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性别议题中的“男性原罪论”和“历史补偿论”

时间: 2023-10-15 13:00: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如何看待性别议题中的“男性原罪论”和“历史补偿论”

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别和联系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而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变迁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因此,社会性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社会性和共塑性等特征。社会性别的历史阶段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对男女两性期待不同而导致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的不同;社会性是指不同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社会性别的建构,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别制度;共塑性表明社会性别的形成不是某一特殊群体自发或有意识培养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相互塑造的结果。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过高是更深层的原因。

也就是说,由于生理和性别分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原因,企业所需负担的女性就业成本一般比男性更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找女性。
社会性别要求:
(1)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性别
人的社会性别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并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不断改变。人的社会性别不仅因时间而异,而且因民族地域而异,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构成。社会性别理论打破了性别不可改变的宿命观,对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出了挑战。
(2)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女性与男性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精神上,女性应该独立自主,摆脱依赖男性的软弱心理;在处理与男性的关系上,应当与男性结成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在对待国家和组织的态度上,应该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反对孤立地研究女性和女性问题。社会性别理论认为,考察女性问题,应该将其放在男女两性共同塑造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中,不能将妇女孤立地割裂开来。社会性别制度和性别结构中,不仅包括男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同时也有对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同限制和制约。(注重不同政策或项目中对男女两性影响的分析。社会性别理论注重分析哪些政策和项目能真正使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有所改善,哪些反而强化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加剧了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从而旨在消除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
由此可见,社会性别理论在解构传统性别关系和性别观念的同时,也在努力建构新的社会性别关系和社会性别观念。这种理论说到底是要从探寻两性关系的奥秘开始,认识人的本性,又在深入了解人的本性的基础上,寻找构建良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整体福祉的新途径,并由此形成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因此,社会性别理论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的回答,对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公共管理的价值、手段和目标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譬如,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经济生活、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权力关系——都可能依靠自身的分析范畴找到答案,从而帮助提醒人们在制定公共政策、从事公共管理的活动中,必须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把正义、平等、公正的价值观纳入到性别构成的现实实践之中。

“女权主义”和“嫌弃丈夫没本事”矛盾吗?

不矛盾。可以说,是必然推论。

之所以女权不分真假,是因为她们的本质都是认为男人欠她们的,至于欠多少,为什么欠,怎样算弥补了都必须女权说了算。注意,还不是女人说了算,不遵从女权定价的女人,愿意和丈夫一起付出的女人在女权眼里都是女奴。

所以,嫌弃丈夫没本事内在逻辑和丈夫欠自己的是一致的,并且重要的是女权要求掌握的不是欠多少钱,而是定价权。所以,嫌弃丈夫没本事和丈夫是否真没本事没有关系。

同时,赚钱多的,嫌弃赚钱少的,太正常了,但是前提你得是赚钱多的那一方,才有资格嫌弃别人啊,拿自己老公跟别人老公比有什么劲?

得跟你自己比,比你强就够了,至少门当户对,要是没有自己强,那也是自己选的,更没什么嫌弃的理由吧。

因为诉求不太容易实现,所以女权会说,既然性别平等不可能达到,男人需要给补偿。所以才会有“嫌弃丈夫没本事”这样的说法。

比如女权可能会说“你看,我每个月都要来月经影响工作,结果你收入还只比我高一点,男人真垃圾”。

至于说男人的诉求,比如寿命问题,女权则会何不食肉糜的提出“这是男权社会对男性的压迫”这一论断。因为退休年龄和寿命差异,而造成女性通过社会财政实际转移了男性一部分经济利益的现实,who cares?

当然了,这个可能不符合具体的理论。但是毕竟经济学不合适的,在历史上有可能是对的。女权主义鼓励女性发声,哪怕她的指责是不对的,但是至少发声了就是好的。

所以你哪怕是马云,她也有绝对的理由嫌弃你没本事。

不矛盾。

一个人,无论理性思想上的倾向如何(男女权、左右派),情感本能上都是厌恶弱者的,尤其是那种和自己利益相关程度极高(不仅损害了自己利益还无法止损)的弱者。这是全人类的本能,只不过有些人能够通过理性认知并克制这种本能的情绪倾向,有些人不能。

而相较于社会公共场合,更私人家庭环境中对人的理性自制能力要求较低;相较于陌生人或普通同事朋友,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程度更高,因此在个人修养不够的情况下,是很难凭借理性克制这种本能的。

就像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优秀程度(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可能性)总是比对别人孩子更敏感一样,要父母(不管支持啥权主义)克制不去攀比是很困难的,绝大多数父母都做不到。

嫌弃丈夫没本事和嫌弃小孩分数低、嫌弃父母拖累自己一样,都是人类本能,和她支不支持女权主义无关。

女人嫌弃丈夫没本事不是女权主义的表现。

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别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即女性人权,包括不限于,争取女人和男人在原生家庭受到同等待遇,同等受教育权利、继承权、同等赡养父母义务(赞同谁多承担义务谁多分财产)。工作方面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女性与男性公平竞争,而非仅因性别被用人单位排斥。

生活方面,抵制针对女性的性别侮辱、性骚扰、性别歧视现象。在舆论方面,争取结婚或不结婚、恋爱或不恋爱、生育或不生育的独立选择权,不被社会舆论裹挟被迫结婚生育。

而丈夫没本事多数是指丈夫在经济、实力方面等都不如自己的妻子,所以被称为没本事的男人,两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女权主义是男女平等,而“嫌弃丈夫没本事”就是“丈夫应该比我更有本事”+“丈夫没本事导致我过不好”,也就是“大多数丈夫比妻子强”+“妻子的幸福掌握在丈夫手里”。

如果“嫌弃丈夫没本事”和“嫌弃妻子没本事”都成立或者都不成立,那才是男女平等。会说嫌弃丈夫没本事的,基本上都不算正统的女权主义者,或者说压根就不知道啥女权,就一“普通人”而已,因此“嫌弃丈夫没本事”太正常不过了。

不矛盾,女权主义是女生比较勇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二者有本质区别。
不矛盾,女权是女性自身拥有的权利,嫌弃丈夫没本事只是生活重压下的一种情绪。

