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和孙吴的文官武将叛逃或避难到敌方阵营最多是哪个

时间: 2023-10-25 11:00: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和孙吴的文官武将叛逃或避难到敌方阵营最多是哪个

以刘备的实力,统一天下有多大的可能性

刘备,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站在正义的刘备这一方,认为刘备明明是走的正确的道路,但是为什么最终没有能恢复汉室,十分可惜。不过,历史无法更改,或许任何一件小事发展的不一样了,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但是,如果再来看看刘备当时的实力,他究竟是不是有机会统一天下呢?以刘备当时的情况,是不是有可能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呢?
就算刘皇叔握有荆州重地和巴蜀天府之国且有谋士、名将辅佐,梦想统一天下也照样没戏。为啥这么讲呢?因为当时的中国跟现在不一样,无论人口、开发程度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南方都远不及北方,这也是吴蜀联手抗击曹魏多年仍无法逆转不利战局的关键因素。
史载,西晋灭吴时北方编户人口就达443万,而江南只有52.3万户、230万人,再加上蜀汉在籍人口约100万,整个南方总人口才330万,还是比北方政权差一大截子。更何况,刘备就算鼎盛时期也只掌握了巴蜀和荆襄大部,辖区人口加起来撑死也超不过200万,与曹魏政权相比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须知,即便后来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兵灾瘟疫连祸导致北方人口骤减,最后统一天下的仍然是北方政权。而南方历代小朝廷别看获得了衣冠南渡的人口(也是人才)红利,又在相对和平状态下休养生息了一个半世纪,却依旧没有北伐收复中原的实力。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而且,三国时期的情况是只要刘备独占荆襄,无论曹魏还是孙吴都不会饶过他——这2家如果联手夹攻(或一方坐山观虎斗)刘备的话,后者胜算几何?
至于说谋臣、武将,无论数量还是总体质量刘备阵营跟曹魏、孙吴也都没法比。由于曹魏政权疆域最大、实力最强,加上曹操求贤若渴,天下有识之士大多投效前者,一时间出现了文臣如雨、猛将如云的人才繁盛景象,史载曹操麾下仅谋士(并非所有文官都有资格出谋划策)就超过100人。
而孙吴政权通过征战四方和地方选拔,也招徕、发掘出大批名臣猛将,仅史料中出现的孙吴政权文官、武将就多达255人,籍贯涵盖东汉11个州,其中出身扬州(孙吴大本营)以外地区的人才就有94人,占到总数三分之一强。
反观蜀汉政权最为可怜,史料中出现的文臣武将只有173人,其中荆州和益州人士就有118人,占比高达68%,而当时人才聚集度最高的北方各州除了张飞、关羽、赵云、糜氏兄弟等老班底外,后来跟随、投效刘备的文臣武将仅有区区三四十人。可见,单是人才争夺战这一项,刘备就已经输了。
而具体到战术因素上,缺乏骑兵的刘备在曹魏政权勉强同样居于下风——众所周知,骑兵战斗力源泉在于获得持续的优良战马供应,史载孙吴政权为获取军马不惜代价乘船渡海至辽东购买马匹,尽管前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灭亡时居然只能保有一支2000人规模的骑兵部队,这与当时北方政权动辄就拉起一支上万人的铁骑怎么抗衡?
刘备就更惨了,其马匹主要来自大西南山地部族,虽吃苦耐劳却不善奔驰,而且数量也不多,诸葛亮就曾慨叹自己要凑够1000名精锐骑兵竟然要花费数十年时间纠合四方精锐才能勉强做到。

