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7 01:01: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评价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
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非常著名的起义运动,而在明朝出现之前出现了一次影响巨大的起义活动,这次活动也被人们成为叫红巾军起义。因为参与人员在起义的过程中,许多成员头上都头裹红头巾。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香军,是因为他们每次起义前都要点香。而朱元璋是一位声望极高的人物,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其实红巾军起义朱元璋之间还存在着密切关联,那么红巾军起义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朱元璋图片
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的关系还要从元朝统治后期开始说起,当时的统治阶级大多以蒙古族为主,对其他民族的人都疯狂欺压,尤其是但汉族的百姓更是残忍。农民不堪忍受其压迫,又碰到天灾等诸多客观恶劣条件,最终只能选择愤起反抗,红巾军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这次活动不光时间长,而且鼓动参与人数众多,使得元朝的统治得到了瓦解,为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红巾军选择三条路线北上,直接攻击到元朝的帝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由于他们是流动式的作战,也没有较好的统筹计划,使得之前的好形势急转直下,也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出现,挽救了这样的局面。
朱元璋是红巾军的一份子,更是其中的一个领导者。他是一位优秀的领袖和统治者,不光带领红巾军击破了前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而且他在位期间提出了许多的奖惩制度,对农民耕地、军田使用以及水利农作物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当时的社会恢复安稳的发展速度。
红巾军起义在哪个朝代历史上发生过一次非常著名的活动叫做红巾军起义。这次的起义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也造成了许多严重后果。之所以被称为红巾军起义是因为在这次活动参与人员中,许多人都头裹红头巾,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标识,因此人们便用了这个称呼来指代它。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香军,这是因为他们每次起义前都要点香。说了这么多也没有介绍红巾军起义在哪个朝代,那么红巾军起义在哪个朝代发生的呢?
红巾军起义路线图
关于红巾军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个问题还要从元朝后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渐被放大,当时的统治阶级大多数都是以蒙古族为主,或许是因为种族之间的偏见,所以他们对其他种类的人一直都疯狂欺压,尤其是对待汉族的百姓更是残忍。他们的这些行为让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造成了人们奋起反击的后果。最初先是由民间的教派联合发起的,由于他们发起的运动正是农民的心声,因此就带动了众多的农民,加入到这次起义活动中来。也就是说红巾军起义是发生在元朝即将结束的时候。
这个起义活动也充分证明了,在压迫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反抗。正是因为元朝末期统治出现了问题,这才使得百姓被逼反抗,人们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开始拿起武器,也是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在面对如此残酷的压迫之下,红巾军的出现正是给他们指出一调救命的道路,红巾军的理想正是广大农民的理想。
红巾军起义的原因红巾军起义中的红巾军在民间又被叫做红军,他们是由当时比较盛行的三大民间宗教合在一起组成的。他们在起义的时候准备出战的时候总是打着红旗,额头上绑着红色的布巾。那么导致红军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红巾军起义图片
红巾军起义的原因还要从元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开始说起。在元朝的后期蒙古族贵族对待他们眼中的汉人如同对待家畜。他们用尽了很多手段想把土地据为己有,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代替汉人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对社会秩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大量的汉人沦为他们的奴仆,官府要征收的赋税不断上涨,而且刑罚也更加严酷。有很多用来种粮食的肥田沃土都被迫拿了出来,一时间百姓们生活变得十分艰辛和困苦。可以说蒙古贵族的不当统治是红巾军起义的原因之一。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贵族则不停的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寻找民间美人。造成了当时土地被糟蹋,百姓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悲惨现象。最后身为汉人的百姓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继续忍受内蒙古贵族的折磨和不平等的制度,然后在最后痛苦的死去。要么拿起自己的武器奋力反抗,至少这样还有奋斗和活下去的希望。这样说起来汉人百姓的痛苦也是红巾军起义的一个原因。
总之红巾军起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由于那一时期蒙古族统治造成的,正是因为那时出现了这样不堪入目的惨景,才有了民间的三教组成的红巾军。
1.对朱元璋的历史评价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
他从未经历过中国那个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环境,直到他40年以后起而统治这个帝国并指导它的恢复工作。明王朝诞生于半个世纪有增无已的扰攘纷乱中;在这个一切遭到破坏的年代,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日常生活的进行日益直接诉诸于暴力。
它提供了中国社会逐渐军事化的典型范例,而且也由于这一点,它提供了元失其鹿而群雄争逐的典型范例,即他们通过军事力量把一个号称为受有天命的继承者政体强加于人。 尽管中国人在传统上喜欢把这种情况归之为改朝换代循环理论提出的一乱一治的典型形式,但是,元朝瓦解和明朝兴起的方式却完全不是表现在 *** 历史上的那种改朝换代的模式。
14世纪中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纷乱中的中国社会充分揭示了它的潜力,也充分展示了它一般很少表现出来的组织结构。
因此,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中国文明的某些特征,它们在和平的、有秩序的文官 *** 之下是不容易辨认出来的。同时,这个时期的暴力行为也给明王朝留下了持久的印记。
