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半年粮食用尽也不决战,是顾虑张绣刘表会倒向袁绍,还是自己兵力只有袁绍十分之一呢

时间: 2023-09-28 07:00: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半年粮食用尽也不决战,是顾虑张绣刘表会倒向袁绍,还是自己兵力只有袁绍十分之一呢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损失有多大,战后还有没有机会翻盘?

官渡之战是三国第一场大战,袁绍的兵力史书记得很清楚,步兵10万人,骑兵一万人,但是曹操的兵力史书却讳莫如深,说曹操兵不满万,这个不太可信,官渡之战刚开始时,曹操打得是游刃有余,白马之战斩颜良,延津之战杀文丑,连胜两场,连斩袁绍两员大将。

如果光看开头,总会产生曹操占了上风的错觉,实际上官渡之战曹操一直打得很艰难,因为袁绍把全部兵力集中于一处与曹操打起了消耗战,虽然战争起初损失折将,但在官渡中后期,袁绍以强大的实力跟曹操硬碰硬打消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曹操一度产生放弃与袁绍对峙的念头,并写信询问荀彧,然后荀彧坚决地告诉曹操不能后撤,于是曹操就继续坚持了下去,直到袁绍阵营的许攸叛逃到曹操阵营,并把袁绍大军屯粮之处告诉了曹操,曹操亲自带兵击破并烧毁了袁绍大军的粮草,才彻底地打败了袁绍。

因此,传统意义上,把许攸投降作为曹操取胜的关键因素,甚至说没有许攸的投降,曹操必败无疑,那么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许攸的投降呢?袁绍为什么会失败呢?

曹操这个人善于用兵,在打官渡之战前,曹操打了一系列的胜仗,从打败黑山军、白波军、匈奴兵到青州黄巾军,曹操几乎没有败过,再到后来与吕布、陈宫进行兖州争夺战,以及下邳之战打吕布,几乎都是以胜利告终,曹操打仗的特点是谋略,而且善于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其实是曹操主动挑起的,公元198年,曹操征徐州下邳的吕布,吕布向河内太守张扬救援,张扬决定救援吕布,但是被部下杨丑,杨丑是亲曹操的,准备投靠曹操,但是杨丑又被部下眭固所杀,眭固是亲袁绍的,就准备带兵投靠袁绍,结果被曹操派出史涣、曹仁、乐进、徐晃等将攻打眭固,最后斩杀的眭固,同时曹操也吞并了河内郡。

河内郡的地盘大多在黄河以北,这样曹操就头一次把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北,而黄河一直是曹操与袁绍默认的分界线,现在曹操扩张到黄河以北,就引发了袁绍的猜忌,再加上袁绍正好在199年平定了公孙瓒,于是就开始着手准备攻打曹操,所以可以看到,官渡之战就是曹操引发的。

曹操既然引发了官渡之战,他当然有着必胜的把握,当时袁绍占据了河北四州,但是经历了多年的战争,199年3月袁绍才消灭公孙瓒,三个月后袁绍就开始筹备官渡之战了,河北四州虽然实力强大,但是自从袁绍到达河北之时,就一直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根本没有停歇的时间。

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河北四州,曹操同样占据了豫州、兖州、徐州、司隶州等中原四州,实际上袁绍与曹操的实力相差并不多,袁绍只比曹操有一个优点,就是袁绍四周的敌人没有曹操多,曹操的南边有孙策(孙权)、刘表,西边有马腾、韩遂,内部还有刘备时不时捣乱,在地缘战略上,曹操不如袁绍,在军事实力上,曹操强过袁绍,在军事谋略上,曹操强过袁绍,在人口物产上,袁绍强于曹操。

所以,官渡之战前后,袁绍与曹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差不多就是实力相当,袁绍投入了十一万军队,曹操手下的军队也有这么多,但是分散在各地,既要守卫许都,还要防备南方及西北的敌人,在官渡前线的军队并不多,最多也就是三到四万。

当官渡之战打成消耗战时,曹操陷入了困境,因为这是袁绍的实力长处,这对曹操来说是不利的,他必须寻找击败袁绍的办法,虽然曹操有退兵的想法,我认为他只是想听听荀彧的意见,荀彧告诉曹操要坚守,这坚定了曹操取胜的信念,绝对不是因为缺粮的问题,要知道曹操收编的30万黄巾军家属,这批人全部在后方为曹操屯田,再加上曹操统一了中原四州,内部早就消除战争了,不会连官渡之战打了几个月就缺粮食了。

