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不吹不黑,如果把北宋看作“南方”割据政权,它算得上最强“南方”割据政权吗

时间: 2022-01-02 09:03:3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不吹不黑,如果把北宋看作“南方”割据政权,它算得上最强“南方”割据政权吗

如果北宋无法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当金灭北宋后,南宋还能建立吗?

如果北宋建立后一直无法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南方五国一直存在到北宋末期,当金灭北宋后,南宋还能建立吗?
南宋之所以能建立,就是仗着还有南方的半壁江山,要是没有这个条件,流亡政府坚持下去肯定不现实,就很难有南宋了。
可是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假设情况存在的条件。
金能够迅速壮大、短期内连续灭掉辽国和北宋,和宋金两国签订海上之盟,联合灭辽有直接关系。在灭辽的战争中,北宋耗光了最后一点元气,而对金国的帮助却是很有效果,还被金人借机看清了北宋外强中干。因此金灭辽后才敢立即南下,导致北宋灭亡。
要是北宋没有统一南方,是不可能有这个胆量联金灭辽的;辽国会怎么发展,会不会有完颜部的崛起都很难说。历史怎么发展,就没有什么迹象可寻了,所以我觉得就算允许假设历史,你这个也是伪命题。更何况历史本就不允许假设
个人观点:南宋建立是肯定的。按照你所说,北宋末期假如南方五国还存在,那么北宋肯定不会独自对抗金,唇亡齿寒的道理领导者肯定都懂,北宋灭了的话 他们的势力更小还是会被金吃掉。所以最起码会一致抗金,给北宋一个立足之地,甚至五国各划一部分给北宋。因为北宋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五国不联合抗金,以北宋收缩的兵力打下部分城池也是不成问题的。以当时中原人的思维,从没被外族取得全面的统治权,民间的反抗力量也不容小觑,没有南宋的委屈求全政策,金面对民间的反抗也没有精力短时间追击南宋力量。会给南宋喘息之机。稳固防线,争取底盘。南宋在面临生死存亡之时绝不会坐以待毙,之所以建立南宋而缺乏有效抵抗是因为还有退路而已。
如果南方不统一也许宋也会变成后宋(之前有南朝刘宋),北宋真幸存下来南宋也不可能有了,会进退两难

北宋算是割据政权吗

不算,从元朝开始,就承认宋朝是正统王朝。既然是正统王朝,那么自然不是割据政权。

北宋是割据政权,它同时与辽和西夏并立

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平定南方的割据政权?

赵光允建立宋朝初创,如何顺利攻陷割据一带的西蜀政权?赵光允通过在津桥军营的一些操作,最终在部下的拥戴下“艰难”的黄袍遮住了身体,后周他的士兵没有流血而被替换,把国号换成了宋。赵光允建立北宋政权后,彻底清除后州残余势力,如何解决始于唐朝的正史割据毒瘤更成为他的优先事项。徐蜀政权之所以能舒舒服服,是因为天府汤产丰富,各大蜀州勤于国事,水利重视农产,西天治理得当。

赵匡胤平定湖南后,徐蜀总理李皓权衡了各种因素后,他对蜀州孟昶赵松臣进贡提出了建议,作为一个小国,寻求舒适的自我保护是上策。但是,王赵枢密使强烈反对,他认为蜀道险峻,三峡危险是自然屏障,容易防御的攻击,不怕唱歌,可以抑制棍棒。蜀州孟昌认为王朝分析有道理,接受了王朝的建议,放弃了二胡的主张。面对北方辽朝的威胁,宋朝采取了宰相佐夫的“善湖南、善南湖北”战略,统一了中国地区。徐蜀后州孟昌采取联合北辽拒绝宋,但军队晚年奢靡一落,国政未修,军队均无战斗力。

965条江阴王全彬、丰州(陕西奉贤)、柳光义、曹彬回国(湖北秭归)、东北两条路同时被送往蜀地。结果,不到60多天,西蜀制孟昌投降,西蜀灭亡。那位总阿比花林夫人亡国后写下了3360。“在王城竖起旗帜,妃子在深宫认识,14万人一齐解甲归田,其中一人也是男人。"柔弱的女人亡国的悲伤映在诗中。赵光允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平定了天下,莫莎佐夫,功不可没。陈桥兵变佐夫是企划和参与者。赵匡胤即位后,节度使李允则开始与朝鲜发生叛乱,赵匡胤接受了他的建议,获得了赵匡胤的审判学位潜在建议,

