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小“武则天”,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哪些相同点?
近日,陕西省考古部门在陕西省咸阳市近郊发掘出历史上著名的传奇女官——上官婉儿的墓葬。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确有某些相似点,称之为“小武则天”还是有其道理的。
武则天
其相似点可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二人经历、性情、天资都有某些相似点。她们都是天资聪颖,可以称为“才女”,当然也是“才貌双全”,少人可比。二人都是14岁被选入宫中,可以说都是被慧眼所识,开启了日后的巅峰时刻。二人都是现代所称的“女强人”,有抱负,有手段,有心眼,想做的事情给它做成,有喜欢的人就去追求。当然,由于固有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女子追求自己的心上人,有了相好的,那就要被说三道四,为世俗所不容。然而,武则天就是敢于为所欲为,上官婉儿同样在武则天的耳濡目染下,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也正是因此而被某些史家视为“淫乱”,与武三思之间也只能算是“私通”了。
上官婉儿
由此可见,她们都对世俗的观念是敢于冲击,冲破对女性的种种束缚。也正是因此,以武则天为首的那帮女强人,往往被现代人当作“女权主义者”来看待。不否否认,武则天、上官婉儿这样的强势女人,的确赢来了不少掌声,也引来不少非议,其是非功过一直有人评说,见仁见智也是难以一律。
二是二人都是擅权干政的行家好手。武则天就不用说了,她一直干到女皇的至高位置,权力扩张到最高境界了。至于上官婉儿则是武则天的贴身秘书,把武则天交给的任务完成得很是到位,深得武则天的赏识。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是一样的八面玲珑,不仅一直跟随武则天一起顺风顺水,而且在武则天驾崩之后,依然被唐中宗李显重用,而且当唐中宗驾崩之后,轻而易举地又与太平公主联手弄权,接着就除掉了韦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只可惜在阴沟里翻了船,在除掉韦后之后,李隆基不认可她的申辩,直接把她一起诛杀了。
当然,从2021年新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志来看,上官婉儿并不是韦后的同党,而李隆基执意要杀她,无非是不想让她继续擅权弄权,因为这毕竟是李唐的天下,老是由女人执掌大权算是怎么回事啊!说白了,就是李唐家不能再让上官婉儿这样的强势女人专权了。说到底,上官婉儿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从新发现的墓志来看,上官婉儿很快就得到平反与厚葬。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恢复了她的“昭容”地位。李隆基在做了皇帝之后,还专门请人对她的诗文进行搜集、整理、汇编,这当然也是表明了一种姿态。
韦后
说到这里,还想多说几句。唐代由于武则天的崛起,“女权”的确风行一时,而且在武则天影响下,除了上官婉儿之外,还有好几个也有“小武则天”之称。比如,武则天的儿媳妇韦后,也就是唐中宗的媳妇韦皇后,就是一个与武则天一样野心勃勃,也想仿效武则天称帝,甚至亲自下手毒杀了唐中宗,毒杀之后还秘不发丧,自己下诏确定新皇帝人选。最终李隆基发动政变,除掉了韦后。
还有一个被称为“小武则天”的,是唐玄宗的妃子,被称为“武惠妃”,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则天是她的姑奶奶。之所以把她称为“小武则天”,主要基于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武惠妃出自武系,前面说过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其二就是武惠妃的心计、手腕和处事风格都和她的姑奶奶武则天颇有相像之处。此不多说。
武惠妃
当然,历史上可以称为“小武则天”的不止上述几个,凡是具有武则天那样的聪慧、强势、干政的特质的女强人,似乎都是可以这样称呼的。这似乎可以看作是某一类人的代名词了。
唐朝的上官婉儿很聪明,擅长写诗,14岁时,她被武则天看中,并负责掌管制诰事宜。
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被封为昭容,所以她也被称为上官昭容,继续负责起草和发布诏令,一度权倾朝野。
景隆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政变。上官婉儿,韦皇后等人被杀,留下了32首诗,记录在《全唐诗》中。
唐朝时,一种叫梅花妆的妆容在宫廷中很流行,据说与上官婉儿有关。
晚唐学者段成式,在他的《酉阳杂俎》一书中写到:“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如今,皇宫里的女人都以“梅花子”化妆,这源于上官婉儿,最初是为了掩盖脸上的伤痕。
段成式的儿子在《北户录》中更详细地记录道:“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
武则天和大臣奏对的时候,就命上官婉儿藏在几案围裙之中,记录奏对的内容。
一天,唐高宗和李迥秀正在讨论事情,李迥秀当时非常有名,因为他风流倜傥,上官婉儿一直以来都很崇拜他,所以她忍不住偷窥李迥秀。
当唐高宗看到这一幕时,他非常生气,拿起甲刀刺在上官婉儿脸上,还不准拔下来。
这个事件很可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录道:“退朝,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皇帝退朝后,上官婉儿写了一首诗《乞拔刀子》。后来,她把伤疤刺成梅花的形状,以掩盖脸上的伤疤。
上官婉儿被刺伤还有另一个版本,根据《控鹤监秘记》记载,武则天把上官婉儿当成了她的心腹,和面首张昌宗亲热的时候,毫不避讳上官婉儿。
时间久了,上官婉儿与张昌宗关系密切,勾搭在一起了。
一天,这两个人在一起被武则天发现了,她非常愤怒。她拔出一把金刀,刺伤了上官婉儿的前额。她怒喝道:“汝敢近我,罪当处死!”
