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契丹没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女真人却可以

时间: 2023-10-18 12:01: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为什么契丹没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女真人却可以

耶律德光灭后晋占汴梁,为何没在中原站稳脚跟呢?

自南北朝之后,耶律德光率领契丹军队南下是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一次入侵中原的军事行动。

这次行动在军事上很成功,契丹军队攻破了后晋的都城东京汴梁,俘虏了后晋出帝石重贵,可以说达到了耶律德光骑兵之处的战略目标。然而当他忙着在汴梁城建立辽朝,打算成为入主中原的异族皇帝之时,在中原的契丹军队却找到藩镇军队的群起而攻之。

最后契丹军队战败,耶律德光被迫带领契丹军北撤,他自己也在撤退途中病重而死。于是问题来了,立国之初的契丹军队非常强大,那为什么耶律德光却无法在中原站稳脚跟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得从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说起。由于我国北方历来是苦寒之地,北疆的少数民族生活困难,所以富饶的中原成为他们所向往的地方。

然而中原王朝的强大使这些外族军队难以进入,再加上幽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这些少数民族便被隔绝在中原王朝之外。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时便有南下的野心,只是因为中原藩镇军队的强大而作罢。当时中原虽然已经是残唐时期了,但藩镇军队对契丹军仍旧有很大的优势。不论是朱温的后梁,还是李存勖、李嗣源的后唐时代,契丹军都不是中原军队的对手。

直到后唐末年发生动乱,后唐末帝李从珂和太原节度使石敬瑭发生战争,这才让契丹人找到机会。在这场战争中,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献出了幽云十六州,祈求契丹军南下,夹击李从珂的后唐军队。

最终后唐军战败,石敬瑭在契丹军队的支持下当了后晋的开国皇帝。

由于石敬瑭向契丹人求援时不但称臣,还称子,于是被历史上称为"儿皇帝"。由于石敬瑭建立后晋全靠契丹人的支持,所以契丹人开始插手中原的政治,而耶律德光也暗中做南下入侵中原的准备。

此时契丹军队虽然并未进入中原腹地,但其威慑力已经对各藩镇形成军事压力。

在石敬瑭当皇帝的时代,后晋的政治是完全被契丹人操纵的,后晋的藩镇将领和军事贵族在契丹人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实际上这却并不是中原与契丹的实力对比,而是石敬瑭借用契丹军队压制内部反对势力的结果。

当时中原的各藩镇军队并不弱,甚至有不少精兵强将多次击败契丹军队。最初石敬瑭向耶律德光借兵,只是为了应对李从珂的后唐大军。然而他出卖幽云十六州的行为引起了中原各藩镇的公愤,使得后晋朝廷中充满了反抗势力。因此后晋初年,石敬瑭实际上是借用契丹军队来压制中原藩镇,才坐稳了皇帝的位置。

骠悍的契丹为什么打不过女真

在契丹族建立政权辽以后,他们中很多人都成地主了,骑马射箭的习惯没有了,战斗能力慢慢下来了。尤其是在宋朝对峙之后,双方势力达到均衡,长期不打仗。

所以,后起的女真族灭掉了辽朝,建立了金朝,灭掉了北宋,辽的残余势力被逐出中原,回到北方草原去重新放牧。但是,长久的中原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了,即使重新回到马上,契丹族也并不如世代生存在马背上形成的战斗力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战斗力,以民族的组织性也有关,例如蒙古,在分裂的时候,凶悍的战斗力不引人注意,而当成吉思汗同意蒙古以后,蒙古族可怕的战斗力宣泄到欧亚大陆各地,横刀天下。同样的,经历过中原生活的契丹族,战斗力下来了,骑马射箭的传统消减了,军事战斗组织也不行了,另外,可能战斗信心也不如从前了吧。
内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总不打仗,就退化了。

曾经很强大的契丹族,怎么突然在世界上消失了?

