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

时间: 2021-04-04 04:19: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如何评价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

如何理解和评价王小波的小说?

人们喜欢王小波,首先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个最美好的词,一个最美好的价值”。
王小波“以人为本”的精神立场对于今天的现实道德生活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群体之人, 是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心所在, 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王小波在文学上的天赋使得他的小说王国呈现出怪异与痴狂的意象,特别是王小波的小说虚构尝试的是幻想参与到真实生活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无穷跳转,有些人就不习惯,当然会觉得读不懂了。
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

如何客观的评价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该作品中倾注了王小波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话题深沉,但笔触并不深沉,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反讽和幽默的手法剖析客观的社会现象,带给更多的不是结论,而是思考。
说白了,这篇文,并不自植大树乃成森林,仅仅是播撒下一颗颗种子,让它在中华大地上酝酿,发芽……

韩寒 如何评价王小波

韩寒:想起王小波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王小波生前写了那么多文字,苦口婆心讲道理说常识。后来他死了,人们才假装发现了他作品的价值,觉得他写得不错,是个优秀的作家。如果王小波没有死,到今天的话,他在人们口中应该算是那种一天到晚炒作的人吧。炒作和冒着一定的风险发表观点是有很大区别的,也是非常好分辨的。只可惜,大家似乎都分辨不了。
在这个国家,做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是最傻和最痛苦的,国家不乐意,国民不在意。我不要做那样的人,我只希望自己60岁时是个被年轻姑娘喜欢的深沉的老顽童。