影响性别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性别对男女两性出生后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对其起着塑造和影响作用。家庭、学校、社会是个人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家长对男女孩子的不同期待和教育,学校的教材、教学模式以及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期待和态度,大众传媒中对男女形象的表现,公共政策中对男女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等,都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和塑造着其社会性别。因此,不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会妨害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1)家庭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在一个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中,首先会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传习社会性别对自己的要求。如父母会在为孩子选择玩具的过程中传递家长对孩子的的不同的角色期待,培养男女儿童不同的特质。比如,对待女孩我们常常用漂亮、文静等字眼去衡量和要求,对男孩则用聪明、健壮等字眼去衡量和要求,这样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就对男女不同的性别起到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和固化作用。
(2)学校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学校也是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材、教学模式以及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期待和态度,影响和塑造了人的社会性别。
在目前使用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择的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男性多是政治家、军事家或英雄人物;女性多是家庭有关的贤妻良母、温柔多情慈祥可亲的形象。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也会有意无意地强化女生不如男生的思想。
在学习内容方面,一些老师会更多的鼓励女生选择文科专业,更多鼓励男生选择理工科和高科技专业,而这种专业上的差异将直接导致男女在就业、收入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在社会性别社会化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电视在复制性别歧视或者倡导性别平等具有生动、直观、容易接纳的特点,是社会性别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目前的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广告中,充斥着大量的带有宣传“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等传统社会分工甚至性别歧视的东西。
2、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中传承和巩固
社会性别还在社会制度,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文化、资源分配等,得到传承和巩固。例如在一些企业的员工聘用制度和人事制度中有性别规定,有些地方在农村征地中规定外嫁女不给予征地补偿,等等。
首先在读过王瑞鸿老师编著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人的社会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与其说书中表达的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或者不同阶段的限制而发生的人的行为,倒不如说它具体描写的就是一个人类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可能包含社会化的具体表现也可能包含影响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化的因素,但不管怎样,可以说人类行为也并不是单纯的社会环境影响的产物,而更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关于作者王瑞鸿老师,他是著名的博士和副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先后在郑州大学和复旦大学进修,曾荣获文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以及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主要的理论兴趣是西方社会学和性别社会学,最后关于他的兴趣在于性别社会学这一点,在他的这本《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书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这本书实际上是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的一本最基本的课程教材,它主要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理解人们的行为变化和成长过程。但在国外相关书籍已经多到汗牛充栋的情况下,国内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或者说是结合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国情的本土著作,真是少的可怜,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对于研究既包含了西方理论又融合了当代中国国情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关系的空白。
本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绪论,性别,家庭和人的生命发展周期中各阶段的具体内容。绪论是对本书的内容和线索的一个概括,它有对人类行为的一个粗略探讨,有对成长的大致要义和人类的成长周期的划分,最基础的是著作借鉴的西方理论基础,它不仅构成书的理论来源更解释了后面部分中出现的很多无法直接解释的行为;而关于将性别作为一个章节,不仅是因为性别的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还因为性别的社会化在当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诞生出一些新的特点,也是作者十分感兴趣的内容,更是全书的重点;而家庭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对人的社会化作用是首要的,家庭也是一个首属群体,它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从生到死,人的社会行为也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也作为了一个独立的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最后关于人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中的各阶段的各种具体行为,或多或少有社会性别的影响,有家庭的影响,更或者是其他一些什么因素的影响,但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的行为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期望或者任务,所以作者将每个发展阶段作为独立的章节进行讲解,它代表的是社会中普遍群体的行为的共同特征,和共同的大体的社会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表达方面不像以往科学著作那么深奥和晦涩,它以中国普罗大众能够接受的比较“接地气”的阅读形式进行人类行为的解读,甚至书里面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启示,以及一些价值追求,就算是这样一本社会科学教材,也有“时间是女人的敌人,它将女人最珍贵的容颜偷偷带走;时间是男人的朋友,它将男人最重要的成熟悄悄带来”的生活金句,实在是令人无法不一口气将它看完。
二、 性别社会化
(一)、性别角色
我想这是作者最喜欢的一个内容,毕竟他的兴趣里面就有性别社会学,同时这也是我读完本书后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最难忘的部分。通常来说,在我所接触到的社会里面,一般最强调的是生理上的性别差异,即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上的性别差异,其相对应的就是性别角色。男性的性别角色被定义为果敢、勇猛、阳光、富有胆色以及具有征服感等,而女性的性别角色则被定义为温柔、善解人意、细心、妩媚以及具有同情心和被保护感等,也就是说男生天生就应该具有男生的那个样子,女生天生就应该具有女生的那个样子。这是通俗意义上的性别角色规范,似乎也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被普罗大众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如果男生或女生中有谁违背了他们的性别角色,就会被社会大众认为可笑和奇怪,但现实的是处在社会运动发展中的人民群众往往很难注意到一些社会行为发展的实质。往往男女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有违固化了的性别角色的行为,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其实它透露的就是一种性别社会化的信息,它是一种社会化的结果,不在于谁对谁错,它所体现的也是对应阶段的社会发展特征以及实质。
(二)、性别社会化影响
而通过书中的分析,对性别的社会化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其中家庭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首要动因,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人类不管如何成长,家庭都会紧伴左右,无论是父母家庭还是自己组建的家庭。而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时候,往往也会针对子女的不同的生理性别采取不同的抚养方式,最通俗的便是“穷养儿,富养女”,更具体地说对于男孩子的抚养,父母往往想将其培养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朝着男孩化的方向培养,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则会更严厉,尤其是父亲这样的家庭角色表现的更多,因为在大众观念上总会认为“慈母多败儿”,所以严格教育男孩子的责任常常被赋予给了父亲,而在男孩子的心目中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待自己以后的孩子也应该是像自己的父亲这样,所以男孩子的玩具和同龄的女孩子的玩具相比较比较单一且少,一般总是与建筑和交通工具挂钩;而对于女孩子的抚养,她更多的是需要去继承她母亲身上的一些女性特征,朝着女孩子的方向培养,就算是爱哭也没有关系,父母会认为这样也不失可爱,她所强调的是一种知性般的美丽,所以女孩子的玩具除了洋娃娃,更多的就是角色扮演类的玩具。在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男孩子和女孩子当然也会认为为了符合自己的性别特征,理所应当朝着父母的性别期望方向发展,然后形成性别意识,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最后成为社会规范认同下的男人和女人。我也不能批评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对,但确切地说其实它也有它的缺陷所在,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和个人的人格发展是有关的,比如说有些男孩子具有性别认同障碍,明明自己是男孩子,却认为自己应该是个女孩子,这时心理和生理就会产生冲突形成心理矛盾,如果这个时候男孩的家庭还盲目地以男孩的方向去抚养这个孩子,而没有注重引导的话,那肯定会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启蒙到男孩的初步性别社会化,更有可能形成反社会化的现象。其次就是学校和大众传媒的社会化影响。学校本身就担任着教育的职能,它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性别意识,比如说体能测试时候,男女测试项目的不同和深度的不同,甚至还要分开测试,又或者说老师教诲学生男女厕所的分开使用。所以,学校是推进和强化男女性别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一个就是大众传媒了,这种影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性别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电视剧拍摄类型往往会针对男女比例的受众而做决定,也有专门针对男女不同性别的电视剧类型,比如说言情剧针对的是女性观众,使女性在自我意识中想要成为像女主角那样的女生类型,而战争片针对的则是男性观众,男性观众就会认为真正的男人应该是像电视剧中的英雄那样的人物。所以说大众传媒对性别的社会化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因为它的受众广的特点,有时也会宣扬出性别歧视的错误观点,诋毁了人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型社会性别。
个体在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是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特征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对此,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曾进行过大量研究。20世纪30年代,人类学家M.米德曾对新几内亚的 3个原始部落的人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写出了《3个原始群落中的性别和性格》(1935)一书。她详细比较了这三个部落中男女不同的行为方式及性格特点,得出结论说,男女的个性特征与他(她)们具有的生理特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在不同文化中经过系统的性别角色形成的。

