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崇祯该不该杀袁崇焕

时间: 2021-04-12 02:06: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崇祯该不该杀袁崇焕

崇祯为什么要杀死袁崇焕

对于崇祯皇帝杀袁崇焕一直不能理解。如果说皇太极射了反间计,那么,这条计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实施中都是显得很粗糙。还不如蒋干盗书实际的精妙。隐秘,与智慧,啥证据也没有,就凭清朝两个当兵的胡乱一说,就把大明朝的顶梁柱给杀了,还不解恨,磔刑。干嘛呀,杀人不过头点地,非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对比一下,赵构当年杀岳飞,是怕打到北国,迎回两个皇帝,赵构虽然出于私心,也算岳飞死得明白,崇祯不管出于何目的,到底为啥呀,自毁长城。
  反间计这个故事最初就是清军入关以后给皇太极写实录的时候编出来的,仔细看看就知道这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之明朝版。《三国演义》那是清朝初级高级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一本(在明朝充其量也就是小说 毕竟人家文化水平跟不上)。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但是翻翻《三国演义》,再去把崇祯收拾魏忠贤的过程拿来对比一下就很无语了。
  真正杀掉袁崇焕的罪名不是“通敌谋反”而是“结交近侍”,因为袁崇焕私底下和内阁大学士钱龙锡的关系极好,据某些言官的情报还说袁崇焕给钱龙锡送过三万两银子(...),那就是定了。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皇帝残暴还是仁慈,英明还是昏庸,但凡敢于触碰当权者的权力的,或者对当权者产生威胁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
  当然啦,袁崇焕并没有这种想法,行贿的事情应该也是被扩大了,但是还有两个人为了自身利益还是要拔掉袁崇焕,其实他们的目标是钱龙锡,因为明代内阁制度是走一个旧的进一个新的,现在内阁人很多,这两个兄弟进不去。那就把钱龙锡拉下来吧,他不是和袁崇焕关系很好吗?袁崇焕出了事情然后就疯狂炒作,越闹越大最后钱龙锡走人,袁崇焕凌迟!钱龙锡走后周延儒入阁,又过了几个月温体仁入阁。
  反正无论如何,袁崇焕就这么死了,温体仁和周延儒的意思就是把钱龙锡拉下来就行了,袁崇焕死活没关系,不死也行,但是袁崇焕还是死了。而崇祯要杀袁崇焕原因也无非是“众怒难犯”,袁崇焕押到西市行刑的时候也没有像我们今天想的那样无数百姓哀嚎为袁崇焕鸣不平之类的。一路上都是唾骂,不少人还很高兴大明又铲除了一个奸贼。当初皇太极打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就一直跟在皇太极后面,任凭他烧杀抢掠,然后把皇太极引道北京再一阵乱打。这样那些在北京郊区外的百姓自然骂袁崇焕。皇太极过来抢的时候你不打,非要把人引道京城去,你要干什么?而且很多官老爷也是把家安置在郊区的,他们也被抢了。最后袁崇焕下狱的时候,骂他要处死他的那些奏折真是一个铺天盖地比魏忠贤还多。祸闯成这样了,你自己拿脑袋去顶吧。这才是崇祯的想法。
  而且袁崇焕虽然不是汉奸叛徒但是他也不是什么民族英雄。别的不说了就说皇太极的这次入侵吧。皇太极以前都老老实实的在辽东呆着(最多也就是去锦州啃砖头 只能啃砖头),这次怎么能绕到蒙古画个圈跑这么远的路来京城?还不是你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未经请示)!我们在百度百科搜一下辽东就能看到一张地图,也就是天启末年至崇祯初年辽东的情况。努尔哈赤时期每次努先生出去抢东西的时候,在皮岛的毛文龙就去他地盘上“闯祸”了(有次还闯到了萨尔浒)。这回皇太极居然敢跑这么远的路,如果毛文龙还在他要是不去沈阳和赫图阿拉溜一圈应该是很对不起他自己的。但是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这一下子皇太极高兴了,后顾之忧解除了就可以放心的去北京了。
  而且袁崇焕下狱的时候,继续平定“己巳之变”并且接替袁崇焕当上辽东总督的是孙承宗(袁崇焕的老师兼上级)。这个明末唯一的超级猛人就不多说了,只需要告诉各位关宁防线是他建的袁崇焕是他一手提拔的,辽东的一切几乎全是他整的。
  大致就是这样了,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皇太极打到了北京,袁崇焕想把他引到北京结果搞定官民不聊生。再后来因为涉嫌结交近侍被人揭发之后下狱,然后被温体仁等一干人猛踩,死了(死后还给清朝当了挡箭牌 不知道能不能气活过来)。虽然袁崇焕不是个民族英雄,但是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国家和百姓,他的心中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能够再创大好河山,并且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愿望,从这一点上来讲他还是个英雄。但是他不上道,不懂得规则,不懂得要想获得就必须“付出”,最终也只能成为这个黑暗世界的牺牲品。之后清军入关,他们为崇祯皇帝尽孝服丧,以便获得明朝人心。但是亡国的君主不能太伟大,不然新的王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可毕竟人都夸了,如何勤政云云........ 反过来只能用软刀子捅人,于是他们找到了袁崇焕,因为袁崇焕让崇祯杀了,只要死命的追捧袁崇焕就可以否定崇祯。而袁崇焕最后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反倒成为强盗们否定崇祯和明朝的理由,泉下有知,恐怕也不会甘心吧。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死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原因其实很简单。袁崇焕之死不光是埋怨崇祯帝,他自己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袁崇焕被杀并不是崇祯的一时兴起,早在袁崇焕夸下“五年平定辽东”时,崇祯事后得知他只是安稳自己的话,就有些不满,后来杀毛文龙一事更是触犯君臣底线。再后来,袁崇焕引后金军队到北京进行截杀,更犯了忌讳,所以崇祯杀他是早已注定的。