如何理解王小波的小说

我刚高中毕业,不是很懂文学。知道王小波很著名,就买了他的文集看。可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那方面的描写,还真有点接受不了。没想到王小波的小说是这样的。请问如何理解王小波的小说呢
王小波的性描写极其自然,甚至有趣。根据王小波的阐述,吃饭喝水和性交,都是天赋人权的范畴,所以他写到性的时候没有做作,就跟别的作家写吃饭行走一样平常,性也是生活,他是在写生活,仅此而已。
书有好有坏嘛
不过,很多都是很好的,看什么书是自己决定,更何况,在他的书里可以有很多启发人的语句
去看看网上收集的他的经典语录,都是很好的
在百度上看看关于王小波的视频吧,一定会有帮助
推荐你先看他的杂文
  评价与影响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王小波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王小波用他短暂的生命给世间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有人欣赏他杂文的讥诮反讽,有人享受他小说的天马行空,有人赞扬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独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他一生最珍贵的东西,是对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的妻子李银河所说,人们喜欢王小波,首先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个最美好的词,一个最美好的价值”。 王小波用他的生活和写作,去实践这种价值、传播这种价值。他让人们看到,一个自由的人,既可以享受思维的乐趣,拥抱理性与常识,也可以跟随灵魂的舞蹈,在凡俗生活之外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自由的人,是最具有判断力的人,同时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人。 毋庸置疑,有人对自由怀有偏见,居心叵测地进行了曲解。而这些曲解,经过反复的灌输,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相当多的人认可、接受并传播。从个体心智上说,人们被暗示,自由可能导致放任和堕落;从社会组织上说,人们总是听说,自由与失序、混乱甚至动乱联系在一起。王小波以他的作品,并以他的为人和他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颗自由的心灵在思考着什么,在感受着什么,在渴望着什么,在给予着什么。在摆脱体制的束缚,获得自由的状态之后,他既没有吸毒,也没有上街,而是沉迷于思想的芬芳,驰骋于想象的旷野,并通过他的文字,将他收获到的美好与我们分享。他让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即一个自由的人首先想要的东西是过美好的生活。 有人说,王小波只是一个特例,生活不是文学,社会不是空想,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更需要法律和秩序。这些话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暗含着很多错误的判断。首先,强调王小波是特例,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既非理性且又缺乏诗意,这显然是一种歧视和偏见。其次,在谈论自由时强调法律和秩序,等于是将二者对立起来。在此我们要感谢王小波不仅创作了小说,还发表了大量的杂文。他通过这些杂文告诉人们,公平的法律和良好的秩序正是一个自由人的本能而自然的追求,而且它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依靠自由的思想和权利来完成。没有自由作为前提,秩序无从谈起。如果有,那也只是专制者的秩序。失去自由的人,也就失去了秩序。 先制定好法律再给予自由,还是先开放自由再制定法律,这并不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当人们没有自由的思想和权利参与制定法律时,就不会产生出公平的法律来。 有人总是自鸣得意地说,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然而王小波和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让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句地道的废话。对于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自由的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恰是最能体谅他人的人,最具宽容精神的人,最有协调能力的人,因此从来就不会要求绝对的自由。只有专制者才会渴望绝对的自由,这句话应该去说给他们听,而不必烦扰王小波及他的追随者。 自由并不是在一条道路的尽头等待我们的花园,自由只能是这条道路本身。因此,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时候。王小波的价值在于,他让我们看到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现实又浪漫,既精英又平民,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多么美好。 他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江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理性清澈,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曾是个知识青年(我最佩服的一代),上山下乡过,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补充一点,王小波的才华不仅如此,他不但数学学得很好,编程也是高手,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无法想象的。有意思的是,和他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他编的所有程序都叫wanger1,wanger2。
  王小波现象
  王小波生前两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普遍称誉。但当其期望进入内地文坛体制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难。王小波在其小说集《黄金时代》的后记中坦承:“本书得以面世,多亏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说明,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作者所有。鉴于出版这本书比写这本书困难得多,所以假如本书有些可取之处,当归于所有帮助出版它的朋友们。” 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为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其作品被空前的传播和接受,在民间与知识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作品的发行量至21世纪仍为90年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各种形式的王小波纪念会,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一时间王小波现象席卷文坛、文艺界与文学批评界。 王小波现象的爆破点在于其杂文,值得一提的是,其杂文在身前就曾经受到关注。评论界有把王小波热比作陈寅恪热之后,自由主义浪潮在中国的第二次博兴。 关于王小波小说价值的技术性讨论,主流批评界保持了异常的缄默。关于王小波小说价值的讨论,在主流文学批评界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可以说,王小波现象的主要焦点在于其杂文以及其所宣扬的自由主义思潮。而其小说在文坛的地位与技术性讨论,仍处于悬而不绝的地位。
  个人语摘
  1.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2.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 像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 3.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4.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5.我想要从梦里醒来,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方能跳出梦境,这是唯一的途径。 6.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7.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别无选择,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8.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9.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10.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11.在很穷的时候,用到自己偷来的东西,感觉妙不可言! 12.走在天上,走在寂静里,而阴茎倒挂下来。 13.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 14.孤独,寂静,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15. 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16.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17.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18.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渴望变的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的人都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 19.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作,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作好色贪淫更可恶。 20.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 21.我引用昆德拉这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被领导听见了,他就说:一定要把该上帝批倒批臭! 22.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雾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23.会唱歌的人一定要唱自己的歌,不会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对他都没有用。 24.反熵,不是我们的人,就是奸党。 25.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26.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 27.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28.强忍悲痛,活在这个世上。 29.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 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30.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一切摧残,想通了这点,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31.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煞。 32.小时候我对生活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为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具体而言,这个看法常常是对的,除了臭气弥漫的时期。比方说,上学就是在老师手里得高分,上场就是在裁判手里得高分,到了美国,这个分数就是挣钱; 33.鸡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捣乱。 34.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想必你也知道了:大多数女权主义哲学家,不管她叫菊兰也好,淑芬也罢,净是些易装癖的男人,穿着高领毛衣来掩饰喉结,裙子底下是一双海船大小的高跟鞋,身上洒了过量的香水,放起屁来声动如雷;搞得大街上的收费厕所都立起了牌子:哲学家免入。 35.假如我要写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绝不从爱祖国开始谈起。 36. 好的文字有着水晶般的光辉,仿佛来自星星。 37.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38.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39.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40.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41. 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42.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43.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44.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45.在冥想中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46.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 47.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为了让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设,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忽然间我感到很烦很累,不像二十一岁的人。我想,这样下去很快就会老了。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48.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49.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50.人生惟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51.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 52

关于王小波的评价

有一位香港作家曾经对王小波做过评价,有人知道是谁吗?紧急~~~!!
该作家说,每次在文化论战的时候,有些人就占据道德高地,这样不支持他的人都在思想上有问题.采纳吧!
王蒙对王小波的评价我十分认同,王蒙说王小波是“难得明白”,说他“能用书本上的知识廓清实际生活中的太多的糊涂,明白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人生世界”,又说“他争的是个明白,争的是一个不要犯傻不要愚昧不要自欺欺人的问题”。这个“明白”很不容易,它有一个哲学基础,主要就是罗素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不过王小波的语言功力更可贵,那些看似艰深的问题,他能用最平常最好笑的话来说。对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谬见,他就用归谬法、类比法,引申出其荒唐与可笑之处,而真理就在读者会心的微笑中显现出来。我说王小波是个启蒙主义者,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多大的创见,只是用这样一种引人入胜的笔调,告诉我们许多常识,告诉我们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有趣。
十多年前,小波先生还在世的时候,我问他一个傻问题:“您就从来不生气吗?”他知道我的意思:你的文章无论写到多可气的事,都那么不动声色地闷逗,生活里你也这劲儿吗?