  也有些学者认为男女角色生来就有差异,如女孩的语言表达力较强,男孩的运算能力发展得更快,男孩更具有侵犯性等。

  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始于中。其机制是性别期望、性别认同和模仿。实际上,婴儿从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已经按照他(她)的性别用不同的方式培养、教育。例如,对穿衣打扮、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都有不同的要求。子女本身则表现出性别认同,即女孩模仿母亲,男孩模仿父亲。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般说来也从多方面加强了两性的角色差异;不仅教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升学期望、课余活动、体育锻炼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而且供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也表现出对男女的不同期待。大众传播工具对于男女角色社会化也有重要影响,大多强调传统的两性角色行为规范,使观众和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规
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还是很多的,下面我们就逐一的剖析一下这类问题。性别社会化是作为生物个体的两性男女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环节,也是维系社会发展的应然维度之一。然而在这个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新的社会现象集束式地出现致使人们处于文化、价值与规范的流变之中;父权制意识形态、文化符号对男性价值的褒扬以及对女性价值的贬低等因素为我国社会的性别社会化带来性别角色模糊、性别道德边缘化等困惑。面对这一现实,将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性别的塑造工具来重塑性别平等理念、确立新的性别角色规范就成为我国性别社会化所应当省思的议题。
社会具有自我维系与自我成长的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社会成员对于未来的期望以及为此种期望而不断建构基础的戮力奋斗之中。这一语境中的社会成员,并不是指纯粹的生物个体,而是指认同某种社会文化并遵循某种社会规范的——即经历了社会化过程的社会人。易言之,促成社会延续与繁荣的“元问题”就指向了人的社会化。人即分男女,这是基于其生物属性的本质规定。那么,作为两性男女的生物个体要实现向社会人的蜕变与转化,其“性别社会化”就成为社会化内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性别社会化与语言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协同而构成社会化概念的逻辑框架,它是个人关于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的学习过程,也是贯穿于人们生命始终的性别认同过程。笔者认为,人的性别社会化的全部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公式:
性别(sex or sexuality)→ 社会性别(gender)
这个公式为我们揭示了性别社会化的本质,即人从解剖学意义上的、在染色体及生理机能等方面表现出差异的男女,向具有社会属性的男女蜕变、升华的过程。基于此,对我国性别社会化的现状、成因、机制等进行理论的解读,既是一种对人性的观照,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本土性别社会化的规律,并探索出一条“性别社会化”的蹊径,最终致力于构建一个男女两性平等而和谐发展的健康社会。所以国家要构建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是很重要的。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定义:

在谈学前儿童角色社会化的时候我们不可回避的是角色社会化的概念;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是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特征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又称性别角色化,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行为的过程。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是在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与发展的。

二、重视学前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必要性:

可以说性别角色化是学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内化性别观念,学习性别态度,形成性别关系,形成性别行为的过程!掌握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方法对幼儿今后的活动兴趣、建立社会关系、形成性别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幼儿并非生来就认识到性别存在差异性,在幼儿的性别发展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陪伴。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色规范内化,就会自动地按照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认识思考行动,造成性别角色心理差异,而这种心理差异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收盘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家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在社会系统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无可比拟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从儿童学步时,父母就采用性别分化的方式对待子女。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的指导。儿童正是从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中获得性别认同进而达到性别角色分化的。

四、家长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误区:

在日前社会的大环境下,有些父母为了提高子女的社会竞争力,一些女孩被当成男孩来抚养,导致其性格越来越强悍,一些男孩则被当作女孩来抚养,性格上越来越具女孩气质,从而导致性格缺陷以及心理障碍,并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认知的形成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经常查看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有性别认识偏差,并随时纠正,以免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孩子消极的信息。 (1)父母应全面、充分地理解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在父母与孩子沟通时,除了运用语言外还要运用身体、面部表情等。

(2)家庭的教育观念要一致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四个或是六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对于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孩子的父母之间、与外祖父母之间有时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容易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讲原则会造成孩子生活不愿自理,男孩变的柔弱。这都会阻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正常发展。 (3)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后天习得的重要性,指出了儿童对自己的性别具有一定看法。儿童能够对自身的发挥水平运用并积极做出选择,所以父母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在对他们无伤害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对待不同性别的幼儿时,父母的奖惩措施也存在不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要看孩子的性别,还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摘录《自卑与超越》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这个人的动作、表情、态度、习惯、特征等都是他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理解的表露。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含着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而他自己似乎也对此深信不疑。我们仿佛能听到它向世人宣告:世界就是以这样的形态存在的,而我就是这个样子。

经过个体心理学专家论证:对于每个个体来讲,生活中的多数问题都可以包含于 社会、性别及职业 这三个领域之内。

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 他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 。

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行为会被同伴的兴趣所影响,每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都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那就是避免和他人发生利益上的正面冲突。

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人与人的合作,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以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的方式而完成。因此,只有理解正确的“生活意义”是在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才能成功的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开拓新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这样做,同时,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非我莫属!如果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采取合作的形式来面对生活,那么人类社会必定会不断地进步。

我们是单个的个人,对自己的行动要负责,要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不能自发地作为,不能表达一个人真正的感觉与想法,以及因此而必须做作虚伪,这些都是感到自卑与懦弱的根本致因。

从广义上讲,出生只是生的开始,个人的整个一生不是别的而是自己不断诞生的过程。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心灵和肉体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都是生活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在将生活视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来了解他们的关系。

人类对未来的预见能力一定会有长远的发展,人类也会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而努力,以便巩固人类在所处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在每个个体身上,我们都可以发现,除却一切向部分目标迈进的行为之后,我们还有一个较为单一的动作,那便是: 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想要获得一种安全感、想要一种稳固的地位。 这样的安全感是指:我们已经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我们已经拥有了最终的胜利。由于这样的目标,我们的所有行为都需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心灵和肉体似乎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不得不发展,最终成为整体的。

为了达到安全的既定目标,在我们心里深处,必须让目标的形象更具体一些,因此要计算好安全限度。并且要保证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才可以靠近它。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他会保持某种错误,当假如连明确的目标都没有,这压根就不能产生行动。

一切心灵上的偏颇,都是在选择行动目标时产生的错误。

当一个人定下自己的目标后,感情就绝对不会与其生活方式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感情会为了现实需要而主动去配合个体发展。

愤怒只是控制一个人或某种情境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产生愤怒时的生理状况而得到满足感。我们必须承认,心理学有研究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象是:每个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需要以天生条件作为基础,然而,我们的目光却集中在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上。

在一个人人生最初的4-5年里,我们关注的是构建灵魂的整体性,并将灵魂和肉体联系起来。我们会利用遗传和后天环境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们进行修正,以便以此作为目标来获取个人优越感。在第五年圆满画上句号的时候,一个人的人格就已经成了定局,比如它赋予生活怎样的意义,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它达到目标的方法有哪些,他的情绪是怎样的,等等。虽然,在之后的岁月中这些都可能改变,但是,改变的前提是他必须重新前形成的错误模式中摆脱出来。就像就是他之前的所有行为都和他对生活的态度相一致,同样的,现在的行为也需要和他对生活的新态度保持一致。

个体是通过他的感官来了解外界环境,并从中捕获信息的。因此,从一个人如何训练自身可以看出:他希望从环境中捕获哪些信息,以及他将怎样利用这些经验。倘若我们注意他们观察和聆听的方法,以及哪些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我们就可以充分了解他们,也就是说,他们的举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个人的举手投足,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身体受过什么样的训练,以及他怎样利用这些器官来选取他要捕获的信息。一个人的行为永远是被其认定的生活意义所限制的。

