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说江户城是江户幕府的政权象征,那么为什么又要在京都建立二条城呢

时间: 2023-09-12 21:01: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如果说江户城是江户幕府的政权象征,那么为什么又要在京都建立二条城呢

分封制下的江户幕府能维持两百余年太平,多因诸侯谱代大名的功劳

德川家康 日本江户时期似乎学习了中国先秦的分封制,不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时的一众亲族功臣,甚至连投降的敌对势力都有分封。乍一看这似乎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后来的发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春秋战国;反观日本却维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强的到来。实际上,江户幕府的分封在实质层面上大大不同于先秦分封,幕府虽然分封,可幕府不仅自己掌握全国膏腴之地,控制海关、金山,也通过历代效忠德川家的谱代大名控制险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极强的主从关系,维持稳定,不安势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德川家康 一、战国时期的德川氏 德川氏前身是松平氏,德川家康往上追溯八代为松平亲氏,即松平初代,亲氏是三河国土豪(地方领主)。「 ”应仁之乱”后,松平氏趁机伸张势力,在占有三分之一的三河之后就分封了十八支族(据中村孝也《德川家康文书研究》所说,目前已确定十四家、剩余四家有争议。),将酒井、本多、大久保等松平支族降为臣下,编入家臣团,以此吸收国内小领主,强化主从关系,此时松平氏主城在安城,因此这些家臣称「 ”安城谱代”,这是支撑德川氏政权的重要支柱。 永禄七年(1564),当时已改名为德川家康的松平元康,成功统一三河国,并进一步向东方扩张。为了管理现在辽阔的土地,德川氏开始改变家臣制度。此前,德川氏(就是松平氏)仍维持始祖的制度,以「 ”安城谱代”为骨干,以一族中的支族为主要依靠,进行战争、管理地方。现在,因为势力的东扩,很多被灭旧领主的家臣也加入了己方。惯例,还是要让过去的敌人照旧治理他们自己的领地,但德川家康又不放心,所以要建立新的家臣团,让过去的敌人和自己建立主从关系,通过这种办法,德川家康不断吸收、扩大家臣团。 天正十年(1582),德川氏已经统治了五个领国,此时德川家康已经严格了家臣团制度,即承认部下(包括过去敌人的部下,这些人被灭国后,转投家康)的旧土地占有权,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打破其编续方式,把这些人编入自己安城谱代的麾下,让他们成为安城谱代的「 ”同心”「 ”与力”。通过这种强化谱代力量的方式,加强了自己的军力。 德川家康 二、关原合战前德川氏的谱代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国,对昔日的敌人德川家康采取了转封的办法,削减德川家康的势力。从领地上看,德川家康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但实际上却因离开了世代经营的根据地,面对新领地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应对旧领主的叛乱。「 ”天正十八年(1590)八月一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领地,以江户城为新的根据地”(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的权力构成》)。初到关东,家康就设计了新制度,规定自己直辖地在江户城周围,中小家臣的领地分配在一昼夜可达江户的距离内,上级家臣则分配在边远地区。 谱代之一井伊氏 根据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的权力构成》一书所统计,关东时期获封万石以上的家臣共42名,从人员构成来看,姓松平的10名,这10名中5名是德川家康的支族,5名是赐姓松平,剩下的32人皆为谱代;再从出身来看,42人中,37人出身德川五国旧领,5人为关东新招入的家臣;而37人中又以安城谱代最为众多,有27名。