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何很多人认为北魏末期开始的争霸史精彩程度超过隋末唐初

时间: 2021-10-01 23:03: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为何很多人认为北魏末期开始的争霸史精彩程度超过隋末唐初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的停滞与倒退,因为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的停滞与倒退,因为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请你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国末年, 到晋初时, 长年的战争,人口已经锐减 , 10户九户已空, 据当时统计, 全国人口约50万户,也就是说人口只有几百万了, 而汉朝的人口一度是在5000万左右, 当时的汉人已经到了灭种的境地,
三分归晋, 但很快统一的局面没几天又陷混乱, 天下大乱,
晋的灭亡,伴随来的是更可怕的时代, 五胡乱华, 在这300年的时候里, 汉..人苦苦挣扎, 两汉的辉煌不在,曾经的富有不在百年积累的民.族.自信被打翻在地,

五胡指的是一些游牧民族, 很多是白种人, 因为中原人口锐减, 无力支撑起国家, 以前汉人数占绝对的优势已经没有了, 这些民族纷纷入主中原, 建立政权,霸占了中国北方, 这些野蛮的部落都是有吃人习惯的部落, 华夏差点就已经吃光,他们称汉人为双脚羊. 即使食物充足,也乐于吃人.想了解就去查查吧. 这不能写太多

三国两晋, 这个五胡的前夜, 是最应该对此后发生的事件负责的, 当国内不断的内战时, 已经把族群推向了深渊,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 这300年, 是最为黑暗的300年, 300年间两汉的文明发展成果完全毁灭, 直到下一个盛世唐朝的到来, 华夏才找回了一点点失去的, 但失去的是多少? 三国演义好看? 有没有反思这个时期的中国, 会给后世的影响?
我看还几个人都在称赞南北朝的,还说什么融合的,你怎么不让人把你杀了融合你的老婆闺女啊。诚然而降讲,南北朝时期有进步,但是这些进步都处在什么时期?看看王右军出现在什么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乱,话说,这个时期最乱的时代其实是在东晋时期,那个时期的北方,简直就是我们汉族人的地域,两腿羊的称呼是假的?这时多么让人心痛的称呼啊,我们堂堂大汉子民,被野蛮的胡人当成食物来样。为什么北方的汉人没有死绝,别说什么胡人发善心,也被说被当成奴隶,那个时候,做奴隶,汉人都没有资格,汉人,是被当成食物被饲养的,记住,是“饲养!!!!!!!!!!!!!!!!!!!!”
北魏南下,好听的字眼啊,历史书上还说是一个进步呢,也不想想,一个北魏南下,北方的汉人绝了多少,而北魏南下,是在五胡乱华开始的多少年之后?
至于南方,倒是比较平静,朝代更替都是朝中政变,可是,想一想,南朝的格局演变,为什么会那么的频繁!
直到北魏分裂,汉人的身影才开始出现在北朝的朝堂之上。这时五胡乱华开始之后的多少个念头?算算这些念头汉人死了多少。
都说南京惨,可是想想五胡乱华。想想崖山的中国。想想扬州的十日屠杀!!那个不比南京惨烈许多,难道就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大家庭,就牵强的说一句民族融合揭过去?,那么,是不是在遥远的将来,到我们“融合”了曰本,或者等到地球一统,我们可以这么说,抗曰战争,是反对民族大融合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错 这段时间是因为动荡才使得各族人民大融合 还有医药事业 战争技术 文化的交流 生产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 如《齐民要术》就是那个时候所写的 还有许多英雄人物 如关羽 曹操 张飞 还有诸多的历史大事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等等 当然啦 三国两晋时期也有很多弊端 如经济倒退 还有攻城的时候有很多人遭到屠杀 等等
不赞同此观点,因为有分裂才有统一,社会才能进步 。。。
学习
1。人口的减少是不争的事实,“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文献表明,从东汉的到西晋短暂统一前,人口减少了4千万,而总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
2。5胡是指羌羯羝鲜卑匈奴,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后,游牧的少数民族陆续成立了几十个个大大小小的政权,汉文化传承和延续的却是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吃人的事情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东晋在江南成立以后,东晋在前期还是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环境,对于汉文化起了一定的延续和保护的作用,陶渊明,谢灵运都是那个时候的人。东晋后期腐败,北府兵将领出身的刘裕也建立起了比较强大的刘宋政权,到元嘉之治,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当时的文化也是继续发展。注明的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是南朝宋人。由于年代和三国比较近,所以裴松之做的注也已经认为是正史。