张昌宗跪下为上官婉儿求情,这才放过了上官婉儿。
之后,上官婉儿在伤疤上刺了一朵梅花,这使她更加迷人。
后来皇宫里的女人们争相效仿,梅花妆一度引领时尚。
这本来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最后引领了一波时尚,可见当时的上官婉儿颜值是有多高,在有了伤疤后,还能被别人夸赞,脸上刺的梅花更是形成了自己的点缀,这需要铁打的颜值才能Hold得住!
作为“小武则天”的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哪些共同点?
首先他们两人都是侍奉过两代君王。据墓志披露,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这时应为唐高宗在位期间。而后来,她又被册封为唐中宗李显的昭容,比武则天的昭仪品级要低。在墓志披露之前,历史上只记载了上官婉儿嫁给唐中宗,期间又与武三思私通,同时还和武则天的两个男宠闹过绯闻。唐高宗时期所封的才人,应该只是武后为了提拔她,让她摆脱官奴或宫人身份,那时候已经是高宗晚年,武则天把持朝政,封才人必然要经过武则天的耳目,因为,只有一种可能,这是武则天亲赐的身份。
其次这两人都非常有才能。上官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让后人津津乐道,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轻视鄙视者也有。对于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评价,也只能说是她权倾朝野的一项表现,史书由后人所写,有改变正常,其真实度,有待商榷。但是她在文学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之身, 影响了一代文风,历史上是极少的。
说起上官婉儿也算的上是我国唐代的一个才女,据史书记载她是一个聪明才智的女子。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上官婉儿有叫上官昭容,是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峡县人,她的祖父上官仪当年因为犯罪被杀,后来她的母亲带着她被发配到了宫里的内廷为婢。不过她的母亲从小对她的教育,所以她的文采很出众,而且也很机智。
在上官婉儿十四岁的时候被武则天看重,并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从此她的人生就时来运转。在2021年9月的时候,在陕西省考古学院发现了一个墓葬,后来被证实了是上官婉儿的墓葬,这个墓葬的面积不是很大,陪葬品也不多,但是从出土的木盖上有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志铭.
这个上面记载了上官婉儿的一生,颠覆了很多的历史,还原了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这个墓葬的墓顶和墓室没有发现任何的壁画,墓顶也是全部的坍塌,但是这些砖土在全部被挖出来之后,并没有发现上官婉儿的棺椁。这证明了上官婉儿的墓曾经被人破坏过,从破坏的痕迹来看,应该时间是官方组织好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按道理说当时的上官婉儿是一个才女,而且深的武则天的器重,这么样也不会落得如此的下场。难道和她个人的额品行有关。据史书中记载,当时的上官婉儿曾经和多人私通,品德不是特别好,;连当是的老百姓也是对她的行为所不齿,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女人的贞洁是很重要的。
难道是当地的人知道了上官婉儿的墓地,去破坏过上官婉儿的墓地.让她落的个尸骨无存的地步。一代才女落得如此下场正是可悲。据上面的墓志铭记载,当时的上官婉儿现是嫁给了李治,然后又嫁给了李治的儿子李显。以上的这些在史书中都是没有记载的,像这种前后嫁给了父子二人的女子.
