晋有“八王之乱”,后有“五王之乱”。中原的士大夫不得不“南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汉语继续冲击着古代广东话,继而产生了混淆,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所谓“北方人避胡多在南方,而南方人已能晋豫”。

唐宋时期,南方汉族人口增多,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也实现了汉化。这时,古代广东人和中原人进一步减少。无论在发音还是语法上,广东话都非常接近中原汉语。这也是我们在现代粤语中发现中古特色的重要原因。在元明清时期,北方的声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比之下,地区更为稳定,和宋代古代汉语的特征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

尽管广东话和古代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广东话等同于古代汉语毕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复杂多变的,方言的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方言有很多,这些语言当中最接近原始汉语的属汉藏语言“嘉绒语”,更直白一些是接近于四川话,因为“嘉绒语”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我国因为地域辽阔民族种类众多,所使用的汉语有不同的发音,因此形成了很多方言。但是,中国各地区人民使用的地方方言并不能称为是原始汉语,因为原始汉语的解释是只汉语语种的演变。而地方方言是值汉语的不同表现形式。就如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闽南语粤语,客家语等特殊语言。

虽然在发音上使用的是不同颜色,但是呈现在书面上可以看到都是来自于汉字,所以他们的本质上是属于同一种语言。这仅仅是在中国范围内,如果将视角放眼到全球来看,那么原始语言的种类就有很多,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很多东西都被同化,很多一些独特的语言话术都被丢失了。语言艺术当中语言慢慢变得简洁规范,所以现在人们都把原始语言和方言混为一谈。

语言学者经常称“嘉绒语”称为古老的汉语活化石,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语言对于当今所使用的汉语的语法有着本质的作用,而且今天使用的一些汉语法中大部分都沿用了“嘉绒语”的语法。所以要想深层次的探索汉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嘉绒语”。

现在的人很少研究古汉语文化,这导致在这方面的报导也非常少,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点击量,在网上经常发布一些鱼目混珠的信息。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一种语言,他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检验才得以保存的。要想真真正正的了解中国的过去就要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原始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始语言的了解发现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原始影子。

但是,现代人去很少有人去愿意认识和学习原始语言。因为现在全球多累引领的一种潮流叫做学中国话。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多的尊重。经济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国际经济高速运转,你的可以更好地和中国的商人打交道全球都开始学习中国话,也正是这个原因好多人开始放弃使用方言。毕竟使用方言的地域范围比较狭窄,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主观意识上就选择屏蔽掉地方方言。

这种潜意识慢慢地侵蚀着我国的地方方言,短时间内虽然这种影响看不出来,毕竟地方方言还没有彻底消失。但是,如果这件事情继续发生,等到下一代出生后他们将不会听到地方方言,更不会了解到地方方言。所以保护原始语言“嘉绒语”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广东人传说自己的粤语是古代中原古汉语,是当时的雅言,那么,粤语到底是不是中原古汉语呢?我们口说无凭,用古代诗人的作品为证。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就有“今也南蛮鴃舌(鴃舌juéshé——比喻语言难懂)之人,非先王之道”,这里的鴃字是杜鹃鸟的意思。就是说,南蛮地区的人说话,就如杜鹃鸟婉转鸣啼,十分难懂;而唐代柳宗元在《与萧翰林书》中这样写道:“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意思是说,(柳宗元初到南方时觉得)湖南和两广人说话很特别,就像鸟声嘈鸣,(时间长了)现在听来已经不觉奇怪,自己已和当地人一样了。
《魏书》中则有以“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来形容广府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性,意思是说,广府人说话就如鸟禽鸣叫,喜欢吃猴蛇鱼鳖等物;而刘禹锡的《蛮子歌》则用“蛮语钩辀,蛮衣斑斓布”描绘南方人的语言和衣着。钩辀(gōu zhōu )意为语言难懂,意思是南方一些地方语言难懂,着装布料五彩斑斓。
1094年,北宋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就曾因听不懂当地话而在《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用“茅茨谁氏居,鸡鸣隔林丘。曳杖叩其门,恐是沮溺俦。但苦鴃舌谈,汝尔不相酬。筑室当为邻,往来无惮不。”这里还是谈到了惠州话为“鴃舌谈”而不知所云。
明代徐霖所著《绣襦记》中则有“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之句。
从历朝历代的诗人表述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粤语的感受和现在北方人对于粤语的感受差不多,都归结为“鸟语”,当然这并不是贬低粤语,反而是觉得新奇和好听,有叽叽喳喳的感觉,但是不是正统语言的感觉。这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给人新奇感是一个道理,如果你对比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就会觉得粤语更接近他们的语言,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语言学家把粤语归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因为粤语源于广西梧州,当地是广西典型的汉壮混居的地区。
首先剔除掉北方,因为长期胡汉混战导致语言和人种都是混合的,其次剔除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地区,再排除山区等闭塞地带,因为很可能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很少接触中原主流文化。所以我觉得最接近古汉语可能是吴语,一方面它是平原交通方便且商贸发达利于当时主流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居住的民族构成较为单纯基本汉人为主,有长江阻隔政局相对安稳,不像北方经常有大大小小强权一时的国家并存。还有就是经济压力不大,能自给自足,江南文化盛行,就不易受到外来文化侵袭,至今发音上也没有翘舌音,儿化音,用方言来念古诗无障碍。作为上海本地人说“我”,都是念吾,说“你”,念侬,我猜测这个侬就是从汝变化出来的,因为r这个需要卷舌发的音我们是没有的,而是发n音,比如让开这个词,我们念娘开,昨日这个词,我们念昨聂,完全没有卷音,所以汝的现代发音ru,我们念的是nu,渐渐就变成了侬。说“他”,我们念伊,所以从最基本的你我他称呼来说,我们念的是侬吾伊,这跟古文里的汝吾伊用词是一致的。