47人中,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神原康政这三名安城谱代各自的领地超过十万石,结城秀康作为丰臣秀吉的养子也获封十万石。「 ”上野箕轮的井伊直政十二万石负责警戒越后信浓等地的其他势力,上总大多喜的本多忠胜十万石负责警戒安房的里见氏,上野馆林的原康政十万石负责警戒常陆的佐竹氏”(北岛政元《德川家康的全部》)。可见,此时德川家康的主要依靠力量已经变成了外姓谱代。 德川家康 三、德川家康的制度设计 家康被发配关东后,他在制度上,不仅是重用外姓,而且重用以三河出身的谱代为核心(井伊氏非三河出身,但他是远江豪族)。把42名上级谱代分封为万石以上的附庸大名主,再给这些附庸大名主配置「 ”与力”等中小名主,同时把关东旧豪族纳入这些附庸大名主麾下,构成这些附庸大名主的家臣团。配置中小名主可以监督大名主,防止了这些大名主尾大不掉。把关东旧豪族纳入这些大名主麾下,不仅可以让大名主震慑这些关东旧豪族,也可消耗大名主的精力,让他们互相牵制。而建立大名主的家臣团,可提升大名主的战斗力,最终自然加强了家康的力量。当然,这种分封是被逼出来的,德川家康此时名义上还是丰臣氏的家臣,家康通过看似分散自己权利的办法,消除丰臣氏的猜疑,实际上也强化了自己的权力。 电视剧中的德川家康 四、江户幕府初期分封体制的形成 丰臣秀吉死后,家康叛乱,庆长八年(1603),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府。家康、家康之子秀忠、秀忠之子家光被认为是「 ”江户幕府的支配体制的基础形成和确立时期”(根岸茂夫《近世武家社会的形成与构造》)。此时只有关原合战前投靠家康且万石以上才称谱代。 关原合战后,实际掌握日本的家康已经开始论功行赏,剥夺了很多敌对大名的领地,这些空白地则被德川谱代瓜分。此时德川氏谱代分两类,一类是战前已经附庸德川氏的半独立大名(即上文的42人),此时赏为独立大名;另一类则是给这42人的分族加封,又给德川关东时期的一万石以下、五千石以上的中级领主加封,让他们也成为新谱代。这些谱代被配置在关东之外,防守要冲。井伊氏被封在扼守京都与东日本连接地的近江、山城地区,领地十八万石。这一时期主要出于军事考量,让亲信守要冲,震慑各地不安势力。关原合战时期及后来大阪之战的反德川势力被称为外样,则纷纷被远封、改封、裁撤。德川幕府的封建领国体制初步形成。 德川家康 二代将军秀忠时期,这些身居要职,责任重大的谱代世袭罔替,形成了门阀谱代阶层。这一时期,将军秀忠也分封了一批新人,但仍不脱离这些门阀之姓,但这一时期分封的最大特征,不是出于军事考虑才分封,而是因为行政职务。一部分门阀阶层的人职业官僚化,这些人身居幕府高位,出于强化幕府机构和权威的考虑,才分封了这些人。 三代将军家光时期确立了亲近谱代合议制度,小事他们合议,大事上报将军,即后世的若年寄,随后制度化,更是建立了大老、大目付,将各职务的权限明确规定。当然这些幕府的高官只能在谱代中轮流坐庄,直到幕府灭亡。如彦根藩井伊家家主直澄、直兴、直幸、直亮、直弼皆出任过幕府宰相。幕府最终的目的要到达以谱代为支柱拱卫将军、维护统治这一目的。 德川家光 文史君说 关原合战前投靠德川氏的大名和关原合战后投降德川氏的人待遇就不同。关原合战前投靠德川氏的人又有划分,德川旧五国出身的就比关原前投靠德川(德川改封关东后投靠的人)的待遇好。旧五国中还要划分,三河国出身的就又比其他四国的的人待遇好(井伊氏是例外)。这些关原合战前的名主,由于较早和德川氏结成主从关系,在打天下过程中,被德川氏充分信任。谱代大名就以德川旧五国出身的属下为主,在江户幕府建立后仍被委以重任。在江户时代,不论是幕府官僚还是要地藩国都被谱代所垄断,因为日本是家族社会,个人荣辱要与家族荣辱联系在一起,此时各谱代家族已经和德川得幕府荣辱与共,为了自家利益就得维护幕府。所以此时的分封,更多的是展现幕府政权的统一权威,而非先秦分封可比。 参考文献 1. 李玉明,《浅谈「 ”亲藩、谱代与外样大名”》,商业文化2021 2. 张晓刚,《德川幕府体制的形成与确立时期的谱代大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21 3. 张波,《刍议构建幕府体制的基本要素》,延边大学学报2021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日本曾经的首都是什么

