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元日战争只是输给了台风,还是元朝军队打不过日军

时间: 2023-11-09 14:00: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2次

元日战争只是输给了台风,还是元朝军队打不过日军

为什么元日战争中,元朝没有灭亡日本

为什么元日战争中,元朝没有灭亡日本?

其实元日战争前后,元朝的前身蒙古汗国已经灭掉了金国,甚至横扫欧亚大陆,元朝正式确立后,元朝还灭掉了南宋。按理说,日本的体量无法和欧亚大陆各国相提并论,但为什么日本却能顶住元朝的两次进攻?如果论到原因,主观上和元朝群臣的知识盲点有关,客观上则和运气有关。

1、两次元日战争

在日本历史上,两次元日战争,分别被称为“文永之役”、“弘安之役”。第一次元日战争,发生在元朝的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西元1274年)。此时的元朝并没有完成大一统,中华大地处于元朝和南宋对峙的局面。

当时日本和南宋存在一定的往来。而这种往来,被元朝朝廷注意到了。元朝担心南宋会和日本合伙夹击元朝。为此,忽必烈也一度派人去日本去见日本当时的当国者,希望日本能够断绝和南宋的一切往来。不过,忽必烈的这个要求很快被日本的当国者拒绝。

同时,有传说认为:忽必烈听信阿拉伯人鼓吹,认为日本十分富有,甚至甚至拥有金山银山于是,忽必烈决定先灭掉日本,断了南宋的外援。于是,有了第一次元日战争。

当时,元朝朝廷纠集了汉军两万人,高丽仆从军五千人,同时还携带了大量的阿拉伯回回炮,忽必烈渴望一鼓作气荡平日本。事实上,面对元军的东征,起初日本方面是十分慌乱的——负责阻击元军的日本武士大量丧生,日本社会陷入恐慌状态。对于元军来说,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元军登陆没多久,日本附近就刮起了台风,导致元军的运兵船悉数倾覆——这意味着后勤等方面都面临难度。所以,元军统帅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残部撤回元朝。

第二次元日战争,发生在元朝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当时元朝出兵十多万。此时的元朝已经灭掉了南宋,因此征发日本的元军中,不乏来自南宋的降兵。而日本方面,由于经历了“文永之役”,所以对于防止元朝的二次讨伐,也有一定的积极准备。所以,元军从登陆开始,就遭到了日本方面的防御工事抵御,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元军再度遭到了台风袭击。这导致了第二次元日战争,元朝又因失败而告终。

2、结语

其实个人觉得,元日战争的失败,表面上看上去,是因为元朝军队遭到了台风,所以失败。但是,主观上,元朝群臣没有掌握日本的台风规律,没能参透日本的气象学,这才导致在不适合攻打日本的时间点上对日本发动进攻,遭到了失败。所以,主观上,元日战争的结局,涉及到了元朝群臣的知识盲点——即对日本的气候、台风规律知之甚少。

两次元日战争,强大的元朝,都因为台风,而导致元军遭遇重创,最终错失了灭掉日本的机会。

元朝第一次攻打日本失败后,为何没提到台风的因素?

大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从高丽人那里听说了隔壁还有个岛国,于是让高丽人带着国书去日本,要求日本重新回到天朝传统朝贡体系里面来,乖乖听话做藩属国。然而令忽必烈想不到的是,这个事情一波三折,首先高丽人怕卷入元朝和日本的战争中消极不肯合作,而日本镰仓幕府态度强硬,以沉默应对,就跟没收到国书一般。

这个事情一直从至元四年(1267年)持续到了至元十二年(1275年),终于把忽必烈的耐心彻底消耗殆尽,无论是作为蒙古大汗,还是中国皇帝,他都不能容忍被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如此羞辱。

自居天下共主的忽必烈自感威严扫地,于是毫不客气地说:“朕惟祖宗立法,凡不廷之国,先遣使诏谕,来则安抚如故,否则必致征讨。”

忽必烈是一个言出即行的人,说到做到。但他也没那么傻,毕竟当时蒙古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南宋身上,所以第一次东征日本,性质上是无力恫吓和刺探虚实,结果日本没有被吓到,反而一不做二不休,把元朝随后出使得使者全部处死。

至此,双方之间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

忽必烈

当时蒙古已经把南宋三面包围,而在高丽人对日本的描述中,如果从高丽南部出发去日本,顺风可朝发夕至。如此描绘给忽必烈带来了一个错觉:如果占领日本之后,以日本为据点从南宋大后方的东海上发动突然袭击,似乎也并不算困难。这其实是一个可行性很值得怀疑的军事战略,倘若忽必烈能够知道确切的地理格局,以南宋和日本之间远隔重洋的距离,其发动东征日本的战争可能会更加慎重地考虑。

南宋很不争气,忽必烈都来不及实现去攻打日本以此在东海对其发起突然袭击的战略就灭亡了。南宋虽然灭亡了,但日本还是要收拾,新仇旧恨一起算,于是发动了第二次东征日本。

第一次东征,被日本方面称之为“文永之役”,发生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三月,这次是蒙汉、高丽组合的联合舰队,其中蒙汉军25000人,高丽三翼军8000人,高丽水手6700人,合计35700人,战船900艘。

东征军以强大的攻势接连攻下了对马岛、一岐岛。其实对马和一岐的守军分别是八十骑和百余骑,这点兵力当然抵抗不住元朝的军队。

之后,高丽部队在日本筑前今津登陆,主力部队在博多湾沿岸的博多、赤坂等地登陆。日本受到了极大震撼,发出了紧急动员令,除了按照事先制定的防御计划进行防御外,迅速集结兵力前往博多湾、大宰府等北九州沿岸要地迎战。

