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刘继祖好心赠给朱元璋埋葬亲人的坟地,日后得到了什么样的报答

时间: 2023-11-23 21:01: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刘继祖好心赠给朱元璋埋葬亲人的坟地,日后得到了什么样的报答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生最低的开国皇帝,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到连父母去世都没有土地埋葬的地步,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报答当年施舍土地给他埋葬亲人的热心邻居刘继祖的?这事值得了解。

朱元璋厚待刘家及其后人

朱元璋少年时期正值元朝末年,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阶级矛盾严重,加上自然灾害的因素,老百姓生活的很不容易。

朱元璋家属于贫农阶层,依靠给地主刘德种田维持生计的,也就是通常说的佃户。在朱元璋17岁时,他的父母相继离世,朱家更加举步维艰了。

那时候的朱家真的算的上是家徒四壁,不仅没钱,就连埋葬亲人的地都没有。当时朱元璋就此事请求地主刘德帮忙,不料刘财主不仅没帮忙还恶言相对。

后来还是在朱家热心的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才得以埋葬了亲人。

刘继祖是官宦后代,他的父亲曾在元朝做过官,当时刘家的家境算比较优越的,而且刘继祖还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朱家和刘家是邻居,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与刘继祖的关系较好,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刘继祖在乡里组织民兵武装,以保乡亲安全,朱五四也是其中一员。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曾回到老家凤阳,彼时地主刘德尚在人间,而当年的热心邻居刘继祖却已故20多年。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当年的事而惩处刘德,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还赏赐给刘德一些田地。

对于当年的恩人刘继祖,朱元璋更是知恩图报,虽然刘继祖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朱元璋追赐他为义惠侯。“义惠”二字体现了刘继祖仗义、仁惠的作风,终明一代,刘家世代承袭该侯爵,朱元璋对待当年的恩人刘继祖可谓不薄。

刘继祖的后代得到了荣华富贵。朱元璋登基后,刘继祖已经死了,朱元璋就让他的儿子做官,给了大量的金银。
朱元璋当上帝王后,给了他一个地方官做,还赠送了大量财宝,也还是知恩图报。
刘继祖的儿子也被朱元璋封官了,后人也享受了荣华富贵。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朱元璋在自己发迹以后,将已经去世的刘继祖准封为义惠侯。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是最典型的开国皇帝,在他的眼中,明王朝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压倒一切!对于可能危及明王朝稳定和长治久安之人,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更加不惜牵连数万人、大开杀戒,著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便是血淋淋的例证!但是,没有了政治的大前提之后,朱元璋却又展现出了温情的一面。

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封了两位没有寸尺军功的侯爵,一位是恩亲侯李贞,另一位是义惠侯刘继祖。恩亲侯李贞是朱元璋已故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的丈夫、追赠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早年家徒四壁,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唯有这位二姐夫李贞家还有些余粮。因此,李贞夫妇时不时就会救济救济这位弟弟,而此举让朱元璋记了一辈子。

接下来再说一说义惠侯刘继祖。刘继祖是朱元璋的同乡,算是当地的富户吧。朱元璋未发迹前家中赤贫,父兄去世后无处下葬。其实,最初朱元璋想到的并不是刘继祖,而是自己的东家刘德。朱元璋家是刘德家的佃户,朱元璋原本想着自己父兄为刘德家辛苦了一辈子,希望刘德能够看在这个份上给自己一块薄地安葬父兄。可这位刘德偏偏不是个喜欢助人为乐之人,一口便拒绝了!就在这个时候,刘德的哥哥(一说堂兄)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了朱元璋一小块自家的荒地,朱元璋这才得以让父兄入土为安。同样是一件小事,朱元璋也记了一辈子!

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在原来那块荒地之上为自己父母兄长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凤阳皇陵(即今明皇陵)。同时,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当初给自己这块地的刘继祖。彼时刘继祖实际上已经谢世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坚持要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这个义惠侯爵位是世袭罔替的!恐怕刘继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居然给后世子孙换来了二百余年的贵族身份和荣华富贵!而对于那位“为富不仁”的刘德,朱元璋并没有“睚眦必报”,反而以德报怨,赏了刘德一部分土地并免除了其多年徭役、赋税。可是,这一切和世袭罔替的义惠侯爵位比起来算什么呢?不知道刘德四下无人时会不会为当年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呢?

