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信集》

时间: 2023-10-17 19: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如何评价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信集》

一些关于名著的问题

一、《名人传》rn1.《名人传》包括哪三个人的传记?他们分别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rn2.《贝多芬传》是为罗曼·罗兰的哪部小说准备素材的?rn3.请阐述作者对贝多芬生命和作品意义的总结[可参考《贝多芬传》最后一节]。rn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阐述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其伟大的博爱情怀。rn5.恩格斯称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rn6.托尔斯泰为什么要离家出走?rn7.俄国教会因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_______的出版而将其开除教籍。rn8.托尔斯泰最喜爱的中国古代哲人是谁?rn9.阐述托翁对亚洲各国(日本、印度)尤其是对中国的关注和厚爱,以及与圣雄甘地的关系。rn10.(可跳过)请写出下面各名人名字的音标[要准确的],并给出短的人物介绍,[至少说是什么家]。rn1)Weingartner Felixrn2)Chades Peguyrn3)Niccolò Machiavelrn4)SandroBotticellirn5)LeonardodaVincirn6)GirolamoSavonarolarn7)AscanoCondivirn8)VittoriaColonnarn9)SebastianodelPiomborn10)TommasodeCavalierirn11)FranciscodeHollandern12)PletroTorrigianirn13)TorquatoTassorn14)LorenzoGhibe-rtirn15)DomenicoGhirlandajorn16)Polizianorn17)BencenutoCellinirn二、格列佛游记rn1.《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点有哪些?rn2.《格列佛游记》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rn3.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rn4.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著作?rn5.《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n6.为什么说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rn7.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地道的影射文学?rn8.斯威夫特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rn9.《格列佛游记》具有哪些现实意义?rn10.概说斯威夫特的生平及主要著作。rn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n1.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其主题的共同点是什么?rn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怎样创作出来的?rn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吗?rn4.保尔的性格特征是什么?rn5.罗曼·罗兰是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rn6.作品中那段脍炙人口、成为千百万读者座右铭的文字是什么?rn四、《汤姆·索亚历险记》rn1.马克吐温是______国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除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外,还有______、_______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______等。rn2.由于出众的文学成就,马克·吐温被誉为_______。rn3.《汤姆·索亚历险记》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rn4.《汤姆·索亚历险记》有着怎样的语言特点?rn5.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样子?谈谈你的看法。rn五、《朝花夕拾》rn1.《朝花夕拾》是鲁迅____年所作的叙事散文集,共____篇,最初在___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_____。rn2.《朝花夕拾》在艺术手法上,以富于诗情的叙事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夹以精当的议论,___,____,_____,浑然融为一体。rn3.《朝花夕拾》叙事中几人的优秀之作有哪几篇?rn4.《朝花夕拾》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rn5.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写作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rn6.从《藤野先生》中找出细节描写部分并谈谈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rn六、《冰心全集》rn1.冰心原名叫什么?另外有何笔名?rn2.冰心的哪两部小诗集曾风靡一时,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rn3.冰心最擅长的是哪几种文学体裁?rn4.冰心作品的主旋律歌颂的是什么?rn5.冰心的小诗创作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一~1.贝多芬(1770—1827),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托尔斯泰(1928—1910).
2.约翰克里斯托夫
3.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
..
这是作者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最后写到的
赞扬贝多芬经历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值得后人的学习.
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阐述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其伟大的博爱情怀。
5.恩格斯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
6.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表明他与贵族生活 --以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托尔斯泰夫人--的决裂,走向已经为时过晚的自食其力的劳 动生活。因此,他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的。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出走的真正原因也就 是四十八年前新婚燕尔时令他不安的那个原因:日记。 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索菲亚的一 块心病,夫妇之间围绕日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托尔斯泰晚年,这场战争达到了高潮 。为了有一份只为自己写的日记,托尔斯泰真是费尽了心思,伤透了脑筋。有一段时间,这 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竟然不得不把日记藏在靴筒里,连他自己也觉得滑稽。可是,最后还是 被索菲亚翻出来了。索菲亚又要求看他其余的日记,他坚决不允,把他最后十年的日记都存 进了一家银行。索菲亚为此不断地哭闹,她想不通做妻子的为什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对此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面一定写了她的坏话。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喊了起来: "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 就出走,我就出走!" 人民教科书学案上说的大概是:妻子变得喜欢荣华富贵,最后在他面前读热恋时他写给她的信和日记,他们最后一起痛苦,才发现都回不去了,而后他在雪夜出走。
7.《复活》
8.老子李耳
9.托尔斯泰,俄国经典作家中最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接触最多的人之一。19世纪,他就提出了“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拯救世界”。在大家都向西方看时,他提出了倾向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逐渐走向了东方思想之路。
当时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人生意义问题,这让人们十分困惑,理想目的的失落使西方人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然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正可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危机。
到了80年代,托尔斯泰写了《歇尔干神甫》,这成为研究他精神发展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什斯托尔曾评价歇尔干神甫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傻瓜,这也正说明了托尔斯泰彻底走向了东方主义。中国人一直信奉“上配天道,下载人伦”,个人要在集体中,共同生活,托尔斯泰即是从俄国贵族的共同人群中走出来,但并没有走向个人、本真的世界,而是走向了另一个宗法农民的世界,即东方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一旦接触了东方文明,立刻一拍即合,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他彻底接触了中国思想,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子。他吸取老子思想中的“外在无为”,结合儒家的“修身”,反对人们过多的学习东西,应该去从传统中启发心灵的智慧。他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被誉为俄国的“老子”。

