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没有介绍数学历史的书籍,以及每个数学知识的来历,形成,演变,与应用

时间: 2023-10-09 17:00: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有没有介绍数学历史的书籍,以及每个数学知识的来历,形成,演变,与应用

数学在历史中的应用

一、【数学的发展历史古今中外】

数学知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起源,并率先在几个文明古国开始了漫长的原始积累过程,人类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可供研究的原始资料,最著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纸草书和巴比伦楔形文字泥板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古埃及数学和巴比的水平,它们被视为人类早期数学知识积累的代表. 古埃及纸草书,是用尼罗河流域沼泽地水生植物的茎皮压制、粘连成纸草卷,用天然涂料液书写而成的.有两份纸草书直接书写着数学内容.一份叫做“莫斯科纸草”,大约出自公元前1850年左右,它包括25个数学问题.这份纸草书于1893年被俄国人戈兰尼采夫买得,也称之为“戈兰尼采夫纸草”,现藏莫斯科美术博物馆.另一份叫做“莱因特纸草”,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650年左右,开头写有:“获知一切奥秘的指南”的字样,接着是作者阿默士从更早的文献中抄下来的85个数学问题.这份纸草书于1858年被格兰人莱因特购得,后为博物馆收藏.这两份草书是我们研究古埃及数学的重要资料,其内容丰富,记述了古埃及的记数法、整数四则运算、单位分数的独特用法、试位法、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问题,以及数学在生产、生活初中中的应用问题. 古巴比伦泥板书,是用截面呈三角形的利器作笔,在将干未干的胶泥板上刻写而成的,由于字体为楔形笔划,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泥板,从19世纪前期至今,相继出土了这种泥板有50万块之多.它们分别属于公元前2100年苏美尔文化末期,公元前179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汉莫拉比时代和公元前600年至公元300年间新巴比伦帝国及随后的波斯、塞流西得时代.其中,大约有300至400块是数学泥板,数学泥板中又以数表居多,据信这些数学表是用来运算和解题的.这些古老的泥板,现在散藏于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并且被一一编号,成为我们研究巴比伦数学最可靠的资料.巴比伦数学从整体上讲比古埃及数学高明,古巴比伦人采用60进位制记数法,并计算出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其中2的平方根近似为1.414213.巴比伦的代数有相当水平,他们用语言文字叙述方程问题及其解法,常用特殊的“长”、“宽”、“面积”等字眼表示未知量,除求解二次、三次方程的问题之外,也有一些数论性质的问题.巴比伦的几何似乎没有古埃及的几何那么重要,只是收罗了一些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体积的法则,也许他们只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搞点几何.此外,巴比伦数学中有很明显的商业、农业和天文的应用背景. 我们可以说,在人类早期数学知识积累过程中,由于计数物件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随着记数法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运算,导致算术的产生;由于计量实物的需要,产生了简单的几何,随着农业、建筑业、手工业及天文观测的发展,逐渐积累了有关这些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经验知识,于是几何学萌芽了;由于商业计算、工程计算、天文的需要,在算术计算技巧的基础上,逐渐积累起代数学基本知识.但是,在这个阶段上,直到公元前6世纪,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我们今天所谓的“理性的数学”,而只是一种初级的“经验的数学”.麻烦采纳,谢谢!。

