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中国传统数学自宋末以后逐渐衰微。

时间: 2023-09-01 21:01: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为什么中国传统数学自宋末以后逐渐衰微。

中国的数学为什么不发达?

中国的数学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声誉和贡献,许多中国的数学家和研究成果被广泛认可,比如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现代数学家华罗庚等。然而,中国数学在近代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可能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中国数学不发达的原因:
1. 数学研究传统不足:在中国古代,数学往往被视为一种实用的学问,如古代的《九章算术》主要讲述的是一些实用的算法和技巧,而缺乏对数学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这种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数学的发展方向,使得中国数学在理论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2. 教育体制限制:中国的教育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创新和实践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也限制了数学的发展和创新。
3. 数学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数学方面的认知和态度也存在差异。在中国文化中,数学常常被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在西方文化中,数学更被视为一种文化和科学的探索和发现的工具。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中国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4. 社会经济条件:中国在近代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可能导致了在数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也限制了数学的发展和创新。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中国数学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国的数学研究和发展也在逐步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数学家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数学的发展和创新,相信中国的数学未来将会在国际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代的数学往往是经验主义的,也就是说是根据长时间的、多次的实践得出的规律,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只是一种归纳,但缺乏严格的证明。这和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我国的思维方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并不是很看重逻辑推理,不像西方哲学。
2.缺乏系统性。很零散,没有成为系统,以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为例,它只是交代了一个个的有趣现象和结果,章节是按照实用性(即农业生产)分的,却不成数学体系。

中国传统数学自元末以后逐渐衰微的原因?

下面的这篇文章是从CAJ 里面转出来的,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需要CAJ留个地址给你发过去.

宋元数学为何中断500年? 作者:.张森奉-2021.4

1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宋金元时代。此时在南方是“直把杭州作洋州”的偏安的小朝廷,北方则是面临着元军高压、岌岌可危的局面。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阶段却正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在很多方面,中国学者的工作在世界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某些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的人,也许不无教益;而这个黄金时代的突然消逝,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数学史上的灿烂群星

下面是一张简要的“星图”:
1247年,秦九韶写出了他的代表作《数书九章》。他不但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三斜求积法,改进了传统的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且记下了一些极为重要的贡献。其中之一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即正负开方术。它与现代通常所谓霍纳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而霍纳法在欧洲最早是在1802年提出的,这比秦九韶足足迟了554年。秦九韶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成就是著名的大衍求一术,这是关于一次同余式的理论,它在数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直到现在,国外的专著中还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以至国外有的学者认为,秦九韶是‘他的民族、他的时代以至一切时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1248年,在金国当过钧州知事,后隐居在哼山的李冶,写出了一本与《数书九章》同样重要的著作《测圆海镜》。几百年后的清代学者重新探讨此书时,就由衷地称赞说《测圆海镜》是“中土数学之宝书”。这部著作使我们对当时中国的数学面貌、特别是对天元术有一个比较系统
的了解。所谓天元术,用现代话说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而在李冶的书中,则正反映
了中国古代几何研究的特色—走代数与几何综合的道路。
在秦九韶和李冶之后,出现了另一个出色的数学家杨辉。从1261年到1275年十多年间,他先后写出了《详解九章算法》、《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等5种数学专著。在杨氏的著作中,最重要的特点是集中和发展了前辈数学家的数学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有:一般的二次方程解法乃至高次方程的解法;乘方求廉图;不同形状的堆垛公式等等,这些成果比欧洲要早几百年。
在北方,时代略后于杨辉的郭守敬是数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名家。其著作《授时历》中反映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首推平立定三插法,即所谓三次内插法。郭守敬明确地给出了三次内插公式,较之隋代天文学家刘悼编《皇极历》所用二次内插法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郭守敬所用的公式,在西欧,1670年才开始为格列哥里所用,晚了将近4个世
纪。
宋元数学高峰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是朱世杰,他的代表作是刊于1299年的《算学启蒙》和刊
于1303年的《四元玉鉴》。特别是后者,反映了中国数学的一个新高峰。首先,朱世杰把从贾宪、秦九韶、李冶以来关于高次方程的解法,从一元推到了多元(四元术),即四元高次方程组。
国外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则是18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了。而且朱氏还以四元术为工具,进一步讨论了招差术。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当时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从1247年到1303年,这就是后人推崇的“60年间的五大家”。

“星图”为什么突然消逝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问世之后,中国数学史上就呈现了一派沉寂不前的局面。足足300年的停顿,不,不仅仅是停顿,而是倒退,倒退到后代数学家读不到前代数学家的著作。唐顺之、顾应祥这样明代中叶的知名学者、古文家、数学家,主持风雅、翻刻图书的人物,竟也看不懂《测圆海镜》,看不懂立天元一。顾应祥写《测圆海镜分类释术》时,竟然将李氏的数学精华天元术删去。历史的大倒退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大倒退的原因