江户
开放分类: 日本、历史地理

【日本】江户城
日本江户幕府所在地(今东京都千代田区),日本首都东京旧称,明治维新时也叫千代田城,日本首都从京都迁至江户,因位于京都之东的关东平原而改名东京。从平安末期至镰仓时期为豪族江户氏的住所。1457年大田道灌筑城。1590年德川家康入城后进行扩建,至1636年德川家光时完成。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城。自德川家康在此任征夷大将军职后,江户城成为全国政治中心。1868年德川庆喜交出该城。明治政府迁都后,改称东京城,作为皇宫,后又改称皇城。

历史介绍
[编辑本段]

江户最早是由豪族江户氏所统治,扇谷上杉氏家臣太田道灌筑城于此后,便一跃成为关东的战略要地。17世纪德川家康在关之原一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由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此作为一座政治城市而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以后,江户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心城市。江户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两个特色区域,其一是平民区,又称“下町”,这里汇集了很多的小商小贩和手工艺匠人,他们主要从事隅田川的水上运输、江户港的物资集散以及种种商业活动;另一个区域便是称为“山之手”的上流社会区,包括大名的住宅区和旗本的住宅区,那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江户城内的政治中心。江户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随之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江户平民文化的形成标志着江户城文化发展进入了全盛期。直至今日,仍然能在东京的小巷以及一些传统仪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19世纪,随着幕府的最后终结,日本社会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开始积极吸收并引进西方的文化,建设自己的民族国家。在这期间,皇室从京都迁到江户并改称为东京,成为新的日本首都。而江户城则相继改名为东京城、宫城与皇居,最终成为国家象征天皇的居住地。从此,在明治政府实行的现代化政策下,东京迈出了向现代化以及国际都市化发展的关键性的一步。20世纪,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东京都心部虽然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很快走上了城市复兴之路,并且很快进入了城市的高速发展期。由于1960年日本全国上下期待已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在东京召开,为此,东京政府进行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这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形像愈渐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
[编辑本段]

【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台戏剧。它于江户时代(1615年至1865年)作为大众艺术而诞生。歌舞伎三字分别代表歌曲、舞蹈、演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歌舞伎独特的特征是:押韵的台词、奇妙的舞蹈、悦耳的音乐、豪华的服饰、多彩的妆粉以及其他精心设计的饰物。最令人惊讶的是女角色都是由男人扮演的。
【能】
“能”起源于14世纪,是日本最古老的一种戏曲。“能”的表演节奏十分缓慢,他通过演员表演动作的细微差异,来表现其内涵。这种戏剧与歌舞伎一样,所有的演员均为男性。“能”除了在国立能乐堂 (Tel:3423-1331) 举办演出之外,还有几所“能”戏曲学校,均在其东京所在的剧场举办演出。
【宝冢歌剧】
这是一种引人入胜、极具浪漫特色的讽刺歌剧。于2001年重新装潢开幕的宝冢剧院东京本馆。演员全部为女性,深受女性观众的喜爱。从JR/地铁线的有乐町车站出去后,立刻就能看到一座醒目的粉红色建筑物,这就是宝冢歌剧。
【相扑】
所谓相扑(sumo)是指两人在土表中角力的格斗技。将对手扳倒或推出土表外便为胜者。一般人只要提及相扑就会自然而然认为它是日本的国技。其实虽然相扑在日本文献中最早可溯及至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前。但直至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时日本才将相扑定位在“国技”这个地位上的。
【棒球(东京巨蛋)】
棒球是日本最普及的运动,家喻户晓。在联赛期间,电视台几乎每天都直播棒球比赛。每次联赛都会给日本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而且日本的大学和中学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棒球队。图为东京巨蛋棒球比赛场,也是一个有名的观光场所。平时没有比赛时,这里也会举行大型演唱会。
首都:东京

京都府位于日本主要岛屿-本州的中部,近畿地区中央以北,北濒日本海,东接福井、滋贺、三重3县,南邻奈良县,西与大阪府、兵库县接壤。

面积:4613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面积的1.2%。

人口:260.20万人(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在日本全国列第13位,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2.1%。是人口较多的自治体之一。其中56.1%的人口集中在京都市。

府厅所在地 京都市

历史

京都府所在的地区,从石器时代起就有古人居住。迄今已陆续发现多处史前及古代的遗址和遗物。

京都于794年定为日本的首都。当时是模仿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现在的西安)营建而成,命名为“平安京=和平与安定之都”。以后虽历经变迁,京都仍在千余年之间,作为日本的首都而保存下来。平安京修建了众多庄严的宫殿和服侍官廷贵族用的公馆。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中期,达到了权力与荣耀的顶峰。那时,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产生了纯粹体现日本式美的众多文学和艺术作品。《源氏物语》就是当时的代表作。

