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为何能横行中国沿海?明朝如何对待倭寇?
说到倭寇,大家很容易会想到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只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戚继光,只单单是倭寇。简单来说,倭寇就是明朝中后期时的日本海盗团,对周边地区,例如中国沿海、朝鲜等地,都会进行侵略,而且还算是肆无忌惮。那么,倭寇为什么会如此猖獗?明朝又是如何对待倭寇呢?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六十七名倭寇在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流劫杭、严、徽、宁、太平等地,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明正规军、地方民团都是望风奔溃。
在一次战斗中,明军不敢上前与倭寇交战,就在远处放箭。没想到几十个倭寇都能够用手把箭接住。明军士兵面面相觑,一齐溃逃。
倭寇继续杀进,居然进犯到南京城下,在江宁镇杀死明军三百余官兵后,直接正面进攻南京安德门。明军用火铳射击,倭寇乃后退,由秣陵关逃窜。守关的明军上千人又奔溃。
最终,苏松巡抚曹邦辅和部下王崇古、董邦政率兵围追堵截,紧紧咬住这一小股倭寇不放,双方同时在一昼夜中急行军近两百里,杀红了眼的明军最终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在浒墅关将倭寇全歼。
这区区六十余名倭寇,居然在中国腹地流窜数千里,杀伤中国军民四五千人以上,共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攻入两个县城。
这场武装大游行,一共进行了八十多天才告结束。这是明代抗倭战争中的一次典型战例,被详细记载于《明世宗实录》。
在这次战斗中,倭寇的狡诈、勇敢、能战,与明朝军队的腐败、怯懦、无能形成鲜明对比。
倭寇是明代在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出现的由日本武士、浪人和奸商组成的,并得到日本封建主支持和怂恿的海盗集团。
倭,是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倭寇出现之后,就经常侵扰中国沿海,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倭乱。倭寇常常数以千记、甚至以万计地从海上侵入,明政府军无力抵抗。
但是,倭寇的组成却也更加复杂了,除了日本人之外,还掺入了大量的中国人,有时中国人甚至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许多倭寇头子也是中国人,如王直、徐海、陈东、麻叶等等。
在20世纪80年代,有些学者据此认为倭寇不应该被看作外国入侵者,而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海禁政策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标志之一。
这一言论很快遭到了许多学者的驳斥。因为不能根据人数比例多寡来决定倭寇的性质。比如20世纪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日占区成立的伪军,也主要是由中国穷苦农民组成,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它理解为中国的农民军。
倭寇的核心始终是日本人(真倭),其武器装备、战术都是日本式的。而且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掠完全是主动和自主的,是为了抢夺巨大财富,还常常奸淫妇女、掳掠人口,绝非什么反抗封建压迫。
而海禁是为了防倭而采取的防范性政策。不是海禁引来了倭患,而是倭患导致了海禁。确实有不少中国汉奸、海盗与真倭勾结,但是中国海盗头目并不能真正指挥日本海盗。
倭寇焚烧杀掠的罪行罄竹难书,中国东南沿海本来是鱼米之乡,是富庶的乐土,经过倭寇的荼毒,许多地方十室九空,人口大减,侥幸活命的农民也抛弃土地逃亡,富户则躲进州府县城。
如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两次进犯福建宁德,如蝗虫一般洗劫杀掠,致使宁德一路上下三百余里,三年不见人踪,县城也废弃了。
倭寇的战斗力是极强的。由于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武士、浪人都久经战阵考验,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日本武士是脱离生产的特权阶层,从小就只以练武为务,所以个人武艺远远超出明军士兵。
