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背景及他的历史事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考据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其父为任城尉.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又《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李白最受争议的作品《忆秦娥》,为什么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被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李白两首著名词作之一。然而,如同《菩萨蛮》的著作权千古之下一直争执不休一样,《忆秦娥》是否真为李白所作也是有争议的。
此词归于李白名下并广泛流传,至少始于北宋后期。北宋词人李之仪有《忆秦娥·用太白韵》,词云:“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此词每一韵脚均与李白词相同。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邵伯温之子邵博所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则全文记录了此词,且日:“李太白词也。予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一坐凄然而罢。”这是今天可以见到的关于这首词的最早记载。此时上距太白之死已近四百年,且不载于古本《太白集》中。明人胡应麟曰:“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温庭筠)辈,盖晚唐人词,嫁名太白。”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忆秦娥》一词,唐崔令钦《教坊记》中不载,今本敦煌词及其他唐人词中均不载,最早的同调之作见于冯延巳之《阳春集》,但韵律迥异,北宋贺铸亦有同调之作,押平声韵。但李之仪和作的发现,黄升称其为“百代词曲之祖”,显然反映了宋人对此词著作权归属的一般见解。”况且,今本李白集中类似的作品仍时有可见。如《三五七言》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此乃仿效隋诗人释慧英之作《一三五七九言诗》而来,所不同的是将一、一、三、三、五、五、七、七、九、九”的句式变为“三五七”言的句式。)故关于此词的归属,只可仍系于李白名下,作任何变更,甚至言其为宋人之作,显然是证据不足的。
关于此词的主旨,俞陛云有一段精辟的见解,他说:“此词自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其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显然说得很中肯。
词的开头即设置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作者一生据说曾三度入长安,于此很可能曾有一段爱情经历。词之开头以幽咽的箫声如泣似诉地倾吐出闺中女子的哀怨之情。箫乃竹制管乐器,有单管与排箫的区别。晋戴凯之《竹谱》曰:“箫笙之选,有声四方,质清气亮,众管莫伉。”“质清气亮”之箫却发出幽咽之声。李白三次入长安,是他政治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经历,而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这一阴影,也蒙在他的爱情生活上。“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用箫史、弄玉的典故。弄玉乃秦穆公之女,从幼酷爱吹箫,后与善吹箫之仙人箫史结婚。箫史教之吹箫作凤鸣之声,能以箫声招引凤凰。几年后随凤凰仙去。词中“秦娥”即秦女,长安是古秦地,故此处秦娥泛指长安女子。梦断,即梦醒。词中不写自己如何思念这位秦女,而设想这位女性梦醒之后,仰望楼头明月,聆听着呜咽的箫声,为自己的形单影只的孤寂生活而怅惘。这两句的表现手法,与后来的词人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几句相仿佛。“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句中,“秦楼月”三字与上句末三字重复。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格律上起连锁作用。秦女此际望着楼头月色思念的是与亲人分别的情景。霸陵,汉文帝刘恒之墓。霸陵附近有霸桥,是送别之所。据《三辅黄图》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柳色而思亲人。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记忆与空间的联系。“睹物生情”,昔日曾折柳枝赠别亲人,如今柳条一年年绿了,却依然不见亲人归来。在诗人李白眼中,柳是通晓人性的。他之题劳劳亭之诗即云:“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霸陵之柳,秦楼之月,交相映衬,使伤怀之情更为惨淡深远。
此词每一韵脚均与李白词相同。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邵伯温之子邵博所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则全文记录了此词。
此词自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其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显然说得很中肯。
黄升称其为“百代词曲之祖”,显然反映了宋人对此词著作权归属的一般见解。
如同《菩萨蛮》的著作权千古之下一直争执不休一样,《忆秦娥》是否真为李白所作也是有争议的。
忆秦娥李白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人落笔就写一个京城女子,在一个月照高楼的夜晚,被凄凉呜咽的箫声惊醒了好梦。“秦娥”,泛指京城长安的一个美丽的女子。《方言》卷二云:“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梦断”,谓梦被箫声所惊醒。这里反用《列仙传》所载萧史与弄玉的故事,因为善吹箫的萧史被秦穆公的女儿爱上,终于结为夫妻,一起随凤飞去,那该是多么美好;可这位秦娥呢,单身独宿,只能在梦中与爱人相聚,偏偏好梦被那凄切箫声所打断,醒来一看空剩清冷的月色,心里又该是多么悲伤!一个“咽”字,渲染出境界之凄凉;一个“断”字,烘托出秦娥内心的失望。开头两句就这样以流丽之艳语而描写出哀婉欲绝之情思。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娥从梦中惊醒,眼前只有照着楼台的月色;借着月色向楼下看,只见杨柳依旧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那种悲伤情景的回忆。“秦楼月”之反复,本是这个词调的要求;而在这首小令之中,不仅起到由月色而见柳色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对于孤独凄凉的环境气氛的渲染。至于由“柳色”而跳跃到“伤别”上去,既是从汉代以来折柳送别这一传统风尚生发出来的想象,又是对秦娥怀念远人心情的进层刻画。“灞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附近有灞桥,为长安人士送别之所。