由于地方武士阶级的兴起,宫廷政治走向衰落。京都北部的丹后地区,土地归当地武士和寺院所有,在这个地区,现在还能看到中世纪的城址。

室町时代修建了金阁(1398)和银阁(1489)两个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从这些建筑物中看到的优雅而又高尚的形象,与当时社会特征的混沌、战乱成为鲜明对比。

中世纪的战乱从1603年德川幕府的成立而结束。在以后的两个半世纪中,日本对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开放的锁国政策。这时期社会一直很稳定,京都仍然作为首都保持着繁荣。1868年大政奉还以后,首都迁往江户改名为东京。
天皇的首都:
奈良--京都--东京

将军的首都:
镰仓--京都--江户(东京)

707年 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
740年 圣武天皇迁都恭仁京
784年 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
794年 迁都平安京

奈良:公元707年,元明天皇即位,迁都平城京,公布《大宝令》和《养老令》,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古代天皇制步入鼎盛时期。公元710-784年间曾为首都,名“平城京”。建筑仿中国唐都长安。

镰仓:位于神奈川县,旅游胜地。12世纪末源赖朝创建幕府并开始武士政权的地方。以后成为中世纪初期的政治中心,除了幕府的建筑和武士们的宅邸外,还建有不少神社和寺院,曾繁荣一时。14世纪,随着幕府灭亡,镰仓便衰落了。江户时代作为游览地又得到了复兴,它是仅次于京都、奈良的一座古都。

东京: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明治二年(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自此,东京成为日本国首都。东京(Tokyo,とうきょう,도쿄)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京都在公元794-1869年为日本首都,名“平安京”。日本平安时代建设了“平安京”,成为平安时代和室町时代的首都,为日本政权中枢;直到明治天皇东京出行为止的1100年间,大体上皆为的日本天皇居住的城市。
奈良,京都都作为过日本的首都,
现在的东京原名叫江户,作为首都后改名为东京
古代日本曾经的首都奈良

日本江户幕府是个什么样的政权?江户幕府用了什么手段稳定政权?

日本江户幕府是个什么样的政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中央政权是如何控制地方势力的,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这一直都是一个重大而不过时的课题,整个24史可以说就一直围绕着这个问题在打转。我国的春秋战国,乃至秦汉开始,历代的君王和朝中百官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种种策略与想法也是层出不穷。从东周分封自家血亲为王,一直到清朝的完全中央集权,我国的历代君臣可谓是绞尽了脑汁,花了上千年才在清朝得到一个勉强的平衡状态。

其实不仅是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朝代和王国历史中,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一直是个亘古难题。相较于中国以一个绝对中央强权的方式控制去地方,其他地区的政权也分别发展出不同的政治手段去压制或者削弱地方势力。其中最着名,而且相对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西方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东方日本的江户幕府。

前者透过塑造上流的宫廷文化,激发法国贵族间的“攀比心”或者“荣誉感“,让各地贵族散尽家财来到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附近,把财产都花在修建华丽的住宅别墅和铺排自己的贵族排场,让自己更像是 “宫廷的成员“,彷佛自己是处于法国时尚的前端,是个挣面子的活。

而后者其实也采取了类似的制度来牵制日本各地的诸侯大名,透过把全国各地的大名集中到当时的首都,江户,再透过一系列手段,让大名们开始金钱上的军备竞赛,以类似路易十四的做法,将诸侯大名们的注意力从里子转移到面子上,从而放弃挑战幕府将军的心思,凭藉这个手段,江户幕府一直稳定存在了数百年,如果没有后来发生了开启日本近代史的黑船事件,江户幕府的统治不知道还能延续多久?下面我们来看看,究竟江户幕府势力用何手段获得数百年的政权稳定?

