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姜维如果没有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蜀汉能否抗住钟会邓艾的灭国战争,是否能撑到晋朝西北边患爆发的时候

时间: 2022-05-10 03:00: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姜维如果没有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蜀汉能否抗住钟会邓艾的灭国战争,是否能撑到晋朝西北边患爆发的时候

如果邓艾偷渡阴平没能成功,姜维是否有机会反杀钟会大军?

只要策略得当,姜维还是有机会打败钟会的。司马昭的伐蜀之战,原本就是为了转移弑君杀魏帝曹髦的注意力,并不是真的有完全把握灭亡蜀汉,只是没想到邓艾的偷渡阴平,改变了战场整个局势,从而一举灭亡蜀汉。

如果没有邓艾的偷渡阴平,或者邓艾偷渡阴平失败,那么魏国大军在钟会的率领下则被姜维堵在剑门关,剑门关是进入成都的主要道路,而且地势力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钟会率领的十几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门关,又无法攻克,而且魏军的粮草都要从关中运到前线,补给过多,钟会本来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当时的整体局势是,汉中的汉、乐二城还在蜀军手中顽抗,被魏军团团包围,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约4到5万人在剑门关堵住钟会十几万大军。剑门关以南和以东的所有地区都还在蜀军的控制之中。这个时候姜维就必须要做出战略部署,上表后主刘禅,调动南中和永安部分军队救援,下令霍骏率军8千北上成都,负责成都外围的安全,让部队驻守在成都以北,下令罗宪率军8千西进剑阁,协助姜维抵抗钟会大军。同时阻止东吴援军进入蜀汉境内,无需东吴救援。

同时姜维派出小股部队,抄小路走山路去袭击魏军运粮部队,袭扰魏军粮道。并通知汉、乐二城守将蒋斌、王含固守待援。蜀军毕竟熟悉益州的道路,这是魏军所不具备的优势,派出部队打击魏军粮道将对魏军产生恐慌作用。钟会如果要继续攻打蜀汉,首先就得拿下剑门关,因为魏军只有一条路进入成都,否则就只有退兵,可是钟会无法攻克剑门关,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姜维不投降,钟会根本没有办法。

姜维作出正确的战略后,最多也只能将钟会击退,反杀钟会就不太可能了,毕竟钟会实力比姜维强的多,而且钟会这个人足智多谋,论计谋不输姜维。最终的结局就是钟会大军撤退,退入汉中,而姜维乘胜追击,钟会退入汉中后,就不再撤退,在汉中与姜维对峙,而汉中的汉、乐二城很可能保不住,钟会退到汉中后,肯定要拿下汉、乐二城,姜维又救援不了,汉、后二城在钟会的围攻之下肯定要失守。

姜维改了汉中防御对蜀汉最后的灭亡有多大的责任?

原先魏延留下的汉中防御战略是错守诸围:

第一道防线在汉中外围布置各防御据点,修建要塞。由兴势围负责防御来自傥骆道的敌人,以黄金围和赤板围,负责防御来自子午道的敌人,三围之间又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据点相互呼应。

第二道防线则分别修筑了汉、乐二城形成掎角之势,负责支援各据点。

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汉中郡治南郑,其整体战略思想是利用蜀道天险,山川之固,达到拒敌于国门之外的目的。

自从魏延布置好错守诸围战略以来,魏国直到错守诸围战略取消为止,都没能突破第一道防线,魏国两任大将军,一个曹真,一个曹爽,都受挫于兴势。曹真还好,并未与诸葛亮正面决战,就因为天雨连绵而无奈班师,曹爽就更悲惨了,在兴势之战,被王平、费祎,姜维等打得丢盔卸甲,损失惨重,就这样依托错守围战略,汉中两次面对超过蜀汉全国兵力的魏军的进攻,都能安然无恙。

