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05 13:01: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因为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不是嫡子,朱元璋无法违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才没有传位给朱棣。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朱允炆不适合当帝王,相比之下朱棣更加有才能,更能胜任帝王。
朱标是朱元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可惜英年早逝。在他生命里的最后时刻,是朱允炆一直在旁悉心照料,朱元璋看在眼里,知道朱允炆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但是他太过仁厚,不够狠辣,这一点始终让朱元璋不满意。朱元璋知道他的几个儿子不是安分的主,尤其是在朱标逝世之后,他们蠢蠢欲动。在朱元璋的儿子当中,比较有能力就只有四子和朱棣了,朱元璋在他们俩与朱允炆之间抉择。
朱元璋更加欣赏和他极为相似的朱棣,可惜朱棣不是正统血脉。朱元璋询问刘三吾立燕王为继承人怎么样。刘三吾当即否定了,他是个文人,当然是推荐跟自己一样的文人,他说:“不能立燕王,如果立燕王,那其他的王爷应该如何处理?皇长孙朱允炆宅心仁厚,大仁大义,当是国之栋梁。”
朱元璋本身就是通过起义发家,相对于“文”,其实他更崇尚“武”,这一点朱棣相当有优势。论带兵打仗,朱棣还没输过,论才气,他也不比文人朱允炆差,甚至是更胜一筹。众人在观看赛马,朱元璋出对子“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久居宫中,自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视野不够开阔,只能对出“雨打 羊毛一片毡”,毫无气势可言。而朱棣就能对出“日照龙鳞万点金”,可以看得出来朱棣的气场很强大,朱元璋也非常欣赏朱棣。
当时朱标三十几岁,虽然不是青春年少,但也正值壮年,完全有精力、有能力可以胜任帝王。但是朱元璋还是立了朱允炆为太子,朱棣要怪就只能怪自己不会投胎,凡事只能靠自己努力,靠自己争取。
朱元璋临终前留了一手,结果却坑了自己的孙子,600多年无人能解
朱元璋,老朱别名朱重八,穷苦人家出身,少时为地主刘德扛活,及长出外乞讨,要饭毕竟“收入”不稳定。后出家皇觉寺当和尚,也就是打扫卫生的仆人。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由底层人物打拼掌握大权的,其统治时期表现出来的弑杀和冷酷,朱元璋也不例外。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真正的难题,是他自己的墓地之谜。朱元璋一生对中国贡献巨大,统治期间也没少用计谋。而他临死前,还不忘留下一手,让后人为他的墓地所在头疼了600年,中国人至今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古代帝王,他们生前享尽富贵荣华,对自己的身后之事,也同样重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不愿自己的坟墓受破坏,尤其是生前杀了很多人的帝王。但是很多古代帝王的坟墓要么被发现得到保护,要么已经被破坏偷窃。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做到让自己的坟墓不被后世找到的呢?
朱元璋出殡当天,南京当天十三个城门都有相同的出殡队伍,每一支都朝着不同方向。这也就造成了朱元璋到底埋在哪里的疑案。作为一名睿智的帝王,朱元璋自然要防备盗墓。十三门同时出殡的做法就是为了防备盗墓。有人说,明孝陵不就是朱元璋的墓吗?其实,有传闻说朱元璋并未埋在这里,这只是一个用来迷惑世人的迷魂阵。
估计肯定是朱元璋生前就布置好的,因为建文帝即位合法,不可能做这些有违礼法之事给自己找事。而朱元璋这样做显然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一来他知道以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被挖的不在少数;二来他清楚自己生前杀人太多,保不齐他们的子孙为了报仇把自己的陵墓盗了。毕竟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大家最痛恨的就是自己家的祖坟被人盗了。
布迷魂阵这招,朱元璋算是玩成功了。但他没想到是,因为这事,可把他的孙子害苦了。因为下葬过速,过程中又有诸多悬疑,让各地的藩王都对这位侄子感到不满,燕王朱棣最为恼火,而这也成了他起兵靖难的第一个理由,史载:“燕王移檄,且指以为罪。则葬之的据甚明。”
显然,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皇权平稳过渡给皇太孙,却不曾想,自己的四子朱棣却成功利用了“朱允炆不孝”这条罪名找到了起兵的法理。1402年,历经四年战争,朱棣成功夺权,而朱允炆则丢掉了皇位,下落不明。
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是古代君臣都懂的一个道理,但是真正能看得开、放得下的则少之又少。