江户幕府乃是在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之后所建立,全国由幕府将军统治,定都在江户,因此被称为江户幕府。当时幕府将军所面临的难题是,当时日本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的诸侯大名共两百多位,这些诸侯可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士,非常会打仗的,并且各自拥有自己的隶属军队,和对自己领地的治理自 *** 。

此番情景其实跟中国唐朝时的藩镇其实是相当类似的,但与唐朝不同的是,在江户幕府统治的两百六十多年内,日本全境没有发生任何一次的地方诸侯的叛变。这要归功于一项被现代学者称为“故乡策略“的政治手段,幕府将军会要求天下诸侯将自己的妻子和继承人(通常是长子),送到江户居住。

只有到诸侯死的时候,他在江户长大的儿子才能回到自己的领地继任。而诸侯本人则需要每两年来江户朝见一次,这称为「参觐」,在日语里把这个制度写做「参觐交代」,所谓的交代,类似中国古代地方官员进京面圣述职。这个策略乍看之下,其实就是送人质进京的概念,但是如果把故乡这个概念考虑进来,整个制度的效果就大大不同。

因为诸侯的妻子和孩子继承人都住在江户,几十年之后,天下所有的诸侯就都成了江户人,江户城为了他们真正的故乡。如此一来,诸侯对于江户就几乎没有敌意,因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故乡变成一片火海。其实,中国的战国时代也有类似的情况,各国的王子都曾从小便互为人质,也致使在战国的初期乃至中期,各诸侯国之间只有消耗战,而几乎没有灭国战,直到秦国的奋起,才结束了战国时代,这个情况与江户幕府某方面是相似的。

刚刚说的是政治层面的影响,故乡策略还有财政方面的好处。我们先回头看一下,路易十四为了吸引贵族,他必须画费大量的金钱兴建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还要塑造高贵奢华的宫廷文化,这些措施对国家财政是绝对的硬伤,也导致法国后来长年的财政困难。路易十四的政策弱点被江户幕府顺利地化解了。

当时的江户幕府下了一道命令,允许诸侯大名在江户建设个人宅第,且宅第面积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出得起。不论是出于爱护自己的妻子儿女,或者个人的面子问题,诸侯大名无不花费钜资在此,伴随住宅区的建立,与之相随的公共建设也被诸侯大名赞助了,各类的街道和对应的水利工程等,都在诸侯们互相攀比中,一一落成,幕府也顺利收获了一个建成完备的京城,真可谓空手套白狼。

不仅如此,诸侯们的攀比远不止这些硬体建设,还包含了「参觐交代」时的排场,诸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雄厚,莫不掏空家底,穷家富路,人人都在比较谁的军队人数更多,谁的军备更加精良先进。

一个「参觐交代」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妆嘉年华,其背后所消耗的资材完全是可以想像的,而且这样的「参觐交代」是两年一次,在这种长期且高频的内耗下,诸侯根本没有财力造反,甚至有历史记载,在幕府中期,有的地方诸侯竟然在「参觐交代」的路途中军粮耗尽,只能等待幕府救助才能返回领地。

幕府 *** 无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在保持 *** 财政的同时,也兵不血刃地化解各地诸侯的反抗意识。但令人感到婉惜的是,这个策略的背后依旧是个柔弱中,依旧是个国家分裂的形象。这样的政策,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谋一时,而不能谋万世阿。

