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4 16:00: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
1914 马恩河战役双方:德与英法(德国发动)
1915 加利波利海战双方:土与英(英国发动)
1916 凡尔登战役 双方:德与英法(德国发动)
1916索姆河战役 双方:德与英法(协约国挑起)
1916日德兰海战 双方:英德
1917.3 俄国二月革命
1917.4 美国参加一战,增强了协约国力量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
1917—1922 苏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1922年开始叫苏联 1922.12—1991.12.25
1918 德、奥、土等国相继投降,德国代表在康边森林签署停战协定(11.11)
1918 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德意志帝国被推翻,威廉二世逃往国外
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初政策)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19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919—1920 巴黎和会:一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处理战败国的会议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3]
1920 国际联盟建立
1921 《四国条约》目的:拆散英日同盟; 结果:美国达到了目的
1921—1922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美国召集的九国会议(美英法日中)
1921—1927 新经济政策(后来政策)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922 《九国公约》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海军协定》)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2 日本“五·一五”事变:法西斯少壮军人杀死了首相犬养毅,打击内阁
1933.1.30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确立
1933.3“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的改革
1933 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共产党,进行镇压 ,德国退出国联
1934 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 德国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 希特勒派兵进驻莱茵不设防区
1936.2 日本“二·二六”事变:法西斯势力刺杀日本首相和大臣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确立
1936.11 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 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7.7.7—1945.9.2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时间
1938.3 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8.9 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8.9.30 慕尼黑协定(德、英、法、意协定)
1939.3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内容:苏德之间十年互不侵犯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欧战开始标志)
1940.5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6.22 法国投降(德国傀儡政权:维希贝当傀儡政权)
1940—1941不列颠之战 (德军空袭英国)
1940.9 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 (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最初会战:莫斯科会战
1941秋 大西洋宪章
1941.8 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10 美英苏《三国协定》 美英给武器,苏联给原料
1941.12.7 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之战)次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2.1 二十六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苏、英、中) 在华盛顿签订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 莫斯科保卫战(苏德)
1942.6 美日中途岛战役
1942.6 中途岛海战(美日之战,日本二战第一次大败,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1942.8—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之战,二战欧战转折点)
1942.10 阿拉曼战役(英军对德意军队,英雄:蒙哥马利)
1943.9 意大利投降(二战中第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
1943.11 开罗会议(美、英、中)
1943.12.1 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 德黑兰会议(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领导人: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
1944.9 法国解放
1945.2 雅尔塔会议(美、英、苏第二次会议,在苏联雅尔塔)
1945.4.25 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
1945.5.8 德国正式签署二战无条件投降书
1945.7 波茨坦会议(三大国第三次会议,在德国波茨坦)
1945.8.6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
1945.8.9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亚洲战场结束的标志)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的标志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
扩展资料
国际关系
1、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16世纪-18世纪中期)
(1)焦点: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2)表现: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打败荷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国的崛起威胁英国霸权,从18世纪末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2)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英、俄、普、奥操纵,按欧洲均势原则与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的宗旨而建立。其原因是旧势力的过于强大。其瓦解是必然的(潜伏三大矛盾,逆流难持久),经过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而瓦解。
3、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1)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两次局部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1898)、日俄战争(1904-1905)。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法德、俄奥、英德矛盾尖锐,形成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近代史
1、英国
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争(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2、日本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3、法国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4、美国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5、印度
1960年11月24日以及稍后的12月3日,印度加尔各答当局忽出奇招:逮捕当地兴华中学校长张学文、副校长谢应瑞、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闻》总编辑侯兴福和山东同乡会会长刘维兴等13名华人。
实际上,从2月份起,印度噶伦堡、加尔各答有关当局已经先后向旅居当地的华侨发出通知,限令接到通知者几天到3个月内离开噶伦堡或印度。至9月份,接通知人数已增至几十人之多。通知书没有说明任何理由。
历史上一共有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扩展资料
1、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1)成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2)民族独立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3)两极阵营
A、华约阵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B、北约阵营
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