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时,为什么要毁掉大量商品,而不贱卖?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因危机而毁掉大量商品的是二战以前的事,集中表现在1929-1933年的特大经济危机上.危机毁掉的到底是些什么商品呢?如牛奶面包等食品,成熟的农产品如西红柿马铃薯等,出栏的生猪等家禽家畜与各种蛋类.为什么不贱卖?当然危机时工人失业,靠失业救济金维持生活,购买力确实较低.但这些过剩农副产品价格实际上已经便宜到不能再便宜了,如果把它们保存起来,储藏的费用远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所以,毁掉是资本家一种可行的选择.
楼上的回答前半部分有道理 后半部分就有失偏颇 商业活动的逐利性与生俱来 在发生危机时应该由公共部门也就是政府来想办法解决 而不能简单冀望商人们的良心发现 另外换一个角度想 商人们的顾虑也不无道理
首先,人民购买力低,买不起.
如果资本家把商品贱卖给穷人的话,那他肯定会赔钱,此后更没有人肯出高价钱购买了.
而如果他把商品销毁的话,它可以维持商品的价格,并且物以稀为贵,商品的价格会再增加的.
总之这让我们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有了深刻了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为什么资本家们宁愿大量销毁也不愿打折出售多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为什么资本家们宁愿大量销毁也不愿打折出售多余的商品?适合的折价让自己又不赔本有救济了他人的到个好口碑不是更好吗?资本主义追逐利润。宁可销毁说明也不降价可见一斑
为了保持物价。金融危机大家都不买东西,资本家就要破产了,如果这时候将商品打折或无偿分发给民众的话,那就更不会有人那钱去买他们的东西了,这时企业就会破产,那么工人也会大批量的失业,只会加剧金融危机。而且如果物价下降了,那么再涨回去也是很困难的。
至于好口碑。。。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只要他的企业不倒闭,那么就是对他最好的口碑,根本不用再这时候做慈善家的!而且以后也还有机会不是。
产能过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资本家们宁愿大量销毁也不愿打折出售多余的商品,不愿赚个好口碑的原因是,经济危机中,大量人民失业,买不起产品。一方面供大于求,一方面是购买力的降低带来严重的供需失衡,资本家需要维持产品的价格以保持利润,说明了资本家的本质是追逐利润的,唯利是图。而且经济危机时供需不平衡,如果免费或降价处理,商品市场和商品价格就会更加低迷。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什么?
⑴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⑵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⑶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
⑷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
⑸再生产的周期性。
拓展资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1)产能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消费者有效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
(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一是厂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状态之间的矛盾。
(4)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市场经济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5)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6)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本人高中男,今天历史老师上课时提问了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为何宁可扔掉货物也不接济穷人,可能是老师看见我
因为资本家的脑子里只有利益只有钱,没有善心,因为经济危机时生产大于需求,生产过剩,按正常的市场价卖不出去,而穷人们则是多便宜也买不起,资本家只关心挣钱,没工夫施舍。
让自己的快乐和悲伤和别人一起分享,也希望有人关注她,这个是正常的,任都想寻求关注
为了维持市场价格,保证利润。若免费给了穷人,必然会拉低市场价格,减少利润,而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所以就有了那种做法。
现在也是一样啊,多盖的房子宁可拆掉,也不降价卖。
可怜之人,有可怜之处,但也矛盾,孤寡老人,残疾人,他们可恨?孤儿院:孤儿可恨?所以这句话只能适用于寄生虫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为何宁愿销毁食品,也不选择出口?
有人问,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为何不增加出口来化解国内的生产过剩呢?
经济大萧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从363点开始一泻千里,到10月29日的短短一周内,股市下挫40%。美国股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的GDP
以1929年为例,消费者占比72%,工商业者投资占比18%,美国政府使用略少于10%,出口略大于10%。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工人失业率不断上升,老百姓没有收入,也就无法正常消费,因此,消费者比例暴跌。消费者需求下跌,工商业投资势必跟着下跌。
然后,美国便上演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一边是成千上万饿着肚皮的流浪者,一边是忙着将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的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将小麦和玉米替代煤炭成为燃料。
既然商品“过剩”,为何不增加出口?