现在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屠戮功臣等等。但是,对于亲人和没有政治利害冲突的外人,朱元璋还是非常任性的。身为帝王、九五之尊,能够不忘贫贱之时给自己伸出过援手的人,朱元璋比起陈胜之流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一户姓朱的贫苦佃农家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了,孩子的父亲朱五四,当年已经四十七岁,母亲陈氏也四十二了,这个小儿子,是不折不扣的老来子。

朱五四按照和兄长朱五一两家儿子名字排序,给这个小儿子取名--“朱重八”。

朱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贫苦佃农,到朱五四这一代已经是四代了,数代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朱五四一辈子都在为地主开荒拓地,向地主租来荒地,辛苦耕种,等种成熟地后,地主就加租或夺佃,一家人只好又换地方去向新地主租地。

朱五四一生搬了四五次家,辛辛苦苦开荒种田,却连巴掌大的一块自己的地都没有挣下。朱家人得到的只有人间风霜苦,和流不尽的辛酸泪。-----《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御制皇陵碑

在朱重八小时候,父母咬牙挤出一点钱,让他上了一年的私塾,但后来实在没有余钱继续供他上学,于是不到十岁的朱重八只好回家,给现在租种的田主刘德家放牛,以获取些微薄的报酬,为家里分担责任。

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八年,朱重八也在慢慢的长大,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他大概也会在这几年成亲,然后延续父辈的路,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苦哈哈的贫苦农民,租种着某个地主家的田地,生儿育女,直至终老。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所在的淮河流域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烈日似火。然后又发蝗灾,田地颗粒无收。

朱家本来还算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打得粉碎:辛苦了一年的收成,全部在大旱和蝗灾中荡然无存,生活陷入困顿。

在全家还没来得及从大灾中缓过神来,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瘟疫又开始肆虐着淮河两岸。本来就因绝产而饿得发昏的朱家人,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朱重四、大哥的长子,都在这场天灾中先后去世,相隔不过半个月!----《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御制皇陵碑

而朱家,只剩下了十七岁的朱重八、及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已经入赘他人家),还有大嫂王氏,和大哥朱重四留下的一儿一女。

人去世了,总要找块安身之所,以掩埋安葬才好。可怜朱五四辛勤操劳了一辈子,到死连块下葬的坟地也没有!实在没有办法,朱重八兄弟俩只得去找佃种田地的地主刘德,向他央求,希望他看在朱家为他种了多少年地的面子上,施舍一块地,好用来安葬去世的亲人。

但是地主刘德毫不同情朱家的遭遇,不但没有答应施舍坟地的请求,还大声训斥朱家兄弟二人,并破口大骂,场景让周围邻居都十分地同情。

这个时候,听见了喧闹声的刘德之兄刘继祖,出门了解了事情原委后,生出了恻隐之心,于是主动向兄弟二人伸出援手,给了一小块地予他们,用来安葬去世的亲人,这才解了朱家的燃眉之急!

而刘继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不经意间的善举,竟然会在多年后,给自己的后人带来了多么大的回报。

坟地有了,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余钱置办棺木,无奈之下的朱家兄弟只得将亲人生前的破旧衣服包裹在遗体上,草草掩埋。多年以后,老年的重八想起这段辛酸事,还老泪纵横:“昔年寒微时,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急无阴宅之难!吁,艰哉!”

勉强操办了亲人们的丧事后,朱家也维持不下去了,大嫂王氏为了活下去,带着幼年的儿女返回娘家,以求活下去。朱重八兄弟俩,也挥泪分别,各自逃难。而这一别,重八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二哥。----《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御制皇陵碑

之后,在邻居汪大娘的好心帮助下,朱重八被家乡的皇觉寺收为小沙弥,后来又被打发四处云游,化缘度日,过了三年多的游历生活,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至正八年(1348年),二十岁的朱重八回到皇觉寺,继续着出家的生活。

三年后,元末红巾起义爆发,在已经参加了红巾军的幼年同伴汤和邀请下,朱重八下定决心,离开寺庙,投奔濠州红巾军大帅郭子兴,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这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事。也就在这一年,郭子兴给朱重八起名“元璋”,这就是日后建立大明的明太祖朱元璋!