再说许攸的叛乱,想一想许攸为什么会叛逃?史书上说他在后方的家属犯了法被抓了,如果是这样,那许攸的叛逃不是把他家属全部坑了吗,他这一叛逃,他留在袁绍后方的家属不要被诛杀三族了吗?这一分析就显得许攸叛逃有些不合逻辑,许攸的叛乱更像是袁绍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导致的。

袁绍从公元190年进入冀州开始,仅仅用于不到十年时间就收复了河北四州,这个发展速度就连曹操也比不上,袁绍本是豫州汝南人,他的集团内部有一部分豫州人,比如逢纪、郭图、许攸、辛评等人,但是更多的是河北四州人,比如审配、田丰、沮授等人,掌握大权的以河北士人为主,毕竟袁绍的势力主要在河北。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逢纪与审配自成一派,在袁绍去世后拥立袁绍小儿子袁尚,而辛评、郭图一派拥立袁绍长子袁谭,双方就开始自相残杀,两派的政治斗争不可能是在袁绍去世后开始的,肯定在很早就开始了,包括许攸的叛逃,很有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史书没有记载。

袁绍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迅速平定河北四州,绝对是有能力的一个人,但他也有缺点,比如对于手下人才的控制就不如曹操,同时袁绍这个人无法平息手下两派的冲突,或者这根本就是袁绍故意为之,然后他在中间找平衡,从而控制整个河北四州。

另外从袁绍把自己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派到河北四州一州一个来管理,这也看出袁绍不信任外人,不信任的根源还在于不自信,或者没有很好的手段掌控手下人,不像曹操,把手下人管得服服帖帖,袁绍多半是管不住或者管不好,导致内部斗争互相倾轧很严重,举个例子,曹操烧乌巢时,郭图建议攻曹操大本营,但张郃建议重兵救乌巢,结果袁绍听郭图,而张郃提了正确意见,却又担心自己被害,于是投降曹操,这种事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袁绍内部经常发生的。

这就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争斗激烈,而袁绍没有很好的办法来管控,导致内部斗争影响到外部战争,比如许攸叛逃、张郃、高览投降,这都是内部斗争的明证,也是袁绍失败的原因。

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只带了八百骑兵逃回北方,他损失了所有的10万步兵和近万骑兵,就算河北四州有百万人口,但是想要招揽一支十万的军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诸葛亮的能力,在关羽、刘备损失了近十万军队后,用了五年时间才训练出一支用于北伐的军队来看,袁绍想要再次与曹操大战,至少也得五年时间,可是曹操会给他时间吗?

袁绍除了军队人数的损失,还损失了很多将领和谋士,比如颜良、文丑、淳于琼、沮授、张郃、高览、许攸、田丰,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拥有的,此外,还损失了无数的粮食、物资,更重要的是袁绍损失了自信心和在天下的威望。

军队、谋士、将领、粮食、物资还可以通过时间来寻求,但是自信心和威望损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袁绍的失败与刘备的失败如出一辙,都是壮士暮年最后一搏的失败,这一败,袁绍就知道自己将永远无法翻身,同时曹操也不会允许他翻身,更不会给他翻身的时间。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官渡之战袁绍的失败,注定了彻底的败亡,袁绍一回到冀州,后方就发生了叛乱,这个叛乱不是袁绍手下看到袁绍大败想要投靠曹操,就是曹操鼓动袁绍手下发动叛乱,而且像这样的叛乱会此起彼伏,袁绍不是刘备,他手下没有诸葛亮,袁绍也就是平定叛乱之后不久就病倒了,然后在公元202年就去世了,他完全没有翻盘的任何机会存在。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官渡之战,可以说袁绍打得很不情愿,也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起初,曹操是不敢惹袁绍的,毕竟,袁绍麾下毕竟有精兵十多万,地盘也很大,占据着冀、青、幽、并四州。无论是在军队人数上,还是后续物资跟进能力上来说,曹操始终难与之匹配。

随后曹操灭了吕布等,袁绍坐不住了,决定先发制人。可是,袁绍是有雄胆但没有雄志,要不要出兵一事,自己心里也没有一个底。谋士们各执一半,主张出兵者,认为曹操枭雄该灭,不主张出兵者,认为袁绍虽然兵多,但军心不齐,再者伐曹,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众人你一言我一言,袁绍都觉得对,但底下就热闹了,谋士之间互相争执,都在强调着战与不战的道理。类似这样的商议,反反复复,多次以袁绍头疼或者家事散了,没有结果。不仅如此,田丰主张在曹操攻打徐州之际,兵发许都,本可以一战定乾坤的招数,也被袁绍否决了。