倭寇中出身武士的人只占极少数,但是所起的作用却是极重要的,他们是倭寇的战斗力核心,常常作为精锐,用于冲锋和殿后。往往几个这样的高手冲锋在前,杀倒若干明军,明军就全线溃逃。
倭寇用的兵器里最有名的是倭刀。日本钢刀极其锋利,其质量远超明军的腰刀,长度也要长一倍,经常一交手就把明军的一排刀枪都砍断了。加上倭寇精良的刀法,双刀挥舞,一片雪白刀光,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日本人的弓比中国的长大,箭也是又长又重,射程比较近,不轻易发射,不过一旦发射,命中率极高,威力也大,中则人立倒。
倭寇还使用长枪和投掷的标枪。日本长枪也比中国的长枪长很多,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明军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其实吃长枪的亏也很多,只不过倭刀的光芒太盛,看上去更加吓人,掩盖了长枪的真实战绩。
所以,别看日本人身高不如中国人,但是武器都比中国同类兵器长大,这在实战中是有着巨大优势的。倭寇虽然也有佛朗机、鸟铳等热兵器,但是似乎数量不多,用得也不是很纯熟,所以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从战术上来看,倭寇善于分成小股行动,机动灵活,经常以少数兵力分散、设伏、迂回,居然可以包围、击溃明军优势兵力。
反观明军,则完全腐败了,大多没有什么战斗力,更毫无纪律性,面对倭寇往往一触即溃,甚至自相践踏,军官们根本无法约束住部伍。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评价道:不论官方文件如何强调这一战争是政府的官军围剿海贼,实际上却是中国的外行对付职业化的日本军人。
所以倭寇目无明军,往往以很少的兵力就敢深入内陆。本文开头所述战例就是其最有名的例子。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当时明朝朝政非常黑暗,嘉靖皇帝昏庸无耻,奸相严嵩一手遮天,他的心腹赵文华等奸佞争功进谗,取得了战功的朱纨、张经、李天宠等将帅居然都被害死,名将俞大猷、汤克宽也差一点被处死,最终被降职。这极大地阻碍了明军战斗力的提升。
等到比较能干的胡宗宪当上浙直总督,招安、消灭了倭寇头目王直、徐海、陈东、麻叶等,但形势并未根本好转。胡宗宪仍然需要一个真正会打仗的将军、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新军队来彻底扭转战局。他的运气很好,这两者他都等到了。一代名将戚继光和他戚家军,在历史最需要的时刻,闪亮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倭寇是什么意思(倭寇为什么战斗力那么强悍)
有人向我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为什么倭寇的战斗力那么强悍?”
什么是倭寇?倭寇就是海盗,具体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在中国沿海各地进行劫掠和走私活动的海盗集团的泛称,由于成员是来自日本国的浪人,而日本曾经被我国册封为倭国,故称之为倭寇。但是,倭寇的成分也不一直都是日本人。其实从宋元时期开始,就有倭寇肆虐我国沿海,主要工作就是抢劫,这些强盗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人。但是到了明朝以后,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由于明朝严厉的海禁政策,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受到阻碍,所以走私活动变得频繁。有一些做外贸生意的中国商人,他们因为受到了朝廷的围剿,所以奋而组织起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一是保护走私船队,二是为了向朝廷进行武力抗议,希望可以解除海禁。这些中国人也被称之为倭寇。
倭寇
最著名的倭寇首领就是中国人王直,号五峰船主,因为海禁造成贸易中断,激愤下召集起一支包括大量日本浪人在内的人马,组成了规模强大的武装走私团队。他自称徽王,在巅峰时期拥有五万部众,战斗力极强。当时日本人就是给王直打工的马仔,王直是真正的大老板。他的队伍也被称之为倭寇。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更牛,他娶了日本女人做妻子,原本也是海盗集团的大首领,拥有不少于二十万人的私人武装,是明朝末期最大的海上力量,后来被朝廷招安,算是彻底洗白了。
那么,为什么倭寇的战斗力在人们的印象中很强呢?