姜维却认为,错守诸围虽然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但是无法对敌军进行大规有效杀伤,不如放弃汉中外围各据点,诱惑使魏军进入汉中平原,再伺机歼灭之,然后乘机发动北伐,恢复中原。于是在蜀汉后期,姜维修改错守诸围为敛兵聚谷:

即收缩汉中兵力,放弃守卫外围,而将兵力集中在内围。假如遇到敌人进攻,则坚壁清野,退守汉、乐二城,以重兵镇守阳平关堵住敌人,派遣游击兵力对魏军进行骚扰性攻击,以疲惫敌人,敌人久攻阳平关不克,又没有粮草供他们,需要从千里之外运输粮草来,自然疲惫不堪。等到敌军撤退,汉、乐两城守军再出来,与友军一起发动反击,可以一举把敌军消灭在汉中!

姜维此举有诱敌人深入,关门打狗之意义,虽然防御性不如错守诸围,但是进攻性在错守诸围之上,众所周知,蜀汉的实力远远不如魏国,如果一味防守,只不过是坐以待毙,如果能够诱敌深入,歼灭魏国有生力量,动摇魏国国本,就能够乘胜北伐进取中原,兴复汉室,因此,姜维修改汉中防御战略,绝对不能算错误的行为。

很多人以成败论,认为蜀汉因为姜维修改汉中防御战略而灭亡,所以认为这个战略是错误的,但是其实这个战略并没有错,蜀汉灭亡也不能归咎于姜维,首先,姜维已经提前预料到了魏军的进攻路线,上书后主,让后主给予张翼和廖化更多兵马,让他们率军镇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然而后主没有听从,这才导致阳安关失守,魏军长驱直路汉中盆地,直逼剑阁关。邓艾更是直接偷渡阴平,进军绵竹。

先说汉中方面,阳安失守,是因为蒋舒叛变,不然魏军很难攻破易守难攻的阳安关,假如后主听从姜维建议,有着名将张翼坐镇阳安,阳安又怎么会失守?而且直到蜀汉灭亡,钟会都没能攻克汉、乐二城,当时姜维已经摆脱邓艾,晃过诸葛绪,赶在钟会之前到达剑阁,实际上此时剑阁起到了替代阳安关的战略作用。

学过《蜀道难》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剑阁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当时钟会与姜维在剑阁长期对峙,钟会的确准备撤退了,这时候不就是实现了敛兵聚谷的战略目的么?姜维在等一个时机,等到钟会撤退,姜维就可以发动反击,然后汉乐二城守军也出来夹击魏军,魏军必定覆灭。

只是姜维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兵临成都,后主投降,即使按错守诸围战送死呢?最多钟会进不了汉中,那么邓艾还是能够偷渡阴平呀!何况假如后主听姜维的,邓艾偷渡阴平就是送死呢?因此,姜维并没有错,错的是昏庸无道的后主。

假如邓艾和钟会没有攻下蜀汉,姜维可以反杀魏晋军团吗?

自从蜀汉政权在公元221年建立后,其实魏国伐蜀的次数充其量才3次。第一次是公元229年,曹真率四路大军10万人伐蜀,被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个个击破。第二次是公元244年,曹真的儿子曹爽,外甥夏侯玄两路13万大军伐蜀,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蜀汉政权的姜维、廖化、王平、蒋琬和费祎将相合力,在兴势之战(今天汉中地区)中杀得魏军尸横遍野。而蜀军没损失多少,曹爽脸丢大发了,为司马家夺权埋下了伏笔。

在魏国第一次到第三次伐蜀期间,蜀汉政权有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11次北伐,很烦。终于在上次伐蜀失败之后20年,曹魏朝廷被司马家控制,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蜀汉北伐的问题,再次伐蜀。魏军假意伐吴,以钟会为主帅,带着诸葛绪和邓艾三路大军,共计18万突然伐蜀。



