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2 02:07: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导语:吴三桂在明朝灭亡以后,一开始是要投靠大顺政权的;可是后来从北京传来大顺军拷掠官绅、追缴赃款、军纪败坏、骚扰百姓的消息,更兼大顺政权拘押了他的父亲吴襄及其他家人,抄了他的家资田产,而且大顺政权第二号人物刘宗敏还抢夺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这一切,使手握重兵的沙场悍将吴三桂怒火万丈。
再加上大顺政权在北京施行的错误政策,也使得吴三桂及其部下将领都认为李自成绝非是能够坐天下的真龙天子;“流贼终究是流贼啊”!吴三桂一声长叹,遂决定向清朝借兵,共同对付李自成大顺政权。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沉重,更兼天灾人祸,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流民起义频繁爆发,此起彼伏。朝廷在辽东清军的侵犯和内地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左支右拙,精疲力竭。
自从1643年10月明朝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所部主力被大顺军歼灭以后,各阶层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明朝气数已尽,转而把希望寄托于大顺政权。企盼着大顺政权能够迅速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生活,发展生产经济,让大家安居乐业,再不受战乱之苦。
所以,李自成自山西进军北京,一路上明朝文臣武将不做抵抗,纷纷投降;使李自成顺利攻入北京城,灭亡了明朝。
明朝官绅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把“明亡顺兴”看成是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归附李自成大顺政权。其中有很多人争先投靠,希冀跻身于新兴的大顺朝定鼎功臣之列;有些人虽心怀疑惧,但为形势所迫而随大流。总之,在大顺军被清军击败以前,汉族官绅中的大批文官武将都以投靠大顺政权为惟一出路,而不可能设想去投靠偏处辽东的一个语言、风俗都有很大差异的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清政权。
吴三桂也不例外!
其实,明朝灭亡后,吴三桂首选的出路,就是投靠大顺政权。因为吴三桂作为明朝辽东大将,长期与清军作战,双方屡番血战,结下了血海深仇。而且,皇太极多次让祖大寿等吴三桂的亲朋故旧写信,劝说吴三桂投降清朝。吴三桂每次都坚决拒绝了。因此,皇太极及其他满清贵族都对吴三桂痛恨之极。
由此可见,吴三桂一开始投降李自成大顺政权,是真心的。
吴三桂满心以为自己此次进北京晋见李自成,一定会跻身于新朝权贵行列。谁知道吴三桂在进京的路上,不断听到大顺军在北京城中的残暴行径,吴三桂虽然认为这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可是,他的内心已经是非常疑虑了。
不久,吴三桂在路上遇到了父亲吴襄派来找他的家丁。从这个家丁口中,吴三桂听到的消息使他大为震惊。
大顺政权在北京的作为实在超出了吴三桂的想象。这哪里是建立新朝的气象啊!简直就是一群土匪进了村嘛!
尤其令吴三桂气愤的是:大顺政权为了筹措军饷,大批逮捕明朝官绅士大夫,不论清廉贪渎,一概严刑逼供,勒令官员们交出家产,实现“追赃助饷”的目的。在这大规模的追赃行动中,李自成大顺政权竟然丝毫也没有顾忌吴三桂这位边关大将的面子,不但抄了吴三桂在北京的家,抢走了所有的财物,而且还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他家人全部抓入监牢,继续严刑追赃。
最后,那个令吴三桂五雷轰顶的消息使他彻底崩溃了:大顺政权的第二号人物——权将军刘宗敏,强行从吴府把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给抢走了。
“大丈夫生于世间,连一个女子都无法保护,还有何用!”吴三桂立即召集众将开会商议。
“唉,流贼终究是流贼啊,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听到吴三桂传达的来自北京城中的消息之后,关宁军将领们大失所望,纷纷摇头叹息。
明朝亡了,大顺政权又不具备建立新朝的气象;那么,吴三桂与关宁军将士们何去何从呢?
