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评价潘金莲

时间: 2022-01-05 14:01: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如何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评价潘金莲

你如何看待潘金莲这个人?

道义上是不对的,与他人勾结,抛弃亲夫并置于死地,蛇蝎心肠。
应该算是个美女,但是太坏了,居然亲手给武大郎毒死,可恶。
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守妇道,为了一己之私就背叛自己丈夫。
悲剧有很多很多原因,不能堆积在一个人身上。命吧,得认。
都名垂青史了还问我,和王羲之一样都是艺术品,不过这个是反面

潘金莲人物形象分析

潘金莲人物形象分析:

一个悲剧的女人。一个不灭的形象。潘金莲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潘金莲的成名当然是缘于施耐庵先生在他的《水浒传》的描写。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有鬼才之称的魏明伦一出荒诞川剧《潘金莲》,及然后汹涌而来的张宇的《潘金莲》、何小竹的《潘金莲回忆》和阎连科的《金莲,你好》,掀起了一股“潘金莲”热。  

几百年来,她一直被订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冶、淫荡、狠毒的典型!但也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羡慕她追求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这就是潘金莲。经施耐庵初刻划金陵笑笑生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扩展资料:

原著描写:

单表武松自从垫发孟州牢城充军之后,多亏小管营施恩看顾。次后,施恩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打伤,央武松出力,反打了蒋门神一顿。不想蒋门神妹子玉兰,嫁与张都监为妾,赚武松去,假捏贼情,将武松拷打,转又发安平寨充军。

这武松走到飞云浦,又杀了两个公人,复回身杀了张都监、蒋门神全家老小,逃躲在施恩家。施恩写了一封书,皮箱内封了一百两银子,教武松到安平寨与知寨刘高,教看顾他。不想路上听见太子立东宫,放郊天大赦,武松就遇赦回家,到清河县下了文书,依旧在县当差,还做都头。

来到家中,寻见上邻姚一郎,交付迎儿。那时迎儿已长大十九岁了,收揽来家,一处居住。就有人告他说:"西门庆已死,你嫂子又出来了,如今还在王婆家,早晚嫁人。"这汉子扣了,旧仇在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潘金莲 (小说《水浒传》与《金瓶梅》中人物)

