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1 12:00: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2、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3、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4、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5、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6、〈〈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7、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
12、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3、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4、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
15、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16、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1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19、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0、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21、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2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23、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4、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2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27、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9、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3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2.关于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
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可供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时引用,也可用于说明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后两句生发议论,说吃饭的人有几个真正理解每一粒粮食中都凝集着农夫的辛苦,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可供引用告诫人们爱惜粮食,珍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也可用于论述农业生产的辛苦,强调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3、高筑墙,广积粮。——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朱元璋向朱升询问当时的形势及策略,朱升告诉他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的献策,受到朱元璋的称许。因为不管保证战争的胜利还是保持政治的稳定,“广积丰粮”都是十分重要的。
4、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5、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政论家晁错《论贵粟疏》
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
晁错是西汉政论家,汉景帝的“智囊”,他主张“重本抑末”,奖励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积贮物力财力,打击商人投机牟利。
《论贵粟疏》是他一篇极有名的议论文章。这段话说明了积贮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雄厚的物力、财力的储备,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也能保持政局的稳定。
3.关于“节约粮食”的好言好句爱惜粮食 为国分忧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
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 我国人口众多。
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 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1996年,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以来,我国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近10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年均产量较上一个10年增长了10%以上,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结构显著改善,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手段更加灵活,实现了立足国内粮食自给的预定目标。
粮食生产的发展消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担忧,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连续三年增产,达到9949亿斤,不仅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实现“十一五”末粮食总产达到1万亿斤水平的规划目标。
但在形势出现转机之际,更要对目前存在的困难保持清醒认识。 首先,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日益突出。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较粮食产量峰值时的1998年减少了1.2亿亩,接近18亿亩的底线,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优质耕地。
同时,粮食播种面积也下降到15.6亿亩,与农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15.5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基本持平。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近乎到了不能继续减少的临界水平。
我国还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年度间、区域间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二是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惯性增长的势头。根据有关报告,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至2033年前后达到15亿的峰值后方可缓慢下降。
人口增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这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三是气候变化加剧影响增大。
据统计,我国因灾年均损失粮食在1000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1/10。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趋于频繁,从而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四是农民依靠种粮增收的空间有限。近年来国家持续增加了“三农”方面的投入,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但总体上农民种粮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制约,未来提高种粮收益的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不少粮食主产区,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粮食生产的物力、人力和技术不足。