经过一番商议,关宁军将领们达成一致意见:高举恢复明朝的大旗,派能员去清方借兵,共同打击李自成大顺军;夺回崇祯的太子,再建大明王朝。事成之后,对秦朝裂土送金,表达谢意。
于是,吴三桂停止前往北京,立刻回师,袭占了山海关。关宁军据关而守,准备同大顺军决一死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战场上英武过人的吴三桂,在政治上却远不及狡诈阴险的多尔衮和范文程。多尔衮一步步地设下圈套,诱使吴三桂坠入陷阱;最终,在多尔衮的逼迫之下,吴三桂不得不违心地投降了清朝,成为清朝征服中国的马前卒。
结语:吴三桂一开始是要投靠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但是,大顺政权严重侵犯了吴三桂的切身利益,使吴三桂痛恨不已,决意与李自成大顺政权为敌。可是,吴三桂清醒地认识到:单单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是打不过李自成大顺军的;因此吴三桂只能求助于清朝,从而被政治高手多尔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吴三桂不得不违心地投降了清朝。
吴三桂是明朝时期镇守辽东的平西伯,后来投降清政府,是镇守云贵的平西王。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为了对付李自成,投降关外的多尔衮,引清兵通过山海关进入中原。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属河北省唐山市)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大顺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据传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
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此时,被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当时军事对峙的严重性是估计不足的。
吴三桂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即派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军。
在派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李自成直至行抵关门之时,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图脱逃,才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但已贻误了轻兵速进夺取关门的有利时机。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多尔衮将计就计,趁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之机,突然向李自成发动攻击。
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兵入关后,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清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扩展资料: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死、明廷亡,他和所有明廷故臣一样都在寻找出路。而一条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大顺对吴三桂的政策亦是招降。李自成遣使三桂,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并声明“俟立功日升赏”。
这对于已缺饷一年多的吴军确实是雪中送炭。吴三桂已有降意。就在这关键时刻,吴三桂先后接到两种文书。一是大顺使者所持其父吴襄劝其归顺李自成的书信,二是有人送给吴三桂密信,详告其父被刘宗敏抓捕追脏,遭到严刑拷打。
其父已凑白银五万两,但离刘宗敏所索二十万两甚远。此外,吴三桂爱妾陈圆圆亦被刘宗敏霸占。吴三桂闻讯大怒。遂拔剑斩案、升帐演兵场,斩一名来使,将另一名割去双耳,令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
同时,起兵回师击败唐通,夺回山海关。吴三桂从态度模棱两可转变为公开对抗,这在大顺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兵十万,号称二十万东出京师。此时,吴三桂已别无选择。若明日ji单独与大顺军交锋,必将不敌,身家性命必毁于一旦。
于是只得依多尔衮所示,亲往清营,剃发跪拜。次日,山海关大战展开。狡诈的多尔衮令吴军先与大顺军战。待交战双方皆疲,而吴军已显不支之时,方挥师跃入阵中。毫无思想准备的大顺军兵败如山倒。至此,吴三桂所谓借清军以伐大顺,以复明室的设想已成泡影。
在军事上、政治上已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清,只把吴三桂视为众多归降故明官员中的一个,并驱之若走狗来为其征服全中国的企图效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三桂
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汉奸,可以说没有他的叛变,清朝就别想那么容易入主中原,但是从他的后来干的事来看,他也不是一心忠心清朝的,先降清后来又反清,所以当时开关投降他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崇祯年间,吴三桂身为明朝将领,一直都在辽东前线和后金战斗,他的父亲吴襄是锦州总兵,舅舅是关宁铁骑的创建人祖大寿,可以说吴三桂一家都是抗清的,他们是和清军有着十几年的家仇国恨,对于投降清朝在我来看,他当时也是抱着很大顾虑的。
统帅关宁铁骑的吴三桂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底牌,在李自成东进京师的时候,崇祯就下令天下兵马勤王,距离最近的吴三桂当然是最被看重的,而且关宁铁骑骑兵行军速度快,看看袁崇焕带领9000关宁铁骑火速解围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急行军下,两天不到就能赶到北京,所以当时崇祯其实没南逃,就是全部把宝压在吴三桂身上。
但是吴山桂接到崇祯的命令后,吴三桂是一路行军,但是却不是全速行军,日行50里,等到了河北唐山附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得到了北京已经陷落的消息,崇祯身亡大明覆灭,这使得吴三桂一时间不知所措,在回过神来后,吴三桂就决定投降李自成,因为同样是汉人王朝,大顺肯定比大清来说更能让人接受,再有自己和清朝在辽东对抗了十几年,双方是可以说血海深仇。
但是接下来吴三桂就看到他不想看到的一幕,进入北京的李自成军队,终于暴露本来面目,到处 搜刮金银,一点没有能成事的迹象,最关键是吴三桂自己家业受到了盘剥,自己最爱的姬妾还被霸占了,看着毫无前途的大顺朝,吴三桂就只能把目光投在清朝的身上。
因为夹在大顺和清朝的之间,在看到李自成没有前凸后,只能退而求其次联合清军消灭李自成,他的投降不够就是审时度势,趋吉避凶的行为。不甘心没法青史留名,国家既然灭了,就不存在忠君大义了,所以他选择降清就没有啥心理负担,只是后来为了保持地位,不得不把屠刀对准南明政权,越陷越深。小伙伴们有啥想法,欢迎留下评论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