三国时期魏蜀吴哪国人才最多

魏国。首先魏国的人口基数大、世家多,另外两个加起来都不如魏国多,自然魏国人才多。蜀国人口、世家都最少,人才也最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蜀国有什么大将?关张黄马赵,除此之外是魏延、马岱、廖化、王平、姜维、周仓,别的再也拿不出门了。而孙吴就多不少,先是孙坚留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然后是孙策拉拢的蒋钦、周泰、周瑜、朱治、贺齐、陈武、董袭、凌操等,在孙权时期开始发亮的吕蒙、甘宁、陆逊、潘璋、徐盛、丁奉等等,比蜀国多很多。而魏国就更多了,典韦、许褚、曹仁、夏侯惇、张辽、曹洪、夏侯渊、李典、徐晃、乐进、于禁、张颌、庞德、文聘、曹彰、曹真、郭淮、司马懿、郝昭、邓艾、钟会、卫瓘、夏侯霸等都是能排在很靠前的大将,至少前面列的吴国的将领相比而言就有一些水分了。
魏国人才最多。
吴地占尽,地利,人和。
蜀地,人才不多,但是一个诸葛能顶半边天。
我看刘备大军出征,举着一旗子,上边写着蜀,你这不是搞笑吗?蜀地刘备之所以存在就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否则根本不具备存在下去的合法性以及必要性,关羽,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只有33%的正确性,华雄是被孙坚杀的,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还有诸葛亮,让我猜也是逃出宫的汉献帝,那时候又没QQ,微信,曹操破一城,晚上发朋友圈今日又得少妇一枚。汉献帝也看到了,点赞留言,转发。那不可能。他只有对宫里的事儿一清二楚,这样的话,三国所有的事都通了,魏蜀吴,只有蜀地,不停地在北伐,就是想匡扶汉室,诸葛亮为什么能把王朗给骂死。王朗一看,啊,皇上。空城计诸葛亮弹一曲子,司马懿一听,我的天啊,皇上。马上掉头跑了,虽然历史上没有空城计这一段。
他弟弟诸葛瑾想要见他,他都一次未见。就怕穿帮啊。
至于为什么把诸葛亮写的那么神,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就同情这样的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才肯定是魏国最多的,因为它占领的地盘面积虽然不是压倒性优势,但是人口确实是压倒性优势。而蜀汉的五虎将和龙凤军师主要还是被罗贯中给宣传得这么厉害的。如果你去看三国志,这是史书,蜀汉诸葛亮的确出类拔萃,但是庞统嘛就没多出色。蜀汉虽然有五虎上将(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封的),曹魏也有五子良将(出自三国志,是史书里记载的史实),还有八虎骑,东吴也有四大都督和所谓江东十二虎臣,都是一时之俊杰。要论质量,曹魏的大将统帅能力应该更高,刘备的将军缺乏大型战斗的经验,因为他一直都没什么兵,直到入川之后。五虎上将统帅能力强的也只有关羽和马超,这个从刘备封侯的安排都可以看出来,因为魏延封侯是在赵云黄忠之前。
蜀汉非常缺军师,庞统死的早就不必说了,除了诸葛亮也就只有一个法正,后期就只有大将军姜维在支撑,什么杨仪、费祎、董允、马良都不是军师的料。诸葛亮悉心培养的马谡却又纸上谈兵。若论智囊团,就只有曹魏最强。
应该说是曹魏的人才最多。其次是吴,最少的是蜀。
曹魏地处北方,曹家(夏侯家)本身就强,又挟天子令诸侯,吸收原本汉室的不少人才,与袁绍等诸侯交战取胜以后,扩大了势力范围,同时又从战败的诸侯中进一步吸纳人才,组成非常庞杂的人才库。
孙吴是江东的士族联盟,长踞江东,也是人才辈出,但其人才来源比较单一,守土有余,开拓不足。
最少的是蜀汉,基础最弱,之前一直颠沛流离,最终也只能是偏安一隅,而且与原驻蜀人关系紧张,到元老们纷纷退场之后,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继续补充。
魏胜吴、蜀,也说明了三者在人才方面的差距。
当然是魏国了。
徐晃可以对敌关羽。结果:平局
张颌可以对敌张飞。结果:平。
夏侯渊可以对敌马超。结果:夏侯渊胜。
夏侯惇可以对敌黄忠。结果:黄忠胜。
乐进可以对敌赵云。(赵云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牛X,乐进被三国志记载以骁果著称。)结果:平
荀攸可以对敌庞统。结果:平
贾诩可以对敌法正。结果:贾诩胜(毒士贾诩,出一策,变天下。)
郭嘉可以对敌诸葛亮。结果:郭嘉胜(鬼才郭嘉,诸葛亮更善于内政)
程昱可以对敌李严。结果:程昱胜(李严虽有不下陆逊之才,程昱怎么也是老手了)
司马懿可以对敌廖立。结果:司马懿胜。不解释了。
邓艾对敌魏延。结果:邓艾胜(邓艾有勇有谋,魏延略逊色一点。)
钟会对敌姜维。结果:平局
这么算来,你觉得你们还有谁可派。我们这里还有王双、曹真、曹休、曹洪、曹仁。
而且粮草军械也要有人调度。假设两边粮草同等。
你们除了诸葛亮没有更好的人选了吧。不然就剩下刘巴了。
我这里陈群、荀彧可以在后调度,他们俩的内政是不容置疑的。
田豫、牵招。多年抵御外族。
贾逵,贾充。父子。也是擅长智谋。还有天狗诸葛诞。
你们觉得这些人谁可以敌?
不要说王平廖化张嶷这些人。他们能和前辈比?王双之勇,远胜这些人。强瑞也能斩吴兰。
魏国土地大。自然人才多。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公、谋士、大将分别是谁