开战无恒心,无目的。袁绍原本看不起曹操,要不是曹操势力威胁到他,他是不会出兵的。建安四年,袁绍突然有了主意,听从一些谋士的建议,开始进兵。稍微懂得兵法的人,都明白兵贵神速,然而袁绍大军一路上是拖拖拉拉,从将士们身上根本看出斗志。袁绍本人,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此一战究竟要灭曹还是弱曹。虽然排兵布阵,也能按部就班,但多是战争中的一些习惯性思维罢了。

放走许攸,误用酒徒淳于琼守辎重。许攸虽然人品不好,但还是有一定的谋略的,可是在人才济济的河北,袁绍自然看不上他,许攸一怒之下跑去投降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到来,鞋子都顾不得穿,出门迎接。许攸投靠曹操以后,提出截断袁绍的粮道,曹操起初觉得不可行,但许攸告诉他,守粮道的是淳于琼这个酒囊饭袋,曹操立即领兵前往。乌巢粮库被烧,袁绍军中斗志因此降低了不少。

连失二员虎将,袁绍再无战心。乌巢失利,文丑、颜良相继被杀,袁绍一个劲儿地痛哭,并无再度激励军中士气,一雪前耻,而是想着退兵,主帅如此,士兵们就不必说了,溃败是情理之中的。

官渡之战中,曹操斩杀袁绍军士七万多人,袁绍的有生军力只剩其三,损失颇大,伤及根本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终因羞愧难当,气绝身亡。纵然袁绍不死,就其性格和战后军力,若能守住本土,他也算得上是一代英雄。然而,官渡之战后,曹操势力大增如虎添翼,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袁绍无论如何是不会再有翻盘的机会了。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实力雄厚的袁绍,奠定了其北方的霸主地位。不过在这次战役中,尽管袁绍被击败,但财大气粗、兵力雄厚的袁绍仍然颇有实力。袁绍坐拥四州之地,手下兵精粮足,即使在官渡之战中败北,仍然是北方势力最大的诸侯。而曹操由于周边强敌环伺,兵力粮草不足等问题,一直自顾不暇,给袁绍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但让人不解的是,袁绍在官渡战败后,从此一蹶不振,基本没了什么作为,最后郁郁而终。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官渡之战后袁绍尚有余力,为何却没能东山再起?

首先,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伤亡惨重,可以说大伤元气。袁绍不仅损失了大量的精兵,而且人才损失殆尽。袁绍手下的河北四庭柱,颜良和文丑战死,高览和张郃投靠了曹操。其手下最有才华的谋士田丰和沮授,一个自杀一个心灰意冷,他的身边只剩下没什么才华但喜欢争权夺利的郭图、逢纪之流。虽然袁绍能够在河北再征募一支庞大的部队,但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把他们锤炼成和以前一样的一支精兵,最关键的是袁绍手下无人可用。所以,官渡之战后,袁绍已经很难再有所作为。

其次,袁绍在官渡战败后,其内部长期积压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三国志》载:冀州城邑叛绍者,绍稍复击定之。也就说,袁绍在官渡战败后,河北当地的豪强士族纷纷起来叛乱,把袁绍折腾个够呛,袁绍战败后的两年一直在平叛,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余力再和曹操争霸,所以始终没有什么作为。同时,袁绍阵营内部士气低落,各派系争权夺势,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把袁绍整得焦头烂额。袁绍感觉力不从心,危机随时可能爆发。所以在官渡之战后,袁绍一直把精力放在打压地方士族豪强和压制内部斗争上,根本没有余力和心思去和曹操争霸,错失了东山再起的有利时机。

最后,官渡之战对袁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导致袁绍失去了信心和斗志。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内心是非常痛楚的,不管是官渡之战的打击,还是内部频频出现的矛盾,让他非常难受。郁郁寡欢的袁绍从此整日借酒浇愁,日益消沉,最终因心情积郁而病死。袁绍死后,河北集团由于失去了主心骨,诸子争权夺利,河北陷入混乱,强大一时的袁绍集团分崩离析,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灭掉。即使如此,曹操仍然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平定河北。如果当初袁绍没有消沉,重整旗鼓,即使打不过曹操,曹操想拿下河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好的一把牌被袁绍打得稀巴烂,只能说,袁绍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打败了兵力数倍于自己的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那么,曹操为何能够打败袁绍呢?

