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27 12:01: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认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遗址,极有可能是中国考古界苦苦寻找多年的夏代开国之君夏启的都城。夏启结束了尧舜禹时代盛行的“禅让”制度,是传子制度的开创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启是真正的夏王朝开国之君。夏启之居的初步勘定,不仅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一项重大发现和突破,对于探索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即中华文明的形成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寻找古代文献上记载的“黄台之丘”附近的“夏启之居”,曾是一代又一代致力于探索夏文明的考古人追索的迷题。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古文字学家丁山提出,夏启之居在今新郑市与新密市之间,“黄台之丘”即为黄台冈,黄台冈不远有“夏启之居”。
2001年10月,国家“十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后,考古工作者将寻找夏代早期文明的目光锁定在了新砦遗址,为期两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这是一座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拥有内外三重城壕和大型建筑的夏代早期大型城址。城址内部不仅发现宗庙性质的大型建筑,还发现有加工骨器的手工作坊区,出土的遗物不仅数量众多,做工精美,而且规格很高,反映出新砦城的都邑性质。
经2005年中国考古学院最新碳14测定,新砦遗址始建年代不早于公元前1900年,下限不晚于前1700年,处于夏王朝统治时期。(2008年则认为参考时代为公元前2050~前1750年。)夏代早期城址内就修筑有具有防御功能的内外三重城壕,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多年来众多夏文化遗存不曾发现城墙的沉寂局面。对于重新认识夏文化早期的聚落形态、确定夏文化的上限、探索夏文明的诞生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于夏启出生和活动的地方,史籍多有记载,前人也早做过详细的考证。专家认为,新砦遗址的位置完全符合《水经注》所云夏启之居的地望,城址的始建年代落入夏代早期年代范围之内,遗物的规格说明它本身具有王都的性质。结合其年代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认定这座都邑城址很可能是黄台之丘附近的夏启之居,即夏启的都城。
新砦遗址是原始社会末期十分典型的民族聚落中心,在龙山时代和夏文化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考古学上称为“新砦期”。这一考古学上的文化分期得名于新砦城址,它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南18.6公里的刘寨镇新砦村,包括今梁家台、苏沟、东湾和煤土沟共4个自然村的大部分区域,是嵩山周围大型史前聚落之一。
“新砦类遗存”集中见于今郑州地区,北不过黄河,南不过禹州。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首批启动的重点田野考古项目,为期2年的新砦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墙和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建筑的大型城址,整个城址总面积逾100万平方米,它是夏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新砦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新砦期文化”是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过渡时期的一座城邑(一说为早期夏文化,比著名的二里头文化还要早 )。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即下层为龙山文化层,中层为新砦期文化层,上层为二里头早期文化层,证明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存在新砦期,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缺环的空白。新砦城址的发现,对于探索早期夏都、对于判定古城寨城址和二里头遗址的年代与性质、对于研究夏代都城和夏王朝的诞生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取得一项重要成果: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遗址,极有可能是中国考古界苦苦寻找多年的夏代开国之君夏启的都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 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点,它们是:
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与传说中尧时代时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和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还有考古学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
六大遗址年代先后衔接,时间上大体从公元前2500年到前l500年,为了解这一千年间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王权发展的程度以及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 这一千年的历史正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期。其“社会图景”可作如下归纳:
① 农业生产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农作物多样化,原来认为只有小米、粟等是主要食物,发现稻米占相当比重,小麦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二是耕作技术的改进,为适应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术随之发生变化。二里头遗址等都找到了小麦,甚至还找到了除猪、狗之外饲养羊的证据 。
② 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到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经能够制造鼎等青铜容器了,青铜容器的制造比制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复杂得多;而复杂的青铜容器,如鼎在这一时代的晚期成为中国王权的象征。
③ 社会发展变化方面。一是等级制强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遗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约占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余件随葬品,而小墓则占大多数, 其出土的随葬品寥寥无几;
二是大型城邑的出现。陶寺遗址发现了建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宏大,有280万平方米,南北1800米,东西1500米。修建这样规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见当时组织人力从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出现反映王权的宫殿、宗庙。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城,发现了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多重院落,这个传统一直影响到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开了几千年中国宫城布局的先河。
长江流域的浙江良渚古城,这座5000年左右的城市遗址,仅仅是城墙的地基就宽达37米之多,300万平方米的面积在当时是最大的史前遗址。这里有高度发达水稻种植技术,有工艺精美的玉器制造技术,甚至还有流传至今的“房屋建造卯榫结构以及木地板拼插技术”。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史前古城是短期内兴建出来的,说明这里当时是文明的中心。这个时候的河南在干嘛呢?还是村级的规模,而且是散落分散。
几百年后,北方大地上出现出了两座伟大的史前古城,他们不仅有完整的城墙,高度发达的玉器制造技术,甚至还有王城台。在4300年前左右,这两座古城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他们不仅制造出了用于生产的“青铜凿子”一类的生产工具等,还有类似于单手环刀的青铜武器。这两座城市是真正的青铜大军,放眼全国没有一座史前遗址可与他们所抗衡。这两座北方地区最厉害的史前古城是在河南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名字一个叫做“尧,舜之都一一山西陶寺遗址”,另一个叫做“大禹之都一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这个时候的河南地区,连大一点的村子都没有。
黄帝的都城“西安杨官寨遗址”的发现,使人们更加证明了黄帝时代的存在。这座5500年前的史前遗址,仅仅是建造一条大型环壕就高达1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量。这么大的工程量仅仅靠当地的人们是无法完成的,必将得到了四方部落的支持,而且必须有一位强而有力的领导人物来指挥,这个人就是“黄帝”!
