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14 11:59: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上来:《海瑞罢官》这张“大字报”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人民究竟起什么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一下作品产生的背景。大家知道,一九六一年,正是我国因为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而遇到暂时的经济困难的时候,在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一再发动反华高潮的情况下,牛鬼蛇神们刮过一阵“单干风”、“翻案风”。他们鼓吹什么“单干”的“优越性”,要求恢复个体经济,要求“退田”,就是要拆掉人民公社的台,恢复地主富农的罪恶统治。那些在旧社会中为劳动人民制造了无数冤狱的帝国主义者和地富反坏右,他们失掉了制造冤狱的权利,他们觉得被打倒是“冤枉”的,大肆叫嚣什么“平冤狱”,他们希望有那么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人物出来,同无产阶级专政对抗,为他们抱不平,为他们“翻案”,使他们再上台执政。“退田”、“平冤狱”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它必然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用这种或者那种形式反映出来,在这位或者那位作家的笔下反映出来,而不管这位作家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海瑞罢官》就是这种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的反映。如果吴晗同志不同意这种分析,那么请他明确回答:在一九六一年,人民从歪曲历史真实的《海瑞罢官》中到底能“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呢?
我们认为:《海瑞罢官》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它虽然是头几年发表和演出的,但是,歌颂的文章连篇累牍,类似的作品和文章大量流传,影响很大,流毒很广,不加以澄清,对人民的事业是十分有害的,需要加以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只要用阶级分析观点认真地思考,一定可以得到现实的和历史的阶级斗争的深刻教训。
1965年11月10日 姚文元
从1959年6月开始,吴晗同志接连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许多歌颂海瑞的文章,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1961年,他又经过7次改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德”。
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有的评论文章极口称赞吴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争结合起来的史学家”。
“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今作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一条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有的文章还说:“人们在戏里表扬‘清官’……是在教育当时的做官的,起着‘大字报’的作用。”
既然《海瑞罢官》及其赞扬者提出了这么重大的问题,并且广泛地宣传了他们的主张,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地进行一次研究。
《海瑞罢官》是怎样塑造海瑞的?在这个历史剧里,吴晗同志把海瑞塑造得十分完美,十分高大,他“处处事事为百姓设想”,“是当时被压抑,被欺负,被冤屈人们的救星”,在他身上,你简直找不出有什么缺点。
看来,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他不但是明代贫苦农民的“救星”,而且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人民及其干部学习的榜样。
扩展资料:
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北京市副市长、著名明史专家吴晗遂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他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
1962年,江青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秘密策划炮制批判文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
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
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了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
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海瑞罢官》刚上演不久,江青就认为有很大问题,并以她固有的特殊身份,(毛泽东的妻子)找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四个正副部长,提出要批《海瑞罢官》。
可是这四位部长没有把她当一回事,这自然是有其原因的:其一,部长们未必认为《海瑞罢官》有什么大问题;其二,《海瑞罢官》的作者吴晗是北京市副市长,点名批判必须有中央决定,而不应由江青作出。因此,部长们没有把她当一回事乃是在情理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终身只够爱一个人。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向往忠贞不渝的爱情,那么在你心里,最好的爱情又是什么容貌呢?
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亦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些爱情美妙的诗句,置信大家都不生疏,可在隔着冰冷的屏,就能心动的如今,一纸病历,就足以让一段感情毁灭。
很多时分,医生还没有判你S刑,你就曾经被心爱的人判了S刑。原来,再动听的誓词面对病痛,也不过是梦一场。
但也无需对爱情的美妙失去梦想,不是有句话还这么说嘛:“爱情的力气是巨大的!”
它能够冲破世俗,打败病魔,以至于逾越生死,明史研讨的开辟者和奠基者之一吴晗,与其妻袁震便是如此。
01才子对“病美人”的一见倾心
吴晗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才,但家境却不怎样如意。
他出生时,家庭经济就经常平稳于温饱和小康之间,到了中学家道中落,再到清华时曾经是没落的状态。
这里要说一下,吴晗最初的选择其实是北大,只由于他偏科严重,文史和英语都是满分,数学偏偏考了0分,所以与北大失之交臂。
然后他才改投清华,凭仗着文史成果特别优良,被清华破格录取。
固然吴晗是清华学子,但刻在他骨血的,却是胡适这位北大先生的治学办法。只由于早年在考入中国公学时,吴晗就和当时的校长胡适结下了不解之缘。
胡适对这位“家境甚贫”的弟子很是观赏,不只在生活上给予协助,在学术和思想上,都对吴晗影响深远。
但是胡适的经年教导,在他和袁震轰轰烈烈的爱情面前,输得可谓是彻彻底底。
袁震出身于书香门第,18岁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后就入党,后因战乱和组织上失去联络。
在教师张佳敏的协助下,她转学到清华继续攻读历史。袁震容貌秀丽,又颇有才气,在校期间先后发表多篇论文,“才女”的名号传遍了清华园的每个角落。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次本该尽是暖和的省亲,让袁震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自那之后便整天缠绵病榻。
即使如此,她还是潜心学术研讨,并积极面对生活,而吴晗正是被袁震的才学和刚强所吸收,初次见面就对眼前这个“病美人”一见倾心。
02从隐忍到拥抱彼此
后来,照顾袁震的友人因职业变动,不得已拜托留清华任教的吴晗照顾她,这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生出了情愫。
假如说最开端吴晗对袁震是青涩的一见钟情,那么在后来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袁震对吴晗思想和肉体的影响,则是让吴晗愈加坚决了选择对方的心。
袁震坚决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对吴晗所持的“胡适史观”很不以为然,两人在停止思想上的交流时,袁震也常成心调侃吴晗:“觉得你在胡适面前怎样总是矮三尺呢?”