所以说分裂是不假,但是说停滞倒退也不能这么说。

求以隋末唐初为背景的穿越小说 主角是去夺石油的最后当了皇帝娶了花木兰当老婆

晕倒,花木兰不是隋唐的好不?是不是《隋唐演义》?~
很遗憾告诉你 没看过 也没听过 那时候人认识石油吗?有花木兰吗? 你说的那种书我还没见过
晕倒,花木兰不是隋唐的好不?
介绍本隋唐争霸的书你看《江山美色》,正在连载,猪脚貌似正和李渊争天下,超级精彩!

比较能接受的说法是花木兰为北魏太武帝年间的人,就是公元439年前后,隋朝时期为公元581--618年间,那木兰如果存在于隋末唐初则有至少179岁以上哦,这是不可能的。
至于木兰为隋末傀儡隋恭帝年间人士,这说法不靠谱,与木兰辞有很多矛盾。首先木兰辞是北朝民歌,这是大家都认可的,没有疑问的。其次,隋恭帝时,天下大乱,义军四起,隋恭帝没时间,精力,能力去与突厥大战。尔后胜利而回,木兰封官,都与隋恭帝时的背景不符合。

北魏开始出现的关陇集团为何历经数朝,军事实力依然十分强大呢?

许多朋友大概对隋唐历史十分熟悉,想必听过关陇集团这一称谓。说起关陇集团,可是威力巨大,自从北魏末期以来,他们成为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的核心组成,历久不灭,那么是什么让关陇集团如此强大且持久呢?

关陇集团的诞生与北魏在边境地带布设的六镇防御体系密切相关。所谓六镇中与关陇集团最密切的,就是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这个武川镇作为北魏当时守边的要地,聚集了大量将领军队,许多武川镇军人出身的人物,在六镇之乱后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例如北周创立者宇文泰即为武川镇将,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的祖父也曾为武川军人。

这些武川镇出身的军人担负着保卫北魏北方边疆的重任,在北魏前期地位很高,待遇优厚。但随着5世纪末北魏朝廷内部在冯太后主持下的太和改制和孝文帝元宏的改革,鲜卑族加速了汉化的脚步,对待驻扎在北塞的这些老兵族人产生了轻蔑的态度,这一切后来导致了著名的六镇起义,动摇了北魏统治。随着北魏末年的政治动荡,武川镇贵族因为军事征伐的需要逐步来到关中和陇山以西地区,成为关陇集团的前身 。

但关陇集团能凝聚成一个整体,在于实行了府兵制和胡汉融合的策略。宇文泰将出身武川的军人编成一军,又以武川人统领此军,使当时的西魏政权牢牢握在武川人手中。而由于西魏统辖关陇地区,所以又名关陇集团。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八柱国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层。

比如八柱国中有后来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战功赫赫;有隋末李密的祖父李弼,精通战略;也有北周、隋、唐三朝帝后的老父亲独孤信。在当时他们都改为鲜卑姓氏,各自统领所部与东魏——北齐作战。

关陇集团最初是由陈寅恪先生提出,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说的就是关陇集团强大的根源在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奋进精神造就了灿烂的隋唐世界帝国。

在西魏立国之初,国土狭小于西北一隅,面对强大的东魏,只能团结内部的贵族勋臣。因此宇文泰立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在整个集团的外围,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鲜卑族武将、武川汉族将领和关陇豪杰等于统一在了西魏北周政权下,此举极大巩固了皇权,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到了隋末唐初,关陇集团的内部已经出现了裂隙。史学家黄永年认为关陇集团只是存在于西魏、北周和隋朝初期。到了唐高祖时期的功臣和宰相出身关陇的不及半数,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集团。但无论如何这一强大的军事集团凭借军事、政治优势辅佐西魏北周统一北方,协助杨坚统一全国,意义重大。它长期存在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包容多元的民族风范。

你好,我对南北朝历史特感兴趣,你能向我介绍北魏的历史吗?