二、有哪位大神可以列举一下数学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为什么在历史发展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但在历史上, 限于技术条件,依据数学推理和推算所作的预见,往往要多年之后才能实现.数学为人类生产和生活 带来的效益容易被忽视.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到这一步:数 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差已大大缩短,特别是当前,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信息的数字化 和信息通道的大规模联网,依据数学所作的创造设想已经达到可即时试验、即时实施的地步.数学技 术将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直接、最及时、最富创造力和重要的实用技术, 一、数学与科学技术进步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确实令人赞叹不已.从远古时代 起一直是人们幻想的“顺风耳”,“千里眼”,“空中飞行”和“飞向太空”都在这一世纪成为现实.回 顾二十世纪的重大科学技术进步,以下几个项目元疑是影响最大的,而数学的预见和推动作用是 非常关键. (1)先有了麦克斯韦方程人们从数学上论证了电磁波,其后赫兹才有可能做发射电磁波的实 验,接着才会有电磁波声光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2)爱因斯但相对论的质能公式首先从数学上论证了原子反应将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预示了 原子能时代的来临.随后人们才在技术上实现了这一预见,到了今天,原子能已成为发达国家电 力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3)牛顿当年已经通过数学计算预见了发射人造天体的可能性,差不多过了将近三个世纪, 人们才实现了这一预见. (4)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完全是在数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数学家图灵和冯诺依 曼的研究对这一重大科学技术进步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5)遗传与变异现象虽然早就为人们所注意.生产和生活中也曾培养过动植物新品种.遗传 的机制却很长时间得不到合理解释,十九世纪60年代,孟德尔以组合数学模型来解释他通过长 达8年的实验观察得到的遗传统计资料,从而预见了遗传基因的存在性.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 了遗传基因的实际承载体,到了本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以 后,数学更深刻地进入遗传密码的破译研究.数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数学模型,数学研究和数学推断往往能作出先于具体经验 的预见.这种预见并非出于幻想而是出于对以数学方式表现出来的自然规律和必然性的认识,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预见的精确性和可检验性日益显示其重意义. 二、时代大潮的潮头 我们面临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的数学处理已经成为几乎所 有高科技项目共同的核心技术.从事先设计、制定方案,到试验探索、不断改进,到指挥控制、具体 操作,处处倚重于数学技术.众多新闻报道反映出这一时代大潮汹涌澎湃的势头.下面列举的仅 仅是其中一小部分.(1)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工业新产品研制设计的重要关键技术.1994年4月9日,被称为“百 分之百数字化确定”的波音777型飞机举行盛大隆重的出厂典礼.在过去,进行新机型设计,必须 对模型构件和样机反复作强度试验和空气动力学性.:试验.稍有不妥,就必须改变设计再来一轮 试验.新机种的研制周期长达十余年,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能源,采用了数学技术以后,所有的试验 可以通过精确设定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探索和修改都可以通过数学指令去实现.新机种 的研制周期从十多年缩短到三年半,大幅度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 (2)许多国家认识到,发展高清晰度电视是未来经济技术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日本和美国都 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有关研究,日本起步最早,但所研究的是模拟式的;美国虽然起步稍晚, 但所研究的是数字式的.经过多年的较量,数字式研究以其高度优越性取得关键性胜利.1994年 2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日本 *** 正式宣布,转向研究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承认数字式因其 优越性而得到世界多数国家赞同,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国际标准. 应该指出,电视屏幕不仅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可能通过联网成为信息传 递处理的工作面.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作岗位都将与之有关.数学技术在如此重要项目的激烈较量 中起了决定作用. (3)199=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现代高科技战争,其核心技术竟然也是数学技术.这一事实引 起人们不小的惊讶.美国总结海湾战争经验得出结论是:“未来的战场是数字化的战争”.干扰和失真是电磁波通信的一大难题.早在六十年代太空开发竞争的初期,美国施行.‘阿波罗登登月计划时,就已经意识到:由于太空中过强的干扰,无论依靠怎样精密的电子硬件设备 ,也 无法收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更不用说操纵控制了,采用了信息数字化、纠错编码、数字滤波等一整套数学通讯技术和数学控制技术之后,送人登月的计划才得以顺利完成,二十年后,在海湾战争 中,多国部队方面使用这一套技术把对方干扰得既聋又瞎,却能让自己方面的信息畅通无阻.采 用精密酌数学技术,可以在短短数十秒的时间内准确拦截对方发射的导弹,又可以引导对方发射 导弹准确击中对方的目标.也正是这一套信息数字化的数学技术,在开发高清晰度电视的竞争中 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开发。

三、数学历史发展表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与其同时出土的一本汉简历谱所记乃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所以该书的成书年代至晚是公元前186年(应该在此前).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 *** ,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生卒年代不详)和刘徽(生卒年代不详)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国魏人刘徽注释《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而且在其论述中多有创造,在卷1《方田》中创立割圆术(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的办法),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为解决球体积公式的问题而构造了“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祖暅获得正确结果开辟了道路;为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运用极限方法成功地证明了阳马术;他还撰著《海岛算经》,发扬了古代勾股测量术----重差术.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约于公元四-五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并作了解答,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在中国的滥畅;《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 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