其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粮食在总量基本实现平衡的同时,品种结构的不平衡问题日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小麦和稻谷口粮品种基本实现紧平衡目标。综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分析报告,2006年我国小麦产销略有盈余100亿斤左右,稻谷产销略有缺口,但不超过100亿斤,甚至更少。
两大口粮品种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稻谷,在过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费量增长达83%,以大米为口粮的人口比例已达到60%,且产量波动大、储存难,是引发市场变化的先导和敏感品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二是玉米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4.描写“玉米”的诗句有哪些1、《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唐代: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2、《悯农》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扩展资料:
玉米的价值: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
2、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
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矗。
3、工业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
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5.关于节约粮食的美言片段1、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
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饿殍遍野;没有了粮食,盖世英雄也手无缚鸡之力……总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撑的,人不能脱离粮食而生存。2、一颗汗水一粒米,粮食生产不容易。
酒足饭饱常思远,美味佳肴莫忘饥。城镇扩大耕地减,浪费增多罪过深。
节约必须年年提,粮食还得日日惜。世界粮食日,粮食金贵要牢记,请君千万要珍惜。
3、莫忘那战争年代,粮食缺少受饥饿,无数英雄尽折腰,多少妇孺身弃荒,饥民处处尽乞讨,背井离乡弃家园。现今还有偏远区,经济落后有天灾,缺粮少医待给养,期盼温饱喜眉望。
“世界粮食日”提倡节约援建设,扶助贫困人有责。4、一束阳光的温暖,一场细雨的滋润,一回花粉的传播,一次辛苦的劳作,才结出一颗谷物;一次讲排场的后果,一回摆阔气的代价,却瞬间浪费无数食物。
世界粮食日,珍惜颗粒,爱惜粮食!5、战争就是打钱粮,粮食送给人民军队,战胜日寇得解放;和平也需粮保障,粮食普济天下灾民,人人温饱喜洋洋。世界粮食日,珍爱每一粒粮食,让粮食造福社会,温饱百姓!6、送你一束麦,平安总相伴;送你一粒米,快乐跟着你;送你一颗豆,成功把你绕;送你一车稻,幸福循环倒。
世界粮食日,爱粮如爱金,有粮不担心,愿你爱惜粮食,生活更香甜!7、一粒大米一个心愿,几代人的温饱责任我们承担;一粒小米一个遗憾,勿忘饥荒时亲人命丧黄泉。珍惜粮食是生活富裕的信仰不变,世界粮食日,祝你珍惜粮食幸福多,健康快乐如意长。
8、小小一颗粮,温饱大任当,幼时吸废气,转化纯正氧。成熟结硕果,丰收入粮仓,变身为食物,人类饱饥肠。
也曾入药物,为健康护航,也曾化饲料,牛羊来喂养。世界粮食日,愿君能惜粮,耕种多辛苦,一年地里忙,粮食作用大,珍惜最光荣!9、品尝着美味佳肴,回味着琼浆玉液。
大嚼着香饼锅巴,享受着京味麻花。手提着礼品米糕,眼看着回乡油饼。
“世界粮食日”提醒:节约粮食不能忘,辛勤劳作禾浇汗。粒粒粮食皆辛苦,节约颗粒积成山。
手中有粮心不慌,献国备荒光荣传。10、粮食生产不容易,颗颗粒粒要珍惜;粮食生产不简单,丝丝缕缕要爱惜;粮食生产费时日,点点滴滴要怜惜。
世界粮食日,惜粮光荣,杜绝浪费。11、粮食是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生活的平安保障,是幸福的营养,是快乐的乐章,是发展的后盾,是强大的脊梁。
世界粮食日,愿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粮食。12、种下一粒种子,需要播洒十成汗水,付出百倍辛劳,加诸千分爱心,才能收获万颗粮食。
世界粮食日,请珍惜他人的劳动,珍惜粮食。13、粮食危机频繁出现,浪费粮食实在可耻。
积极控制粮食消耗,节约粮食无尚光荣。让浪费粮食的现象得到遏制,让节约粮食的行为养成习惯。
世界粮食日,愿人人奔小康,世界享太平。14、白花花的馒头凝聚了粮农的血和汗,绿油油的青菜装载了菜农的辛与劳,肥壮壮的猪羊饱含了蓄民的苦与乐,美滋滋的味道提醒你要记得:尊重他人劳动的艰与辛。
世界粮食日,让我们珍惜粮食,从点滴做起。15、浪费了粮食,后果很严重。
你浪费粮食,他浪费粮食,人人都浪费粮食,徘徊在温饱线的人们口粮堪忧。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珍惜粮食,为国分忧。
16、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家常菜多点温馨,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做多少。
交际饭少点排场,不攀比,不摆阔,吃不完兜着走。世界粮食日,请爱惜粮食,关爱生命。
17、饥饿是痛苦的,饥饿的来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挨饿,所以我呼呼地球村的村民们,请珍惜每一寸土地,请节约每一粒粮食,每餐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了,浪费是有罪的!18、世界粮食日,祝福送给你,赠你吉祥麦,好运总不断,赠你平安米,健康乐开怀,赠你金钱谷,财源滚滚来,赠你相思豆,爱情真甜蜜,赠你八宝饭,幸福又美满。
19、小麦应有玉米的理想,大豆应该像西瓜一样成长。保护环境自然风调雨顺,精耕细作当然五谷丰登。
温饱不忘节俭,富裕能够淡然。有粮的日子,阳光灿烂。
世界粮食日,爱惜粮食,感恩生命!20、珍惜粮食,适量定餐,减少浪费 ,不搞攀比,以节为荣,浪费耻辱, 不扔剩饭,不倒剩菜, 遇到浪费,勇敢制止,节约宣传,进行到底,饭菜浪费,后果不堪,偏食挑食,赶快结束, 饭店进餐,饭菜适度,若有剩余,打包回家。 世界关注,节约粮食,祝愿朋友,快乐执行。
21、十月十六粮食日,监督消费身边人,讲究排场比阔气,浪费粮食行为恶,自身价值降几级,不是中华好儿朗。积极宣传惜粮食,明白浪费严重果,节约光荣浪费耻,观念改变人心舒。
世界粮食日子到,愿你从身边做起,从现在你我做起,节约粮食传短信,美好家园共维护!22、世界粮食日来到,积极当好节约人,能吃多少盛多少,避免浪费饭菜倒,饭店吃饭懂节约,点菜点饭不浪费,若有剩余饭和菜,带回家来下顿餐。还得当好消费者,做到均衡饭菜食,不挑食物不贪购,改变不良消费习,树立低碳消费观,科学文明消费吃 。
23、十月十六日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紧密围绕“团结起来,战胜饥饿”,齐心协力付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从当前、从点滴做起,把节约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2、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3、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4、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5、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6、〈〈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7、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
12、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3、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4、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
