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07 00: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关于苏秦的事迹是研究战国史的一个难题,在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根据《战国纵横家书》、《荀子》、《淮南子》等史料的说法,苏秦的辈分要比张仪晚。苏秦之于张仪就像荀子之于孟子一样,两人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苏秦主要活跃在燕昭王时期,而张仪与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及其祖父燕易王同时。《史记》中《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矛盾颇多,不仅时间错乱,而且两篇内容还自相矛盾。例如《燕召公世家》和《苏秦列传》都把苏秦卒年定在燕王哙刚继位的时候,即“齐湣王三年”;而《楚世家》和《张仪列传》则说楚怀王十八年,张仪出使楚国,一度被怀王拘留,当他被释放出来后,“ 闻苏秦死,乃说楚王 ”。查《史记·六国年表》可知燕王哙初立、“齐湣王三年”为前323年,而楚怀王十八年则为前311年,岂有苏秦已死十多年,张仪才得到消息的道理?
另外,《张仪列传》也有虚构的成分,开头便说是苏秦暗中赞助张仪入关;而根据《吕氏春秋·报更》的记载,赞助张仪入关的人其实是东周昭文君,这段内容可能是《史记》编造的。
可见《苏秦列传》与《张仪列传》的问题颇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里也指出《史记》称苏秦发起合纵之后,“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与史实存在出入,认为这是夸大之辞。然后《资治通鉴》还是免不了被《史记》误导——那就把苏秦游说诸侯的时间定在了 前333年 。在一定程度上还混淆了苏秦与苏代这两人的关系。
《苏秦列传》说:“ 苏秦兄弟三人 ,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於权变......然 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承认后人把很多事情都附会到苏秦的身上。又说:“ 苏秦之弟曰代 ,代弟苏厉。”然而这与《苏秦列传》开头的表述并不对应。
传记的开头写苏秦游说周秦,大困而归,“ 兄 弟 嫂 妹妻妾窃皆笑之”。而在他发迹之后,“昆弟妻 嫂 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笑谓其 嫂 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其嫂以面掩地而谢曰:“见 季子 位高金多也。”可见苏秦还有兄长在上,然而在古代有伯仲叔季的排列, 苏秦既被称为“季子”,则应是家中的幼子。 《战国策》也说苏秦穷苦之时曾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 嫂不以我为叔 ,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愈发觉他并非家中的长子。
《史记索隐》说:“苏秦字季子,盖苏忿生之后,己姓也。谯周云:‘ 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 ’。”可见苏秦很可能是苏代的弟弟,《史记》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所以才误把苏秦生活的年代往前提了。如果我们将《苏秦列传》里的苏秦事迹换成其兄苏代,然后将苏代事迹则代之以苏秦,那么就能化解《史记》与《战国纵横家书》的矛盾。
《苏秦列传》里苏子游说诸侯的事迹皆系于同一年,开头说赵肃侯资助苏秦,末尾说苏秦归赵,赵肃侯封其为武安君,《资治通鉴》据此将这一年定为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其中被游说的诸侯包括燕文公、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然而这些诸侯并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魏惠王只是改了元而已,也并没有死去,此时韩宣王、齐宣王和魏襄王尚未继位。
因此,《苏秦列传》里游说诸侯的记载恐怕是像《仲尼弟子列传》那样,为了突出子贡的影响力而把灭吴的时间大大地压缩,仿佛子贡一出而亡吴一样。其实子贡游说诸侯距离吴国灭亡尚有十多年时间。
同样,苏子得到燕文公的资助距离六国合纵攻秦也尚有多年时间。我们据各篇游说辞的内容,大致可以将它们定在某一个时间点:
首先,苏子游说秦惠王当在其继位初年(前335年左右),彼时秦国刚诛杀商鞅,夺取河西之地,但实力并没有特别突出,所以秦惠王才说:“ 毛羽未成,不可高蜚 ”。苏子忽略了现实的形势,故而游说不能成功。之后他又去赵国,奉阳君赵成不喜欢他,他才去了燕国,一直过了“岁馀”才得到召见。
由此可知苏子游说燕文公在前334年,这由《六国年表》和《燕召公世家》为据,游说的核心内容是说服燕王与赵国从亲,以保证燕国能立足于诸侯。苏子明确说:“ 秦不能害燕亦明矣 ”,认为燕国的最大威胁是邻近的赵齐两国,他只是想通过合纵来修好邻国之间的关系而已。燕文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所以才答复说:“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这篇游说之后,苏子才得到了重用。