100万人口中一半是武士的江户,崛起的一大法宝竟然是搞好了卫生

当上海人还在纠结果壳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时,隔壁日本执行细化的垃圾分类处理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关于垃圾分类合不合理或者说需不需要另说,日本的情况至少说明了这是一项耗时长久的事情。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追述历史的话,日本人对于垃圾的执念可以上述到江户时代。1648年,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连续发布三道命令: 修路辅料不能用废弃垃圾。 垃圾不能扔到下水道。 所有河边的公共厕所一律关闭。 这些指令唯一的目的就是改善江户城因为人口激增而持续恶化的城市卫生状况,德川家光是一个偏执的主君,想想他出台限制武士透支财富追逐奢侈的命令后,有一个武士房子造大了一点,将军那是左右盘查,发现该人不仅未曾向幕府借贷提前消费,更是靠着自己积累了大量财富。虽然德川家光横竖找不到他的茬,还是坚持让他拆掉造好的房子改小。这种对于卫生的执着也传递给了继承人德川家纲。 1655年,幕府再次强调了垃圾的处理规范,规定所有城市垃圾必须加以收集并运送到集中处理填埋的垃圾中心——位于隅田川河口的永代岛。 当然幕府也为江户的民众提供了一定便利,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你只需要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自然就有专人负责运输,不过以抠门著称的德川幕府,垃圾承包商的中转和运输费用是百姓们逃脱不了的卫生消费。 曾经的日本桥是木结构,还能眺望到富士山 人类双手制造的垃圾得到集中处理,人类身体制造的垃圾也有它们集中的去处。当同时期的伦敦、巴黎亦或是米兰还在困扰十万人的如厕产出物问题时,江户的屎都实现了它们的屎生价值,不是在化粪池散发魅力,也不是洒在大街万人踩,而是从一种黄色变成了另一种黄色。不要震惊,想要屎,得花钱,这是江户周围农民的常识,为了获取质优价廉的肥料,他们必须得像这些人肉肥料机支付一笔买屎钱。这不仅降低了农民在肥料上的费用支出,也使得城市的卫生系统得到了优化。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厕所产量丰富,农民们为了争取这片富矿不仅需要上门提供打扫厕所的家政服务,还得额外加一笔钱给到这些富户家中的话事人作为变相的贿赂。 但是光是看得见的手规范的垃圾收集以及看不见的手引导的排泄物处理,都还不是江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干净都市之一的全部原因,光靠抠德川幕府也不可能统治日本264年,一系列的民生政策也是其统治延续的重要条件。自然它的垃圾政策中也少不了一些利民措施,为了降低居民生活废水的处理难度,也为了引导居民不再向河道倾倒污水,幕府沿着居住区广泛设置了下水道,上面盖好瓦片,在不影响行走的前提下实现了废水的下渗,这些门前的下水道后来不仅承担了生活污水的收集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持续性降雨降雪带来的街道积水,不再潮湿的街道当然也带来了更为洁净的卫生状态和生活体验。 江户时代末期的住宅 不过这个百万规模的大城市少有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幕府对饮用水的严格把控。早在1590年,德川家康还是丰臣秀吉下属的时候,久保藤五郎就奉命建设神田上水工程,将水源地的泉水通过漫长的地上水道,这个人工水道有效的利用了江户低洼的地形,不断和支系水源汇合。当水道进入江户城区时,水道从地上转到地下,石制的输水管道在黏土的密封下源源不断将来自没收到海水渗入影响的地下水输送到了日本的中心,而在这些石制管道周围是许许多多用桧木或者杉木制作的支线地下管道,将这些水源最后引导到各家各户水井中的则是竹制的小管。为了从源头控制水源生态,幕府不仅不允许居民向供水系统倒垃圾,洗衣服,甚至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禁止在其中钓鱼猎鸟。 而像这样的供水系统在江户还有本所上水、青山上水、千川上水、三田上水、玉川上水五个,它们和神田上水一起被称为江户六上水,甚至沿途种满樱花树来净化水质的玉川上水至今仍有部分被东京都水道局使用。也正是完善、有效的供水系统使得江户的饮用水质没有因为位于近海而受到影响,避免了因为饮水卫生问题而产生的疫病。 樱花加持的玉川上水 但是德川家康在1590年做出去这个决策时,他的目的却有一些不同,刚转封到关东的他这个时候看到的武藏平原还不如说是武藏湿地,当时关东的利根川、荒川等河网都在流经该区域后进入江户湾。任何一场持续性降水都能把河网密布的江户地区变成水乡泽国。为了提高江户的繁荣度或者说生存,治水就是首要工作,不明白治水重要性的可以看一下大禹怎么就成了统治者,还不是因为「 ”抛弃妻子有家不回”的跑去治好了水患。 我们现在知道号称坂东太郎,长约332公里,流域面积16,840平方公里的日本国内第二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利根川并没流入江户湾,而是从千叶县铫子市注入太平洋。