四、历史上数学在建筑中是如何应用的

历史上,建筑和数学有着巨大的联系。

古代的数学家即是建筑师,反之亦然,他们应用高超的技巧建造金字塔、庙宇、渡槽、教堂和一系列直到今日我们 仍觉得美轮美奂、叹为观止的其他建筑。例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师也必 须是数学家。

在中世纪,大多数建筑和结构都含有一些教堂的寓意;这期间建 筑的数学因素几乎被人遗忘。在约1400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 型的建筑,它强调质感和内部空间来产生美学上令人愉悦的“画面”,同油画和 雕塑表现的一样。

这为观看建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改变了建筑和数学 的关系。

五、数学在历史过程中是怎样发展的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数学形成时期,初等数学,变量数学时期。

第一时期

数学形成时期,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时期

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三角。

第三时期

变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微积分(Calculus)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

六、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作为教授数学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其具体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二、数学史知识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好数学三、数学史知识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四、数学史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五、数学史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数学在历史过程中是怎样发展的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数学形成时期,初等数学,变量数学时期。

第一时期数学形成时期,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时期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直到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三角。

第三时期变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微积分(Calculus)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

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

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

八、数学的发展史论文

高中: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

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

"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

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

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

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

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

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

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

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

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

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

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

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

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

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

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

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

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

如:气温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

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 *** 数字。

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 *** 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 *** 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

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

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

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

九、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汉语拼音:shù 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或Math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

现时数学已包括多个分支.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则认为:数学,至少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

扩展资料: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而东西方文化也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欧洲文明发展出来几何学,而中国则发展出算术。

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中国的算筹),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件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如何去数抽象概念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人使用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各异的记数系统。

古时,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研究天文,土地粮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税务和贸易等相关的计算.数学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著名的数学著作有哪些

1、《张丘建算经》: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约公元5世纪)现传本有92问,比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各种等差数列问题的解决、某些不定方程问题求解等。自张邱建以後,中国数学家对百鸡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百鸡问题也几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词,从宋代到清代围绕百鸡问题的数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2、《四元玉鉴》:《四元玉鉴》是元代杰出数学家朱世杰的代表作,其中的成果被视为中国筹算系统发展的顶峰。它是一部成就辉煌的数学名著,受到近代数学史研究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但其美中不足的是,在四元玉鉴中,对於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求解高次联立方程组的消去法等解说过於简略,并且对於书中每一个问题的解法也没有列出详细的演算过程,故比较深奥,人们很难读懂。以致於自朱世杰之後,中国这种在数学上高度发展的局面不但没有保持发展下去,反而很多成就在明、清的一段时期内几乎失传。

3、《数书九章》:《数书九章》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当它还是抄本时就先后被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1842年第一次印刷后即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数书九章》最初叫《数术大略》或《数学大略》(9卷),分为9类,每类为一卷。约到元代时更名为《数学九章》,内容也由9卷改为18卷。明初抄本被收入《永乐大典》(1408),另抄本藏于文渊阁。明代学者王应遴传抄时定名为《数书九章》,明末学者赵琦美再抄时沿用此名。抄本形式流传到清代,1781年由李锐校订后收入《四库全书》。

4、《九章算术》:《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5、《孙子算经》:《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

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丘建算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元玉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学九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章算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算经