赵匡胤取得了巨大胜利,此后,节度使李重也与朝鲜勾结叛乱,赵匡胤派石首和王沈琦将军前往平叛,但无法破坏。佐夫再次表示,赵润鱼驾驶亲征很快就打败了叛军。佐夫在宋、赵、赵建立初期,提出将军事、政治、经济等大权收回为中央所有等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此后,“酒杯石炳权”出现了地方军队依靠军事力量割据的局面。佐夫在松草故国内访中,为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平定北方的割据政权,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先安抚再攻略,能够发挥自己的有效能力。
通过他的谋略平定,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让割据政权臣服。
就派兵打呗,打赢了也就平定了,打输了就凉凉了呗。

北宋先后灭了哪些割据政权?

北宋篡了周朝天下,但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南方仍然处于分裂局面.rnrn所以,宋太祖三下南唐,扫灭江南.除南唐外,他还铲除了哪些割据政权?
  主要是灭了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贺老师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十国中有些是亡于别的国家,真正亡于北宋的只有五国:

吴越国:907-978年,立国七十二年,建都杭州,疆域基本上在浙江。978年4月降宋,国亡,历五王。
——太祖武肃王钱镠:907-932年在位,享年八十一岁。
——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太祖之子,932-941年在位,享年五十五岁。
——成宗忠献王钱弘佐:世宗之子,941-947年在位,享年十九岁。
——忠逊王钱弘倧:世宗之子、成宗之兄,947年6月即位,12月被废,967年卒,享年四十岁。
——忠懿王钱弘俶:世宗之子、成宗之弟,947.12-978.4在位,降宋,988年卒,享年六十岁。

后蜀:934-965年,立国三十二年,建都成都,疆域在四川。965年1月降宋,国亡,历二帝。
——高祖孟知祥:934.1-934.7在位,享年六十一岁。
——孟昶:高祖之子,934-965年在位。

南汉:917-971年,立国五十五年,建都广州,疆域在广东及广西部分。971年2月降宋,国亡,历四帝。
——高祖刘龑:917-942年在位,享年五十四岁。
——殇帝刘玢:高祖之子,942-943年在位,被弟刘晟所杀,享年二十四岁。
——中宗刘晟:高祖之子、殇帝四弟,943-958年在位,享年三十九岁。
——刘鋹:中宗之子,958-971年在位。971年2月降宋,国亡,980年卒,享年三十八岁。

南平国:924-963年,立国四十年,建都湖北江陵,疆域在湖北中部。963年2月降宋,国亡,历五王。
——武信王高季兴:924-928年在位,享年71岁。
——文献王高从诲:武信王之子,928-928年在位,享年58岁。
——贞懿王高保融:文献王之子,948-960年在位,享年41岁。
——高保勋:文献王之子、贞懿王之弟,960-962年在位,享年39岁。
——高继冲:贞懿王之子,962-963年在位。963.2降于宋,973年卒,享年21岁。

南唐:937-975年,立国三十九年,建都南京,疆域安徽、江苏、江西三省。975年11月降宋,国亡,历三帝。
——烈祖李昪:937-943年在位,享年五十六岁。
——元宗李璟:烈祖之子,943-961年在位,享年46岁。
——后主李煜:元宗之子,961-975年在位。975年11月降宋,国亡,978年卒,享年42岁。
主要是灭了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专家提供: 回答者: 贺显华 - 高考历史 6-19 22:26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大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盘腿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李筠和李重进当时是后周境内两个力量较强的藩镇,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到建隆元年(960年)末,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虽然,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但是在宋的辖区外,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和其控制下的北汉,南方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占据湖南14州的武平、据有两川、汉中45州的后蜀、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淮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等割据政权。这一客观形势,不能不使赵匡胤深深感觉到卧榻之侧,皆他人家也。