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本来就强,而明朝的单兵作战能力相比较而言确实差一点。这是事实。日本倭寇基本上经历过国内内战,有过严苛的战术训练,从尸山血海中历练过,自然战斗力很厉害。明朝的军队虽然数量很多,但论战斗力都是“业余”的,业务技能不高。明朝兵制是各地的卫所制,分为战兵与辅兵。战兵相当于野战军,战斗力还算不错,主要分布在北方前线。而南方沿海地区多为辅兵,其实和农民差不多,平时疏于训练,故战斗力不行。而且这些沿海地区的卫所与海盗集团也有暗通曲款,所以经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郑芝龙
在武器装备上,明朝军队也曾经长期地落于下风。日本倭寇配备的日本刀迄今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首先是冶炼技术先进,刀的质量好,不容易折断,第二是长度够长,刀身比倭寇自己的身高还要长一些。所以,刚刚开始中国军队对阵日寇是吃了装备上的亏的。
但也不能说几个倭寇就可以横扫中国沿海,毕竟他们人数有限。据考证,日本本土过来的倭寇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三万人。真正具有对抗大明水师能力的,其实是明朝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比如之前提到的王直,总兵力达到五万,百分之七十都是中国人,另外百分之三十是日本人。王直的武装力量拥有先进的火器,连佛郎机炮都有,比大明水师的装备还先进。而且当时东南沿海地区很多人都愿意给他通风报信,积极地提供情报,所以王直可以在海上呼风唤雨。那些中国人之所以提供情报给王直,还是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早已不得民心。当时很多人早就世代依靠外贸生意生存,朝廷的海禁政策松弛时,走私其实是半公开化,大家都有饭吃,一旦严厉起来就严重影响了众多人的生计,他们怎么不恨?所以,朝廷一旦派军队过来强力剿灭走私,就迫使沿海地方的民众与朝廷矛盾激化,于是众多平民转为倭寇。
日本长崎县汪直的等身铜像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他们也不会做亡命之徒。即使做了海盗,也不过是为了生存,希望通过武装斗争引起明朝朝廷决策者的重视,进而重新审视海禁政策。就像王直这些人,所追求的并不是裂土称王,而是取消海禁政策。所以当朝廷派兵围剿的时候,他们的反抗就特别激烈。不反抗,就没有生计,意味着挨饿受穷。有血性的人谁愿意忍受?所以说,不是倭寇的战斗力有多强,真正的问题出在明朝自己身上。虽然曾经有过五十三个倭寇打到南京城下的笑话,但那些倭寇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本身就熟悉地形,加上队伍规模很小,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凑巧就到了南京城附近。当然,这也说明了南方卫所的无能。
航船
如果可以废除海禁政策,走“改革开放”路线,倭寇的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掉。
像明朝末期的郑芝龙,他与外国做贸易活动其实是得到了朝廷方面的默许,所以郑家军反而主动维持海上航线的安全。当时凡是在中国沿海做贸易的,不论中外船只,都要给郑芝龙交“保护费”,郑芝龙派兵船维护海上的贸易安全。当时有几股海匪,由于袭击商船,都被郑芝龙的军队剿灭。其残存势力逃窜到马六甲一带,依然被追上彻底灭掉。
所以说,闭关锁国没出路,得改革开放。
戚继光抗击倭寇,与万历朝鲜战争的倭寇哪个更难?
一个是战国时落败的武士,浪人,勾结明朝当时的海盗,骚扰中国沿海,还有一个是经历过战国洗礼的正规的日本武士,哪个更难?错,都不难!不是倭寇变强了,而是明军实际变弱了。
万历抗倭援朝,出动的是精锐野战部队,是相对其他明军来说,经费、保障、组织和训练都要高很多的部队,与日寇打的是对攻和穿插,属于正规的大部队野战!
大家都知道,明朝中后期,朝廷文官把持兵部,明朝进入崇文宴武时期,明军野战部队被贪婪的文官集团掌控,沦落到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程度,军费被大量挪用和贪污,在万历三大征后,野战部队战力几乎清零。
属于明军二线部队中的卫所部队,早在野战部队沦陷之前,就已经由“半兵半农”的驻屯军,变成了卫所军官的私人农奴,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与敌人作战了。用大规模的私人农奴,去剿灭有情报支持的小股倭寇,除了浪费粮食和被分散伏击,不会有任何清剿效果。
结果就是,明军大军围剿,找不到倭寇;小部队分散伏击,又打不赢敌人!
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战斗,是由游击战升级而来,古代特种渗透和反渗透作战。双方打得是单兵素质,与小部队之间组织配合,结果是戚家军彻底剿灭倭寇。
戚家军全盛时期,也不过只有六至八千多人,部队投入上千人的作战记录也不多,但还是很快就把沿海倭寇给剿灭了,可见其主要是频繁的小股部队交战。
文官集团知道,戚家军采用的是精兵策略,所以在戚家军剿灭倭寇后,将戚继光调到朝廷圈养起来,而把戚家军调到了北方扩编,不加军费却以抵御蒙古而盲目扩军,从而彻底消亡了这支精兵。
肯定是万历更难。十几万正规军不是几万流寇能比的。
但是,戚继光自身兵力也很弱,还要面对游击战。
万历朝鲜战争是面对经过战国之乱十几年的正规诸侯军,而东南抗倭是面对九州的失业野武士和乱党,而且还是由大部分中国国内海盗,所以当然万历朝鲜战争更困难。
前一个难,因为倭寇和海盗联合,骚扰沿海居民,因为有海盗做内应 有点知己知彼的意思,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国海岸线长,不好防 而朝鲜战争的倭寇是战争,是正面对抗,明朝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可以的,所以容易些。
朝鲜那一次更加困难,毕竟当时面对的是大一统的对手,兵力也更加的强盛。
为何1555年,几十个倭寇在明朝的江南能杀伤4000人?
