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26 09:01: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我要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有两人,一为皇帝朱祁镇,二为大太监王振。当时朱祁镇已亲政多年,大太监王振亦权势熏天,说一不二。
在发生土木堡之变之前,于谦已文人掌兵多年,因战功升至兵部左侍郎。于谦当时的上级有皇帝、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等,对于土木堡之变之前的大明军事部署,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何况大明抑武扬文,大明的兵部是个大互站,后勤供应部,在军事指挥上,并无实际权力。
王振忽悠皇帝御驾亲征他无权干涉,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他无法阻拦。土木堡全军覆没时,于谦远在几百里外的后方京城,对前方的情况不知情,可以说土木堡之变的失败与于谦无关。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乘机杀到北京,北京危急。于谦在大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拥立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登皇帝位。力主坚守北京,反对南迁逃跑。紧急接任在土木堡之变阵亡的兵部尚书的职务,调兵遣将,号召全国勤王北京。
当时朱祁镇御驾亲征,几乎带去了北京神机营的全部精锐主力,结果在土木堡被全歼。于谦手上没有精兵,但于谦指挥有方,并且身先士卒,亲自防守最危险的北城门。结果于谦用老弱病残、部分勤王的弱势兵力,击败了也先。可以说对大明有再造之功。
后来朱祁镇被蒙古人放了回来,被囚禁,又乘弟弟朱祁钰病重时,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登基,于谦成为政治牺牲品,被冤杀。朱祁镇死后,其儿子朱见深登基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于谦平反昭雪。这个早有历史定论。
于谦是坦荡荡的君子,英雄。历史上总有人对于谦叽叽喳喳,这个我们大可不用理会。
当我们从一个小事开始入手,像职业历史研究者那样,剥茧抽丝,就会发现很多我们常人无法探寻的问题。万历十五年只是一个例子,今天我们就影响明朝整个时代的土木堡之变展开一个小小的分析。为什么说这桩公案是千古之谜呢?因为它的疑点太多了。我们抛开官方和阴谋论两个极端的视野,用一种侦探的方式,问问元芳你怎么看?
土木堡事变从开头到结尾,都有太多我们用正常思维难以解释的问题。这个直接让大明王朝一下就损失50万精锐之师的战争,从开始到结尾都透露着一种诡异和神秘。仅仅一个小小的外交事件,为何能让年轻气盛的少年天子御驾亲征呢?有人说是王振等奸佞之人的纵容和挑拨,才使年少无知的皇帝迷失了心智。
反正太监就是一个尿壶,用时拿一出来用用,不用时就用来背黑锅,这也是常态,但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就好了。我们普通人为什么是普通人?是因为生活环境。出生在皇宫那个到处弥漫着阴谋和诡计的地方,从他们的胎教开始,就充满着人类智慧最高端而又残酷的较量。这时的朱祁镇真的什么也不懂吗?如果他真的没有天子的权谋和气概,也不会在土木堡兵败之后,不失帝王之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敌营好吃好喝那么久,还感动了那么多人甘愿为他而死了。
也不会在被囚禁中,化敌为友,最后夺门成功了。在中国所有皇帝中,有朱祁镇聪明,传奇的皇帝,能超过三个吗?那这样一个人精为什么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帅军出征,最后又兵败被俘呢?这一切看似毫无关联,却处处充满玄机。
朱祁镇自幼登基为帝,但却一直都是一个儿皇帝,根本没有实权。而当时大明真正的操纵者有人说是著名的“三杨”或老太后。但无论是谁,都极大地刺激了这个十分重感情的真性情天子。他决定用马市这个小小的外交事件为借口,以王振等人为工具,用战争的形式来铲除异己,并以此来收回军权,从而达到亲征的目地。他的计划看似完美无缺,却不知道他这样豪赌的背后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那张无形之手正向他悄悄伸来。
朱祁镇出征时几乎携带走了当时全国最优质的武将精英和最精锐的部队。有兵部尚书,有名将之后,有全世界装备最为精良,人数最多的火枪队,还有领先欧洲几百年的三线式战术和庞大而又严密的情报结构锦衣卫。就这样一个团队,在自己的国土上,仅仅离军事重镇不到一天行军路程的地方,以50万人的兵力被敌人3万人给全歼了,这可能吗。
而且更加离奇的是,在此之前作为边防重镇,为何没有提出给自己的皇帝报警?事后为何不出兵救援?那可是自己的老大?帝国的核心,不觉得奇怪吗?而且在自己国土上,离自己的军事基地那么近,后勤补给居然出现了问题,是不是觉得很搞笑?而这一切之后,居然没有一个官员被处分,而且看笑话不出兵救援的那个重镇将领反而被升职了,这又是为什么?
