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斯大林说:“一莫斯科,二克里姆林宫,三烧、打,性质变了”

时间: 2023-10-31 11:01: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为什么斯大林说:“一莫斯科,二克里姆林宫,三烧、打,性质变了”

二战中斯大林是怎样守卫莫斯科的?

1941年10月13日,德军已挺进到离莫斯科不到100公里的地区,莫斯科面临现实的威胁。斯大林命令立即撤退主要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政府迁往古比雪夫,各大企业一律布雷,但他仍希望会有良好的结局,因为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已经登车。

敌人的逼近和大规模的撤离一度在市民中引起恐慌,关于斯大林和政治局已经离开莫斯科的谣言也流传开来。10月17日,中央委员会书记向全国广播说,斯大林本人就在莫斯科,他严厉地斥责了要放弃莫斯科的谣言。斯大林留在莫斯科的消息鼓舞了人民。“绝不放弃莫斯科”,“我们无路可退了”成了对每个苏联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的命令。秩序很快得到恢复,街头呈现出沉着坚定的气氛。首都准备战斗到底。

贝利亚曾向斯大林报告说,在莫斯科近郊某车站已为他准备好一辆专列,还有大本营的4架飞机也已经准备就绪,其中有1架是斯大林的专机“道格拉斯”。斯大林一言不发,他深知,只要军队、人民知道斯大林在莫斯科,就会给他们增添信心,他决心留在莫斯科直到最后一人。

1941年11月6日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庆祝活动安排在地下铁道的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斯大林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立即广播发表。在首都岌岌可危的时候,斯大林的演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斯大林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并不孤立。英国和美国已表示支持。……问题在于,现在欧洲大陆上没有任何一支同德国法西斯军队作战的英国或美国的军队。因此德国人不必分散自己的力量,不必在东西两个战场上作战。

他用充满激愤的语调说:“这一群丧尽天良、毫无人格、充满兽性的人,恬不知耻地号召消灭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消灭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尔斯泰……苏利科夫和库图佐夫的民族!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在这些关键的日子,斯大林非常重视从精神上鼓舞苏联人民必胜的信心。他决定第2天照常举行传统的阅兵式。

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检阅了部队,听他演讲的部队随即开赴前线。斯大林在讲话中最后号召:“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的战争!让我们伟大的先辈英勇的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消灭德国占领者!我们光荣的祖国,我们祖国的自由,我们祖国的独立万岁!在列宁的旗帜下向胜利前进!”

斯大林在11月6日和7日的两次讲话的文本迅速在军队和人民中散发。每个苏联人都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斯大林的讲话。这些讲话极大地振奋了军队和老百姓的士气,它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残暴、狂妄的敌人的仇恨,同时也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11月15日,德军再次向莫斯科发动攻击。德军不顾一切,不惜一切代价,用坦克在前头开路,妄图冲进莫斯科。德军的先头部队已冲到离莫斯科20公里远的地方,指挥官用望远镜已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了。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内心的痛苦在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

“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但是至少还需要增加2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朱可夫答道。

“你能有这样的信心,这不错。你打电话到总参谋部去接洽一下,看把你所要的2个预备队集团军集中到哪里。他们在11月底将准备好,但是坦克现在还不能给。”

苏军的顽强抵抗迫使德军未能再前进一步。德国的进攻也就慢慢停了下来。敌人一停下来,斯大林、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就立即计划冬季的反攻。

11月30日铁木辛哥发起了进攻并收复了罗斯托夫,他准备进攻德国中央集团军的侧翼,斯大林表示同意。

12月5日、6日,加里宁方面军、西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相继转入进攻,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把德军向西击退了15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包围。希特勒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1次大失败。

20世纪的波匈事件是什么啊?

20世纪的波匈事件是什么啊?
  1956年波匈事件纪实
  1956年可谓是多事之年,东西方都发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其中最具有影响的就 是在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群众走上街

  头抗议当局的骚乱。波兰发生的事变,以及随后 发生的波苏矛盾得以和平解决;而在匈牙利,抗议活动演变成为当局无

  法控制的动乱, 苏军的坦克开进了布达佩斯,事变才得以结束。

  一颗重磅炸弹爆炸了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所发生的事件,要从这一年苏联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说起。

  1956年 2月,严寒还包围着莫斯科,但克里姆林宫内气氛却很热烈,从14日至25 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正在这

  里召开。这次大会是斯大林逝世后首次召开的苏共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加以确认的大

  会。同时,它也 是结束“斯大林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 工人党代表团。

  在这次会议期间,最具有爆炸性的事情发生在24日下午大会宣布闭幕以后。大会 于午夜11时30分又通知代表们还要举

  行一次会议,有的代表已经离开下榻的宾馆又被 紧急召回,出席“已经闭幕”的代表大会。按照大会主席团的专门决定

  ,这是一次秘 密会议,因此外国代表团没有被邀请。

  在这个秘密会议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 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也被称为“秘密报告”。

  报告以大量的、惊人的事实揭露了斯大林所犯的错误,论述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危害。 赫鲁晓夫首

  先公布了列宁给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信。这封信斯大林在世时被 严密封锁。

  列宁在这封信中对斯大林作了评价,指出“斯大林粗暴”,建议代表大会 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职务上调开,找一个比斯

  大林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 同志、更少任性的人代替他。斯大林后来所犯的全部错误,证明列宁的担心是完

  全正 确的。这样,赫鲁晓夫首先剥去了斯大林是列宁的学生、战友和合法继承人的神圣光 环。

  接着报告指出了斯大林滥用权力,对反对者或持有不同看法的人,先撤消领导职 务,然后从肉体上消灭的事实。

  揭露了斯大林时期大量的冤假错案,造成了大批忠诚 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被逮捕和处决,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报告还谈到斯大 林在农业和民族政策上的种种失误,也谈到了在反法西斯战争前和战争初期的错误, 导致了红军的严重失

  利。报告披露了斯大林是如何制造和欣赏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并提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肃清个人崇拜的有关措施。最后赫鲁

  晓夫强调,对于这个问题 不能拿到党外去宣扬,尤其不准登报,以免为敌人所利用。 尽管赫鲁晓夫提出对这个报告要严格

  保密,但实际上他本人并不想这样做。

  苏共 中央书记处在代表大会闭幕的几天后就发出指示,将报告的全文向党的积极分子传达, 不久又在苏共所有基层组织全

  体党员会议上传达。所谓“秘密报告”很快在苏联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

  5 月份,美国中央情报局从波兰人那里搞到了“秘密报告”的全文, 并将此报告发表。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犹如原子弹爆炸,引发出了强大的 冲击波。几十年来,斯大林的名字,他的语录,他的功绩,他的画像和塑像无

  处不在, 斯大林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全世界共产党人中间是一种精神支柱。

  而现在,在赫鲁晓 夫的报告面前,斯大林的神圣形象被打碎了,人们在心灵上所经受的震撼是可想而知 的。 受赫鲁晓夫

  “秘密报告”冲击最大的是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时由苏联红军从法西斯德国手里解放的。

  它们都毫无例外地采用苏联的模式, 用苏联的经验建立国家政权和进行建设。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在国内也曾经搞过像斯大

  林那样的骇人听闻的政治清洗。当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揭 露后,东欧国家的人民要求其领导人

  纠正过去的错误,为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出 现了要求摆脱“斯大林模式”、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社会情绪。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一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被弄得不知所措。当时正在莫斯科 率领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大

  的总书记贝鲁特在表态时讲道:“我们怀 着悲伤的心情得知斯大林做坏事的消息,波兰人民那么感谢斯大林,感谢他的智慧

  和 援助……”他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没有随波兰代表团回国,于 3月12日在莫斯科猝然 去世。随后,在波兰出现了大的社

  会动荡。

  波兹南的工人走上了街头

  波兰统一工人党在贝鲁特死后,选举奥哈布为党的第一书记。奥哈布上台后,顺应党内和社会上的要求,坦率地承认党在过

  去犯的许多错误,并在国内政策上进行调 整,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公开宣布对1948年在斯大林授意下对当时党的总书

  记 哥穆尔卡的批判是错误的;数以千计的曾遭到囚禁的无辜公民平反出狱;主管保安部 门的政治局委员拉德凯维奇被撤职

  ,社会的政治空气悄然地在放松。这时,波兰党也 强调维护波兰的独立,提出要改善人民的生活。

  但是,时间不等人。波党领导人显然 跟不上苏共二十大后的形势,没有对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也没有坚决检讨和纠正党在

  过去执政时期所犯的错误,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估计不足。人们的 不满终于爆发了。

  1956年 6月上旬,波兹南市采盖尔斯基工厂(斯大林机车车辆厂)的工人要求退还 过去三年不应征收的税款,还提出改革工资

  制度等要求。由于波兹南省委无权答复工 人的要求,工人们便推举了30人组成了代表团,前往华沙同机械工业部部长

  罗曼·费代尔斯基谈判,期望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谈判时,部长答复说,减少税款是可以考虑 的,但增加工资是不可能的。

  代表团回答说,如果拒绝了工人的要求,工人们将在 6 月28日举行罢工。部长愤怒地说:“如果你们上街的话,你们将会遇

  到坦克!”谈判 破裂了,双方不欢而散。代表团通过电话向厂里工人传达了谈判失败的消息。

  在6月27日的全厂职工大会上,工人们得知请愿失败的消息后十分愤怒,决定在代表团回来 之前就到市区自由广场向市政

  当局请愿。6月28日,采盖尔斯基工厂1万多名工人罢工, 走上街头。他们向市中心的方向游行示威,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

  游行队伍,游行队 伍中约有4千员党员。大约9点钟的时候,市中心广场及其附近聚集了几万人。起初,游行队伍是有秩序

  的、平静的。队伍到达广场后,就派出了代表要求市委领导接见, 但是市委领导拒绝接见,这使广场上的群众情绪激愤,

  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去华沙的工人代表团被公安部逮捕的谣言在群众中迅速传开,人群中激起了怒潮。有人 高喊:

