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诸葛亮到底被神话到什么程度

时间: 2023-09-15 20:59: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3次

诸葛亮到底被神话到什么程度

诸葛亮是如何被神化的

1、首先,在人们熟知的“赤壁大战”故事中,诸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策略家,而周瑜则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事实上,当时的诸葛亮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周瑜不仅在资历上比诸葛亮资深很多,年龄上也是诸葛亮的大哥。

周瑜诞生于公元175年,诸葛亮诞生于公元181年,也就是说,周瑜比诸葛亮年长6岁。赤壁大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诸葛亮27岁,周瑜33岁。此时的诸葛亮,刚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一年左右,还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不太被人知道,而周瑜作为吴国军事统帅已经快10年了(周瑜24岁被任命为中郎将)。

2、其次,《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怀着“联吴抗曹”的主张,纵横捭阖,舌战群儒,甚至还用激将法换得了周瑜“与曹贼势不两立”的态度。似乎“联吴抗曹”都是诸葛亮战略远见的兑现,“赤壁大战”是这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事实上,早在赤壁大战7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刘抗曹”的主张。因此,诸葛亮向刘备献出的《隆中对》有抄袭的嫌疑。区别仅仅在于,鲁肃的“刘”指的是刘表,诸葛亮的“刘”是取代了刘表的刘备。作为吴国军事统帅,周瑜对于鲁肃的意见长期都是支持的,实际上不存在被激将的必要。

3、第三,《三国演义》在“赤壁大战”中描述的黄盖苦肉计、周瑜小肚鸡肠被气死、“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火烧战船,乃至赤壁之战的地点等等一系列情节,现在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史实证明其错误或表示质疑。例如,历史记载,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正史上也没有被气死的描述。

再如,有史记载,所谓火烧战船,是因为曹操的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气下降,曹操自己烧毁了战船脱离战场。甚至还有人对“借东风”也提出了质疑。这种观点指出,“赤壁大战”时,是否有成熟的风帆技术还值得探讨。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的风帆技术出现在3世纪以后。那么,在赤壁大战所处的3世纪初期,风帆技术究竟如何并不明朗,其技术水平能否借助顺风,快速逆流而上也值得存疑。当然,大多数中国科技史专家认为三国时期风帆技术确实已经有了,否则,孙吴很难到达台湾,开辟海洋航线。

