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今天是俄罗斯1993宪政危机三十周年,如何看待

时间: 2023-09-21 18:00:4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今天是俄罗斯1993宪政危机三十周年,如何看待

那位有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资料

  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俄国天文学家。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1855年3月24日逝世。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作者简介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A.A.Fyodorov.Davidov)(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童年的发现》
  本文被选为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14课   全文共有1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然而事情过去三年。一次在“我”为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时,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十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上了六年级,在一次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了讲人的起源、发育和进化,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情不自禁笑出声,遭到了老师的惩罚,被老师罚站在外面。虽然被罚站在外,却使“我”明白了一个小道理,也是安慰自己的办法: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
  文章简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文章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哲学家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与托尔斯泰同年(1828)出生。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1852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从1854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由于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主张不受课本限制,通过直接研究当地的地理、历史和观察星球、进行实地试验获得知识,他常与学校当局发生龃龉,因而频频更换学校。1867年步行到莫斯科。1874年起在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担任管理员,历时25年。1903年去世。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费奥多罗夫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他的博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知识界口碑载道,甚至使他带上传奇色彩。
  哲学思想
  更令人惊奇的是费奥多罗夫的哲学思想。这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独树一帜,自成一系,竟然提出一套惊天动地的“调节自然”计划,内容包括驾驭大自然,改造人体,进入宇宙,直至战胜死亡,使先人复活。他把实现这一计划称做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调节自然”的第一步是控制大自然。费奥多罗夫断言,当人尚未成为自然的主宰者时,自然是一股盲目的毁灭性力量,是所有人的共同敌人。一旦它为我们所驾驭,便成了我们的永恒朋友。控制自然的途径有调节气候,控制地球运动、磁力和太阳能,使风、雨为我所用,把太阳系变成生产力。对这一点,托尔斯泰表示赞成。他写道:“关于云的运动,使雨水不回落到海里,而落到需要的地方去,我是一无所知,也从未读到过,不过我想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朝这个方向所做的一切都是好事。这正是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宇宙观的一个运用,对此我过去和现在一向是赞同的,也就是说,这是值得为之努力的事业和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费奥多罗夫认为,在调节自然的过程中,人也应改造自己的机体,包括生理和心理。要运用一切发明创造来寻求“新人体”。这种人彼此之间要有透明度,有合理的营养系统。可以用一些人工器官取代原来的器官。费奥多罗夫提出,人的活动不应囿于一个星球。一个星球上的生活资料是有穷尽的,这样死亡便不可避免。唯一的出路是走出地球,飞向宇宙,获得新的居住点。费奥多罗夫是俄国提出征服宇宙的第一人。苏联“航天学”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年轻时常去鲁缅采夫图书馆,得到费奥多罗夫的多方指点,他后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就包含着费奥多罗夫的“宇宙哲学”的影响。
  最终目标
  战胜死亡,使一代又一代的祖宗复活,是费奥多罗夫计划的最终目标。他称这是道德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的最高使命,最大责任,也是人类的最大幸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唤醒后辈对祖先的爱和道德责任感,要树立对祖先的崇拜,要恢复人类的亲情。在费奥多罗夫的著作中,关于道德与责任的论述占了很大篇幅,这是托尔斯泰最欣赏的,也是最能引起他的共鸣的部分。至于起死回生的具体方法,费奥多罗夫主张从揭开遗传的奥秘着手。他的设想是通过搜集死去的人的原子和微粒来恢复人的躯壳。而思想和意识是物质的属性,有了躯体,意识也就可以恢复。“……人体是一部机器,把机器装配好了,意识就会回到它身上!