特别是著名军事家尔朱荣的事迹,恩主要是他的~~包括在那个期间的所涵括的人,事。比如他的手下,高欢,宇文泰。对手,葛荣,陈庆之,柔然王阿那环胡太后等等,最好做一个事迹表,军功表。O(∩_∩)O谢谢!大榭。。。很有用的。。。
  尔朱荣http://baike.baidu.com/view/94614.html?wtp=tt

  尔朱荣(493—530),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早年,他袭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领民酋长,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北魏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逐渐弄清魏朝的虚弱,加之自己势力的不断强大,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最终由于骄横跋扈,为魏庄帝所杀,年仅三十八岁。历史上尔朱荣骂名滚滚,被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尔朱荣在其鼎盛时期,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哪天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呢?”

  周边人都回答:“尔朱兆。”

  尔朱荣不以为然。“尔朱兆虽然勇猛善斗,但能统领的人马不过是三千左右,军马多些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贺六浑(高欢)。”

  虽然奸雄识奸雄,惺惺相惜又相戒。对高欢产生疑戒心后,尔朱荣一方面提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刺史。

  不久,尔朱荣为魏庄帝诛杀,尔朱家族纷纷起兵反叛朝廷。身为一方之将的高欢,审时度势,打上了尔朱氏领下降兵的主意。

  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其中也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人、羌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杀过半,仍旧造反不已。

  当时,刚刚缢死魏庄帝、掌握魏国朝政的尔朱兆(尔朱荣族弟)对此感到头痛,向高欢咨询意见。

  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但也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如果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

  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

  一起饮酒的贺拔允,傻不拉叽地在旁建议说,可以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

  闻言,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拔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尔朱兆王爷的,你是什么东西,王爷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

  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军。

  高欢心中大喜过望。一直以来,他在尔朱氏手下混事,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天假其便,出了贺拔允这个大傻帽给自己提名,尔朱兆又喝酒过量,在酒宴上发出了这么一个命令。

  恐怕尔朱兆酒醒后反悔,高欢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现在受命统管镇兵,你们都到汾东受我号令。”言毕,他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

  六镇降兵一向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不久,高欢上书尔朱兆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山东,以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

  尔朱兆军中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道:“不可!现在四方乱起,人怀异望。高欢雄才盖世,如果他握兵于外,正如借蛟龙以云雨,再也不能控制他了。”

  尔朱兆有勇而无谋,解释说自己和高欢是拜过把子的兄弟。

  慕荣绍宗摇头:“亲兄弟尚不可信,何况是把兄弟?”

  尔朱兆大怒,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

  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老婆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看到这个婆娘身边有好马三百匹,高欢派兵把马匹全都抢为己有。

  尔朱兆听狼狈回来的嫂子哭泣陈诉自己马匹被抢,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

  慕容绍宗说:“高欢现在还跑不掉。”

  于是,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

  追至襄垣,恰值漳水暴涨,高欢隔河拜谢:“我借公主马(尔朱荣的老婆获封为北乡长公主)是为了用来抵御山东盗贼。如果您相信公主的谗言,我就过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杀了,我属下这些人马上就叛亡而去。”

  尔朱兆胆大无脑,竟然策马渡水,与高欢在营帐间坐定,抽出佩刀给高欢,伸出脖子让高欢砍(很像是天津混混不怕死的劲头)。

  高欢大哭,诉说尔朱家族对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的忠心。

  于是,两个人欢饮极醉,酒间杀白马盟誓。

  夜间,高欢属下尉景(高欢姐夫)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马上阻止:“现在杀了尔朱兆,他的党羽一定奔归聚结报仇。我们马少兵饥,不能相敌,如果有英雄趁机而起,将成大祸。尔朱兆凶悍无谋,还是放了他好。”

