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给诸葛亮100万个钱学森,北伐能成功吗

时间: 2023-11-17 17: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给诸葛亮100万个钱学森,北伐能成功吗

从隆中对看诸葛亮北伐,真的没有成功的机会吗?

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无寸土之地,手下将领仅关羽、张飞、赵云,客居于荆州牧刘表手下的新野和樊城,别说争霸天下、封疆建国,就是自保也要看刘表的眼色,一幅寄人篱下、穷困潦倒的模样。

刘备的时来运转发生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后,年轻的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图谋天下的《隆中对》战略,为刘备解决了整个集团面临发展困境的三个问题:

1、明确战略目标。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终极战略目标就是统一天下,兴复汉室,在刘备客居刘表寄人篱下的当前状态下,诸葛亮提出的这个目标绝对是宏大理想、伟大目标,这叫敢想。同时这个远大目标也成为刘备、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理想,更是成为诸葛亮21年后北伐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

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在《隆中对》中对应的语句就是: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提出战略规划。

有了战略目标,就得有战略规划,诸葛亮提出的规划是:夺取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外政策是与东边的孙权结盟,与西边的戎狄和好,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共同对抗北方的曹魏政权,对内政策是革新政治、体恤百姓、招揽人才、礼贤下士。

简单地说就是联合一切力量对抗北方的曹魏政权,告知刘备我们的敌人就是北方的曹魏政权,这在政治上就是团结大多数,对抗最主要敌人,这是政治牌,诸葛亮战略规划在《隆中对》中对应的语句就是: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告知行动方案。

隆中对

诸葛亮明确地告诉刘备最终统一之战是由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军,共同攻打北方的曹魏,互为犄角,互相支援与配合,等到天下出现动乱之时,就可以按照约定两路出兵了。诸葛亮行动方案在《隆中对》中对应的语句就是: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这样一个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方案的战略,给刘备所领导的集团发生了质的改变,在第一个天下有变,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之际,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利用机会打下了第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土-荆南四郡,接着刘备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并在2年之后挥师益州,在《隆中对》提出7年之后,夺取益州,又用了两年多刘备北上攻取汉中郡,成功夺取汉中郡巩固了益州北部的边疆,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整个集团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一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的那一年。

但随之蜀汉集团发生了重大战略失误,关羽在攻打襄樊时,曾经的盟友孙权在背后给了刘备一刀,趁乱偷袭了关羽的后方根据地,导致蜀汉失去整个荆州以及关羽和数万荆州军,而一年之后发生的夷陵之战,更是让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声威跌到了谷底,刘备在去世之前,只能将一个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和懵懵无知的幼主刘禅托孤于诸葛亮。

刘备与诸葛亮

诸葛亮执政后,用了5年时间,解决了刘备去世之后留下的烂摊子,对外修好孙权,对内平定叛乱,发展耕种,积聚实力,终于在5年时间内完成了北伐的所有准备工作,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北伐的最高目标,诸葛亮一直遵守着这个崇高的理想,并为之终身奋斗,可是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当时整个蜀汉政权的土地只有益州21个郡的地盘,人口不到一百万,军队不过十万人,官吏不过四万人,而北方的曹魏政权独占天下十三州中的九个州,人口近五百余万,军队五十余万,实力是蜀汉的5倍左右,如此实力悬殊的对决,诸葛亮能取胜吗?或者有没有取胜的可能,如果没有可能取胜,为什么要发动一次又一次劳民伤财的北伐之战呢?

实力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光靠实力的话,那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好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有偶然性因素,也有必然性因素,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少有的杰出人才,自然也就看出北伐之战其实是有希望取胜的,所谓的天下有变,可也可以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变化或动乱。

诸葛亮北伐前形势图

翻开地图,先来看一看曹魏政权周边敌对势力的分布,曹魏的东南方是孙权盘踞的东吴政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这一年,孙权还没有称帝,曹魏与东吴的国界线从最东边的广陵(江苏扬州)、建业(江苏南京)一直到中部的襄阳(湖北襄阳)、上庸(湖北十堰)一带,有着上千公里的国界线,并且东吴是曹魏政权最强的敌人,比蜀汉还要强大,曹魏对外防御的重中之重就是孙权的东吴政权,曹魏的主力边防军也正是分布在与东吴长达数千公里的国界线上,这里主要是长江流域与汉水流域。