因此,一当政局稳定之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如何把周世宗统一中国的斗争继续进行下去。起初,他曾经想把北汉作为首要目标,但文武官员却不赞成先攻北汉,认为这样做有害无利,后来赵匡胤就放弃了先攻北汉的打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走访赵普共商国策。赵普听了宋太祖试探他的话 “欲收太原”之后,沉吟良久然后说,先打太原有害无利,为何不等到先削平南方诸国之后再攻打北汉,到那时“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这一分析正合宋太祖走访赵普的初衷,使他大为高兴。一个先消灭南方各个割据势力,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战争的战略方针就这样确定了,也就是后人归纳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北宋的统一战争基本是按照这个方略进行的,对辽和北汉,在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选派宿将,率领重兵,镇守北部要点,并对来犯之敌适当反击。同时与契丹互派使臣发展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安定。对南方各国则密切注视它们的政治动向,寻找时机,准备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11岁的幼子周保权继位。盘据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乘机发动兵变,攻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取而代之。武平统治者一面派杨师璠率军抵挡,一面派人向宋求援,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病死,侄高继冲继位。久已图谋南下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认为有机可乘,遂采取一箭双雕的方针:以借道为名灭南平,以救援为名灭武平。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初七,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出兵湖南。当经过南平时,要求假道过境。南平对宋的借道要求,意见不一。高继冲未作任何应变准备。二月初,宋军进屯襄州(今湖北襄阳),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给养。这时,高继冲遣使以犒师为名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二月初九,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慕容延钏假意殷勤款待,暗中由李处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倍道向江陵急进。高继冲至城外,等待延钊大军,而李处耘则率兵先入城,迅速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宋军灭南平后,征调南平万余人,合兵向武平急进。这时,武平已击杀张文表,平息了内乱。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的消息,决定抵抗。于是慕容延钊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师东趋岳州(今湖南岳阳);陆路则出澧州(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二月末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进占岳州。陆路三月初进至澧州南,同武平军遭遇,将其击溃,接着占领朗州,生俘周保权,湖南平定。

北宋占领荆、湖后,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于是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派人勘察川陕地形,以备由陆路攻蜀;同时修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由水路溯江入蜀。这时,后蜀也感到了宋军的威胁。蜀主孟昶采纳王昭远的建议,决定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当时北宋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于是后蜀一面派兵东屯三峡,另一面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夹攻宋朝。哪知派出的使者中途投宋,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正欲伺机攻蜀的赵匡胤,以此为借口,于乾德二年十一月初二,发兵两路攻蜀: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率步骑3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曹彬等率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成都。由于孟昶荒淫腐朽,不修军政,蜀军士气低落,抵挡不住宋军的凌厉攻势。宋军二路兵马势如破竹,连败后蜀军的反抗,迅速进逼成都,乾德三年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被迫向王全斌投降,后蜀至此灭亡。

宋消灭后蜀之后,南汉屏障已失,岌岌可危。开宝三年(970年)九月,赵匡胤命潘美为桂州道行营都部署,率兵大举攻南汉。南汉主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抗宋。宋军设伏以待,大破南汉军。刘鋹急忙起用老将潘崇彻率兵5万进屯贺江口(今广东封开西北)。但潘崇彻进驻贺江口后,拥兵自保,观望不前。潘美见南汉军逗留不进:遂挥师西上,连克昭、桂、富等州,解除了后顾之忧。十一月迅速转向东攻克连州。直逼韶州,击败南汉李承渥所率10余万兵,攻占韶州。消息传来,南汉举国震恐。刘鋹命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今广州北)以守卫兴王府(今广州)。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宋军遂全力推进,迫近兴王府。刘鋹见形势危急,遣使向宋军求和。潘美率军疾进,于正月二十八日到达马迳,与汉军对峙。刘鋹求和后不久即反悔,于二月初一遣其弟刘保兴率兵至马迳增援督战。二月初四夜,潘美利用火攻,大败汉军,郭崇岳死于乱兵之中,刘保兴逃归兴王府,宋军追击至城下。二月初五,刘鋹出降,宋军进占兴王府,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对南唐形成了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太祖在出兵南唐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惧怕被扣留,称病固辞。宋太祖以此为借口,以曹彬为统帅,下令进攻南唐。其具体部署是:曹彬率荆湖水军顺流而下,攻取池州以东长江南岸各要点;潘美率步骑兵由和州与采石间渡江,会合曹彬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汴水而下取道扬州入长江攻取润州;以吴越王钱俶率兵从东面配合宋水军攻金陵;以王明率军牵制江西唐军东下赴援。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师沿长江顺流东下,南岸唐军以为宋军是例行巡江,未加阻击,使宋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万的要地湖口。十月二十四日,宋军突然渡过长江,水陆并进,直趋池州。夺占采石。连克金陵外围据点,并在秦淮河击败南唐水陆军十余万,形成了对金陵的包围。金陵被围数月,李煜全然不知。开宝八年五月李煜登城巡视,见宋军已进逼城下,急忙命朱令赟率十万守军东下赴援。朱令赟率水步军号称15万顺江东下,在皖口遇王明部阻止。朱令赟以火攻宋军,因风向改变,反烧自己。宋乘势猛攻,全歼南唐援军。此时金陵被围九个多月,曹彬再三致书劝降李煜,均被拒绝。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在削平南方诸国其间,宋太祖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均未获克捷。开宝九年
后蜀 吴越 北汉 南汉 南平 楚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敢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历史上习惯把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称作北宋,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的真相。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大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盘腿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李筠和李重进当时是后周境内两个力量较强的藩镇,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到建隆元年(960年)末,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虽然,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但是在宋的辖区外,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和其控制下的北汉,南方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占据湖南14州的武平、据有两川、汉中45州的后蜀、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淮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等割据政权。这一客观形势,不能不使赵匡胤深深感觉到卧榻之侧,皆他人家也。