上世纪初,一位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科尔文来到内蒙古地区。在一座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的古代墓葬中,科尔文发现了一块沉重的石板。在这块石板上,出现了一种与蒙文、满文、汉文截然不同的古文字。传教士将这些文字抄录后,四处寻访专业人士,然而,没人能说出这些文字的由来。



结合文献的记载来看,在辽国建国后,契丹人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字。遗憾的是,这些文字在契丹民族消失后逐渐失传了。一块石板,让人们重拾关于契丹民族的记忆。在后来的岁月里,考古人员在我国北方先后发现了多座契丹墓葬,并从中发现了记载着契丹文字的随葬品。

八十年代末,考古队在通辽市有了重大发现。在一座埋葬着契丹公主的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大量有八百年历史的契丹文物。虽然,这座古墓中的墓主人遗骸已被岁月侵蚀腐朽,但在墓主人身上穿着的银丝服装及黄金面具,却在向人们诉说着墓主人生前的高贵地位。

此外,在这座古墓中,还有大量玉制品、金属制品,这些做工精湛的工艺品,无不在证明当时的契丹人拥有世界领先的锻造、雕刻技术。在此之前,人们印象中的契丹,是靠游牧、战争起家的野蛮民族。显然,墓室中的发现推翻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契丹王朝拥有不逊于同期其他文明的繁荣文化。



在《魏书》中,首次记载了这个寄居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根据文献的记载来看,契丹人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高度相似。何曾几时,在契丹部落林立的北方,各契丹势力各自为战,为土地和资源打得不可开交。直到阿保机横空出世,这些北方部落才得到统一和整合。

从这以后,契丹人不再是散沙一盘,而变成了一个整体——契丹族。公元916年,阿保机以民族为基,建立国祚。三十一年后,契丹国正式更名为“大辽”。不论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是武侠小说里,这个国家都曾拥有过一段繁盛期。大辽最强大的时期,其疆域北起贝加尔湖,南达河北。

大辽地处中原以北,与位于南方的大宋分庭抗礼。在两百年的时间里,这两个国家曾数次决裂、和谈。哪怕强如北宋,也曾被契丹一再压制,只能靠每年上缴贡银换取和平。


当时的契丹,究竟有多强大呢?

由于占据了古丝绸之路,以至于地处欧亚大陆的外国与中原通商时,无法与宋朝建立沟通,只能跟契丹人做生意。所以,当时绝大多数的欧亚中西部国家,都误以为中原王朝已易主,契丹已成为中原大地上真正的主人。所以,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称中国为“China”。要知道,这个单词在诞生之初,便取自“契丹”的谐音。故此,契丹民族与中华文化极有渊源,它亦是中国古民族的一部分。

虽然,契丹曾一度强盛如斯,但在此之前契丹民族的崛起之路颇为波折。早在隋唐时期,契丹民族就曾在北方落脚。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不安分的契丹人觊觎中原的丰饶物产,经常劫掠边境甚至入侵中原。然而,隋唐两朝国力强盛,契丹未能在这两个中原政权手中占到便宜。隋朝时期,契丹人曾试图入主中原,然而契丹人的野心却被隋军扼杀在摇篮中,出师未捷。

唐朝时期,虽然契丹趁着大唐刚刚建国,一举夺取了幽燕之地。不过,契丹人却像大多数游牧政权一样,擅长攻城略地却不善于守成。虽侵吞了大唐领土,但契丹民族未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各地军阀乱战,中央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力。值此之际,契丹人终于获得了机会。在对契丹部落完成整合后,契丹人开始扩土开疆。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契丹人击败了渤海国,取得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可以说,李克用和朱温顺之间的内战,给了契丹人绝佳的发展机会。耶律阿保机逐渐坐大,成为雄踞北方的统治者,他手中的契丹军亦发展成足以撼动中原大地的力量。

李克用弥留之际,再三叮嘱李存勖一定要重视契丹,能灭则灭,切莫给这个国家留下喘息之机。然而,李存勖治国乏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对抗契丹,未能实现父亲的遗愿。

李嗣源即位后,契丹国的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李嗣源手下的大臣石敬瑭包藏祸心,在李嗣源死后打算篡夺政权。为获得与后唐军抗衡的军事力量,石敬瑭竟不惜认贼作父甘愿成为契丹皇帝的义子。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作为筹码,成功地换取了契丹军的帮助,一举夺得政权。

石敬瑭驾崩后,其侄石重贵继承大统。不过,石重贵亦有政治野心。他虽然愿意成为契丹帝名义上的孙子,却不愿成为契丹的附庸。没想到,此举竟招致契丹帝耶律德光的不满。盛怒的契丹人大举南侵,一直打到了开封城。从辽国覆灭后晋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出的此时的契丹已成为庞然大物,有和整个中原文明叫板的实力。

公元960年,赵匡胤横空出世,黄袍加身平定乱世,建立大宋政权。在宋统建立之初,契丹曾多次出兵试探宋朝的军事实力。不过,在短暂的试探后,契丹人发现大宋王朝竟有能力与自己抗衡。于是,在赵匡胤在世期间,契丹人未敢轻举妄动。赵匡胤驾崩后,其弟赵匡义好大喜功,发动北伐战争,御驾亲征。然而,赵匡义本身不是一块打仗的料,以至于在最初的宋辽战争中大宋一再落败。