曹魏:

1、主公:曹操。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曹操也是本人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2、谋臣:贾诩。

在董卓时期,贾诩只不过是中郎将牛辅下属的校尉而已,他距离董卓的中间还隔着牛辅,让他匡正朝纲,这也是不可能的事,董卓信赖的人是蔡邕、王允。

等到董卓身死,并州人王允掌权,凉州人的身份一下子成了原罪,王允的不肯大赦,加上“尽诛凉州人”的谣言,贾诩帮助目光短期的李傕等人找回生存下去的方向。

3、大将:夏侯惇。

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十四岁时,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后曹操征陶谦留惇守濮阳,期间陈宫反迎吕布来袭。曹操从徐州归还,从征吕布时被流矢射中左眼。

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为曹魏军屯之邹型。曹操迎献帝后以夏侯惇为河南尹。官渡之战时夏侯惇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曹操破邺城后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

从征孙权,曹操班师,留夏侯惇统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留守居巢。曹操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显得格外亲近,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后来,夏侯惇被升为前将军。曹丕即位后拜为大将军,后个月后去世。

蜀汉:

1、主公:刘备。

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丧父,家孤贫,与母从贩履织席为业,好交结豪侠。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军起,他聚徒众,从官府进行镇压有功,除安喜尉。因与郡督邮冲突,弃官亡命。

后投靠中郎将公孙瓒,为别部司马,数有战功,领平原国相。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操荐为豫州牧,进位左将军。很为曹操看重。

2、谋士: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东晋 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 、宝鸡、汉中、 南阳 等地有武侯祠。

3、武将:关羽。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

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东吴:

1、主公:孙坚。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

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2、谋士: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3、武将: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曹魏

主公:曹魏前后共经历五名掌权者,分别是武帝操,文帝丕,明帝叡与幼帝芳、髦(曹魏后期政权更迭较为动荡,与东汉末年类似。)

谋臣:《三国志》中将贾诩与二荀(荀彧,荀攸)合传并列为第一类谋臣。此外将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七人合传并列为第二类谋臣。此外,民间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并称为曹魏五谋臣。

大将:《三国志》中《魏书九》中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并列一传为内姓武将。《魏书十七》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朱灵合传并列为外姓良将。

《魏书十八》将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阎温合传并列为其他大将。《魏书二十六》将满宠、田豫、牵招、郭淮合传并列为镇守边关的名将。

蜀汉

主公:蜀汉先后经历两名主公分别是先主备与后主禅。

谋士:《蜀书五》将诸葛亮单人独传列为第一谋士。《蜀书七》将庞统法正合传列为蜀汉第二类谋士。

武将:《蜀书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传,后人并称“五虎良将”。《蜀书十三》将黄权、李恢、吕凯、马忠、王平、张嶷合传并为良将。另有姜维、魏延二位名将分在别传。东吴

主公:东吴早期掌权者分别为孙坚、孙策;主要掌权者为吴主权,后期复有三嗣主亮、休、皓。

谋士:《吴书七》将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合传并列为东吴第一类谋士。《吴书八》将张纮、严畯、程秉、阚泽、薛综、唐固、裴玄合传并列为东吴第二类谋士。

武将:江东自古多良将。《吴书九》将周瑜、鲁肃、吕蒙合传并称东吴第一类名将。《吴书十》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合传为东吴第二类良将。此外《吴书十三》江陵侯陆逊陆伯言单人独传,作为名将独享殊荣。