不是崇祯要杀实在是民愤难平,崇祯对他信任的人都甚至不需要本人解释,崇祯自己就找理由给他开拓。后面的杨嗣昌,洪承畴啊之类的都这样,对不信任的动不动就要杀头。可惜所用皆非人,看了忍不住就想骂,崇祯你他妈的都用些什么烂人啊怎么都是些志大才疏之辈啊,真的是物以类聚
市粜资敌-输款斩帅-顿兵不战-纵兵长驱-遣散援兵,这袁崇焕又卖粮资敌,还斩帅议和对待敌人如春天般温暖,对待友军。。。。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 万历年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后金政权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崇祯帝启用他御辽,后又以“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遭弹劾,最终被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后世的人对袁崇焕的认识历经几次大的颠覆,历史记载袁崇焕凌迟京城百姓竟食其血肉,可见明朝的老百姓有多么地恨,满清入关后,人们又开始怀念袁崇焕,认为袁崇焕是被冤死。那么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今天不妨来说说。

崇祯疑心太重是袁崇焕被杀的原因

明朝在万历时期已失去东北,在对当时崛起的后金来说属于守势,满洲八旗更是虎狼之师,袁崇焕与之对抗并能抑制其南下已属不易,而在崇祯刚登机之时,袁崇焕在新君面前夸下海口说“五年平辽”。事实上崇祯二年皇太极便举兵数十万绕过三海关打到京城,而袁崇焕也忙率兵长途奔波护卫京师,袁崇焕请求带兵入北京城休整,崇祯怀疑其有谋反之心。此次后金袭扰北京,朝中大臣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加之袁崇焕之前擅自杀了大将毛文龙,后金军有奸细在京城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由此崇祯朱由检对他也就起了杀心。

袁崇焕为何要凌迟处死

袁崇焕入狱后,朝中组织相关人对其进行审讯,给袁崇焕定了十一大罪状。这是十一大罪状包括: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付托不效指的袁崇焕辜负了崇祯复辽嘱托,致使后金军队长驱南下攻打京师;市米资盗指的是袁崇焕违抗圣旨向蒙古喀喇沁诸部落卖粮的事情;谋款则斩帅是指袁崇焕与后金约定而杀毛文龙;……。这十三条罪状条条都是大罪,据说当时崇祯帝试图释放袁崇焕让他再去平辽,但内阁和刑部都反对,崇祯三年袁崇焕还是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一代名将却落得被如此下场,真可谓是让人痛心疾首。

到底有没有离间计?