15、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16、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1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19、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0、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21、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2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23、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4、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2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27、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9、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3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2.关于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
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可供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时引用,也可用于说明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后两句生发议论,说吃饭的人有几个真正理解每一粒粮食中都凝集着农夫的辛苦,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可供引用告诫人们爱惜粮食,珍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也可用于论述农业生产的辛苦,强调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3、高筑墙,广积粮。——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朱元璋向朱升询问当时的形势及策略,朱升告诉他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的献策,受到朱元璋的称许。因为不管保证战争的胜利还是保持政治的稳定,“广积丰粮”都是十分重要的。
4、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5、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政论家晁错《论贵粟疏》
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
晁错是西汉政论家,汉景帝的“智囊”,他主张“重本抑末”,奖励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积贮物力财力,打击商人投机牟利。
《论贵粟疏》是他一篇极有名的议论文章。这段话说明了积贮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雄厚的物力、财力的储备,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也能保持政局的稳定。
3.关于“节约粮食”的好言好句爱惜粮食 为国分忧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
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 我国人口众多。
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 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1996年,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以来,我国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近10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年均产量较上一个10年增长了10%以上,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居民膳食结构显著改善,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手段更加灵活,实现了立足国内粮食自给的预定目标。
粮食生产的发展消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担忧,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实现连续三年增产,达到9949亿斤,不仅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也可望提前实现“十一五”末粮食总产达到1万亿斤水平的规划目标。
但在形势出现转机之际,更要对目前存在的困难保持清醒认识。 首先,粮食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日益突出。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较粮食产量峰值时的1998年减少了1.2亿亩,接近18亿亩的底线,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优质耕地。
同时,粮食播种面积也下降到15.6亿亩,与农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15.5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基本持平。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近乎到了不能继续减少的临界水平。
我国还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年度间、区域间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二是人口总量仍将保持惯性增长的势头。根据有关报告,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至2033年前后达到15亿的峰值后方可缓慢下降。
人口增加直接推动了粮食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这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三是气候变化加剧影响增大。
据统计,我国因灾年均损失粮食在1000亿斤左右,相当于每年产量的1/10。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趋于频繁,从而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四是农民依靠种粮增收的空间有限。近年来国家持续增加了“三农”方面的投入,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但总体上农民种粮收益仍然偏低,而且受人多地少、分散经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制约,未来提高种粮收益的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不少粮食主产区,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致使投入粮食生产的物力、人力和技术不足。
其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粮食在总量基本实现平衡的同时,品种结构的不平衡问题日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小麦和稻谷口粮品种基本实现紧平衡目标。综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分析报告,2006年我国小麦产销略有盈余100亿斤左右,稻谷产销略有缺口,但不超过100亿斤,甚至更少。
两大口粮品种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稻谷,在过去的20年,城市大米消费量增长达83%,以大米为口粮的人口比例已达到60%,且产量波动大、储存难,是引发市场变化的先导和敏感品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二是玉米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4.描写“玉米”的诗句有哪些1、《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唐代: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2、《悯农》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扩展资料:
玉米的价值: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
2、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
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矗。