至正十三年(1353年),施舍田地给朱家的的刘继祖去世,他的儿子刘英,以及帮助过重八的汪大娘之子曹秀,在听说了太祖已经是濠州红巾军重要将领后,先后去投奔他。太祖视同亲人,留在身边为亲军,待遇优厚。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已经称吴王的太祖,拿下了老家濠州。于是,亲自率军返回老家,衣锦还乡,随同一起的,就有刘英和汪文(为纪念汪大娘,太祖令曹秀改名汪文)。

回到了家乡,太祖祭奠了父母,见到十多年前的旧地,无限感慨。命令在原址为父母修建恢弘气派的陵墓,即“明皇陵”。同时,为了报答刘继祖、汪大娘的恩德,太祖授刘英“皇陵祠署令”,授汪文“皇陵祠署丞”,负责监督修建皇陵,并日后祭祀事宜。

当年的田主刘德,这时候居然还没死,也被太祖召见。太祖看在刘继祖份上,没有为难刘德,只是对他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还赐给他三十顷地,免除十年赋税。

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经过十六年的征战,当年的小小少年,历尽艰辛,席卷天下,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建立大明朝,于南京登基称帝,成为了皇帝(明太祖)。而当年太平乡的朱家亲人们,能够活着看到朱元璋成为皇帝的,只有大嫂王氏、侄女福成公主(大哥的儿子朱文正因欲谋反,被软禁,抑郁而死)、二姐夫李贞、外甥李文忠、大伯家朱五一的四儿媳田氏、及大伯的孙女、堂兄朱重四之女、自己堂侄女庆阳公主,寥寥六人而已(朱文正子朱守谦,是在朱文正投奔太祖后生的,不算当年太平乡的亲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在皇陵初步竣工时,下诏追赠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以刘英继承义惠侯爵位。并亲自撰文向天下人说明这件事: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

此举明白地显示了太祖对于刘继祖当年雪中送炭义举的无限感激之情。

此后而刘继祖子孙世袭义惠侯爵位,与大明相始终,直至明末。刘氏家族也是有明一代,中都(即濠州改称)第一家族。

当年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有如此丰厚的回报,为自己的子孙带来了三百年的荣华富贵,即使是刘继祖本人,恐怕也不会料到吧。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回到了故乡,想要报答他的邻居刘继祖,但是那时候刘继祖已经去世,朱元璋只能找到他的后代并赐予高官厚禄,永享大福。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刘继祖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朱元璋没有忘记这份恩情,封了刘继祖的儿子当官,而且他的他的官位是世代成袭的,子孙后代都跟着享福。
日后他得到的报答非常的丰厚,朱元璋不仅给他封了爵位,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中华传统中的一大美德就是“知恩图报”,朱元璋受刘继祖赠地之恩,在他成为九五之尊后,自然是要厚厚的报答了。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连年的大旱,更是蝗虫成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朱元璋家原本就是租种当地大地主刘德家的田地,在交了部分田租之后,已经到了家无余粮的地步。可是,元朝的地方官吏,不但不开仓放粮赈灾,反而是加紧了盘剥。


朱元璋的父亲、长兄,以及母亲,在天灾人祸面前,饥饿、疾病交加,相继去世。自汉朝开始,就大力倡导以孝治国,而古人又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亲人去世,是必须入土为安的。可是,朱家本是佃户,根本就没有安葬亲人的墓地。


朱元璋只得和二哥跑去东家刘德家中,希望刘德能够大发善心,施舍一块墓地。可是,这位刘德却将“为富不仁”给表演了一个淋漓尽致,不但不给地,还大声的责骂、呵斥朱元璋兄弟二人。说什么朱家的田租还没交齐,以前朱八八弄丢他家的牛,也还没赔,没地可给。

朱元璋在刘德家碰了一鼻子灰,只能非常沮丧的离开了。这还真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英雄末路之时,一文钱也能憋倒英雄汉呀。



当时,刘德族兄刘继祖的儿子刘中正好在刘德家,目睹了一切,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刘继祖本是元朝的一名小官,致仕(退休)后,返回家乡养老。刘继祖是有学问之人,素来乐善好施,非常同情朱元璋。他的夫人娄氏同样是心底善良之人,就劝刘继祖赠给朱元璋兄弟一块墓地。


在刘继祖的帮助之下,朱元璋才得以将父母、兄长安葬。


朱元璋后来在皇觉寺出家,数年后又投奔了郭子兴,参加了红巾军。起义军占领了濠州之后,朱元璋回到家乡募兵。当时,兵乱四起,刘继祖、娄氏夫妇已经先后去世,刘中无所依靠,就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说刘继祖之子来投,大喜,听说刘继祖夫妇已故,又不免惨淡动容。朱元璋感念刘继祖当年的赠地之恩,就将自己的配剑赐给了刘中,将其收为贴身护卫,随侍左右。后来,朱元璋又亲赐刘中新名英,即刘英。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不管是任何人对他的恩情,他都是牢记在心中的。除非危急到皇权,否则,他都是要报答的。


