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28 11:01: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公元3世纪,即西晋咸宁年间,“摸金校尉”(盗墓贼)不准,发现了一座战国大墓,墓主人乃是战国魏襄王。
不准在魏襄王墓中收获颇丰,盗墓界因此而震动,魏襄王墓被盗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最终传到了官府。
于是官府将墓葬封锁,并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数十车记满古文的竹简。这些都是当时不准看不上的东西,还被他拿来当作燃物照明。但是对于史学家们来说,墓葬里面任何带有文字的东西,那都是最珍贵的宝贝。
消息传到皇宫,晋武帝司马炎非常重视,立即派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以及一大批学者前往清理研究。最后他们将散乱的竹简定次排序,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释文,编成了《汲冢书》,即《竹书纪年》。
这是一本由魏国史官编撰的史书,大致是记载了三皇五帝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其成书年限大概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比司马迁的《史记》早了大概200年。
虽然其中一部分被不准给烧了,只余下十三篇,但也是非常宝贵的史料了。
仅仅是其成书时间比《史记》早这一点,就足以让其在史学界获得超高的地位!
但事实上,《竹书纪年》在中国史学界长期不被人可,甚至是被当作一本异书,而禁止传播。
究其原因,乃是《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内容与《史记》大相径庭,完全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历史观。
我不妨举几个例子:
1、尧舜禹不是禅让
众所周知,“尧舜禹”在《史记》乃是禅让传位,贤者居之,传位一段佳话,更是让我们对于那段历史有着美好的向往。但是在《竹书纪年》里,每一次“禅让”都是一次血腥的政变。舜是超级大反派,他囚禁了尧,并最后将其杀死,夺取其帝位,占有了他的家眷。
而夏地的禹因为不服舜的统治,起兵反抗,并最终将舜击败,成为了新的首领。失败的舜被流放到苍梧,并死在了那里。
2、伊尹不是贤臣
《史记》中记载伊尹,乃是的一代贤臣,当时商王太甲无道,伊尹便夺了他的权力,代替其治理国家。三年后,太甲痛改前非,伊尹又立马还争于他,并尽心辅佐。
在《竹书纪年》中,这是一场国王与国相的权力之争,先是伊尹政变夺权,放逐商王太甲。三年后,太甲潜回国都,杀掉了伊尹,重新夺回了权力。
3、武王伐纣非正义
《史记》中记载武王伐纣乃是正义之战,当时纣王无道,周武王姬发联合天下诸侯共讨之。并在牧野之战中得到奴隶们的支持,成功推翻了暴政。
在《竹书纪年》中,商周本就敌对,周文王姬昌就是在与商朝的战斗中失败被俘,然后囚于朝歌。而武王伐纣,其实就是两大势力为了争夺天下的一场战争。而且当时乃是周武王乘商朝主力征讨东夷,国内空虚,发兵攻打,最终灭亡了商朝。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史记》彷佛就是经历了两段完全不同的历史。
谁是谁非,不得而知!
虽然《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早,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一定就是真的!
因为其成书背景乃是战国时期,而且还是靠篡权夺位这样不正当手段立国的魏国,"三家分晋",以下克上,完全背离礼制。这和《竹书纪年》中的阴谋政变如出一辙。
因为按照《竹书纪年》所表现出来的理论,以下克上,乃自古有之,上古时代就是血腥的政变。
如此一来,其"三家分晋",以下克上,就可以说是顺天下大势而为,合理合法,无需受到道德的谴责。
所以出于宣扬合法性的目的,其史官很可能会在魏王的授意下,篡改历史。
更重要的是原本的竹简已经失传,现存的无论是《古本竹书纪年》,还是《今本竹书纪年》,都是后来编的,《古本》是宋代编的,《今本》是清代编的,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话说回来,《竹书纪年》确实要比《史记》更加的符合人性。要知道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茹毛饮血的上古时代,缺乏生产物资、缺乏道德支撑、杀戮和鲜血才应该是主旋律。而《史记》中的上古先民们,远比后人来得高尚、儒雅,很是神奇。
那么既然如此,为何《竹书纪年》还会被封杀?
其实原因很简单:历史服务于政治!
我们常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时代,《史记》被奉为史家正朔,得到了统治者们认可。那么其他的学说理论,只要是和儒家相违背的,那就是异端,需要打压。
《竹书纪年》出现在了一个儒家学者们主导史学界的时代,打破了儒家建立的古代历史体系,自然不会得到承认。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如果是真,那么几乎揭开了“禅让”背后血淋淋的伤疤;如果是假,那又为何要造假?
一、不准与汲冢竹书
准确来说,不准(音否彪)才是历史上最有“贡献”的盗墓贼,也是我们所知古人盗古人墓的典范。
他来自公元3世纪的魏晋时期,是河南新乡卫辉市人。他盗的是位于河南汲县的魏襄王墓!
其实,在秦始皇焚书的举措之下,各国史籍已经基本无存。但这次不准的盗墓行为,却意外地发现了共计10车、凡书75篇、其言10万余言的竹简文书。 史称“汲冢竹书”!
二、竹书纪年
汲冢竹书,被晋武帝派人清点整理为《古本竹书纪年》,到了明代再次整理为《今本竹书纪年》传言其成书要比《史记》早200多年!
那么,它与司马迁的《史记》,究竟何者更为可信?我们从一个著名公案入手:那就是关于商王朝的存在时间,从盘庚迁殷至武王灭商。
《竹书纪年》记载为273年;《史记》中记载为773年;两者之间竟然相差500年!
所幸,由于有考古出土了甲骨文这种自证性质的“史料”存在,王国维先生最终研判出:《竹书纪年》是正确的,它纠正了《史记》中一个罕见的错误!
三、关于禅让
既然《竹书纪年》中商王朝的记载比《史记》更可信,那么其上记载的有关“禅让”的信息是否同样可信?
毕竟,它几乎冲击了儒家之根基道德体系: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是否“囚”、“放”这些血淋淋的字眼之后,才是历史上关于“禅让”制的真实面目?很多人都说,看到竹书纪年这段上古惊天阴谋之后,真的让人三观崩塌!
其实,细心之人会发现两点可疑之处:
1.这批竹书出自魏国魏襄王墓中
2.这批竹书曾被晋武帝派人整理
想想“三家分晋”,想想“司马代魏”,所以,曾经有人怀疑过有关《竹书纪年》里的所谓“毁三观”,实际上是代曹魏而立的西晋司马氏故意篡改成“血雨腥风”——目的是为了给自己逼迫曹魏「禅让」找合理理由,而利用《琐语》编造了各种杀来杀去的故事。
《竹书纪年》本身就是魏国与晋国的史官一起撰写的,如果他们两国的记载与天下共识有这么大的差异的话,那么,那时候肯定已经是大新闻,严重点,还会引发战争——魏晋两国会被尊《周礼》的国家联合围剿,一点都不夸张!
好了,阳Sir言尽于此,大家自由发挥,欢迎热烈讨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