  编辑本段天文学家
  人生经历
  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1802—1855),俄国天文学家。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1855年3月24日逝世。1832—1837年测定了西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著作
  《论1842年6月26日发生在切尔尼戈夫的日全食》。
  编辑本段俄罗斯前财长
  个人简介
  俄罗斯前财长、银行家鲍里斯·费奥多罗夫。费奥多罗夫最显赫的名声来自于1992-1994年间:作为财政部长,他是当时负责实施所谓“休克疗法”的盖达尔少壮派经济学家团队中的主要成员。   费奥多罗夫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盖达尔团队为核心的那个职业经济学家团队的代表人物:对资本主义有源于教科书的坚定信念,但对经济过程和市场机制的理解过于机械和简单;在笃信技术精英在改革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又常常把政治仅仅视为实现最优经济政策的绊脚石;书生义气意味着直言不讳、感怒感言,但有时也穷于政治策略而只能感叹生不逢时。或许也正因此,斯托雷平才成为费奥多罗夫所崇拜的英雄。
  生平
  198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莫斯科金融研究所,专门从事国际经济关系。1985年,鲍里斯·费奥多罗夫辩护,他的博士论文在莫斯科国立大学。 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   在1990年-医生研究所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学博士。   从1980年到1987年,鲍里斯·费奥多罗夫工作作为一位经济学家,高级经济师的主要货币政策和经济管理的国家银行委员会的苏联。1987-1989年的几年中-高级研究员,高级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苏联科学院。 在1989-1990年,他是一名顾问,社会经济部苏共中央委员会。   从7月至1990年12月担任财政部长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从1991年他是一名顾问,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经济问题。他发起并促成了通过法律对银行和公司。 他积极参加了的经济发展计划的“ 500天” 。   1992年,接受邀请,成为业务主任苏联,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   从10月到1992年12月,他被执行主任俄罗斯的董事会国际复兴和开发银行。从1992年12月至1994年1月担任副主席,部长会议-俄罗斯联邦政府, 而从1993年3月至1994年1月担任财政部长。   1993年,费奥多罗夫被选为副射频国家杜马召开第一次,他率领的议员团,自由民主联盟12月12日。“他担任主席的小组委员会就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俄罗斯联邦。   1994年,他是顾问,和共和国总统谈金融和经济问题。 1995年2月,费奥多罗夫创建和领导的一场运动的“前进,俄罗斯!”,这不再独立存在于2002年2月,成为一个完整的共和党。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受托人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总统选举期间的1996年。   1996-1998年他担任副国家杜马召开第二次会员议会集团“俄罗斯地区” ,委员会成员的预算,税收,银行和金融(辞去副任务后,于1998年5月任命了主管国家税务局) 。   在1998年5月至9月,担任部长-主管国家税务局俄罗斯联邦在政府的谢尔盖基里延科和切尔诺梅尔金。向政府提交的一揽子法案,以减少税收。   2000年,股东,鲍里斯·费奥多罗夫被选为董事会董事RAO UES公司的俄罗斯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一个成员监事会Sberbank的俄罗斯,这是利益的私人股东。   2000年7月,当选为委员会成员,董事,俄罗斯储蓄银行。 2002年2月以来,曾担任自民党基金主席的俄罗斯的经济社会。   2003年,鲍里斯·费奥多罗夫成立私营中心打击恐怖主义。   在2005年12月,叶利钦、费奥多罗夫是普通合伙人基金UFG私募基金1的共同拥有人集团的公司,投资基金管理UFG资产管理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Sberbank ,大约10个其他公司。   2006年4月,费奥多罗夫当选为主席的董事会“新闻媒体”。这是其创始人和名誉主席,财政部联合金融集团( UFG )。他是联合主席共和党俄罗斯联邦 ,总统所有的社会政治运动“ 前进,俄罗斯!”。他已婚,他留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2008年11月20日病逝。
  政治态度
  费奥多罗夫的书生气在他对待政治的态度上表露无疑:和亚夫林斯基、盖达尔等职业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人物类似,他多次表示自己并不喜欢政治生涯,更渴望扮演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角色。同时,对于政见不同者,他批评起来也总是不计情面。   和盖达尔等人至今难忘叶利钦的知遇之恩不同,他一直对叶利钦的性格和执政风格非常不满,认为这个本质上只贪图权力的人物根本不是真正的自由派,对于经济的无知,更把改革失败的罪名推到了盖达尔的团队——即便后者所制定的改革方案其实并没有得到执行。   而对1995年叶利钦和几大金融集团之间的“贷款换股权”协议,费奥多罗夫毫不留情地定性以“偷窃”。甚至叶利钦1999年宣布提前辞职时出人意料的对俄罗斯人民的道歉,在费奥多罗夫眼里也根本不值一提。同样不多见的,费奥多罗夫对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俄罗斯转轨初期对俄罗斯政策也一直持批评态度,尤其反对 1993年宪政危机中美国对叶利钦无条件的支持。