身体的发展是受到心灵影响的,他可以把反应心灵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在个体心理学领域内,我们关注的是统一的心灵,是灵魂本身。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个体赋予自身及所处世界的意义,以及他们的奋斗方向、目标、生活方式。到目前为止,通过观察个体的合作能力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差异,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节定义: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做自卑情结。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卑情结会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眼泪、愤怒、歉意等。 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于是,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会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困难所带给他的只剩下彷徨、犹豫和退却了。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优越感,都会树立各自的目标。目标的建立是一个人生活意义为基础的,而这种生活意义往往不只停留在口头上。

优越感的目标同样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点,而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推测中确定下来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去想,是生活奋斗的目标。

一个人总会不断调整他的行为来适应被具体化了的目标。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一个人会不断靠近他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会想方设法实现他的“生活意义”和他争取优越感的“终极目标”。

只有那些在为自身奋斗的同时可以有利于他人的人,才足以对付并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他们前进的方式也是对他人有益的。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为人处世,就会发现,我们可以轻易的让他们悔悟。合作是人类最大的共同点,也是人类衡量价值和成功的基础。很多合作都是对人类有益的,比如对思想,目标,行为和个体特点的要求。

某种自我限制的联系及排斥某些可能性是和真正的补偿作用相契合的。比如,一个哲学家想要思考和创作,就必须远离社会。然而,如果社会责任感是其优越感中的一部分,那么,他的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第四章    早期记忆

在记忆中,最关键的是他能够回忆起来的最早的事情及他所采取的描述方法。最初的记忆是一个人人生观的雏形。通过最早的记忆,我们能够看出他发展的起始点究竟是什么。

第五章  梦

在睡眠中,我们不需要再做什么,而只要存在着就行了。在睡眠中我们没有目标,于是可以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无需像在白天要达到某种目的时那样,按照人人预想的面目看待世界。我们可以说在睡眠时无意识占主导地位。无意识并没有什么神秘,它不过使我们认清了在清醒状态下弄不清的东西。

梦是一种新企图,梦的起因是一个人想要将个人生活方式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却又不喜欢对生活方式提出新的需求。主宰梦的是生活方式,它注定会引起一个人所希望的感觉。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中发现他梦中出现的东西。不管我们是否做梦,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而梦对于个人生活方式来说,是一种支撑。

从梦的结构和运用来看,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欺骗自我的行为。

梦的目的在于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倘若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受到梦的干扰,梦也就不能再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状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遵循常识,而不是通过梦来寻找启示。如果我们了解了梦,它的目的就会消失。梦的作用是将现实问题和生活方式连接起来,生活方式理应与现实进行对接,而不是被加强。然而,虽然梦是千变万化的,却可以显示出一点:我们每个人都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强化。所以说,对梦的解释都是出自个人观点。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女儿成为一个很好的母亲,我们必须让她认识母道,让她有兴趣为人母,把做母亲作为一种是创意性的活动,并且,在之后的经历中,不会对她所要扮演的角色感到沮丧。

在我们文化氛围中,常常忽视母道的作用。倘若我们是重男轻女的,而女性的角色一直处于劣势的话,女孩就不会对未来的角色感兴趣。任何人都不会满足于附属的地位。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女孩婚后该孕育子女的时候,她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进行排斥,她们不想生孩子,也不会憧憬孩子的美好未来,更不觉得教育孩子是有意思的、创意性的活动。或许, 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却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它。

其实女性对于母道的理解和态度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是在很多地方,女性的地位都不是很高,并且被放在从属的位置。孩童时代的男性总是把做家务看成是一种奴役性质的活动,在他们看来,做家务事有损尊严。人们很少认为女性做家务是对家庭的一大贡献,而是将它看作一种苦役。 假如一个女人能够将家务事看成是一种艺术,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来丰富周围人的生活,她就可以让家务成为自己一向拿手的工作。相反的,如果我们把家务看作一种卑微的劳动,那么我们就会对它产生排斥的感觉,更谈不上如何证明以下观点了:男女是平等的,女人应该得到发展自己潜力的机会,潜力是需要社会中进行挖掘的。 社会感会指引一个人排除各种外界的限制因素。

假如我们歧视女性,家庭的和谐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一个对孩子完全不感兴趣的女人,一定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关怀、了解孩子。如果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意,她就不会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她与孩子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她总是想要证明她的能力,而孩子却成了她证明自己的阻碍。如果我们找到生活中典型的失败母亲案例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产生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是母亲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她给孩子的人生起点是不愉快的。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失败的母亲,既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那么,人类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导。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直到孩子正是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辨别他的目的上,而不是找出导致他害怕的原因。任何被宠坏的儿童都会害怕一些事物,而后害怕也仅仅是他们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结果,这样的心理变成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稳定模式,他们以此来实现与母亲的亲密联系。所以说,那些胆小的孩子通常都是被宠坏的,并且希望一直被宠爱。

父母的对错我们是无法说清楚的,如果说他们不同意儿女的婚事,完全可以在婚前阻止。然而,一旦结婚了,就只能往好的方面努力:尽量让儿女过的幸福。如果说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门当户对,女方的条件较差,那么丈夫应该心怀宽大,而不是闷闷不乐。他可以认为父母的看法不正确,并且尽力让父母接受妻子。夫妻之间的事自然不必经过父母的批准,但是如果大家能够和谐相处,并且双方老人都能够给予祝福,岂不是更好?

如果说一个父亲能够与他自己的父母、姐妹融洽相处,就可以为孩子树立好的合作榜样。虽然孩子总有一天有他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让他认识到,人应该融入家庭,而不是和家庭决裂。

有一件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让他明白,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他去珍惜的好朋友。

家庭中融入了社会感,在与人合作方面,他将成为家庭成员的榜样。就像双方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是什么坏事。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交往范围,而且应该做到不让友情影响到家庭关系。 我并不建议夫妻整天黏在一起。而是说他们应该学会融洽的相处。

如何获得美满的婚姻和缔造幸福的家庭?为人夫者有一个首要原则,那就是对另一半的喜爱。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丈夫是否爱自己的妻子。如果他爱妻子,就会爱屋及乌,同时也会竭尽全力地为他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我们可以从情感上来判断他们是否爱着彼此,也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关系是否和睦:他一定是一个好的伴侣,他一定会努力改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他一定有逗她开心的能力。当夫妻双方都认为家庭的幸福大于各自的利益时,才会一起奋斗,和睦相处。他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在教育之前,先要了解孩子自己对什么有兴趣,并且回答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让孩子接受我们自以为正确的观点。我们要博取他们的信任,并引起他们合作的欲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 如果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不会偏离轨道。此外,父母大多不希望孩子从外界了解到有害的性故事,其实这是庸人自扰。只要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合作训练的孩子,是不会被那些有害的信息影响的。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孩子是很敏锐的,一个有明确是非观念的孩子。是不会轻易被影响的。

父母双方都不可以在家庭中太凸显自我。如果父亲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成功者,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他们会觉得生活是无趣且沮丧的。所以,通常名门子女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如果父亲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就不能太高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犯各种错误,最更糟糕的一种就是认为遗传因素是可以限制孩子的发展,这只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管教失败的借口罢了。由于这个借口,他们不必为自己对孩子的任何影响而担负责任。我们应该抵制这样一条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教育者如果将遗传作为限制儿童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原因,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期待他们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多高的成就。假如他发现他的心态和行为能够对孩子造成影响,他就不会再用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