因此,一当政局稳定之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如何把周世宗统一中国的斗争继续进行下去。起初,他曾经想把北汉作为首要目标,但文武官员却不赞成先攻北汉,认为这样做有害无利,后来赵匡胤就放弃了先攻北汉的打算。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走访赵普共商国策。赵普听了宋太祖试探他的话 “欲收太原”之后,沉吟良久然后说,先打太原有害无利,为何不等到先削平南方诸国之后再攻打北汉,到那时“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这一分析正合宋太祖走访赵普的初衷,使他大为高兴。一个先消灭南方各个割据势力,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战争的战略方针就这样确定了,也就是后人归纳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北宋的统一战争基本是按照这个方略进行的,对辽和北汉,在削平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选派宿将,率领重兵,镇守北部要点,并对来犯之敌适当反击。同时与契丹互派使臣发展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安定。对南方各国则密切注视它们的政治动向,寻找时机,准备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11岁的幼子周保权继位。盘据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乘机发动兵变,攻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取而代之。武平统治者一面派杨师璠率军抵挡,一面派人向宋求援,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病死,侄高继冲继位。久已图谋南下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认为有机可乘,遂采取一箭双雕的方针:以借道为名灭南平,以救援为名灭武平。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初七,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出兵湖南。当经过南平时,要求假道过境。南平对宋的借道要求,意见不一。高继冲未作任何应变准备。二月初,宋军进屯襄州(今湖北襄阳),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给养。这时,高继冲遣使以犒师为名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二月初九,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慕容延钏假意殷勤款待,暗中由李处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倍道向江陵急进。高继冲至城外,等待延钊大军,而李处耘则率兵先入城,迅速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宋军灭南平后,征调南平万余人,合兵向武平急进。这时,武平已击杀张文表,平息了内乱。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的消息,决定抵抗。于是慕容延钊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师东趋岳州(今湖南岳阳);陆路则出澧州(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二月末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进占岳州。陆路三月初进至澧州南,同武平军遭遇,将其击溃,接着占领朗州,生俘周保权,湖南平定。

北宋占领荆、湖后,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于是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派人勘察川陕地形,以备由陆路攻蜀;同时修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由水路溯江入蜀。这时,后蜀也感到了宋军的威胁。蜀主孟昶采纳王昭远的建议,决定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当时北宋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于是后蜀一面派兵东屯三峡,另一面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夹攻宋朝。哪知派出的使者中途投宋,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正欲伺机攻蜀的赵匡胤,以此为借口,于乾德二年十一月初二,发兵两路攻蜀: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率步骑3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曹彬等率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成都。由于孟昶荒淫腐朽,不修军政,蜀军士气低落,抵挡不住宋军的凌厉攻势。宋军二路兵马势如破竹,连败后蜀军的反抗,迅速进逼成都,乾德三年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被迫向王全斌投降,后蜀至此灭亡。