扩展资料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评价,不是从一开始就固定的。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诸葛亮形象,其实与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有较大的出入,在漫长的历史中,诸葛亮有一个逐渐被神化的过程。而这个神化的痕迹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大战。 苏东坡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传诵千古,“赤壁大战”也成为了一个经典。很多人可能认为,诗中“羽扇纶巾”说的就是诸葛亮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风采。其实,这种赞扬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属于周瑜的,而非诸葛亮。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神化诸葛亮,不得不将周瑜大大贬损一番,周瑜成为衬托诸葛亮完美形象的最大牺牲者,最后还编造了一段周瑜被气死的情节,死前还悲叹命运:“既生瑜,何生亮”。故事自然编得不错,但与事实则有较大出入。 首先,在人们熟知的“赤壁大战”故事中,诸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策略家,而周瑜则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事实上,当时的诸葛亮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周瑜不仅在资历上比诸葛亮资深很多,年龄上也是诸葛亮的大哥。周瑜诞生于公元175年,诸葛亮诞生于公元181年,也就是说,周瑜比诸葛亮年长6岁。赤壁大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诸葛亮27岁,周瑜33岁。此时的诸葛亮,刚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一年左右,还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不太被人知道,而周瑜作为吴国军事统帅已经快10年了(周瑜24岁被任命为中郎将)。 其次,《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怀着“联吴抗曹”的主张,纵横捭阖,舌战群儒,甚至还用激将法换得了周瑜“与曹贼势不两立”的态度。似乎“联吴抗曹”都是诸葛亮战略远见的兑现,“赤壁大战”是这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事实上,早在赤壁大战7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刘抗曹”的主张。因此,诸葛亮向刘备献出的《隆中对》有抄袭的嫌疑。区别仅仅在于,鲁肃的“刘”指的是刘表,诸葛亮的“刘”是取代了刘表的刘备。作为吴国军事统帅,周瑜对于鲁肃的意见长期都是支持的,实际上不存在被激将的必要。 第三,《三国演义》在“赤壁大战”中描述的黄盖苦肉计、周瑜小肚鸡肠被气死、“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火烧战船,乃至赤壁之战的地点等等一系列情节,现在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史实证明其错误或表示质疑。例如,历史记载,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正史上也没有被气死的描述。再如,有史记载,所谓火烧战船,是因为曹操的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气下降,曹操自己烧毁了战船脱离战场。甚至还有人对“借东风”也提出了质疑。这种观点指出,“赤壁大战”时,是否有成熟的风帆技术还值得探讨。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的风帆技术出现在3世纪以后。那么,在赤壁大战所处的3世纪初期,风帆技术究竟如何并不明朗,其技术水平能否借助顺风,快速逆流而上也值得存疑。当然,大多数中国科技史专家认为三国时期风帆技术确实已经有了,否则,孙吴很难到达台湾,开辟海洋航线。 总之,《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确实有大量的文学描写违背了历史事实,其中在诸葛亮和周瑜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周瑜成为诸葛亮神化过程中的牺牲品。除赤壁大战外,其他美化诸葛亮的痕迹也很多,不一一罗列。那么,《三国演义》为何要大量虚构历史,扬孔(明)抑周(瑜)呢? 东汉灭亡后,天下大乱。由乱而治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在对东汉灭亡后的这段天下纷争的历史做总结时,有一个主题左右了对那个历史时期中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主题是:汉室灭亡后,谁是正统?对于正统的不同认定,导致了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评价的改变。 陈寿写《三国志》是在西晋,距离曹魏时间比较近。出于陈寿的立场,他在《三国志》中,将魏晋作为正统,孙吴和刘蜀都是分裂天下的角色,因此,在对周瑜和诸葛亮两人的对比描述上,应该说标准是同一的,不会有故意褒贬的现象。 西晋之后,到了东晋时期,对三国的评价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东晋继承自西晋,因此,以魏晋为正统的观念不可能改变;另一方面,东晋自己也像孙吴一样,偏安一隅,当年“孙刘联合抗曹”便有了现实的意义,因此,自东晋开始,对于三国人物的历史评价开始出现双重标准,摇摆不定。一部份后来出现于《三国演义》的虚构情节,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露头。这种状态延续了整个南北朝时期。 到了唐代,随着大帝国的建立,关于三国谁为正统的话题争论不太激烈。人们更多只看重历史事实。例如杜甫极为推崇诸葛亮,是出于其忧国忧民的个人情操,而非正统之争。与杜甫相反的是李白,大力赞颂周瑜的战功。