1993年叶利钦的十月诏书到底是什么对俄罗斯有什么影响?

你说的是十月事件吧!
当时争议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体及所谓“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
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总统主张实行总统制(总统派)以总统掌握大权,但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主张实行议会制(议会派)主张以议会掌握实权。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掌握军队的总统叶利钦动用军队强行镇压议会派结束。
此事与其说是争体制到不如说是争权,很简单如果实行总统制俄罗斯总统掌握实权,身为高苏维埃主席的布拉托夫完全被架空。一旦实行议会制那么做为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布拉托夫掌握实权总统叶利钦则被架空 。
影响:
此事影响极大使俄罗斯政府的声誉降到了最低点,俄罗斯是第一个用军队镇压议会的国家。
俄罗斯开始实行休克疗法导致俄罗斯经济崩溃一些官僚趁机窃取俄罗斯国家资产并形成寡头阶层。
俄罗斯走向总统制以总统掌握实权至今。

苏联解体前国家有多大?

  苏联解体前国家面积为2240.22 万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横跨大部分东欧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北亚;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15 个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 20 个自治共和国,8 个自治州,10 个自治区和 129 个边疆区或州。1936 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 个加盟共和国。1940~1956 年,还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 年并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时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十六个。

一、前苏联解体成以下15个国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二、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在政斗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连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于1991年12月27日分别继承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下属国际组织中的原苏俄、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原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席位。其他12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新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独立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三、苏联解体后记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实行"休克疗法",借此来刺激俄罗斯经济和他梦想的100天实现资本主义的目标。并在其刚刚上台时就发行国有债券,每个俄罗斯公民都能拥有国有债券,但是俄罗斯人的憧憬很快就破灭了,在休克疗法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崩溃,超过7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国家财富被个人占为己有,小部分人暴富,大部分人赤贫,苏联时代的人人平等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就此终结。物价飞涨1600倍,卢布贬值并且退出了国际交易币种。国家已经乱成一锅粥,犯罪率急剧攀升,平均每天就有超过5人死在莫斯科街头,酒精控制也终结了,任何人都可以任意购买和使用酒精,枪支泛滥,警察无恶不作,政府部门贪图享乐。

另外在俄罗斯刚刚成立时,掀起了一股"去苏联化"运动,列宁像被拉倒,苏联书籍被焚烧,苏联老兵被侮辱,曾经在苏联政府工作过的人有的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甚至被枪杀。任何关于苏联的物品都被砸,被烧。

俄罗斯人向来是不屈不挠的。他们的愤怒终于在1993年10月爆发,超过5万莫斯科市民在莫斯科著名的"十月广场"集结,挥舞着苏联国旗。呼唤列宁,斯大林的名字,游行的队伍越来越大,有如1991年时莫斯科人要求独立和美式民主的规模一样,不过已经是要求恢复苏联体制的游行了,人们聚集在"白宫"广场前高呼要求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依然作为俄罗斯最高权力机构(权利之争在苏联解体后就一直出现,叶利钦一直手握大权,架空议会),广场前水泄不通,支持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的人民,军队,警察,向对岸乌克兰饭店前的俄罗斯政府喊话抗议。原本以为叶利钦会做出让步,但意想不到的是,叶利钦派了中央军区精锐坦克部队朝"白宫"开炮,顿时"白宫"火光冲天,军队对于广场上的人民大开杀戒,一共打死超过1500名维护最高苏维埃的军人和平民。史称"俄罗斯宪政危机" ,之后俄罗斯共产党成立并且一跃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党,直到2000年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第一岗哨"在1993年宪政危机之后也从列宁墓转到红场旁边的无名烈士墓直到今天。
前苏联解体前是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吉尔吉斯、塔吉克、亚美尼亚、土库曼、爱沙尼亚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的联盟。
截止1978年5月的资料:,世界第三多;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大。

看看曾经苏联没解体前有多大,15个国家

2240.22平方千米

1993年10月在俄罗斯发生的“炮打白宫”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1993年10月,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俄罗斯杜马所在的议会大楼,随后进行了炮轰,以武力强行解散杜马。

“炮打白宫”事件 又称十月事件

1993年10月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在莫斯科实行紧急状态令。4日凌晨,俄 *** 军奉命进入莫斯科。8 时许, *** 军的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包围了议会大厦,随后发起进攻。 *** 军同忠于议会的战斗队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激战。最后,议长哈斯布拉托夫、议会任命的代总统鲁茨科伊以及支持议会的几名将军被捕。据官方宣布,这场 *** 造成1 42人死亡,744人受伤。事后,新闻媒介称之为“10月事件”。

