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25 18:00: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氛围相较于高中来说更加具有包容性。在大学中除了我们专业的必修课之外,其他的课程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课。但是有很多同学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有趣的课程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接下来给大家推荐几个我认为值得选择的选修课。
💡 影视鉴赏
影视鉴赏课程在每一学期的选课系统中总是占据选择人数最多的前几位,足以见得大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的热爱。影视鉴赏并不是单纯的看电影这么简单,而是通过选取和剪辑经典影片中的一些片段来帮助同学们深层次的理解片段中的含义以及场景布置,帮助学生提升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们喜欢这门课程主要是因为影视欣赏的课堂氛围很轻松,互动性很强,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可以发表对具体的影视作品的看法或者隐含的深层次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认为电影好看。
💡 恋爱心理学
近日武汉大学的选修课—恋爱心理学爆火,同学们不惜趴在窗户边上都要听,上课画面一度在网络刷屏。在大学中同学们想必都憧憬过一段美好的校园恋爱,谈一场健康的恋爱,开始并且保持一段积极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恋爱心理学作为大学中的选修课,在面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在感情受到伤害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无法派遣自己内心的苦闷。恋爱相处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在恋爱心理学这门课上都可以得到解答。
💡 心理学
心理学选修课能帮助同学们了解个体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形成关于社会心理现象的正确认识,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大学中选择心理学选修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身心理健康以及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在课上老师会结合社会热点或热搜话题,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心理现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判断,并指导其生活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美食品鉴
中华美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品鉴课也是在大学选修中被同学们所喜爱的课程。在课上老师会带着同学们品尝各个地区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例如北京烤鸭、新疆的大盘鸡、上海生煎、平阳炒粉干、东北拔丝地瓜、四川红糖糍粑、陕西肉夹馍等等。同学们在品尝后要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一门课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对于美食鉴赏的能力,也能体验到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以上就是我所推荐的大学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肖伯纳
步入大学,同学们会慢慢体会到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有许多有趣的选修课程可以给我们选择,以下是我喜欢的几门大学选修课:
——💖心理学💖
心理学也是大学里比较火的一门选修课,有的学校的课程名称是情感心理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导我们,健康既是一个终极目标,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提倡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善意义上的健康。
大学心理课程可以治愈心灵,让身心放轻松,所以,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心理学。心理学也是一门好玩又有趣还容易过的学科,老师通常也是以写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要求不高,几乎都可以过,不会挂科,轻松拿学分。
——💖太极拳💖
太极拳也是大学中深受同学们喜爱的选修课,因为太极选修课简单易懂,非常容易过,大多数学校只要求学生进行晨跑打卡活动,以及太极拳拳法录制视频考核,所以我也很喜欢这门选修课,对时间不够用的大学生非常友好,轻轻松松那学分。
而且打太极拳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柔韧度、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张的情绪等等,对身体大有益处。而且还可以在打拳的过程中沉淀自己烦躁的情绪,给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让自己的性格更加沉稳。
——💖减肥课💖
现在的孩子对自己的身材可是要求越来越高了,认为出门在外好身材也是一项加分项。尤其很多女同学们,天天身材焦虑,拼命地节食,往往却因为方法不对伤害到了胃部。
所以,上了大学以后,同学们会发现大多数学校都贴心地设立了健康的减肥课程。不过这门课程可不是谁想报名就能报的,学校这门课程的开设也是有门槛限制的,想参加减肥课,必须通过肥胖测试,看看结果是否是真的肥胖,并且危害到了身体健康。这门课程主要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地减肥,增强自己的体质,不让肥胖危害身体健康。
以上就是我觉得大学中最有趣的选修课,同时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上了两年的选修课了,最喜欢的一门,应该是宋代花鸟画临摹与研究。这门课对我来说意义还蛮大的,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课程,都很治愈我。
起初报这门课是因为另外一门书法课没有报上,加上自己还算喜欢画画的,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它了!