数学名著, 狭义上是指在数学上具有经典意义、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优秀数学著作。广义上也包括和数学有关的其他优秀著作,比如数学家传记、数学演讲报告、数学讲义等等。
科普类
1 拓扑学奇趣,[苏联]伏.巴尔佳斯基,伏.叶弗来莫维契编著,裘光明译
2 拓扑学的首要概念 作者:(美)陈锡驹(W.G.Chinn), (美)斯廷路德(N.E.Steenrod)著 一般附注:据1966年英文版译
3 Famous Problems of Elementary Geometry 作 者(德)克莱因(F. Kiein) , 译 者 沈一兵
4 奇妙而有趣的几何 作 者 韦尔斯
5 几何学的故事 作者:列昂纳多·姆洛迪诺夫
6 近代欧氏几何学 作者:(美)R·A·约翰逊著、单壿译
7 《古今数学思想》, (美)莫里斯·克莱因著,张理京等译 共4册
8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作者:(美)克莱因 著,李宏魁 译
9 数学珍宝:历史文献精选 著 作 者: 李文林
10《几何学的新探索》 作者:(英)考克瑟特(Doxeter,H.S.M.), (美)格雷策(Greitzer,S.L.)著
11 几何的有名定理 作者:(日)矢野健太郎著
12 什么是数学 作者:(美)R·柯,H·罗宾 著,I·斯图尔特 修订,左平,张饴慈 译
13 《证明与反驳》 作者:伊姆雷.拉卡托斯
14 数学与猜想(共两卷) G.波利亚,
15 《数学的发现》 作者:(美)乔治·波利亚 著, 刘景麟 等译
16 《怎样解题》 作者:(美)G·波利亚|译者:涂泓//冯承天
17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共三卷) 原出版社 USSR Academy 作 者 [俄]A.D.亚历山大洛夫 译 者 孙小礼, 赵孟养 裘光明 严士健
18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通俗数学名著译丛 作者:英国)a科克肖特
19 东西数学物语 作者:(日)平山谛 著,代钦 译 丛书名: 通俗数学名著译丛
20 来自圣经的证明(第3版)(英文版) 作者:(德)艾格尼,(德)齐格勒 著
21 计算出人意料(从开普勒到托姆的时间图景) 作者:伊法儿.埃克郎
22 爱丽丝漫游数学奇境 作者:(日)钓 浩康 著,吴方 译
23 费马大定理 又名: Fermat's Last Theorem 作者: (英)西蒙?辛格 译者: 薛密 副标题: 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
24 100个著名数学问题
25 数学中的智巧
26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尼克.阿诺德【英】等

传记类
1 《数字情种》(爱多士传) 作者:保罗.霍夫曼
2 《我的大脑敞开了——天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传奇》 作者布鲁斯.谢克特[美]
3 《女数学家传奇》 作者:徐品方
4 《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作者: 哈代 译者: 王希勇
5 《数学大师》 译者: 徐源 作者: (美)E·T·贝尔 副标题: 从芝诺到庞加莱
6 现代数学家传略辞典 作 者 张奠宙
7 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上、下集) 作 者 吴文俊
8 数学精英
9 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作者 (英)怀特