尤其对于开国帝王来说,跟随他打天下的臣子,无一不是开国重臣,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往往会赏赐他们高官俸禄,但是这样一来,臣子的权力大了,帝王们的心里就难受了,因为古代是帝王专制,臣子分割他们的权力,帝王们自然不愿意。
这就好比一大块蛋糕,本来都是帝王慢慢享用的,无论怎么吃,无论从哪里开始吃,即便是放到变了质不能吃了,那都是随自己高兴。
但是臣子仗着自己的功劳高,非要硬生生地把这蛋糕给切走一块,遇见脾气好的帝王还好,你想吃就让你吃,但是遇到脾气差的,或者贪权的帝王,可能小命就要交代了。
比如说秦始皇嬴政和唐太宗李世民,这二位仁兄属于脾气比较好的类型,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对待功臣也是相当友好的,至少没有剥夺了功臣的权力和要了他们的命。
再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和宋太祖赵匡胤,这两位兄台就属于脾气很差的类型了,他们都给自己的功臣上了一套免职免官甚至要命的组合套餐。
当然还有比刘邦和赵匡胤更残酷的帝王,他便是明太祖朱元璋。
当朱元璋的臣子,那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几乎没人得到了善终,34位功臣里,只有一位得到了善终,其他的都领了朱元璋赏赐的斩首盒饭。
而作为大明开国元勋的刘伯温在去世前,就送给皇帝一筐鱼,而朱元璋到17年后才明白其中深意,这是怎么一回事,这鱼又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一起来看。
朱元璋当上皇帝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可以说是必然的,首先他有岳父郭子兴的势力基础,其次他还有一帮超级有本事的老乡和大臣,最后是朱元璋自身抓住了机遇。
朱元璋打下了天下,他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让子孙后代永享万代江山,以后来人的视角来看,他这种想法无疑于是痴人说梦,但当时的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把这些有权有势的功臣全部给解决了,那就完事了。
尤其是当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去世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于是他把自己的屠刀放在了这些功臣的脖颈之上,当然更不会允许他们染指自己的权力。
胡惟庸:来来,老刘,这是陛下让我送您的药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开始大封功臣,而功高至伟的刘伯温,只得到了一个伯爵,俸禄也只有二百四十石,此举已经说明了,朱元璋对刘伯温已经有了忌惮之心,不给他公爵,也是为了让他自己赶紧提出辞职。
刘伯温自然也能看出朱元璋的意图,他也看开了,所以就打算辞职回家,过个安生的晚年,但是他却没能如愿,因为胡惟庸及时跳出来对朱元璋上了谗言,这让朱元璋对刘伯温更是不能忍。
刘伯温虽知朱元璋已经有了杀心,但为了一家老小,他只能入京,向朱元璋请罪,而此时刘伯温已经生了病,胡惟庸为了表示皇帝的“关切”,给刘伯温还送了药,结果吃了没多少天,刘伯温就一命呜呼了。
刘伯温:我送陛下一筐鱼,您猜猜几个意思吧
在刘伯温去世之前,他早已经料到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就命自己的儿子送一筐鱼给皇帝朱元璋,竹筐里装鱼,再把鱼放到水缸中,另外一起送去的还有一本《时务十八策》,后面这本书,朱元璋能看懂,但这鱼连朱元璋都蒙圈了。
当时刘伯温给朱元璋的那筐鱼,小小的筐子里装了很多鱼,这些鱼送到朱元璋面前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而朱元璋想到就是,刘伯温在暗示自己一定要妥善处理好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不能让这些皇子因为皇位而“挤死”了。
于是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标的长子,也就是自己的皇太孙为继承人,还把自己的皇子们全都分封了出去,并且严禁他们回京师那个“小池子”里,这样一来不就避免自己的皇子如同“鱼”一般的结局了吗?
可是最终的结果,并不是朱元璋想的那样,而他的皇太孙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朱棣给赶下了台,下落不明。
所以,刘伯温给朱元璋送一筐鱼,朱元璋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明白刘伯温的意思,但刘伯温究竟要表达什么,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不过结合刘伯温还送给了朱元璋治国的经略,我认为,刘伯温是想告诉朱元璋,他就是那个大缸,而臣子们都是里面的鱼,虽然渔网有被鱼撑破的危险,但无论如何都逃不出他这个“大缸”,所以也认命了,但如何不让鱼死而欢快地效命,那就要看朱元璋的悟性了,结果朱元璋想到的就是严刑峻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