袁崇焕死前曾写下诗云:“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袁崇焕死后,再也没有人能抵挡清兵的南下脚步,很快整个大明王朝就走向灭亡。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袁崇焕,认为当年崇祯杀袁崇焕等于是自毁长城。直到大清乾隆年间修《明史》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袁崇焕是被后金施以反间计被冤杀的。不过更多的历史学家对此是保留意见的,他们认为乾隆修的《明史》关于袁崇焕的部分是经过篡改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乾隆曾命张廷玉(修明历官员)按照反间计的精神来重写的。目前原来袁崇焕的口供被满清销毁。可能因为袁崇焕案的原始卷宗严重有害于乾隆“反间计”假说,所以一定要毁了它。

袁崇焕被杀并不是崇祯的一时兴起,早在袁崇焕夸下“五年平定辽东”时,崇祯事后得知他只是安稳自己的话,就有些不满,后来杀毛文龙一事更是触犯君臣底线。再后来,袁崇焕引后金军队到北京进行截杀,更犯了忌讳,所以崇祯杀他是早已注定的。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死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原因其实很简单。袁崇焕之死不光是埋怨崇祯帝,他自己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崇祯之所以要杀袁崇焕是因为这个人被怀疑私通外敌,因此被崇祯帝凌迟处死。而且竟然被骂卖国贼。
因为袁崇焕这个人十分的有能力,并且也不是忠于皇帝,所以说崇祯最终还是要杀了他。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原因在于:一、袁崇焕擅杀大将。袁崇焕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毛文龙,按明朝的规矩,要处死毛文龙这样的一品大员,一定得皇帝亲自下旨才行,不然就是欺君之罪。正是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敌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增强了后金的实力,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参考文献: 《满文而袁崇焕杀毛文龙,事先根本没跟皇上通气,属于擅作主张。》

  二、袁崇焕成名太快,不得人心、不懂得揣摩皇帝心思,个人行为膨胀。 袁崇焕那是一夜成名,加官进爵短短只用了两个月,就从六品小官升到了副部级的兵部侍郎、辽东巡抚,不得人心,没过几天刚刚平步青云的袁崇焕,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因为当时锦州失陷,大臣纷纷弹劾袁崇焕,本来可以去救援,你没有去救援,很多人用锦州失陷作文章,而当时崇祯皇帝也没有给袁崇焕做主,他误信了他所亲信的人,所以最后袁崇焕被迫回到老家。 

三、皇太极的反间计是导致崇祯帝杀死袁崇焕的导火索。崇祯志大才疏,年轻气盛,刚愎自用,且疑心太重,皇太极设计陷害说袁崇焕要叛变.这么简单的离间计崇祯皇帝居然信了。袁崇焕曾承诺崇祯帝五年内收复辽东,后来迟迟不兑现,让崇祯帝给十分失望,可以说袁崇焕自身的不谨慎,信口开河,让崇祯帝再次起了杀心。

四、袁崇焕太贪心,滥用军饷。袁崇焕不断的增少兵员,把节约下来的钱财通通搬回家,用钱财贿赂买笼毛文龙的部下。

生性多疑的崇祯始终无法做到对将士的信任,才有了满朝无人,群臣负我的想法迎来了明朝的灭亡。

袁崇焕被杀并不是崇祯的一时兴起,早在袁崇焕夸下“五年平定辽东”时,崇祯事后得知他只是安稳自己的话,就有些不满,后来杀毛文龙一事更是触犯君臣底线。再后来,袁崇焕引后金军队到北京进行截杀,更犯了忌讳,所以崇祯杀他是早已注定的。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死战功赫赫的袁崇焕?原因其实很简单。袁崇焕之死不光是埋怨崇祯帝,他自己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因为袁崇焕骗了崇祯皇帝。当时袁崇焕和崇祯皇帝说五年之内能平定后金,结果后金打到了京城,崇祯很生气下令杀了袁崇焕。
因为崇祯皇帝发现关宁军只听袁崇焕的号令,自己作为统治者,竟然指挥不动军队,这让他忍受不了。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袁崇焕该不该死?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的一天,北京城里万人空巷,人们都赶去西市看处决犯人。犯人的名字叫袁崇焕。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任县吏,后自荐到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崇祯即位后重新启用袁崇焕,委以重任: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1628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崇祯二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率部阻击。