这门课的学生人数没有很多,大概是三十人左右,因此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多。
老师是个很温柔的人,总是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鼓励我们,哪怕是画画小白她也会看到你的长处并且真诚地夸赞你,和她相处真的特别舒服。
因为人数不多,教室也就显得空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块自己的小区域,随意发挥。
上课的时候,大家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画画,有疑问的时候和老师交流,教室仿佛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是可以和自己心灵进行交流的一处静谧之地。
第一次课,老师先是给我们大概讲了一下这门课的上课形式,宋代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以及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
第二次课是学会用勾线笔勾线,我们统一购买了宣纸、毛边纸、白云笔还有国画颜料,大家都对接下来的课程无比期待。
第三次课,我们开始挑选各自喜欢的模板进行临摹,一学期完成两张。
开始画画的时候,先用铅笔淡淡地临摹到宣纸上,再用勾线笔沾墨混水勾勒轮廓,等到勾线完成,就是重头戏了。
在勾线的基础上,根据成品画颜色的深浅,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水和墨再晕染。这个过程真的解压又治愈,你可以去感受不同的水和墨相遇所带来的各种惊喜。
晕染时,你可以感受到笔触和宣纸之间神奇的融合。每一次下笔和收笔,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享受和纸、笔、墨、水之间无言却丰富的交流。
上色的过程和晕染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花和鸟的色彩比较深,所以需要反复刷颜料上去。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最开心的,因为反复上色的时候,面前的画仿佛就这样一点点变得鲜活起来,在我眼中它就是有生命力的!
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两幅画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的快乐。每次画画的过程都像是自我的治愈,没有烦恼,没有喧嚣,唯有宁静与淡然相伴。
直到现在,我都还保留着画画的习惯,不开心的时候,感到烦躁的时候,把画本拿出来画一下,哪怕是十分钟,也能让我感到心绪被安抚。
选课的时候,怎么都想不到这门课会给我带来这样的意外收获,如果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的选择还会是它!
我在大学里最喜欢的选修课是兴趣拓展类和实用类的,例如"电影叙事与美学","日常礼仪与商务礼仪“。
其实选修课主要来自个人爱好与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选修课也算是除了专业课以外学生们能激起兴趣主动学习的课程,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是为了糊弄学分。如果你是真的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并且想了解学习的话,很有必要认认真真的选择。
说到选课可要尽早做选择与准备因为稍不留神就没有你的一席之地了,选修课是固定时间发布须在教务系统自主选修的,全校人参与所以名额满了自然就没办法。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通过选修课学习的感悟与建议:
第一,关于选课。与其随便选一门划水凑学分,上课无聊感觉度日如年,不如认真选一门感兴趣想学习了解的,学习一种实用的技巧和拓展认知与兴趣,这样不但修够了学分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何尝不是两全其美。
第二,关于选修课。选修课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但原则上学校基本都会要求选修一门线下课,线上课可想而知是热门因为轻松容易不用跑到教室去上,但是一般有趣的课和实用性较强的课都开设为线下,所以能经常亲身参与并且和老师互动,课堂氛围当然也是不像专业课那么紧张。
第三,我的感悟。我选修的电影叙事与美学,简而言之就是教你看懂电影解读电影想要传达的内容与价值观。因为平时作为一个资深影迷我很喜欢看电影,上课内容也是不要太爽,老师放一些经典电影和电影片段给我们看,看完以后给我们分析和互动。礼仪课算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了,我们不论在哪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所以礼仪教我们与人交往时在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的人交往。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我们学习选修课的目的不是仅仅是为了修学分,如果我们都为了修那么一点点学分而去水课、去浪费自己的的时间,那我只想说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正这些时间都是要花费出去的,学点有用的,学点自己喜欢的不好嘛。】
✌今天我就来分享两个我很喜欢的宝藏选修课!
【第一个是PS课】☑
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论我们未来想从事的方向是什么,多点技术傍身总归是没错的,像PS、视频剪辑之类的,就是一些很基础,并且平时应用也比较多的技术。
PS作为公共课来讲的话,讲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毕竟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带你入门,把所有的工具以及功能都给你讲到,中间也会掺杂一些案例来讲。最后结课的话,老师一般是会让同学们交一个ps作品,只要平时好好听课,还是比较容易的。
总体来说,实操性比较强,上起来不会太无聊,而且上完课后,以后的证件照就可以靠自己啦!