在《赤壁歌送别》一诗中,李白写道:“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从历史上看,唐朝以前的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与赤壁大战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不管赤壁大战的真伪如何,功劳和光环都是属于周瑜的。 宋朝对于三国孰为正统的争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其间又分为北宋、南宋前后两个阶段。北宋时期,欧阳修首先明确主张曹魏为正统,其实也有为赵匡胤涂脂抹粉的嫌疑。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暗合了赵匡胤被“禅让”而黄袍加身得天下的历史。虽然欧阳修的曹魏正统论也遭遇一些反对,但是,反对的声音较弱。到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时,他继承了欧阳修的观点,依然以曹魏为正统,对于诸葛亮和周瑜也就没有明显的褒贬,而按照事实说话。《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在司马光笔下,周瑜英姿焕发,是位胸中带甲、胆识过人、智勇兼备的优秀军事家。苏轼的《赤壁怀古》也正是这种历史正统观念的产物,因此,苏轼在诗中赞美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对三国正统的重大转变发生在南宋。南宋的处境与当年的东晋、东吴有点类似,长江以北已经被金人占领,还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抗金与抗曹似乎有了可以类比的地方。因此,到了朱熹那里,以曹魏为正统被彻底推翻,刘蜀成为正统的延续。魏蜀吴三国中,朱熹之所以先推翻曹魏,再排除孙吴,力推刘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刘蜀的“国号”为“汉”,刘备也有一个“皇叔”称号,可能是皇亲也。以“汉”为旗号激发民族热情,也成为抗击金人的必然选择。 纵观历史,不管三国孰为正统,争来争去,要么曹魏,要么刘蜀,孙吴永远没有份。当蜀汉在南宋成为真正的正统,诸葛亮立即成为光辉的榜样,曹操也开始成为奸雄,周瑜则是任人摆布的泥巴人了。因此,南宋以后,不管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诸葛亮与周瑜的地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目的就是要树立诸葛亮这个“光复汉室”的典型。诸葛亮被神化的大量举动也都是在此后出现的,同时沾光的还有关羽、张飞、赵子龙等,以及“桃园结义”的“千古佳话”。 关羽被神化是诸葛亮被神化的副产品。在南宋以后的历史中,关羽的神化甚至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关羽夜读《春秋》既是读书人的保护神,也是儒将的象征;关羽还是“忠义”的最高体现,关羽还是战神,还是财神,等等。 更重要的是,朱熹所创立的理学思想,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诸葛亮的光辉形象几乎被永久性地确立,再也难遭质疑。 《三国演义》的思想背景就是蜀汉为正统的立场。应该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三国演义》借助很多虚构事件而塑造的诸葛亮的形象,在文学上还是很成功的,以至于几百年来,很多人简单地把小说当成了真正的历史,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几乎成为一个神,一个理想化的象征符号。因此,当有人找出真正的历史事实,剥掉一些诸葛亮神圣的光环时,很多人便无法接受。 理解了历史上三国的正统之争,顺便也就能够理解为何经常有人要替曹操翻案,因为曹操的奸雄形象,也是南宋时期出于现实利益需要而人为塑造的。
相关文章:该不该同情乞丐?“乞讨权”算人权吗?乞丐武训给我们上一课解剖武训死后遭遇思想领域的暴力分子真理=上帝=财富? 何必好为古人师中国传统何以成为万恶中国人勤劳错了吗老子与孔子的不同遭遇陈独秀的几件小事全盘西化很可笑中国现代化的三角关系中国三角关系举例说明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倭寇里的中国人明代海禁的后续影响明朝后期海禁政策的反复明朝对外开放的成果清朝海禁与对外贸易闭关锁国论的谬误明治维新告诉我们什么
荒谬,鲁肃的榻上策并没有什么三分天下,只有占据东吴,然后待“北方多务”打下刘表占领长江,跟曹操划江而治,西进呢?北伐呢?隆中对可是明确规划了联孙抗曹,占荆以图蜀,据蜀图天下,连出兵路线都规划好了,你鲁肃只看到十步,诸葛亮看到了五十步甚至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高下立判。
其次希望你明白一个事实,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而诸葛亮早在唐朝就“大名垂宇宙”了。晋朝遵从诸葛亮的治军思想练兵,《晋书》《读史方舆纪要》和《历代兵制》皆有记载,后世皆称名将。主事期间虽然大权独揽,但是赏罚分明,蜀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位高权重死后却无余才,儿孙皆要从底层做起,完全就是一个道德模范,即是放在今天以最严苛的标准去评价他,他也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所谓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正是对他的完美写照。你倒因为果,不知他为何能赢得同时期所有人的尊重以及后世的崇拜——难道后世皆以季汉为正统?远的不说,你不怕司马家的人半夜来找你?以一部小说为论据,就想否定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道德楷模文化图腾?真的是不怕说话咬了舌头!
哪里被神话了,明明是黑化,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怎么比得上正史上的诸葛亮?
1、从对手及盟友对诸葛亮的评价上找不出贬低诸葛亮的言论------最黑的也就陈寿所说的“打仗差一点,治国那是没说的”,东晋还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首次封王。陈寿尚且保守表示诸葛亮政优于武,朝廷却无视之,力追封其武兴王,其中微妙,自行品味。