曹魏政权的东北边是桀骜不驯的辽东公孙氏政权,公孙氏政权控制了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个郡,是当时中国最北方的华夏政权,其领土从辽东郡一直延伸到当年汉武帝在朝鲜设置的汉四郡,公孙氏政权一直利用曹魏政权与南边的东吴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矛盾,对曹魏的招揽是忽热忽冷,时离时弃,根本不臣服曹魏,作为一股独立的力量,时常游离于与曹魏的政治游戏中,对曹魏的北部边疆也是一种威胁。

曹魏政权的北部主要是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人的势力经曹操当年北征后逐渐没落,于是鲜卑人的势力开始崛起,主要是步度根和轲比能领导的鲜卑人,已经开始逐步强大起来,就在曹操去世的前一年,鲜卑人还在北边反对曹魏的统治,曹操还让他的儿子曹彰率军平叛,虽然平息了叛乱,但是鲜卑人的势力还在,叛乱的威胁还是存在的。

曹魏政权的西北部是羌人、匈奴人、胡人杂居的地区,这些看似表面平静的地区,由于曹魏强大的武力暂时归于平静,但谁都明白,这些少数民族和胡人势力只要强大起来,随时会起来反对曹魏的统治,所需要的不过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三国形势图

看了曹魏政权周边局势图,就会明白,占据中原的曹魏政权虽然实力最强,可是敌人也最多,曹魏政权是三国时期领土范围最大的政权,作为占据中原的华夏政权,曹魏也是唯一一个与所有敌对势力都接壤的政权,家大业大,事情也自然多,诸葛亮正是看中了曹魏政权周边的局势,所以才会认为有北伐取胜的机会。

事实上,诸葛亮在北伐前,不仅联络了东边的孙权一起发兵攻打曹魏,而且还联络了北边的鲜卑首领轲比能一起起事攻打曹魏,未尝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可以估算一下,如果曹魏全国总兵力有50万军队的话,那当时的主要边防军都部署在与东吴交界的国界线上,防备东吴的军队至少有20万人,防备蜀汉的军队只能5万人,防备西北的军队有5万人,防备北方的军队至少有10万,再加上一支10万的流动中央军,曹魏实际上要负担50万军队的粮食、物资和装备,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

战争同时要征收大量的赋税和兵员,早在曹操晚年时期,由于赋税过重,导致大量的叛乱行为屡见不鲜,有东部的合肥百姓逃往东吴的事情,也有中部宛城侯音、卫开的叛乱,还有陆浑农民孙狼等人的起义,都是为了反抗曹魏的苛捐杂税,一旦边界战火燃起,曹魏要同时面对多个方向敌人的进犯,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形成兵败如山倒的蝴蝶效应一般传遍整个华夏,所以说曹魏的边界形势不容乐观,是曹魏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外部形势。

诸葛亮北伐形势图

诸葛亮北伐在理论上和时期上获得了最好的机会,一是因为出其不意,曹魏防备的重心不是蜀汉,当刘备、关羽去世后,曹魏就没有太把蜀汉当回事,放松了对蜀汉的防备,关中地区也出现了松懈。二是因为关中远离曹魏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如果攻打这里,曹魏就要从中原调兵遣将,路途遥远,就给诸葛亮北伐提供了机会。

如果仅以实力大小来批判诸葛亮北伐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战争的奇妙就在于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今天你能站在上帝视角知道诸葛亮北伐必败,但是站在诸葛亮自身的角度来看,未尝没有取胜的机会,虽然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用错了马谡导致失败,浪费了出其不意这个机会,但从后来诸葛亮四次北伐来看,以弱势的实力围着强大的曹魏进攻,而曹魏只能防守来看,诸葛亮北伐是有极大威胁的。