▏▏另:我觉得一些实操性比较强的课大多数来讲都是很不错的,不过像Python、Ms office之类比较难的实操,我觉得还是要慎重考虑。虽说我们不能为了修学分而浪费时间,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挂科啊。
【第二个是民俗风情】☑
不知道其他学校有没有这门课,或者可能不叫这个名字,反正就是关于旅游的公共课。既然现在出不了项目,那我觉得提前了解一些好玩的地方或者一些其他的地方的习俗也是不错的,就全当是为以后的旅游做铺垫了。
像这门课的话,一般老师就是会每节课给大家讲一些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景色,了解一些不同的人文文化。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很多好看的风景照以及一些活动的照片。
▏▏总得来说,还是比较有趣的✌,坐在屋里看世界。
✍【我觉得选修课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学习一些其他学院学到的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珍惜好这个机会。】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国粹———探知江西师范大学同学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江西师大最近掀起的一阵国学热潮使得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再度为其校的热点话题。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我们为之赞叹,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了迷茫:传统文化的前途何在?当代大学生究竟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以下为江西师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看法的系列调查,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收获和启示。 传统艺术,路在何方?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的重要载体就是传统艺术。问卷中当我们问起对于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等传统艺术的掌握程度时, 92% 的同学回答学过一点皮毛或者根本就不懂,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整体素质的大学生们,面对内涵丰富的传统艺术时,为何表现得如此近乎无知呢?
精巧而美丽的传统艺术,曾经满足了平民百姓对美的追求,在漫漫历史中找到生长的土壤,人们在接受和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在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然而,如今这个处处充斥着流行和竞争的年代,时尚快感代替着人们对传统的需求,更多时候传统文化只在理想层面发挥一点作用,更多的人还在想像它应该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传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人们忙于各种应酬,忙于生存的条件下,更对传统艺术少有问津了,有统计显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 1 万项,但是它们每天都在减少。
“课程太多,压力又大,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成为阻碍大家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占用大量时间去钻研这些著作,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专业课学习。然而,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适当阅读和学习,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带动专业课的学习。
“和我所学和以后发展的方向没有太大联系”,有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工科和理科),跟古代经史子集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之处,读古代经典文学会成为负担。其实不然,经史子集,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学等精髓都是为我们如何学习做人办事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或者说见解,它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处理矛盾,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需要经典中所提出的品格和精神。
“我很不喜欢这些东西,它们过于乏味、枯燥,没有创新。”初次阅读和接受它们,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是过时的。但毕竟那些都是前人总结的,经过历史长河的风浪考验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继承。
如今,人们很少主动学习传统艺术的原因,很大部分要归结于传统艺术自身离平常人还有一定差距,整个社会提供给人们学习传统艺术的机会比较少,在大中小学校园里的我们少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传统艺术。素质更加全面的大学生群里,在传统艺术这一方面,仍显得十分缺乏,出现调查中的数据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重视加强传统艺术的宣传。 2008 年 2 月起开始实施“京剧进中小学课程”工程,到 2009 年 7 月,工程就将完成在北京、天津等 10 省市的试点,那个时候,其它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民族乐器的推广也应该进行了,现在我们的校园内,已经找不到几个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画一幅优美国画的学生。保护和推广传统艺术,迫在眉睫。
今年参加两会提案的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我们现代化的速度太快了,我们这些千姿百态的文化,大地的文化迅速地消失了,而且是转瞬即逝,让你心疼”。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他今年提了这方面的提案,旨在呼吁民众和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不能让这些金子般的艺术消失,必须满怀热情地把我们的文化构成我们新的长城,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中国古典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髓,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必须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论。
传统文化,如何发扬?
