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三国时期侍奉过的皇帝最多的臣子是谁 侍奉了多少位皇帝

时间: 2023-10-30 15:01: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三国时期侍奉过的皇帝最多的臣子是谁 侍奉了多少位皇帝

三国中各国的皇上是谁,各有什么特点

吴国开国皇帝,孙权,仁义,体恤民情。
蜀国开国皇帝,刘备,仁义,崇尚以和为贵。
魏国开国皇帝,曹丕,狠心,霸道。
  三国皇帝列表如下:
  三国曹魏(220年——266年)
  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尺寸之地。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之后,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先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公。
  魏废帝曹髦(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魏废帝曹髦,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遂亡。

  三国蜀汉(221年——263年)
  蜀汉,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220年(延康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先主刘备(161年——223年) 221年—223年在位,年号:章武(221年-223年)
  先主刘备,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汉怀帝刘禅(207年——271年)223年—263年在位40年,年号:建兴(223年—237年)延熙(238年—257年)景耀(258年—263年)炎兴263年
  汉怀帝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223年—263年在位。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公元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谥号:怀皇帝,庙号:仁宗。

  三国孙吴(229年——280年5月1日)
  孙吴(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占据扬州 (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而封为“吴王”,国号以此得名。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姓孙,又名“孙吴”。
  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注:孙权受曹魏册封为吴王后,于222年自立年号黄武,至229年方称帝建国。)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章武二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建兴七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会稽王孙亮(243年—260年)252年—258年在位7年,年号:五凤(252年—253年)太平(254年—256年)
  孙亮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258年—264在位7年,年号:永安
  景帝孙休,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258年(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于是除掉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其妻为朱皇后。
  归命侯孙皓(242年——284年)264年—280年在位17年,年号:元兴(264年—265年)甘露(265年—266年)宝鼎(266年—269年)建衡(269年—271年)凤凰(272年—274年)天册(275年—276年)天玺(276年)天纪(277年—280年)孙皓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吴国,孙权,特点是稳重。
蜀国,刘备,特点是谦逊。
魏国,曹丕,特点是果断。

-------
这三人都是厉害的君主,特点上基本都是共通的,上述的三个特点,其实三人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

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在魏、蜀、吴这三国之中,共出现了11位皇帝,具体如下:

曹魏传了五帝,分别为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魏少帝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蜀汉传了二帝,分别为汉昭烈帝刘备、蜀汉后主刘禅。

孙吴传了四帝,分别为吴大帝孙权、吴少帝孙亮、吴景帝孙休、吴末帝孙皓。

三分归晋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

历史上侍奉帝王最多的人是谁?侍奉过多少帝王呢?

这个人是官场上的不倒翁,历仕五个王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侍奉过十一位帝王:后唐的庄宗李存勗、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的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的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与世宗柴荣,位极宰相,在乱世王朝更替中屹立不倒几十年,迎刃有余。

创造了奇迹,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也让他留下千古骂名,宋代的欧阳修与司马光修《新五代史》时骂冯道是“无廉耻立人之大节”,是造成“国家危亡致乱之祸根”,是一个“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何足称乎”的无耻之徒,奸诈小人,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世世代代遭人唾骂。

骂他的人无非是骂他缺少气节,很不“君子”,“圣人门徒”们个个说起冯道都义愤填膺,骂他位极人臣而国亡苟活,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更是把冯道的“罪恶”上升到——冯道之恶浮于商纣王,其祸烈于盗跖矣!

(冯道画像)

然而,这冯道真的君子过,不是苟活,在痛苦中思考,在险恶中挣扎,现实许多无奈,并不悲欢也不绝望,体现了内在精神的鸢飞鱼跃,远胜那些注重外在的炫人耳目作秀者。也许他也曾博取声誉,投机取巧,尚惜小命,但君子与小人到底该有怎样的界线?就是被后人骂他屈身契丹的事,看看他做了怎样“好个奴才的奴才”的事?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石敬瑭为了纂夺后唐江山,认比他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需要派一个人出使契丹,选中了冯道,冯道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按常理(所谓的常理成全了一批伪君子),冯道应该拒绝,但他没有,被认为不知羞耻,放弃尊严,而让他背上千古骂名。但谁又知道当时冯道内心的真实想法,箭在弦上,由不得冯道来作主呀!

(五代十国武士复原图)

让我们认真看一下他后来与耶律德光的“交锋”,就能深层回味一些事情的初衷。

当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占领开封,时任外官的冯道主动进京觐见,似乎这冯道小人到一定程度。

这耶律德光小觑中原所有的人物,对冯道更是有点不屑一顾。单刀直入问他:你为什么来见我?(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当初冯道出使契丹,耶律德光想留下他,冯道这个老油条以退为进,着实戏弄了耶律德光一把)

冯道不动声色地回答:无兵无城,怎敢不来?(这话暗藏锋芒)

耶律德光很得意,几近骂人地对他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家伙(你是何等老子)?

冯道不由地笑了:无才无德,痴顽老子。(痴顽,是指有底线,这老子是真老子)

耶律德光被他的妙对逗乐了,便止住笑声,开始问点正事:你看这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其实耶律德光的意思是说如何治理中原百姓。

冯道盯着耶律德光认真的回答:佛都救不了,只有皇帝救得了呀!

(五代十国时期,夜宴图)

冯道巧妙地告诉耶律德光,善待老百姓,百姓才会拥戴你这个皇帝!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呀!人本才是立国之本。

从这冯道与耶律德光的对话中,看出冯道很仁慈很君子,迂回劝说,心系苍生。在强权面前,冯道不是一个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人,能够立身乱世,周旋于人主间,尽心去做些有益的事情,深得不同的皇帝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大学问大智慧。

留意冯道的一些事迹,其修养与行为不折不扣地是真君子所为,让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笔伐口诛的伪君子强得不是一点半点。真小人无论怎样打扮自己的清廉气节,总会不经意间露出小来,攀高枝、扯虎皮、装清高、灵魂深处一颗肮脏的心与粉墨的媚骨,招摇过市,急功近利,整日在演戏,但自古以来演戏终会有演砸的一天,露出本来面目。

(五代十国时期,夜宴图)

冯道当年跟后唐李存勗出征与后梁争天下,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住草舍茅屋,把自己的工资与随从、仆人们共同消费;将士给他送来抢劫来的美女,坚辞不要,实在推不掉就另找房子养起来,想法设法让她们回到家人身边;当老百姓遭受饥荒,颗粒无收,冯道便倾其所有赈灾济民,并且亲自下田种地,凡此种种,这不是装出来的君子所为,试问那些“君子们”都发自肺腑地做了什么?

公元954年,冯道死了,活了七十三岁,多少人骂他该死,每一次改朝换代他就应该死,可惜他一次次没有死,而他终归死了,死的太晚,而骂他的人都以怎样的姿态活着?

君子与小人,谁又能说的清,叩问良心,在语言之外,都做了些什么?立身修己吧。

我认为是萧后,因为这个女人特别的得宠,而且她在很老的时候也是伺候过皇帝的,大家觉得她是特别的厉害,也是一等一的美人,所以她在历史上也是收获了很多的粉丝。
此人名冯道,是官场上的不倒翁,历仕五个王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侍奉过十一位帝王:后唐的庄宗李存勗、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的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的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与世宗柴荣,位极宰相,在乱世王朝更替中屹立不倒几十年,迎刃有余
冯道,这也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侍奉过的帝王最多,一共侍奉过11个帝王。
文章标题: 三国时期侍奉过的皇帝最多的臣子是谁 侍奉了多少位皇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758.html
文章标签:侍奉  皇帝  最多  臣子  三国时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