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2 02:06: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死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原因其实很简单。袁崇焕之死不光是埋怨崇祯帝,他自己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袁崇焕被杀并不是崇祯的一时兴起,早在袁崇焕夸下“五年平定辽东”时,崇祯事后得知他只是安稳自己的话,就有些不满,后来杀毛文龙一事更是触犯君臣底线。再后来,袁崇焕引后金军队到北京进行截杀,更犯了忌讳,所以崇祯杀他是早已注定的。
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 万历年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后金政权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崇祯帝启用他御辽,后又以“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遭弹劾,最终被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后世的人对袁崇焕的认识历经几次大的颠覆,历史记载袁崇焕凌迟京城百姓竟食其血肉,可见明朝的老百姓有多么地恨,满清入关后,人们又开始怀念袁崇焕,认为袁崇焕是被冤死。那么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今天不妨来说说。
崇祯疑心太重是袁崇焕被杀的原因明朝在万历时期已失去东北,在对当时崛起的后金来说属于守势,满洲八旗更是虎狼之师,袁崇焕与之对抗并能抑制其南下已属不易,而在崇祯刚登机之时,袁崇焕在新君面前夸下海口说“五年平辽”。事实上崇祯二年皇太极便举兵数十万绕过三海关打到京城,而袁崇焕也忙率兵长途奔波护卫京师,袁崇焕请求带兵入北京城休整,崇祯怀疑其有谋反之心。此次后金袭扰北京,朝中大臣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加之袁崇焕之前擅自杀了大将毛文龙,后金军有奸细在京城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由此崇祯朱由检对他也就起了杀心。
袁崇焕为何要凌迟处死
袁崇焕入狱后,朝中组织相关人对其进行审讯,给袁崇焕定了十一大罪状。这是十一大罪状包括: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付托不效指的袁崇焕辜负了崇祯复辽嘱托,致使后金军队长驱南下攻打京师;市米资盗指的是袁崇焕违抗圣旨向蒙古喀喇沁诸部落卖粮的事情;谋款则斩帅是指袁崇焕与后金约定而杀毛文龙;……。这十三条罪状条条都是大罪,据说当时崇祯帝试图释放袁崇焕让他再去平辽,但内阁和刑部都反对,崇祯三年袁崇焕还是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一代名将却落得被如此下场,真可谓是让人痛心疾首。
到底有没有离间计?
袁崇焕死前曾写下诗云:“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袁崇焕死后,再也没有人能抵挡清兵的南下脚步,很快整个大明王朝就走向灭亡。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袁崇焕,认为当年崇祯杀袁崇焕等于是自毁长城。直到大清乾隆年间修《明史》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袁崇焕是被后金施以反间计被冤杀的。不过更多的历史学家对此是保留意见的,他们认为乾隆修的《明史》关于袁崇焕的部分是经过篡改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乾隆曾命张廷玉(修明历官员)按照反间计的精神来重写的。目前原来袁崇焕的口供被满清销毁。可能因为袁崇焕案的原始卷宗严重有害于乾隆“反间计”假说,所以一定要毁了它。
袁崇焕被杀并不是崇祯的一时兴起,早在袁崇焕夸下“五年平定辽东”时,崇祯事后得知他只是安稳自己的话,就有些不满,后来杀毛文龙一事更是触犯君臣底线。再后来,袁崇焕引后金军队到北京进行截杀,更犯了忌讳,所以崇祯杀他是早已注定的。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死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原因其实很简单。袁崇焕之死不光是埋怨崇祯帝,他自己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原因在于:一、袁崇焕擅杀大将。袁崇焕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毛文龙,按明朝的规矩,要处死毛文龙这样的一品大员,一定得皇帝亲自下旨才行,不然就是欺君之罪。正是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敌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增强了后金的实力,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参考文献: 《满文而袁崇焕杀毛文龙,事先根本没跟皇上通气,属于擅作主张。》
二、袁崇焕成名太快,不得人心、不懂得揣摩皇帝心思,个人行为膨胀。 袁崇焕那是一夜成名,加官进爵短短只用了两个月,就从六品小官升到了副部级的兵部侍郎、辽东巡抚,不得人心,没过几天刚刚平步青云的袁崇焕,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因为当时锦州失陷,大臣纷纷弹劾袁崇焕,本来可以去救援,你没有去救援,很多人用锦州失陷作文章,而当时崇祯皇帝也没有给袁崇焕做主,他误信了他所亲信的人,所以最后袁崇焕被迫回到老家。