  转天早晨,尔朱兆归营,下令让高欢渡水到他的大营。

  高欢本想壮着英雄胆过去,被部将孙滕劝止。

  尔朱兆隔河破口大骂,无奈河水奔涌大军又过不去,只得带兵驰还晋阳。

  高欢回营,到了军中统管兵士家属的念贤那里假意寒喧。念贤是尔朱兆安插在高欢营中的心腹,用以监视高欢。

  高欢坐下后,就夸念贤腰中宝刀漂亮,取来观看。

  念贤不知是计,递刀与高欢。高欢随手一刀,消除了尔朱氏在自己军中的最后一个钉子。

  高欢到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每过麦地,自己下马拉住缰绳,当地人民非常欢喜,受到拥戴。(这和《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表演同出一辙。)

  毕竟受尔朱家族恩多,高欢并不清楚自己属下对尔朱氏控制的魏朝有多么忠心,他还不敢挑明和尔朱氏决裂。

  为了让属下军人无路可退,和他一道起兵,他想出一计——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所率六镇降兵全部回山西,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

  本来六镇降兵就一直饱受尔朱氏契胡兵的欺凌,现在又要被征发去当契胡人的奴兵,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马上催促出发。部将孙滕和尉景假装为士兵请命,得以宽缓五日。

  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演戏,又假意再宽缓五日行期。

  待到六镇军士的惊恐酝酿得差不多,火候正好,高欢作为统帅,与这支万余人的先遣军举行告别仪式。

  当着众人的面,他自己泪落如雨,作出一副万般无奈的样子。

  即将踏上去山西之路的士兵一片嚎哭之声,悲从中来,惊天动地。

  高欢叹息一声,说:“我和你们都是镇户出身,一家人呵。现在西去打仗,肯定得死!迟误军期,到目的地后也得死;发配给契胡人当部曲,还得死!总之,都是死路一条。我们该怎么办呢?”

  士兵马上齐呼:“只有造反!”

  高欢很焦急的样子:“造反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能带头呢?”

  将士雀呼,共推高欢。高欢一副万不得已,为众担罪的样子。

  踌躇再三,他对六镇降兵说:“你们这些人,乡里乡亲的,很难统驭。想想看,葛荣有百万之众,就是没有军规战纪,散漫无制,最后难逃败亡。如果你们推我为领军,就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不能随意欺负汉人(六镇降兵多为鲜卑人),不能违犯军令。不然的话,我可不和你们一起造反。”

  “生死由您做主!”万余军同声呐喊。

  于是高欢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在信都起兵。

  为了名正言顺,高欢与属下拎出一个魏朝宗室、时为渤海太守的元朗为帝。

  532年,高欢初次与尔朱氏交锋,以少胜多,在广河大败尔朱兆,俘获五千多人。

  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在尔朱荣死后兴兵,杀入洛阳后缢死魏庄帝,立节闵帝,宰制天下。本来一家窝里斗,各怀异心,相互猜阻。忽然之中生出高欢这么个共同的敌人,反而一条心联合起来。

  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举兵,尔朱度律发自洛阳,尔朱仲远从东郡赶赴,四路大军共二十万人,在邺城汇集,夹洹水列阵,准备和高欢决战,想一举攻灭这个“忘恩负义”的“贼子”和他手下的六镇降附兵士。

  高欢派封隆之留守邺城,亲自率兵马屯兵紫陌。其时,高欢战马不满两千,兵不过三万,而敌兵有二十万之众。

  众寡不敌情势之下,高欢用牛驴连系在一起堵塞自家军队的退路,在韩陵一带摆成圆阵,兵无退路,都有必死之心。

  两军交战在即,尔朱兆立马于阵前责骂高欢反叛尔朱氏。

  高欢此刻,理不亏辞不穷:“本来我是想和你们一起共同辅佐皇帝,现今天子何在?”

  尔朱兆策马言道:“永安王(被杀的孝庄帝即位前的封号)枉杀太原王(尔朱荣),我为报仇才做出这样的事。”

  高欢大声叱责:“从前我们一同在尔朱荣帐下,你劝他造反的事我都清楚。况且,帝王杀大臣,何报之有?今天我和你恩断义绝!”