刘英是刘继祖的独子,朱元璋每次临战,刘英请求出战,皆不许。太祖笑曰:“故不欲以故人从危耳。”由此也可见,朱元璋绝非一个无情无义的残暴之人。


朱元璋在占领濠州之后,命刘英返回家乡,负责守卫、奉祭两家祖陵。


洪武二年,朱元璋命濠州府将父母之墓扩建为皇陵。刘英上奏,请求将其家人、邻里的墓地迁出。朱元璋下旨:“填墓皆旧邻里,不必徙,春秋任祭扫出入,无禁也。”这是多么高的殊荣,陪葬皇陵呀。同时,朱元璋还赏赐了刘英,以及守护陵园的其他二十家旧邻里大量财物、土地。


朱元璋对乡邻是非常友善的,甚至是当年不肯赠地的地主刘德,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朱元璋赏赐了刘德三十顷农田,免了数年的田赋。后来,朱元璋见到刘德说,朕当年贫苦时,你也不知道今天朕会成为天子,所以,朕不怪你,赏赐你田地是因为邻里之间的情义。


朱元璋的举动,感动的刘德是痛哭流涕,趴在地上直给太祖叩头。此后,刘德也是尽心竭力的维护凤阳皇陵。


后来,朱元璋在凤阳皇陵设置了皇陵祠祭署,敕命刘英为署令,掌管皇陵祭祀事宜。朱元璋对刘英的子女也非常照顾,钦点刘英长子入国子监学习。


到了洪武十一年,凤阳皇陵已经全部竣工,朱元璋返乡祭祖。在祭祀完毕后,朱元璋突然想起了当年刘继祖赠地的恩德,当即下旨“即日追赠继祖为义惠侯,妻娄氏义惠侯夫人”。因为刘继祖夫妇已逝,由刘英世袭侯爵。


刘继祖家族自此成了明朝开国之后,唯一一个全家族成员都没有战功,却得以封侯的勋爵世家。此后,刘继祖家族得到了明朝历代皇帝的厚待,世袭义惠侯,奉祀凤阳皇陵,直到明朝灭亡。



我们现在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朱元璋为了维护皇权,维护朱明统治,不惜大肆屠戮功臣。但是,再残酷的一个人内心之中,也有他柔软的一面。


朱元璋对待乡邻、百姓,拥有广阔的胸怀和慈悲之心。他不但以德报怨,感化了刘德,还亲身示范了以德报德、知恩图报的美德。朱元璋此举,自然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佩与爱戴。

他后来找到刘继祖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仍然给他封了侯,并且还善待他的家人,真的是挺不错的。
日后他给邻居非常好的生活,让邻居变成了非常有权势的人。过完了美好的一生。
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邻居刘继祖便收到了朱元璋的报答,朱元璋让他过上了好日子。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刘继祖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怎样的报答?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是最典型的开国皇帝,在他的眼中,明王朝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压倒一切!对于可能危及明王朝稳定和长治久安之人,朱元璋从来不会手软,更加不惜牵连数万人、大开杀戒,著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便是血淋淋的例证!但是,没有了政治的大前提之后,朱元璋却又展现出了温情的一面。

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封了两位没有寸尺军功的侯爵,一位是恩亲侯李贞,另一位是义惠侯刘继祖。恩亲侯李贞是朱元璋已故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的丈夫、追赠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早年家徒四壁,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唯有这位二姐夫李贞家还有些余粮。因此,李贞夫妇时不时就会救济救济这位弟弟,而此举让朱元璋记了一辈子。

因为元末的战乱,李贞家渐渐也支持不下去了,这时候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找到了在红巾军中刚刚发迹朱元璋。朱元璋二话不说,便收留了姐夫和外甥,而且还把外甥李文忠改为了朱姓,当亲儿子一般培养、重用,直到明王朝开元建国前夕才又改回了李姓。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姐夫李贞,先封李贞为恩亲侯,恩亲这个爵号几乎就是明着说:“这爵位就是专门给我姐夫留的!”不久以后,因为李贞的儿子李文忠受封曹国公的缘故,李贞也被小舅子朱元璋封为了曹国公!明初的公爵,除了这位曹国公李贞,那可都是独当一面的风云人物!不仅如此,李贞去世后,朱元璋更是破例给了这位姐夫封王的待遇,追赠李贞陇西王,谥“恭献”,并赐祖上三世王爵。这就更加不得了了,明初能够获得如此待遇的,只有徐达、汤和以及李贞的儿子李文忠等少数几位开国元勋!