美国的股灾引爆全球经济危机,美国的股市并不纯粹是美国的上市公司,世界各地很多有名的公司都选择在那里上市。美国股市崩盘,没有哪家股票能够独善其身。
一、国外需求下降
美国大资本家通过购买外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来对其进行投资,当美国企业发生金融危机后,他们势必会大量抛售尚未受到严重影响的外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就意味着,外国上市公司也难以逃脱崩盘的命运。
连锁反应将从股票市场传导至现实市场,外国企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不得不减产降薪裁员,失业率飙升,意味着外国的需求也在迅速下降。对美国依存度较高的几个国家率先遭到冲击。
据统计,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失业率飙升到25%,德国失业率逼近30%,日本经济衰退了8%等。
二、国际贸易壁垒
如果美国想要增加国际贸易,必须降低销售价格,最有效的手段便是降低税率或者国家补助出口补贴。但对于进口国而言,除非是必须进口货物,否则必然提高进口关税来提高美国商品价格,从而保护本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也就是反倾销。
三、落后的运输和包装
产能过剩的产品往往是日用消费品,可存储周期短,例如牛奶,就1920时期,根本没法达到长时间存储。
当时国际运输,以远洋轮船为主,如果货物包装不好,比如小麦、玉米之类的农产品,一旦遇到海水浸泡,那么轮船还没到达大英帝国,便已经腐烂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面对高昂的包装成本。而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又必须维持或降低销售价格,当销售单价低于生产成本或者是过剩商品的边际成本时,换句话说就是得不偿失,谁还会做那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当然,美国的农场主也不会干这种蠢事。
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
一场突如其来的股灾让世界经济衰退10年,那么什么导致了股灾呢?用管仲的话说,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
1920年起,美国人吹嘘自己迎来了最好的黄金十年。那段时期,机器开始代替人工,生产率一路飙升,原来产业工人的失业率也一路飙升。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即使没下岗的人工工资增长十分缓慢。正是因为这样,财富渐渐地集中到那些大资本家手中,便投资更多的机器,工人继续失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一路上扬。
如此恶性循环,终于有一天,老百姓入不敷出,只得节衣缩食,而用于绝大部分财产的少数富人也无法消费那“过剩”的需求,于是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急剧下降,二级市场那美丽的肥皂泡应声破灭。
其他国家的人也同样没有钱购买食物,而且为了不扰乱市场价格,他们宁愿倒掉,也不便宜出口。
通货膨胀其实就是供过于求,解决通货膨胀的方式就是减少供给,以达到供求平衡,当时很多国家都在遭受经济危机,一是出口不出去,二是销毁商品是最快的解决办法。
因为出口的价格太低了,即便是出口,也会出现严重的亏损,所以那些农场主宁愿销毁食品,也要保护将来食品的价格。
为什么经济世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宁可让出市场或销毁产品,也不愿意把产品降价出售?(越详细越好)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当商品市场已经进入饱和,再也不能正常吸纳过多的商品。如果资本家硬是要把商品销往市场,按照原价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降价钱销售才能将产品售出,回收资金。此时,市场的商品过多。如果将其产品再销往市场的话,只能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再降价。周而复始,当商品的利润小于商品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当然将商品直接销毁,也有很能造成亏损)如果不把手头积压的商品脱手,那么资金不能回笼,企业就不加快破产。所以,为了长远的利益,只能将商品销毁,防止流如市场。
若帮到请采纳,谢谢
这是典型的【倒牛奶】现象!一方面街上的人买不起牛奶,另一方面奶农因为买不出牛奶,而将牛奶倒掉!原理:经济危机时,人们的购买力下降,没有钱购买商品,奶农的牛奶卖不出去只好倒掉!这就形成了一边是人民买不起,一边是卖不掉!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讲资本关系的经典案例!你可以再详细查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标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们为什么宁可扔了产品也要维持价格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