3、工业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
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5.关于节约粮食的美言片段1、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
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饿殍遍野;没有了粮食,盖世英雄也手无缚鸡之力……总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撑的,人不能脱离粮食而生存。2、一颗汗水一粒米,粮食生产不容易。
酒足饭饱常思远,美味佳肴莫忘饥。城镇扩大耕地减,浪费增多罪过深。
节约必须年年提,粮食还得日日惜。世界粮食日,粮食金贵要牢记,请君千万要珍惜。
3、莫忘那战争年代,粮食缺少受饥饿,无数英雄尽折腰,多少妇孺身弃荒,饥民处处尽乞讨,背井离乡弃家园。现今还有偏远区,经济落后有天灾,缺粮少医待给养,期盼温饱喜眉望。
“世界粮食日”提倡节约援建设,扶助贫困人有责。4、一束阳光的温暖,一场细雨的滋润,一回花粉的传播,一次辛苦的劳作,才结出一颗谷物;一次讲排场的后果,一回摆阔气的代价,却瞬间浪费无数食物。
世界粮食日,珍惜颗粒,爱惜粮食!5、战争就是打钱粮,粮食送给人民军队,战胜日寇得解放;和平也需粮保障,粮食普济天下灾民,人人温饱喜洋洋。世界粮食日,珍爱每一粒粮食,让粮食造福社会,温饱百姓!6、送你一束麦,平安总相伴;送你一粒米,快乐跟着你;送你一颗豆,成功把你绕;送你一车稻,幸福循环倒。
世界粮食日,爱粮如爱金,有粮不担心,愿你爱惜粮食,生活更香甜!7、一粒大米一个心愿,几代人的温饱责任我们承担;一粒小米一个遗憾,勿忘饥荒时亲人命丧黄泉。珍惜粮食是生活富裕的信仰不变,世界粮食日,祝你珍惜粮食幸福多,健康快乐如意长。
8、小小一颗粮,温饱大任当,幼时吸废气,转化纯正氧。成熟结硕果,丰收入粮仓,变身为食物,人类饱饥肠。
也曾入药物,为健康护航,也曾化饲料,牛羊来喂养。世界粮食日,愿君能惜粮,耕种多辛苦,一年地里忙,粮食作用大,珍惜最光荣!9、品尝着美味佳肴,回味着琼浆玉液。
大嚼着香饼锅巴,享受着京味麻花。手提着礼品米糕,眼看着回乡油饼。
“世界粮食日”提醒:节约粮食不能忘,辛勤劳作禾浇汗。粒粒粮食皆辛苦,节约颗粒积成山。
手中有粮心不慌,献国备荒光荣传。10、粮食生产不容易,颗颗粒粒要珍惜;粮食生产不简单,丝丝缕缕要爱惜;粮食生产费时日,点点滴滴要怜惜。
世界粮食日,惜粮光荣,杜绝浪费。11、粮食是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生活的平安保障,是幸福的营养,是快乐的乐章,是发展的后盾,是强大的脊梁。
世界粮食日,愿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粮食。12、种下一粒种子,需要播洒十成汗水,付出百倍辛劳,加诸千分爱心,才能收获万颗粮食。
世界粮食日,请珍惜他人的劳动,珍惜粮食。13、粮食危机频繁出现,浪费粮食实在可耻。
积极控制粮食消耗,节约粮食无尚光荣。让浪费粮食的现象得到遏制,让节约粮食的行为养成习惯。
世界粮食日,愿人人奔小康,世界享太平。14、白花花的馒头凝聚了粮农的血和汗,绿油油的青菜装载了菜农的辛与劳,肥壮壮的猪羊饱含了蓄民的苦与乐,美滋滋的味道提醒你要记得:尊重他人劳动的艰与辛。
世界粮食日,让我们珍惜粮食,从点滴做起。15、浪费了粮食,后果很严重。
你浪费粮食,他浪费粮食,人人都浪费粮食,徘徊在温饱线的人们口粮堪忧。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珍惜粮食,为国分忧。
16、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家常菜多点温馨,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做多少。
交际饭少点排场,不攀比,不摆阔,吃不完兜着走。世界粮食日,请爱惜粮食,关爱生命。
17、饥饿是痛苦的,饥饿的来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挨饿,所以我呼呼地球村的村民们,请珍惜每一寸土地,请节约每一粒粮食,每餐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了,浪费是有罪的!18、世界粮食日,祝福送给你,赠你吉祥麦,好运总不断,赠你平安米,健康乐开怀,赠你金钱谷,财源滚滚来,赠你相思豆,爱情真甜蜜,赠你八宝饭,幸福又美满。
19、小麦应有玉米的理想,大豆应该像西瓜一样成长。保护环境自然风调雨顺,精耕细作当然五谷丰登。
温饱不忘节俭,富裕能够淡然。有粮的日子,阳光灿烂。
世界粮食日,爱惜粮食,感恩生命!20、珍惜粮食,适量定餐,减少浪费 ,不搞攀比,以节为荣,浪费耻辱, 不扔剩饭,不倒剩菜, 遇到浪费,勇敢制止,节约宣传,进行到底,饭菜浪费,后果不堪,偏食挑食,赶快结束, 饭店进餐,饭菜适度,若有剩余,打包回家。 世界关注,节约粮食,祝愿朋友,快乐执行。
21、十月十六粮食日,监督消费身边人,讲究排场比阔气,浪费粮食行为恶,自身价值降几级,不是中华好儿朗。积极宣传惜粮食,明白浪费严重果,节约光荣浪费耻,观念改变人心舒。
世界粮食日子到,愿你从身边做起,从现在你我做起,节约粮食传短信,美好家园共维护!22、世界粮食日来到,积极当好节约人,能吃多少盛多少,避免浪费饭菜倒,饭店吃饭懂节约,点菜点饭不浪费,若有剩余饭和菜,带回家来下顿餐。还得当好消费者,做到均衡饭菜食,不挑食物不贪购,改变不良消费习,树立低碳消费观,科学文明消费吃 。
23、十月十六日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紧密围绕“团结起来,战胜饥饿”,齐心协力付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从当前、从点滴做起,把节约粮。
一贯1000文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汉书·律历志上》 一斤16两 肉价不知道 古时一般吃两餐甚至一餐具体多少不知道 但那时亩产200+ 还得上税十五税一(最好时三十税一) 实在不知道 没数据没法算 抱歉 你说的是汉朝的黄金还是金?汉代金是指金属的意思,金有三种,黄金、白金(白银)、赤金(黄铜),汉代一般赏赐某人多少多少金,是指黄铜而不是黄金。
如果赏赐黄金是需要专门说明的
下面这段是搜到的资料 主要是计算北宋时期的贵金属 你可以重点看一下《潜规则》的那部分 因为《万历十五年》和《潜规则》都是明史的研究著作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
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
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
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
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
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
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
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
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
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
.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
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
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
一盎司为28.3克。
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
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
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
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
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
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
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
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
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
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
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
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
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
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