你眼中的传统文化应该是怎样的: A. 古老刻板的 B. 过时的 C. 与时俱进的 D. 需要不断更新变化的 E. 可有可无的 F. 我们当代发展所必须的 这是最近江西师大对在校大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调查结果显示:选 A 、 B 、 C 、 D 、 E 、 F 的比率依次为 3% 、 1% 、 30% 、 48% 、 0% 、 18%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大约 50% 的同学认为当前的传统文化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是不那么完善的,所以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要不断地更新变化的。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 30% )认为传统文化是做到了与时俱进的,他们认为当今的传统文化是跟的上时代的潮流的,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的。另外,那 18% 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在他们眼中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是我们不该隔离的一部份。
整体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文化对当代的发展是存在相当大的作用的,对我们大学生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即使在当下许多人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没有用,积极地去追逐西方、韩国等外国的潮流文化,有的甚至渐渐淡漠了它。
但是当前的现状是 , 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不怎么了解和清楚,尽管觉得它对我们的作用很大,但是由于周身环境和自身的限制,还是没办法做到像学习英语那样去学习它,天天接触它。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该怎么做?
“这需要学校和我们自身都加深对它的重视,对于那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要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条件、培养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全民行动起来,把学习传统文化当做一种习惯。媒体等也要加强宣传,把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积极意义以一种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为更好的为我们现代化建设起到帮助,才能把我们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华发扬光大。”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建议到。
调查问卷显示, 75% 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有重要作用,另 25% 的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 96% 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学习古代先哲的思想,并表示会主动学习。可见,大家对于传统文化非常普遍的认同,基本都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对国家建设和个人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当问及对经史子集的态度时,答案就不像上面两题的答案那么集中,相对来说,选择“偶尔翻阅”的最多,其次是“敬而远之”。
采访中不少人一听到经史子集,就将其与“刻板、过时、食古不化”之类的词语等同起来,甚至说“没有听过”。
在 此,同学们在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上也向学校提供了很多想法和建议,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要把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后融入现代元素和新的价值观,融入当下的日常生活。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具体来说,可以多设置这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开展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知识竞赛,还可以多开办读书会交流会,校广播站和校报也可以添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少同学表示《百家讲坛》的那种平易近人、大众化通俗化的讲述方式在对大众的宣传和普及上是值得学习的。 以下为同学们三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场景一
3 月 6 日晚 19 点惟义楼W4208
得知星期六晚上国学班有课,记者来到现场进行体验和采访。晚上七点上课,六点半就有同学陆陆续续走进教室,让记者感到十分不解的是,除此课本《易经》之外,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许多尚未拆封的牙签!
七点刚到,一位年轻得出人意料的男老师拎着黑色公文包走了进来,他是任课老师徐闯。
这堂课讲的是第九章《大衍之数》,首先是老师带读一遍,然后同学们齐声读一遍。“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叻以象闰,五岁再闰……”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响起,同学们都很久没有这样齐声读过书了,神情激动。
然后,徐老师就对文章进行了讲解,那些初看不知所云的句子在老师一番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多方譬喻下竟也变得趣味十足。文中古人用乾坤之数与四时的相互关系运算,在五千年前就计算出一年有 360 天,推算出的世界上的物质种类数相当接近今天的科学结论,这些都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终于等到牙签“上场”了。原来,牙签是用来替代蓍草占卜用的。同学们的兴致极高,纷纷在老师的示范下动起手来,虽说“六爻成一卦”程序比较繁琐,大家都还是非常认真准确地完成了。接着,徐老师又详细解说了演算中的规律及解卦方法。徐老师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就喜欢“玩棍棍”,也因此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才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国学。以《易经》为例,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诗、书、礼、乐、易、春秋),绝不仅仅只是“算卦”。易经可以作为所有学科的一个基础理论模型,是后来所有哲学思想的源头,通过易经推演出了各门科学,无论是数学、天文地理、文学、医学等等,都可以从易经中找到相对应的地方,并且还能根据易经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当代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易经》依然有着学习价值。