在历史上和武则天是非常的相像的。上官婉儿在13岁的时候被李治封为了才人,42岁的时候被李显封为了昭容。而武则天是14岁的时候被李世民封为了才人,后来被李治封为了昭容。两个人的经历如此的相似,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上官婉儿婴儿时期沦为官奴,4岁入学,5岁能背诗词写诗,10岁才华已显著,14岁与武则天邂逅,被带入后宫,26岁成为大唐第一女官,32岁拥有宰相之权,46岁被处死。但她的一生还要从她的爷爷上官仪说起。
公元664年,皇后武则天引道士入宫,行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告发。唐高宗本就对武则天早已不满,想趁此废后,但自己又是个懦弱的性格,下不了决心。于是跟宰相上官仪商议,上官仪拟好废后诏书。
然而宫内到处都是武则天的眼线,此事被武则天知晓,武则天在高宗皇帝面前大谈委屈可怜,高宗不忍将废后诏书撕掉。事后武则天联合许敬宗除掉王伏胜、上官仪及废太子李忠。上官仪被斩首,家中女眷沦为官奴。还是婴儿的上官婉儿就这样进了宫。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十分注重女儿的教育,上官婉儿也不愧为诗才上官仪的子孙,算是继承了爷爷的文采。4岁进入“文学内馆”,5岁除了能流利背诵出学到的诗词,自己写出来的诗也让老师拍案叫绝,10岁已是学校超级优等生。
678年,55岁的皇后武则天与14岁上官婉儿在“文学内馆”相遇了,缘由是因为上官婉儿的一首诗——《彩诗怨》。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的才华把她带到了武则天的身边。
此时武则天与病弱的唐高宗二圣临朝,称天皇天后。太子李贤专注于注疏《后汉书》,对武则天摄政之事不闻不问,唐王朝的权力都集中在了武则天手里。
每天都有数百道诏令从她手里发出,武则天急需一位文笔优秀的、关键是听话的人帮她撰写整理海量的奏折,她看上了上官婉儿。
武则天敢于把仇人的女儿上官婉儿留在身边做“机要秘书”,除了要用她的才华,还因为上官婉儿在朝中无背景无势力,不会给自己带来政治风险,而且因为上官婉儿的姓氏,还彰显了自己不计前嫌、宽容大量的美德。武则天到底是武则天,一箭三雕,到底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反过来,面对灭族的仇人,上官婉儿却誓死追随武则天,历史上有两种推测,一是上官婉儿初见武则天时并不知道眼前的皇后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二是上官婉儿也在利用武则天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贤死后,李显被立为太子,武则天又把上官婉儿派到李显身边。上官婉儿想把李显作为自己的另一个靠山,然而因为李显皇后韦后一家的飞扬跋扈,皇帝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改立相王李旦为王,是为唐睿宗。这封诏令又是出自上官婉儿之手。
然而伴君如伴虎,《新唐书》里说上官婉儿因忤逆罪得罪武则天,本该处斩,武则天惜才,免死刑,施黥刑(身体上刻字),在执行时上官婉儿请求用红色,后自己在眉头画成花瓣,来掩饰耻辱,竟成了一时流行,街头巷尾女子纷纷效仿。
要《清平乐·村居》的诗意,全解的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原文: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译文: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原文: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查看全部63个回答
安提瓜护照,半价优惠,10万美金起...
最近2小时前有人咨询相关问题
英联邦国家公民身份,免签全球132个...
免费咨询-更多详情;
北京绿野知本信息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原文: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查看全部63个回答
安提瓜护照,半价优惠,10万美金起...
最近2小时前有人咨询相关问题
英联邦国家公民身份,免签全球132个...
