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市吗
问题一:无锡属于哪个市 无锡属于江苏省的一个市,地级市
问题二:无锡市在哪个属于哪个省? 江苏省,无锡市。
问题三:无锡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 宜兴县一带以前属常州,无锡县和江阴县以前属苏州。总的来说,无锡是披着地级市外衣的大型县级市。
问题四:无锡市属于哪个省 江苏省
问题五:无锡市属于哪个省? 江苏
问题六:无锡的市中心属于个区? 崇安区占市区的主要部分 这部分拥有市区比较大的几个商场(无锡商业大厦 无锡八百伴 无锡新世界 无锡百盛)以及崇安寺步行街南长区也占市区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大商场 但是拥有南禅寺景区 虽然说是景区 其实也是一个购物点 从无锡特产到绿色花卉 猫狗宠物都有的卖 此处也十分繁华 如果您第一次来无锡 建议您去看看 此处和崇安寺一样 是最有老无锡味道的地方在出行线路方面 您可以在火车站搭乘公交35路 公交11路等线路 这些线路在市区主要路段都有站 而且班次很多 上车投币2元
问题七:江苏省无锡市属于什么区 无锡是地级市,和苏州是一个级别的。
问题八:常熟属于无锡市还是 常熟属于苏州市
问题九:无锡市地级市吗?江阴是地级市吗? 在江苏,既2007年对部分县级市实行经济上的“省管县”[即财政直缴江苏省财政厅,而不经地市]后,
2009年初,中央发布明确文件,要求各省各地大幅度深入开展省管县工作。以提高县域经济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而江苏的省管县虽一直受地市官员的阻碍,但这已是大势所趋,任何人改变不了的潮流。
届时,江苏所有县将不再受地市代管,统一实行省直辖。
据悉,省管县后的江苏行政区划将大幅变动,分析结果如下:
1、撤消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消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消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消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设立地级江阴市,撤消县级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消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区;撤消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消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消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消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消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消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消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消灌南县、响水县,合并设立灌河县,县人民ZF驻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为: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16个;县级市和县为:宜兴市、丹阳市、金坛市、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泰兴市、姜堰市、仪征市、高邮市、兴化市、邳州市、东台市和沛县、丰县、睢宁县、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涟水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宝应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海安县、如东县、灌河县36个;高淳、溧水2县仍由南京市管辖。
传闻。但我希望是真的。我是江阴人。江阴儿女就是强,合并靖江、张家港是江阴人的梦想。
做梦去吧江阴合并张家港,做梦的吧做梦吧谣传。。。。。以前就有一个江阴,张家港,靖江合并的三江地级市的,老王走了就P也没了,再说无锡不肯放的,一年给它几十亿呢不是江阴是县级市啊・・
目前还不是,但总有一天会再次从回地级市行列
赶快让江阴这个SB的地方从无锡独立出去吧不是不是~~省管县是经济上的~~行政上还是原来的划分~~所谓的新行政区划是毫无根据的~~是的不可能,
传闻。但我希望是真的。我是江阴人。江阴儿女就是强,合并靖江、张家港是江阴人的梦想。
做梦去吧江阴合并张家港,做梦的吧做梦吧谣传。。。。。以前就有一个江阴,张家港,靖江合并的三江地级市的,老王走了就P也没了,再说无锡不肯放的,一年给它几十亿呢不是江阴是县级市啊・・
问题十:无锡市分为哪几个区 市辖区 【崇安区】 面积17.82平方千米,人口18.68万人。邮政编码214002。下辖:崇安寺街道、通江街道、广瑞路街道、上马墩街道、江海街道、广益街道; 【南长区】 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33.3207万人。邮政编码214023。下辖:迎龙桥街道、南禅寺街道、清名桥街道、金星街道、金匮街道、扬名街道; 无锡软件园【北塘区】 面积31.5平方千米,人口25.4111万人。邮政编码214044。下辖:黄巷街道、山北街道、北大街街道、惠山街道; 【惠山区】 面积327平方千米,人口70万人。邮政编码214174。区人民 *** 驻堰桥街道。下辖:堰桥街道、长安街道、前洲街道、玉祁街道、钱桥街道、洛社镇、阳山镇; 【锡山区】 面积396.8平方千米,人口40.1573人。邮政编码214101。区人民 *** 驻东亭街道。下辖:东亭街道、安镇镇、羊尖镇、鹅湖镇、东北塘镇、锡北镇、东港镇; 【滨湖区】 面积828.58平方千米,人口79.9004万人。邮政编码214062。下辖: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太湖街道、华庄街道、滨湖街道、马山镇、胡埭镇;旺庄街道、南站街道、硕放街道、坊前街道、梅村镇、鸿山镇。 (注:新区辖区属滨湖区所有,新区设行政管委会,负责新区实际运行)县级市(代管) 【江阴市】 面积987.5平方千米,人口119.77万人。邮政编码214400。市人民 *** 驻澄江街道。下辖:澄江街道、城东街道、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6个街道,璜土、利港、月城、青阳、霞客、华士、周庄、新桥、长泾、顾山、祝塘11个镇; 【宜兴市】 面积2038.7平方千米,人口106.05万人。邮政编码214200。市人民 *** 驻宜城街道。下辖: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芳桥镇、丁蜀镇、湖父镇。
为什么叫无锡
为什么叫无锡
"无锡"地名的由来现在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周、秦期间锡山产铅锡,到了汉朝铅锡出尽,所以命名为"无锡"。新莽时期,又有锡出产,又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又改为无锡。
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山东峰(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被历代无锡地方志沿相记载。
第二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
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一样,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是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另外无锡是江苏省地级市,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从无锡穿过。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无锡市辖5个区及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无锡历史沿革: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前11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
商末,周灭商,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秦始皇派王翦驻守无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
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署,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
1987年起,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市(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
1988年,曾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
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
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2021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锡
说法1: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复为无锡。