一个悲剧的女人。   一个不灭的形象。  潘金莲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潘金莲的成名当然是缘于施耐庵先生在他的《水浒传》的描写。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有鬼才之称的魏明伦一出荒诞川剧《潘金莲》,及然后汹涌而来的张宇的《潘金莲》、何小竹的《潘金莲回忆》和阎连科的《金莲,你好》,掀起了一股“潘金莲”热。  几百年来,她一直被订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冶、淫荡、狠毒的典型!但也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羡慕她追求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这就是潘金莲。经施耐庵初刻划金陵笑笑生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她以极端的手段和极大代价追求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女子爱情自由和人的性的权利,而这结果至今还使我们颤栗、犹豫、彷徨、在迷惘中挣扎,在挣扎中反思。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个有罪的人。但她的罪在于她杀死了人,而并不是她个人品格上的堕落。她不应该承受数百年中国人一直的“淫妇”等道德意义上的唾骂。尤其当我们再深一步追究她为什么会杀人,怎么走上杀人之路,以及其中的道德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潘金莲的生命,实在是一种巨大的不幸,一个巨大的悲剧。  潘金莲自幼为奴,后被“赏”或“卖”给矮小丑陋的武大郎为妻。这个婚姻根本没有丝毫感情可言。而在封建道德体系的束缚下,潘金莲别无选择,只好忍受。那已经是一个不幸。如果她终生没有遇见第二个男人,守在武大郎的炊屋里,枯萎凋零而终,全如中国世世代代无数平凡女性那样,那仍然是压抑人性的一个巨大悲剧。如果因此中国人民就送给潘金莲一顶道德桂冠,装饰得再美丽,也掩饰不住其下面毁灭青春扼杀人性的罪恶。  可是生活终于没有让潘金莲沿着这个悲剧走下去,却转向了另一个悲剧。  潘金莲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毕竟年轻美貌,无论怎样压抑,她毕竟需要感情生活,需要性的慰藉。这一切,武大郎都不能给予她。这情况下,与武二郎的相见,便使潘金莲感情生活的意识觉醒了,而且如久枯干柴遇火,一发而不可收。但是在封建道德体系的罗网里,离婚不可能,要被视为大逆不道。她只好走许多不幸婚姻迫害下的妇女走过的道路:偷情。这是一个非人道社会压迫出来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一个罪恶道德体系压迫下产生的抢夺生活权力的变态抗争。当我们认同古希腊戏剧里的那些偷情乱伦的女性,赞美她们为伟大悲性女性时,我们为什么偏偏要对潘金莲那么刻薄,辱骂了几百年  如果武二郎同意了潘金莲的请求,那么根据逻辑,可能出现多种发展。第一,叔嫂通奸,长期不被发觉,在外道貌岸然,在内男盗女娼;那是中国古今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算事发,谁也不能说三道四。第二,叔嫂私奔成功,远走高飞,建立新生活。我相信,潘金莲一定也会当垆卖酒,伴武二郎终生,成一段历史佳话。第三,叔嫂偷情一段时间,武二郎厌倦了,拔脚离去,潘金莲要么重归旧日,与武大郎厮守,更残酷地压抑自己的人性;要么还是遇西门大官人,写出与现有《水浒传》相同的一节故事。第四,叔嫂合谋,杀死武大郎,构成同样的谋杀罪。  可是武二郎偏偏不好女色,不理解潘金莲,不愿与之偷情。于是潘金莲便面临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春情狂泛不可回收,一方面又无渠道可泄,这是一种最容易堕入毁灭的情绪状态。于是有权有势又有钱的西门大官人来捡便宜了,以买卖感情和肉体为业的王婆得以入手了。潘金莲为了挣脱与武大郎不幸婚姻的悲剧,堕入另一个更深重的悲剧,把被玩弄当作了爱情。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观念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彻底否定个体的人性存在,绝对要求一切个体人性服从于群体所尊崇的理性规范。相对于社会构成,每一个体的人性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这种观念的统治之下,任何要求肯定个人存在价值,要求尊重个人的情感、个人意志、个人生活的想法和作法,都被认为是违反道德戒律的,都被指责为个人品质堕落。潘金莲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道德罪恶的牺牲品。  不幸的是,潘金莲要求自我感情生活得到满足的欲望,终于驱使她错投西门大官人的怀抱。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都必定折射出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群体。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千条理由独立存在,并被肯定。因此,不管潘金莲可能有多少种生活的选择,不论她事实上怎样度过一生,她的悲剧绝不是一种个人品格上的缺欠,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悲剧。  把被人玩弄当作爱情,已经够悲惨了。西门大官人,还进一步把一个无倚无靠的弱女子制造成杀人犯。可以想象,如果武二郎不是那般英雄了得,没有大打出手,为哥哥报仇,那么依西门大官人的权势,潘金莲自然会逍遥法外。但是也不难估计,在玩弄潘金莲一段时间之后,西门大官人一定又会找到别的女人,而把潘金莲一脚踢开。那时西门大官人仍然会将潘金莲以杀人罪名投入死牢,或者又卖入娼门。总而言之,不论怎么设想,潘金莲总也逃不出一个悲剧的结局。

如何评析潘金莲

文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作者来塑造这样的一个形象,同作者所所处历史年代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潘金莲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妇女的一些悲惨的命运,也通过潘金莲反映了当时作者想让透过封建礼教让女子的地位提高。她是一个悲剧人物,我对这样的人表示同情。
我想要看清潘金莲所处的环境,若是武松能够接受潘金莲的爱,她也不会误入歧途.但是武松能不能接受她的感情呢? 不能~~武大郎既然如此不堪,自然也不能把她的心留在身边,潘金莲的命运只能说被当时的社会所禁锢,才做出天理不容的事情.
苦命人,错生了年代。
一个没有品味的女人。
我认为她的....
潘金莲作为一个淫妇的形象,这是社会的公认,罪名怕是不好洗脱了,但我总是在想,是谁制造了潘金莲,潘金莲悲剧背后的黑手是什么,假如潘金莲嫁了武松,结果又会怎么样?
还是从潘金莲的际遇说起,潘金莲自小命运堪怜,七八岁就被卖到清和县的张大户家做使女,岂料长大之后,穷人家的女儿,
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肤胜雪,妩媚生香。羊肉落在狗口,张大
户不是东郭先生,当然不肯放过她。可怜金莲是个怀春的姑娘,我想彼时的她一定也有梦想,有自己中意的情郎,但作为一个使女,运命由人,有自己的爱情又能怎么样?好女不吃眼前亏,潘金莲应该顺着张大户才对,说不准凭着自己的姿色和聪明,将来还极有可能“转正”,享一世的荣华富贵。然而,遗憾的是潘金莲是个个性的女人,暗中答应了张大户,却又偷偷的告诉主人婆,适时拿奸……我们亲爱的张大户,狐狸没捞着,反惹了一身骚,他怎么会善罢甘休,他一定得想出一个最恶毒的法子报复,最终,张大户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武大郎,张大户欣喜若狂,于是倒赔一些嫁妆,一文钱不要,把潘金莲白送给武大郎。这是潘金莲悲剧人生的第一幕。