脱离社会环境的“善和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些都是人类在社会中与人相交往的结果,这其实是一种判断事物的标准,无非是妨碍还是顾全他人的利益。孩子降临于世之前,并不能接触到社会环境,而在出生后,他的潜能就有可能让他朝任何方向发展。他所处的环境,或者是自身感受到的各种感觉,以及对于这些感觉的解释,是他作出决定的主要依据。另外,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小看的。

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第八章  青春期

青春期的行为大多是由于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已经成人、具有男子气概或者女人味而引起的。儿童对成长的看法决定的他们的具体行为模式,如果他们认为成长就是获得自由,他们就会开始反抗大人的管制,有时候孩子开始学习抽烟,说脏话,或者晚归。

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

第九章      犯罪极其预防

任何人,包括罪犯在内,都是在这条线的范围内追寻梦想,追求稳固地位的,在不同个体的梦想或目标中会有很多差异或者变化,作为罪犯,他们总会将个人优越感作为终极目标。他不愿意与人合作,他的目标对别人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社会需要各种能够互相合作的个体,他们互相依赖,互相协作。然而这一放身上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社会目标。

早在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这说明个人典型的生活方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轻易的发生改变。人格是存在于生活方式之中的,如果想纠正一个人错误的行为,就必须要了解他在构建生活方式的时候究竟放下了怎样的错误。

罪犯的合作能力一般都是有限的,他们无法对他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现实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后,他们就会犯罪。他们的合作意识会在问题无法获得解决时彻底崩溃。如果我们审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罪犯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能发现,在我们整个人生中,只存在社会问题,而只有当我们乐于合作,并喜欢与其他人交流时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估价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有三种儿童是不容易与外界合作,并且容易产生问题的,第一种是身体残缺的孩子,第二种是被宠溺坏的孩子。第三种是被冷落的孩子。

罪犯身上所存在的抵触合作的思想和做法都会长期存在于他的意识当中,很久都不会被改变。这样的思想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儿童4~5岁的时候。在那个时期,有一些事情的出现阻碍了他的发展,使他对别人无法产生兴趣。我们已经证明并描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来自父母、同伴的影响,来自社会偏见的影响,或者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从而使他在对他人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我们还发现,无论是怎样的犯罪者,无论是犯了什么罪,他们之间都存在一种共性,那就是他们一般都不喜欢与人合作,他们不懂得合作之道,并且对他人缺乏兴趣,对自身的兴趣也不关注。如果说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这一方产生一些好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提高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其他的办法都不会有效果。

第十章      职业

一个女人如果将母亲作为生活的天职,并对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她也和其他人一样,在我们分工架构当中占有令人崇敬的地位。假如他一直对孩子的生存发展保持相当的兴趣,并且利用自己的角色努力让儿童发展为一个健康的人,假如她成功地将孩子的兴趣扩展到整个社会中,并且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母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人们经常贬低妇女因为行使其母亲角色而做出的贡献,并且很多人误以为母亲的工作是卑微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而她们通过认真工作所获得的报酬也并不是以货币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的,甚至,那些全职母亲在经济方面还必须依附于他人。可是,评判一个家庭是否美满的时候,父母的工作其实是平等的,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无论妇女是在家中当全职太太还是外出工作赚钱,作为孩子的母亲,她对家庭的贡献以及在家庭中所应该享有的地位和荣誉是与丈夫同等的。

第十一章  朋友及同伴

人如何才能在这种社会现象之下感到有安全感呢?第一,他必须要有财产,比如衣服及房地是其财产之一部分,他如拥有的愈多,安全感也随之欲强,如果没有财产或失去了所有的,则他自己和他以外的别人都会觉得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其次是权位及声望,此两者一方面是视同个人财产之另一部分外,也是他在与人竞争之中成败的关键,被人赞赏及有驾驭人的权力,是稳固及增加财产的象征。

对于为什么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特别平凡而普通的一员,并且要随时关心其他人,我们已经在前文中进行了论述。我们得出过这样的结论:父母之间也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而他们对外界的态度也应该是和善的。只有当父母做到这点时,才会让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们在家庭以外也可能有很多能够信任的好朋友。

我们也赞成这样的想法:在校园里,我们应该让孩子认为班级是一个整体,而自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要帮助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和谐的朋友关系。

其实,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校园中,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为更高层次的目标做充分的准备。我们的所有目标都应该集中在孩子身上,努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让他们变成社会中平等的一个个体。也只有达成这样的目标后,孩子们才会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令人振奋的勇气,从容不迫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愿意为他人做贡献,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假如一个人感觉到周围环境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他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婚姻,及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他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他就不会认为自己不比不上其他人,就不会被他人所击垮。如果这样,他就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友善的力量,并且无论身处何处,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从容淡定。他总能够遇到喜欢的人,能够将自己遇到的困难一一解决。他会感觉到自己的这种力量:“我可以主宰这个世界,我一定要努力奋斗,不可以畏首畏尾。”他能够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他所经历的时间只是人类历史中非常短暂的一小段,他只是人类过程中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他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个用合作来寻求共赢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世界上虽然存在很多丑恶的东西,会有很多困难、悲伤,然而这些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它是有自己的优缺点的。面对这样不完美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去改造和完善它。我们可以推断: 假如每个人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都能拥有正确的心态,并找到最合适的途径,那么,在改变社会的工作中,他就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了。

所谓尽职尽责,就是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三个问题。这个世界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可以带给他的最高奖励,就是他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劳动者,与周围的人建立平等友爱的朋友关系,在爱情或者婚姻中做一个好的配偶。总而言之,他一定要向世界证明,他是一个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是人类友好的伙伴。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是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

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婚姻是:这样的婚姻会让你觉得自己充满价值感,自己是无可替代的。另一半非常需要你,你所做的都是对的,对于另一方来说,你就是一个合格的配偶。并且还像一个好朋友。