十月事件始末

这次事件是俄罗斯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权力机关持续激烈斗争的结果。从1992年初叶利钦推行激进的改 革政策以来,以叶利钦为首的一方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副总统鲁茨科伊为首的另一方之间,在改革政策、国内经济形势评 估、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双方互相攻讦,各自为政,以致发展到两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

9月,两派权力斗争进一步升级。9月1日,叶利钦宣布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9月1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 宣告成立,准备取代最高苏维埃。同日,叶利钦重新任命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9月21日,叶利钦发布命令,中止俄罗斯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的立法权力机关--联邦大会的选举将在12月11-12日 举行。这些措施无疑是要摧毁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的权力基础。

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采取了反击措施。9月3日,俄罗斯议会通过决定,否决总统有关解除副总统鲁茨科伊职务 的命令。9月21日,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宣布 由鲁茨科伊任代总统。同日,鲁茨科伊宣布接任俄罗斯总统,并任命阿恰洛夫上将为国防部长。次日,又任命巴兰尼科夫为安 全部长、杜纳耶夫为内务部代部长。哈斯布拉托夫号召举行全国总 *** 。

从9月24日开始,议会大厦已被 *** 军警包围,与外界电话联系被切断,所有通往议会大厦的道路亦被 *** 军警封 锁。接着, *** 停止了对议会大厦的供电、供水。新成立的议会武装小组则向议会警卫部门和志愿保卫人员分发了武器弹药, 准备抵抗。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在双方对峙加剧的形势下,俄 *** 院长佐尔金9月24日提出了解决俄政治危机的零点方案,建议总统撤销9月 21日解散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命令,议会也撤销有关决定,使局势恢复到9月21日前的状态;同时建议在12月21日 同时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这一建议得到了一些政治力量的支持。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也奔走于叶利钦和议会领 导人之间。呼吁双方举行和谈。

在各方压力下,对立双方于10月1日重新举行谈判寻求妥协。但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一部分议员坚决拒绝叶 利钦提出的“必须无条件交出武器”的条件,10月3日,局势进一步尖锐化。数千名支持议会的莫斯科市民冲破了由警察和 特种部队在议会大厦附近设置的层层防线,并在议会大厦前举行了 *** ,接着他们又企图占领莫斯科市 *** 大厦、国家广播电 视大楼和莫斯科广播电视大楼。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在谈判破裂、局势恶化的情况下,叶利钦下令 *** 军进攻议会大厦,并很 快占领了议会大厦,从而结束了在俄罗斯政坛上持续了一年多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如何看待叶利钦1993年炮轰议会的举动?

我说的是1993年宪政危机这件事情
  打赢白宫保卫战之后,叶利钦的权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但那个时候,他绝对不会想到,两年之后,他在白宫还有一战——不同的是,他将以进攻者的姿态出现在这场战斗中。

  战友反目

  1993年的俄罗斯政坛,有三架马车——叶利钦、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和副总统鲁茨科伊。在“8·19事件”中,他们曾是亲密战友。1991年6月,叶利钦就任俄罗斯总统,鲁茨科伊出任副总统。在叶利钦的推荐下,哈斯布拉托夫于1991年10月成为俄罗斯议会议长。

  1992年1月2日,叶利钦开始推行激进的经济改革。然而,这个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改革,反而使俄罗斯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于是,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开始怀疑叶利钦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怀疑逐渐变成了对立。在这一过程中,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走到了一起。

  实际上,叶利钦对这两位“老战友”早有看法。在他看来,鲁茨科伊只是个“小丑”——他是俄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三次被俘虏的高级军官;他改换党派就像换手套一样随便。叶利钦提议他出任副总统时,他含泪保证:“我永远不背叛您,我要在您的内阁里效犬马之劳。”但不久,他在叶利钦背后说:“我从来没有同意让这些‘低能儿’来领导我。”而对哈斯布拉托夫,叶利钦则不敢小视,甚至怀疑此人已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分庭抗礼

  随着改革失误所引发的经济危机的加深,叶利钦与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992年底,在哈斯布拉托夫的授意下,议会试图用更换总理、收回总统部分职能等办法,削弱叶利钦的权力,从而扩大议会的权力。