2、诸葛亮最大的对手司马懿对他的评价是“天下奇才”

3、三家归晋后,司马炎还发出感慨------现在能有个诸葛亮就好啦。司马炎看罢《诸葛亮集》,感叹:【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唉,我要有个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哪还会累成今天这个样子?

4、西晋恒温曾经问一个蜀汉老人“诸葛亮”为人如何,老人回答说“活着的时候也没觉得咋地,但现在也没啥人能比得上他”

5、诸葛亮死了,按照当时的规矩,人臣是不能建庙祭祀的,但百姓不管这么多,你国家不祭祀,我就自己去祭祀,实在是禁止不了啊。。。。。。

6、陈寿不过说了句“诸葛亮政优于武”,就被战神李靖直接就说陈寿“史官鲜克知兵”(文人懂个屁军事)。战神李靖曰:“诸葛亮七擒孟获,无他道,正兵而已矣。”

7、事实上,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跟三国志里的诸葛亮根本没得比。。。
三国志里的诸葛亮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牛逼多了。。。三国志里的诸葛亮用脑子摆平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要请诸天神佛那些个渣渣来才能摆平的案子。。。

8、司马炎看过《三国志》后,喊来陈寿说, 我对诸葛亮感兴趣,我要看他生前的所有文章、兵书、奏折甚至往来书信。

陈寿:……

于是陈寿又编写了《诸葛亮集》。

司马炎看罢《诸葛亮集》,感叹:【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唉,我要有个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哪还会累成今天这个样子?

朝廷众臣:心情复杂.jpg

蜀汉灭亡后,司马炎特派自己的亲信将领陈勰去学习诸葛亮练兵阵法,拿回来以教禁军五营士。(嘴上说葛贼军事不行,身体却诚实的一比,没毛病)

一听说诸葛亮有孙子,司马炎二话不说立刻封官,养你诸葛后代衣食无忧。

终晋一朝,琅琊诸葛氏都是士林敬重的高门大姓,代代簪缨。

遗诏以桓温辅政,依诸葛亮、王导故事。

对了,东晋还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首次封王。陈寿尚且保守表示诸葛亮政优于武,朝廷却无视之,力追封其武兴王,其中微妙,自行品味。

9、历史上的诸葛亮被称为全才、天下奇才

【政治家】

政治力为中国历史上最top的一档,历经上千年仍不褪色、历朝历代赞誉不绝。(史料太多,不再细列)

【军事家】
天下奇才,东晋追封武兴王,与韩信白起同列,武庙十哲钉子户历经数百年不变。历代传统军事领域盖章认证的大神,截至公元2021年的今天,依旧是我军官方教材中唯二认定的三国军事力天花板。(另一个是曹老板)

你说陈寿的评语?嗯……陈史官就因为“奇谋为短”那几句点评,被历朝历代的军事家喷惨了。文官史官外行看看热闹,将领军事家们内行看出门道。

其实陈寿说得也没错啊,政治高于军事只能赖诸葛亮政治太好了这可怎么办233333

【文学家】

有点遗憾,诸葛村夫务实又繁忙,基本没空写那种虚头巴脑的经典文章,唉,我还挺想看看他写的诗词呢。

第一次见刘玄德,作了一段规划布局,1800年后:语文课重点*必背文章。打仗前写了一篇战争檄文,给朝廷的工作报告,1800年后:语文课重点*必背*文章。

多少小学生哭天抢地:你特么再写诗词歌赋是想逼死我们么?

能凭一纸公文跻身中国历史文学殿堂,你觉得他文学造诣有几分?