《三国演义》人物特色

《三国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余人(根据版本不同有争议,毛本统计约为1100人,后来有人统计为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中,描写得比较详细、人物性格突出的有近百位,对其肖像有所描绘的大约二、三百人。毛宗岗把曹操、诸葛亮、关羽称为其中的“三绝”。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小说第一回介绍刘备时说:此人“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

后来又“跨下黄鬃马,手掣双股剑”,从而构成小说刘备的整体形象:作品不仅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人物评价刻画了刘备抱负远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最主要的还是渲染了刘备宽厚仁义的特点。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把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作为一个“仁”的典型来塑造的,“仁”是刘备性格的基凋,而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蜀国主公刘备,刘禅,一开始没有厉害的谋士,后得诸葛亮,庞统,大将有五虎上将,赵云,马超,关羽,张飞,黄忠,如果还有的话就说个魏延,还有姜维等。

魏国主公曹操,曹丕,谋士郭嘉,程昱,荀彧,荀攸,邓艾,钟会,司马懿等,大将有典韦,张辽,许诸,张郃(历史上很厉害),徐晃,夏侯惇,曹仁等
吴国,(孙坚应该不算吧)孙策,孙权,孙皓,谋士周瑜,张昭,张纮,鲁肃等,大将有甘宁,太史慈,吕蒙,黄盖,程普,凌统,周泰等,陆逊也是。
魏国,曹操也可以是曹丕,毕竟是曹丕篡汉的,武将曹彰、王双、郝昭、钟会、邓艾、文鸢,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典韦、许褚、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庞德、庞淯、朱灵、郭淮 。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早期有陈宫) 戏志才(早夭) 满宠,毛芥,崔炎,陈群,司马朗,韩浩,董昭,刘晔。蜀汉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马谡、王平、孟获、邓芝、刘封、廖化、关兴、关平、张苞、赵统、赵广、李严、诸葛瞻 、张嶷、张翼、向宠、周仓(虚构)、李严、霍峻、马忠、严颜、李恢、李球、马岱、鄂焕似乎也是虚构。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许靖、刘巴、蒋琬、费祎、董允、费诗、马良、杨仪、董和、郭攸之 、秦宓、糜竺、诸葛均。吴国孙权,周瑜,鲁肃(为方便起见放这儿),吕蒙,陆逊,陆抗,周泰、黄盖、丁奉、徐盛、吕蒙、陈武、潘璋、程普 、太史慈、蒋钦、丁封、甘宁、凌统、凌操、韩当、朱桓、全琮,朱然、孙诩。虞翻、诸葛瑾、顾雍、濮阳兴、张温 、程秉、步骘、严畯、诸葛恪、骆统 、张纮、吕范、张承、阚泽、吾彦、薛综、孟宗、张休、王敦、周鲂,张昭。
魏:曹操 谋士:司马懿 大将:夏侯惇 夏侯渊 许褚等
蜀:刘备 谋士:诸葛亮 大将:关羽 张飞 赵云 等
吴:孙权 谋士: 周瑜 大将:周泰 甘宁 陆逊等

三国演义的人物问题

三国演义里一些故事的名字和主要任务。rn如:舌战群儒——诸葛亮之类的。rn水浒传的最好也有。最好全一点
三国:
1 曹操: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跣足迎许攸、败走华容道、割袍断发 ……
贾诩:劝李郭攻长安、计败吕布、张绣之反复、胜一人难胜二人易、助曹丕成为继承人 ……
2 张辽:白门楼受降、劝降关云长、招降昌豨、太史慈之死、威震逍遥津 ……
3 于禁:张绣叛乱力稳军心、守延津以拒袁绍、平定陈兰梅成、水淹七军兵败投降、曹丕送画羞愧而死 ……
4 徐晃:说杨奉护送献帝、听从满宠之劝投降曹操、败韩猛烧其辎重、定计大破关中军、解樊城之围 ……
5 张郃:与高览同投曹操、击降杨秋、夏侯殒命继任为帅、街亭之战击败马谡、诸葛连弩的试验品
6 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大力、计杀孟达、兵败葫芦谷、定计平辽东、火拼曹爽 ……
7 夏侯敦:濮阳战败韩浩相救、战败高顺、自啖睛目、兵败博望坡、受封大将军 ……
8 刘备: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彝陵之战、白帝城托孤 ……
9 关羽: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 ……
10 张飞: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长坂桥头一声喝、义释严颜、大战马孟起 ……
11 赵云:战文丑救公孙、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桂阳拒婚、斩杀韩家五父子 ……
12 马超:大战许虎痴、逼得曹操割袍断发、中离间计与韩遂相争、大战张翼德、听从李恢的劝降 ……
13 黄忠:长沙城下大战关羽、自覆其面无颜见人、担任先锋进军西川、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彝陵之战中箭身亡 ……
14 诸葛亮:隆重对、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秋风五丈原 ……
15 孙策:迎娶大乔、喝死一将夹死一将、大战太史慈、遭许贡门客刺杀、杀于吉 ……
16 太史慈:北海城下初显身手、大战小霸王、投降东吴、大战张文远、中张辽计身死 ……
17 甘宁:破黄祖据楚关、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与凌统的恩怨、战死于彝陵之战 ……
18 吕布:三英战吕布、连环计、濮阳之战、鸠占鹊巢抢徐州、命丧白门楼 ……
19 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孟德献刀、连环计、凤仪亭、蔡邕哭董卓 ……
20 袁绍:西园八校尉、十八路诸侯、灭韩馥、灭公孙瓒、官渡之战 ……