粤语为什么被一些人说成是古汉语呢?

1.要说汉语不得不提汉族,而汉民族是从刘邦建立的西汉才开始的.而学术层面所说真正的古汉语,实际是指更早些时候中原华夏族所操之语言.所以学术上研究古汉语,不妨用华夏语来称呼更为贴切.
2.至于现今中国各种方言,谁是华夏语的嫡传,应该这么来看.首先,看第一个朝代夏朝的由来,夏这个族群,究其本源,是从“西方游牧而来”(中原以西,现代考古学支持的起源地甘肃天水),“逐水草而居”,经西北,建政于晋西南,族群遍及豫西的伊,洛两河(今洛阳一带).通俗一点讲,夏朝是古代西北人建立的王朝.
3.夏之后是商朝.商这个族群,史书上称“因契(唐尧的异母弟)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由此看,夏朝和商朝的两朝王族似乎同出一脉(唐尧).然而现代的考古学却揭示,真相并非如此.从河南安阳的殷墟大量出土文物看,最早的文字绝大多数刻于产自深海的硕大龟甲,极少数刻于陆生动物骨头上.这恰恰说明商部落与海洋的关系更为密切.由此考古历史学家更是推定商部落最早来自靠海洋渔业为生,拥有高超航海技术,谙熟洋流和季风的民族,绝非来自内陆.在此,我们不妨说商朝是沿海渔业民族在北上和西进过程中灭夏后建立的政权,他们发明了文字,先在深海龟甲上刻字,而后逐渐开始在陆生动物骨头上记载文字.
4.商政权后来又为周所灭.周朝政权源自周部落,周部落起源,史书称“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这样看来似乎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源自一个老祖宗,后期朝代变更只不过是儿孙们的政治游戏而已.强调一点,我们研究历史不能唯史书论,否则就会很容易被古代政客所骗.一直以来都是胜利者写史,神话自己的出生和起源,粉饰自己夺取政权的过程,并且再把当时的黎民百姓和谐一下(南蛮东夷们,别再无谓对抗了,你们和俺们同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又是一母所生同胞兄弟...).事实上,周部落和夏族一样源自西北,准确来说是陕西关中一带.
5.周朝之后又是秦朝,来自西北(陕西关中).
6.秦之后是来自徐州沛县的无赖刘邦建立的汉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夏-商-周-秦-汉五朝,其中夏,周,秦三朝的族群来自西北,商和汉来自沿海以及狭义中原的东部.因此,客观来讲,与其说夏商周秦汉同源于黄帝,不如说他们是东西部不同文化族群间的征伐与对抗.

了解了这些远古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正宗的“华夏雅言”其源头是西北话,后来和“东夷”的拉锯对抗和征伐,以及胜利者建政后往各地分封王室成员和功臣,语言文化免不了相互渗透和同化,但是渗透和同化的深度极其有限(远古时代除了征战劫掠,经济交往几乎为零).所以现今的陕-甘-晋-豫西方言和豫东以及山东的方言历经2000多年仍有较大差异即是此缘故.