  记得他笑了笑:“怎么可能呢。再说生气也不能随便给人看呀。”这就是说,他生气的样子是绝不会让我看见的。

  可是不知为什么,我一直想知道他是如何生气的,正如我还想知道他是如何哭泣的一样。大概他作品里无处不在的坏笑,让我对与此相反的表情愈加好奇吧。然而永远无法得见了。

  直至去年,我终于从许倬云先生那里听见他生气的情形:“大概是八四年到八七年,每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和小波都要在匹大(匹兹堡大学——编者注)的办公室长谈一次。我们聊起各自的经历,经常说着说着就生气地互相拍起了桌子。”

  “你们生对方的气?”

  “不,都是为自己讲述的事情生气。他讲在中国农村插队的事,对比起官僚和农民悬殊的生活差距,他很为农民感到不平,声音越说越高,桌子越拍越响。”

  之所以想起王小波“生气”的事,是因为刚刚被朋友考了一下:“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王小波呢?按说这是不可能的。”这问题的意思是:“中国”乃一种精神文化,“王小波”乃完全迥异的另一种精神文化;按说前者是母体,后者是孩子,然而这个孩子的基因,好像丝毫也没有母亲的遗传,那么他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我一时想不起做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分析,只好把小波“生气”的情景讲给他听,并念诵许倬云先生的十六字考语:“情深义重,好奇心切,求知若渴,领悟力强”。朋友听罢,连连点头:“是了,是了,天性如此笃厚而纯真,难怪他是王小波了。”然而他马上又摇头:“可这不算理性的回答。”

  于是我就试着理性地回答:因为在现当代中国,除了本土文化,还有翻译文化和科学文化。对,是汉语的罗素、马克·吐温、萧伯纳、卡尔维诺、图林和爱因斯坦们催生了王小波。他们是他的精神之父。而母亲……母亲就是汉语吧。所以你总不能说王小波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关键是选择问题。同是选择精神摹本,中国当代作家多选拉美魔幻,可是王小波却选择英美幽默文学和南欧清晰精致的现代派文学。他作此拣选,是因为客观的科学文化支撑着他的精神构架,这种精微而外向的思维必定会让他寻找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他的思维和写作是以罗素哲学为底色的,而罗素首先是数理逻辑学家,该学科是骨头中的骨头,科学中的科学。王小波自己对逻辑学的研究,也到了符号逻辑的阶段。所以你看他的杂文和小说,虽然形象欢蹦乱跳,可是那层层推进的逻辑,着实密不透风。

  聊到这儿,我终于能讲讲他的小说了。我敢和你打一百万的赌,王小波有几部小说将是被后世反复阅读的不朽之作——至少《唐人故事》的每一篇、《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没问题。据我的阅读经验,这些小说的文字、内涵、形象和写法均为上上乘,尤其后两项,可以说为古今所无——坏作品当然也可以坏到古今所无,可天地良心,对他的作品不可取此说。

  《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诸篇小说,也许可以这样概括:它们都讲述了一个个怀抱罗素式哲学态度的主人公,在不同时空中的荒诞遭遇和灰暗处境。这些主人公的特点是:智力超群,求知若渴,内心叛逆而与世无争,只想在平淡的人生中,做自己想做之事——这种事往往是与人无害的智力活动。王二们既无澎湃的抒情言志,也无鲜明的道德评判,而是时时抽离情感与是非,刻刻处于旁观和判断的状态,以便把他们所置身的现实当作认知的客体。这是罗素所主张的“避免歪曲客体”之法——由于知识乃是自我和非我的结合,主体对于“非我”,一定要按其所是来认知和接受,而不能将其置入自身熟悉的主观论域。于是我们看到,主人公一直在极尽精确、“价值中立”的思维中经历着生活,但他一次次收获的,却是精确思维所无法解释也无从想象的现实——当此之际,生活的荒谬本质被突然裸裎,而孵育此类生活的那种精神结构和决定力量,也从出人意料的角度遭遇了追问与袭击。《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我的阴阳两界》都是以这种手法结构成篇的,主人公跨越今昔、若有所思的生活,就如同一道道古怪的逻辑证明题——演算者竭心尽力遵循科学的步骤,然而推导出来的却是荒诞的结论。

  作者对生活的这种写法,使他看不出一点生气的迹象,相反,他倒更像是一个全无心肝、道德沦丧的家伙。只是偶尔,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段落:“小时候我去逮蜻蜓,把逮到的蜻蜓都放到铁纱窗做的笼子里放着,然后再逐一把它们捉出来电死。没被电到的蜻蜓都对正在死去的蜻蜓漠然视之。因此我想到,可能蜻蜓要到电流从身上通过时,才知道中了头彩,如梦初醒吧。”(《革命时期的爱情》)

  这样的段落会有什么意思呢?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意思吧。

  小波,不知您听见我的这篇废话是否会生气。愿您安息。
网么~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99822.html
文章标签:阴阳  评价  王小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