三国初年,袁绍的兵力、政治势力以及出身都远优于曹操,但他却在官渡一役大败,导致以袁绍为首的冀州集团轰然倒塌。那袁绍为什么会在优势状态下败于一个势力不大的曹操?

三国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奠定了三国势力消长的基础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今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几个要点

官渡之战是史上少数几个以少胜多的战争例子。曹操以少数的兵力对抗河北的袁绍在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坐拥北方势力的基础

历史上评论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袁绍在于袁绍有以下几个失误

1.袁绍的优柔寡断

在曹操整合了华北的势力之后决定忽略袁绍而先攻打刘备袁绍本来可以趁着曹操出兵攻打刘备之时出兵夹击。后来却因为他的优柔寡断而选择按兵不动最后失去了这个机会

2.袁绍的不听劝谏

和优柔寡断相对的袁绍却也展现出他刚愎自用的一面,当一开始袁绍要出兵攻打曹操时,田丰便力劝袁绍不可出兵 投入曹操的阵营 将袁绍把粮草屯在乌巢的事情全部说出。可是袁绍自以为握有兵力的优势定可战胜曹操反而把持反对意见的田丰关在狱里。甚至在两军对战的过程当中,手下谋士沮授每每向袁绍献计又不被袁绍采纳。袁绍此番的后果导致了人心的背离之后许攸背叛了袁绍,曹操便派兵火烧乌巢使得袁绍失去了补给士气大落。曹操便挟带着这样的优势,一举击败袁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3.袁绍败于用策。

纵观整个官渡之战,我们可以发现,袁绍在开始还是有极大优势的,但为什么我说他败于用策呢?官渡一役后期,袁绍失许攸一臂膀,且一意孤行不听劝阻,开始打“糊涂仗”,定然要败。

4.袁绍败于用人。

袁绍在京城时曾以“战国四君子”自居,多养门客与死士。但他却只待见“海内外有名之士”。意思就是说他袁大公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得,你得出名,人家才待见你。而曹操用人就不同了,不拘一格。只要是你有能耐,有计策,哪怕以前偷过东西,品行不好,甚至骂曹操祖宗十八代(如陈琳),都没关系。我们都知道,汉代选拔官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看品行道德,但这样一来,朝廷中就基本上是一些“有德无才”之人,清廉忠心不假,但却无法为朝廷出谋划策。曹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人才上大下工夫(例如许攸去投奔,曹操赤脚迎接等)。那袁绍呢?略显刚愎自用,不听审配、许攸之策,一意孤行,致使众叛亲离,不得不说这是一大败笔。

5.袁绍败于态度。

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本就出师有名,又加袁绍根本不把这个太监之子放在眼里,骄兵必败。

在东汉末年,官渡之战是一场重要影响力的战役。此战,曹操以2万大军对抗袁绍10万大军。在战役相持一年左右后,曹操奇袭乌巢,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皇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绍大军8万左右。

由此,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损失了8万精锐力量。因此,在很多历史学者看来,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夺取北方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吗?为何最终被曹操所灭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具有一战之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曹操来说,因为顾忌袁绍的实力,也没有急于进攻冀州等州郡。根据《资治通鉴》等史料的记载:“冀州城邑多降于操。袁绍走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号令。众闻绍在,稍复归之。”

也即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挟着大胜的威望,得以迫使冀州的部分城池归降自己。不过,在大家得知袁绍尚在的消息后,立即又归顺了袁绍,也即“稍复归之”。而这,说明袁绍在冀州依然获得了较高的支持。

在平定冀州等地的叛乱后,袁绍基本上稳定了自己的地盘。从疆域面积上来看,袁绍依然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虽然损失了8万精锐,但是,对于这8万精锐,曹操因为粮草有限等原因,没有选择将其编入自己的大军,而是将其歼灭和坑杀。