最后,徐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希望青年一代把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毅坚卓、容载万物的美好品德传承发扬下去。
场景二
3 月 8 日晨 8 点惟义楼W7208
在 08 级传播学院的传播学课堂上,同学们做了一个关于“从传播过程看传统文化的传播”的案例分析,全班同学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5 到 6 人并进行讨论。大家对于“你认为谁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根据媒体特征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等一系列问题各抒己见,然后各组写好讨论记录,并通过一周的整理得出一份该组的总结。今天这堂课就是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组内的讨论成果,同学们各抒己见。“传统文化包括民间的手工艺品,少数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文学成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而那些名著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大家的意见,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是多姿多彩的,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方面。
这节课还设计了“根据媒体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这种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媒体传播通常不深入、不全面,有事还会带来很多误解,这样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媒体经常传播同样的信息,对于传统文化也是千篇一律,这样就起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缺少教育意义,过于娱乐化,这样传播传统文化就低俗化了。”
在关于“受者接受传统文化的心理及相应对策”问题上,有同学提出“接收者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的传播可能是一遍遍强制性地灌输,所以必须引导大家,提高接受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过于肤浅,同时认为是自己的就不会珍惜,所以必须克服这种自满心理。”
在讨论结束时,大家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结合专业课知识,收获是双重的。”
课后,任课老师袁爱清说:“研究传统文化于课堂中,是激发大家活学活用的热情,同时达到引发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针对日韩等国非常热衷汉文化,而中国人却有些漠视这一现象,就是为了让大家转变态度,看看别的国家怎么做,再审视一下自己,才发现我们有很多不足!”
场景三
4 月 16 日晚 19 点惟义楼W2202
这是不同寻常的课,这里有来自大二大三的同学,也有大一的同学,有专业课的同学,也有外专业课的同学,到底是什么课吸引了大家呢?它是文旅学院历史学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这里有来自文旅、美术、音乐、传播等学院三个年级的 80 位同学,在每周四晚上带着激情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
这门课的任课老师的是文旅学院的曹柯平老师,他对历史特别是考古有很多研究,今天要讲的是中国诗歌发展史,曹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西班牙文化遗产的照片,讲到古代西方西方文明,用一首西班牙的民歌引发大家的思考,让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中西方文化是相通的,比如诗歌乃至整个文学领域。
在一首《青花瓷》的背景音乐中,我们同时跟随幻灯片欣赏了古代青瓷中的代表,去感悟歌词中的意境。关于诗的意象和意境,曹老师用通俗语言解释说:“是个描绘的图画构成了意象,而意象的叠加组合成了诗歌的意境。”
课上大家分析了《诗经》中一些片段,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蒹葭》,曹老师给出了不同人做的不同翻译,并进行比较。而大家听着《兰花草》《十送红军》《牵手》等歌曲的词都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这让大家对《诗经》的语言有更加形象生动的认识了。
“风雨”一直是中国诗词之中常常提及的关键词,曹老师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其描写的不同特点,同时又得出一个感慨 , “现在的人也只能从那些古代诗歌里面吸取,很难创造出新的特点了。”
这门课程通常都是把音乐、图片贯穿于讲解之中,同时又通过许多对比,如古今、中西、现实与理想等等方面。这也恰恰迎合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兴趣和口味。
曹老师说:“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要建立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因为只有有了知识背景才可以领悟和思考。为什么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无视?那是他们对人文关注度不够,甚至有可能产生误会。我们只有尊重前人,认识世界,延续优秀精华的部分。同时也要避免浮躁的心情,克服文言文障碍,让主流实质延续下去,谦虚、谨慎,同时也要遵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关于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注:以上分类依照清《四库全书》。
关于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经典书目推荐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这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诸子以及诗词歌赋的经典。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更重要的是书中语言极其通俗流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见解精辟,是一本入门的好书。
《唐诗杂论》闻一多著,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还是一位诗人,用诗人的眼光去读诗,去研究诗人,多有卓见。抛却这些学术上的成就,其文本身即是一篇篇美文,尤其是说初唐四杰,论贾岛,论类书与唐初的李世民,举重若轻,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见识闳通的表述,引人入胜,确是高妙。
《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杜华平主编,以传统文化重要载体———韵文之鉴赏为主要内容,对其人文精神,其分体简史、形式、表现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作了全面的论述和介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