同样的道理,中华文明由什么所主要构成?史学家们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伟大的“东方泰山文明”与“西方华山文明”,他们一个是炎黄集团的发源地陕西,一个是东夷集团的发源地山东。而河南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可以说两头不靠!更何况南方还有一个黎苗集团,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中华文明!
西坡遗址位于灵宝黄帝铸鼎塬聚落遗址群,是一处仰韶时代庙底沟类型的大型文化遗址。
灵宝黄帝铸鼎塬聚落遗址群包括北阳平遗址、西坡遗址、东常、轩辕台等50多处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西坡遗址 出土地点 :河南灵宝黄帝铸鼎塬聚落 所属年代 :仰韶时代庙底沟类型 文物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级别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 庙底沟类型,探源工程,西坡遗址,大墓遗址, 庙底沟类型 从考古学上看,黄帝时代对应的文化遗址分期是庙底沟类型以及大河村类型,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的庙底沟类型在其所处的时代(距今约 6000年至5300年)居于领先的强势地位,庙底沟类型彩陶蓬勃扩张,分布范围北过长城、东临大海、南越长江、西至甘青,成为中国史前时代第一个繁盛期的最绚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庙底沟类型彩陶 但是长期以来,因为缺乏考古学证据,对于庙底沟类型的社会结构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河南西部的灵宝地区是庙底沟类型的中心地带。发现的庙底沟时期大型中心性聚落多聚集于灵宝境内,西坡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者之一。为了探明庙底沟类型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复杂化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从1999年开始对西坡遗址进行了六次发掘,连续发现特大房址、壕沟、墓地、大型墓葬,屡次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瞩目。 探源工程 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是解决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夏朝以前1000年的文化纪年问题。灵宝黄帝铸鼎塬聚落遗址群正处在这一时期,因此,灵宝铸鼎塬才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史料和遗物看,黄帝出生、建都、立业主要集中在广义的中原地带,也说明中原地带是当时最适宜人类生存繁衍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伟大民族的先人,曾在这片黄土地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当时灿烂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西坡遗址 灵宝市位于河南最西部。在地理上,灵宝南部为秦岭山区,北部为黄土原,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发源于秦岭的七条河流将深厚的黄土分割成六道东西并列、南北走向的黄土原铸鼎原便是其中的一条。黄帝铸鼎原南倚荆山、夸父山;北濒黄河,这里与黄帝有关的传说丰富而集中。 遗址现状 西坡遗址位于中国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聚落群——灵宝市阳平镇铸鼎原地区,在这里,发现了一块五千五百年前仰韶时期人工开采的铜矿石,是中国首次发现五千年前人工开采铜矿石的地方。06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的“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8日揭晓,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再次确立了我镇考古工作在全国的地位。 2006年3月至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考古所、灵宝市文管所、我镇文化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灵宝阳平镇西坡遗址进行了第6次发掘,发现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大型墓葬2座及其他中、小型墓10座,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这是在仰韶文化中心的核心地带第一次发现和发掘该时期墓地。大型墓葬因其规模、结构和特殊的葬俗再次使西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此前,西坡遗址曾先后发现了大型中心性聚落、特大公共性房址等遗迹,构成了仰韶文化中期复杂社会的显著特点。 玉器 大墓遗址 2005年至2006年期间,联合考古队对居住区南部的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墓葬34座。其中特大型墓葬M8、M27、M29等因其规模、结构和特殊的葬俗,再次使西坡遗址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