所幸,宋真宗忍辱负重,以身后名作为代价,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份看似屈辱的盟约,换来宋辽之间百年的和平光景。再后来,女真民族异军突起,在白山黑水之地杀出,不但打得辽国失去国统,更逼得大宋迁都至南方,仅剩半壁江山。

虽说,女真人一度成为北方霸主,但女真人口稀少,中国北方人口仍以汉人和契丹人为主。由于,在北方的土地上,汉人和契丹人同受金人的统辖,所以,生活在北方的两族人民彼此之间不再存在隔阂。这种“难兄难弟”式的同化,是一种历史惯例,在五代及五胡时期均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并不算罕见。

不得不说,历史是一个怪圈。眼看着金人就要成为中原大地最终的胜利者,崛起的蒙古人粉碎了金人的幻想。随着金朝、宋朝相继覆灭,蒙元统治入主中原。在这段被压迫的日子里,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相互交融,契丹人被彻底同化。从这以后,契丹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而成了一段回忆。

不论是文献的记载,还是考古发现,我们都能看到契丹民族有一套先进的文化。





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没有流传下来呢?

首先,契丹王朝自建立开始,总共传承了三百余年。在这几百年里,中原大地上相继出现了两宋、金朝、西夏及蒙元几个政权。我们知道,这些政权的主体民族各不相同,每个政权的统治阶层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进行了交融(由于各民族人口差距较大,绝大多数民族被汉化),一些少数民族本身的文化被遗弃。由此看来,当时契丹文化没有被传承下来的主因,就是契丹人被其他民族同化,失去了自身的文化。

其次,金朝崛起时,由于女真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只能使用外民族文字。在当时,可供女真人选择的文字有两种,分别为契丹字和汉字。因为,汉字比契丹字更易于书写,所以被金朝改编成女真文。此后,汉字和女真字成为金统地区的“官方文字”,晦涩难懂的契丹文被金朝统治者遗弃。我们知道,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失去了本民族文字的契丹人,文化亦在不停流失。




总而言之,这个曾让大宋王朝深感忌惮的契丹民族,就这样消失在中原大地上。不过,由于契丹文化消弭的速度有些不符常理,时至今日,契丹文化消失的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不是突然消失,是慢慢的融入了其他种族。
辽国被女真所灭,一部人融入了女真族,随后蒙古族征讨女真,一部分又投入到了蒙古族。最后随着蒙古族统一,契丹人也逐步到达中原。
在云南也发展过契丹族的痕迹,说明,契丹族融入的地区已经非常广泛了。
可能是生存环境改变,他们无法适应环境改变,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有可能是起了内讧而消耗掉精力。
由于清朝主要由满族人统治,契丹远离统治中心,后面中国进行多次战争,最后后成立新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和平的政权,各民族平等统一,民族差异减少。

思考女真人为何能迅速崛起,灭辽,灭北宋

首先,契丹与北宋已经严重朽化了。

其次,女真人出身东北苦寒之地,性格豪放、耿直、豁达,更野蛮,更崇尚武力。 在短时间内,往往武力更能解决问题,他们的弱点就是没有冶铁技术,一旦掌握了铁器就能崛起,女真就是这样,他们靠着辽的衰弱得到了所谓的乌春良匠,完颜部借此在生女真中取得了领导权。如果辽人在强盛的时候能碰上北宋末年,那也一样能灭北宋,讲几个例子你就知道辽宋末年有多荒唐。辽已经够惨了,末年的时候耶律淳在燕京自立,建立北辽,已经是末世王朝,宋人20万大军伐燕,居然被5万辽军杀得尸横遍野。

在历史上的冷兵器战争时代,形体高大的人,在战争中总是成为获胜的一方,而形体弱小的人,在战争中总是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在历史上的北方战争中,形体高大的胜利者总是占据北方,形体弱小的失败者只好向南方逃窜,躲藏到了南方的山地丛林中去,每次战争都是这样的规律,如此往复,北方是形体高大的胜利者的家园,南方则是形体弱小的失败者逃避的避风港.
不是女真迅速崛起,而是契丹与北宋已经严重朽化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文章标题: 为什么契丹没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女真人却可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893.html
文章标签:女真  契丹  脚跟  没能  站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