为什么它的入海口在江户时代发生了迁移,这其实就是德川家康治水的第一个成果,利根川入海口的变迁也成功降低了江户水患的压力。 利根川的入海口变动 不过利根川有迁移入海口的条件,不代表荒川也有,因为荒川作为交通线路承载着江户大量的内河运输任务,而以荒川为代表的航运河道治理在那个时代则是以防波堤和疏导结合的方式在持续探索,虽然过程绵长,效果时好时坏,但是至少为江户的城下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 当然江户从1457年太田道灌建造的军事要塞发展到人口达百万的18世纪中叶世界大型城市,除了依靠健全的卫生系统,还有优势的地理区位因素。 北侧的隅田川、荒川、江户川和南侧的多摩川、秋川、浅川一起将位于关东腹地的山地地区和江户的海湾通过水道有效的联系在了一起,而在这些水道中间是广阔的武藏野台地,为大规模的城市聚落提供了便利的建设条件。其背靠山地,面朝大海,两侧河道千帆飘尽的条件则使得江户成为了幕府辐射整个关东乃至日本的最佳交通枢纽,依靠内河网络可以挺进东国的山腹,沿着近海航线则可以照顾到西国和奥羽。 这种交通网络的便利性我们可以从官商河村瑞贤开发的路线来说明一二,北边奥州、羽州本来是当时交通相对闭塞的区域,但是河村瑞贤的船队从奥州的阿武隈川入海,绕过房总半岛进入伊豆下田,再等候西南季风进入江户湾,打通了从奥州到江户的海上航线。如果说奥州江户连线是船自东来,那么羽州和江户的联系则是有朋自西来。船队从出羽的酒田港出发后,沿着西侧的海岸线绕过本州岛进入濑户内海,从西国开往东国,最终进入江户湾。两条航线带来了大量北方大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聚落所需的粮食,不要小看这种问题,在人力运输的时代,制约超级城市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吃饭,无论是中国的北京,日本的江户都是开辟了产粮地到城市的运输路线才最终摆脱了人口瓶颈对城市发展的制约。 而在陆地交通方面,幕府也围绕江户做了大量的改造。东野圭吾有多喜欢在写作上划水,就有多喜欢日本桥。日本桥作为为是日本道路元标,也被称为梦想开始的地方。而这一地位正是源自江户时代的道路系统规划。从当时江户的商业中心日本桥出发有五条干道辐射整个日本,有名的IP东海道是其中最为繁忙的路线,作为沿着太平洋海岸线连接江户和京都,支线延伸到大阪的主干道,全长接近483公里的道路平均宽度超过6米,奔波在上面的不仅有商人武士,还有大量的快递从业者——飞脚,江户初期飞脚往返江户大阪一次需要六天,而随着路网的持续完善,到了19世纪初仅仅只用两天就可以往返江户大阪。 日本桥 也正是这种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得江户成为了既镰仓、室町之后又一个武家大本营。我们知道,德川幕府是武家政权的究极形态,而造成这种类似卡卡罗特超三的设定主要源于对地方大名的削弱,德川家康刚成为将军时,就有大名为了讨好这个新的当权者,主动住到江户的城下町,表示归顺。 最终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将这种大名的自发性行为发展成了定制:幕府会在江户的城下町送给大名们与其身份地位相符的产业,当然一向抠门的幕府不会白送这些屋子,不单大名有一年一次的江户游,而且大名的妻子和儿子必须住在幕府送的江户房产中,同时对于领地远离江户的大名来说沿途的差旅开销成为了严重的负担,打肿脸充胖子的大名也不在少数,一路走来为了排面,他们在经过热闹的宿场町雇些演员撑场面的情况屡见不鲜。 幕府领地、亲藩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的范围 除了活跃了干道沿线的经济以外,江户也因为大量的武士老爷入住而喧闹起来。大名们既然在路上都不想输了面子,在江户更不会例外,他们因为参勤交代的制度长期旅居江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消费,而在激增的市场需求催生下,各种产业纷纷兴起,服务人员也随之增多,日本传奇的花街游廓吉原也在其中,大名们在这里留下的风流韵事并不比他们一路上装阔洒下的钱少,甚至有伊达纲宗不要江山要美人,因为替吉原花魁高尾太夫赎身而丢掉仙台藩藩主位子的故事。 吉原的花魁 巅峰时,江户这座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武士,如果说日本是武士之国的话,那么江户就是一座武士之城。江户经济繁盛伴随着幕府对大名的严格控制,参勤交代不仅活跃了江户的区域经济,而且使得大名们将有限的财富浪费在了无止境的攀比和漫长的旅途中,在监视诸藩的同时严重削弱了经济实力。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如果说江户城因为管控大名而繁荣是德川幕府的意外之喜,那么江户城在江户时代城建高速发展则是德川家为了削弱大名的必然结果。 所谓的御手伝普请就是幕府要求大名按比例出钱出人主持幕府的某些基建项目。比如江户城的将军灵庙,河道治理,城下町建设等都在服务列表之内。