到了20世纪初,托尔斯泰更加关心中国的事情,他曾三次给中国青年写信,强调要保存中国古典遗产,维持中国的传统,坚持农耕生活的原则,坚持“道”的立场,用东方文化来拯救世界。
10.
怕有错的,就先不写了吧~

1.《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点 讽刺和夸张
2.背景: 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汜》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3.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代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以及英国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揭露。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4.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著作?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5.《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6.为什么说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回答者: stone_tow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9-7-24 13:25
shenmgeiti

一~1.贝多芬(1770—1827),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托尔斯泰(1928—1910).
2.约翰克里斯托夫
3.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
..
这是作者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最后写到的
赞扬贝多芬经历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值得后人的学习.
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阐述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其伟大的博爱情怀。
5.恩格斯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
6.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表明他与贵族生活 --以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托尔斯泰夫人--的决裂,走向已经为时过晚的自食其力的劳 动生活。因此,他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的。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出走的真正原因也就 是四十八年前新婚燕尔时令他不安的那个原因:日记。 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索菲亚的一 块心病,夫妇之间围绕日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托尔斯泰晚年,这场战争达到了高潮 。为了有一份只为自己写的日记,托尔斯泰真是费尽了心思,伤透了脑筋。有一段时间,这 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竟然不得不把日记藏在靴筒里,连他自己也觉得滑稽。可是,最后还是 被索菲亚翻出来了。索菲亚又要求看他其余的日记,他坚决不允,把他最后十年的日记都存 进了一家银行。索菲亚为此不断地哭闹,她想不通做妻子的为什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对此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面一定写了她的坏话。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喊了起来: "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 就出走,我就出走!" 人民教科书学案上说的大概是:妻子变得喜欢荣华富贵,最后在他面前读热恋时他写给她的信和日记,他们最后一起痛苦,才发现都回不去了,而后他在雪夜出走。
7.《复活》
8.老子李耳
9.托尔斯泰,俄国经典作家中最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接触最多的人之一。19世纪,他就提出了“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拯救世界”。在大家都向西方看时,他提出了倾向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逐渐走向了东方思想之路。
当时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人生意义问题,这让人们十分困惑,理想目的的失落使西方人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然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正可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危机。
到了80年代,托尔斯泰写了《歇尔干神甫》,这成为研究他精神发展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什斯托尔曾评价歇尔干神甫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傻瓜,这也正说明了托尔斯泰彻底走向了东方主义。中国人一直信奉“上配天道,下载人伦”,个人要在集体中,共同生活,托尔斯泰即是从俄国贵族的共同人群中走出来,但并没有走向个人、本真的世界,而是走向了另一个宗法农民的世界,即东方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一旦接触了东方文明,立刻一拍即合,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他彻底接触了中国思想,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子。他吸取老子思想中的“外在无为”,结合儒家的“修身”,反对人们过多的学习东西,应该去从传统中启发心灵的智慧。他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被誉为俄国的“老子”。

到了20世纪初,托尔斯泰更加关心中国的事情,他曾三次给中国青年写信,强调要保存中国古典遗产,维持中国的传统,坚持农耕生活的原则,坚持“道”的立场,用东方文化来拯救世界。
10.
怕有错的,就先不写了吧~