宋消灭后蜀之后,南汉屏障已失,岌岌可危。开宝三年(970年)九月,赵匡胤命潘美为桂州道行营都部署,率兵大举攻南汉。南汉主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抗宋。宋军设伏以待,大破南汉军。刘鋹急忙起用老将潘崇彻率兵5万进屯贺江口(今广东封开西北)。但潘崇彻进驻贺江口后,拥兵自保,观望不前。潘美见南汉军逗留不进:遂挥师西上,连克昭、桂、富等州,解除了后顾之忧。十一月迅速转向东攻克连州。直逼韶州,击败南汉李承渥所率10余万兵,攻占韶州。消息传来,南汉举国震恐。刘鋹命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今广州北)以守卫兴王府(今广州)。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宋军遂全力推进,迫近兴王府。刘鋹见形势危急,遣使向宋军求和。潘美率军疾进,于正月二十八日到达马迳,与汉军对峙。刘鋹求和后不久即反悔,于二月初一遣其弟刘保兴率兵至马迳增援督战。二月初四夜,潘美利用火攻,大败汉军,郭崇岳死于乱兵之中,刘保兴逃归兴王府,宋军追击至城下。二月初五,刘鋹出降,宋军进占兴王府,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对南唐形成了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太祖在出兵南唐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惧怕被扣留,称病固辞。宋太祖以此为借口,以曹彬为统帅,下令进攻南唐。其具体部署是:曹彬率荆湖水军顺流而下,攻取池州以东长江南岸各要点;潘美率步骑兵由和州与采石间渡江,会合曹彬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汴水而下取道扬州入长江攻取润州;以吴越王钱俶率兵从东面配合宋水军攻金陵;以王明率军牵制江西唐军东下赴援。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师沿长江顺流东下,南岸唐军以为宋军是例行巡江,未加阻击,使宋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万的要地湖口。十月二十四日,宋军突然渡过长江,水陆并进,直趋池州。夺占采石。连克金陵外围据点,并在秦淮河击败南唐水陆军十余万,形成了对金陵的包围。金陵被围数月,李煜全然不知。开宝八年五月李煜登城巡视,见宋军已进逼城下,急忙命朱令赟率十万守军东下赴援。朱令赟率水步军号称15万顺江东下,在皖口遇王明部阻止。朱令赟以火攻宋军,因风向改变,反烧自己。宋乘势猛攻,全歼南唐援军。此时金陵被围九个多月,曹彬再三致书劝降李煜,均被拒绝。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在削平南方诸国其间,宋太祖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均未获克捷。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突然死去,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太宗继承了他哥哥未竟的事业,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钱俶和割据福建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降,两浙、福建亦归入宋的版图。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亲率大军北征,他采用了围城打援的战法,派潘美等率军四面合围太原,并击败了辽朝的援兵,北汉主刘继元困守孤城,在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被迫投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赵匡胤计划“先南后北”,最后为何没有统一南方?

最后为何没有统一南方?

赵匡胤的北宋兵力有限,面对十分混乱的南方,想要全部平定也是有心无力。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部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在登基称帝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治理思路计划,其中有一项便是“先南后北”,但是因为全国局势混乱,军队分散,最终没能完成这个计划。

北宋建立后,国家内部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还没有结束,国内局势糜烂不堪。在北宋的北面有强大的游牧民族建立的辽,南面和西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等几个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在现在的湖北,福建泉州,漳州一带还有大量的小型军事集团在分割北宋国土,雄踞一方。北宋可以说是在全国风雨飘渺的局势中仓促建立起来的,根基十分不稳定。

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赵匡胤在宰相和自己手下那帮从龙之臣的帮助下,根据先南后北的基本策略,先后铲除南唐、吴越、后蜀等几个比较大的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基本的统一局面,但是也只是止步于基本统一,因为南方的大理国赵匡胤吃不下。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朝廷一直处于四处征战的状态,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清除湖北福建拥兵自重的豪强,攻打南方的蛮夷,还要时不时面对北方的辽王朝的骚扰。北宋的军队可以说是年年开战,绵延不休,面对如此多的战事,北宋的军队也是血肉之躯,常年的征战损耗不小,并且在北宋建立之前,中原大地就已经饱受战火的困扰,青壮年死伤惨重,北宋军队青黄不接,面对大理强盛的国力,赵匡胤想要统一全国也是有心无力。

赵匡胤在统一南方时已经有心无力了,宋朝的兵力在当时来说并不是很强,而且北方地区一直也有其他敌人骚扰,已经顾不上南方了。
因为赵匡胤的军队经过多次战争后,战斗力已经不如以前了,所以就算想要统一南北,也没有那个军力了。
赵匡胤的北宋兵力有限,并且在北宋建立之前,中原大地就已经饱受战火的困扰,青壮年死伤惨重,北宋军队青黄不接,面对十分混乱的南方,想要全部平定也是有心无力。
主要是自己的实力 不行,加上最后国家内部的混乱,所以没有成功的统一南方。
文章标题: 不吹不黑,如果把北宋看作“南方”割据政权,它算得上最强“南方”割据政权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256.html
文章标签:割据  政权  北宋  算得  看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