  “到监狱去!”“要找到他们,把他们放出来!”等口号。同时,有人打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标语牌:“我们不要空头支票,

  我们要面包和自由!”“释放囚犯!”、“ 打倒秘密警察!”“俄国佬滚回去!”广场上空响彻着愤怒的口号声。 游行的人群

  冲击了姆温斯卡街的监狱,解除了卫兵的武装,放出了 257名犯人, 并占领了武器库。后来又攻击了法院以及省公安厅的

  办公楼。在公安厅大楼前,发生了枪战,有许多人倒在血泊之中。游行示威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流血冲突。

  波兹南发生的事件震动了最高当局。为了平息骚乱,波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出动军 队镇压闹事者,并决定由国防部副部长

  斯塔尼瓦斯瓦夫·波普瓦夫斯基统率部队。他和负责整个行动的约瑟夫·西伦凯维兹总理一起到波兹南。波普瓦夫斯基将军

  从当地 的两所军官学校和附近的训练营地抽调了部队,很快控制了局面。6 月28日晚,事件就被平息了。在波兹南事件中,

  有5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323人被捕。 30日,一场大雨冲刷着波兹南街头的血污,这座城市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在波兰人民心里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在波兹南事件被平息后,波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抚恤措施。

  6月30日,在波兹南各墓地举行了死者的安葬仪式,西伦凯维兹等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也去参加了葬礼。7月10日政府宣布,

  原来向采盖尔斯基工厂工人征收的650多万兹罗提(波 兰货币名称)税款将分期偿还该厂工人们。机械工业部部长

  罗曼·费代尔斯基被撤职。 但是,此后波兰的局势却一直动荡不安,全国各地工厂罢工和游行示威此起彼伏,许多工厂

  成立了工人委员会。

  十月的希望

  在对波兹南事件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上波苏两党发生了分歧,并由此发展成为波苏 冲突的“十月事件”。 起初,波兰党和

  政府也认为,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暗藏的反动分 子利用工人群众的不满情绪挑起的,是反对人民政权的

  “严重骚乱”。后来波党领导人对事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7月18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七中全会。党的第一书记奥哈布在报告中指出,党和政府应对波兹南事件负主要责任。他说,

  在寻找波兹南事件的原因时,“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煽动者和帝国主义走狗的阴谋上去,那是错误的。通过对事件的分析

  ,我认为极大部分责任要归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官僚主义和愚昧无知。”他强调说:“波兹南事件是一个警告,它证明在党

  和人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着重大错误”根据这种认识,他在报告中提出应立即采取措施,克服党和政府过去工作中

  的错误,实行经济管理合理化和政治民主化,改善人民生活。

  全会根据奥哈布的报告,通过了《关于政治、经济局势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决议。决议认为,波兹南事件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经济上的疏忽,指出在党的工作中严重存在着“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堕落和党内缺乏民主”。全会决定从实行经济

  管理合理化、政治生活民主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着手,实行一条社会主义革新路线,以缓和同人民群众的矛 盾。全会为在

  1948~1949年“大清洗”时期被开除出党的前党的总书记哥穆尔卡恢复了名誉。

  七中全会之后,围绕经济、政治体制的革新,党政干部更换的必要性等问题,党内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广大人民

  群众拥护党的革新路线,他们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人民的思想非常活跃,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

  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辩论。社会主义革新的性质、范围和内容,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关于同苏共和苏联的关系等

  问题,都是讨论和辩论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组党和政府的领导班子,希望哥穆尔卡担任党的第一书记。在西伦凯维

  兹的劝说下, 奥哈布同意辞去党的第一书记,让哥穆尔卡担任这个职务。那时,在大多数波兰人心目中,哥穆尔卡是维护

  民族独立的政治家,是个人崇拜时期的受害者,是有能力领导波兰前进的领袖。

  由于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不同,波兰统一工人党内出现了对立的派别。

  10月13日,波兰党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形势和召开八中全会等问题。哥穆尔卡虽然不是政治局委员却参加了会议。

  会上主张革新的力量占绝对优势,这使保守派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他们密电向苏联告急求援,并密谋策划一次军事

  政变,企图在八中全会召开前夕逮捕一批主张革新的领导人。 本来对波兹南事件的看法和处理,波苏两党就存在根本不同

  的看法。苏联《真理报》6月30日发表的苏共中央声明说,波兹南的“反人民暴动”是美帝国主义策划的, 目的是颠覆

  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党中央的看法转变后,苏共领导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波兰党七中全会以后,波兰局势在急剧地变化着,革新的呼声甚高,要求在各个领域 实行革新措施,特别是呼吁把波苏关系

  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舆论,这使苏共领导坐立不安,担心波兰失去控制,并在东欧引起连锁反

  应,因此要求波兰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会谈。波兰党政治局以即将召开八中全会不能脱身为理由,婉言谢绝了苏共的邀请。

  这更使苏共领导十分恼怒和担心,便决定直接出马干涉波兰的内部事务,阻止波兰的局势向背离苏联意志的方向发展。

  10月19日,波兰党八中全会召开的当天,未经波兰党的邀请,赫鲁晓夫亲自率领 “一队强有力的人物”驾临华沙,其中有

  米高扬、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科涅夫元 帅(华约组织部队司令)、安东诺夫(苏军总参谋长)等人,突然飞抵华沙。

  机场事先没有得到通知,不准飞机降落,飞机在机场上空转了近一小时才降落。同时,苏共领导人调动军队,驻在波兰的

  苏军开始向华沙及其他城市移动,还从东普鲁士调动部队进入波兰,并增派了在波兰港口的军舰,形成了对华沙的包围态势

  。当时,波兰党八中全会正在举行,首先增选了哥穆尔卡、斯彼哈尔斯基、克利什科和索文斯基 4人为中 央委员,并决定

  原政治局辞职,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一个新的政治局。在这项议程结束 后,奥哈布向全会宣布苏共代表团抵达华沙的消息,

  建议暂时休会,因为苏共代表团要求立即同波兰党政治局代表团举行会谈。哥穆尔卡也以第一书记候选人的资格参加了同

  苏共代表团的会谈。 在机场上,赫鲁晓夫对波兰党领导人态度傲慢,怒气冲冲地大声训斥波兰党的政 治局代表团成员。

  他叫道:“我们为这个国家流了我们的血,而现在你们却试图把它出卖给美国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这办不到,绝对办不到

  。”哥穆尔卡回答说:“我 们比你们流了更多的血,我们并没有把波兰出卖给任何人。”赫鲁晓夫望着哥穆尔卡 问道:

  “他是谁?”“我是哥穆尔卡,我曾经被你们关在监狱里3年。”赫鲁晓夫惊奇 地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奥哈布答道:

  “他来这里,是因为我们决定选举他作为 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得大声叫喊:“反了,反了,发生了一种背叛行为。

  我们必须来,这不仅是波苏关系问题。你们危害了我们在德国的地位,你们威胁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发了一通

  火之后,就要求驱车前往波党中央委员会会场参加波党中央委员会的会议。这个要求遭到波兰党领导人的拒绝,两党代表团

  就在贝尔凡特 列宫举行会谈。 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仍坚持让苏联代表团出席波党中央全会,并表示不同意哥穆 尔卡提出

  的新政治局成员的名单,说这个名单“排挤优秀的共产党人”,“你们在为 反动派和反革命分子开辟道路。政治局不能

  改组,你们的新候选人名单将把社会主义毁掉,我们有权要会议听取我们的意见。”这些要求遭到波党领导的拒绝和反驳。

  波党领导指出,波苏两党间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苏联人参加了波党的中央全会造成的。 奥哈布指出,苏联人出席会议

  不利于“良好的两党关系”。 在会谈当中,波党领导人得知苏军正在向华沙进军,奥哈布质问说:“那是真的吗?”

  赫鲁晓夫回答说:“那是真的,华沙实际上已被包围了。”苏共领导人企图用 武力威胁使波党领导人就范。奥哈布和

  哥穆尔卡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奥哈布说:“ 如果你们认为你们能把我们拘留在这里而在外边发动一次武装政变的话,

  你们就错了, 我们是有准备的。”哥穆尔卡说,“除非你们马上把军队调开,否则我们就要离开这 里,在大炮瞄准

  华沙的情况下,我们拒绝会谈。如果你们不停止苏联军队的前进,我就要在广播电台向人民讲话。”由于波党领导人的

  坚决斗争,赫鲁晓夫只好下令苏军停止前进。

  赫鲁晓夫看武力威胁不成就变换了策略,他满面笑容地说,我们来这里不是要威胁你们,而是来帮助你们。苏联愿意立即

  提供 2亿金卢布的贷款,在波兰人认为适当的时候使用。他又表示支持哥穆尔卡等人进入政治局,但一定也要让罗科索夫

  斯基等人进入政治局。罗科索夫斯基是1949年斯大林派来参加波兰党政治局的,此人虽然是 波兰人,但在1918年参加苏联

  红军,是苏军元帅。波党领导人回答说,在新领导问题未解决之前,不讨论经济问题。关于罗科索夫斯基,哥穆尔卡说,

  波兰人民认为他是苏联人控制的象征。会谈暂停,波党领导人回到中央全会,奥哈布宣布原政治局集体 辞职,宣布了新

  政治局成员的名单,他本人提出辞去第一书记职务,并提议由哥穆尔卡任第一书记。罗科索夫斯基等人都被排除在新政治

  局之外。

  当华沙广大群众得知新 政治局的名单和同苏联人会谈的消息后,群情激奋,工人、学生在谈判会场外面的马路上举行集会

  和游行示威,高呼拥护哥穆尔卡的口号。华沙市的基层机关、工厂和学 校已把民兵组织起来了,工人还派代表到军队去

  争取军官和士兵,希望他们站起来维 护民族独立。工人、学生和士兵都站在党中央一边,准备对付苏军的入侵。

  会谈继续进行,苏联人仍然坚持要罗科索夫斯基进政治局。西伦凯维兹指出,政 治局候选人的新名单已经公诸于众,这个

  新名单是不能变更的。会谈继续到19日深夜, 赫鲁晓夫软硬兼施都未能奏效。当赫鲁晓夫从罗科索夫斯基那里得知,波兰

  军队多数已不听他指挥时,只得让步。他笑着说,把什么人送进政治局,是你们自己的事。他要求发表一个重申波苏友谊

  的公报,苏联保证命令军队撤回基地。波党领导人向苏共 领导解释,民主化是共产党一种革新政策,是为了建立一种使

  波兰人得到好处的政治制度,而不是破坏华沙条约组织,并强调指出,波苏友好是波兰对外政策的基础。会谈结束后,

  发表了一个公报。次日早晨苏联代表团回国了。不久,罗科索夫斯基也回 到苏联,这就是“十月事件”。 波党的八中全会

  继续举行,改选了新的政治局,选举哥穆尔卡任中央委员会第一 书记。他在会上提出了革新路线和改变措施。他认为,

  “波兹南事件”中工人跑到大 街上,“他们抗议的并不是人民波兰,并不是社会主义。他们抗议的是我们社会制度普遍

  存在的并且也是他们痛苦地感觉到的弊病,抗议的是对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歪曲”。他说:“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