三、皇太极的反间计是导致崇祯帝杀死袁崇焕的导火索。崇祯志大才疏,年轻气盛,刚愎自用,且疑心太重,皇太极设计陷害说袁崇焕要叛变.这么简单的离间计崇祯皇帝居然信了。袁崇焕曾承诺崇祯帝五年内收复辽东,后来迟迟不兑现,让崇祯帝给十分失望,可以说袁崇焕自身的不谨慎,信口开河,让崇祯帝再次起了杀心。
四、袁崇焕太贪心,滥用军饷。袁崇焕不断的增少兵员,把节约下来的钱财通通搬回家,用钱财贿赂买笼毛文龙的部下。
生性多疑的崇祯始终无法做到对将士的信任,才有了满朝无人,群臣负我的想法迎来了明朝的灭亡。
袁崇焕被杀并不是崇祯的一时兴起,早在袁崇焕夸下“五年平定辽东”时,崇祯事后得知他只是安稳自己的话,就有些不满,后来杀毛文龙一事更是触犯君臣底线。再后来,袁崇焕引后金军队到北京进行截杀,更犯了忌讳,所以崇祯杀他是早已注定的。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死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原因其实很简单。袁崇焕之死不光是埋怨崇祯帝,他自己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的一天,北京城里万人空巷,人们都赶去西市看处决犯人。犯人的名字叫袁崇焕。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任县吏,后自荐到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崇祯即位后重新启用袁崇焕,委以重任: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1628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崇祯二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率部阻击。
崇祯二年十二月,崇祯皇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第二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罪名,判袁崇焕凌迟处斩。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这一年袁崇焕四十六岁。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1、袁崇焕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少时不喜读书,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后出走投奔叔父,袭其职为百户。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的练兵游击,后率兵两百攻破后金镇江,占领皮岛,被朝廷任命为平辽总兵官。毛文龙占据皮岛,手下有三四万人,以一人之力牵制后金军队,但他本人骄横跋扈、不服袁崇焕管束。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借阅兵为名,渡海来到皮岛,毛文龙前往迎接。毛文龙见了袁崇焕,语多傲慢。袁崇焕便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将毛擒获,数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宝剑,将他斩首。
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使得毛文龙部没了主帅、军心离散、以致背叛投敌,清初被封为藩王的明四大降将,除了吴三桂外,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都是毛文龙的部将,可见毛文龙的部队是极有战斗力的。而毛文龙部在毛文龙死后投降后金,不仅为后金长驱南下解决了后顾之忧,耿、尚、孔还为后金携带来了大量的攻城重装武器,为后金军队攻城能力的不足打开了局面。而耿、尚、孔还作为后金军队几次大规模入关寇掠中原的向导,没有耿、尚、孔的投敌,后金军队的攻势就不敢深入大明内地来寇掠。
袁崇焕擅自诛杀大将毛文龙,虽说是发现毛文龙勾结女真,其实毛文龙只是不大遵从袁的将令而已,袁为了在军中立威,便擅杀总兵毛文龙,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成为崇祯皇帝杀他的理由之一。
2、夸口五年平辽,欺君罔上
当初,崇祯帝召见袁崇焕,问他复辽策略,袁崇焕信口说道:“五年之内可复辽。”崇祯闻言大喜,这时一位叫许誉卿的官员问袁崇焕,五年复辽的策略是什么?袁崇焕答:只是随便一说宽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可不是好糊弄的,到时候你完不成任务怎么办?袁崇焕愣了半天不知所措。
袁崇焕对崇祯说五年收复辽地能够做到,但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要粮要钱要兵要权,崇祯皇帝全都痛快的答应。结果仅仅一年后,皇太极就绕过广宁防线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没有阻击敌人于昌平,而是一路尾随,明朝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袁崇焕却将敌人引到北京城下。在北京城外和金军展开激烈鏖战,期间,袁崇焕请求进城休整军队,遭到崇祯拒绝,因为当时已经很多流言说袁崇焕勾结金兵,崇祯不得不防。袁崇焕在城外和金兵交战数日,双方互有胜负,金兵见无法攻破城池,收兵撤退了,京城周围房屋损毁无数,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而袁崇焕呢,五年平辽,不过是一句空话,戏弄皇帝,欺君罔上,这是崇祯皇帝最生气的一点。