《三辅黄图》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灞陵”一作“灞桥”。“灞陵伤别”,是由柳色触发的对当时分别情景的回忆,它既补明了“梦断”之“梦”乃是与远别爱人相聚的好梦,更为下阕结句的描写埋下了伏笔。这一“伤别”,本写秦娥之离愁别恨,而以年年贯之,则把多少年、多少代人间共有的悲剧连类道尽,境界顿然阔大起来,赋予了普遍的意义。这三句连贯而下,层层浮想,句意跳跃,脉络相承,曲尽秦娥梦断之后的所见和所思。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两句紧承“伤别”,描写秦娥登原望信而不得的景象。“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居全城最高处,四望宽敞,可瞭望全城和周围汉朝的陵墓;这里写秦娥登临远望的地点。“清秋节”,点明是清凉的秋季,既补写上阕没有明写的时间,又点染冷清寂寥的气氛。此时此地,秦娥满怀愁绪,眼望爱人由此离去的咸阳古道,苦苦等着,然而尘埃不起,音信全无。“咸阳”,乃秦朝京城,至汉、唐时从京城长安往西北经商或从军,咸阳为必经之地;“古道”,年代久远的通道,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前人喻之“语境则‘咸阳古道’”(引江顺诒《词学集成》),正说出其境界之寥廓。“音尘绝”,见于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音尘”本谓声音与尘埃,后借指信息;“绝”,断绝。这三字,不仅写尽咸阳古道寂静冷落的景象,更把秦娥孤独无望、欲哭无声的心境写绝,其“伤别”之情可谓极矣!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人依词调的要求,将“音尘绝”三字加以反复,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阙”,此指陵墓前的牌楼。汉朝皇帝的陵墓都在长安周围(详见《三辅黄图》),而身登乐游原的秦娥凭高瞭望,不见音尘,正将此景尽收眼底,同时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也借此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的清婉绮丽。陆游说:“唐自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忆秦娥李白古诗的意思是: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意思是: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译文李白的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作第二人想。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
诗仙李白为何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他的词写得咋样?
李白深受道家影响,为人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豪迈洒脱中自有一股飘逸之气,他的诗,天马行空,雄奇瑰丽,想象力非凡,其中很多佳作,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被誉为“诗仙”。
很多人都知道李白擅长写诗,但其实,李白的词也写得非常好,他的一些小令,极其出彩,比如他的《菩萨蛮》一词,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一位独上高楼的主人公,看到眼前烟林如织,于是心中顿起无限愁思,全词浑然一体,情韵悠然,即便放之于好词频出的宋代,也是一首佳作。
李白还有一首《忆秦娥》更为著名,词曰:“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此词沧桑古朴,短短几句,将千古兴亡衰败寓于其中,末尾八字更是气象十足,这首词也被著名词论家王国维先生盛赞,说末尾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这两首词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作品,因写得太好,而被誉为是“百代词曲之祖”。其实除了这两首佳作之外,李白还写过一些其他的词作,今天还想给大家介绍李白另外一首不错的咏雪词作,便是下面这首《清平乐》。
清平乐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这是一首瑰丽新奇又充满着豪迈色彩的咏雪词,词人早晨起来,看到漫天大雪从天飞舞而降,放眼望去,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于是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极富生活情趣的佳作。
上片写雪景,开头两句,简单凝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因为晨起,而看到了雪落大地,于是诗人欣喜异常,马上起来卷起帘幕来看,“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雪花飘洒,天地间已经一片白色,词人的兴致很高,心情自然也非常舒畅。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在她的著名小词《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道是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所咏之物不同,但在手法上,与李白的这首词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李清照更加工整,词意也略带伤感而已。
下片开头两句写天上地下的瑰丽雪景,“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前一句是写空中雪花纷纷扬扬,引发炉烟蒸腾,后一句写地上的花草晶莹剔透,闪烁着寒光,犹如玉碾铺就。天上地下交相辉映,实在是美丽极了,把下雪写得这样俊美又有豪气,不愧是诗仙李白!
然而,更绝的还在后面,李白接着又说:“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一句一出,李白才是李白,这种奇思妙想,是一般人写不出的!这一定是天仙们豪饮了天宫中的美酒,喝得酩酊大醉,于是狂舞放浪,将满天白云揉得粉碎,化成了这漫天大雪,洒落人间。一个“狂”字,英气尽出,犹如醉酒的李白,飘逸潇洒,这正是李白浪漫主义的特色!
李白这首咏雪词,想象奇特,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驰骋于无比瑰丽的想象,天马行空又合情合理,足见当时李白的心情,一定是开阔、豪迈的!
李白被称为“诗仙”写的诗自然是极好的,李白诗歌之高妙,在于诗格与人格的同一。而他的人格又是放荡不羁、飘逸如仙,因而诗歌也自有一股灵韵所在。
第一风格浪漫,给人带来飘逸感觉;第二气势宏大,令人感觉豪迈。
那自然是金碧辉煌,朝气蓬勃,就单单是一小溪流就能在李白诗词里变成飞天瀑布,可见其中想象力无穷,恢弘大气,无人能出其右
文章标题: 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秋风词》等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宋代词人,有超越李白的水平和文采的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7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