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乱世谶纬起风浪,大家知道那些谶语

时间: 2023-10-31 11:00: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乱世谶纬起风浪,大家知道那些谶语

谶语是什么意思

谶语,即指事后应验的话,拼音为chèn yǔ。该词来源于封建社会,有迷信色彩。

谶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称谶语、符谶、符命,是迷信的说法,谓之将来会应验的话;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

《辞海》里对“谶”解释:预言;征兆。
历史上的谶言主要保留在三种古文献资料中:(1)史书;(2)哲学及宗教典籍;(3)小说。对谶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种,对小说中谶言的研究则要少得多。

谶语一向来多用于政治斗争中,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心理学,以此为谋求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谶纬神学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大兴,王莽与刘秀就分别利用图谶、符命,作为“改制”与“中兴”的合法依据。在这些事件的推波助澜之下,到了东汉,谶纬神学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道教也曾大量造作和利用图谶,如太平道的“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如魏晋南北朝时“老君应治,李弘应出”的谶语等。

谶语的意思是事后应验的话。

谶语,汉语词语,即指事后应验的话。泛指预言。出自王明清《挥麈馀话》卷二:“三衢境内地名张步,溪中有石,里人号曰团石,有谶语:‘团石圜,出状元,团石仰,出宰相。’”

造句:

1、对作为更为通俗的谶语形式的一般谶谣,其受众的广大自然更自不待言。

2、还有元春省亲看的四出戏都是精心安排,充满命运的谶语。

3、她16岁第一次出现在试镜室时,导演就给她下了悲剧演员的谶语。谶语,汉语词语,拼音为chèn yǔ,即指事后应验的话。该词来源于封建社会,有迷信色彩。谶语,应当是中国汉字独有的发明。

自从商周时期的先民们在乌焦巴弓的龟甲兽骨上,寻出几条细细的裂纹用来断定吉凶以来,似乎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到还真借助于那几片祖先阴灵下笼罩着的甲骨。事实上的,用结绳来标示着今天所猎野兽多少,进而用书契来代替结绳、以及那些石头上的刻画,并不一定全都是占卜家所做的事。则因为龟甲兽骨,比起数数的绳结,石头上的刻画,更有着极为坚固的寿命罢了。

神秘的谶纬学说是怎么回事,如何成为王莽篡汉,刘秀起兵的工具?


01


在古代 历史 的发展中,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权利的合法性,往往就会利用天命以及各种奇怪的预言,尤其是谶纬之术。像东汉时期的王莽,其政权并非是合法的。为了维持自己的正统,就利用了谶纬学说。那么,谶纬到底是什么,这种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神秘。

02


很多人认为谶纬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其实谶和纬其实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 。谶就是“一语成谶”的谶,通俗的意思就是代表,某件事情发生之前就有的征兆。纬呢,又是另外一种含义, 本来经纬是经学的一个支派 ,随着经学的发展独立出来。

随着谶语和经学的发展。两者开始连用 ,并且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德终始说等阴阳学说也逐渐与其相结合。并且相关的说法有很多是类似的,比如三皇五帝,方位也是有五个方位,五德相匹配的也是五种颜色,将著名的山也称为是五岳。不仅如此,在其他的各个方面,说法也是一致的。


谶纬思想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已经开始悄悄的萌芽 。由于儒学的发展,这也为经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阴阳学说的融入,也将这种思想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到了汉朝时期随着经学的发展,谶纬学说开始流行开来。 尤其是董仲舒的思想,还为汉武帝所采纳 ,这也为皇权的正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将皇权的合理性认为是天命,宇宙的一部分。

尤其是到了东汉的王莽时期,谶纬学说愈演愈烈。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叫做孟通的平民在挖井,不小心挖出了一块石头,定睛一看,石头上写着几个大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也就是说,将来的王莽会当皇帝。为了邀功,他就将其交上去了。

王莽是当朝太后王政君的侄子,也就是说外戚。但是他背地里早已经琢磨着要取代汉王朝,但是苦于没有合理的说法。看到这块石头之后,王莽高兴的将其交给王政君老太后。但是太后对此并不在意。

03

王莽对谶纬的利用

后来,王莽摄政,成为名义上的皇帝,但是并没成为实际上的皇帝。这时就有一位 汉朝宗室的叫刘京 ,对皇帝说:“在初始元年,一个亭长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天使,还对这个人说,现在摄政的统治者就是将来的皇帝。”

这一年,四川的一个太守,也向王莽汇报了一个情况。当地挖出来一个石头做成的牛,上面也刻上了一行字,但是不知道究竟写的是什么。王莽于是派人将其运到宫中,一阵风刮过之后,留下了一份帛书,上面写着: “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畏天命,畏圣人之言。”