大量大名在这种持续性的经济压迫下苦不堪言,就拿九州大佬岛津家来说,作为最不受幕府信任的外样大名,他们在江户时代中期曾经一口气接了三条河的治水工程,早已负债累累的萨摩藩付出了死亡劳工33人,51位藩士 *** 自杀,耗银40万两,新增债务22万两的代价后才勉强完成了这次普请。 而江户城也是依靠着普请得到了快速发展,1601年江户大火全城焚毁,为江户幕府初代将军德川家康提供了削弱诸大名最好的机会,他发起天下普请要求天下诸侯出钱出人参与江户城的重建或者说扩建工作,从1603年开始经过近60年的持续施工,江户城的天下普请终于在1660年告一段落,而这时候已经是德川家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时代,江户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是大名们背上沉重经济枷锁的开始。 日本战国时代的城军事功能是最显著的特点 最开始的江户城其实更接近于欧洲中世纪的城堡,这种塔式堡垒最早完全是因为军事需要而存在,如同罗马城发源于台伯河畔的七座山丘,江户也建造在关东的七座小山上,因那个地区可以居高临下控制整个武藏平原。随着江户幕府新秩序的建立,江户开始更多的承担起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其城下町也随之高速发展,而1657年的明历大火不仅催生了新吉原的诞生也给了江户的城市建设打了一针兴奋剂。号称八百大町的大江户在幕府或者说幕府为代表的全国大名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后最终建成。 吉原游廓 江户从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过渡中,有着形形 *** 的人,他们的人生变迁恰恰反过来指明了江户的发展轨迹。 在江户成为全国的政治核心,德川家康赢得关原合战后,著名财阀三井家族的先祖三井高俊放弃了武士的长刀开始了酿酒的生意。正是靠着杯中物的营生,帮助三井高俊从手头并不宽裕的武士成为了商界的新星,也让他取到了行业大佬的女儿,这个12岁就嫁给了三井高俊的女孩,不仅帮衬了丈夫的生意,还为三井家族添了整整一打的后代。在12个子女中,老三——三井高利是最为优秀的,他在江户经营的分店也是最出彩的。1673年,当他累积了足够的财富后,他决定开始横向发展,名为越后屋的吴服店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个落魄武士后代开出的小店不仅很快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商店,甚至以他为源头的百货商场——三越百货的大楼直到今天还矗立在日本桥的核心地带。 日本桥三越百货本店 三井高利的成功得益于日本进入了和平稳定的江户时代,江户城市发展的同时不仅带来了大量有消费能力的武士,还使得大量商人手工业者拥有了足够的财富来消费越后屋的精美纺织物,这其中的源动力正是江户作为城市的转型升级。 江户的发展使得江户的城市范围如同一个不断扩张的的同心圆,圆心位置是作为军事堡垒的本城(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将军的居所——大奥就位于这里。而在半藏门内的本城西边则是被称为御三家,拥有征夷大将军继承权的尾张德川家、纪州德川家、水戸德川家的府邸,从本城向东北方向眺望则能看到大量谱代大名的府邸分布在从大手门到和仓田门一带。至于那些外样大名则是在南面的樱田门外,加速江户幕府倒台的井伊直弼被刺事件就发生在樱田门。更疏远的旗本武士和御家人的家宅则大多住在半藏门到神田桥门外的区域,你问我普通百姓在哪里,从东的常盘桥门到数寄屋桥门之外往东一直到海湾都是江户普通市民的天下。 江户 我们可以发现江户的发展得益于其优秀的区位因素,吸取了室町幕府钱多权少,对于大名控制力衰退的教训后,德川家康认定关东是武家政权的关键,而江户正是虎视整个东国的最好据点。随着德川家康统治的到来,江户也成了整个国家的核心,无论是到西国还是东北,都有便捷的航道,因此江户从区域中心逐渐变成了全国中心,而江户幕府长久而稳定的统治又保证了武士集团大量聚居江户,为了服务这波人,从各地赶来追寻江户梦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人力资源的丰富,产业兴旺也就成了必然结构。 当然为江户发展保驾护航的还有从幕府到民众一道贯彻的卫生政策,更干净的水系统,更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使得江户成为了旅行家口中的梦幻都市以及日本人心中梦想出发的地方。在日本「 ”百”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比如奇形怪状大聚会的百鬼夜行、比如神比庙多的八百万神灵,而江户的百万众也不例外,背后是江户幕府趋于成熟的武家统治模式。 东京都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文章标题: 如果说江户城是江户幕府的政权象征,那么为什么又要在京都建立二条城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250.html
文章标签:京都  幕府  又要  如果说  政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