次年,燕文公便离世,其子燕易王继位,齐威王伐燕夺取十城。苏子因而出使齐国,对齐王说燕王是秦惠王的女婿,齐国不应与燕秦为仇,故而齐王归还燕国十座城池,苏子开始建立起燕齐之间的友好关系,并长期居住在燕国。直到燕易王十年的时候(前323年),他因与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才假装说为了燕国的利益而出使齐国。在这之后,苏子主要在齐国活动。此时天下局势已大变,张仪做了秦相,屡次侵夺魏国,魏王在事秦与亲诸侯之间摇摆不定。
公元前318年,苏子接连游说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怀王,并以楚怀王为合从长,举行了一次六国攻齐的军事行动。在游说楚王的演说辞里,苏子说:“ 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与《楚世家》里“(楚怀王)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的说法相合,六国合纵是以楚国为主导的,而非《苏秦列传》里的赵国。
故而《苏秦列传》中,说秦惠王发生于前335年,说燕文公在前334年;说齐威王归十城在前333年;之后苏子长期留在燕国,直到前323年才去了齐国,重新开始活跃。并于前318年连续游说齐宣王、楚怀王、韩宣王和魏襄王,组织了一次六国攻秦的活动。唯有游说赵王的那篇内容提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又说奉阳君刚死,赵王年少云云,似指赵惠文王,与时势不符。如果这里的赵王是赵肃侯,奉阳君是赵成,那么赵成只是赵肃侯的弟弟,不可能因赵肃侯年幼而专其政。可能苏子因奉阳君不悦,始终没有说赵,好事者见其游说过诸国而独缺赵,故将赵惠文王时期纵横家的文献列进去,以求完满。
因此,苏子组织五国攻秦实际上是楚怀王为合纵长的那一次,发生在前318年。《苏秦列传》为了迁就《张仪列传》里“ 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的说法,故而把苏子游说时间全安排在了张仪活动之前,挤在前333年里。其实那一年并没有发生六国攻秦,各国世家中也不见记载。
前面已推定《苏秦列传》里苏子游说诸侯进行合纵的时间基本为前318年左右。据《魏世家》说,这年是魏哀襄王元年,六国伐秦无功,合纵受挫。次年,齐败魏于观津;《张仪列传》也说:“明年,齐又来败魏于观津。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云云,可见张仪所说的“魏王”是“魏哀襄王”,当年为哀襄王二年,即 前317年 ,魏王听从张仪的说辞,背从亲而事秦。张仪便归秦为相。三年之后魏国又合纵,秦因攻魏,明年魏复事秦。
之后张仪于前313年入楚,破坏齐楚之间的合纵关系。前311年张仪再次来到楚国,楚怀王一度囚禁了他,不久之后又释放他。恰好苏子这时候死了,张仪便向楚王说以和亲事秦之利,然后离开楚国,前去游说韩宣王。之后归秦向秦惠王汇报情况,秦惠王便封他为武信君,派他继续出使东方,他又去了齐、赵、燕三国游说,回来的路上秦惠王已经驾崩了。
因此,张仪虽然差不多与苏子同时出道,但连横的时间要晚于合纵。 合纵发生在前318年之前,连横则从前317年开始。
据考证与估测,苏子游说诸侯与张仪游说诸侯的时间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前335年,苏子游说秦惠王,说以吞天下、称帝而治之伟业,惠王刚继位,不敢高蜚;苏子继续入赵游说,奉阳君不悦,只得北上入燕,一年之后才得到召见;
前334年,苏子入燕,劝燕文公与赵国从亲,认为秦国太远,不能害燕,燕国要立足,就得与齐、赵交好,燕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开始重用苏子;
前333年,燕文公卒,苏子为燕国出使齐国,说齐威王归还十城;
前323年,苏子因怕被燕易王杀害,故而去燕而事齐;
前318年,苏子接连游说楚怀王、齐宣王、魏襄王、韩宣王,组成一个以楚怀王为从约长的合纵集团,发起一次六国攻秦活动;六国之师兵至函谷关,秦人出击六国,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
前317年,齐、秦攻魏,张仪借机说服魏哀襄王事秦,魏背合纵而连横;
前313年,张仪入楚,欺楚怀王,令其绝约于齐,合纵破裂;
前311年,张仪听闻苏子已死,故而再次入楚,对楚怀王说:“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子,封武安君......齐王大怒,车裂苏子于市”云云,可见苏子死于此年。张仪又劝楚王与秦国和亲,连横持续扩大;
同年,张仪又游说了韩国,归报秦惠王,封武信君。惠王派张仪东使,继续游说齐、燕、赵三国,张仪回来的路上秦惠王就驾崩了。诸侯听闻刚继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故而纷纷背弃连横,复合纵。
前310年,张仪被排挤出秦国,只得去魏国为相;
前309年,张仪死在魏国。
故而,苏子游说诸侯确实都在张仪之前,但并不集中在前333年。
下面这段有关《资治通鉴》的介绍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 我国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是由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这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秦朝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这部史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