免费咨询-更多详情;
北京绿野知本信息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wú)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赏析
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很自卑,帮帮我
我现在在上大学,但却没有一个朋友,每次看到别人几个一起,我自己却一个人,就很自卑.原来我在中学都是有朋友的,但现在没了.有时觉得很闷,连一个经常说话的人都没有.常常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是不是让人看不起啊?①建立自信的具体方法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二)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你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你: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当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
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四)练习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涉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杠。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来,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说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六)怯场时,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静下来
内观法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实验心理学之祖威廉·华特所提出的观点。此法就是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如能模仿这种方法,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隐瞒地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例如初次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难免会疑惧万分,这时候,不妨将此不安的情绪,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几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个不停,甚至两眼也发黑,舌尖凝固,喉咙干渴得不能说话。”这样一来,不但可将内心的紧张驱除殆尽,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静。不妨再举一个很实在的例子。有一个位居美国第5名的推销员,当他还不熟悉这行工作时,有一次,他竟独自会见美国的汽车大王。结果,他真是胆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实地说出来了:“很惭愧,我刚看见你时,我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结果,这样反而驱除了恐惧感,这要归功于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而她内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么搞的,我的肤色这么黑。”两种人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奉劝天下人要多多称赞肤色黑黝的女人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如此赞赏对方,那么,这位女人即使再三对镜梳妆,或明知自己的皮肤黑黝,也会毫不在乎。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可见措词这件事,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比拟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八)自信培养自信
如果缺乏自信时,一直做些好像没有自信的举动,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缺乏自信时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为了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有某一学生团体,提倡大学生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的。他(她)们到各大学、到大街上,看到美丽的人,就把小册子拿给他(她)们看,请他(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地方到中央,举办一次又一次各种的比赛。然而,大家变得愈来愈美,简直让人看不出来。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大概愈来愈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比赛”的这种积极态度,使这些人显得好美。“我要参加这个比赛”,这种肯定生活的态度产生自信,使这些人显得更美。丹麦有句格言说:“即使好运临门,傻瓜也懂得把它请进门”,如果抱着消极、否定的态度,即使好运来敲自己的门,也不会把它请入内。机会来临时,更应该抛开自己消极、否定的态度。运气不仅发自于外,也发自于内心“今天一整天都不说刻薄话”,这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声音中表现得有笑容,那么人生就会一天天变得亮丽起来。因为,如果声音带着亲切的笑意,人们就会想和你交谈,然后因为和人接触而有精神起来。电话交谈时,如果用有笑容的声音说话,对方听了舒服,自己也觉得快意。苦着一张脸或者冷言冷语地,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自己也会不痛快。用言语冲撞对方时,就是用言语在冲撞自己,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态度。我们应该像砌砖块一样一块一块砌起来,堆砌我们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即使不能喜欢所有的人,也应该努力多喜欢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相对地,也会喜欢自己,然后,也会克服对他人不必要的恐惧。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如果一下就想做伟大、不平凡的事,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时,个性会显现出来。重要的是,与其极欲恢复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就可以从自我的形象中获得解放。总之,要试着记下马上可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践,没有必要非是伟大、不平凡的行动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可以轻松做完的工作,如果留到第二天,工作就会变得很沉重。如果心想“真烦!”而留待第二天,工作就会相对地变重。今天能动手做的事如果拖到第二天,那么那些延迟的工作就会使自己的负担加重。从没遇到有人说:“从明天起我要戒烟!”而把烟戒了的。也从没有遇到有人说:“今晚酒喝到此为止!”而把酒戒掉的。以下是一位摄影师的小故事。一次,这位摄影师出席某个聚会。前往酒会的途中,这位摄影师说道:“我戒酒了”,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答:“刚才我决定戒掉的。”他把烟、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待这次酒会过后”或者“这次酒会是最后一次”。“永远”也是一小时一小时累积起来,因为抽掉一小时,也就没有永远了。试着制作两张卡片,一张写上“Go ahead!”(做吧),另一张写上“待会儿再做”。把这两张卡片随身带着,当自己不太有自信时,抽出其中一张。这时应该抽出写着“Go ahead!”那张。我们可以在背面先写上“要有自信”。当自己不知道要不要做时,务必抽出这张卡片。因为今天关系着第二天,今天可以动手做的事如果没有动手做,明天再要动手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跑马拉松,因为身体会疲倦,所以我们不可能每超越一根电线杆就更有动力。但是,只要不完全是肉体上的操劳,一次一次的达成目标会带给人更多的动力。所以,应该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阶段来达成。每达成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动力。然后就会激发达成终极目标所需要的动力。心想:“大概很难吧!”然后陷入忧郁的人,一开始就被目标屈服了,而且,这些人会立一个自己做不到的目标,可见他们内心已经扭曲。一个健全的灵魂,会向往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心智发育未成熟的人,会不断采取非常强烈的自我中心的态度。这种表现型,以自我中心的人一旦订立目标,一定是立刻吸引众人注意的那个目标,然后,因为执着于那个 目标,而迷失了此时此地自己应该做的事到了最后就是独来独去,标新立异。年轻时候喜欢标新立异的人,老了以后往往抑郁度日,就是这个缘故。年轻时无法克服自我表现、自我中心的个性,到上了年纪,就成了忧郁症。有句俗话说:“雁子飞,乌龟也跺脚”,就是说“找不到自己要作的事”的人,不做像这句话中的乌龟吗?假设乌龟看到雁子飞过天空而自己也想飞,那不是很奇怪吗?乌龟应该有乌龟能做而雁子不能做的事才对。
自卑(inferiority)自我评价偏低。按照个体心理学派阿德勒(A.Adler)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自理不当有关。按照精神动力学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自卑感也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受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
一.自卑形成的因素。通常,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是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如有个学生,在整个小学期间的成绩都很差,但四年级前完全无忧无虑,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使他难以忘却。那天他与同学正兴致勃勃地踢足球,此时有位成绩优良的同班同学故意捣蛋,他对此提出抗议,并据理驳倒了对方。可对方竟大吵大骂起来。这时有位任课老师正经过此地,将他们劝解开了,但老师一味训他,反倒安慰那个同学,并冲着他说:“不好好读书,只知道玩!”过去,他不怎么介意学习不好的问题,这时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由此产生自卑感。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是完全起因于外部的刺激,而还有其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
二.自卑的弊端。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堕入犯罪的深渊,或走上自杀的道路。不良少年为了逃避自卑感会加入不良集团。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如何摆脱自卑呢?