接下来再说一说义惠侯刘继祖。刘继祖是朱元璋的同乡,算是当地的富户吧。朱元璋未发迹前家中赤贫,父兄去世后无处下葬。其实,最初朱元璋想到的并不是刘继祖,而是自己的东家刘德。朱元璋家是刘德家的佃户,朱元璋原本想着自己父兄为刘德家辛苦了一辈子,希望刘德能够看在这个份上给自己一块薄地安葬父兄。可这位刘德偏偏不是个喜欢助人为乐之人,一口便拒绝了!就在这个时候,刘德的哥哥(一说堂兄)刘继祖发了善心,主动找到朱元璋,送给了朱元璋一小块自家的荒地,朱元璋这才得以让父兄入土为安。同样是一件小事,朱元璋也记了一辈子!

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朱元璋在原来那块荒地之上为自己父母兄长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凤阳皇陵(即今明皇陵)。同时,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当初给自己这块地的刘继祖。彼时刘继祖实际上已经谢世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坚持要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这个义惠侯爵位是世袭罔替的!恐怕刘继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初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居然给后世子孙换来了二百余年的贵族身份和荣华富贵!而对于那位“为富不仁”的刘德,朱元璋并没有“睚眦必报”,反而以德报怨,赏了刘德一部分土地并免除了其多年徭役、赋税。可是,这一切和世袭罔替的义惠侯爵位比起来算什么呢?不知道刘德四下无人时会不会为当年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呢?

现在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屠戮功臣等等。但是,对于亲人和没有政治利害冲突的外人,朱元璋还是非常人性的。身为帝王、九五之尊,能够不忘贫贱之时给自己伸出过援手的人,朱元璋比起陈胜之流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那时刘继祖已经死了,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侯,让他的子孙后代可以一直享受到皇帝的恩惠。
后来刘继祖得到了朱元璋的厚报,不仅给他封了爵位,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当朱元璋当上皇帝荣归故里的时候,刘继祖已经去世,所以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候,还派人修建了他家的祖屋,还找到了刘继祖的后代赐予他们高官厚禄。

要说中国历史上出身最草根的皇帝,朱元璋说第二就没人说第一,从一个乞丐逆袭成为皇帝,朱元璋诠释了什么叫做白手起家。朱元璋虽然在之后贵为皇帝,但是他却有着悲惨的童年,就连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后也没有能力安葬,最后只能求助当时的一个地主刘继祖帮助自己,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好心捐给了他一块墓地,而朱元璋的最终才能够入土为安。刘继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无意中的一个善举却被朱元璋记在了心中,日后当上皇帝之后更是百倍回报。

朱元璋的奋斗史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自己的家乡连续爆发了旱灾、蝗灾,元朝政府非但没有救灾还横征暴税,,一时之间饿殍遍地,大量百姓的死亡又引起了瘟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朱元璋的父母都没有挺过这场浩劫,双双饿死,只留得几个孩子相依为命。现在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而另一个是自己的父母该如何安葬。朱家当时已经家徒四壁,别说拿出钱安葬父母,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年少的朱元璋只能求他人帮助自己。

朱元璋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地主刘德,朱元璋的父母在生前就是刘德家的佃农,刘德家更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朱元璋将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没想到刘德刚听完朱元璋的请求便破口大骂了起来,“你的爹娘死了关我什么事?我干嘛还要给你们土地安葬?”说着就将朱元璋赶了出去,不管朱元璋怎样的哀求,刘德还是无动于衷。虽然朱元璋没有打动刘德,但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却被朱元璋的孝心所感动,表示愿意给朱元璋一块地来安葬他的父母,朱元璋对刘继祖的善举感恩戴德,并且牢记在了心中。

朱元璋的报答

在父母安葬之后,朱元璋和自己的几个兄弟各奔东西以求活命,朱元璋先是到了黄觉寺当起了和尚,后来因为寺庙没有吃的又云游四海当起了乞丐,最终加入了反元的义军。在义军的队伍中,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一步步向上爬,从小兵到将军再到皇帝,朱元璋一共用了15年,15年的时间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天底下仅此一人。

在天下大定之后,朱元璋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刘继祖,也没有忘记他给自己土地的恩情,于是朱元璋想要好好报答他。但是可惜的是,刘继祖已经去世,朱元璋更是因为没有报答恩人而后悔。随后,朱元璋最终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封刘继祖的夫人为侯夫人,刘继祖一家也因此世受明朝皇恩,一直到明朝灭亡,可以说朱元璋的报答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文章标题: 刘继祖好心赠给朱元璋埋葬亲人的坟地,日后得到了什么样的报答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542.html
文章标签:坟地  赠给  报答  埋葬  朱元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