战争中,主导进攻姿态的绝大部分是实力强的一方,而诸葛亮以实力弱的一方居然能主导进攻,这意味着什么?意昧着诸葛亮以超强的人个能力弥补了实力上的弱势,也就是司马懿能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换了别人,战争的胜负还真不一定。诸葛亮北伐成功的机会是有的,但没有成功,原因只能在于天时,也就是天下形势,三国时期的形势总体是趋于讨厌战争的,百姓不希望兵戈再起,逆天而行即使能力再强也注定了最终的失败。

给诸葛亮十万奥尼尔,北伐能成功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差点笑晕!诸葛亮率十万奥尼尔北伐。这幅画太美了,难以想象。哈哈哈!来吧,看这里!看这里!看看霸王如何用最专业的分析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太多了!说到跨国,吹嘘时空,吹嘘专业,恐怕有人不明白诸葛亮和奥尼尔是干什么的,所以边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人。
奥尼尔:美国人,绰号“鲨鱼”,职业中锋,身高216cm,体重147kg,是NBA历史上最强中锋之一。
诸葛亮:中国人,卧龙人,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了解了人物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率领十万奥尼尔北伐时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球员时期,奥尼尔一天吃五顿饭,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夜餐和睡前餐。边肖简要介绍了奥尼尔这五顿饭吃了什么。
因此.整天看奥尼尔美食怎么样?你不觉得很可怕吗!又重又贵。三国时期,蜀兵不打仗的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打仗的时候一天只吃三顿饭。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基本都是吃馒头的!
朋友们,自己想想吧。奥尼尔一天吃三个馒头是什么场景?抛开饮食习惯不谈,按照这个食品标准,你不是把“大鲨鱼”饿死成“大鱼”了吗?在这种状态下,十万奥尼尔要么渴望失去战斗力,要么成为逃兵。毫无疑问,北伐必将失败!
奥尼尔身高216cm,体重147kg。如果十万士兵是奥尼尔,行进速度会是个大问题!诸葛亮生气地哭了起来。
让我们现在离开。像奥尼尔这样的高个,走不远就会百分百累!奥尼尔马背上的重量肯定会影响骑马的速度和耐力。
在古代,战争的速度很重要!诸葛亮率领十万奥尼尔北伐曹操。非得要到猴年马年吗?就算是在魏国边境,估计司马懿也设下了圈套,北伐无疑会大败。
奥尼尔能说简洁的中文,但达不到正常交流的水平。诸葛亮会说英语,更可笑!比如诸葛亮下令全军冲锋,十万奥尼尔不敢对视。他叫什么名字?或者奥尼尔误以为是去吃饭,然后就散了。毫无疑问,北伐必将失败!
在中国,有句话叫“不要用你的爱好挑战我的事业”。这句话特别适用于这个问题。奥尼尔虽然高大威猛,但不是普通士兵的对手。
从古至今,双方都是在战场上作战,讲究的是“以死相防”。如果10万个奥尼尔都要直接面对老将曹骏,那无疑就是把他送走!这就像一个业余篮球运动员挑战一个NBA职业球员。获胜的概率是0。毫无疑问,北伐会失败!
奥尼尔身高米,体重294公斤,是制作盔甲成本的两倍!奥尼尔不能穿普通人的盔甲。不穿盔甲直接上战场无疑是送s。
所以10万奥尼尔拥有10万件定制甲!三国时期的盔甲多为皮甲,有少量的青铜甲和铁甲。制作《奥尼尔定制版》时,皮甲材质翻倍。蜀国并不富裕。光是盔甲就可能让蜀国的经济陷入绝境!
前面还没开战,后面就已经垮了。这场战争根本没必要打。舒一定要赢!就算诸葛亮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掌管一切,他也不会赢。在绝对优势面前,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结果证明是徒劳的。
这就是诸葛亮和十万奥尼尔北伐的最大优势!你想,10万个2米以上的黑壮巨人都武装起来了。我会问你害怕这场战斗吗?
10万奥尼尔,这真是一张好牌!上进!如果能吓住曹骏,诸葛亮和10万奥尼尔也许还有机会赢。如果不能吓住曹骏,诸葛亮和10个奥尼尔无疑都会输,无论从哪一方来说。
综上所述,诸葛亮率领10奥尼尔北伐,有五弊一利。诸葛亮和奥尼尔北伐的成功率几乎为零。除非奇迹发生!第:号结论
以上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指正和评论,谢谢。手动码字不容易!未经本人许可,严禁携带或转载!违者必究,哪怕远在天边!