  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和挑衅分子闹出来的,这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 波党八中全会使举国为之兴奋,

  人们对哥穆尔卡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波兰的社会危机过去了。

  纳吉的沉浮

  1956年匈牙利所发生的事情是同纳吉个人的命运相联系的。 纳吉·伊姆雷出身于农民家庭,做过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成为布尔什维克, 开始为匈牙利摆脱旧王朝的统治、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斗争。为此,他曾被捕,并 于1928年流亡到

  苏联避难,在苏联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纳吉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成为当时匈牙利

  抵抗运动的领导人。由于他出色 的表现,1945年成为匈牙利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他先后担任了几个部的部长

  职务。1949年,因反对搞合作化运动而被撤销了职务。但是他公开承认了错误,因 此在下一次的党代会上,又被重新选为

  政治局委员。1950年,他出任食品部长,后又 任征购部长。1953年后,纳吉出任政府副总理。随后,由于苏联人对匈牙利

  内政的干 涉,纳吉被推上了总理的位置,从此卷入到一场政治漩涡中来。

  1953年6月,斯大林逝世后3个月,德国柏林发生了要求改善生活的群众游行示威 事件。此时,东欧其他国家也出现由于

  群众不满的骚动不安的迹象。为了稳住东欧国家,苏联新领导人对此十分重视,要求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在对内政策上进行

  适当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苏共领导召集匈牙利共产党第一书记、匈牙利政府总理拉科西率 领匈牙利党政代表团赴

  莫斯科进行访问。纳吉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次莫斯科之行竟改 变了他的命运。

  参加这次莫斯科之行的除拉科西外,还有匈牙利共和国主席团主席道比,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匈牙利的头号代理人格罗,

  匈牙利国家武装总司令法尔卡什等。出人意料地是,纳吉也在莫斯科开出的代表团名单之列。参加这次秘密会晤的苏联

  领导人有总理马林科夫(斯大林生前指定的接班人)、赫鲁晓夫、米高扬以及莫洛托夫、贝利亚、布尔加宁、苏斯洛夫、

  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等人。会晤时的气氛极为紧张。 马林科夫冷淡地问候了匈牙利人后,就严厉地对拉科西说:

  “你们那里的情况很糟。据我了解,在你们的工业中心切佩尔、欧兹德和迪欧什杰尔发生了骚乱。” 拉科西开始辩解,

  但米高扬打断他的话说:“您想用数字封住我们的嘴。我们也有这类的数字,不过和您的不一样。在工业化的过程中,

  您进行了极大的冒险。您没有一点点焦炭就建立了一座新型的钢铁工业城。您连劳动人民的吃饭问题都不能给以足够的

  满足就疯狂地去建造代价高昂的地下铁道。被您强行集体化的农民们连种子都生产不出来。此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在

  你们的集中营里受难。” 拉科西脸色苍白。

  的确如苏联人所说,这位被称为“匈牙利的斯大林”的匈牙利共产党的第一书记, 正把他的国家推向深渊。 1948年 6月,

  拉科西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拉伊克案”。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部长、政治局委员拉伊克·拉斯洛被指控为“美国

  情报机关的代理人”、“南斯拉夫间谍”、“霍尔蒂(二战前匈牙利政府首脑)警察局的特务”、“阴谋武装暴动”、

  “谋杀共产党领导人”等罪名而被逮捕。几天后,与“拉伊克案”有关的几个主要被 告人一一被绞死。 1951年 5月,

  拉科西又开始了大清洗。每天,都会有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外出旅 行”,从此销声匿迹。军队中的许多高级军官一夜间

  便不知去向。单是内务部,接替拉伊克出任部长的卡达尔被逮捕,并秘密地判处无期徒刑。继任的内务部长多尔·泽 尔德

  不久也全家自杀,当局宣布他们是“法国秘密情报机构的间谍”。 此外,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拉科西、格罗和法尔卡什·

  米哈依组成了“三驾马 车”。他们狂热地提出,要在 5年之内,把匈牙利变成一个“钢铁国家”。于是,在 整个国民经济

  结构中,投资的90%用于发展重工业,全部工业投资的2/3用于发展采矿和冶金业。这个根本无法实现的计划严重地削弱了

  轻工业、服务业和农业。 拉科西还主张要“在三四年内,使 90%的农民在社会主义的集体中耕种土地”。 于是,许多地方

  都强迫组织起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多数入社的农民,都是些最贫困、 没有土地的人们,他们缺乏生产经验,没有足够的

  牲畜,几乎没有机器,收割的 70% 依靠手工。这使农民的收入下降了2/3。 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加重农民的负担,实行所谓

  的“义务交售制”,即制定的交售 指标越来越高,而收购的价格却越定越低。对于那些敢于抵抗交售的人,可判处 3年

  以下的徒刑。结果,大批的农民只好逃离农村,扔下大量荒芜的土地无人耕种。 农村经济的变化,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

  的生活水平。1951年,许多基本食品、 工业日用品开始凭票供应。商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匈牙利政府不得不年年发行“和平公债”,这更加重了人民 的负担。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到1952年,

  国家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比19 49年下降了20%,愤怒的情绪在人民中间迅速蔓延着。 但是,拉科西一伙却无视这场灾难。

  他们制造谎言,掩盖事实,欺骗人民。并且 把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投入监狱。在这个时期,匈牙利建立了大量的“拘留所”

  ,成千上万的人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便被长期囚禁关押。他们大多是工人和农民,因为 偷了合作社的粮食或杀了一头

  离规定重量还差几斤的猪等,便被关了起来,而且长期得不到释放。 所有这一切,都是拉科西一手造成的。

  至此一语未发的赫鲁晓夫对他喊了起来:“您极大地损害了你们的人民!您罪行 累累!长此以往,人们将用粪杈把您赶出

  这个国家。”贝利亚也插话说:“您想当什 么?想当犹太人的皇帝吗?” 马林科夫较镇静地继续说下去:“拉科西同志,

  您是运动的老战士,您必须理解时局。您必须分权,把权力分配给在领导班子中精通事务的同志。对此,您有什么想法?”