1.《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点 讽刺和夸张
2.背景: 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汜》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3.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代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以及英国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揭露。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4.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著作?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5.《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6.为什么说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7他写过2部,一部就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感动人心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是他在写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计划写三卷,可是只完成了第一卷就突发胃病,于1936年病逝,年仅32岁。在他逝世后不久,《暴风雨所诞生的》,的第一卷就出版了。
8.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是家中老幺。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为生计所累,所有孩子自幼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但非常难得的是,尽管一贫如洗,但所有孩子都学会了读书习字,并念完了小学。

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积极参加了地下革命。

192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利沃夫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他在基辅铁路工地工作。在此期间,他得了伤寒。此外,他还感染了骨结核,病情迅速恶化。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最初创作了小说的前几章节,但手稿却在邮寄过程中不慎遗失。自那时起,作家便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创作。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10年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1931年10月,小说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并未配备助手。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改为口述著书。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一些文学评论家,尤其是现今的评论家,一直置疑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艺术价值。争鸣当然是允许的。但不容置疑的是,这部作品曾帮助世界不少国家的众多读者度过了乍看上去似乎无法逾越的难关,它令众多濒于绝望的人获得了重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才是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与病魔搏斗所体现出的勇敢精神,已成为全人类顽强抗争的宝
9罗曼·罗兰是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早期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出生在乌克兰维利亚村一个贫苦工人家庭。14岁就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他加入共青团,并正式参加红军,驰骋战场,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员。1920年他重伤离队,伤愈后被派往基辅铁路工厂工作。1927年,全身瘫痪,1929年双目失明后他在一行行空格厚纸中摸索着书写,终于奇迹般的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创作。为了表彰他的这一卓越贡献,1935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他是无产阶级最忠诚的战士,是真正的钢铁英雄。他顽强的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的一生,就是“对火热而英勇的生命的一曲颂歌”(罗曼.罗兰语
作品中那段脍炙人口、成为千百万读者座右铭的文字是什么?
The most expensive in humans - this is life. It gives him the once, and it must be to live in such a way that was not painfully hurt for aimlessly lived years in order not to disgrace zheg for podlenkoe and mercantile past and that, dying, has been able to say: the whole life and all forces were given the most beautiful in the world - the struggle for the liberation of humanity. "
Man's dearest possession is life. It is given to him but once, and he must live it so as to feel no torturing regrets for wasted years, never know the burning shame of a mean and petty past; so live that, dying, he might say: all my life, all my strength were given to the finest cause in all the world——the fight for the Liberation of Mankind.
--Ostrovsky
完整的这段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有着怎样的语言特点?
汤姆·索亚 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他是一个想象力奇特的孩子,外表调皮捣蛋,但却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繁锁封建的教育下,他显得是一个“坏孩子”。镇上的人对他的态度很不客气,是因为他并不是人们心中的“模范好学生”。汤姆并不这样想,他只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就像海盗那样去寻找新奇的世界。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在第二十三章,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解救了莫夫·波特,它再次体现出汤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
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没有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也作了较深层次的描述。
从《藤野先生》中找出细节描写部分并谈谈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这是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这是同学对他的评价
全文最后一段的那长句话说明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长久的照耀着人们,给人们精神和力量
冰心原名叫什么?另外有何笔名?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冰心女士,冰心男士等
冰心最擅长的是哪几种文学体裁?
诗歌、散文、通讯录
冰心作品的主旋律歌颂的是什么?
母爱,童真,自然
冰心的小诗创作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一~1.贝多芬(1770—1827),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托尔斯泰(1928—1910).
2.约翰克里斯托夫
3.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
..
这是作者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最后写到的
赞扬贝多芬经历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值得后人的学习.
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阐述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其伟大的博爱情怀。
5.恩格斯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
6.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表明他与贵族生活 --以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托尔斯泰夫人--的决裂,走向已经为时过晚的自食其力的劳 动生活。因此,他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的。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出走的真正原因也就 是四十八年前新婚燕尔时令他不安的那个原因:日记。 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索菲亚的一 块心病,夫妇之间围绕日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托尔斯泰晚年,这场战争达到了高潮 。为了有一份只为自己写的日记,托尔斯泰真是费尽了心思,伤透了脑筋。有一段时间,这 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竟然不得不把日记藏在靴筒里,连他自己也觉得滑稽。可是,最后还是 被索菲亚翻出来了。索菲亚又要求看他其余的日记,他坚决不允,把他最后十年的日记都存 进了一家银行。索菲亚为此不断地哭闹,她想不通做妻子的为什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对此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面一定写了她的坏话。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喊了起来: "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 就出走,我就出走!" 人民教科书学案上说的大概是:妻子变得喜欢荣华富贵,最后在他面前读热恋时他写给她的信和日记,他们最后一起痛苦,才发现都回不去了,而后他在雪夜出走。
7.《复活》
8.老子李耳
9.托尔斯泰,俄国经典作家中最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接触最多的人之一。19世纪,他就提出了“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拯救世界”。在大家都向西方看时,他提出了倾向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逐渐走向了东方思想之路。
当时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人生意义问题,这让人们十分困惑,理想目的的失落使西方人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然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正可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危机。
到了80年代,托尔斯泰写了《歇尔干神甫》,这成为研究他精神发展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什斯托尔曾评价歇尔干神甫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傻瓜,这也正说明了托尔斯泰彻底走向了东方主义。中国人一直信奉“上配天道,下载人伦”,个人要在集体中,共同生活,托尔斯泰即是从俄国贵族的共同人群中走出来,但并没有走向个人、本真的世界,而是走向了另一个宗法农民的世界,即东方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一旦接触了东方文明,立刻一拍即合,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他彻底接触了中国思想,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子。他吸取老子思想中的“外在无为”,结合儒家的“修身”,反对人们过多的学习东西,应该去从传统中启发心灵的智慧。他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被誉为俄国的“老子”。

