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2 14:01: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众所周知朱元璋乃农民出身,他的父母皆因元朝苛政双双离世,而他的兄弟也因天灾所剩无几。走投无路下的他只好剃度为僧,然而仅过了五十天他就被打发下山、云游化缘。“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么尊敬元朝?
从此他就开始了流浪生涯,边走边乞讨。后来又被逼无奈加入抗元起义。从这点来看他理应痛恨元朝,为何当他贵为天子时还要为元朝说好话呢?
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说过“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他说的是“我们的父辈们在元朝的统治下繁衍生息,还希望在它的统治下得到安宁”。虽然这两句话的言语不同,但语意却一致,皆表达了朱元璋对元朝的尊敬。而且他对元朝的尊敬并非停留在嘴上,还落到实处。他曾经命人前往草原祭祀元世祖,至正三十年(1370)四月二十八日,元顺帝驾崩于应昌,他又特地派人去那儿为其吊唁。不过他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的嫉恶如仇人尽皆知。笔者认为他最起码考虑到以下三方面:
1、拉拢旧臣、稳定民心
当年元朝初建,元世祖为了巩固统治,征用了许多汉人,且待他们不薄。后来元朝历任皇帝都有采用汉人的传统。直到元末,在元朝任职的汉人已十分庞大,而元朝的游牧文明也被汉化。很多汉官甚至不觉得元朝是异族政权,还很拥护它。所以为了拉拢这些旧臣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达成共识,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另外元朝末年,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地主与农民。长期以来地主不断压榨、剥削农民,他们的力量与财富不断累积,而农民却越发困苦。虽然朱元璋十分仇视富人,但明朝初年,经济凋零,军队创伤严重,若立马处置这些地主恐怕会引起反抗。相反如果尊重元朝,也就变相地认可了元朝的土地制度,这样就能得到地主们的拥护。再者还有大量蒙古人出于各种原因留在了中原,承认元朝的地位也能使蒙古人留京变得合法化。如此一来,简直是一箭三雕。
2、抬高对手、彰显自己
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一个放牛娃纵身变成一代帝王就在于他宏伟的气量与长远的眼光。一般人在面对敌人或对手时,总会故意地去贬低他们。而不一般的人则会正视并承认对方的实力与本领,然后壮大自己,击败对方,让对方俯首称臣。朱元璋就是不一般的人。
朱元璋是大明创建者,他崛起于布衣,受元统治者伤害极深,随即起兵反抗暴政,一步一步走向帝王之路。要是比起皇帝身世凄惨,朱元璋排第二,就没有人敢排第一,父母兄弟相继被饿死,而朱元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就连埋葬父母的墓地都没有。
理论上来讲,朱元璋对元朝的痛恨程度应远超旁人,而朱元璋却没有对蒙古人赶尽杀绝。徐达在征伐蒙元之时,严守军纪,从不滥杀无辜,百姓秩序井然。对待蒙古皇家贵族,朱元璋同样能予以善待,从不随意加害。
史料记载:
“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元顺帝逃走之后,元朝皇子被俘,很多大臣建议朱元璋举行献俘礼。这种仪式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极端蔑视,跟靖康之难的“牵羊礼”类似,这种做法看似解气,实则会激化两国的矛盾。
所谓“牵羊礼”,就是金国对待宋朝的俘虏,让他们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也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
对于这种极度侮辱对方的行为,朱元璋当场否定了大臣的建议,并对大家说:
“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元朝掌控中原已有百年,朕和你们的父母都赖其生养,现在却用如此凉薄的语言对待,这是不合适的,应尽早纠正。天下已在其掌握之中,那么为何朱元璋仍如此尊重元朝?