水浒:
1 宋江:给晁盖报信、怒杀阎婆惜、醉提反诗、江州劫法场、梁山受招安 ……
2 林冲:误闯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生擒扈三娘 ……
3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 ……
4 武松: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洗鸳鸯楼、落草二龙山 ……
5 李逵:大战张顺、江州劫法场、真假李逵、怒杀四虎、寿张县坐堂 ……
6 杨志:头名状、杨志卖刀、大战索超、生辰纲、落草二龙山 ……
7 史进:拜师王进、落草少华山、三山聚义、斩杀擎天神沈刚、战死昱岭关 ……
三国:
1 曹操: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跣足迎许攸、败走华容道、割袍断发 ……
贾诩:劝李郭攻长安、计败吕布、张绣之反复、胜一人难胜二人易、助曹丕成为继承人 ……
2 张辽:白门楼受降、劝降关云长、招降昌豨、太史慈之死、威震逍遥津 ……
3 于禁:张绣叛乱力稳军心、守延津以拒袁绍、平定陈兰梅成、水淹七军兵败投降、曹丕送画羞愧而死 ……
4 徐晃:说杨奉护送献帝、听从满宠之劝投降曹操、败韩猛烧其辎重、定计大破关中军、解樊城之围 ……
5 张郃:与高览同投曹操、击降杨秋、夏侯殒命继任为帅、街亭之战击败马谡、诸葛连弩的试验品
6 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大力、计杀孟达、兵败葫芦谷、定计平辽东、火拼曹爽 ……
7 夏侯敦:濮阳战败韩浩相救、战败高顺、自啖睛目、兵败博望坡、受封大将军 ……
8 刘备: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彝陵之战、白帝城托孤 ……
9 关羽: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 ……
10 张飞: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长坂桥头一声喝、义释严颜、大战马孟起 ……
11 赵云:战文丑救公孙、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桂阳拒婚、斩杀韩家五父子 ……
12 马超:大战许虎痴、逼得曹操割袍断发、中离间计与韩遂相争、大战张翼德、听从李恢的劝降 ……
13 黄忠:长沙城下大战关羽、自覆其面无颜见人、担任先锋进军西川、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彝陵之战中箭身亡 ……
14 诸葛亮:隆重对、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秋风五丈原 ……
15 孙策:迎娶大乔、喝死一将夹死一将、大战太史慈、遭许贡门客刺杀、杀于吉 ……
16 太史慈:北海城下初显身手、大战小霸王、投降东吴、大战张文远、中张辽计身死 ……
17 甘宁:破黄祖据楚关、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与凌统的恩怨、战死于彝陵之战 ……
18 吕布:三英战吕布、连环计、濮阳之战、鸠占鹊巢抢徐州、命丧白门楼 ……
19 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孟德献刀、连环计、凤仪亭、蔡邕哭董卓 ……
20 袁绍:西园八校尉、十八路诸侯、灭韩馥、灭公孙瓒、官渡之战 ……