武大郎何许人也?为何让张大户如此激动不已,感觉老天有眼,大仇得报。

原来武大郎是个丑陋的侏儒,人称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老百姓常说,武大郎显魂,就是说这个人一点人样也没有。这也罢了,关键的是武大郎没有性能力,连“爱情”一下的能力都没有,既不能满足潘金莲的肉体,也不能满足她的精神,更不能保护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常常受到无赖的戏弄,肉体、心灵、精神上都疲惫不堪,真是窝囊透顶了。

我不知道潘金莲是如何忍受别人歧视的目光,如何煎熬新婚过后的一个个漫漫长夜,但我确乎知道,在夫贵妻荣的风习之下,潘金莲有一颗多么受伤的心!潘金莲是一个使女,她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但她是女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要过正常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红杏出墙,也选择了她人生的悲剧。

潘金莲在追求武松未果的情况下,终于鬼使神差的撞上了司门庆,在王婆的唆使下,司门庆闯进了潘金莲的芳心。一开始,潘金莲也不是没有顾虑,但那司门大官人是何许人?那是烟花巷里的祖宗,风月场上的班头,潘金莲如何不上钩,一番云雨,百般恩爱,两个贼男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但潘金莲并非不知廉耻之人,也知道给武大戴的帽子,颜色不对。所以,对武大越发尽心尽意。要知道,此时潘金莲并没有接受司门庆的钱财,我们就此推断,潘金莲自愿红杏出墙,决非为了钱财,这也决非妄断,那她为了什么?也许她是为了填补苍白的爱,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女人的完整。我甚至认为,是武大成就了潘金莲的“淫荡”,尽管这个推断有点残忍,但要知道物以稀为贵,武大郎越是无法满足潘金莲的性,潘金莲越是对性热衷,欲望加上欲望,欲望无限膨胀,可怜的潘金莲终于有点性饥渴,终于有点变态,终于成了人尽可夫的“淫妇”。至于以后武大捉奸招打,武二完差将归,司门庆买药,潘金莲毒夫,那已是箭在弦上,欲罢不能了。因为以武松的秉性,决饶不了两个贼男女,不是武大死,就是自己忘,潘金莲不是傻子。潘金莲终于被吴松凌迟剖心,并留下万世的骂名,成为淫妇的代名词。悲夫!

综观潘金莲的人生悲剧,可用两个字概括:美和色。那么,假如潘金莲嫁的是武松,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大胆的推断,潘金莲果真嫁了武松,使美有所养,色有所归,潘金莲不但不会成为淫妇,甚至成为历史上的第五大美人,供我们怅望低徊。

理由如下:

其一:美人如玉剑如虹。宝剑赠于壮士,美人嫁给英雄。潘金莲的虚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定活得简约,活得丰润,活得幸福。潘金莲还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一定把小家收拾的井井有条,把武松服侍得像个官人。

其二:只羡鸳鸯不羡仙。武松能打死景阳岗的老虎,当然也能对付潘金莲这只母老虎,武二郎手上工夫不错,床上工夫也不会差。这样一来,“你色我也色,大家都来色”,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潘金莲还有必要性饥渴,红杏出墙,去寻野味吗?我想,即便十个司门大官人堆在眼前,小潘也未必会拿眼角去看他,因为我们的小潘原本就是个视金钱为粪土的人呢!

鉴于此,我大胆的推断:是男权把一个可怜的农家女子,逼上了绝路,以致成为荡妇。

潘金莲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我还敢大胆的预言,如果潘金莲活在今天的社会,她当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她未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当然,假如有来生,是做武大窝囊的老婆,还是做司门庆断头的情人,我想潘金莲还会选择后者,因为这就是人性,但愿此时的潘金莲不要对武大再下毒手,给我一个为她辩白的理由。

大家对潘金莲有些什么评价?