魏军用了巨大的代价拿下汉中后,发现蜀军不见了,原来姜维带仅有的四万多蜀军守在了险峻的剑阁剑门关。因为是最后一战,因为魏军士兵想打完这一仗后回家和亲人团聚,所以攻势格外的凶猛。但是姜维防守的也很顽强,他以之前曹操屠城的事例来鼓舞蜀军,就这样,为了后方亲人的安全,加上蜀军又是山地战和险要地形防御战的老手,十多万魏军尸横遍野,一筹莫展。更糟糕的是,伤亡率远远高于蜀军。

面对这种颓势,邓艾率三万精兵偷渡阴平,夺取江油,进可威胁成都,退可和钟会夹击姜维。邓艾选择攻打成都,诸葛亮的儿子,刘禅的女婿诸葛瞻率御林军战死绵竹,邓艾包围了成都,由于朝中已经基本没了荆州派,在益州派谯周主导的舆论下,开城投降。

但是笔者觉得,刘禅远远没到需要靠投降来换取活命的地步。因为,这个时候有很多有利因素。


1.邓艾的军队孤军深入,经过诸葛瞻的御林军一抵挡,人数已经损失过半。再等一等,蜀中各地的援兵就来了。要知道刘禅完全投降时,蜀汉全境共有士兵10万2000人,除去姜维防守钟会的四万五千人,罗宪防守东吴的两千人,蜀汉在南中防御蛮人的五千人,蜀汉政权能拿出起码四到五万人来增援成都。

2.成都城里就有十多万人口,足可以碾压邓艾的军队。虽然益州派占据舆论,但成都城里的工商业阶层通过卖井盐、铁器、谷帛、蜀锦、犀牛皮等赚了钱,所以他们不希望季汉政权灭亡。

3.刘禅说自己想逃去南中,南中虽然落后,或许南中蛮人也很不靠谱,但是可以避一时之险。而且邓艾的军队已成孤军,已经处于四面八方的蜀军包围之中。

4.东吴收到蜀汉的求救信后,吴主孙休立马派了老将丁奉出击曹魏的寿春,派丁奉的弟弟直接带兵进入蜀地营救。刘禅再坚持一下子,应该能等到援军。

5.刘禅的儿子们都反对投降,干脆就把指挥权交给儿子好了。

6.季汉政权还有一块最后的根据地,江州。江州原属于东汉末年大州荆州的南郡,是南郡的最西端,却是益州的最东端,这里有刘备最后的痕迹,也是荆州派势力最强的地方。而且江州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真的顶不住了,还有东吴的援军和粮食。

7刘禅在益州地区影响力十分巨大,就算投降东吴也不能投降曹魏,投降曹魏,邓艾就用刘禅的影响力解除了十万两千蜀军的武装,而投降东吴,东吴可以用刘禅的影响力抗拒曹魏保证自己的安全。

种种事态表明,刘禅远远没有到非要投降的地步,而且一投降,汉朝就真的没了。而不投降,危机很可能解除。那么解除了危机之后呢?



那么,今天笔者就来说说,假使刘禅不投降呢?

邓艾的部队很可能就被就地消灭了,而蜀中各地援军在消灭邓艾后,会立刻增援姜维,防御钟会,本来钟会已经让魏国朝廷调走了诸葛绪,这会也心生退意了。然后蜀汉政权又摆脱了一场危机。而刘禅的太子刘璿也不会死于后来的钟会叛乱。

那么危机之后呢?

曹魏或者晋朝可能会全力进攻东吴。姜维会发动第12次北伐,但是姜维手上除了快80的老将廖化,已经无可用的大将了。阎宇和罗宪和东吴有血海深仇,是当年诸葛丞相留下防御东吴的。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已到暮年。当年诸葛丞相得到姜维的时候,姜维才28,而刘禅也才23。这个时候,姜维也已经63岁,刘禅也58岁了。真实的历史是刘禅投降7年后去世,假设姜维没有去世,那么他也70岁了。从钟会叛乱可以看出刘禅的儿子刘璿是不甘心父亲投降的,那么会全力支持姜维北伐。