这位杰出的开国之君在14世纪40年代,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跃而在1368年在南京登上大宝,他走的这条道路由于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力求飞黄腾达的意识,已被有力地强行改造,而使之具有符合那些传统形式的合理的外貌,使东亚大陆的统治权从新回到 *** 的手中。他精通怎样取得帝王统治之术。
作为此后的皇帝,他将使这种帝王之术适应他为之着了迷的帝王大业的需要。明王朝往后270年的统治的政治特点,我们可以见到它们主要渊源于这位奇异而强有力的人物的个人性格特征。
2.朱元璋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评价朱元璋出身贫苦,幼年时当过牧童,和尚,为了反抗不平的世道,他依然投身与农民军,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英勇善战成长为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在群雄逐鹿的农民起义军征战中,他广纳贤士,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后击败群雄,推翻元帝国,建立大明王朝。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国力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好转。
他还一手创建了明朝的各种政治,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将大权集于一身。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元璋一生励精图治,奋斗不息,使中国的封建经济在他的统治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并非天生,二是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锻炼出来的。但是朱元璋也有他消极的一面,为了强化皇权,他滥杀功臣,大兴文字狱,他实行的集权政治,独裁思想超过了前代的君王。
人无完人,朱元璋能做到文至太平,武定祸乱,这是值得肯定的。
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朱元璋呢1. 评价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2. 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4.朱元章的历史评价是朱元璋自己是农民起义 说白了自己以前是暴民,是造反派。自己当权了他十分害怕自己的朱姓政权被推翻,一方面采取文化高压政策,钳制读书人的思想,采取八股取士的方法,这个行动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深远的极其消极的影响,导致中国文化科技人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又加强特务统治,让人民 官员人人自危,社会恐怖。
一方面朱元璋也治国有方,在中央取消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 设六部统一中央行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分财权 军权这一系列措施对维护中国长期统一独立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措施并沿用至今。
总之朱元璋有功有过,在中国历史是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了
5.对朱元璋的历史评价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诸多辣腕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明太祖在位期间的这些举措,使得大明王朝276年时间内,无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
宦官也没有形成唐末的气候,党争现象亦未形成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 殉葬妇女是他的一个污点,殉葬制度,在西汉初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
但是在蒙元又恢复,朱元璋继承了此制度,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侍寝宫人;成祖殉30余人,并且曾因权贤妃之死疑案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仁宗殉葬7名妃嫔;宣宗殉十人。
“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皇帝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6.历史如何评价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民族,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恢复了中华。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当时蒙古对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压迫奴役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朱元璋从未经历过中国富饶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生活环境,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统帅力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汉族国家并指导国民脱离野蛮,重新恢复自信、尊严和荣誉。明王朝诞生于半个世纪有增无已的扰攘纷乱中;在这个一切遭到蛮族破坏的年代,中国大部分地方的日常生活的进行日益直接诉诸于蛮族的暴力,文明已经陨落, *** 沦为奴隶,任凭蛮族宰割。而蒙古的瓦解和明朝兴起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阶级斗争,而是汉民族和其他各民族为了生存、为了自由、为了尊严,摆脱被蒙古奴役践踏的殊死决斗。明太祖在率领汉民族和其他各民族,驱除蒙古的同时也指出,蒙
明孝陵“此山明太祖之墓”
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但如果是知礼义,愿为中华臣民者,与中国人无异,这里充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仁义。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7.对朱元璋的简短评价(初一历史)对朱元璋的评价,历来都有非常大的争议。
有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在一生中杀人无数,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他的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以民为本”的精神。他杀地主、杀官吏,却从不乱杀一个平民:他制定各种制度惩治贪官污吏,但更多的则是免税免粮、关心民生疾苦。
可以这样说,在惩治 *** 这方面,历史上没有谁比朱元璋做得更好。朱元璋杀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奈之举;而延续了277年的大明王朝向我们证明,朱元璋在许多问题上是正确的。
我们应该全面地来认识他。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