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19 11:01: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明朝皇帝似乎个个都是奇葩,不是残暴变态就是昏庸荒唐,什么“道士皇帝”“蛐蛐皇帝”“木匠皇帝”等等,放眼望去,没一个是正经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明朝的政治环境太宽松。明朝的政治环境宽松到了言官可以毫无来由地对皇帝展开人身攻击。弘治病倒了,不能上朝,言官就骂他怠政,是要做周幽王、汉灵帝的前奏;正德想去江南看看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群臣前堵后追,骂他是隋炀帝、宋徽宗;到了嘉靖时,海瑞更是抬着棺材痛骂嘉靖施行了恶政,搞得“家家皆净”;后来万历被言官骂怕了,干脆躲了起来......当着皇帝的面都敢往死里骂,在背后说皇帝坏话,甚至胡乱编排皇帝的丑闻、绯闻的现象就见怪不怪了。比如朱元璋,朱元璋在民间的形象基本就是个超级残暴的嗜血恶魔。究其原因是朱元璋大力反腐,清查了大批贪官污吏。有话语权的文官阶层的利益被触动了,朱元璋的反腐行动就被恶意描绘成杀功臣、搞文字狱之类的恶行了。明朝有很多这类野史,说朱元璋性格凶残,稍不如意就要杀人施暴。说得多了,朱元璋残暴的形象就被定型了。
另一个原因是:明朝灭亡后,那些投降了清朝的明朝人在编修《明史》时,一方面大量采用明朝书商用来吸引读者眼球的各种野史故事、大力抹黑明朝皇帝,另一方面又要推卸责任,着力证明不是大臣不给力而是皇帝“用人不识”“残害忠良”“刚愎自用”,才导致明朝灭亡。
有意思的是,《明史》初稿把明朝皇帝丑化得不堪入目,竟然让人读都读不下去,连清朝皇帝都hold不住了。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读了《明史》编修班子呈上的帝王本纪和列传若干卷,非常不满意,两次语重心长地对编修班子的成员说:“著史之道,务必要秉公持平,不能持有私心而作偏颇之论。”
康熙还举例分析道:“《正德实录》记载说,正德在午朝罢朝后,在御道收到了一卷匿名文簿,于是传旨查问,百官全部跪倒在两旁,因为天气炎热,竟然有好几个人中暑暴毙,还有人病倒。这件事太可疑了。想想看,打仗时,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盔甲,在烈日下作战,可是只听说过有战死沙场的,从来没听说过有谁是在战场上中暑暴毙的,又怎么可能在朝堂之上中暑死亡这么多人?”
对于明朝的灭亡,康熙的见解也比较客观,认为明末朋党纷争,朝廷大臣置社稷于不顾才是主要原因,没有一味把责任推到崇祯和崇祯身边的太监身上。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康熙还对修史的官员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明朝有些帝王年纪轻轻就死了,史论一概说他们生活不检点、沉迷酒色,身体垮了,才早早死了。这些全是书生之见!这些早死的明朝皇帝即使是完美的皇帝,你们还是会鸡蛋里挑骨头,硬去指责他们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朕为他们辩白一下吧——天下事情纷繁复杂,皇帝劳心劳力,实在不胜疲倦,身体才垮掉的啊。”
从康熙的这些言论不难看出,着力抹黑明朝皇帝的主力军其实就是那些生活在明朝年间的无聊文人和纂修《明史》的清朝史官,至于说明朝皇帝个个是奇葩,都是套路罢了。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是其灭亡的很大原因之一,明朝的建立可以说是建立在自身强大战斗力之上的。作为后来居上者,明朝统治者甚至两宋时期惨痛的教训。但是为什么明朝重文轻武的情况同样严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朝后期,甚至出现了六品文官殴打四品武官而武官不敢还手的事情。一、朱元璋时期并不重文轻武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两宋时期的惨痛教训仍然历历在目,重文轻武以后造成了中原王朝的羸弱。朱元璋靠着参加农民起义一步步壮大,西攻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最后进行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向北取得成功的战争。但是这次北伐以后,失败的元朝残余势力仍然想再次入主中原,因此国防建设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在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多次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北伐,意欲一鼓作气彻底打垮元廷。在北伐的同时,明朝还进行了西征,最后成功的收复了云南等地。
在官员等级划分上,武将也要明显高于文官。在中央官员中,五军都督府的五位都督都是正一品,在朱元璋取消了丞相以后,这就是最大的官职了。请注意丞相不一定非要是文官,大将军徐达就曾任丞相。而文官最大的官职是六部尚书,只是正二品,这些文官想要升为正一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再看地方官职,朱元璋废除了元朝时期一省只有一位军政长官的弊端,他讲军政刑分开。分别设立了都指挥使、布政使和按察使,其中负责一省军务的都指挥使是正二品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而负责一省民政的布政使却仅仅是从二品。此外只能指挥5600人的卫指挥使也是正三品,而一个知府却仅仅是正四品。