《出师表》:临行前给皇帝写了些建议,然后就千古流传了。《诫子书》:临终前给儿子写封家书,然后又千古流传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被历代书法家喜爱。此外还有《论交》《论光武》《论诸子》《论让夺》等。还有军事作品,以及兵法推演等。

PS:其实诸葛亮写过不少文章,但这些文章都是务实的,主要是为了运用于实际:《权制》、《兵要》、《科令》、《训厉》等等……均收录在《诸葛亮集》。

【外交家】
诸葛亮出道后最早公开展现的是外交才能。

从三顾茅庐到刘备撤出樊城,诸葛亮主要给刘备谋划方向、周旋荆州各方势力,以及帮助解决户籍人口问题。虽然是在干实事,但是鲜为人知,一直到当阳惨败,夏口危急,诸葛亮提议自己出使东吴,拉外援。

这是他人生第一场外交,也是真正让他一举扬名、为人所知的实绩:缔结孙刘联盟。

《三国志》里给出了详细记载,什么以退为进,欲扬先抑,激将后鼓舞……把渣权糊得一愣一愣,加上东吴鲁大师的推动,里应外合,最终构建同盟,让刘备军从进退维谷到转危为安。

【书法】

篆书、八分、草书都很精通。只是太忙,和上面一样,没空秀
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刀剑录》
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古鼎录》
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古今法书苑》
(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宣和书谱》
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书小吏》

【绘画】

太忙,平时没空摆盘子画画。但是为跟少数民族同胞交流,直接下笔给人家画出天地日月山川龙牛马羊君臣城市……整一套三国文化大图谱。还是那句话:太特么务实了。
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
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论画》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华阳国志》

【音乐】
艾玛,终于有空了!唱歌弹琴每样都玩玩,这次还有空写本学术著作!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襄阳耆旧记五卷》
《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中兴书目》
诸葛亮作《梁父吟》——《琴论》
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舆地志》
还自己改良制作了七弦琴和石琴,音乐修养和成就都很高了。
(你猜著名的《沧海龙吟》一曲是谁所作?)

【发明家】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军事发明(包括改良)光史书有记载的就一大票,什么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还有我们现在吃的馒头包子和直接以他名字命名的比如诸葛菜……
国力不够,发明来凑——GM,我举报这个姓诸葛的人开挂,还特么能这么玩??

PS:后世对诸葛亮军事盛赞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将【军备理念】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代人还在强调个人勇武时,诸葛亮就已经对军备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论述和思考。换句话说,假如把他放到现代,他也绝壁奔波在科研军工的第一线。

回到最初,看看诸葛亮的本职——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益州牧赐金鈇钺曲盖羽葆武乡忠武侯,从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民生、军事、科研……事无巨细一把抓,就是有天大的爱好也只能遗憾放下,没空,是真的没空。
然而就是在这样高度工作重压下,诸葛亮偶尔露出的两三点才艺都足以令人侧目,那么如果他没有身居高位,而是投身于某个爱好或者领域,届时会取得怎样夸张的成就?可以想象。

10、诸葛亮历史上那么多大V点赞的人已经沦落到和各种人比来比去的地步了么。什么统帅军师都拿来和诸葛比一比,是想充分证明诸葛是个全才吗。你们可不可以换一个人。
比如,
周瑜和曹仁谁更厉害。
周瑜和陆逊谁更厉害。

11、当然,每个人都会经历:
诸葛亮好厉害啊!
诸葛亮好像也没那么厉害?
诸葛亮不如司马懿/郭嘉/贾诩!
诸葛亮的缺陷太多了!
诸葛亮其实还xxx
(很长的空档期,没有再关注过诸葛亮)
诸葛亮似乎真的挺nb的。
诸葛亮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丞相!