  叶利钦哪肯束手就擒。进入1993年,叶利钦开始发起反击。6月5日,他召集联邦主体召开制宪会议,欲借助地方的力量,绕过议会,强行通过新宪法草案,在俄罗斯建立“总统制”的政体。叶利钦此举引起了哈斯布拉托夫的极大不满。因此,会议从第一天起就出现了对抗,哈斯布拉托夫因要求发言未获批准,一气之下退出会场,并带走了上百名人民代表,致使会议中断……制宪会议断断续续开了37天,但是,新宪法草案始终未被讨论。

  武装对峙

  经过短暂的权衡之后,叶利钦决定进行“最后一击”——1993年9月1日,下令限制鲁茨科伊的副总统权力;半个月后,亲自视察内卫部队,争取军方的支持;起用1992年被人民代表大会解职的盖达尔,任命他为第一副总理(当时的总理是切尔诺梅尔金,但他并无多大实权)……当时有媒体评论:叶利钦已全然不把议会放在眼里,决心一意孤行。

  1993年9 月18日,叶利钦召集86个联邦主体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联邦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联邦委员会将是新议会(联邦议会)两院中的上院。接着,他将安全部长、安全委员会秘书等职位换成了自己的亲信。9 月20日晚,他借口“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把内卫部队调到莫斯科市内,进行了一场战前预演。议会方面没有坐以待毙。9月20日,哈斯布拉托夫向媒体透露,“夜里有军队调动,局势很不平静”,呼吁议会“保持警惕”。

  9月21日晚,叶利钦在俄罗斯电视台突然发布总统令:中止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权力,12月11-12日举行新的立法机构——联邦议会选举。看完叶利钦的电视讲话后,哈斯布拉托夫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总统的行为是“政变”,由议会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由副总统鲁茨科伊代理总统职务。鲁茨科伊随即宣誓就职。

  叶利钦立即接招,一方面向国际社会保证“将不会发生流血事件”,一方面采取强硬措施,下令剥夺议会财产,收缴议会的武器,宣布拒绝执行总统令的公职人员将被开除公职。

  9月23日晚,一伙身份不明的人企图占领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枪战中有两人死亡。这起事件就像一根导火线,使莫斯科局势骤然紧张。叶利钦顺势下令调集军警,解除守卫议会大厦人员的“非法武装”。24日,数千名警察、内务部队和特警部队被调入市区,进驻白宫周围。28日,政府军和防暴警察封锁并层层包围了白宫,采取断水、断电、停止供暖等措施,试图迫使议会就范。

  炮打白宫

  10月3日,莫斯科形势突变,人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下午3点,近万名支持议会的民众,与包围白宫的政府军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民众冲破层层封锁,在白宫前举行示威。鲁茨科伊在白宫阳台上呼吁军队倒戈。随后,示威者占领了市政府的部分楼层。

  当时,叶利钦正在莫斯科之外召开会议。他闻讯匆匆赶了回来,于当晚6点发布总统令,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严禁群众参加示威抗议。

  10月4日早,政府军开始包围、进攻白宫。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封锁了白宫的外围地区,不断向白宫射击;白宫楼内起火,浓烟滚滚。军用直升机在白宫上空盘旋。继而,政府军冲破白宫周围的障碍物,推进到议会大厦对面的沿河街,从那里用大炮和重机枪向白宫开火。一排排密集的枪炮声响彻莫斯科上空。政府军不断用高音喇叭喊话,要求“敌人”放下武器。

  眼看己方难以抵挡,鲁茨科伊急忙出面要求对方不要开枪,但没有回话——叶利钦已经铁了心要“除掉”他们了。哈斯布拉托夫与莫斯科军区司令取得联系,请求派兵援助,但对方拒绝出兵;要求欧美国家驻俄罗斯大使馆保障他们的安全,也遭到拒绝——叶利钦已经断了他们的后路。

  无可奈何的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只好提出了“最低保障要求”——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否则将同所有留在白宫里的人一起同归于尽。下午6点,叶利钦同意保证他们生命安全。哈、鲁等人才从白宫走了出来,登上早已等候在外面的大轿车,被送进列弗尔托沃监狱。这场总统与议会间的激烈对抗,终以武力方式宣告结束,也以叶利钦的胜利宣告结束。不过,其代价很惨重——叶利钦对白宫发动的攻击,造成187人死亡、437 人受伤。

  炮打白宫一役后,叶利钦“肃清”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对手。从那之后,放眼俄罗斯政坛,已经没有谁能够挑战他的权威。
文章标题: 今天是俄罗斯1993宪政危机三十周年,如何看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866.html
文章标签:宪政  俄罗斯  如何看待  十周年  危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