但是大厦将倾,70岁的姜维还能撑多久。季汉政权有一个大隐患始终没有去除,如果有一天晋朝士兵再杀过来,到时候不是刘璿抵抗决心的问题,而是荆州派彻底没有了人才,舆论完全被益州派掌握了。到时候,姜维去世,魏军包围成都,那么就算刘璿不投降,益州派可能会偷偷打开城门进来。

而且彼时的蜀汉政权可能面临的情况更糟糕,一来,蜀汉人才凋敝,二来,晋朝人才兴旺,三来,由于孙皓嗜杀,人心尽丧,晋朝可能会先灭亡东吴,到时候,蜀汉政权连求援的对象都没有。顶天了就是刘璿在晋朝当个享乐的侯爷。

我认为是不可以反杀的。当时蜀国的实力并不是很强。所以霜是打不过的。
反杀的几率不高,魏军人多示众,且猛将如云,单靠姜维一己之力,很难力挽狂澜,且要地汉中已经失守,剑阁虽险,却无粮草储备,不能久守,最后结局可想而知。
如果邓艾和钟会没有攻下蜀汉,姜维是有可能反杀魏晋军团的,姜维的实力是很强的。
都可以。因为魏国和蜀国的兵力差距太大了,当初诸葛亮在的时候也没有打赢魏国,姜维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钟会听从姜维的意见,蜀汉复兴有希望吗?

卫瓘在整个事件中,一直都是关键人物,他的地位虽然不如钟会和邓艾,但身为监军,他就是司马昭的人。卫瓘当初逮捕邓艾,其实邓艾是无辜的,如果后来邓艾找他报仇还得了?

这一手,既可以杀人灭口,又可以变成平定这次叛乱的功臣。总之,在卫瓘的带领下,这起乱事宣告结束。

最后,我们来个综合比较,钟会、邓艾、姜维这三个人,到底是谁比较悲剧呢?

假如钟会真的是忍辱负重,最后赌上奇谋,复国失败,那确实是个壮烈的悲剧人物,这光环太耀眼,比姜维还帅,但我自己持保留态度。

再说邓艾,这位老将真的非常悲情,他打仗罕逢敌手,却在政治手段上,被钟会跟姜维玩弄于掌心。

邓艾立下灭蜀大功,结果父子都被杀害,而且他身上带着反叛的罪名,所以他的家族也都有罪,这实在太惨了。

最后再看看姜维,他的一生虽然多有挫败,常常受到别人指责跟质疑,但姜维的结局,或许是最没有留下遗憾的。

他做了所有能够尝试的事情,尽管最后一搏没有成功,却让我们看到了赌神的光芒。如果说姜维全盘主导着钟会的造反,这样太小看钟会了。

钟会自己肯定也有野心,但姜维在旁边提供帮助,这是事实,让钟会一步一步走上谋反之路。至于探究姜维的心意,他对钟会大概没有什么真感情,他结交钟会,只是为了复国,为了最后一次的豪赌。

事成,可以做赌神;事不成,大不了重新投胎做人,这就是蜀山剑侠姜维的浪漫。

之前说过,论军事能力,历史上邓艾略胜姜维一筹,但这一次,可以说得更加完整。姜维的武略,几乎跟可以跟邓艾匹敌,是邓艾最强的敌手。而且姜维的智谋不止胜过邓艾,甚至可以智取魏国最聪明的天才钟会。

综合评比,高下之分就很明显了,三人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让三国后期的故事,多了一个高潮。

因为有邓艾,因为有钟会,我们看到了姜维永不放弃的精神,看到了蜀汉最后的浪漫,那五丈原上的星星,多么忧伤,多么美。

文章标题: 姜维如果没有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蜀汉能否抗住钟会邓艾的灭国战争,是否能撑到晋朝西北边患爆发的时候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8124.html
文章标签:蜀汉  汉中  晋朝  如果没有  是否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