  此时的拉科西面如土色,对苏联人的指责只有唯命是从。赫鲁晓夫建议他选一位 能操持国家大事的人。 经过长久的、令人窘迫的沉默后,马林科夫提示道:“您认为纳吉·伊姆雷怎么 样?” 拉科西看了纳吉一眼,就像第一次见到他一样。他说:“纳吉·伊姆雷是个好同 志,但是……”然而,苏联人没有容他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就接住了话题:“那么说 您不知道把权力分给谁了?我们自革命以来就了解纳吉·伊姆雷。当1918年匈牙利共 产党根本还不存在的时候,他就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员了……他是一位共产党领导中 德高望重的专家。再说,他又是你们政治局委员。他农民出身,本人也当过农民,又 是教授。我们信任纳吉·伊姆雷同志。他可以和您一起来改善你们国家的状况。” 随后纳吉发言说,他对苏联政治局的同志们对他的信任表示感谢。他简单地谈了 一下布达佩斯新的领导班子的任务:结束警察恐怖;为无辜者平反;合理的投资政策 以及给农民更多的自由等。 莫洛托夫打断纳吉的话说:“不仅是更多的自由,而是完全的自由!谁不赞成集 体农庄,谁可以退出。这无关紧要。” 在匈党代表团走出会议室时,曾经不可一世的拉科西让纳吉走在他的前面,并说: “您请,伊姆雷,现在您是领导人。” 就这样,纳吉被苏联人推上了匈牙利政府总理的宝座,开始了他风云变幻的政治 生涯。 纳吉担任总理后,和拉科西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开始了。
1956年波匈事件纪实
1956年可谓是多事之年,东西方都发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其中最具有影响的就 是在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当局的骚乱。波兰发生的事变,以及随后 发生的波苏矛盾得以和平解决;而在匈牙利,抗议活动演变成为当局无法控制的动乱, 苏军的坦克开进了布达佩斯,事变才得以结束。
一颗重磅炸弹爆炸了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所发生的事件,要从这一年苏联共产党二十次代表大会说起。 1956年 2月,严寒还包围着莫斯科,但克里姆林宫内气氛却很热烈,从14日至25 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正在这里召开。这次大会是斯大林逝世后首次召开的苏共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加以确认的大会。同时,它也 是结束“斯大林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 工人党代表团。 在这次会议期间,最具有爆炸性的事情发生在24日下午大会宣布闭幕以后。大会 于午夜11时30分又通知代表们还要举行一次会议,有的代表已经离开下榻的宾馆又被 紧急召回,出席“已经闭幕”的代表大会。按照大会主席团的专门决定,这是一次秘 密会议,因此外国代表团没有被邀请。在这个秘密会议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 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也被称为“秘密报告”。 报告以大量的、惊人的事实揭露了斯大林所犯的错误,论述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危害。 赫鲁晓夫首先公布了列宁给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信。这封信斯大林在世时被 严密封锁。列宁在这封信中对斯大林作了评价,指出“斯大林粗暴”,建议代表大会 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职务上调开,找一个比斯大林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 同志、更少任性的人代替他。斯大林后来所犯的全部错误,证明列宁的担心是完全正 确的。这样,赫鲁晓夫首先剥去了斯大林是列宁的学生、战友和合法继承人的神圣光 环。 接着报告指出了斯大林滥用权力,对反对者或持有不同看法的人,先撤消领导职 务,然后从肉体上消灭的事实。揭露了斯大林时期大量的冤假错案,造成了大批忠诚 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被逮捕和处决,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报告还谈到斯大 林在农业和民族政策上的种种失误,也谈到了在反法西斯战争前和战争初期的错误, 导致了红军的严重失利。报告披露了斯大林是如何制造和欣赏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并 提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肃清个人崇拜的有关措施。最后赫鲁晓夫强调,对于这个问题 不能拿到党外去宣扬,尤其不准登报,以免为敌人所利用。 尽管赫鲁晓夫提出对这个报告要严格保密,但实际上他本人并不想这样做。苏共 中央书记处在代表大会闭幕的几天后就发出指示,将报告的全文向党的积极分子传达, 不久又在苏共所有基层组织全体党员会议上传达。所谓“秘密报告”很快在苏联家喻 户晓,人人皆知。5 月份,美国中央情报局从波兰人那里搞到了“秘密报告”的全文, 并将此报告发表。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犹如原子弹爆炸,引发出了强大的 冲击波。几十年来,斯大林的名字,他的语录,他的功绩,他的画像和塑像无处不在, 斯大林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全世界共产党人中间是一种精神支柱。而现在,在赫鲁晓 夫的报告面前,斯大林的神圣形象被打碎了,人们在心灵上所经受的震撼是可想而知 的。 受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冲击最大的是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时由苏联红军从法西斯德国手里解放的。它们都毫无例外地采用苏联的模式, 用苏联的经验建立国家政权和进行建设。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在国内也曾经搞过像斯大 林那样的骇人听闻的政治清洗。当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揭 露后,东欧国家的人民要求其领导人纠正过去的错误,为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出 现了要求摆脱“斯大林模式”、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社会情绪。 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一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被弄得不知所措。当时正在莫斯科 率领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大的总书记贝鲁特在表态时讲道:“我们怀 着悲伤的心情得知斯大林做坏事的消息,波兰人民那么感谢斯大林,感谢他的智慧和 援助……”他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没有随波兰代表团回国,于 3月12日在莫斯科猝然 去世。随后,在波兰出现了大的社会动荡。
波兹南的工人走上了街头
波兰统一工人党在贝鲁特死后,选举奥哈布为党的第一书记。奥哈布上台后,顺 应党内和社会上的要求,坦率地承认党在过去犯的许多错误,并在国内政策上进行调 整,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公开宣布对1948年在斯大林授意下对当时党的总书记 哥穆尔卡的批判是错误的;数以千计的曾遭到囚禁的无辜公民平反出狱;主管保安部 门的政治局委员拉德凯维奇被撤职,社会的政治空气悄然地在放松。这时,波兰党也 强调维护波兰的独立,提出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但是,时间不等人。波党领导人显然 跟不上苏共二十大后的形势,没有对个人崇拜进行批判,也没有坚决检讨和纠正党在 过去执政时期所犯的错误,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估计不足。人们的 不满终于爆发了。 1956年 6月上旬,波兹南市采盖尔斯基工厂(斯大林机车车辆厂)的工人要求退还 过去三年不应征收的税款,还提出改革工资制度等要求。由于波兹南省委无权答复工 人的要求,工人们便推举了30人组成了代表团,前往华沙同机械工业部部长罗曼·费 代尔斯基谈判,期望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谈判时,部长答复说,减少税款是可以考虑 的,但增加工资是不可能的。代表团回答说,如果拒绝了工人的要求,工人们将在 6 月28日举行罢工。部长愤怒地说:“如果你们上街的话,你们将会遇到坦克!”谈判 破裂了,双方不欢而散。代表团通过电话向厂里工人传达了谈判失败的消息。在 6月 27日的全厂职工大会上,工人们得知请愿失败的消息后十分愤怒,决定在代表团回来 之前就到市区自由广场向市政当局请愿。6月28日,采盖尔斯基工厂1万多名工人罢工, 走上街头。他们向市中心的方向游行示威,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游行队伍,游行队 伍中约有4千员党员。大约9点钟的时候,市中心广场及其附近聚集了几万人。起初, 游行队伍是有秩序的、平静的。队伍到达广场后,就派出了代表要求市委领导接见, 但是市委领导拒绝接见,这使广场上的群众情绪激愤,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去 华沙的工人代表团被公安部逮捕的谣言在群众中迅速传开,人群中激起了怒潮。有人 高喊:“到监狱去!”“要找到他们,把他们放出来!”等口号。同时,有人打出了事 先准备好的标语牌:“我们不要空头支票,我们要面包和自由!”“释放囚犯!”、“ 打倒秘密警察!”“俄国佬滚回去!”广场上空响彻着愤怒的口号声。 游行的人群冲击了姆温斯卡街的监狱,解除了卫兵的武装,放出了 257名犯人, 并占领了武器库。后来又攻击了法院以及省公安厅的办公楼。在公安厅大楼前,发生 了枪战,有许多人倒在血泊之中。游行示威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流血冲突。 波兹南发生的事件震动了最高当局。为了平息骚乱,波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出动军 队镇压闹事者,并决定由国防部副部长斯塔尼瓦斯瓦夫·波普瓦夫斯基统率部队。他 和负责整个行动的约瑟夫·西伦凯维兹总理一起到波兹南。波普瓦夫斯基将军从当地 的两所军官学校和附近的训练营地抽调了部队,很快控制了局面。6 月28日晚,事件 就被平息了。在波兹南事件中,有5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323人被捕。 30日,一场大雨冲刷着波兹南街头的血污,这座城市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在波兰人民心里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在波兹南事件被平息后,波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抚恤措施。6 月30 日,在波兹南各墓地举行了死者的安葬仪式,西伦凯维兹等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也去参 加了葬礼。7 月10日政府宣布,原来向采盖尔斯基工厂工人征收的650多万兹罗提(波 兰货币名称)税款将分期偿还该厂工人们。机械工业部部长罗曼·费代尔斯基被撤职。 但是,此后波兰的局势却一直动荡不安,全国各地工厂罢工和游行示威此起彼伏,许 多工厂成立了工人委员会。
十月的希望
在对波兹南事件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上波苏两党发生了分歧,并由此发展成为波苏 冲突的“十月事件”。 起初,波兰党和政府也认为,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暗藏的反动分 子利用工人群众的不满情绪挑起的,是反对人民政权的“严重骚乱”。后来波党领导 人对事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7 月18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七中全会。党的第一书 记奥哈布在报告中指出,党和政府应对波兹南事件负主要责任。他说,在寻找波兹南 事件的原因时,“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煽动者和帝国主义走狗的阴谋上去,那是错 误的。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我认为极大部分责任要归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官僚主义和愚 昧无知。”他强调说:“波兹南事件是一个警告,它证明在党和人民各阶层之间的关 系方面存在着重大错误。”根据这种认识,他在报告中提出应立即采取措施,克服党 和政府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实行经济管理合理化和政治民主化,改善人民生活。全会 根据奥哈布的报告,通过了《关于政治、经济局势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决议。决议认 为,波兹南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上的疏忽,指出在党的工作中严重存在着“个 人崇拜、官僚主义堕落和党内缺乏民主”。全会决定从实行经济管理合理化、政治生 活民主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着手,实行一条社会主义革新路线,以缓和同人民群众的矛 盾。全会为在1948~1949年“大清洗”时期被开除出党的前党的总书记哥穆尔卡恢复 了名誉。 七中全会之后,围绕经济、政治体制的革新,党政干部更换的必要性等问题,党 内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革新路线,他们心中燃起了新 的希望之火,人民的思想非常活跃,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重大 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辩论。社会主义革新的性质、范围和内容,关于党的建设 问题,关于同苏共和苏联的关系等问题,都是讨论和辩论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要求 改组党和政府的领导班子,希望哥穆尔卡担任党的第一书记。在西伦凯维兹的劝说下, 奥哈布同意辞去党的第一书记,让哥穆尔卡担任这个职务。那时,在大多数波兰人心 目中,哥穆尔卡是维护民族独立的政治家,是个人崇拜时期的受害者,是有能力领导 波兰前进的领袖。 由于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不同,波兰统一工人党内出现了对立的派别。 10月13日,波兰党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形势和召开八中全会等问题。哥穆尔卡 虽然不是政治局委员却参加了会议。会上主张革新的力量占绝对优势,这使保守派感 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他们密电向苏联告急求援,并密谋策划一次军事政变,企图 在八中全会召开前夕逮捕一批主张革新的领导人。 本来对波兹南事件的看法和处理,波苏两党就存在根本不同的看法。苏联《真理 报》6 月30日发表的苏共中央声明说,波兹南的“反人民暴动”是美帝国主义策划的, 目的是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党中央的看法转变后,苏共领导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波兰党七中全会以后,波兰局势在急剧地变化着,革新的呼声甚高,要求在各个领域 实行革新措施,特别是呼吁把波苏关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尊 严的舆论,这使苏共领导坐立不安,担心波兰失去控制,并在东欧引起连锁反应,因 此要求波兰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会谈。波兰党政治局以即将召开八中全会不能脱身为 理由,婉言谢绝了苏共的邀请。这更使苏共领导十分恼怒和担心,便决定直接出马干 涉波兰的内部事务,阻止波兰的局势向背离苏联意志的方向发展。 10月19日,波兰党八中全会召开的当天,未经波兰党的邀请,赫鲁晓夫亲自率领 “一队强有力的人物”驾临华沙,其中有米高扬、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科涅夫元 帅(华约组织部队司令)、安东诺夫(苏军总参谋长)等人,突然飞抵华沙。机场事先没 有得到通知,不准飞机降落,飞机在机场上空转了近一小时才降落。同时,苏共领导 人调动军队,驻在波兰的苏军开始向华沙及其他城市移动,还从东普鲁士调动部队进 入波兰,并增派了在波兰港口的军舰,形成了对华沙的包围态势。当时,波兰党八中 全会正在举行,首先增选了哥穆尔卡、斯彼哈尔斯基、克利什科和索文斯基 4人为中 央委员,并决定原政治局辞职,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一个新的政治局。在这项议程结束 后,奥哈布向全会宣布苏共代表团抵达华沙的消息,建议暂时休会,因为苏共代表团 要求立即同波兰党政治局代表团举行会谈。哥穆尔卡也以第一书记候选人的资格参加 了同苏共代表团的会谈。 在机场上,赫鲁晓夫对波兰党领导人态度傲慢,怒气冲冲地大声训斥波兰党的政 治局代表团成员。他叫道:“我们为这个国家流了我们的血,而现在你们却试图把它 出卖给美国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这办不到,绝对办不到。”