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是很强。
《明实录》里,记载了一个细节,一次,明朝军队用弓箭迎击倭寇,“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这是说,倭寇竟然能赤手空拳接住明朝军队射出的箭羽。放在今天,这几乎等同于用手接子弹。难怪明朝军队会大惊失色,溃败下来。
其次,倭寇属于流动作战,防不胜防。他们从不据守一城一地,总是打一枪就跑,而且跑的速度相当快,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因为明朝军队一方面被动挨打,一方面又追不上倭寇。
第三,倭寇具备了夜间作战的能力。在古代,军队作战一般在白天进行,倭寇却可以进行夜间作战。一次,倭寇被明朝军队包围了,他们“潜缚木筏,由东河夜渡,溃围而出”。
第四,倭寇作战精力极好,一次,他们从宜兴“一昼夜奔一百八十余里”奔袭到无锡惠山,还没休息,第二天就马上与明军交战,夜间又奔往相城望亭……这简直就是铁打的军队。
第五,这也是因为明朝军队相对较弱。明朝太平日子过久了,军队里老弱病残一大把,战斗力严重下滑,遇到倭寇自然不经打。
历史真实记载
据《明史》、《筹海图编》等史料记载,在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一股仅有53人的倭寇,先后流窜浙、皖、苏三省,洗劫攻掠绍兴、杭州、严州、徽州等州县二十余处,最后甚至进逼南京城下。在《明史·日本传》里对此写到:
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这段描述中用了“突”、“趋”等词来凸显了了倭寇的机动性,同时这些倭寇的战斗力也很强,芜湖县丞陈一道和儿子率领明军在南陵阻击倭寇,结果战败,双双战死。
而在江宁镇,朱襄、蒋升两人率军和这股倭寇交战,最后不敌,朱襄战死,蒋升受伤,官兵战死300多人。因此《筹海图编》称这些倭寇“滑而有谋,猛而善斗”。
倭寇为什么战斗力那么强?
倭寇是指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反正倭寇都是乌合之众但为何却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
明朝遭遇的倭寇是实际上是一个装备精良的特种兵,战斗力自然强悍!
其实那些被称为倭寇的抢劫犯,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除了日本人外,还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中国沿海的渔民、海盗等等,总之,大家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发财)走到一起来的。
这些人使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老外们一般用火枪或佩剑,渔民、海盗没有固定装备,逮着什么用什么。但这支无组织、无纪律的杂牌部队之所以会有强悍的战斗力,是因为其中有着一群作战顽强的日本武士与浪人.
浪人:就是失去土地的日本武士,关于武士群体就不多说了,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使在日本国内,武士也是一个十分稀少的品种。
在日本战国时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实际控制者是各大诸侯,又称为大名,而武士是大名的属下。即使是如织田信长之类的大诸侯,手下的武士也不过一两千人而已。
作为武士团体的成员,他们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武术和体能训练,大多数人都练习剑道,练就了一身砍人的技术。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其中的某些人还曾练习过“阴流”,这是日本刀术中的一门绝技,传自日本的绝顶高手,“剑圣”上泉信纲。
虽说练这门功夫的人并不多,也并非个个都是剑圣,但足可称得上是一流高手。而在当时到中国来抢掠的日本人中,也有着他们的身影。
无论在哪里作战,和谁作战,他们都会使用同一种武器——武士刀。
不管在中国还是日本,只有武士或浪人才装备武士刀,其实谁能带,谁不能带,也没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来管,真正的原因在于这种管制刀具是很贵的。
所以这些就是倭寇战斗力强的原因,拥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
不是倭寇的战斗能力强,而是古代的时候造船业非常不发达,能到达岸上来的倭寇都是身强力壮之人。
倭寇战斗力这么强,是因为身经百战啊,任何一个菜鸡,只要身经百战,都不简单。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好,还有就是他们平时锻炼的多所导致的结果。
文章标题: 朝鲜的倭寇比起江南的倭寇单兵战斗力差远了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