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了

《 一 》

要看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还是历史上的诸葛亮,

是要看的军事或者内政或者在百姓《 所谓的百姓只能够是指蜀国领地的百姓,》心目的诸葛亮,

以下我就来给大家说明说明,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肯定是以三国演义为主,他的主题就是诸葛亮是神了,神话就无可厚非了。

至于历史上诸葛亮,如果单于他没有统一三国就说他被神话也过于严苛了一点,

做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几乎做到了让刘备甚至整个蜀国都以他为中心的一个地位,这一点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军师可以做到,包括刘伯温,在内政上他也做到了路不遗拾,安居乐业,历史上没有几个宰相可以做到,军事上,诸葛亮在的时候就是想打谁谁就打谁,没有听说魏吴两国敢打蜀国的,这一点司马懿也未必做得到,所以说军事上诸葛亮虽然没有赢,也绝对没有输,至于蜀国被灭亡,是诸葛亮死了,以后的事,不能把这个作为他输的原因,

而他内政的的能力,整个蜀国的繁荣可以完全说归功诸葛亮,甚至于他们《诸葛亮刘备张飞赵云关羽等多数蜀国武将》死后都被蜀国老百姓立了神庙供奉,这在整个三国,甚至整个历史书上都没有人能够做到,至于没有统一三国只能够说瑕不掩瑜,诸葛亮可以说是整个三国除了曹操以外最出色的一个完整《军事内政》的人才,所以说诸葛亮只有应该更神话,而没有被神话的道理 。

最后有其他相关这个问题的问题可以回复评论,我可以给你们解答,

……总结完毕

……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到底被过誉到了什么程度?

一点都不过誉,你现在闭上眼睛印象流地给演义的村夫打个分,就是现实中武侯的实力。
长于治戎、内政、外交、奇谋等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你要在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来夸人,怎么夸?
其实罗贯中也不懂。老罗懂东汉末年半钱半物的经济体制吗,当时也没有金本位来保证货币的定值,村夫和刘巴等人是怎么通过发行直白五铢钱把财富回笼到季汉政权手中的?要说与民争利,剥削民众,也没见记载民众拒绝使用直白钱,或者物价飞涨等经济崩溃的记录,怎么操作的?五次北伐而民不知兵、直白五铢钱如何发挥价值原理至今成谜。这些老罗不懂。老罗也不懂秦汉封建、法统继承、宫廷政变继承、地缘对抗/合作、征兵制、募兵制、动员兵制、雇佣兵制。老罗也搞不明白八阵图厉害在哪里,治戎有什么用,将苑讲的都是啥,季汉北伐军作战体系是什么样的。以上的内容基本每五个字就能写篇二十五万字的论文。即使老罗懂,写出来我们也不愿意看。而我们想看的,老罗正好擅长。老罗用自己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武侯有多牛逼。比如:懂气象地理水文就是借东风,草船借箭。最后再来个上方谷,与天斗天其乐无穷,天不助我助尔曹。这基本就是半仙。历史中的武侯在地理天文这方面,比如扎营结阵这种看基本功的,让宣王长叹天下奇才。是“奇”才。宣王作出这样判断的理由很单纯:因为看不懂。但隐约觉得很正确很牛逼,就扎营来说武侯超出了宣王很多。所以管中窥豹、以小见大的来说,两个人的基本功差的就更大了。再比如内政厉害就这样写,夷陵不是刚埋了六十三万季汉军吗,转头村夫就能爆出三十万兵去莽孟获,六出祁山回回三十到三十五万。难道是虫族?以此类推外交厉害就是各种劝降辩论,村夫各种皮来皮去,一副你们这些白痴奈我何的笑嘻嘻。反正智商压制怎么说都下不了油锅。再看历史上,村夫当政时至少相对来说,东吴蛮族都很安稳。来都来了,说到东吴就顺便踩一脚吧:东吴真的鶸,只要是东吴进攻的城市都被打出了要塞威名,连陆抗的名将牌子也差点被罗宪砸了。言归正传,记得之前回答过一个提问,大意是讲组建一个三国梦之队。我提醒其他答主,别管你喜不喜欢,村夫就是必选。如果不选村夫就得选个许贡,琢磨琢磨怎么把村夫早早地淹死在草庐茅坑里。不然只要熬到他出山,剩下的人无论你选了谁都是百搭。别看历史上村夫五伐中原就撸下来武都阴平,每次北伐都失败。可村夫在战场上从没输过,无奈太穷,没有条件打富裕仗,所以必须得掰着指头精打细算过日子,毕竟后勤也得自己搞,就当替自己省事了。