至此,王莽继位的合理性已经成熟,便登上了帝位。但是一些一些投机者便开始利用谶纬学说。当时有一个叫做哀章的投机分子,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耗钱买来一块铜,在上面写上了一行大字,王莽是真正的天下之类,写上当朝大臣的名字,然后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为了避免别人发现,还胡乱的加上了几个人名。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终于引起了王莽的注意。在王莽正式称帝之后,这位投机分子哀章还真的被封官。为此,王莽还召集一大批文人, 将经学与谶语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谶纬学说。

经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了皇权的正统性,为什么王莽还要利用谶纬学说呢? 王莽继位,他将自己继位说成是延续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所以说,他的继位是经过了汉朝统治者的授意。

虽然说汉朝时期的经学已经为皇帝继位的合法,提供继位的合理性。但是从这种说法上看,他的继位明显是不符合儒家的需求。为此,他只能让其他人帮忙将原来的学说加以改造。

谶纬学说也就成为王莽篡汉的合理依据,正是在王莽的鼓动之下,谶纬学说开始发展。这也正是王莽对权力的渴望所带来的产物。


谶纬学说在此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像东汉时期的光武帝刘秀,也是利用图谶的预言,成功的建立了东汉。

在王莽统治时期,当时发生了严重的蝗灾,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揭竿而起,很多人落草为寇。刘秀所在的南阳,也爆发了灾荒。这时的刘秀就在卖谷子。当时有一个叫做李通的就对刘秀说,自己发现了一个图谶,其中写道:“刘氏复起,立氏为辅。”

劝他利用刘氏的身份,与其联合起来,推翻王莽的伪政权。刘秀刚开始婉拒,但是李通对其软磨硬泡。而王莽看到天下的局势已经乱了,于是便加入了起义的队伍中,在当地起兵,这时的王莽才20多岁。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为了保证自家刘汉王朝的正统性,也就利用图谶的学说,想要统一人民的思想,他就命人删除了王莽谶纬的相关说法。在继位之后,还充分的利用谶纬学说。他继位之后,要选下一任大司空。

当时的《赤伏符》中,就写道:“ 王梁主卫作玄武 。”因此,王莽就选择了当时的王梁,作为当朝的大司空,还将其封为武强侯。这与王莽的做法是类似的,除此之外,光武帝刘秀在许多的大事小事上充分利用谶纬学说。

在光武帝刘秀的大力推崇之下,谶纬学说兴盛起来。当时很多儒家的学者,纷纷学习谶纬的相关学说,成为当时重要的一种学术思潮。当然,在儒家的学者中也不乏反对者,认为谶纬的学说并非是正统的经学,认为是一种异端学说。

虽然,但是出现了反对的呼声,但是谶纬学说依然在迅猛的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扶持。由于谶纬学说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就为统治者所接受。儒家的学者也对其进行附会,这也是当时的一种风尚。

东汉时期的《白虎通义》,就是儒家的经学与谶纬学说共同发展的产物 ,但如此也导致了一些弊端。由于这本书中有很多思想是对古文经的批判,也成为儒家以此作为统治的一种工具。由于这本书本身的局限性,也就逐渐失去了支持的力量。

05

结语

随着谶纬学说的越来越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谶纬学说也逐渐的被许多统治者给抛弃。因此我们看到谶纬学说的发展和衰落,与统治者的的相关政策是离不开的。

像西汉时期,汉武帝对经学的重视,再到王莽统治时期对谶纬学说的利用,以及到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视。一旦不适用于统治者的,就随之衰落下去了。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

范晔:《后汉书》

曾德雄:《谶纬的起源》

张俊峰:《谶纬与东汉 社会 思潮略议》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 历史 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 历史 。期望用 历史 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谶纬迷信之说?