朱祁镇被俘之后,朝廷内的大臣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安排好了一切。不但调回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还舍弃朱祁镇以及他的儿子,让一个藩王来继位。问题是这个藩王啥也不懂,不但一群文官可以在金銮殿前,视他为无物,当着他的面,不经过任何司法程序,也毫不顾忌朝廷的尊严和脸面,直接用群殴的方式打死几个人,还有人直接用牙齿从一个人身上咬下来一块肉,这是一群什么人?就是那群整天大谈孔孟之道的“谦谦君子”,就是那帮代表着各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文官集团。
看着眼前这一群平时温文尔雅的读书人,瞬间变成了人间之恶魔。朱祁镇那个软弱无力的弟弟直接吓尿了,他是封建帝国的皇帝,居然什么也干不了,连最基本的朝廷礼仪都维持不了,难怪他后来被人玩弄于手掌之中,也难怪后来夺门会成功,他根本不配做一个帝王,也不懂做皇帝,这也许才是他的生存之道吧!看看那个落水“感冒”而死的正德,再看看那个“暴毙而亡”的天启,还有他那个蠢蠢欲动的哥哥朱祁镇,谁敢向权力之柄伸手,谁就死的不明不白。
在那些大家族眼里,什么皇权,什么帝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朱祁镇的土木堡只是一个开端,后来的十几年的“抗倭”运动,难道不是皇权和土族的之间的海权之争吗?还有张居正的变法,魏忠贤和天启的工商税,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资料,崇祯的外忧内痪,财政吃紧,这时那些大家族又在干什么?在忙着偷渡,忙着和李自成和八旗做生意,忙着拼命捞银子,至于帝国的兴旺,那是老朱家的事。朱家倒了,爱新觉罗来了,这些个门阀、世族换身衣服,真正受到牵连的又有几个呢?那个口口声声说自己烧毁了郑和下西洋资料的刘大夏,自己家却成了明朝后期最大的海商家族,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土木堡之变,仅仅只是一桩说不完的迷案。里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恐怕真的不是我们这种市井小民能够看得明白的。还好,如今有了网络,可以看到各自不同的声音,这才是第一位的。历史永远没有定论,历史只有在不断被人发掘。对于土木堡事变和明朝的地主阶级代表文官集团,读者您怎么看呢?
很多专家说土木堡事件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而这场战争失败的主因是以王振为代表的阉党专权,皇上无能,外族入侵所造成的。但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待历史问题有了新的角度和思维。历史不是静态的,也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
我们不是学生,作为成人,我们为什么看历史?无非就从这些历史事件中看出不同的观点和论证,从而找出一点蛛丝马迹,进而丰富自己是思维能力和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本质。你是相信真理?还是喜欢百家争鸣?这才是看待历史的态度。今天我们就翻开土木堡事变的迷雾,从另一个视野去问问历史为什么会这样。
土木堡事变的起因看似是朝贡,以王振和朱祁镇的强硬开始的。这仅仅是一个外交事件,怎么最后就演变成皇帝带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影响整个帝国生死存亡的大事件了呢?以明朝当时的科技和国力,真的到了让一个治国经验不足的少年天子出征边塞的必要了吗?能够作为一代帝王,并在兵败被俘之后,几经波折,三起三落,他的情商和智商,就真的那么容易被忽悠吗?