天之御中主神和日照大神一样吗

就是日本神话 第一代神明天之御中主神和天照大神是一回事情么= =
天照大神,又写作天照大御神。
日本神话传说中最核心的女神——太阳女神,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伊奘诺尊在逃离“黄泉国”的归途中,于筑紫桔之小门的阿波岐原洗刷污秽时,洗左眼生出一美丽女神。因女神出生时光辉耀天照地,伊奘诺尊甚喜,将其命名为天照大神,送她八坂琼曲玉,并命其司理高天原(诸神所居之处)。天照大神在高天原开垦田地,传授养蚕、织布技艺,治理有方,使诸神过着安逸和平的生活。后来,天照大神命令其子天之忍穗耳命去司理农作物丰富的苇原中国(指日本)。从此以后天照大神的子孙就一直治理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神裔的传说便是由此而来。天照大神的主要祭祀地是伊势神宫,以八呎镜为神体。
天地初成时,出现于高天原的神,名叫“天御中主神”。
其名字的意义就是支配天庭中心,亦表示世界神圣的中心在天上。
其次出现的神是“高御产巢日神”,后又出现了“神产巢日神”,两个都是具有各种繁殖灵力的神。
这时大地尚未成熟,如漂浮之脂,亦如水母漂流,此时水边芦苇发嫩芽般出现的神,名叫“美苇芽彦知神”,意思是长得俊美如芦苇嫩芽的男神,代表大地和海尚未分离时的生命中心。
接着又“天常立神”出现,意思是大地出现了天庭之神。
同时,海上流动的大地,被出现在水边如芦苇般的嫩芽支撑着,形成了凝固的陆地。
以上五神合称为别天神,意指天庭中的特别神,代表世界的创造。
* 神世七代 *
在创造天地时,这时出现的神叫国常立神,意思是出现土地时的地上之神。
其次出现丰云野神,表示天与地、地与海还无法区别时所出现的神。
其次,出现的神叫泥土神,而同时出现,但为女性的是巢土神;都是代表泥土的神。
其次,又出现了角蚀神和女性的生野神,这两位是表示植物的根茎开始发了嫩芽的神。
其次,出现了代表男性的大殿儿神和代表女性的大殿部神。
其次,又出现御面足神代表面貌俊美;接着又出现和此神配成对的敬畏神,意义颇令人恐惧。
最后一对是伊耶那岐神和其妹伊耶那美神,从国立常神到伊耶那美神称为神世七代。
这些神的出现代表了:
第一:土和水和成稠泥状,形成了世界的雏形。
第二:此时长出某植物的嫩芽,并且由白色的茎支撑大地,成为世界的中心支柱,生命开始繁衍。
第三:男性、女性的诞生,是具有人形的神,也是人的开始。
第四:男性向女性求婚;当男性赞美女性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时,女性也向男性说你是一个英俊的男人。
第五:由于男女双方互相示爱,因而结婚。
* 伊耶那岐与伊耶那美物语 *
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接受天神的命令,把漂浮海上的大地固定下来。
两人站在天浮桥,以天神所赐沼矛深入海中搅拌,海虽发出声响,矛提起时,矛尖滴下的盐水凝聚成倒,称为能吕岛。
两神自天庭降临岛上,在岛上竖起一根天柱(代表天庭中心的柱子),建造八寻殿(大房屋)。
伊耶那岐问伊耶那美说:你的身体如何形成的?
伊耶那美道:我的身体是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但有一处仍未做好。
伊耶那岐说:我的身体也是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但有一处做得较高,所以我可以将身体较高的部分放入凹陷的地方,结合呈完美状态,来产生我们的国土!
伊耶那美:好吧!
伊耶那岐又说:那么我两就相约在天柱所在之处见面吧!并在那儿成婚。
约定之后,伊耶那岐又说:从右边绕过来,我从左边绕过去相会。
当他们在约定的天柱相会时,伊耶那美开口道:你是个英俊的男人。
伊耶那岐接着说:你是个很美的女人。
当他们对话结束时,伊耶那岐对他妻子说:这话由女人先说不太好。(变音:暴走!)
他们结婚后所生的孩子是水蛭子(无手无脚的孩子),他们把他放再以芦苇编成的船上,让他在海上漂流。
不久,他们又生了淡岛,但也没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扶养。
这时,两位神商量道:我们所生的孩子都不太好,还是去请示天庭中的神。
天庭上的神以太占,而后说道:因为女人先开口说话,所以你们出生来的孩子才会不好……(变音彻底暴走),你们还是回到原地再行一次婚礼吧!
他们这次重新结婚后所生的孩子就是狭别岛,也就是现在的淡路岛(今兵库县)。
其次生了伊予的二名岛,就是现在的四国,这孩子有一个身体,但有四个头,就是伊予国(爱媛县)、赞岐国(香川县)、栗国(后来称为阿波国,亦即今日的德岛县)、土左国就是后来的土佐国,即高知县)。
其次生了隐伎的三子岛,及现今的隐岐岛(岛根县)。
其次生了筑紫岛,就是今日的九川。这岛只有一个身体,但有四个脸,而且每个脸的名字都不同,即为筑紫国(就是后来的筑前国和筑后国,即今的福冈县),还有丰国(即后来的丰前国和丰后国,即今的福冈县及大分县),肥国(及后来的肥前国和肥后国,今日的佐贺、长崎、熊本县),熊曾国(及后来包括大隅国及萨摩国的日向国,今日的宫崎县、鹿儿岛县)。
其次生了伊伎岛,即今日的壹岐岛(就是长崎县)。
其次生了津岛,即今的对马(就是长崎县)。
其次生了佐度岛,即今的佐渡(就是新潟县)。
其次生了大逶丰秋津岛,即今日的本州。
就这样生下八大岛。
接着又生下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石头、泥土、砂子、河海、水、雾、船、食物等各方面的神,伊耶那美最后生火神却反被烧死,伊耶那岐愤而斩杀火神。
伊耶那岐因爱妻深切,为了想接妻子回去,来到了黄泉国,却看见妻子因为火伤造成丑陋的一面,狼狈的逃离黄泉国(简直是猪狗不如),为了除去黄泉国的污秽,伊耶那岐在阿波岐原举行修法事,那时扔掉的杖、腰带、衣服、头冠、左右手饰均化为各种神,又他洗左眼时出现天照大御神,洗右眼时出现月读神,洗鼻子时出现建速须佐之男命,分别命令他们治理高天原、夜食国、海原。须佐之男命不从,父神(伊耶那岐)于是将他放逐。
* 天照大御神与须佐之男命 *
因为须佐之男命不从父命,要被放逐到淡海的多贺,所以须佐之男命准备到高天原向天照大御神求情,当他升天时,天地震动,身为姊姊的天照大御神以为弟神要来抢夺她的地方,于是严正以待,弟神为表白心迹和姊神做誓约的比赛,可是须佐之男命却在获胜之后趁势破坏农耕、祭祀,连天照大御神都害怕,躲入天之岩屋,宇宙因此为之黑暗,众神感到困惑,思索对策将天照大御神诱出岩屋,天地再度放光明;之后再将须佐之男命驱出高天原。
须佐之男命下降到出云国 肥河上流的鸟发地方,看到一对老夫妇围着一女童哭泣,问明原因,才知道八岐大蛇每年都会来此食童女,如今又是快来时期,正为此烦忧,大蛇有八头八尾,身上长杉、桧,身长跨八座山顶、山谷,腹部滴着赤血,须佐之男命表明身份,并准备杀大蛇;他让大蛇的八头深入桶中饮酒,酒醉伏卧,然后拔剑将蛇寸断,肥河尽成赤血,在他斩蛇尾时剑刃缺口,剖开一看,内脏一神剑,于是向天照大御神报告始末,并献上神剑,神剑名为草剃大刀。