迫于形势,趋利避害
在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发起对元朝残余势力的大规模讨伐战争。此时朱元璋对外的口号是: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胡虏是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蔑称,就好比蛮夷、戎狄之类,朱元璋这么做就是为了发动被压迫的人,一起推翻元朝暴政,目标明确,效果显著。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源,以最高效率击垮蒙古人,朱元璋做到了。
而随着战争的进展越来越顺利,元顺帝被追得到处逃窜,北方大部领土也已经收复,此时的目的已经到达,而之后面临的将是该如何统治这片广阔的土地。面对狼藉的北方大地,难道朱元璋要把蒙古人赶尽杀绝,这对于国家有什么好处。
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帝王,而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却无法做到,就在于朱元璋长远的政治眼光,和缜密的战略思想。不是因为朱元璋善良,而是由于形势如此,善待蒙古人可以令其放下刀枪,尊重少数民族可以减少军兵伤亡,这对国家长治久安是十分有利的。
况且,但凡大一统的超级大国,都不仅仅统治一个民族,而且各民族大融合,这一点朱元璋看得很清楚。
为了获得北方少数民族的支持,缓和民族矛盾
元朝从忽必烈定下国号,到朱元璋建国,长达98年,元朝是大统一王朝,在最强盛之时,疆域面积达2300万平方公里。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大的领土,而蒙古人只有100多万人,大多数还是汉人。
有不少蒙古人长期居住在中原地区,也已经适应了农耕生活,也不想再回到荒凉的草原、沙漠。在蒙元残余势力北逃之后,中原还剩下几十万蒙古人,这里还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部落,比如粟特人、吐蕃人、波斯人等等。有些人是被蒙古骑兵裹挟着来到这里,当然必定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创业容易,守业难,朱元璋打下了大大的疆土,而制定国家政策方针,稳定时局变成了重要任务。这些蒙古人、色目人原本是服从元朝统治的,而明军占领之后,这些人就变成了无主之民。明军中大多数是都是汉人,如果民族政策处理不好,这几十万、上百万的少数民族人口就可能成为最大的隐患。
朱元璋尊重元朝、尊重蒙古人,且承认元朝是正统朝代,就能缓和汉人和少数民族的矛盾。
既然这些人曾经忠于蒙元,如果不承认元朝,那就相当于排斥少数民族,那么这些人很有可能成为朱元璋的敌人。
对于遗留的蒙古人、色目人,朱元璋曾宣布: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只要服从管理,安心做老百姓,朱元璋都是欣然接受的,有才能的还可以入朝为官,就连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也曾是元朝旧臣。
在如此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可以快速瓦解元朝残余势力,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当然为了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朱元璋严令要求这些蒙古人必须和汉人通婚,而不能和本族人通婚,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棘手的民族问题。几十万蒙古人就这样淹没在汉人的海洋中。
天命使然,君权神授
古人都比较迷信,很多帝王同样如此,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只有老天的儿子才有权力来统治天下。很多时候名号问题十分重要,名不正言不顺,那么这天下坐的也不会稳当。
明帝国作为新兴政权,如何确定其合法性?事实上,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做皇帝,我们自古信奉的还是成王败寇的真理,只不过对外说的一定要是仁义道德之言。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直到现代很多人仍然不承认其合法性,而当时的朱元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然元朝的地位是非法的,那么你明帝国为啥就成合法的了,这里逻辑不通。
为了让明帝国的地位合法化,则必须承认元朝合法且正统的位置,还要增加一些封家迷信的噱头。朱元璋出身低微,没有任何根基,想要人们服气,那就得找个命中注定的理由,也就是说,上天让我朱元璋来统治这片大地,我推翻元帝国创立明帝国乃君权神授。
既然元朝是正统王朝,那么明王朝一样是正朔所在,朱元璋也是奉上天的命令来做皇帝,这样做的好处可以统一口径,也可以借此摆脱低微的出身。
事实上,朱元璋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政治家口中的话是不值得相信的,或许朱元璋对此毫不在意,什么君权神授,什么命中注定,只要全天下都听他老朱的,一切都好商量。所有这一切也许都是谎言,或许朱元璋痛恨元朝统治者,或许他想杀掉全部蒙古人,或许他复仇的怒火仍未平息。
但朱元璋想到了帝国的将来,想到了子孙后代的安危,想到了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于是他做了正确的抉择,他以他的雄才伟略化解了这一系列问题,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
朱元璋说这句话,真是大有玄机啊!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在当时就有人提出要严惩元朝的统治者。尤其是当明朝的军队进军都城的时候,朱元璋还提出不要伤害元朝的皇亲贵族,这就让人很不能理解。作为开国皇帝,一般对前朝的臣子以及皇室人员都会赶尽杀绝,而朱元璋却相反,对元朝的这些人以礼相待,甚至对宰相说:“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如此尊敬元朝呢?
首先就是明朝有很多的官员是在元朝为官的。连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助手刘伯温就是元朝的人,只不过后来投靠了朱元璋。如果朱元璋不尊敬元朝的话,那岂不是让这些投靠朱元璋的人成为了“汉奸”。只有认可了元朝的地位,那么才能让这些为元朝做事的人,不会去相互勾结,然后威胁到明朝的政权,所以朱元璋这种行为是为了稳固政权。
其次就是受到孔孟思想的影响。孟子曾说,只要让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那么谁当皇帝就无所谓。如果朱元璋不尊敬元朝,那么就会使得朱元璋的政权受到威胁,所以朱元璋只有承认元朝,并以暴政为理由,才能让百姓对他的信服,让他的统治更加的稳定。
所以朱元璋尊敬元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明朝的统治更加稳定,让政权不会受到威胁。
因为朱元璋想要稳定政权,所以不去贬低元朝,如果贬低元朝的话,就意味着否定这个朝代的存在,所以他只能从元朝的暴政上做文章。
朱元璋手下有很多的官员是在元朝为官的朱元璋不尊敬元朝的话,那岂不是让这些投靠朱元璋的人成为了“汉奸”。只有认可了元朝的地位,那么才能让这些为元朝做事的人,不会去相互勾结,然后威胁到明朝的政权,所以朱元璋这种行为是为了稳固政权。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