潘金莲是一个明显有着“自我”意识的女人。书中写潘氏十一二岁时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做张做致,乔模乔样”,这不是天生浮荡,而是“自我”意识的显露,传达出幼小的潘金莲已经开始关注自己。从小丧父意味着她没有受到严格封建礼制的教育,没有改变人性本质的纯自然的一些东西。而年幼开始学弹唱,又能陶情冶性,滋长个性意识。一个心性聪慧而又美丽多才的女子,本应有一分女子的归宿。但潘金莲却不能。她只是主宰她命运的那些男人的玩物。潘金莲的个性就变得畸形,变得面目全非了。
潘金莲是明确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存在的,这是她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追求作人的权利是潘金莲最叛逆的举动。潘氏是有着个性意识的,但被张大户玩弄时,她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但她嫁懦弱的武大郎后,潘金莲的自我意识迅速膨胀,婚姻的不匹配,武大郎的老实猥 ,懦弱无能使潘金莲第一次找回作了家中主人,作自己主人的机会。当潘金莲可以不再附属于某个男人,成为自己主人的时候。一个正常人的本能而自然的欲求就开始萌生滋长。违背封建制度伦理的举动就在潘金莲的身上发生。
首先是潘金莲对理想男人的追求。武大郎人称“三寸俗树皮”形象猥 ,生性懦弱,潘金莲对于这样一个丈夫是非常不满意的,潘金莲一直生活在不相称的婚姻中,心理的不平衡,对理想男人的渴求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这是人性本质最自然的最真实的流露,是对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当相貌堂堂英气逼人的打虎英雄突然出现在潘金莲面前时,居然是她的小叔子时,潘金莲的情感难以控制,对武松嘘寒问暖,大胆向武松表露爱。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潘金莲这些举动是大逆不道,而小说中却将她说成是淫荡。从心理角度来看,潘金莲的这一举动是符合人性真实的。在情感与理性、道德与伦理的矛盾中,潘金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情感,这正是她英勇反封建的叛逆表现。
潘金莲大胆叛逆的精神更体现在她对性欲的渴求。在封建社会中,性欲是万恶之首,封建的道德准则对女性尤为苛刻。封建时代中的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可以追欢买笑,可是女人就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是男人发泄性欲的工具,但女人却不能提出任何性欲方面的要求。潘金莲对性欲的渴求是大胆强烈的,这是她倍受谴责的根源,是浮荡无耻。然而正是这点表现出潘金莲的傲世独立的生活态度,超越时代的个性自由意识。对于壁垒森严的制度,潘金莲用一个正常的自然情欲进行了最坚决的抗争。潘金莲对女性个性意识的呼起,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潘金莲身上还体现出女性迫切要求提升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的意识。潘金莲与李瓶儿、吴月娘、宋蕙莲、如意儿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金瓶梅》中钭潘金莲与其他女性的斗争写成是潘氏为满足贪得无厌的肉欲,是浮荡的另一种表现。在西门女性中,李瓶儿是西门庆比较宠爱的,仅次于潘金莲。当李瓶儿有了孩子以后,西门庆更是对她宠爱有加,潘金莲在西门庆心中的地位开始低落,因此潘金莲与李瓶儿之间的矛盾是最尖锐的,她惊吓官哥儿,多次暗伤他瓶儿,甚至精心驯养雪狮子,以恶毒卑劣的手段吓死官哥儿,在这场斗争中节瓶儿最终积郁成疾一病而终。吴月娘因为有了身孕,潘金莲与之矛盾便迅速升级。殴打如意儿,也是因为潘金莲害怕如意儿怀上了西门庆的孩子。在封建社会里,有了子嗣继承香火是非常重要的,女性的最重要责任就是为了男人生儿育女继承香火,有了孩子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要高一些的。潘金莲与李瓶儿,吴月娘,如意儿之间的矛盾,是她明显意识到自受宠爱的地位受到威胁动摇,为维护争取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发生的。潘金莲的种种举动是对一夫多妻制的抗争,是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冲击。
潘金莲是个性鲜明的,她以“自我”为中心,大胆背弃封建伦理制度,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在封建社会里,叔嫂通奸,丈母娘养女婿都是要判死罪的。书中写到宋得原与丈母娘周氏通奸便两个都判了绞刑。潘金莲大胆向武松表示爱意,与陈经济之间不合伦理的关系,表现出了潘金莲弃所有社会制度不顾的勇气。三、明代的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的变好和标新立异的文学思潮的涌现。
记得曾经有位学者评价过潘金莲

“潘金莲是妇女解放的先驱”
这人很贱啊,谢谢采纳
文章标题: 如何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评价潘金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379.html
文章标签:人性  角度  道德  评价  潘金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