1.要增强信心。对过去的成绩要作分析。自我评价不宜过高,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当在现实中陷入困境后,不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切不可为了面子羞于求教,而要向老师、同学或同事虚心学习。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2.正确认识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因此,正确的比较应该全面。既比上,又比下;既比优点,也比缺点。跟下比,看到自身的价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求进步。这样,就会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结论。世上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公式,明白了这一点,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点。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走自己的路,奋发努力,不断进步,放出自己的光和热,这就是光荣的,有意义的人生。
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途径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卑的心理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 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那么如何来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 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其次,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作全面正确 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人家能干的,我也能干是,也不比他们差”等等,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自卑心理会被逐步克服。
最后,要想办法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如果第一次行动成功,使自己增加了自信心,然后再照此办理,获取一次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取代。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沮丧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因而使人忧郁、悲观、孤僻。自卑的人常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 不敢与人竞争,不敢实践,害怕当场出丑,因而泯灭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动机,成为失败的俘虏和被人轻视的对象。
自卑是人才的自我埋没和扼杀。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1951年,英国国一位叫弗兰克林的人,从自己拍的极好的DNA的X射线照片上发现了NDA(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随后,她就这一问题做了一次讲演,然而由于自卑,不敢坚持自己的假说是正确的,便放弃了这个发现。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学说,它标志着生物学时代的到来,因而他们在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可以设想,如果弗克兰克林不自卑,而是坚持自己的学说,进行更深的研究,这个伟大的发明就会以她的名字载入史册。科学上和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由于自卑而自我埋没的事例是很多的。因此,矫正自己的自卑心理,是走上成才之路的关键。
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源有三:一是由消极的社会评价而导致的消极的自我认识。由于经常遭到他人的训斥、贬低、挖苦,因而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消极低下的自我认识,这种落后消极的自我认识正是导致行为怯弱、退缩、落后的根源。二是选择的事业不能用己所长,或自我目标和渴望值过高,结果屡遭失败,渐渐泯灭了自信心,自卑者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不如人家。事先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增加心理负担和紧张感,从而抑制自己能力的发挥,产生不佳的效果。这种不良的效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加深其自卑感。另外,自己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和重大的打击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如何战胜自卑,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呢?