到了20世纪初,托尔斯泰更加关心中国的事情,他曾三次给中国青年写信,强调要保存中国古典遗产,维持中国的传统,坚持农耕生活的原则,坚持“道”的立场,用东方文化来拯救世界。
10.
怕有错的,就先不写了吧~

1.《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点 讽刺和夸张
2.背景: 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汜》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3.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代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以及英国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揭露。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4.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著作?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5.《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6.为什么说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一~1.贝多芬(1770—1827),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托尔斯泰(1928—1910).
2.约翰克里斯托夫
3.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
..
这是作者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最后写到的
赞扬贝多芬经历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值得后人的学习.
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阐述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其伟大的博爱情怀。
5.恩格斯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
6.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表明他与贵族生活 --以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托尔斯泰夫人--的决裂,走向已经为时过晚的自食其力的劳 动生活。因此,他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的。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出走的真正原因也就 是四十八年前新婚燕尔时令他不安的那个原因:日记。 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索菲亚的一 块心病,夫妇之间围绕日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托尔斯泰晚年,这场战争达到了高潮 。为了有一份只为自己写的日记,托尔斯泰真是费尽了心思,伤透了脑筋。有一段时间,这 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竟然不得不把日记藏在靴筒里,连他自己也觉得滑稽。可是,最后还是 被索菲亚翻出来了。索菲亚又要求看他其余的日记,他坚决不允,把他最后十年的日记都存 进了一家银行。索菲亚为此不断地哭闹,她想不通做妻子的为什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对此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面一定写了她的坏话。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喊了起来: "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 就出走,我就出走!" 人民教科书学案上说的大概是:妻子变得喜欢荣华富贵,最后在他面前读热恋时他写给她的信和日记,他们最后一起痛苦,才发现都回不去了,而后他在雪夜出走。
7.《复活》
8.老子李耳
9.托尔斯泰,俄国经典作家中最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接触最多的人之一。19世纪,他就提出了“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拯救世界”。在大家都向西方看时,他提出了倾向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逐渐走向了东方思想之路。
当时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人生意义问题,这让人们十分困惑,理想目的的失落使西方人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然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正可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危机。
到了80年代,托尔斯泰写了《歇尔干神甫》,这成为研究他精神发展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什斯托尔曾评价歇尔干神甫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傻瓜,这也正说明了托尔斯泰彻底走向了东方主义。中国人一直信奉“上配天道,下载人伦”,个人要在集体中,共同生活,托尔斯泰即是从俄国贵族的共同人群中走出来,但并没有走向个人、本真的世界,而是走向了另一个宗法农民的世界,即东方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一旦接触了东方文明,立刻一拍即合,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他彻底接触了中国思想,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子。他吸取老子思想中的“外在无为”,结合儒家的“修身”,反对人们过多的学习东西,应该去从传统中启发心灵的智慧。他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被誉为俄国的“老子”。