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
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
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
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
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
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
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
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
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
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
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
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
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钱币流通
三国时期刘备的益州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东汉末年遭受的战乱也较中原为轻,故社会经济比北方发展较快。
蜀汉建国以后,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护理都江堰,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
北伐曹魏之始,诸葛亮又先后在汉中一带实行屯田制度,不仅减少了军粮运输,也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蜀汉的手工业以盐、铁和织锦业等最为发达。
特别是成都的织锦“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一大来源。
蜀都成都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财货山积,纤丽星繁。”其兴盛景象可以想见。
孙吴所在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起步较晚,故最为落后。
但由于这里战乱较少,加之北方人民大量迁居江南,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加之吴国建立前期又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遂使耕田面积显著扩大,耕作技术和农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魏国创立后,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行屯田制,招募无地或无生畜的农民,统一组织耕种官田,这是组织流民归农的有效办法,在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对组织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增强魏国的实力、统一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广人稀的地方,扩大开辟面积,兴修水利,提高产量;建置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
当时江南的武昌是冶炼中心,连铜合金银制造业也很发达,此外造船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
当时魏国有很多的商业交通贸易中心城市,还和海外的一些国家有贸易交往,商业经济也很发达。
西晋统一全国后,农业上推出了占田制和课田制 ,这是西晋的主要土地制度。
当时的西晋面临着经过三国长期战争后的经济萧条局面。
西晋采取了奖励农桑、表彰生产的经济政策,召回流民,增加农业人口,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官吏。
此外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
到了东晋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农业上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大量开垦荒地。
实行精耕细作,推广牛耕使耕田的速度加快了,产量大为提高。
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防治水患灾害,使得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
手工业方面,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质量也更好。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当时纸张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和绢锦。
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
总之三国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逐渐稳定,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在我国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竞相铸钱,铸钱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
当时曾经把铸钱用的原材料——铁,拿出来“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
可见钱币之多,已到了何等程度。
当时人们的思想认为钱能操纵人的命运,主要表现在社会风气贪财如命。
晋武帝卖官,钱入私门。
私门(有权势人)出卖官爵,是贪财的一种方法。
士族自矜门第清高,对商贾极其贱视。
法令规定市侩都得戴头巾,巾上写明姓名及所卖物品名,一脚着白鞋,一脚着黑鞋。
商贾的社会地位很低,可是士族多兼做商贾,并不因为商是贱业而不屑为。
例如大名士王戎有许多园田,亲自拿着筹码算账,昼夜忙得不得了。
家有好李,怕买者得好种,钻破李核才拿到市上出卖。
有势力人家霸占水利造水碓,替别人舂米取酬,称为舂税。
潘岳《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一家人生活舒适。
可见经营商业是贪财的又一方法。
晋惠帝时,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积财物成巨富。
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八百余人,还有大量的珍宝钱财和田宅。
可见劫夺是贪财的又一方法。
《晋律》规定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
贪财即使犯了罪,不一定是死罪,赎死罪也不过黄金二斤,所以只要有钱财可得,任何一种方法他们都敢采用。
晋国统治阶级爱钱,唯钱是求,后世称为“钱鬼”。
而这些也影响了社会上的人,金钱支配了人们的交往、言谈、行事等等。
我国古代用谷物、布帛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东汉时更加盛行。
到我国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了。
据史书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在南北长期对立中,尽管战争总是不断,但在战争的空隙,经济的交往总是连绵不断,商品交换非常活跃;而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货币的使用几乎废弃,在商品交换中都是使用绢帛。
从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品种来看,北朝需要南朝的物品有甘蔗、橘柚,以及北方官员、贵族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南朝急需北朝的物品有:马匹、骆驼、皮毛制品等等。
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官方主办的“通市”,由南朝、北朝的官方主持;二是走私,这种走私在民间、官员、军队中间都有。
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也就是宋国、魏国战后的第二年,北魏向宋国提出两国“互市”的要求,朝廷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江夏王义恭、建平王宏、何尚之、何偃等,都表示赞成互市,但柳元景、王玄谟等大臣反对马上互市,理由是“虏虽说互市,实为窥测国情,答应了他们,必生边患”。
但朝廷考虑到两国互市可取得不少的经济利益,最后还是同意了。