崇祯二年十二月,崇祯皇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第二年八月,崇祯皇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罪名,判袁崇焕凌迟处斩。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这一年袁崇焕四十六岁。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1、袁崇焕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少时不喜读书,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后出走投奔叔父,袭其职为百户。天启元年(1621年),升任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的练兵游击,后率兵两百攻破后金镇江,占领皮岛,被朝廷任命为平辽总兵官。毛文龙占据皮岛,手下有三四万人,以一人之力牵制后金军队,但他本人骄横跋扈、不服袁崇焕管束。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借阅兵为名,渡海来到皮岛,毛文龙前往迎接。毛文龙见了袁崇焕,语多傲慢。袁崇焕便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将毛擒获,数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宝剑,将他斩首。

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使得毛文龙部没了主帅、军心离散、以致背叛投敌,清初被封为藩王的明四大降将,除了吴三桂外,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都是毛文龙的部将,可见毛文龙的部队是极有战斗力的。而毛文龙部在毛文龙死后投降后金,不仅为后金长驱南下解决了后顾之忧,耿、尚、孔还为后金携带来了大量的攻城重装武器,为后金军队攻城能力的不足打开了局面。而耿、尚、孔还作为后金军队几次大规模入关寇掠中原的向导,没有耿、尚、孔的投敌,后金军队的攻势就不敢深入大明内地来寇掠。

袁崇焕擅自诛杀大将毛文龙,虽说是发现毛文龙勾结女真,其实毛文龙只是不大遵从袁的将令而已,袁为了在军中立威,便擅杀总兵毛文龙,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影响,成为崇祯皇帝杀他的理由之一。

2、夸口五年平辽,欺君罔上

当初,崇祯帝召见袁崇焕,问他复辽策略,袁崇焕信口说道:“五年之内可复辽。”崇祯闻言大喜,这时一位叫许誉卿的官员问袁崇焕,五年复辽的策略是什么?袁崇焕答:只是随便一说宽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可不是好糊弄的,到时候你完不成任务怎么办?袁崇焕愣了半天不知所措。

袁崇焕对崇祯说五年收复辽地能够做到,但是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要粮要钱要兵要权,崇祯皇帝全都痛快的答应。结果仅仅一年后,皇太极就绕过广宁防线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没有阻击敌人于昌平,而是一路尾随,明朝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袁崇焕却将敌人引到北京城下。在北京城外和金军展开激烈鏖战,期间,袁崇焕请求进城休整军队,遭到崇祯拒绝,因为当时已经很多流言说袁崇焕勾结金兵,崇祯不得不防。袁崇焕在城外和金兵交战数日,双方互有胜负,金兵见无法攻破城池,收兵撤退了,京城周围房屋损毁无数,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而袁崇焕呢,五年平辽,不过是一句空话,戏弄皇帝,欺君罔上,这是崇祯皇帝最生气的一点。

3、纵寇入境,民怨沸腾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主皇太极举兵数十万分别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听闻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所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检得知后非常高兴,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营都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也在遵化战役中中流矢阵亡, 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死。后金军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皇太极打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追而不打,一直跟在皇太极后面,任凭他烧杀抢掠,把皇太极引到北京城下。那些在北京郊外的百姓自然骂袁崇焕:皇太极过来抢的时候你不打,非要把人引到京城去,你要干什么?而且很多官员也是把家安置在郊区的,他们也被抢了。最后袁崇焕下狱的时候,骂他要处死他的那些奏折铺天盖地,比魏忠贤还多。袁崇焕押到西市行刑的时候,一路上都是唾骂,百姓买肉生吃。可见当时人们对他的憎恨。纵寇入境、民怨沸腾,这也是崇祯皇帝杀他的一个理由。