到了20世纪初,托尔斯泰更加关心中国的事情,他曾三次给中国青年写信,强调要保存中国古典遗产,维持中国的传统,坚持农耕生活的原则,坚持“道”的立场,用东方文化来拯救世界。
10.
怕有错的,就先不写了吧~

1.《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点 讽刺和夸张
2.背景: 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汜》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3.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代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以及英国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揭露。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4.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著作?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5.《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6.为什么说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和对外的残酷掠夺。
=
值得后人的学习.
4.阅读《米开朗琪罗传》《下编·孤独》一章,阐述天才对孤独的体味及其伟大的博爱情怀。
5.恩格斯称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个巨人。
6.最常见的说法是,他试图以此表明他与贵族生活 --以及不肯放弃这种生活的托尔斯泰夫人--的决裂,走向已经为时过晚的自食其力的劳 动生活。因此,他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的。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出走的真正原因也就 是四十八年前新婚燕尔时令他不安的那个原因:日记。 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索菲亚的一 块心病,夫妇之间围绕日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托尔斯泰晚年,这场战争达到了高潮 。为了有一份只为自己写的日记,托尔斯泰真是费尽了心思,伤透了脑筋。有一段时间,这 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竟然不得不把日记藏在靴筒里,连他自己也觉得滑稽。可是,最后还是 被索菲亚翻出来了。索菲亚又要求看他其余的日记,他坚决不允,把他最后十年的日记都存 进了一家银行。索菲亚为此不断地哭闹,她想不通做妻子的为什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对此 只能有一个解释:那里面一定写了她的坏话。在她又一次哭闹时,托尔斯泰喊了起来: "我把我的一切都交了出来:财产,作品……只把日记留给了自己。如果你还要折磨我,我 就出走,我就出走!" 人民教科书学案上说的大概是:妻子变得喜欢荣华富贵,最后在他面前读热恋时他写给她的信和日记,他们最后一起痛苦,才发现都回不去了,而后他在雪夜出走。
7.《复活》
8.老子李耳
9.托尔斯泰,俄国经典作家中最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接触最多的人之一。19世纪,他就提出了“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拯救世界”。在大家都向西方看时,他提出了倾向中国古典文化的思想,逐渐走向了东方思想之路。
当时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人生意义问题,这让人们十分困惑,理想目的的失落使西方人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然的,因为中国古典文化正可以解决后现代思想的危机。
到了80年代,托尔斯泰写了《歇尔干神甫》,这成为研究他精神发展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什斯托尔曾评价歇尔干神甫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傻瓜,这也正说明了托尔斯泰彻底走向了东方主义。中国人一直信奉“上配天道,下载人伦”,个人要在集体中,共同生活,托尔斯泰即是从俄国贵族的共同人群中走出来,但并没有走向个人、本真的世界,而是走向了另一个宗法农民的世界,即东方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一旦接触了东方文明,立刻一拍即合,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他彻底接触了中国思想,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子。他吸取老子思想中的“外在无为”,结合儒家的“修身”,反对人们过多的学习东西,应该去从传统中启发心灵的智慧。他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被誉为俄国的“老子”。

到了20世纪初,托尔斯泰更加关心中国的事情,他曾三次给中国青年写信,强调要保存中国古典遗产,维持中国的传统,坚持农耕生活的原则,坚持“道”的立场,用东方文化来拯救世界。
10.
怕有错的,就先不写了吧~

1.《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点 讽刺和夸张
2.背景: 本书成书于1726年左右,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1667—1745)的代表作。
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1688年,斯威夫特来到英国,曾先后做过乡村牧师以及贵族的私人秘书。《桶的故事》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汜》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1872年被译作《谈瀛小录》登载于《申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3.为什么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代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以及英国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揭露。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4.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部著作?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5.《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6.为什么说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其某些本质。同时,斯威夫特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含沙射影地融合进书中各国的政治斗争当中,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英国政坛的黑暗
http://hi.baidu.com/%5F%C4%B0%D3%EA%5F/blog/item/15cc271bf4f969f3ae513379.html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片段及点评

最好新鲜一点,别把别人的片段摘到这里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赏析

内容精要

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替人洗衣以养家煳口,哥哥阿尔青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了。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又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林务官的女儿)家的花园。冬妮亚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清纯、漂亮、整洁、文雅的冬妮亚所深深吸引。