更何况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全国范围内最聪明的精英和智囊,这些人那个是笨蛋?在这种复杂的势力斗争中,作为表面是老大的朱祁镇为何偏偏只听一个太监的呢?如果看待历史只看表面,只用好坏来分,那就真的太可爱了。请记住一句话:一切表象的背后都是为了利益。谁也不傻,能在皇帝那个位置上坐稳的人,那个不是人精?朱祁镇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很明显,是权力。
朱祁镇虽然早早就登基了,但背后真正掌权的却不是他,有人说是孙太后,有人说是三杨……但哪个人想做一个傀儡呢?正德如此,嘉靖如此,朱祁镇也是如此。他们怎么实验自己的抱负,慢慢把权力聚拢在自己手上呢?正德选择建立豹房,在蛰伏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嘉靖采用暗中窥探,而朱祁镇选择的却是战争。对外作战,有时仅仅只是一个工具,可以转移内部矛盾,也能借刀杀人,铲除异己。朱祁镇就选择了一场豪赌,而他的工具就是王振这帮打手。
土木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后勤,更是情报。朱祁镇带去了兵部尚书、朱勇等全国几乎最精英的军事人才和高级幕僚,而且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又离军事重镇那么近,拥有50万大军和号称全世界当时最牛的情报组织锦衣卫,居然全军覆没,这不觉得奇怪吗?就是今天,我们也知道,后勤才是军事的第一要素。兵部侍郎于谦能不知道吗?怎么会在后勤上出问题呢?军事重镇离土木堡那么近?为何无动于衷?敌人也先为什么对朱祁镇了如指掌,早就布置好了麻袋?朱祁镇改变行军路线真的是因为王振的家乡吗?50万对三万,明军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火枪部队-神机营,到最后居然老大都被俘了。而且被俘之后,自己儿子不能继位,让藩王登基。
不要拿儿子小不懂事为理由,他弟弟也啥也不懂,而且皇帝在明朝真的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明朝的儿皇帝少吗?还有就是朱祁镇回朝之后,为何不杀?不复位?到最后还是自己靠兵变恢复的权力?他那么聪明,真的不知道于谦的功劳吗?为何第一个杀的就是他?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当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去分析历史,只能两个词:阴谋和权力。在这场关乎几十万的大决战中,无论是朱祁镇,是也先,还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大手,都在利用这场战争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力和利益。所不同的是,朱祁镇在这场游戏中成为了失败者。他的一切行动都被人出卖了,那么作案者是谁?看最后谁是受益者。就在朱祁镇被俘期间,大明的朝堂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想象的事。
那就是一群文官,当着皇上的面,直接用群殴的方式,打死了好几个人,有位大臣还从一个太监身上活活咬下来了一块肉。你没看错,这是朝堂,这是一群文官,这是封建帝国时代,据说皇帝能操纵一切的时代,这是那群满嘴仁义道德,整天把仁义廉耻挂嘴边的一群文官干的事。不经过任何司法审核,没有任何手续,当着最高统治者的面,直接用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当面杀人,随后扔下已经吓得浑身发抖的皇帝扬长而去。这就是整天把儒学挂在嘴上的文官集团,他们才是明朝后来灭亡的最大内部因素。
不错,也就是从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正式操纵了大明。和皇权相比,文官家族代表的是各个大家族的势力,这时谁再想有不同意见,谁再想改革,谁就是奸臣,谁就是无道昏君。朱见深也好,朱厚照也罢,乃至后来的嘉靖、张居正、万历、天启和崇祯,他们面对最大的势力是谁?是海盗?是小王子?是李自成和八旗部队吗?不,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些世族势力。十几年的抗倭东瀛人有几个?而背后的家族势力又有多少?大明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经济。崇祯没钱。钱哪里去了?魏忠贤为何被黑?无非就提出了工商税,动了大世族的奶酪。这和朝代,乃至民族都没关系。历朝历代,不是如此吗?统治者的姓氏换了,民族换了,但那些家族势力消亡的又有几个?无非就是彼此倾轧和兼并。就拿最牛的那个姓孔的某家族来说,历朝历代换来换去,他们家族却能稳坐钓鱼台,不觉得奇怪吗?
其实,西方国家也是这样,不仅仅是明朝和中国。问题是,这些人,这些家族不应该把握一切话语权,更不应该站在道德的高处打压一切社会进步,包括科技和文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只能读那几本书,那才是所谓的正统,这才是阻碍进步的根源。明朝的海禁,清代的闭关,宋朝的重文轻武……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