水浒:
1 宋江:给晁盖报信、怒杀阎婆惜、醉提反诗、江州劫法场、梁山受招安 ……
2 林冲:误闯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生擒扈三娘 ……
3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 ……
4 武松: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洗鸳鸯楼、落草二龙山 ……
5 李逵:大战张顺、江州劫法场、真假李逵、怒杀四虎、寿张县坐堂 ……
6 杨志:头名状、杨志卖刀、大战索超、生辰纲、落草二龙山 ……
……
在《三国演义》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个习惯性的错误:说《演义》“总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建国以来出版的几种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如此叙述;直到最近出版的一些文学史、小说史、辞典,仍然沿袭此说。以讹传讹,实不可不辨。 煮酒论英雄
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的说法,其实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那份《三国志宗僚》。但这里却包含一连串的错误: 第一,《三国志宗僚》共列508人,以往的学者们并未仔细点数,只是约莫估计一下,便提出“四百多个人物”之说,即使是对《三国志宗僚》而言,也是不准确的。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三国志宗僚》大致抄录自陈寿《三国志》目录(包括纪、传和附传),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汉方面的陈祗、卫继、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涣、张范、凉茂、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温恢、郑浑、仓慈、阎温,东吴方面的孙虑、孙霸、孙奋、士燮、贺齐、钟离牧、胡综等等,根本就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也根本没有列入《三国志宗僚》,如蜀汉方面的陈式、邓良、樊建、费观、高翔、胡济,曹魏方面的陈骞、陈泰、邓敦、丁斐、董寻、郝昭、桓嘉、蒋干,东吴方面的乔国老、大乔、小乔、丁封、全端、全怿、沈莹、张布、张悌、赵咨,其它政治集团的何进、皇甫嵩、韩馥、张济、樊稠、韩暹、杨奉等,都是如此;至于《三国演义》虚构的许多人物,当然更不可能列入《三国志宗僚》。 由此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之说乃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是错误的。 那么,《三国演义》究竟写了多少人物呢?在《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物》部分总共列出1258个词条;除去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 实际介绍《演义》写到的人物总共1230个。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有名,总计大约1000人;极少数没有姓名者,也与其它人物有明确的亲属关系。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三国演义》一共写了1798人,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1200人,确实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有的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张过分导致失真。
一、思维独特的曹操 二、颜良文丑徒有虚名 三、吕布为何英雄气短 四、荀或与官渡之战 五、大智若愚的苟攸 六、勇字当先的张辽 七、大起大落的张邰 八、治军严整的徐晃 九、刘关张结拜兄弟 十、刘备打江山 十一、“乐不思蜀”质疑 十二、诸葛亮怕火之谜 十三、关羽为何败走麦城 十四、壮而有谋的张飞 十五、惜哉,马超! 十六、英年早逝的黄忠 十七、美哉,子龙! 十八、诸葛亮宠信马谡 十九、冤哉,马谡! 二十、魏延仕途之谜 二十一、魏延作乱之谜 二十二、文盲军事家王平之谜 二十三、怪哉,蒋琬! 二十四、不善外交的费祎 二十五、八面玲珑的费祎 二十六、乱政始于费祚 二十七、蜀汉江山成了姜维的赌注 二十八、福哉,廖化! 二十九、善于激将的孙权 三十、风流倜傥的周瑜 三十一、大气磅礴的鲁肃 三十二、屡次蒙混的吕蒙 三十三、胆识过人的甘宁 三十四’、用兵如神的陆逊 三十五、孙刘联盟子虚乌有
太有名的人物就不说了,如五虎将、吕布、三霸主等一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

太史慈:单骑引援 (曾单枪匹马突破黄巾军多重围困,飞奔平原求刘备相援)

张辽 :合肥大捷 (曾以数百兵士大破孙权上万围军)

甘宁 :百骑劫营 (曾百骑劫曹营、有胆有识)

陈宫 :巧取兖州 (曾用计不费一兵一卒夺得曹操根据地兖州)

贾诩 :离亲破乱 (曾荐曹操,以昔日韩遂之情惑乱马超,大破西凉军)

陈登 :智取徐州 (曾里应外合助曹操取得徐州,最终使吕布败走下邳)

以上分别为LZ提供3位文臣3位武将、还有很多精彩的环节不能依依列举~~
文章标题: 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和孙吴的文官武将叛逃或避难到敌方阵营最多是哪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428.html
文章标签:蜀汉  孙吴  最多  文官  叛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