后来,哥哥阿尔青把保尔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在部队里,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亚的亲戚家。他的一只眼睛有问题,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艰巨的工作。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亚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亚和自己不是—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筑建。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末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詖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牺牲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保尔因肺炎再次住进了医院,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瞆的豪言壮语:“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

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出版了!保尔高兴极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932年一1934年。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身工人家庭,12岁即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做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双目失明,在疗养院口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他人记录、编辑成书。作者自称“1924年以前不太懂俄语,而双目夫明前也只上过一年函授共产主义大学:因作品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经历的传奇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书”和“圣经”。在苏联国内,此书上百次地再版,在国外,也有50多种文字译本。

作者生平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一名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04年他生于乌克兰洛文斯克省维里亚村的一个工人家庭。从很小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表现出鲜明的反抗性格。由于家境贫寒,他小时侯只念过3年书。

很快,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被迫辍学了。他刚满10岁,就要去当车站食堂童工和发电厂的助理司炉,从而经历了更多的生活苦难。每天近16小时的繁重劳动,经常得到的却是耳光和拳头。屈辱的生活使得他本来就很强烈的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奥斯特洛夫斯基13岁的时候,正值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这时他结识了老布尔什维克费多尔和林尼。他的充满反抗精神的个性正好找到了加入集体斗争洪流的机会和道路。他开始积极投入反击侵略者的斗争,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21年秋,奥斯特洛夫斯基领导志愿队参加了修建基铺附近的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这就是后来他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写筑路的那段情景。饥饿、潮湿、严寒、还要夜以继日地劳动,许多人患了伤寒。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患伤寒和风湿病的情况下,仍然奋不顾身地劳动,直到他昏倒在工地上,才被送回家去休息。第二年秋天,基铺闹大水,正在病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严寒和体弱,站在洪水中组织群众抢救木材。这时,他的病情更加恶化。经医生诊断,身体己属残废,不能再继续工作。党组织决定发给他残疾证书及国家津贴。但他毅然拒绝。坚决要求工作。1923年,党组织只好答应他的迫切请求,派他去边疆做共青团工作。

在23岁那一年,由于劳累过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一直到全身瘫痪,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在他生命旅途中,可以说是到了最后的决战阶段。但继续工作的强烈愿望使他终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他刻苦攻读世界文学名著,钻研有关历史资料,然后拿起笔,换了另外一种武器继续战斗,开始了文学创作。1928年,在他24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科托夫斯基》,也就是后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几章的初稿,这大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

但这部已经耗费了他巨大的生命能量的长篇小说底稿,在邮寄途中丢失了。这对他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残酷的打击。此后,他的健康情况急剧恶化,1930年他惟一的左眼也失明了,但他没有就此放弃生活,而是集中全部精力为生存进行斗争,继续写作。对于这位意志如同钢铁一样的英雄来说,任何无情的打击都只能使他的性格钢上加刚。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终他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历时三载,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1934年这部小说出版后,立即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真诚而热烈欢迎。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同年冬天,他开始创作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部小说原计划写成三大卷。可惜的是,1936年12月22日小说第一卷刚刚写完,由于重病复发,年仅3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在莫斯科去世了。除了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还留给我们不少充满激情的论文、演说词和书信。

经典片段

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不聿等待着他。怎么办?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

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辅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博什。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核,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我不能接受生活的施舍。既然成了自己的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一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妙语佳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人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我来说,生活中再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事了。

阅读指导

保尔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保尔关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豪言,是-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都曾背诵过的。在一定程度上,保尔精神已经和雷锋精神一起,成为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楷模。

穿越历史地域时空,《钢铁》真切震撼人心的,是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是他身残志坚,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英雄气度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同样需要的。这才是这部红色岁月里诞生的作品魅力之所在,正如罗曼·罗兰所评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首诗”,当然,是一首革命抒情诗,也是一首奋斗者的义勇军进行曲。有意思的是保尔的爱情故事。他与冬妮亚(林业官的女儿)、丽达(女政委)、达雅(工人)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一个红色的俄罗斯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对冬妮亚的爱出自一个懵懂少年的本心,那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对美好、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丽达女政委的爱情产生在共同革命生活中,“革命高于一切”的口号窒息了保尔心中残留的对丽达的爱恋;与工人女儿达雅的结婚与其说出自爱情,不如说出自拯救,这时的保尔已肉体残缺而精神凸现,保尔靠着“精神”、“意志”自救,也拿着它照亮达雅的眼睛。他的精神已被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燎亮的明灯”。
精彩片段1】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港湾的海岸呈不规则的弓形,一条钢骨水泥筑成的防波堤挡住了海浪。蜿蜒起伏的山脉延伸至海滨突然中断。城郊一幢幢白色小屋排列在山峰之中,伸展到很远的地方。