须佐之男命与女童栉名田媛结婚,其子孙皆为谷物之神。
* 大国主神 *
大国主神在未受须佐之男命之封以前,名为大汝神,有众多兄弟之神。
兄弟诸神为取八上媛,旅途中,大汝神治愈受伤的白兔,白兔即预言大汝神会娶八上媛,果然八上媛只愿为大汝神之妻,因此惹火了众兄弟,杀死他两次,皆因母亲救助而复活,逃到须佐之男命的根国。
大汝神与须佐之男命之女,情投意合想投结为夫妇,须佐之男命提出种种难题考验大汝神,大汝神逃走,须佐之男命追到根国之境,遥封大汝神为大国主,要求以自己的女儿为正妻。大汝神赶走众兄弟之神,建立国家,也依约娶八上媛为妻,但八上媛害怕正妻的嫉妒,生下御井神之后回到娘家因幡地方。
天照大御神为了统治苇原中国,接连派遣天忍穗耳命、天菩比神天若日子降临,皆未成功,后来派遣建御雷神、天鸟舟神来到出云国的伊那佐小海滨,拔出十拳剑,问盘腿而座的大国主神,大国主神把责任推给两个儿子,事代主神与建御名方神,建御雷神一一降服二神,大国主神才将国家让给天照大御神。
* 天孙降临 *
天照大御神与高木神命令皇孙统治丰苇原水穗国,这是为了让现有的统治型态取得正统地位,创造王权神话。这是把“天子”转变成神圣的血统,把天子受命的思想转换为天神命令直系血亲下凡当地上统治者的构造。
* 海幸彦与山幸彦 *
兄火照命是海幸彦,弟火远理命是山幸彦,常捕鱼、猎兽。
有一天,弟弟提议互换道具,结果火远理命连一条鱼也没钓到,还把钓针遗落海底,火远理命准备以五百、一千个钓针赔偿,兄皆不从,非原来的钓针不可。
火远理命悲伤地在海边哭泣,此时盐神出现,教他竹笼舟制法,可到海神绵津见神的世界,海神之女丰玉姬喜欢火远理命,火远理命与她结婚,并在海神处度过三年。
有一天,想起自己来到海神国的原委,不禁长叹,这情景被妻丰玉姬看到,于是向海神禀告,海神马上召集群鱼,问可有谁拿到钓针,此时正有一鲷被钓针鲠在喉间痛苦不堪,于是从鲷身上取出钓针,并交给火远理命潮盈珠、潮干珠,向兄复仇。
另一方面,丰玉姬来到海边生下鹈葺草葺,但由于火远理命不听丰玉姬的劝告偷看生产情况,丰玉姬于是回到海中,由妹妹玉依毘卖代替姊姊养育鹈葺草葺,后来与鹈葺草葺结为夫妻,生下神武天皇等孩子。神武天皇是第一代君王,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天皇,《古事记》从神的世代转向人的世代,物语的主角也从不死的诸神转为寿命有限的众生,舞台从高天原-苇原中国-黄泉国的神话世界,转为大和国。
* 古日本的女性性器崇拜传统 *
关于有名的天岩户神话,拥有各式各样的解释。
其中有着表示对太阳之恩惠的重要性的太阳崇拜说;也有着阐述日蚀现象的日蚀现象说;除此之外,更有着所谓的性器崇拜说。
崇拜犹如女性性器的岩穴以及木枝的分歧处(木岐)的习俗,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而天照大御神所躲藏的天之岩户,正是女性性器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是象征着”胎内”的意思。
而至于在岩户之前裸露女阴与乳房而狂踊以执行祓除邪气仪式的天宇姬命,自天地开辟以来,女性赤裸着跳舞便是自此开始的,更可以说是脱衣舞的元祖也不为过。
此外,也有着天宇姬命的这个舞蹈正是神乐的起源的说法,天宇姬命的后代-猿女氏族为了镇魂而代代在宫中侍奉。
而在宫中以为侍奉的神乐就称作”御神乐”,自平安时代开始作为神事之神游而转为”内侍所御神乐”。
相对的,在民间流传的神乐则称为”里神乐”。
* 八岐大蛇究竟是什么? *
建速须佐之男击退八岐大蛇的故事,无论在《古事记》或是更广为人之的故事之中,都是相当受人喜好的故事。
建速须佐之男支配了出云,接着由大国主命进行出云建国,如此展开了出云神话的序幕。
关于这个故事,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解释。譬如说,八岐大蛇是西伯利亚的鄂伦春族侵略出云地方的说法;或是以八岐大蛇的形象暗谕异民族的阴茎的强奸掠夺说;也有为了平息每年一再发生洪水的裴伊川而以生人为祭品的说法(可参见佐用姬传说);此外,以原始农民终于成功的建设出灌溉用水道的说法也是有的。
甚者,‘八岐大蛇’这个字在爱奴语则是‘拥有八条支流的水流’的意思,而这个支流一再的发生洪水。
此外,针对‘高志的八岐远吕智’一文发展,指出八岐大蛇是北陆地方一族族长的说法;以及针对‘目耀赤辉’与‘见其腹者,悉常血烂也’的部分令人衍生出关于制铁的多多良(古代熔铁炉)之联想。
* 迷云重重的因幡之白兔 *
‘扛着一个大袋子......’
如此唱着这个童谣,这是连在童话中也广为人知的‘因幡之白兔’的原作。这个故事其实具有许多疑点。首先,为何《古事记》会在此记载‘因幡之白兔’的故事呢?
像这样的故事,于越南,高棉,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东南亚国家中,如出一辙的流传着。而亦有说法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定与日本人的起源有关。
白兔为隐岐岛的海人族,而出云当时的居民则是身为原住民的北方民族爱奴族也说不定。
相对于侵略出云的天孙族(创建大和政权的一族),如果把这个故事想作在描述原住民与海人族之间连带的关系的话,在《古事记》中会出现名为‘因幡之白兔’的故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自古以来即议论纷纷的另一个疑点,则是关于书中的‘鳄’所指为何的议题。
在日本,并没有身为爬虫类的鳄鱼栖息。
所以在普遍的看法来说,这个‘鳄’指的应该是‘鳄鲛’或是‘海蛇’也说不定。
译注:
因幡之白兔:也作稻羽之素兔意同。 童谣全文:扛着一个大袋子,大黑神明要来啰!看见因幡小白兔,无皮无毛赤裸裸!
鳄鲛:即为鲨鱼.这是广为采用的说法;此外,与大物主神的形象结合之后,指为海蛇的说法亦有之。
爱奴族:居于北海道的民族,亦可写作虾夷族.
* 大穴牟迟神所受到的试练之意义 *
为何,大穴牟迟神非得经过如此残酷的试练不可呢?
关于成人式,还有结婚前以女婿的身份到新娘的家中进行一定期间内劳动的服役婚,以及为了成为能够统帅出云国的大国主而遭受的试练等等,都有着多采多姿的解释说法。
比如说,蚶贝姬命与蛤贝姬命等,是可以想作”贝”作为女性性器官的表征的。
自古以来,各地皆有那种将女性性器官的分泌物涂在伤口上以治愈外伤的习俗,这的习俗因该是基于巫女所具有的‘复苏之力’所发展出来的。
而当大穴牟迟神遭到大火所为困之时,老鼠说的:‘内者空洞具也,外者阳炎怒燃!’一句,依旧令人联想到女性的性器。在此便有逃入女体之内而受到保护的说法。
再来,至于之后八千矛神四处散情之事并非是一个单纯香艳煽情的故事,而可以想成是领土侵略的记载。
从沼河姬命所在的高志国(越之国)位于日本海沿岸的北陆地方,而多纪理姬命所在的宗像地方却位在九州的福冈县一带便可略知一二。关于‘沼河’这个字,在爱奴语则有‘温水之川’的意思,在此我们可以视作流经丝鱼川市的姬川。
由此考量,出云国的势力范围应当就是北起新潟县出云崎町,南遍福冈县宗像郡周遭了。
译注:
贝:日本人的观念中,”贝”的样子时常被暗指/联想为女性性器。
