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李白的真爱是孟浩然吗

时间: 2023-04-15 00: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李白的真爱是孟浩然吗

李白是不是爱孟浩然啊?他有首诗的第一句是:吾爱孟夫子 请问他是不是同性恋啊?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大致的意思: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李白一生不得意,做官做不大,不做有无法维持生计,所以就写下了这首嫉妒孟浩然的诗,看看人家孟浩然有才又有钱,风流倜傥啥也不干,人家活的是那么的潇洒,我要能像人家啊那样该多好啊,在这里“爱”主要是羡慕的意思
谁说的?别胡说,
孟浩然他长的又不帅!
你这样说;对诗仙的个人名誉不好,要是他老人家还在世的话,把你告上法庭,你可要赔偿精神损失费的。
妈的,孟夫子指的是孟子,和孔子并称二圣的亚圣.
是欣赏的意思

李白爱的到底是谁?

李白一生不得志,他想做官为民请命,可是唐明皇只找他写杨贵妃的美貌、写宫廷的盛宴,他一直很郁闷,然后好不容易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李白的角度出发,动乱之下出英雄的机会大点。

结果他投靠错了人,被发配夜郎,当年李白发配夜郎途中遇到郭子仪,郭子仪,可是军功卓著的大将军,他用自己的功名利宝李白,于是李白就不用去,夜郎了。我不知道

一名大将军,莫名其妙的去救一位跟他没啥交情的诗人,确实有点诡异,但他们之间没什么,因为不需要去夜郎了的李白谢过大将军后就继续游山玩水喝老酒去了,说到喝酒这里,顺便提一下唐明皇曾经给过李白特权,就是他走到哪里喝酒都可以不付钱。这点真不真我不知道,但作为八卦来听听还是很有趣的。

后来杜甫写过一首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有没有听出来呀?赤裸裸的表白哦。

不见李生久,这不是表达相思之意吗,最后还说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他的意思是李白,你既然不用去夜郎了,那就来跟我过吧。可惜李白没去

杜甫写过一首关于他住处的诗,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觉得李白是觉得杜甫太穷了,所以他宁可对着月亮喝酒,也不要跟着杜甫去住,茅庐。

不过李白爱过孟浩然,倒是很有依据的,李白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他说吾爱孟夫子。

不过孟浩然爱的是唐明皇,梦写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但是我觉得李白最爱的还是月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他人都是过客,是浮云。

所以讨论到最后,李白爱的是月亮。

历史上李白的老婆,竟然是孟浩然介绍的

唐朝诗人 李白 是个很潇洒的人,因为才气纵横,常常认为自己有栋梁之才,所以有时也以帝王师自居。可惜没有引荐的人,一直四处游历。尤其是当时的经济发达地区扬州,更是李白最喜欢去的地方。在扬州,李白小住数日,一天晚上写下著名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从家乡出来,带了不少钱财,再加上他秉性轻财好施,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不过这些人大多才华出众,可惜家道没落,李白慷慨大方,不久就囊中羞涩,这年秋天,李白身染重病,可惜没有盘费。著名诗人孟浩然,也是李白的义兄,不仅给了李白很大的精神安慰,而且出钱给他治好了病,因为李白已经是27岁的大龄青年,这孟浩然积极为李白保媒,让他入赘到安陆许府。
这安陆许府可不是一般的人家。许圉师做过宰相,许圉师的父亲许邵是大唐开国皇帝 李渊 的同学。自从许邵被封为安陆郡公之后,许家一直门庭显赫。不仅有人在朝廷上做官,地方上也很不少。 孟浩然 以为,李白只要攀上这棵高枝,不愁没有好的前程。那李白有一肚子的学问,如果进京考试,再有名门望族的帮衬,做个高官,肯定是意料之中的事。
女子名叫许紫烟,听名字就是很秀气很美丽的一种。不过人就是很普通很世俗的一种,早就听说李白才气很大,名声很响,仔细一看,就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女子顿时像泄气的皮球,可大家都说这是一桩好姻缘,女人也只好答应,不过骨子里对李白并不是很感冒。从此李白入赘到许府。按理说入赘对于男子来说实在有辱斯文,入赘就是倒插门,李白为何要这样做,要知道这样做可是受人轻视的呀 其一,李白当时穷途末路,以为到了许家,可以借着许家的势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此平步青云,做出一番成绩,然后施展自己的才华。要知道当时做官,要么搞科举,要么靠推荐,李白不屑于考试,自然希望举荐自 己。而这需要的是实力。比如后台很硬。                                                     其二,李白是西域人的后代,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在李白出生地碎叶,以西突厥人的活动影响最大。当时生活于西域之地的各民族,还存有许多母系氏族社会中遗留下来的风气,且突厥族的社会发展,相比 汉族 要落后许多。他们突出女性的身份地位,婚俗上往往体现于“女婚男嫁”。李白的入赘或许是环境使然。
其三,孟浩然的推介。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李白一生最尊敬的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对于孟浩然极力玉成的事情,李白自然不好推辞。不过婚后的李白生活并不好过,妇人给他生了一男一女,可惜由于李白终日大醉,孩子并不是很聪明,而且许夫人不久就病死了,这让李白心里更是郁郁寡欢。

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

李白与孟浩然是知己朋友关系。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是李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中,特地去拜访他。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当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挚友。于是,相约来到江夏,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

朋友关系。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孟浩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我们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就能很好的体现了他们分别、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一生未入仕。李白(701年-762年),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因而李白一直认为孟浩然是自己的前辈诗人。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是李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中,特地去拜访他。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当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挚友。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第二次见面。李白性格爱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因而这次李白为表达自己的钦佩,写了《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此诗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抒发了直接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以“风流”概括了孟浩然的不凡人品和才华,后又具体描写孟浩然寄情山水的儒雅形象,突出描写了隐逸生活的美好,最后进一步抒情,再次表达了直接对孟浩然的无限敬仰的心情。而李白一生的纵情山水之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多多少少也是受了孟浩然的影响所致。


想李白在当世诗名之大,已经号称“谪仙”、“诗仙”之名。李白终其一生,赠给别人的诗歌也没多少,可送给孟浩然的诗就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这么多,像孟浩然这样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在唐朝当少之又少了。

而有意思的是,孟浩然一首诗歌也没有赠给小自己12岁的李白。就如同李白赠给小自己11岁的杜甫仅仅才4首诗歌(其中还有两首疑为伪作),而杜甫一生写了近二十首与李白有相关的诗歌。难道岁数的差距还是主导了诗人看诗人的眼界了吗?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我们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就能很好的体现了他们分别、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文章标题: 李白的真爱是孟浩然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68387.html
文章标签:李白  真爱是  孟浩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