说法2:“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
扩展资料
一、无锡位置境域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02′,东经119°33′—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的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千米;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隔江相望。
二、无锡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1987年起,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市(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
1988年,曾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
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2021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锡
说法1: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复为无锡。
说法2:“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
扩展资料
无锡其他地名的起源
莲蓉桥:莲蓉桥位于北大街与北塘大街之间的京杭老运河上。唐贞观三年建,历代多次重建,因附近河道如莲花,故名莲蓉桥。
书院弄:清朝乾隆时弄内原有严氏书院(又称严氏试馆),又为衙门书办聚居之所,故名。西林:原在胶山南麓,安镇之西北。明嘉靖年间富豪安国始建西林苑而得名。
北栅口:旧时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清朝咸丰时在城北至江阴出口处,曾设征收厘税用的木栅栏巷门,故而得名。
蓉湖庄:在吴桥东南堍,这里原为芙蓉湖一角。晋时张阖始填湖造田,明嘉靖年间顾氏新建庄园,名蓉湖庄。周山浜:在无锡火车站之北,因清末这里有三条能停靠小船的河浜,故名“舟三浜”,后谐称“周山浜”。
惠山:古称历山、古华山、西神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而名慧山,慧通惠,故名惠山。全山九峰,宛若游龙,故又称九龙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锡
"无锡"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周、秦期间锡山产铅锡,到了汉朝铅锡出尽,所以命名为"无锡"。新莽时期,又有锡出产,又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又改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山东峰(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被历代无锡地方志沿相记载。
但清光绪《无锡县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以"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没有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太久,已经无从考证了。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一样,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是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以及与华夏族的融合,原来的意义渐渐湮没,但其中一部分因为使用了汉字记录发音而保存下来,后来的人不知道由来,往往望文生义,从而妄加解释。
还有学者认为,"无锡"是因为古时生活在无锡地区的一个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来的意义应该是"神鸟"。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按: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这一说法,历代无锡地方志都相沿记载。但清光绪《无锡县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无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原义渐至湮没,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音而保存下来,后人不知道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又有学者认为,“无锡”是因为生活在无锡的一个古越人部落以一种“治鸟”为图腾而得名,其本义应上"神"
无锡是哪个省的城市
无锡是江苏省的城市。
无锡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Ⅰ型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东邻苏州,南和西南与浙江湖州、安徽宣城交界,西接常州,北倚长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市境内有太湖鼋头渚、灵山大佛、拈花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蠡湖公园、崇安寺、惠山古镇、锡惠名胜区等景点。
江苏省介绍
江苏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东临黄海,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居全国省域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无锡
无锡是江苏省的城市。
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无锡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32.0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57.45万人,城镇人口501.50万人,城镇化率76.28%。
营业执照抬头无锡和无锡市有什么区别
营业执照抬头无锡代表是属于无锡地级市的,而抬头无锡市代表属于是无锡市附属县级市的。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分析。
首先营业执照抬头无锡代表是属于无锡地级市的,不是附属县级市公司或者店铺。
其次是营业执照抬头是无锡市代表是属于无锡市附属县级市的企业或者店铺。
再者是二者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前者是包含,后者是被包含。
营业执照抬头无锡和无锡市的区别:
1、无锡是无锡市的公司或者店铺。
2、无锡市是无锡市附属县级市的公司或者店铺。
3、二者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无锡在哪儿_无锡属于哪个市
无锡,江苏省地级市,中国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国务院批准的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无锡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是长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依长江,南临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穿过无锡。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
扩展信息:
无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沛,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夏季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冬季风控制,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的时期,春天天气多变,秋天空气清爽。
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七月,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寒潮、冰雹、大风等。南北农业都适合,作物种类繁多。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也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小上海、布码头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雅秀丽,千年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无锡以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成为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无锡本身就是无锡市,属于江苏苏南地区。西面是常州,东面是苏州,北面与泰州隔江相望,南面是浙江湖州。
文章标题: 无锡市是不是原本是吴锡市搞错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