学界公认的是,古汉语的音韵结构和现代普通话有很大差异.古汉语有五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只有四声,比古汉语少了一个“入声”.古汉语有全浊声母,现代普通话根本没有.而现在东南沿海的吴越,闽和粤等方言当中很好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以及最能代表古汉语的全浊声母.

原因很简单,中古以来,北方战乱特别多且持续时间长.中国在有信史记载以来的2000多年当中,特别是中古以来,有六七百年被更北方的游牧民族占领,屠杀,基因杂交(请原谅我言语的粗鲁),经济也较远古时繁荣,语言文化也就空前交融.尽管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多主动学习汉语,但他们同时也在汉语中加入了他们的草原元素--舌上音(zhi,chi,shi,r),没有“入声”和“全浊声母”.所以现在的北方人觉得汉语发音有zhi,chi,shi,r是理所当然的,却不能理解“入声”和“全浊声母”为何物.
客观来说,西南官话(四川,重庆,云南,武汉等地讲的特色普通话)和东南沿海的吴越,闽和粤方言也有和北方文化交融和基因杂交的烙印,只不过这个烈度没有北方 *** 和更北方的游牧民族来得大.
通俗地讲,现代北方人讲的汉语以及现代普通话是原北方汉语和游牧民族语言((白)匈奴,鲜卑,羌,羯,氐五族是谓五胡;还有辽(契丹族),蒙元(蒙古族),金,后金(满族)...)糅杂以后的产物(ps:见国学大家陈寅恪所提“胡汉糅杂”研究成果.现在网络上用以人身攻击北方人的“伪汉胡杂”一词盖即由此而来).
ps:1.五胡乱华.西晋末年,由西晋王室内部八王之乱引发的,多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先后建立16个胡人国家政权称为五胡乱华.迫使西晋王室和豪绅士大夫在永嘉年间逃过淮河越过长江,在今南京建立东晋政权,这个历史事件史称“永嘉南渡/衣冠南渡”.江南的经济文化最初的发达亦与此有关.词条“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讲的也是这段历史.我国正史《晋史》记载“观众百余万口,戎狄居半”,观众当时主要胡族是羌族居多;“中原十室九空”...惨不忍睹.南京和镇江两地在中古以前当地土著跟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一样都讲吴语,他们是吴越族人.在五胡乱华和永嘉南渡之后,来了大量北方 *** ,北方 *** 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反客为主,时的南京和镇江的当地通用语言变为糅杂以后的下江官话/江淮次方言.不过这两地的远郊县仍有讲吴语的村镇,譬如,南京溧水的个别乡镇,镇江句容的个别乡镇和村镇也是讲吴语.换句话说他们还没有被同化.从另一方面说,南京和镇江两地主城区的民众从理论上大体来讲,相较现在的华北 *** 拥有更多的华夏血统.另外更南方的客家人也有叫春的华夏血统(在此不赘述).
2.隋朝.很短暂.
3.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祖母是纯种的鲜卑族人(先祖源自东北辽宁,西晋时进驻中原).李渊有50%的鲜卑血统,李世民自然有25%的鲜卑血统.在两晋和隋唐时期鲜卑族是最凶残和能征善战的民族.李氏家族在当时能够建立不世之功,和他们的鲜卑血统不无关系.唐朝大气磅礴的国家风格和和粗犷的鲜卑民风不无关系.李世民家族这种特殊的血统渊源也使他们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政治视角,更善于治理一个多民族的和谐国家.
4.宋朝.“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汉族政权最终还是逃到江南的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整个华北沦为胡人政权--金国(族群源于东北).最终还是被蒙古人来个黄雀在后,一统天下,建立胡人政权-元朝.所以这次宋室南迁又一次助力了江南的腾飞.但悲催的北方 *** 又进一步被胡化--文化和血统.
5.元朝.大元--纯粹的胡人政权. *** 中国亡国.
6.明朝算是喘息了一阵子.
7.清朝.明朝末年,后金崛起(岳飞抗金时的金国后裔),后改称满洲,族群亦称满族,终灭亡 *** 中国,建立胡人政权--大清.讲话跟太监一样的京腔普通话就此形成(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又一次加入了满蒙的草原元素,凡是想考取功名当官,要会讲京腔官话).
现代普通话的方言蓝本主要就是京腔.难怪近古以来未尝有过的旷世奇才,国学泰斗章太炎先生在严谨地考证后,批判现代官话(普通话)为“金元虏语”,盖因满蒙语音音素太甚.大家看看北京城有多少满族人就都明白了.满族名人更有,赵忠祥(cctv主持人),朗朗(钢琴家),王中军(影视业大老板),汪小菲(俏江南集团董事长),林依轮(歌手),佟大为,齐秦,王朔,阎崇年,老舍,启功(教育家,书画家,诗人),金毓黻(中国敦煌学奠基人之一)...
8.对比(现代汉语拼音无法准确标注古汉语的某些发音,在次采用国际音标).正宗汉语/华夏语--共五声,有入声(韵母);有全浊声母,如:a.古汉语中的中的浊声母[v]音,在普通话中被发成清声母[f]音,是谓浊音清化,亦即胡化(草原游牧民族,没法用浊音进行远距离隔空喊话).b.古汉语的“入声”被完全干掉了.古汉语和吴语中的谷[gu],壳[ku],哭[ku],托[tu]...中韵母都发作[u],是谓“入声”而这两个字在普通话中的韵母发音完全是风马牛.c.再举《唐诗三百首》中前十首就有五首用普通话没法押韵(是唐朝诗人浪得虚名,不会押韵吗?),用江南吴语发音就能100%工整押韵.这说明江南话很好地传承了古汉语的音韵结构,或则个好比现代造房子的混凝土框架.