我国古时候经常用谷物、布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在王莽篡位及东汉时期,有时在市场上谷帛也代替货币充当过流通领域内的支付手段,只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范围较广,以致在社会上曾经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不准使货币”的现象。
这是因为市场上钱币缺乏。
晋朝统治者主要沿用汉朝的“五铢钱”货币,因此,铸币数量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
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记载,当时南朝的宋大臣范泰,曾写奏议反映国库货币减少,市场流通使用的货币奇缺的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因此,人们在市场上不得不用谷帛当做货币流通,而且货币制度也不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较大,魏晋前期,东晋、宋、齐、梁、陈偏安江南;后来,北方先有五胡十六国,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相继更替。
由于朝代不断改换,致使货币制度很不统一,南朝的货币制度在北朝行不通,北朝的货币制度在南朝也不能实行,所以人们宁肯在南朝、北朝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而不愿意收受货币。
当时市场物价波动剧烈,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南齐大臣刘缵看到北魏的市场上金、玉、珠宝价格比南朝低了好几倍,感到奇怪,北魏派出接待的主客令谎称:“我朝不重金玉,所以贱同瓦砾。”还有,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
由此可见,当时南朝、北朝市场物价差别如此之大,人们认为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收受谷帛比收受货币风险小,安全有可靠保证。
以上这些就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的一些特点。
可以看出,当时是起码是没有文这个货币单位的!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
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
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
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
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
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 *** 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
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
“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
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
“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
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
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
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 *** 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
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
货币单位相当混乱。
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
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
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
即北洋 *** 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
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
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
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
俗称“洋长洋短”。
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
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
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
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
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
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 *** 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
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
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
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
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
南京 *** 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
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
于是,南京 *** 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
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
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
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
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
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
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
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
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
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
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
民间称为“袁大头”。
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
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
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
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
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
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
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
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
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
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
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
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追问
纯属复制,我看过,不过不错,比上面那个人好多了,还能去找找。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