专业类
1 《从微分观点看拓扑》J.W.米尔诺
2 无穷小分析引论 Introduction to analysis of the infinite [作者]:欧拉
3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作者:艾萨克.牛顿
4 几何原本(13卷视图全本) 作者:(古希腊)欧几里得 原著, 燕晓东 编译
5 《数论报告》希尔伯特
6 《算术研究》高斯
7 《代数几何原理》哈里斯(Harris)
8. 《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
9. 《有限群表示》J.P.塞尔
10. 《曲线和曲面的微分几何》杜卡谟
11. 《曲面论》达布
12. 《数论导引》华罗庚
13. 《代数学基础》贾柯伯逊
14. 《交换代数》阿蒂亚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6《数学分析》曹之江等著
内蒙古大学数理基地的教材,偏重于物理的实现,会打一个很好的基础,不会盲目的向n维扩展。适合初学者。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7《数学分析新讲》张筑生
公认是一本新观点的书,课后没有习题。材料的处理相当新颖。作者已经去世。
8《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材,课后习题极难。
9《数学分析》徐森林著
与上面一本同出一门,清华大学教材。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试着看一看。书很厚,看起来很慢。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邓东翱著
也是一本可以经常看到的书,作者已经去世。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11许绍浦《数学分析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这些书应该够了,其他书不一一列举。从中选择一本当作课本就可以了。
《张丘建算经》《四元玉鉴》《孙子算经》
1 几何
1.1 几何原本
1.2 La Géométrie(几何学)
2 逻辑
2.1 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
2.2 数学公式汇编(Formulario mathematico)
2.3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2.4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3 信息论
4 数论
4.1 算术研究(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或译整数论研考)
4.2 关于小于给定值的质数(On the Number of Primes Less Than a Given Magnitude)
4.3 数论讲义(Vorlesungen über Zahlentheorie)
4.4 数论,从汉默拉比到勒让德的历史的方法(Number Theory, An approach through history from
Hammurapi to Legendre)
4.5 数论导引(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umbers)
5 微积分
5.1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5.2 普通读者的牛顿原理(Newton's Principia for the Common Reader)
6 数值分析
6.1 流数法(Method of Fluxions)
7 博弈论
7.1 博弈的演变和理论(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7.2 博弈和经济行为的理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7.3 论数字和博弈(On Numbers and Games)
7.4 数学玩家的制胜之道(Winning Ways for your Mathematical Plays)
8 分形
8.1 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和分数维度
9 早期手稿
9.1 兰德数学纸草书(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
9.2 九章算术
9.3 阿基米德重写本(Archimedes Palimpsest)
9.4 沙计算手册(The Sand Reckoner)
10 教科书
10.1 纯数学教程(Course of Pure Mathematics)
10.2 问题求解艺术(Art of Problem Solving)
10.3 原逻辑: 标准一阶逻辑的元理论入门
11 流行读物
11.1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11.2 数学世界
12 算术
12.1 算术:或者说,艺术的基础(Arithmetick: or, The Grounde of Arts)
12.2 校长的助手,实用和理论算术的综述
13 抽象代数
13.1 现代代数(Moderne Algebra)
14 线性代数
15 代数几何
15.1 代数凝聚层(Faisceaux Algébriques Cohérents)
15.2 代数几何和解析几何(Géométrie Algébrique et Géométrie Analytique)
15.3 代数几何基础(Éléments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15.4 代数几何研讨会(Séminaire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15.5 代数几何
16 泛代数
17 群论
18 单群
19 拓扑
19.1 拓扑学
20 图论
21 范畴论
21.1 数学工作者的范畴(Categories for the Working Mathematician)
21.2 计算科学的范畴论(Category Theory for Computing Science)
22 序理论
23 三角学
24 微分几何
25 微分拓扑
25.1 微分观点看拓扑(Topology from the Differentiable Viewpoint)
26 代数拓扑
26.1 代数拓扑
27 分形几何
28 离散数学
29 组合论
30 集合论
30.1 简单集合论(Naive Set Theory)
30.2 基数和序数(Cardinal and Ordinal Numbers)
30.3 连续统假设的一致性(The Consistency of the Continuum Hypothesis)
30.4 集合论和连续统假设(Set Theory and the Continuum Hypothesis)
31 优化原理
31.1 新变分法(The New Variational Method)
31.2 线性规划分解原理(Decomposition Principle for Linear Programs)
31.3 网络流和一般匹配(Network Flows and General Matchings)
31.4 路径,树和花(Paths, trees and Flowers)
31.5 定理证明过程的复杂度(The complexity of theorem proving procedures)
31.6 组合问题中的可归约性(Reducibility among combinatorial problems)
31.7 单纯形算法有多好?(How good is the simplex algorithm?)
31.8 线性规划和多项式时间算法(Linear Programming and Polynomial time algorithms)
31.9 线性规划的新多项式时间算法(New polynomial-time algorithm for linear
programming)
31.10 凸规划的内点多项式算法(Interior Point Polynomial Algorithms in Convex
Programming)