哥穆尔卡回答说:“我 们比你们流了更多的血,我们并没有把波兰出卖给任何人。”赫鲁晓夫望着哥穆尔卡 问道:“他是谁?”“我是哥穆尔卡,我曾经被你们关在监狱里3年。”赫鲁晓夫惊奇 地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奥哈布答道:“他来这里,是因为我们决定选举他作为 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得大声叫喊:“反了,反了,发生了一种背叛行为。我们必 须来,这不仅是波苏关系问题。你们危害了我们在德国的地位,你们威胁了整个社会 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发了一通火之后,就要求驱车前往波党中央委员会会场参加波 党中央委员会的会议。这个要求遭到波兰党领导人的拒绝,两党代表团就在贝尔凡特 列宫举行会谈。 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仍坚持让苏联代表团出席波党中央全会,并表示不同意哥穆 尔卡提出的新政治局成员的名单,说这个名单“排挤优秀的共产党人”,“你们在为 反动派和反革命分子开辟道路。政治局不能改组,你们的新候选人名单将把社会主义 毁掉,我们有权要会议听取我们的意见。”这些要求遭到波党领导的拒绝和反驳。波 党领导指出,波苏两党间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苏联人参加了波党的中央全会造成的。 奥哈布指出,苏联人出席会议不利于“良好的两党关系”。 在会谈当中,波党领导人得知苏军正在向华沙进军,奥哈布质问说:“那是真的 吗?”赫鲁晓夫回答说:“那是真的,华沙实际上已被包围了。”苏共领导人企图用 武力威胁使波党领导人就范。奥哈布和哥穆尔卡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奥哈布说:“ 如果你们认为你们能把我们拘留在这里而在外边发动一次武装政变的话,你们就错了, 我们是有准备的。”哥穆尔卡说,“除非你们马上把军队调开,否则我们就要离开这 里,在大炮瞄准华沙的情况下,我们拒绝会谈。如果你们不停止苏联军队的前进,我 就要在广播电台向人民讲话。”由于波党领导人的坚决斗争,赫鲁晓夫只好下令苏军 停止前进。 赫鲁晓夫看武力威胁不成就变换了策略,他满面笑容地说,我们来这里不是要威 胁你们,而是来帮助你们。苏联愿意立即提供 2亿金卢布的贷款,在波兰人认为适当 的时候使用。他又表示支持哥穆尔卡等人进入政治局,但一定也要让罗科索夫斯基等 人进入政治局。罗科索夫斯基是1949年斯大林派来参加波兰党政治局的,此人虽然是 波兰人,但在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是苏军元帅。波党领导人回答说,在新领导问题 未解决之前,不讨论经济问题。关于罗科索夫斯基,哥穆尔卡说,波兰人民认为他是 苏联人控制的象征。会谈暂停,波党领导人回到中央全会,奥哈布宣布原政治局集体 辞职,宣布了新政治局成员的名单,他本人提出辞去第一书记职务,并提议由哥穆尔 卡任第一书记。罗科索夫斯基等人都被排除在新政治局之外。当华沙广大群众得知新 政治局的名单和同苏联人会谈的消息后,群情激奋,工人、学生在谈判会场外面的马 路上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高呼拥护哥穆尔卡的口号。华沙市的基层机关、工厂和学 校已把民兵组织起来了,工人还派代表到军队去争取军官和士兵,希望他们站起来维 护民族独立。工人、学生和士兵都站在党中央一边,准备对付苏军的入侵。 会谈继续进行,苏联人仍然坚持要罗科索夫斯基进政治局。西伦凯维兹指出,政 治局候选人的新名单已经公诸于众,这个新名单是不能变更的。会谈继续到19日深夜, 赫鲁晓夫软硬兼施都未能奏效。当赫鲁晓夫从罗科索夫斯基那里得知,波兰军队多数 已不听他指挥时,只得让步。他笑着说,把什么人送进政治局,是你们自己的事。他 要求发表一个重申波苏友谊的公报,苏联保证命令军队撤回基地。波党领导人向苏共 领导解释,民主化是共产党一种革新政策,是为了建立一种使波兰人得到好处的政治 制度,而不是破坏华沙条约组织,并强调指出,波苏友好是波兰对外政策的基础。会 谈结束后,发表了一个公报。次日早晨苏联代表团回国了。不久,罗科索夫斯基也回 到苏联,这就是“十月事件”。 波党的八中全会继续举行,改选了新的政治局,选举哥穆尔卡任中央委员会第一 书记。他在会上提出了革新路线和改变措施。他认为,“波兹南事件”中工人跑到大 街上,“他们抗议的并不是人民波兰,并不是社会主义。他们抗议的是我们社会制度 普遍存在的并且也是他们痛苦地感觉到的弊病,抗议的是对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 歪曲”。他说:“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和挑衅分子闹出来的,这 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 波党八中全会使举国为之兴奋,人们对哥穆尔卡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波兰的社会 危机过去了。
纳吉的沉浮
1956年匈牙利所发生的事情是同纳吉个人的命运相联系的。 纳吉·伊姆雷出身于农民家庭,做过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布尔什维克, 开始为匈牙利摆脱旧王朝的统治、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斗争。为此,他曾被捕,并 于1928年流亡到苏联避难,在苏联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纳吉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成为当时匈牙利抵抗运动的领导人。由于他出色 的表现,1945年成为匈牙利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他先后担任了几个部的部 长职务。1949年,因反对搞合作化运动而被撤销了职务。但是他公开承认了错误,因 此在下一次的党代会上,又被重新选为政治局委员。1950年,他出任食品部长,后又 任征购部长。1953年后,纳吉出任政府副总理。随后,由于苏联人对匈牙利内政的干 涉,纳吉被推上了总理的位置,从此卷入到一场政治漩涡中来。 1953年6月,斯大林逝世后3个月,德国柏林发生了要求改善生活的群众游行示威 事件。此时,东欧其他国家也出现由于群众不满的骚动不安的迹象。为了稳住东欧国 家,苏联新领导人对此十分重视,要求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在对内政策上进行适当的调 整。在这种背景下,苏共领导召集匈牙利共产党第一书记、匈牙利政府总理拉科西率 领匈牙利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进行访问。纳吉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次莫斯科之行竟改 变了他的命运。 参加这次莫斯科之行的除拉科西外,还有匈牙利共和国主席团主席道比,苏联国 家安全委员会在匈牙利的头号代理人格罗,匈牙利国家武装总司令法尔卡什等。出人 意料地是,纳吉也在莫斯科开出的代表团名单之列。 参加这次秘密会晤的苏联领导人有总理马林科夫(斯大林生前指定的接班人)、赫 鲁晓夫、米高扬以及莫洛托夫、贝利亚、布尔加宁、苏斯洛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 洛夫等人。会晤时的气氛极为紧张。 马林科夫冷淡地问候了匈牙利人后,就严厉地对拉科西说:“你们那里的情况很 糟。据我了解,在你们的工业中心切佩尔、欧兹德和迪欧什杰尔发生了骚乱。” 拉科西开始辩解,但米高扬打断他的话说:“您想用数字封住我们的嘴。我们也 有这类的数字,不过和您的不一样。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您进行了极大的冒险。您没 有一点点焦炭就建立了一座新型的钢铁工业城。您连劳动人民的吃饭问题都不能给以 足够的满足就疯狂地去建造代价高昂的地下铁道。被您强行集体化的农民们连种子都 生产不出来。此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在你们的集中营里受难。” 拉科西脸色苍白。 的确如苏联人所说,这位被称为“匈牙利的斯大林”的匈牙利共产党的第一书记, 正把他的国家推向深渊。 1948年 6月,拉科西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拉伊克案”。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内 务部部长、政治局委员拉伊克·拉斯洛被指控为“美国情报机关的代理人”、“南斯 拉夫间谍”、“霍尔蒂(二战前匈牙利政府首脑)警察局的特务”、“阴谋武装暴动”、 “谋杀共产党领导人”等罪名而被逮捕。几天后,与“拉伊克案”有关的几个主要被 告人一一被绞死。 1951年 5月,拉科西又开始了大清洗。每天,都会有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外出旅 行”,从此销声匿迹。军队中的许多高级军官一夜间便不知去向。单是内务部,接替 拉伊克出任部长的卡达尔被逮捕,并秘密地判处无期徒刑。继任的内务部长多尔·泽 尔德不久也全家自杀,当局宣布他们是“法国秘密情报机构的间谍”。 此外,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拉科西、格罗和法尔卡什·米哈依组成了“三驾马 车”。他们狂热地提出,要在 5年之内,把匈牙利变成一个“钢铁国家”。于是,在 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投资的90%用于发展重工业,全部工业投资的2/3用于发展采矿 和冶金业。这个根本无法实现的计划严重地削弱了轻工业、服务业和农业。 拉科西还主张要“在三四年内,使 90%的农民在社会主义的集体中耕种土地”。 于是,许多地方都强迫组织起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多数入社的农民,都是些最贫困、 没有土地的人们,他们缺乏生产经验,没有足够的牲畜,几乎没有机器,收割的 70% 依靠手工。这使农民的收入下降了2/3。 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加重农民的负担,实行所谓的“义务交售制”,即制定的交售 指标越来越高,而收购的价格却越定越低。对于那些敢于抵抗交售的人,可判处 3年 以下的徒刑。结果,大批的农民只好逃离农村,扔下大量荒芜的土地无人耕种。 农村经济的变化,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1951年,许多基本食品、 工业日用品开始凭票供应。商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匈牙利政府不得不年年发行“和平公债”,这更加重了人民 的负担。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到1952年,国家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比19 49年下降了20%,愤怒的情绪在人民中间迅速蔓延着。 但是,拉科西一伙却无视这场灾难。他们制造谎言,掩盖事实,欺骗人民。并且 把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投入监狱。在这个时期,匈牙利建立了大量的“拘留所”,成 千上万的人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便被长期囚禁关押。他们大多是工人和农民,因为 偷了合作社的粮食或杀了一头离规定重量还差几斤的猪等,便被关了起来,而且长期 得不到释放。 所有这一切,都是拉科西一手造成的。 至此一语未发的赫鲁晓夫对他喊了起来:“您极大地损害了你们的人民!您罪行 累累!长此以往,人们将用粪杈把您赶出这个国家。”贝利亚也插话说:“您想当什 么?想当犹太人的皇帝吗?” 马林科夫较镇静地继续说下去:“拉科西同志,您是运动的老战士,您必须理解 时局。您必须分权,把权力分配给在领导班子中精通事务的同志。对此,您有什么想 法?” 此时的拉科西面如土色,对苏联人的指责只有唯命是从。赫鲁晓夫建议他选一位 能操持国家大事的人。 经过长久的、令人窘迫的沉默后,马林科夫提示道:“您认为纳吉·伊姆雷怎么 样?” 拉科西看了纳吉一眼,就像第一次见到他一样。他说:“纳吉·伊姆雷是个好同 志,但是……”然而,苏联人没有容他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就接住了话题:“那么说 您不知道把权力分给谁了?我们自革命以来就了解纳吉·伊姆雷。当1918年匈牙利共 产党根本还不存在的时候,他就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员了……他是一位共产党领导中 德高望重的专家。再说,他又是你们政治局委员。他农民出身,本人也当过农民,又 是教授。我们信任纳吉·伊姆雷同志。他可以和您一起来改善你们国家的状况。” 随后纳吉发言说,他对苏联政治局的同志们对他的信任表示感谢。他简单地谈了 一下布达佩斯新的领导班子的任务:结束警察恐怖;为无辜者平反;合理的投资政策 以及给农民更多的自由等。 莫洛托夫打断纳吉的话说:“不仅是更多的自由,而是完全的自由!谁不赞成集 体农庄,谁可以退出。这无关紧要。” 在匈党代表团走出会议室时,曾经不可一世的拉科西让纳吉走在他的前面,并说: “您请,伊姆雷,现在您是领导人。” 就这样,纳吉被苏联人推上了匈牙利政府总理的宝座,开始了他风云变幻的政治 生涯。 纳吉担任总理后,和拉科西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开始了。拉科西因仍是党的第一书 记,便利用手中的权力,继续主张要加强工业生产,而纳吉则强调要增加农业生产和 提高居民的消费。此外,在释放所关押的囚犯问题上,拉科西和纳吉之间也爆发了激 烈的冲突。纳吉主张无条件地释放所有无辜的在押犯,其中包括一些被无端指控为“ 间谍”的外国人,而拉科西则坚持认为这些人有罪,坚决不能放掉。 由于争执不下,两位匈牙利领导人于1954年5月双双出访了莫斯科。 在莫斯科,拉科西受到了赫鲁晓夫的严厉训斥和警告。 5 月底,匈牙利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纳吉的政策得到了大会的一致赞 同。然而,1955年刚过,形势却开始发生变化。 1955年 1月,克里姆林宫内发生了政治斗争,马林科夫遭到了他的政治对手的批 评。他曾在1953年 8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为了能够迅速地提高人民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放东欧的历史,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约200万的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电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头几年,德军一直认为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命运。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 当时,德国的兵器,兵力远远超过苏军,力量对比悬殊,一开始德军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德军的一个侦察营居然进抵到莫斯科近郊,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尖顶,柏林各家报刊甚至还奉命给登载攻下莫斯科的消息留下版面。希特勒对战争前景感到乐观,竟然还下令禁止接受莫斯科投降。并建立一个特别工程指挥部。准备炸毁克里姆林宫。 在巨大的危机面前,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莫斯科人民于11月6日,在地下铁道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第二天,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在红场举行传统的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随即直接开赴前线。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战火硝烟中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庆祝活动,在国内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使一切正义的人们坚信法西斯一定会失败。 11月7日,红场上举行了的阅兵式。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再加上莫斯科民兵和市民的英勇参战,德军一直被阻止在莫斯科城外,在那硝烟弥漫的日日夜夜,莫斯科人民度过了许多浸满血泪和艰辛的难忘岁月。他们组建了民兵和游击队,担任各种战勤任务,配合或参加战斗,开展游击战争。首都人民在恶劣的天气和敌机空袭下,修筑了几百公里的防坦克壕,设置了许多障碍物。在莫斯科近郊的森林内设置了1000多公里的树干鹿岩。 战争期间,莫斯科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职业,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和死,男女老幼,只有一个念头:“杀法西斯!”为什么莫斯科能屹立不动呢?因为有英勇的苏联士兵,有的全身挂满了手榴弹滚到敌人的坦克下。还有妇女们、孩子们的支援。终于,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朱可夫的领导下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成功地进行了反击,粉碎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 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重的失败。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莫斯科人民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毛主席———让斯大林头一次破例的人