4、明末党争的牺牲品

促使崇祯下决心杀掉袁崇焕的真正罪名是“结交近侍”,因为袁崇焕私底下和内阁大学士钱龙锡的关系极好,据某些言官的弹劾,袁崇焕给钱龙锡送过三万两银子。

为了防止类似西汉“七国之乱”、唐朝“安史之乱”一类教训不再重演,明朝对于藩王、边境统兵将领的管理有一套严格规定。其中就有边境统兵将帅不得结交内臣,这是一条高压线。一旦撞线,杀无赦。
袁崇焕入狱后,御史高捷弹劾大学士钱龙锡与袁崇焕互相勾结,证据是一份关于二人密谈平辽方略笔录,钱龙锡被迫辞职。此后,关于袁崇焕更多的黑材料被源源不断报上来。后来,山东道御史史范上本,弹劾钱龙锡收受袁崇焕数万两白银,连银子放在哪里,都说得一清二楚。联想到袁崇焕昔日上折子要求在宁远为魏忠贤修生祠之事,这下也不由皇帝不信了。当时的朝臣有几人不收银子?但收谁的都可以,就是不能收边关将帅的。就是这道奏折把袁崇焕送上了断头台。
在朝廷上下一片杀袁之声中,其实背后隐藏的是一场权力之争。主角就是周延儒、温体仁、钱龙锡、成基命等几位大学士,争夺目标:内阁首辅。袁崇焕不幸成为了党争的牺牲品。

袁崇焕的是非功过

袁崇焕35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袁崇焕到京城觐见,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时,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在宁远筑城,孙承宗采用了他的主张,构建关宁防线,创建关宁铁骑。孙承宗赏识、倚重袁崇焕,传授他兵法谋略,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宁远之战前,接替孙承宗的高第为了个人安危,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率领一万将士独守孤城,抵抗四倍于自己的努尔哈赤,毫无畏惧,终取得宁远大捷、打伤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几年后,宁锦战役又重挫刚即位的皇太极,使其数年不再侵犯明朝。

袁崇焕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如性格急躁,胆大妄为;排斥异己,用人唯亲;处事不当,战略失误;政治上幼稚,不上道等等。但他理想远大、满腔热血、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在困境中坚守,在绝境中不沉沦。他把一生都交给了国家和百姓,他的心中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能够再创大好河山,并且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愿望。

袁崇焕说“五年平辽”,虽有些夸大,但如果时间允许,以他的才智和能力,虽不能改变明朝命运,也能挽回败局,巩固边防,如果再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就可与满清八旗在野外决战,阻敌进犯。要知道袁崇焕虽然在辽东战斗了十几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基层官员;他真正成为最高首长是在崇祯登基后,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有条件实现他的全部战略规划。而时间才过了不到一年他就被崇祯杀了,满腔理想与抱负付诸东流。他倾尽全力、呕心沥血,换来的却是千刀万剐。

袁崇焕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抱怨、没有悔恨,没有放弃。虽然有缺点,但他依然值得我们敬仰。

袁崇焕该不该死

袁崇焕有错有罪,但罪不至死,而且敌人还在城下,崇祯皇帝就把袁崇焕抓起来,关进大牢,直接的后果是:袁崇焕的部下祖大寿带领关宁铁骑跑路,在袁崇焕的手谕才回来作战,打败满清军队。

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就像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一样,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一时痛快,后患无穷。

敌患未除,先杀重臣,等于自毁长城;袁崇焕死后,辽东军心涣散,大批将领投降,即便孙承宗重出,也没逃过大凌河之败,此后正面战场再也没有人能跟皇太极抗衡了;最后,崇祯在袁崇焕解围成功后将他杀害,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后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崇祯下诏勤王,左良玉拥兵40万却不敢来救,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袁崇焕。

袁崇焕,一个悲剧的将领;崇祯,一个悲剧的帝王。大厦将倾,无力逆转。

文章标题: 崇祯该不该杀袁崇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1665.html
文章标签:崇祯  该杀  袁崇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