有哪几本数学书是对数学史上影响重大的,这几本书叫什么名字

1、《几何原本》(Elements of Euclid)
欧几里德(Euclid,前300-前275?)古希腊数学家.
本书的印刷量仅次于《圣经》,是数学史上第一本成系统的著作,也是第一本译成中文的西文名著.原名《欧几里德几何学》,明朝徐光启译时改为《几何原本》.全书13卷,从5条公设和5条公理出发,构造了几何的一种演绎体系,这种不假于实体世界,仅由一组公理实施逻辑推理而证明出定理的方法,是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此书从写作的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活动起着持续的重大影响,直到19世纪非欧几里德几何出现以前,一直是几何推理、定理和方法的主要来源.
2、《算术研究》(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l,1798)
高斯(C.F.Gauss,1774-1855),德国数学家.
“数学之王”的称号可以说是对高斯极其恰当的赞辞.他与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的名言“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贴切地表达了他对于数学在科学中的关键作用的观点.他24岁时发表了这本书,这是数学史上最出色的成果之一,系统而广泛地阐述了数论里有影响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推倒了18世界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革新的数论开辟了通往19世纪中叶分析学的严格化道路.高斯立论极端谨慎,有3个原则:“少些;但要成熟 ”:“不留下进一步要做的事情”.
3、《几何基础》(The Fuadations of Geometry,1854)
黎曼(B.Riemann,1826-1866),德国数学家.
黎曼是19世纪最有创造力的数学家之一.虽然他没有活到40岁,著作也不多,但几乎每篇文章都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本篇是黎曼在格丁根大学任大学讲师时的就职演讲,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题为“关于构成几何基础的假设”.在演讲中黎曼独立提出了非欧几里德几何,即“黎曼几何”,又称椭圆几何.他的这一关于空间几何的独具胆识的思想,对近代理论物理学发生深远的影响,成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几何基础.
4、《集合一般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a General Theory of Aggregates,1883)
康托尔(G.Cantor,1845-1918),德国数学家.
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是19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本书是康托尔研究集合论的专著.他通过建立处理数学中无限的基本技巧而极大地推动了分析和逻辑的发展,凭借古代与中世纪哲学著作中关于无限的思想而导出了关于数的本质的新的思想模式.
5、《几何基础》(The Fuadations of Geometry,1899)
希耳伯特(D.Hilbert,1862-1943),德国数学家.
希耳伯特是整个一代国际数学界的巨人.由高高斯、狄利克雷和黎曼于19世纪开创的生气勃勃的数学传统在20世纪的头30年中主要由于希耳伯特而更为显赫著名.在本书中,希耳伯特用几何学的例子来阐述公理体系的集合理论的处理方法,它标志着几何学公理化处理的转折点.希耳伯特的名言:“我必须知道,我必将知道”,总结了他献身数学并以毕生业务使之发展到新水平的激情.
6、《测度的一般理论和概率论》(General Theoey of Measure and Probability Theory,1929)
柯尔莫哥洛夫(A.N.Kolmogorov,1903-1993),苏联数学家.
柯尔莫哥洛夫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苏联数学家.他对许多数学分支贡献了创造性的一般理论.此篇论文是研究概率的名作,在随后的50年中被人们作为概率论的完全公理而接受.在1937年又出版《概率论的解析方法》一书,阐述了无后效的随机过程理论的原理,标志着概论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7、《论<数学原理>及其相关系统形式不可判定命题》(On Formally Undecidble Propositions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and Related Systems,1931)
哥德尔(K.Godel,1906-1978),美籍奥地利数学家.
哥德尔在本篇中给出了著名的哥德尔证明,其内容是,要任何一个严格的数学系统中,必定有用本系统内的公理无法证明其成立或不成立的命题,因此,不能说算术的基本公理不会出现矛盾.这个证明成了20世纪数学的标志,至今仍有影响和争论.它结束了近一个世纪来数学家们为建立能为全部数学提供严密基础公理的企图.
8、《数学原理》(Elements Mathematique I-XXXIX,1939-)
本书的署名是布尔巴基(Bourbiaki),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对现代数学影响巨大的数学家集团.在本世纪30年代由法国的一群年轻数学家结合而成他们把人类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按照数学结构整理而成为一个井井有条、博大精深的体系,已出版的近40卷的《数学原理》成为一部经典著作,成为许多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参考指南,并成为蓬勃发展的数学科学的主流,这套巨著究竟何时算完,谁也说不清.但是这个体系连同布尔巴基学派对数学的其他贡献,在数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文章标题: 有没有介绍数学历史的书籍,以及每个数学知识的来历,形成,演变,与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213.html
文章标签:来历  演变  数学知识  书籍  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