荆州不丢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若是荆州没有丢,诸葛亮北伐一样不会成功。诸葛亮北伐无法成功,其根本原因只有两点,首先就是蜀魏之间的综合国力相差太大,同时诸葛亮的两位对手曹丕跟曹睿,这两个都不是善茬,都是英明之主。蜀国若是想要击败曹魏恢复中原的话,难度就跟蛇吞象一样难,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其机会基本等于零。
其次就是诸葛亮的北伐有一个最难以客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后勤补给线。蜀国的汉中以魏国的关中之间横着一条纵深六七百里的秦岭,山高地险的,有是蜀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想要大批量的运输补给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根本无法保证前线部队长期作战的需求。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基本每次都保守此问题而无计可施。
然而荆州即便是掌握在蜀国手中,但对于解决上面所述的两个问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荆州的得失对诸葛亮的北伐完全是无关紧要的。还有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战略中,实际上是过分的夸大了荆州的战略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多此一举的。事实上,诸葛亮所津津乐道的蜀国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出兵北伐,其实也没有他描述的那么神乎其神。
三国鼎立得意维持根基就在于吴国和蜀国的两国联手,共同抗衡着强大的曹魏。吴蜀多次进行过东西亮线呼应,遏制住曹魏,相互配合的作战模式。这样的作战模式与诸葛亮所说的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兵北伐的战术是如出一辙的,甚至其力度会更大,但是效果却也非常的一般。东吴夺得荆州之后,吴蜀经过了短期的摩擦之后又重修旧好,多次东西两线呼应作战。所以说荆州的有无,对蜀国的意义确实没想象中那么大,与北伐的成功与否更是没多大关系。

诸葛亮五次北伐为什么都没成功?诸葛亮军师才华有被夸大么?

刘备死后,整个蜀国就需要诸葛亮来主持大局了。而诸葛亮也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想恢复汉室只有北伐。但是在诸葛亮五次北伐几乎没有对魏国造成什么致命打击,而且自己还元气大伤。感觉这个时候的蜀国已经在做最后的针扎了,可能诸葛亮也知道自己死后蜀国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毕竟这就是小国的命运吧。
诸葛亮生前坚持北伐,从未取得过重大胜利,最后甚至积劳成疾,病逝于第五次北伐中,让人深感遗憾。而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虽从未取得过重大胜利,可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还是让魏国头痛不已,那么魏灭蜀时,为什么非但没有损坏诸葛墓,还要保护诸葛亮墓呢?
先看诸葛亮死时的境况,诸葛亮遗言中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这也说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清正廉明!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约束官员,要是魏国尽忠效力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再小的善良与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蜀国上下虽然害怕但却敬仰他。
建兴十二年(234)秋天因病去世,百姓们都追忆他怀念他,常常把他生前所立的功绩作为谈话的材料。由此见得诸葛亮是多么的得人心。
诸葛亮在世时,坚决主张北伐,打的魏国头痛不已,可为什么魏灭蜀时,非但没有损坏诸葛墓,还要保护诸葛墓呢?
景耀六年(263)春,后主刘禅诏令为诸葛亮在沔阳建立祠庙。当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汉,到汉川县时,前去祭扫诸葛亮祠庙,下令军中士卒不得在诸葛亮墓附近牧马砍柴。这一作为充分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敬重。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魏国为什么不但不损坏,反而还要保护诸葛亮的墓呢?
据猜测,原因有二:1、魏国当时伐蜀,虽然势力非常强大,但诸葛亮也是非常受人敬仰的,魏国不可能不在乎天下人的想法,毕竟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保护了诸葛墓还可以让大家看看魏国的仁德!2、魏国也敬佩诸葛亮这位对手,就连魏国司马懿也都敬佩的称之为天下奇才,这么一来魏国保护诸葛墓也就理所应当了!
文章标题: 给诸葛亮100万个钱学森,北伐能成功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079.html
文章标签:北伐  万个  成功  诸葛亮  钱学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