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8 03:00: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每当我们读起历史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用一种第三者的眼光,用第三者的标准来衡量事非,来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本就是第三者,我们本身就不属于历史。于是作为第三者的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很是容易受自己感情的支配,用自己的标准衡量过去的人的好坏善恶,将自己的喜好放在已经发生的人和事上,从而得出一套自以为是历史的历史,并且自大的认为自己是真正读懂了历史的了。
这就形成了关于许多历史人物,或者是历史朝代以及许多事件的黑和粉,就黑和粉来说,他们都是读过,了解过历史的,但对一些事情的见解有失偏颇,比如对于一个明黑来说,无论你怎么告诉他明朝是多么的鼎盛发达,对于今天的中国是多么的有意义,他都会纠结于明朝政策的腐朽,海禁的危害,皇帝的残暴,黑暗的枷锁,或许他不知道,也不了解海禁是什么,为什么禁,又禁了多久,或许他也不知道他所认为的那些残暴的昏君,在有些方面是多么的雄才大略。
只是因为个人情感的局限性,而缺少了全面看待问题的理性,但这是极难克服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是问题的问题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好像我们常常说读史是为了以史为鉴,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原因只有一个,个人情感的局限性。你懂你未必做得到,因为你只是你。
要么是只是片面的知道了,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朝代,只是片面的知道了他们的好或坏,只是片面的了解了些别人的言论,无论是在书上,在网上,甚至是在电视剧上或者是别人的嘴里,只是因为片面的知道了一些自以为很多的知识,就开始继续片面的发表着,或者是在不经意里继续传播者自以为是历史的历史,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常常说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再好的书也有错误,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测量都有误差,写书的人总会因为个人情感的局限性,或多或少的将一些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带给读者,这就形成了一种思想上的压迫。所以读书,不仅仅是历史,重在博览,只有读的多了,你才可以不同人的不同观点里,找出那些接近真实的历史或是见解,也只有读书读得多了,你才能学会思考,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读史使人明智”的英文翻译是:Histories make men wise。其中“histories”是“历史”的复数形式,“wise”是“聪明的,博学的”意思。
“读史使人明智”出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读书》,全句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论读书》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今天,无论是读书治学还是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想,做到爱读书,会读书,这样才能读好书,才能学好知识。
扩展资料: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培根《论读书》中的经典语句。
在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培根有十分精辟的论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读书方法上培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培根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一些好书则要反复地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说:“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书像是修剪移栽。一个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盲目读书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书的奴隶。”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