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因为频频对外用兵,所以非常重视武将。在明朝的前期武将地位是要高于文官的,在中央和地方的很多官职,除了文官担任以外,武将也可以担任。特别实在边境地区,一些负责当地防务的武将有时会兼任当地民政。不过为了防止明朝也出现藩镇势力,因此这种情况只出现在特别紧要的地区和危急时刻。
二、国家进入太平盛世,什么事情都必须依靠文官
在永乐皇帝朱棣驾崩以后,明朝基本上停止了对外用兵,国家的重心开始转向内部。虽然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但是很多事物还是要有人来干。事情发展到最后内阁大学士们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大学士的权力越来越多,逐步成为了有权无名的宰相。除了正规场合不能出现宰相的称呼以外,在私下交流中内阁大学士们一直被尊称为宰相。正是由于内阁权力的扩大,致使武官方面的五军都督府成为了鸡肋。那些武将们虽然也贵为一品,但是实际权力上相比大学士们不知差了多少倍。
在地方上武将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国家已经进入太平盛世,对军队的迫切需求不是那么明显,武将位高权低、有名无实的情况开始出现。虽然都指挥使管理着一个省的军队,但是加上军户的家属在内也不过几十万人;而品级较低的布政使却可以管理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虽然都指挥使的官位高,但是实权小、高职位是虚的,而布政使虽然官位低,但权力是真的。这种情况不单单只存在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之间,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只能管理几千军队的卫所长官有没有底气,对着官位比他低但管理着几十万百姓的知府吆五喝六?答案是他不敢,因为权力差的太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将的地位在不断地下降,到了明朝后期,一个六品守备见了七品知县要先作揖请安,而知县甚至可以不还礼。
此外科举制度的完善也成为文官压制武官的助推手,因为文官都是通过科技考上来的,他的同乡、同年、同学和座师大多都在朝中为官,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抱团。而武将通常只有那么几个袍泽可以依靠,如果某位武将惹怒了某位文官,那么他惨了,庞大的文官集团会群起而攻,不弄死他决不罢休。虽然文官内部也有派系争斗,但在针对打压武将的态度上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地方上三司并立,造成了政出多门,最后明朝推出了巡抚为最高长官。巡抚的人选几乎都是文官,这就形成了中央有大学士、地方有巡抚的文官势力的全覆盖。武将们空有较高的官位,但是没人理他们。到了明朝后期,经常会出现级别高的武将对着那些户部、兵部的郎中们点头哈腰的情况。
宋朝和明朝?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奇葩最多?野我肯定首选明朝啊!就连武侠小说,也总喜欢以明朝作为时间背景:身着飞鱼服、手执绣春刀的锦衣卫;宦官掌控的炫酷的东、西厂;还有专破各类大案的六扇门......除了小说,明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新龙门客栈》、《四大名捕》、《锦衣卫》、《绣春刀》......(欢迎各位大神补充)
还有狠狠火过的《明朝那些事儿》,七本书讲完明朝276年的历史......
不过小说终归是小说,真实的历史绝对比这些小说精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朝历史中一个看似普通却又至关重要的年份——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
明朝多奇葩
大明王朝的历史确实十分有趣,别的不说,就是这大明朝的历代皇帝就已经异常精彩了。
建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成祖朱棣篡夺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喜欢斗蟋蟀的宣宗;当了蒙古人俘虏、破天荒登了两次基的英宗;宠爱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的宪宗;顽主武宗;酷爱炼丹嘉靖;酷好酒色的穆宗;敛财无度的万历;木匠皇帝天启和刚愎自用的崇祯。
比起南唐后主李煜、宋代的徽宗,明朝的皇帝还真没谁酷爱书画诗词,一个个玩的都是技术,炼丹要有化学知识、斗蟋蟀是生物、做木匠活是土木工程,这么看来这老朱家的基因还是以理工科为主。咱们先来讲讲,明朝都有哪些奇葩吧?
胖子宅男——万历皇帝
要说这万历皇帝,前后一共在位48年,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可他的一生,确实前后明显的不同。即位的最初十年,他确实是最有希望振兴大明朝的皇帝,而之后的时间他逐渐成为不理朝政、敛财无度并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皇帝。如此前后不一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1572年,年幼的万历皇帝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虽然年幼,但是他身边有位非常有才干的辅佐大臣,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朝第一首辅大臣张居正!