逃入女体内:说成白话就是”希望能够回到母亲的子宫内而受到保护”。由《古事记》开始,无论天照以女性表征,或是逃入洞中的事例皆显示了日本的母性回归意识。直至今日,日本的创作者如富野由悠季与高桥哲哉的作品之流,都显示了强烈的母性回归意识。
沼河:音Nuna-Kawa,Kawa是川/河之意;爱奴文Nuna等同日文的”汤”。
* ‘倭建命’的两种面貌 *
在神话中极受欢迎的角色,倭建命登场。
同时具有人类强健与纤弱两种特质的主角,在他满溢恋爱冒险以及浪漫的故事,以及悲剧性的凄美结局,使得倭建命受到广大的支持。
而在他死时,‘其大和之国者,国之真秀者也……其大和之国者,如此秀丽之国!’,歌颂此望乡歌,遂而临死。‘幻化八寻天鹅,翔天而向滨飞行.’如此描述。
然而,倭建命在《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有着全然迥异的形象。《古事记》所记载的倭建命,是一个同时具备人类的强健与纤弱之凡人的英雄。
另外,在《日本书纪》中,倭建命的汉字被写作‘日本武尊’,是一个背负国家权力背景,极为勇健的武将。直至二战终结,仍被当作神国日本之神格化的英雄来看待。
* 神功皇后是为渡来民族 *
神功皇后的三韩征伐,丰臣秀吉的朝鲜征伐,以及之前二战时的殖民地政策,时常成为日韩之间国际纷争的导火线。
无论战前,战中,神功皇后与武内宿祢是能够和建速须佐之男与倭建命(日本武尊)并列,是全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
而四世纪的日本可称为‘谜的世纪’,在日本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资料。以朝鲜方面的资料“百济记”与高句丽好太王碑文来看,日本侵略朝鲜半岛之事应该是事实。
纵然神功皇后是一充满谜团的人物,不过在“记纪”中则视作重要人物记载。
神功皇后芳名‘息长带姬’,而‘带’系则为‘近江王朝’中,名为息长系的氏族的一支家系,近江盛行制铁,不难想象,依赖琵琶湖的水运交通,加上近江王朝的铁制兵器,使得琵琶湖的水军势力得以扩张。接着,要是这个势力远渡日本海,进而有侵略朝鲜的可能这点并不奇怪。
此外,就如同天之日矛命一章所述,神功皇后的族系可以溯至天之日矛,也就是来自新罗系的渡来民族。
* 古代最后英雄的真面目 *
雄略天皇,是在皇位继承权的争夺中,显露出强烈个性之古代最后的英雄。
一直到即位之前,雄略天皇(亦称作大长谷王)一再的杀戮排除其余的皇位者。
甚至杀了葛城一族的都夫良意富美,除了削弱了当时掌握政权的葛城一族之外,我们亦能体会到他的冷血。
不过,在雄略天皇即位之后,则渐次展露出他温柔的心与拥有丰富感情的一面。
与引田部赤猪子间的逸话,吉野川的少女与有关蜻蛉的故事,葛城山山猪的故事,与一言主神相遇之事,三重女官的‘天语歌’,与春日袁杼姬的‘宇岐歌’,‘志都歌’等等,无一不叙述雄略天皇出人意料的拥有纤细之情的一面。
总之,天皇家血族间的权力斗争并无止息,无人记取教训惩,皇族间皇位继承的纷争在此之后持续了数千数百年不止。
早从神的诞生到国的建设,远从神代的世界到人类的世界,《古事记》所叙述的梦想与浪漫,爱恋与冒险,美女与英雄的故事,褪入两千年前神话的世界之中。
[编辑本段]日本神话特色
日本神话由于具有经过天武天皇下令,[‘古事记’序文提到:“朕闻诸家之所藏帝纪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当今之时,不改其失,未经几年,其旨欲灭。斯乃邦家经纬,王化之鸿基焉?故惟撰录帝纪,讨核旧辞,削伪、定实,欲流后叶。”]以编纂史书的态度整理民间传说而成的典籍,故其与成片段性的中国神话有所不同。编者将各个片段连结起来,因此较具连贯性。据《古事记》上卷所载,开天辟地后,紧接著便是众神的诞生。首先是高天原(天堂)里化生了三尊神,即“天之御中主神”、其次是“高御产巢日神”和“神产巢日神”。再其次是中空里又诞生了“宇摩志阿斯诃比古迟神”(或称:美苇芽彦知神)及“天之常立神”,这五尊神被称为“别天神”皆是“独神”(未结婚)并且是“隐身之神”(不管世事,神体形成后即隐居)。“天之御中主神”是位于天之中央,主宰万物之意。别天神出现“三”“五”等数字,具有中国“三皇五帝”的影子,“三”“五”“七”同时亦一直被中国认为是神圣的数字。然而,高天原的这些创世之神虽极尊贵,除了伊耶那岐及伊耶那美两神之外,其他诸神几乎很少再出现于后来的故事里。
日本神话中最初的神代表自然,他们是抽象的、无性别的独神,第二代神同样代表自然,但属具象的,如泥沼等,并且大部分拥有性别。对于世界的创造,日本神话的描述比较独特,在其他国家的神话中,世界通常是由一男性神创造的,而在日本神话中,世界由男性神伊耶那岐神与女性神伊耶那美神共同创造(岐、美是对男女的美称)。
而体现日本特色的神话传说大多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其中主人公不是乡间经常可见的狸,就是日本海里的人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带着一干家禽、动物的桃太郎。
[编辑本段]日本主要神
第一代——别天神(共五位,均无实际形体)
天之御中主神:支配天庭中心之神只,宇宙的主宰,代表宇宙的根本。
高御产巢日神:产神,具有各种繁殖灵力之神,代表宇宙的生成力。
神产巢日神:与高御产巢日神共同代表宇宙的生成力,此两神相对既为阴阳两仪。
美苇芽彦知神(或称:宇摩志阿斯诃比古迟神):因与水母、苇芽有关,故被认为与海有关,这类故事应是来自海人族的传说,代表大地和海尚未分离的生命中心之神。
天之常立神:天庭之神。
第二代——神世七代(共十二位))—代表著天地万物的创造
国之常立神:出现土地时的地上之神,司地之四极。
丰云野之神(或称:丰云野神):表示天与地、地与海还无法区别时所出现的神,代表泥沼。
泥土神(男性)(或称:宇比地迩神)、巢土神(女性)(或称:须比智迩神):代表泥土的神,土与水和成稠泥状,形成了世界的雏形。
角蚀神(男性)(或称:角杙神)、生野神(女性)(或称:活杙神):表示植物的根茎开始发了嫩芽的神,此时长出某植物的嫩芽,并且由白色的茎支撑大地,成为世界的中心之柱。
大殿儿神(男性)(意富斗能地神)、大殿部神(女性)(或称:大斗乃弁神):分别代表了男性与女性的神只,男性、女性的诞生,是具有人形的神,也是人的开始。
御面足神(男性)(或称:于母陀流神)、敬畏神(女性)(或称:阿夜诃志古泥神):前者代表面貌俊美的神,后者代表令人恐惧的神,男性向女性求婚。男性赞美女性的外表,同时女性也称赞男性的外表。
伊耶那岐神:生成之神,国土万物创造之神只,伊耶那美神的哥哥。
伊耶那美神:生成之神。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性别议题中的“男性原罪论”和“历史补偿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688.html
文章标签:原罪  议题  如何看待  补偿  性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