面对这样的取笑,吴晗也不生气,反而笑着答道:“那么,我在袁震面前就是矮一丈了。”
他的眼神中有挑逗,也有深情,将恩师奉到三尺,眼前的女子奉到一丈,足见其对袁震的爱慕。
袁震冰雪聪明,自然也觉得到吴晗对她不一样的感情,对着这样一位才气横溢的男人,很难有怀春的小姑娘不动心。
可本人瘫痪在床,又不能生育,不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担负,想到这里袁震难过不已,她真实不愿拖累吴晗,只能一次次用冰冷的态度劝退他。
《诗经》中有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吴晗就是如此,任袁震给他泼向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他也不曾有过放手的念头。
隐忍的爱恋,让袁震也常常心痛,老天似乎也见不得有情人落得终生遗憾,便大手一挥让袁震想开,承受了吴晗的感情。
0335年爱恋共赴黄泉
一个是年轻有为的清华才子,一个是20岁出头就感染肺结核的女子,这样的牵手自然惹起了四周人的谈论。
吴晗的决议,不只是友人反对,就连他远在老家的母亲也反对,听到本人一表人才的儿子爱上了一个瘫痪在床的药罐子,试问哪一个母亲能坐得住?
吴母也并非恶人,只是不想儿子的爱情是这等境遇,为了压服儿子放弃,她以至标明要变卖乡下的田产给袁震治病,只希望两人隔绝联络。
可她远远低估了儿子对袁震的感情,任她哭得撕心裂肺,闹得鸡犬不宁,也没能让吴晗动摇。
最后,她还使出了女儿这个杀手锏,因兄妹俩打小感情就很好,所以吴母就让女儿去压服儿子,结果没成想女儿被他哥哥的一片痴心感动,竟然还反过来劝她莫再胡闹。
无法之下,吴母只好妥协。不久之后,吴晗就和袁震正式结为了夫妻,那一年,吴晗30岁,袁震32岁,婚礼并不浩大,却在彼此的心上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花。
婚后,吴晗事业家庭两手抓,在学术研讨很繁重的状况下,还要做饭洗衣,照料爱人的一切,终于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袁震的病情有了好转。
可没过多久,袁震又患上了子宫肌瘤,因严重贫血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输血。
吴晗发现本人的血型和妻子相匹配后,隔上十几天就给妻子输血,由于输血过多也没有摄入几营养,吴晗几次在课堂晕倒,足以见他对袁震的深情。
哪怕后来生活流离失所,穷困交迫,吴晗仍然把妻子照顾得很好。
都说久病床前无贤夫,更何况是战局不稳的那个年代,能一心照顾爱人几十年,没有念念不忘的爱恋,是无法经年如一日的。
况且肺病在当时是死亡率很高的传染性疾病,很多人闻之色变,而且吴晗的两个孩子均为领养,还有传言称吴晗和袁震是柏拉图式肉体婚姻。
虽是私自传言不可考据,但从这里也能看出,大家对两人爱情的认同。
所以也常有人说,吴晗和袁震的爱情超越了疾病、战争、贫穷、传宗接代的思想和人类本能。
1969年,夫妻俩接连被虐待,吴晗时年60岁,袁震时年62岁。
吴晗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学术上的成就自然不用多说,至于在其他方面的是非功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他对妻子35年的痴情,真可谓是一桩传奇.......
04结语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这么一段情话:费尔米纳,我等候这个时机,曾经有51年9个月零4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爱着你,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直到如今...我永远爱你,忠贞不渝!
吴晗对袁震的爱情大抵也是如此,他25岁遇见了27岁的她,电光火石般地一见倾心,然后的35年,都对这个“病西施”不离不弃。
假如说爱情的产生,全赖机缘,那么他们就是天意缘分培养的一对恋人。
地老天荒的誓词虽是彼此忠贞不渝的见证,但唯有陪伴是爱情最持久的幸福,是相守终身最好的答案。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