3、纵寇入境,民怨沸腾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检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也在遵化战役中中流矢阵亡, 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死。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皇太极打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追而不打,一直跟在皇太极后面,任凭他烧杀抢掠,把皇太极引到北京城下。那些在北京郊外的百姓自然骂袁崇焕:皇太极过来抢的时候你不打,非要把人引到京城去,你要干什么?而且很多官员也是把家安置在郊区的,他们也被抢了。最后袁崇焕下狱的时候,骂他要处死他的那些奏折铺天盖地,比魏忠贤还多。袁崇焕押到西市行刑的时候,一路上都是唾骂,百姓买肉生吃。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憎恨。纵寇入境、民怨沸腾,这也是崇祯皇帝杀他的一个理由。
4、明末党争的牺牲品
促使崇祯下决心杀掉袁崇焕的真正罪名是“结交近侍”,因为袁崇焕私底下和内阁大学士钱龙锡的关系极好,据某些言官的弹劾,袁崇焕给钱龙锡送过三万两银子。
为了防止类似西汉“七国之乱”、唐朝“安史之乱”一类教训不再重演,明朝对于藩王、边境统兵将领的管理有一套严格规定。其中就有边境统兵将帅不得结交内臣,这是一条高压线。一旦撞线,杀无赦。
袁崇焕入狱后,御史高捷弹劾大学士钱龙锡与袁崇焕互相勾结,证据是一份关于二人密谈平辽方略笔录,钱龙锡被迫辞职。此后,关于袁崇焕更多的黑材料被源源不断报上来。后来,山东道御史史范上本,弹劾钱龙锡收受袁崇焕数万两白银,连银子放在哪里,都说得一清二楚。联想到袁崇焕昔日上折子要求在宁远为魏忠贤修生祠之事,这下也不由皇帝不信了。当时的朝臣有几人不收银子?但收谁的都可以,就是不能收边关将帅的。就是这道奏折把袁崇焕送上了断头台。
在朝廷上下一片杀袁之声中,其实背后隐藏的是一场权力之争。主角就是周延儒、温体仁、钱龙锡、成基命等几位大学士,争夺目标:内阁首辅。袁崇焕不幸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
袁崇焕的是非功过
袁崇焕35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袁崇焕到京城觐见,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在宁远筑城,孙承宗采用了他的主张,构建关宁防线,创建关宁铁骑。孙承宗赏识、倚重袁崇焕,传授他兵法谋略,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宁远之战前,接替孙承宗的高第为了个人安危,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率领一万将士独守孤城,抵抗四倍于自己的努尔哈赤,毫无畏惧,终取得宁远大捷、打伤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几年后,宁锦战役又重挫刚即位的皇太极,使其数年不再侵犯明朝。
袁崇焕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如性格急躁,胆大妄为;排斥异己,用人唯亲;处事不当,战略失误;政治上幼稚,不上道等等。但他理想远大、满腔热血、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在困境中坚守,在绝境中不沉沦。他把一生都交给了国家和百姓,他的心中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能够再创大好河山,并且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愿望。
袁崇焕说“五年平辽”,虽有些夸大,但如果时间允许,以他的才智和能力,虽不能改变明朝命运,也能挽回败局,巩固边防,如果再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就可与满清八旗在野外决战,阻敌进犯。要知道袁崇焕虽然在辽东战斗了十几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基层官员;他真正成为最高首长是在崇祯登基后,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有条件实现他的全部战略规划。而时间才过了不到一年他就被崇祯杀了,满腔理想与抱负付诸东流。他倾尽全力、呕心沥血,换来的却是千刀万剐。
袁崇焕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抱怨、没有悔恨,没有放弃。虽然有缺点,但他依然值得我们敬仰。
袁崇焕该不该死
袁崇焕有错有罪,但罪不至死,而且敌人还在城下,崇祯皇帝就把袁崇焕抓起来,关进大牢,直接的后果是:袁崇焕的部下祖大寿带领关宁铁骑跑路,在袁崇焕的手谕才回来作战,打败满清军队。
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就像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一样,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一时痛快,后患无穷。
敌患未除,先杀重臣,等于自毁长城;袁崇焕死后,辽东军心涣散,大批将领投降,即便孙承宗重出,也没逃过大凌河之败,此后正面战场再也没有人能跟皇太极抗衡了;最后,崇祯在袁崇焕解围成功后将他杀害,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后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崇祯下诏勤王,左良玉拥兵40万却不敢来救,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袁崇焕。
袁崇焕,一个悲剧的将领;崇祯,一个悲剧的帝王。大厦将倾,无力逆转。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