自卑的人由于自我轻视,因而心中对自己要成为什么人的标准也较低。因此,要成为自信的人,首先要正确对待社会和他人的贬抑性评价,充分认识,肯定自我的长处和优势,改变对自己的认识。他人仅凭一时一事作出评价,往往是不足为训的。科学巨匠牛顿,在学生时代是有名的"懒汉";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的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智力迟钝",刚念三个月书就被开除了;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被老师认为"懒狗","永远不会有出息",谁能料到,他竟然创立了震撼世界的狭义相对论。这一切说明,社会的评价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切不可屈从社会的贬低和鄙视,否定自己的过人之处。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在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站起来吧!事实也正是如此,只要你勇于实践,你就发现,别人能做到的,你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够做到。 修正心目中做人的标准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一个人的品行、成就永远不会超过其自信心的限度。一个人只有认为自己是美的、善的、能够成功的,他才能去拼搏、去争取,尽力使自己成为自信的人。居里夫人说: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石,连自己都没有信心去做好的事情,很难会取得成功。因此不论是改变他人或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心中的做人标准。
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1982年参加南京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起他中学时代的一段经历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解放以前,社会风气很坏,也影响到了学校,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不求上进。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为改变这种情况 ,从300个学生中挑选出60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当时是这个班的成员。荣誉班的学生被告知, 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而被挑选上的。因此 ,"荣誉班"的学生个个心理高兴,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严于律已,勤奋学习。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后来成了有成就的人。后来,钱致榕教授遇到当初组织"荣誉班"的那位教师,一问才知道,原来60个学生是他随意抽签决定的,并未经过什么专门挑选。为什么标上一个"荣誉班"的标签就会出现奇迹呢?因为"荣誉班"的学生由于被告知他们"很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就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终于成才。由此可见,自信是人才成功的基础。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制订适宜恰当的学习、生活目标 成功的喜悦体验是自信心产生的源泉。自卑的人一般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如果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目标定得太大,就易于受挫,从而导致自卑感的增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不应常怀奢望,要知足常乐。如目标较大较高时 ,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成功的小目标,通过每个小目标的成功实现来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努力升华、积极补偿 盲人尤聪,瞽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作用。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当自己遭受某种挫折打击或因生理缺陷受到困扰时 ,可以转而追求比较崇高的或价值更大的目标,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自信,减轻挫折、缺陷造成的痛苦。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勤能补拙"的事实屡见不鲜。亚历山大、拿破仑、纳尔逊,因为身材矮小,而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苏格拉底、伏尔泰,因为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光芒。一位心理学家深刻地说 :"伟大的生命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了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读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斯多德的传记,就不会不明白,他们优秀品格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个人缺陷造成的"。挫折、缺陷是懦弱者自艾自怨、自我毁灭的理由,也是强者奋取补偿升华的动力。"自古英雄多磨炼,从来纨绔少伟男"。由此可见,人的缺陷和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无决心,无志气,无毅力。
大胆去做
培养自信心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敢于去做。没有"敢"字,就谈不上任何自信的建立。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大胆地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这样的事情敢于去做并且取得成功,那么,一些不很怕的事情也就更敢去做了。在做的过程中,自信逐步增强。卡耐基运用这个方法,使不少人摆脱了自卑羁绊。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鼓励
当面临某种情况或活动,感到信心不足、心情紧张时,一是通过深呼吸使心情尽快平静下来;二是通过自我暗示给自己壮胆:我并不别人差,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三是不去想成功或失败的后果,而是抱着豁出去、闯一闯的心理去从事你的活动,从而减轻思想负担,增强信心,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用行动证明,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能干。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5.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回答者:♂琦♂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9 20:25
朋友请不要自卑~
也许是你真的孤单了想要找个人来陪陪。其实这样要从你的自身找原因,是自己做错什么了还是自己就是真的让别人讨厌。你要多参与集体的一些活动,不要把自己孤立了,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可千万不要被这样的问题击倒。!!!!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5.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朋友请不要自卑~
也许是你真的孤单了想要找个人来陪陪。其实这样要从你的自身找原因,是自己做错什么了还是自己就是真的让别人讨厌。你要多参与集体的一些活动,不要把自己孤立了,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可千万不要被这样的问题击倒。!!!!
没有朋友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有性格因素,比如比较内向啊,不爱说话啊
也比如外界的因素,比如学校的环境,周围的同学等
你问没有朋友是不是让人看不起,其实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啊
是又怎样,不是呢
那只是别人的看法,在说了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不同的
当然,没有朋友的日子很不好过,那你要积极的去改变它了
多和别人交流啊,变的再开朗些,你以前不是有很多的朋友吗
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啊,社团啊,多认识些人,这样自然就会有人说话了
或许这些又都和你的自卑情绪有关,你想谁愿意和自卑的人一起呢
所以要自信啊
微笑,对自己说自己很行,很厉害
你如果自己对自己也没信心,怎么让别人对你有信心呢
你一旦对自己有信心了,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变化不少
方法嘛,我前面已经说了
那就看你的了
加油哦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5.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用乐观态度面对失败
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失败。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沃特所说:“通向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但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如何面对?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能否战胜自卑、走向自信的关键。
面对挫折和失败,惟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才是正确的选择。其一,做到坚韧不拔,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其二,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及时改变策略;其三,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其四,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走向人生的辉煌。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用实际行动建立自信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肖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5.学会微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文章标题: “如果有人把所有诗背下来,趁李白、杜甫等一众诗人出生前发表,会成就更多他们的诗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7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