日本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奈何蒙军军事组织是当时的日本根本无法比得上的,何况还具有威力强大的“铁炮”这种武器。但问题是,即便多次挫败了日本守军的顽强抵抗,却也逐渐演变成两年孤军深入之势,士兵疲惫无援,后勤辎重难以得到有效补充,无法乘胜追击,扩大优势。

箭矢射完了没有补充,副元帅刘复亨又中箭堕马,身负重伤,军队士气顿时受挫,高层也因此发生了战略指挥方面的分歧。为了防备日军趁夜偷袭,主帅忻都选择全员撤回船上休整。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风雨大作,蒙军船只触岩石而遭受破坏,还有不少船只沉没和搁浅在日本海岸被日军所俘获。在一系列损失打击下 ,蒙军再也无心恋战,最终撤兵,所损失得兵力大概在13500人左右。

当然关于“文永之役”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也是七百多年来流传最广的说法,即蒙古舰队遭遇台风,直接导致溃败而归,但翻看元朝、日本、高丽的史料发现,相关记载存在严重分歧。

元朝方面没有出现遭遇台风的记载,不过在描述中战役更像是未完全达成军事目的的主动退兵,未显露出败象,但事实上蒙军损失了一半左右的兵力。倘若遇到了台风这种不可抗力的事情,为了推卸责任,主帅完全可以把台风作为借口推卸干净。

元征日本形势图

日本方面,文永之役相关史料并不多,一个是京都小贵族小路建兼仲留下的《勘仲记》极大渲染了蒙军的强大,船只达到了恐怖的万余艘,因为发生了“逆风”,又把他们吹回了本国...........可信度十分值得怀疑。

一个个是半个世纪后出品的《八幡愚童训》,这是个宗教读物,宣扬八幡化身白衣神将,率三千神兵,还与异国神祇交战,神之战导致海面巨浪滔天,敌军全部葬身海底。

高丽方面的记载出自《高丽史》,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的李朝,其中虽然明确记载了有大风雨发生,甚至有高级将领落水溺死,但距离战争已经过去了两百年,相关原始史料来源难以确切考证。

第一次东征的结果很奇葩。日本方面认为蒙古的突然撤军,是因为“神风”护佑,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大规模拜神活动,虽然祈求神灵让蒙古不再入侵不靠谱,但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日本在精神层面做好了武装,不至于像之前一样准备不足而措手不及。

镰仓幕府也开始更加积极备战,修了石坝,日本人称之围“元寇防垒”,还朝大陆派去 了换铜钱的商业间谍打探虚实和动向。

忽必烈的反应就比较有意思了,他并不认为“文永之役”是一次失败的战役,不过这主要因为回国的东征将领忻都等报喜不报忧,“入其国,败之……虏掠四境而还”。蒙军确实在日本掳掠,日本也不是对手,可却没有如实汇报日本的地理环境、海洋气候,以及后勤补给给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忽必烈觉得这一次出征是成功的,成功达到了恫吓日本的目的,于是他接着再派出使者,要日本表示臣服,踏踏实实做藩属国,然而,镰仓幕府直接果断把使者给干掉了!于是忽必烈决定再次兴兵对日本进行征服。

元军两次攻打日本都败了,是因为他们善于陆战不善水战吗?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而两次对日本的战争就是为了征服日本,使之臣服。

13世纪蒙古骑兵横行欧亚大陆,唯独孤悬海外的日本不向元朝臣服,并且着手加强日本最靠近高丽的领土(高此时向元称臣),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侵略的地方--九州的防御。

1274年忽必烈发动第一次征日战争,他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

从军队的组成上来分析,元朝所依靠的蒙古骑兵并没有出场,忽必烈所用的皆是投靠的汉人水军以及高丽的军队,这充分说明了元朝军队的多样性。所以说这次征服日本的战争,忽必烈所用的军队都是善于水战的,那么最终却为何会败于日本?

元军兵船驶进日本博多湾,翌日登陆。日军守护藤原经资指挥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 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元军虽然在战场上压制了日军,却不擅长山地作战,无法突破九州岛崎岖的地形进入九州腹地。且日军战斗意志顽强,坚决抵抗,给元军也造成了不小损失,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一场台风保住了日本,因此日本人都称之为“神风”。

日本为了进一步防御元朝,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非常恼火, 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发兵两路,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领四万作战部队,战船九百艘,从朝鲜出发;一路由范文虎率领十万江南屯田部队,战船三千五百艘,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发。总计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汉人约10万。

日本面对元朝的庞大军事攻势,举国震惊,这是一次亡国危机。日本开始在全国动员。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而后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又是一场台风帮助了日本,台风发生后,元军溺死不少,物资损失严重,士气也暴跌。但大部尚存。少贰资能之子少贰景资率领数万九州军,水陆结合,对剩余的援军发起迅猛打击,运用主场优势各个击破,元军除了范文虎、忻都等人率领少量士卒逃回之外,都被歼灭或俘虏。

元朝的两次对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并不是元军不善水战,而是天助日本。元世祖忽必烈授命组成的征日元军,是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蒙军不但在战斗力,还有战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不过两次台风使元朝的军队死伤大半,这或许是天意?

不是,是因为元军攻日时遇到了台风等恶劣环境,直接淹死了13万左右的元军
文章标题: 元日战争只是输给了台风,还是元朝军队打不过日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504.html
文章标签:元朝  日军  台风  输给了  军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