张衡生活的东汉前期,谶纬迷信泛滥成灾。所谓“谶”,是一种预卜吉凶的隐语,它既有文字,又有图,所以又叫“图谶”;所谓“纬”,是对儒家经典的神学化的解释。“图谶”本是巫师们牵强附会阴阳家的学说编造出的谎言,但又托名是周公、孔子所造,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纬与谶在实际含意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大盛,许多方士化的儒生按照自己的意图附会儒家经典,从而产生许多解经的著作,当时称做“纬书”。据纬书的说法,孔子作了《易》、《诗》、《书》、《礼》、《春秋》、《乐》以后,又作了一些补充的著作,这就是《易纬》、《诗纬》、《春秋纬》、《乐纬》等。这类纬书和谶一样,都是变相的隐语,可由人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谶纬的内容相当复杂,包括天官星历,实异感应、谶语符命、天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知识、文字训诂,旁及驱鬼镇邪、神仙方术及神话幻想,可以说是光怪陆离,无奇不有。�
“图谶之学”的兴起是在西汉时期。汉代统治阶级的御用学者,利用旧有的阴阳五行传说,依托儒家的经典,捏造出一些神话,妄称汉朝刘氏皇族是“膺受天命”来统治世间的,这显然是欺骗人民的谬说。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出于篡夺汉朝政权的政治需要,有意利用谶纬制造舆论,证明自己该当皇帝。当了皇帝以后,王莽仍不放心,为了进一步替自己宣传,他派五威将军王奇等12人,颁布符命42篇于天下,大讲自己做皇帝是出于天意。经过这样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宣传,这些观念深深地印入了人们心中。
王莽末年,反对王莽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各派势力利用谶纬作为自己争夺天下的根据。汉光武帝刘秀当时也不例外。他在攫取政权时,就曾利用了《赤伏符》:“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资治通鉴》卷四十建武元年)等图谶预言,加以宣传,打击敌对各集团。这些图谶分明是刘秀集团自己造出来的。刘秀作了东汉皇帝以后,为了把皇权神秘化,进一步欺骗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更自欺欺人,竭力提倡“图谶之学”。在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特别下令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图谶成为东汉的国典。遇到行军大事、祭天盛典、建设灵台等事时,光武帝在发布堂皇的诏令文诰里也引用“图谶”上的语句,作为他的神秘护符,更进一步宣扬迷信,扩大图谶对人民的麻醉作用。当时“图谶之学”,风靡全国并且成为东汉政权存在的“理论基础”。东汉时期,一般大小学者多是“博贯五经,兼明图谶”,都想法附会古代经典来大谈“谶纬图钅录”,鬼话连篇,谋求富贵。
张衡坚持真理的行动,并不是只局限在天文历算方面。他更积极反对把“图谶之学”作为太学考试的内容。在东汉时,《七经纬》被称为“内学,”原有的《五经》被称为“外学”,就是说谶纬的地位反而在《五经》之上了。因此,张衡就在阳嘉元年特别上奏章议论贡举问题,他说:当今投考太学的诸生,在做文章时为了竞争利禄,多有窃钅录成文,虚冒姓名,还有的则是“连偈俗语,有类俳优”(张衡《论贡举疏》)。张衡明确指出了当时经术的混淆和文章内容杂乱等各种弊端,坚决反对将谶纬书籍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为了彻底揭露谶纬的欺骗性,阳嘉元年,也就是张衡担任侍中的第一年,他给汉顺帝上了一道《请禁绝图谶疏》,从根本上对谶纬迷信进行清算。他的大意是说:谶书最早产生于何时,知道的人并不多。当汉取秦时,尽力打仗,竟得成功,这真可以说是一件大事,但在那时没有人引谶的。就是最喜欢讲术数像夏候胜,目圭孟等人,也没提起过谶书。成帝、哀帝时,命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秘府,所编的书目中也没有谶书。直到成帝,哀帝之后,才出现了谶书。它的著作时代也就可知了!我们试用谶来比经,甚至用谶来比谶,其中矛盾冲突的地方不知有多少。如《尚书》明明说尧派鲧去治理洪水,九年没有治成,于是将鲧处死,又派大禹去治水;可是《春秋谶》这部谶书说是让共工去治水;《春秋纬·元命包》这部谶书记有鲁班和墨子的事迹,可是鲁班、墨子都是战国时的人,怎么说是春秋时的人呢?况且其中还说到汉的益州,图里画到成帝,哪里会是孔子做的!这一定是虚伪之徒想升官发财,才造出这种谣言。从前贾逵摘取了谶书中30多条自相矛盾的事情去问善于讲谶的人,他们也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讲谶的人都说它非常灵验,既然图谶能预知未来祸福,那么西汉最大的祸害莫过于王莽篡权,为什么不预先警戒呢?这些都说明,谶书全是那些欺世盗名,蛊惑人心的妖孽们编出来的。讲图谶的人,就像画工不愿画狗马,反愿画鬼怪一样。因为鬼怪没有人见过,可以随心所欲地画,而狗马是谁都能见到的,画得不像就要出丑。因此,张衡请求,把所有的图谶书籍一律检查出来,加以禁绝。�
“图谶之学”是汉朝统治阶级向人民施行欺骗的一种极端荒诞迷信的东西,它在东汉时已成为皇帝所崇信的重要国典之一。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在学术上不论是属于经古文学派或经今文学派,对图谶虽有各种不同的解说,但在基本上都是拥护图谶的。若有人敢于反对图谶,也就是在理论上反对汉朝的皇权,就被统治阶级认为是“非圣无法”,必然遭到压制和迫害。由此看来,张衡当时反对谶纬迷信是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的。
预测命运的谶纬和迷信无关,它是古代中国文化中一种神秘的预测方法。然而,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并不认同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因此不应该依赖于谶纬来做出决策或指导自己的行为。
文章标题: 乱世谶纬起风浪,大家知道那些谶语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828.html
文章标签:谶纬  谶语  风浪  乱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