关于这个大倒退的原因,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有的人归罪于明太祖开始的 “八股取士”。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著名的学者顾亭林说过:“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八股的流毒所至,造成了一大批范进式的知识分子,这确实是阻碍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天下英雄,人吾殷中”,以考试做官,笼络人心的科举制度,早在唐太宗时期就开始了。而且直到清代也是八股取士,仍然出现从梅文鼎到华蓄芳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名家。可见儒家学说的统治,排挤和阻碍了科学、技术、艺术,当然也包括数学的发展,应该说是自古如此,似不能作为宋元以后数学中衰的根本原 因。
有的人归罪于中国古代数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譬如,指中国古代数学家只注重具体数字、中国数学家从未自发地发明任何记录公式的符号方法等等。所有这些论点都可以考虑。但是似乎
都不能作为13世纪数学高峰的陡然中断的决定性原因。因为所有这些缺陷,有的是事物发展过程
中的必然现象,它也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将逐渐克服,如关于逻辑论证的要求。有的的确可能阻碍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如平面上的筹算,恐怕很难处理四元以上的高次方程组,但不应该影响四元
术的流传。
笔者以为,答案是明确的,主要在于元代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和对知识分子的摧残。
关于前者,不用说宋元之际战争的残酷和破坏了,就谈元朝统治确立之后的一个史实吧,元
太祖居然想到要把汉人杀尽,把农田改为牧场!要不是耶律楚材的建议,整个中国恐怕已由农业
社会回到了游牧社会。落后地区征服先进地区给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据史册的记载是极为惊
人的。而这样,自然破坏了数学赖以发展的基础。事实上,现存的朱、郭以后的元代数学著作:如《丁巨算法》、贾亨的《算术全能集》、何平子的《详明算法》、严恭的《通原算法》,其中除最后一本涉及不定方程的不完备的解法外,其余都是很简单的算术习题,而这应该是和当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所以,数学倒退只是经济倒退、历史倒退的一种反映。
关于后者,这里也只举一个事例。元代统治者把他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
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娟、九儒、十丐。儒者,知识分子也,一下子放人了第九等,
位于娟妓之下,仅仅比乞丐高一等。在这种条件下,知识分子还能够干什么呢?哪里还有知识分子钻研“高等”数学的条件呢?懂得这一点,也就会懂得,以朱世杰的高才绝学,也终身流落民间,靠教数学过日子。而他教学二十多年,他的学生中并没有出现人才。这并不是朱教学无方,而是那个时代不容许人才的出现。
学术的流传,是一环扣一环的无穷无尽的接力赛,一环中断,就有可能导致学术的失传。从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到梅毅成的《赤水遗珍》,宋元数学足足中断了500年的事实,就是这
么一场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悲剧。

为什么中国古代不重视数学?

不要拿什么祖冲之、刘徽说事,人家西方春秋时就已经出现欧几里得了,后来还有托勒密,我们根本没法比,我就不相信中国古人对数学一点不感兴趣?
因为古代人重视的是道理,做人的道理。到几百年以前才有有了转变。
西周商高 西汉刘歆 东汉张衡。墨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科学家,他的门徒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方面都有所建树。后期墨家走向独树一帜的道路,放弃政治,埋首于科学,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果墨子的学说是正统的话,也许就不一样了。六艺里有数的
中国春秋时期的《墨子》一书就包含了大量科学知识,超过当时欧洲水平。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嘛,这些“奇技yin巧”就被人鄙视了
何以见得啊
中国古代掌握的科学形态和当今流行的科学形态不同而已
现在你所知道所谓的自然科学 仅仅是适用于某段时间 某段空间 不是通用 的科学 也不是最高级的科学
很简单,数学除非是达到很高境界,用来研究一些很悬的问题,平时找工和日常生活根本用不上那些高数,所以。。。。。。。。

元末明初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

元末明初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

元末明初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走向了衰落,处在这样一种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环境中,元中叶之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元末的几部著作只是对乘除捷算法有所改进。

元中叶之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元末的几部著作只是对乘除捷算法有所改进。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5年)修《永乐大典》,将前此的中国数学著作按起源、各种数学方法及音义、纂类等分类抄录。汉唐宋元数学著作在明代大都散佚,清中叶修《四库全书》,中国古算书多赖此重新面世。

中国数学历史:

元明之后,随着筹算捷算法的完备,珠算术产生并得到普及,明朝出现了一批有关珠算的著作。其最著者为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凡17卷,595问。此书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以珠算为主要计算工具,并载有珠算开方法。

此书在以后二、三百年问被多次翻刻、改编,流传之广是罕见的。程大位,字汝思,号渠宾,休宁(今黄山市屯溪区)人,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商,注意收集算经和数学问题,晚年撰成此书。

元末明初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

元末明初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走向了衰落,处在这样一种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环境中,元中叶之后,中国数学急剧衰落,元末的几部著作只是对乘除捷算法有所改进。

明代八股取士,思想禁锢严重,学者们很少留心数学,基本上抛弃了数学。顾应祥、唐顺之是明代数学大家,全然不懂天元术和增乘开方法。景泰元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十卷,收集历代应用题,亦抛弃了增乘开方法和天元术。

数学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数学

文章标题: 为什么中国传统数学自宋末以后逐渐衰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574.html
文章标签:衰微  中国传统  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