其次还有一个从小陪伴小皇帝长大的宦官冯保,这个宦官与之后的魏忠贤相比,算是个开明识大体的宦官。他全力支持张居正,使他不至于受到宦官势力的牵制。
最后就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这个女人是贤明的皇太后,也是一心督促万历皇帝励精图治的母亲。这三个人共同影响着万历朝最初十年的政局。
张居正针对明朝的时弊进行了深刻改革,使得明朝的国力逐渐增强,社会逐渐稳定,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了。到1582年也就是万历皇帝统治的第十年,这个帝国终于显示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景象,北方的蒙古部族已经不再为患,南方的倭寇也已经全部剿灭,困扰明朝多年的“北虏南倭”就在这些年内一一解决了,当真可谓是大明朝的回光返照。
可不幸的,是主持万历朝政治大局的支柱张居正却在帝国回光返照的1582年离开了人世。他的离世,使得刚刚有所起色的改革突然中断,原本的回光返照也是转瞬即逝。也许是万历皇帝从小受到这位既是首辅又是老师的张居正压抑太久,心中积压了太多的不满。
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立刻将这些不满全部释放出来,他查抄了这位老师的家产,还将老师的儿子们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如此报复自己的老师和首辅大臣,在历代皇帝中确为少见。
大家都知道,易中天在当代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历史学家,就连大家很少观看的历史节目,也在这个人的带领下被大家熟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虽然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位历史老师,但是他的很多行为还是让大家难以理解,尤其是易教授提出的观点,经常和我们熟知的观点相悖,或者是和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式,这就让我们大家感觉有些奇怪了。
就像易教授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说明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很多人对于这样的说法并不认同。其实易教授说的也没有错,明朝的皇帝确实是非常有个性,从开国到结束,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易教授对于明朝的理解,也是我们现在很多学者追求的客观,比其他的说法更符合实际。虽然明朝的皇帝并不是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易教授说的比其他更真实,明朝史上的皇帝非常奇葩,具有鲜明的对比特色,一代比一代差。
朱元璋建立天下后,开始在国家实行一系列的措施,这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朱元璋肆意杀害那些开国的大臣,让很多人对他不满。不过从朱元璋到朱佑樘时期,明朝的皇帝还算不错,虽然有些小的毛病,但是从国家大局上来看,这些皇帝还算是实干的,工作上也比较靠谱,让百姓处在一个安康之中。
可从朱佑樘之后,明朝皇帝的风格开始改变,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让天下人对此惊讶不已。朱厚照上位后相比起前任皇帝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因为贪恋女色耽误国家朝政,整个国家的实力还因此退步。
好在这个皇帝并没有糊涂到家,在国家大事上还有些分寸,只是在女色上让大家争论不已。朱厚熜上位后开始在国家大改革,明朝因为他的上位有了一些改变,经济上也有了些恢复,可是这个皇帝也有怪癖,而且在用人方面并没有经验,所以他在位期间只是有了稍微的起色。
到了后几任皇帝时,他们都迷恋上了炼丹,想要通过丹药让自己长生不老,不过这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他们不过是在浪费国家的国力罢了。而明朝正是因为这些皇帝的存在,才让国家实力相比起朱元璋在位时有了很大的退步,直到明神宗时期有了些许恢复,不过却败在了下一任皇帝手中。
虽然明神宗不能用昏庸来形容,但是他在30年的时间里不上朝,这就已经让大家震撼了。要知道,几天不上朝就有可能错过很多国家大事,更不要说30年了。所以自从明神宗上位后,国家不仅没有继续发展,反而相比上一任皇帝时期来说更差,朝廷上下一片混乱,百姓们也生活得苦不堪言。
接下来的几任皇帝,虽然心中有满满的抱负,想将国家治理好,拯救国家现在的危机,但是为时已晚,已经到了有心无力的地步,直到明朝的灭亡。
看完了明朝皇帝做的这些事情,恐怕大家就明白了易教授为什么说明朝的皇帝是最差劲的皇帝,这一切就是因为明朝的皇帝非常奇葩。其实出现这样的原因后我们并不能将所有的过错全部推到皇帝身上,毕竟这和当时的政治局面和环境有着很大的原因。
在当时那个年朝代,皇帝的政治环境非常宽松,相比起其他的朝代来说,这才是皇上都向往的日子。虽然皇帝的言行举止受到言官的监视,但是皇帝受到反驳之后也会反击,这样的反击还是很严重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的所作所为没有受到大家的监督,这才造成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综合素养也没有其他朝代那样高。不过这一切也和朱元璋有关系,如果朱元璋在位时期,没有亲自为子孙们搭建这样的象牙塔,恐怕后代子孙也不会这样不学无术,让明朝如此差劲的地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