大家应该知道“斯大林”在俄文里意思是“钢铁”,其实他的原名并不是这个是自己后来起的名字,很形象地展现出斯大林的钢铁般的性格,一个铁腕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人,毛主席竟然让他破例。

事情是这样的,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就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前,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主席在一次会晤时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条约签订后,我们准备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当然。”

“但这个招待会不在克里姆林宫,而在另外的地方,比如大都会饭店。”

“这是为什么?”

“斯大林同志您要明白,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于我们这个主权国家来说不完全合适。”

毛主席这是很明显的告诉斯大林,我们是一个完全主权国家,不是你的附属物。

“是的,可是我从来没出席过,在饭店或是外国使馆举行的宴会,从来没有过。”

“斯大林同志,我们的宴会要是没有您出席,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请您殷切的请您务必同意。”

在毛主席的一再坚持下,虽然斯大林没有给予回答,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

“好吧,毛泽东同志,如果您这样希望,我去参加。”

就这样,毛主席成了让斯大林破例,头一次参加在克里姆林宫以外举办的宴会。

毛主席从来是一个不畏强权,不怕压制的人。其实斯大林已经有了大沙文主义倾向,想当老子党。但是毛主席从来没有低头和畏惧。

在重大问题上一直坚持原则,敢于说不,敢于抗争到底。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直敬畏毛主席的地方。

人,一定要像毛主席那样,有骨气有志气。面对一切强权强势都不能畏缩低头。

只要我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克里姆林宫的历史?

早在前2世纪开始,该地就人类定居活动的记载。自11世纪开始,斯拉夫人便在今日红场与基泰格罗德所在地松林岗(Боровицкий холм,今名克里姆林山)西南面修筑定居防御建筑。苏联时代的考古学家在这里出土了一枚1090年代的东正教主教印章。

直到14世纪前,其址一直是莫斯科的“格勒”。莫斯科的奠基者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于1156年拓展了这处“格勒”,修筑起泥木结构的防御工事:克里姆林。

里姆林宫由三角形广场,大教堂广场和东区行政中心三部分组成。克里姆林宫内的中心广场周围有几个大教堂。其中最大的是东正教圣母大教堂,建于1475年至1479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用于沙皇加冕仪式。

天使报喜大教堂,1484年至1489年建,它作为沙皇家族私人教堂用于集会。大天使大教堂在旧教堂原址上建(1505-1509年),其中包含早期沙皇的坟墓。伊凡三世的大钟楼是16世纪建造的。

自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后,克里姆林宫的地位逐渐下降。1812年拿破仑入侵使克里姆林宫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世纪中期大克里姆林宫的修建才改变这一情况。

布尔什维克在1918年将政府迁回莫斯科,各党政机关随后在此办公。不久,塔楼上的沙皇鹰被五角红星替代(1937年)。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克里姆林宫成为苏维埃政权的象征。沙皇时期议员和法庭楼被改为苏联部长会议大厅。

大克里姆林宫被改为最高苏维埃会议堂及用于各种重大庆典。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一批建筑的修成(如国会大厦),不少党政机关又从原址迁出。克里姆林宫于1955年7月向公众开放。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姆林宫成为俄罗斯联邦行政总部。

扩展资料:

克里姆林宫共有5座塔楼和19座尖楼。其中斯巴斯克塔楼高67.3米,于1851至1852年安装自鸣钟。

其南面俯瞰莫斯科河,东临圣巴西尔大教堂与红场,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四周由宫墙围四座宫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楼而成,是俄罗斯克里姆林式建筑的代表之作。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历史古迹、文化象征和艺术古迹的宝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里姆林宫

  1.克里姆林宫建造于1256年,它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耸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
  2.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是“堡垒”之意。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围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其中最壮观、最著名的要属带有鸣钟的救世主塔楼。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高二男孩,你好!