粤语为什么被一些人说成是古汉语呢

粤语是百越民族土著人的语言,与汉语的汉语发源地中原是不同的。

即便是有与少数民族同化,但是可以看见同化的有蒙古族和满族.但是蒙古族的蒙古语没有被汉语同化,蒙古人仍然用蒙古语.元朝,南蛮就是南方的,包括百越的人是看不起的.在清朝,满语被汉族的汉语完全同化,甚至满语都消失了.乾隆等皇帝都精通于汉语。

南方的百越民族的语言是从秦朝,秦始皇统一合并了百越而统一到中国的,百越就包括广西广东一片地区.所以说粤语完全就不是古汉语.古汉语是中原和陕西一片的汉语为古汉语.这一时期的汉语并没有与百越语言同化.而因为山脉的原因,所以百越与汉族的文化同化还是比较少的.而唐朝开始,全国统一,经济繁盛,汉族人与广南百越通婚和汉族游荡,包括诗人,游遍大江南北.现代汉语是从1900-1949之间形成的,官方古汉语明确是五四运动之前统称为古汉语。

拼音和声调也是近年来发展而成,所以说不能说粤语是古汉语,而古汉语只能是中原的地区.如果说粤语包涵了古汉语的声调,那么粤语的语法和发声写法也完全与汉语违背,古诗中的文言文与粤语的用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粤语完全就是百越语与汉语的同化的结果.而粤语的祖根,就是百越族.也就是,粤语不是古汉语,而是同化而遗留下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粤语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对不对?

从古代诗歌可以看出粤语是传承于正统古汉语-中原雅言
  其实古代诗歌 不但要押韵 而且平仄对仗非常严格
  比如五言绝句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其格式是仄起首句不入韵押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普通话念不但韵脚不押韵
平仄声也完全出格了
  粤语中“流”和“楼”是同音[lau] 普通话分别是流[liu]
楼[lou]

  这首诗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其使用两个对偶句组成一诗 两个对偶句之间
  用 “流” 和“ 楼”这两个同声字连接成诗
对偶句对平仄的对仗最严格
  一般唐律诗平仄只需要按照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即第二第四第六个字
  一定要按照你写的诗所属格式的平仄声
五言绝句每句诗的第二第四个字一定
  要按照平仄格式。而且对偶句是精确到每一字的平仄。
  普通话 平声为一二声
仄声为三四声
  第一联
  仄仄平平仄 对 平平仄仄平 普通话念: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第二联
  平平平仄仄 对 仄仄仄平平
普通话念: 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

  为什么普通话平仄声这么大差别 因为胡人误读汉语造成的 最明显就是仄声字入声字被大两误读成平声
入声字完全消失 所以普通话念古诗词即使勉强押韵了 平仄声也对不上号。下面一首唐诗最能够说明问题
文章标题: 明明江南是中原继承者,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粤语是古汉语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429.html
文章标签:粤语  中原  继承者  江南  有人认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