你不在村夫对面带兵,就永远都不会知道战场上的村夫有多恐怖。长于治戎就代表了军纪绝对过硬,执行力一流,村夫的羽扇只要往河里指,下一秒就有季汉士兵往渭水跳,这还是最基础的。进退有度,秩序井然。触发被动技能:【欢迎来追,谁追谁死】所以上邽割完麦还能来去如风、进退自如的撤出,再跑到卤城耀武扬威一路装逼。给大家描述一下,假如当时你是司马宣王,面对的是这么个情况:诸葛亮派人来我的地盘割麦子了,还一路大摇大摆地把屁股露给我。但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只想割我的麦子,还是想割我的头,我该不该派人过去打麦田保卫战?可是我连诸葛亮的主力在哪都不确定,要是派人去保卫麦田万一连人带麦子全部白给了怎么办。诸葛亮肯定藏着一票人准备野战吃掉我的主力然后去打长安,但是藏哪去了呢。猜不出,找不到。雍凉的客境战场打得像在剑阁道主场,反客为主了。宣王一度对现实产生了严重怀疑。
手下的将军看不下去了摇了摇头,宣王看诸葛亮就像老虎一样,天天自闭脸。能被新三国这么评价,宣王老脸丢尽。
奇袭斩首孟达,百日平辽东被打成天下第一守城大将,连沉默也痛诸葛亮天天带人在雍凉各路玩武装游行,装白痴求野战,部署态势松散的你说是刘禅挂帅摆出来的我都信。但宣王再不敢出兵了,因为领教过只要一出战,弱智季汉军下一秒就集体韩白卫霍。露头就是甲首三千角弩一千。这仗怎么打?wdnmd。挺佩服宣王的,经过诸葛亮连年折磨还能活这么久。如果没有诸葛亮,宣王长寿记录起码可以再延长五年。还有要不是曹魏在雍凉经营多年,马超死的早,丞相也不长寿。哎。接下来都是吹的话,诸位不看也罢。总的来说如果我是皇帝,让我上下五千年挑个大臣,不管是什么时期都无脑诸葛亮。就没有村夫不会的。就算有,马上学,三个月之内上任办事。但如果诸葛亮在敌对阵营,第一步先看一眼自己这边有没有韩白卫霍,没有的话直接自杀。有的话第二步找找还有没有张良李泌萧何房杜王安石张居正这类人,如果有才够稳。诸葛亮这人就是个铁挂逼。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诸葛亮隆中对诸葛亮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火烧星野诸葛亮火烧赤壁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三气周谕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空城计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火烧籐甲兵
诸葛亮历史上,是不世出的战略分析家,《三国演义》除了照抄隆中对,别的没提。

诸葛亮历史上,以蜀科为端正的政治家,陈寿都要加一句“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三国演义》没提。

诸葛亮历史上,治军严整如神,后来西晋都用他的练兵法。所谓军队在国内国外,都百姓无忧,《三国演义》没提。

只是给他安排了:各种火烧、各种跟张飞玩激将法小心眼、各种“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各种锦囊搞点小动作。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英霸之器,历史级宰相,了不起的政治家,统军理戎的大才。

《三国演义》里呢,变成了一个妖道。

这是格局大小的问题了。
《演义》里把诸葛亮捧成了“智绝”,然而正史上的他也足智多谋,不过可能不像书上吹得那么神。六出祁山,火烧博望坡,八阵图,出师北伐,隆中对等都是史实,都体现了诸葛亮多谋善断,思维缜密。然而,像什么七擒孟获,水淹七军,巧借东风,空城计等就属于虚构内容了,这就近似于把诸葛亮捧成神。
这里引用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貌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被过誉到神机妙算,无所不能的程度。“状诸葛之智而近于妖”。事实上诸葛亮也不是万能的。
文章标题: 诸葛亮到底被神话到什么程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439.html
文章标签:程度  神话  诸葛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