  言毕,两军交战。高欢自领中军前突,大将高敖曹将左军,高欢堂弟高岳将右军。

  接战后,高欢中军迎战不利,被逼后退。尔朱兆军直扑而来。高岳率五百骑兵突前迎敌兵。高欢另外一个将领斛律敦,收拾败退四散的兵士,重整旗鼓从尔朱兆后面扑上去。大将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骑兵横击冲入阵中。

  尔朱兆军大败。

  败逃之际,尔朱兆对慕容绍宗捶胸大叫:“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尔朱家族四散奔逃。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人,抢先一步回到洛阳,尽杀留守的尔朱氏党羽。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相继被俘斩。

  为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派人慰劳高欢。此刻,高欢觉得自己从前所立为帝的安定王枝属疏远,就派属下魏兰根前去观察节闵帝为人如何,准备重新拥立他。

  魏兰根认为节闵帝神采高明,恐怕日后难以挟制。高乾兄弟及其他手下,也劝高欢说节闵帝是尔朱氏所立,其名不正,劝高欢废掉他。于是,高欢就把节闵帝幽禁在寺庙中。

  挑来拣去,选中平阳王元修。当时元修正躲藏在和他关系不错的散骑侍郎王思政那里,突然见到王思政带高欢属下人马找他,吓得面无人色:“您是把我出卖了吧?”

  王思政说不是。

  又问:“能保我一命吗?”

  王思政答:“世事变化无常,我真的说不准。”

  元修被四百骑兵拥夹在中间,到高欢大帐中。高欢下拜,陈述衷由,泪下沾襟。元修回拜,表示不敢。

  王爷这时才知道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立他为帝。

  很快,安定王手写的禅位表已经递到他手中,于是他签字同意。元修成为皇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五月,魏朝鸩杀节闵帝(时年三十五),又杀曾经为帝的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可怜这些龙子龙孙,完全成为武将权臣们手中的“物”,想用就用,用完后就扔掉杀了省心。不久,孝武帝下诏杀掉叔父汝南王元悦,因为他“位属逼迫”,太有当皇帝的可能。

  魏朝孝武帝纳高欢女儿为皇后,高欢成为国丈。

  转年,尔朱家族最后一个漏网之鱼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尔朱氏最后一个钉子被拔掉。

  尔朱兆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兆妻子及余众归降,高欢以其忠义,待其甚厚。他深知“各为其主”的道理,并未因从前慕容绍宗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计前嫌。

  高欢http://baike.baidu.com/view/20344.htm

  宇文泰http://baike.baidu.com/view/56460.htm

  葛荣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791.htm

  尔朱荣和陈庆之的斗争。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枪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书记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骚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北魏(386年~534年)

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拓跋圭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早期国语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 年)开始汉语定为国语。439年,统一华北。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尔朱荣】
(公元493年-530年),字天宝,北秀容(山西朔县西北)人,先世为契胡部酋长,祖先居于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故以尔朱为姓氏,后为北魏权臣。尔朱荣父亲乃尔朱新兴,史载“家世豪擅,财货丰赢”,“朝廷每有征伐,辄献私马,兼备资粮,助裨军用”,因功任命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尔朱荣有洁白美丽的容貌,爱好射猎,颇晓兵法。在北魏后期政权中,尔朱荣凭借镇压人民起义,迅速壮大了其军事力量,擢为游击将军、冠军将军、平北将军、北道都督,后来加升大都督,统领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
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他扶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并随后发动了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诱骗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阴(今河南孟津县),以铁骑包围,尽杀之。从而完全掌控朝政,此时“京邑士子,十无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同年八月,尔朱荣镇压了葛荣领导的河北起义。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计杀尔朱荣。尔朱荣死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由并州出兵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节闵帝。高欢收纳了尔朱荣军队二十余万人,进占冀州。
南北朝吧,发帖问下,或者看看那得精品贴http://tieba.baidu.com/f?kw=%E5%8D%97%E5%8C%97%E6%9C%9D&fr=tb0_search&ie=utf-8
南北朝的那段是蛮有故事色彩的,我推荐你看一本书《出轨的王朝》,专门讲这个时期的事。
真的喜欢吗?那你就看魏收的魏书吧 那是正史 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史料
文章标题: 为何很多人认为北魏末期开始的争霸史精彩程度超过隋末唐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4363.html
文章标签:北魏  很多人  争霸  程度  超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