  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成为苏俄,以后成为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
  克里姆林宫,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
  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
  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南界红场,呈不等边三
  角形。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
  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
  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
  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克里姆林宫的红星。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其间。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后期,其山字形拱门和金色
  圆塔,带有俄罗斯东北部的风格,一直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稍晚于圣母升天大教堂建成
  的报考教堂,造型美观,顶端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之地。天使大教堂兴建
  于16世纪初叶,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园历代帝王的墓地。

  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建于16世纪初叶,原为三层,16
  00年增至五层,冠以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鸣钟。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层立方体钟塔楼。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现在将其下层用做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
  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克里姆林宫北角是古兵工厂,现为兵器陈列馆;西角是武器宫,现为武器博物馆。

  乌棱宫,是克里姆林宫中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建于1487~1491年。它在克里姆林宫
  的宫殿建筑中最具特色,俄皇宝座即设置于此。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宫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为二层楼建筑,楼上有露台环绕。宫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
  物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节日时即升上国旗。第一层正面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陈
  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二层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
  捷琳娜大厅。苏联解体前,大厅主席台正中立着列宁塑像。大厅正面有18根圆柱,柱顶均塑有
  雕像。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在苏维埃年代,克里姆林宫内又新建了几座白色大楼,有一座曾是斯大林办公的地方。19
  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有800
  套房间,其中以有6000个座位的会议厅和有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最为宏伟。国家重要的
  文娱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从而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1967年,在克里姆林宫的花园
  里建列宁全身塑像。克里姆林宫里的大片公园和古迹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
历史沿革
  克里姆林宫[1]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十月革命后,成为苏俄的,以后成为苏联的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南界红场,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1367年改为石墙。十五世纪的砖砌宫墙(周长2.5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广场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等。1788年参议院大厦(今政府大厦)竣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宫大厦。宫墙四周有塔楼20座。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 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颗克林姆林宫红星。
编辑本段主体建筑
简述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此外,还有建于公元18世纪的枢密院大厦,以及建于公元19世纪的大克里姆林宫和兵器陈列馆等。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宫内保存有俄国铸造艺术的杰作:重达40 吨的“炮王”和200 吨的“钟王”。克里姆林宫由此成为俄罗斯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
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红水晶石和金属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权力的象征
  一个俄罗 普京办公大楼
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大克里姆林宫
1917年时的克里姆林宫平面图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克里姆林宫墙内,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筑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宫,1839~1849年在旧宫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厅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厅联结而成。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厅室全部建筑式样多样,配合协调,装潢华丽。宫殿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达13 米,并立有旗杆,节假日则升国旗。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 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白色宽阔的楼梯通往二层各厅,这里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从前还有安德烈耶夫大厅,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
格奥尔基耶夫大厅
  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大克里姆林宫中最为著名的殿厅,是俄罗斯工匠巧夺天工的建筑杰作。大厅呈椭圆形,圆顶上挂着6 个镀金两枝形吊灯。每个吊灯重1300 千克,圆顶和四周墙上绘有公元1 5~1 9 世纪俄罗斯军队赢得胜利的各场战役的巨型壁画。大厅正面有18 根圆柱,柱顶均塑有象征胜利的雕像。如今,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政府举行欢迎仪式的传统地点。
红场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虽经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样,路面还是当年的石块路,青光发亮,显得整洁而古朴。公元15 世纪90 年代,莫斯科发生大火,火灾后空旷之地成了广场,故曾被称为“火烧场”,公元17 世纪中叶起称“红场”。古代俄语中“红色的”一词还有“美 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
丽的”之意,由于译名时都只取了其中的第一释义,即“红色的”,久而久之,“红场”的名称就这样沿用至今。   广场总面积9 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红场的大规模建设是在1812年以后。拿破仑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此后,城市重建,红场被拓宽。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斯科成为首都,红场成为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列宁陵墓位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筑
  克里姆林宫   的教堂建筑也很有特色。宫内有一个教堂广场,广场四周围绕着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及圣弥额尔教堂。但最美的教 克里姆林宫塔楼
  堂要数位于红场上的有“用石头描绘的童话”之称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时所建,由九座参差不齐的高塔组成,中间最高的方形塔高达17 米。虽然这九座塔彼此的式样色彩均不相同,但却十分和谐。更难得的是,它与克里姆林宫的大小宫殿、教堂搭配出一种特别的情调,为整个克里姆林宫增色不少。据说此教堂落成时,伊凡四世在惊叹之余,为防止设计者设计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筑,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钟楼
  人们从远处遥望克里姆林宫,不难发现有一座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建筑群体中,有鹤立鸡群之感。这个高大建筑就是教堂广场上的伊凡大帝钟楼。它高81 米,是古时的信号台和望台。钟楼的左侧有重达40 吨的炮王,右侧是著名的钟王。这两个庞 钟王
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但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
钟王
  钟王高5.87 米,直径5.9 米,重约200 吨,于1735 年11 月20 日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像,还有五幅神像。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炮王
炮王
  这门大炮造于1586 年,重40 吨,炮口的直径达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费多尔像。
克里姆林宫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宝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满墙装饰着用黄金做框架的圣画像;圣母升天教堂内的圣画像则是出自希腊画家的手笔,价值连城;圣弥额尔堂内有历代沙皇的灵柩,装饰得极为富丽堂皇。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处在呈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始建于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罗斯最壮观的大礼堂。这座白色乌拉尔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恢宏建筑,凝聚了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这里有6000个舒适的坐席,坐席以主席台为中心呈半圆型向外辐射。每个坐席配有电子投票和同声传译系统。主席台即舞台面积为450平方米,灯光、音响、布景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能容纳一个交响乐团的乐池。环绕剧院的是明亮宽敞的休息大厅。大礼堂的最高一层 原元老院
是900平方米的宴会厅。大会堂整个建筑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办公用房,整个建筑共有800间办公室。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俄罗斯的表演团体在这里献艺,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也在这里演出。大礼堂还经常为普通观众和青少年举办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体描述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其间。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后期,其山字形拱门和金色 圆塔,带有俄罗斯东北部的风格,一直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稍晚于圣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报考教堂,造型美观,顶端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之地。天使大教堂兴建 于16世纪初叶,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园历代帝王的墓地。
各建筑物特点
  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建于16世纪初叶,原为三层,16 00年增至五层,冠以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鸣钟。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层立方体钟塔楼。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现在将其下层用做 伊凡大帝钟楼