古老的郊区公园里静悄悄的。秋风扫下的枯黄的枫叶缓缓地落在已很久无人清理、杂草丛生的小径上。

一个波斯老马车夫把保尔从城里拉到这里。他扶着这位古怪的乘客下车时,忍不住问道:“你干吗到这儿来?这儿没有姑娘,也没有剧院,只有胡狼在这儿转悠……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我真不明白!同志先生,还是坐我的车回去吧!”

柯察金付了车钱,那老头儿也就走了。

公园里空寂无人。保尔在海边找了张长凳坐下,把脸对着阳光,太阳已不那么晒人了。

他坐车来到这个僻静的地方,为的是考虑如何安排他今后的生活。是该进行总结和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随着他的再次到来,丘察姆家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老头子听说他又来了,大动肝火,在家里又吵又闹,胡搅蛮缠。带头进行反抗的自然是保尔。老头子没有料到会遭到妻子和两个女儿的强烈反抗,于是从保尔第二次来到的那天起,这一家就分开过了,双方互相敌对,彼此仇视。通向老两口房间的过道已经钉死,一小间厢房租给了柯察金。房租已预先付给了老头。他似乎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因为两个女儿独立出去,就不再要他负担生活费用了。

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阿尔宾娜还和老头子住在一起。老头子从不上年轻人住的那边去,他不愿跟那个可恨的人碰面,然而在院子里他却像火车头似的,噗噗噗地大声喷烟,以此显示,他是这里的主人。

老头子去合作社工作之前,会两门手艺鞋匠和木匠。现在,他把板棚当成作坊,一有空就在里面干活,挣点外快。他很快就把工作台移到保尔的窗户下面,有意要为难这个房客。他使劲敲着钉子,心里乐滋滋的。他知道,这样可以妨碍保尔看书。

“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从这儿撵走……”他时常低声地自言自语。

远处,在接近地平线的地方,轮船喷出的烟柱像一片乌云似的舒展开来。一群海鸥尖叫着向海面俯冲。

柯察金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一个赶着四轮马车进城的山里人,把他顺路带上。在十字路口他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报上登载着一个通知:要城里的党员到杰米扬·别德内依俱乐部开会。保尔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演说。

【点评】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它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
【精彩片段2】保尔和达雅到了莫斯科,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库里住了几天。这个机关的负责人帮助保尔住进了一所专科医院。

直到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

从保尔住进档案库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半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所遭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他建议先作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凡是医生认为需要做的,他都同意。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当天,保尔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封信,请求帮助他在莫斯科安家,因为他妻子在当地工作,而且他本人再继续到处住院已毫无用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请求党组织帮助。莫斯科市苏维埃拨给他一间房子。于是保尔离开了医院,当时他的惟一希望就是永远不再回来。

那间房子在克鲁泡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很简朴,但在他看来,已经非常奢侈了。夜里醒来时,他常常还不相信,他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医院。

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会把不同行的字重叠在一起。我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空格,这样我的铅笔就不会写到直行的格子外面。我看不见所写的东西,写起来是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法做到。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试了好长时间,开始一直写不好,但是现在我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仔细地写,结果写出来的字挺不错了。”

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保尔写字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在趁着替他捡起滑落在地上的手稿时,才怯生生地说:“保夫鲁沙,你最好还是做点别的什么事吧。哪里见过像你这样的,老写个没完没了……”

保尔见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老太太说,他还没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点评】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的描写,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幽默的语言则衬托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钢铁:

1,手风琴的风箱缓缓地拉开了,手指慢慢地移动着。这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家乡曲调。加莉娜带头唱起来。玛鲁霞和其他人随即跟上:
所有的纤夫
都回到了故乡,
唱起歌儿
抒发心头的忧伤,
我们感到亲切,
我们感到舒畅……
青年们嘹亮的歌声传向远方,传向森林。 <节选自 第一部 第二章>
2,丽达在日记上写着:
1月9日
我为什么这样难过呢?还没有拿起笔来,就哭了一场。谁能想到丽达会失声痛哭,还哭得这样伤心!难道眼泪一定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吗?今天流泪是因为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痛。
为什么悲痛会突然袭来呢?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可怕的严寒已经被战胜,铁路各站堆满了宝贵的木柴,我又刚从祝捷大会——市苏维埃为祝贺筑路英雄们而召开的扩大会议——回来,为什么悲痛恰恰在这个时刻降临呢?我们是取得了胜利,但是,有两个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克拉维切克和保尔。
保尔的死揭示了我内心的真情:对我来说,他比我原先所想的更珍贵。
日记就记到这里吧,不知道哪天再提起笔来接着写。明天写信到哈尔科夫去,告诉他们我同意到乌克兰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去工作。 <节选自 第二部 第三章>

3,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节选自 第二部 第三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_奥斯特洛夫斯基英文简介_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议论: “ 阿历克赛·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为什么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小米粥的...3-26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及作家亲人的简要介绍

我,尼古拉·阿列克赛维齐·奥斯特洛夫斯基,生于一九○四年。母亲在“大户人家”作厨娘,哥哥在伏林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画像

奥氏生前唯一一张画像,画作者富格列尔,1936年

二十世纪最后的秘密选段 ,尼古拉•津科维奇著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中的柳斯,贝伦富斯 在对苏联畅销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的研究中

苏联1977年《钢铁》插图-硬朗气息的版画

保尔•柯察金:一个世纪的神话 杨可等著

从一开始,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文学批评就在两个层面上展开,有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评论书籍也分成完全对立的两个阵营。一部分人强烈地感到他们面临的文本所带来的文学现象与以往迥然不同,必须寻找相应的新方法,用那种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保尔·柯察金。神话”的调子,建立起新的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神话。这种评论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谢苗·特列古勃,他的《关于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书于1938年出版。另一部分人则按

仙界逍遥...4-6

郭沫若《苏联五十天》中参观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的感言

午后参观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从暴风雨中所诞生的》的作者,两部书

第十四届齐越朗诵艺术节一等奖作品《钢铁》

“齐越节”全称为“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是全国朗诵艺术界最高级别的活动和赛事

争取语言的纯洁,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肖洛霍夫的通信

肖洛霍夫与奥斯特洛夫斯基之间渊源颇深,或者可以说,他们是同门师兄弟。 老作家绥拉菲莫维支先后发

奥斯特洛夫斯基给别莲富斯的部分信件

我为什么要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1935年的演讲

同志们,我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为着响应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的号召.团中央曾号召苏

转载 俄罗斯心灯 第六 聂茂

本文转自天涯

仙界逍遥...4-9

摘选:2000年左右的两篇文章,讨论内容关于冬妮娅原型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曾在回忆录《此情可待》(《妻子的回忆》)中提及贝伦富斯,但只是暗示她与奥

摘选: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长辈友人,王志冲

《还你一个真实的保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第二章, 王志冲著

摘选 友谊伴征途,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两个同辈友人 王志冲

摘自《还你一个真实的保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第二章 作者王志冲

摘选,2007年王志冲先生关于探索冬妮娅原型的文章

摘自《还你一个真实的保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第三章 此时,2006年8月初,当你在互联网上用Google

摘选:淬炼成钢-制片人蒋邵华回忆当年拍摄幕后

蒋绍华,1955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曾担任央视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执行制片人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远赴乌克兰进行现

摘选自《高贵的苦难:我与俄罗斯文学》高莽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记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诞生整整一百年了。他

新闻报道,纪念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110周年晚会于北京举行

9月29日,纪念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110周年晚会于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行。该活动系联合莫斯

自编短话剧《此情可待》,纪念奥斯特洛夫斯基逝世80周年

《此情可待》 本话剧参考了作者的书信、演讲集,作者妻子、同事和朋友的相关回忆录。 人物表 科里亚

仙界逍遥...12-2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近况如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近况如何?

《牛虻》与《钢铁》的比较

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三次向《牛虻》致敬,分别是小战士们解读《牛虻》的革命英雄

《钢铁》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钢铁》的作者着重通过描写各种复杂突出的矛盾,来体现动荡激变的社会,反映自己的思想。有的作家

阳光的AltCtrl10-4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信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81845.html
文章标签:书信  夫斯基  奥斯  特洛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