  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 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克里姆林宫北角是古兵工厂,现为兵器陈列馆;西角是武器宫,现为武器博物馆。   乌棱宫,是克里姆林宫中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建于1487~1491年。它在克里姆林宫的宫殿建筑中最具特色,俄皇宝座即设置于此。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宫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为二层楼建筑,楼上有露台环绕。宫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 物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节日时即升上国旗。第一层正面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陈 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二层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 捷琳娜大厅。苏联解体前,大厅主席台正中立着列宁塑像。大厅正面有18根圆柱,柱顶均塑有 雕像。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在苏维埃年代,克里姆林宫内又新建了几座白色大楼,有一座曾是斯大林办公的地方。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有800 套房间,其中以有6000个座位的会议厅和有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最为宏伟。国家重要的 文娱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从而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1967年,在克里姆林宫的花园 里建列宁全身塑像。克里姆林宫里的大片公园和古迹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   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源于斯巴斯克塔楼上的自鸣钟,是1851至1852年安装的。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报时最准。   塔楼67.3米,下面的大门是进入克宫的主要通道,不过,过去所有进门的人应脱帽,否则就会被罚鞠躬50次。   克宫的西面,是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新婚伴侣都要来这里献花。   现在又修建了马涅什地下商场和广场,与花园浑然一体。喷泉,雕塑随处可见。无名烈士墓则显得庄严肃穆,修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是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人们。墓碑上的长明火,自点燃一直燃烧到今天。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外国领导人来,都要到这里来献花。还有国家一号岗的换岗仪式。   参观克宫,需经过“库塔菲娅塔楼”。首先看到是会议大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有6000个座位,内部装饰豪华气派,除开会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您会看到炮王和钟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   钟王,当之无愧,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0米。比北京永乐大钟重四倍半。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上掉下来一块,就重11.5吨。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钟王旁边是白石头建成的伊万大帝钟楼。高达81米。过去是莫斯科的最高点。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每当敲响时,很远都能听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广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又名乌斯实斯基),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进行加冕礼。建于148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修建。   广场的右边是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对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们的陵寝。迁都彼得堡之后,历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罗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现在这里是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让参观。要不没准还能碰上梅德韦杰夫呢!   再往下,是兵器馆和钻石馆,实际上是俄国历代沙皇贵重物品阵列馆,建于1851年。过去曾是制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纯金权杖、权标,伊凡雷帝的象牙宝座,沙皇阿列克谢伊的钻石宝库,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礼长裙,镶满宝石的马鞍和马刀。还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银制封皮上镶有3017颗宝石等等。件件价值连城。
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The Kremlin Wall Necropolis直译:克里姆林宫围墙墓园(俄语: Некрополь у Кремлёвской стены) 是位置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垣部分,它包围着克里姆林宫周边并可以在墙上俯瞰知名景观红场。前苏联政府将几位国内和国际知名共产党领袖安葬在此供人缅怀景仰。   最早于1917年11月10日第一批葬于“红场”此地人士,是俄国十月革命时由“军事革命委员会”颁赠勋章的革命有功人士。之后苏俄政府在两座墓园又下葬了238名因为十月革命阵亡的238个红军士兵。1919年9月25日秋天又在此国葬了几位布尔什维克高级干部,包括Vladimir Zagorsky及部分因为白色恐怖遇难的共产党员。   Dorogomilovsky Soviet苏联“邮政电信人民委员会”建筑物爆炸案遇难者 Vadim Podbelsky,美国记者约翰·里德 (记者),莫斯科市委书记Feodor Artyom, 前苏联外交官Vaclav Vorovsky与Peter Voikov还有许多知名人士也葬这。   1924年列宁墓成为“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的中心。“红场墓园”在列宁墓后方,可自克   (克里姆林宫墙垣大墓园 见右图)   里姆林宫塔群步行到达。这里葬有许多名人,包括:亚可夫?苏维尔德洛夫、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米哈伊尔·伏龙芝、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朱可夫元帅、安德烈·日丹诺夫、约瑟夫·斯大林、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谢苗·布琼尼、米哈伊尔·苏斯洛夫、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尤里·安德罗波夫以及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墓园内还有他们的墓碑和纪念碑。在“克里姆林宫塔群”(Senatskaya Tower)两边,苏联政府放置许多名人骨灰昙。他们包括自1925年到1984年苏联共产党及世界各国共产党领导、政治或军事领袖、科学家与文化人物、作家。部分已过世的苏联太空人如第一位上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以及太空实验计划不幸遇难的 联盟1号、联盟11号苏联太空人则葬在大墓园,主持“苏联太空计划”的首席火箭工程师谢尔盖·科罗廖夫也埋葬于此。   1967年,苏联当局在亚历山大公园的克里姆林宫墙边建成并开放了无名烈士墓。
编辑本段二战中的克里姆林宫
  二战期间,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宫内指挥着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克里姆林宫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日前刚刚解密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保存了64年的绝密文献揭开了创造这一奇迹的最大功臣:精心伪装。   卫国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对德军飞行员来说,克里姆林宫突然从莫斯科神秘消失了,经常无法找到目标,完成轰炸任务。当时,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德国法西斯轰炸莫斯科时最主要的目标。档案中保存了一张德国飞行员执行轰炸任务前必备的目标图片,上面清楚地标明了3个主要目标:克里姆林宫1号大楼(斯大林的办公地点)、大克里姆林宫、列宁墓。但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哪怕是在晴朗无云的日子,大部分法西斯王牌飞行员不仅无法找到上述目标,甚至连克里姆林宫都发现不了。   原来,根据斯大林的授意,由“总魔术师”贝里亚具体负责执行,在战争开始后30天内,克里姆林宫大变魔术,进行了精心伪装。   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宫警备司令斯皮里多诺夫少将向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贝里亚递交了一封秘密信函,以“根据您的指令”开头,汇报了伪装设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科市整体背景基础上,进行伪装,增大敌机抵近空袭时寻找克里姆林宫的难度,减小对宫内个别楼房俯冲瞄准轰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借助颜料和粉末,消除宫内各教堂金顶的闪光,在宫内及附近广场上,布设各种各样的模拟物,迷惑敌人。   克里姆林宫内塔楼上的红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护套,塔楼整体和教堂圆顶都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参照克里姆林宫城墙尺寸,造出各种伪装模型,仿造了红场和马涅日广场的部分轮廓。宫内的房屋都伪装得非常像剧院,塔伊尼茨花园部分建筑也被蒙上布顶。克里姆林宫正面建筑呈亮黄色,内部各建筑顶部多为绿色,而莫斯科市内建筑顶部主要是红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显眼。根据总体伪装构想,所有建筑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筑背景色彩,战后才恢复原貌。   另外,从博罗维茨大门到救世主塔楼之间,遍洒沙土,布设了一条大道,飞行员在空中看起来,就像一条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宫旁边的莫斯科河弯曲处也改变了惯常的形状,在莫斯科列茨大桥和大石桥之间,又建造了一个木桥,尽管并无行人在上面行走,但从空中看起来,却像真的一样。列宁墓外形也变得无法辨认,左边和右边的讲台上都蒙上了巨大的红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个巨大的3层楼房木制模型。   1941年11月7日,在著名的大阅兵时,这个3层楼房模型被临时拆除,上午9点整,斯大林走上讲台,发表了5分钟的讲话,受阅红军官兵直接从红场开赴战场。但是,由于阅兵准备行动严格保密,负责拍摄斯大林阅兵场景的新闻记录片小组事先没有接到通知,结果错过了斯大林的讲话,只拍摄下了部队受阅场景。一周后,在克里姆林宫1号楼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大厅,搭建了列宁墓讲台木制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军大衣,大沿军帽,对着镜头,重复了一次著名的阅兵演讲。后来,这一“虚假”镜头多次被搬上荧幕,不过,观众们并不知道,这并不是斯大林红场阅兵时的“正版”原话。   在当今高精武器和现代化空天侦察系统面前,卫国战争期间克里姆林宫的伪装术,可能会被视为“小儿科”,但在当时却非常有效。伪装后,德国空军对克里姆林宫的空袭次数明显减少,1941年只有5次,1942年3次,之后一次也没有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从而得以保存,德国法西斯企图消灭苏联最高领导层的阴谋也未能得逞。至于一些法西斯飞行员仍能找到目标,对克里姆林宫进行轰炸,主要是因为有时候雨水冲刷掉了部分伪装,积雪使色彩伪装失效,暴露了克里姆林宫的建筑轮廓,也有可能是德国法西斯通过在莫斯科市活动的间谍得到了目标情报。 武器宫
1941-1942年间,德军飞机共向克里姆林宫投掷了152颗铝热炸弹,15颗碎片爆破炸弹,首次轰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颗重250千克的炸弹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宫,却没有爆炸,穿透了屋顶和格奥尔基大厅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轰炸中,除100名警卫人员死亡,多间门窗破碎,通信中断外,克里姆林宫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没有引发一次火灾。而在部署于阿尔巴特大街、特维尔街心花园和其他地点的防空兵器的攻击下,冲向克里姆林宫的德国飞机15%被击落。
编辑本段修复
  1978年11月27日,莫斯科的专家们修复克里姆林宫建筑。整个修复工程持续到80年代。   克里姆林宫建于1156年,它的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巴罗克和希腊罗马等不同风格。这座古城堡现在不仅是俄罗斯政府所在地,而且是俄罗斯历代艺术珍品的储藏宫。克里姆林宫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是一组气势轩昂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它是俄国历代帝王的宫殿,十月革命后的70余年中成了原苏联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宫殿。1156年,尤里-多尔果罗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领地上,用木头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取名“捷吉涅茨”,以后几经扩建,始成今日之规模。实际上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建筑群。步入宫门,便是红石铺成的中央教堂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旁边以15世纪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宫最为突出,这是一座完全按俄罗斯传统建造的宫殿,又名多棱宫,其第二层的多棱大厅外墙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得名,曾是皇家举行婚礼和沙皇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最高的建筑是白色金顶的伊凡大帝钟楼,建于1505—1508年,高81米,里面藏有50多口铜钟。钟楼外陈列着一口最大的钟,高6.14米,直径6.6米,重达200多吨,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题词,声传50公里,为世界之“钟王”。它是18世纪时由200多名俄国的能工巧匠费了两年时间铸造成的,是俄国铸造工艺的纪念碑,据说当时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铜和锡外,还加了几公斤金和银。与钟王相伴的是一尊5.34米长、口径0.89米、40吨重的“炮王”,这座古式铜铸大炮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至今尚未使用过,巨大的炮口内同时可爬进二、三个人。旁边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壮观,5个金色的圆顶金光闪闪,沙皇曾在这里举行过加冕典礼,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就是在这个教堂被逐出教门。其西有报喜教堂,其南有天使大教堂,此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伊凡雷帝即葬于此。克里姆林宫的西角是武器宫,现为武器博物馆,收藏着古代俄国的盾、剑等各种武器。此外,宫内还有大片花园,花草纷繁,林木葱翠。整座宫城平面呈三角形,占地27.5万平方米,外围砌以朱红色的雉堞宫墙,宫墙上散步着15座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塔楼,其中5座最高的塔楼顶尖上,各装置一颗直径6米的红水晶五星,不论白天黑夜,红星永远照耀着莫斯科。
编辑本段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除周四以外,每天10:00--18:00   友情提示:1.身穿短裤或衣冠不整,不得入内;   2.政府办公大楼、国会办公大楼谢绝游览。   乘车路线:乘地铁,亚历山大花园站下车。
编辑本段最佳旅游时间
  俄罗斯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春秋季节甚短。旅游最佳季节一般是夏季或冬季。有时夏季风势太强,早晚温差大,最好带一件薄外套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在短暂的秋天造访也不错,在九月中到十月初虽已过了观光旺季,观光景点、购物场所会大打折扣,而且还能欣赏到俄罗斯艺术表演!地处高纬度,气候复杂多样,兼有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特征,从北向南跨有苔原、针叶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   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地区太平洋沿岸有季风性气候特征。俄罗斯的雨季多在夏日,以七、八月的雨量最多。俄罗斯联邦冬季干燥严寒,气温都在零度以下。
克里姆林宫是历代俄罗斯的皇宫,追溯克里姆林宫的历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结构城堡。1367年为了防御蒙古人的袭击,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15世纪后期,被称为雷帝的伊万四世招集了意大利、俄罗斯最有名的建筑家增修和扩建,使皇宫逐渐形成了今曰可见的、显示权力的豪华和壮观。
宫殿城墙全长2235米、高5至19米,最大厚度达6米,城门有20座之多。18世纪初,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后,这里曾一度失去了首都的功能。直到苏维埃政权成立,克里姆林宫再次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从15世纪起,在克里姆林宫外逐渐形成的交易集市,到17世纪建成广场,世人称之为“红场”。
文章标题: 为什么斯大林说:“一莫斯科,二克里姆林宫,三烧、打,性质变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829.html
文章标签: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  莫斯科  性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