因此,从兵力上来看,曹操没有从官渡之战中获得较大的兵力补充。在此基础上,官渡之战后,袁绍无疑具有翻盘的机会。不过,袁绍的病逝,加上袁绍对于继承人的安排,促使这一机会从手中流失。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平定冀州等地的叛乱后,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袁绍平时比较宽厚仁义,所以,在袁绍病逝后,冀州等地的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而这,也是袁绍获得冀州等地百姓支持的重要体现。不过,在关于袁绍势力的安排上,袁绍临终前并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更为关键的是,在生前,袁绍让袁谭、袁尚等儿子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地盘。也即袁谭、袁尚已经可以称之为“准诸侯”了,在袁绍生前,还可以凝聚这些势力,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最后,但是,等到袁绍去世后,袁谭、袁尚等人可谓互相不服气。在曹操还没有出手进攻袁绍地盘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开始自相残杀。其结果,就是让曹操可以坐山观虎斗,从而坐收渔翁之利。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是具有翻盘的机会的。

但是,一方面因为自己过早的病逝,另一方面,在自己去世后,袁绍势力立即陷入到内乱中,从而给曹操带来了可趁之机。

换而言之,如果袁绍生前就明确了继承人,并且削弱其他儿子的势力,确保继承人顺利掌握大权的话,那么,曹操想要夺取袁绍占据的北方四州,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即便是袁绍内部发生内乱,曹操依然花费了数年时间,也即公元207年才彻底消灭了袁绍势力。对此,你怎么看呢?

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是如何部署的

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是如何部署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战争部署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

袁绍麾下的监军沮授、别驾田丰劝谏道:近来讨伐公孙瓒,出兵长达一年,百姓疲惫穷困,仓库没有积余,赋税劳役正多,这是国家使人深为担忧的事情。最好先派使者向天子进献俘虏和战利品,致力于农耕,使人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达天子,就上奏说曹操阻隔我通达天子的路径,而后进兵驻守黎阳,逐步经营黄河南面,多造船只,整修器械,分派精良骑兵,抄掠对方的边境地区,使其不得安宁,而我得到安逸。

这样就可安坐而定天下。治中别驾审配、谋臣郭图说:“兵书上的方法,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多五倍就进攻敌人,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眼下凭藉明公的神明威武,会合河朔地区强大的军队,用来讨伐曹操,其势易如反掌。现在不及时攻取,将来就难对付了。”沮授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曹公迎天子安宫许都,如今举兵南向,是在违反义理。况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公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等人可比也。

如今,放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郭图说: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出兵是讨伐曹公而非讨伐天子,并不是师出无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将都竭力尽忠,民众都想为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时早定大业,实在是思虑的过失啊。

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王勾践之所以称霸、吴王夫差之所以灭亡的道理啊。监军沮授之计,确实很持重、牢靠,但这不是见机行事的灵活应变啊。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郭图等乘机进馋,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引起袁绍怀疑。于是,袁绍分监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许都的议臣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袁绍派遣使者招揽众人,遣使招诱兖州、豫州诸郡。

刘表则响应了袁绍攻曹的号召,派人策动诸州郡阴谋反曹,而阳安都尉李通则拒绝了袁绍、刘表的反曹号召。除了阳安郡之外,豫州的其余诸郡大多响应袁绍的号召。

关中诸将表示中立,既不助袁,也不助曹。

十一月,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被拜为扬武将军。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是怎么失败的?

从公元199年到公元200年,北方最大的两个公爵在官渡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袁绍有10万军队,曹操有2万军队。在袁绍一方,有许多将军和充足的食物。而曹操这边,将军少,粮食少。袁绍占领了河北的所有地区,并确保了后方的安全。曹操位于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后方一直受到其他王公的骚扰。战前,从各方面看,袁绍都是占优势的一方,应该获胜。

结果,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几年后,曹操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后,登上碣石山,写下不朽名篇《观沧海》,其中包含了曹操统一全国的雄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打算在南方击败刘表,同时击败孙权,从而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幸的是,曹操在赤壁被击败,并被孙、刘的联合部队打回北方。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破灭了,三国鼎立。最后,曹魏只能三分天下。那么,如果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他能否最终打败各个分裂政权,统一全国呢?

我不认为 即使袁绍能打败曹操,他也能统一全国。袁绍的绝对综合竞争力有缺陷 袁绍兵败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也有偶然的因素。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争夺综合实力,最后的失败者必然有致命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竞争力不足。袁绍没有遇到曹操之前也曾经立于不败之地。袁绍只用一个县就能统一河北。

说袁绍无能是不对的。刘裕、韩馥、公孙瓒等人在河北都不是吃干饭的,袁绍成为最后的赢家,说明袁绍有一定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袁绍就能一统天下。袁绍统一河北时,没有对手,但剩下的皇子们却很难对付。即使袁绍在官渡打败了曹操,他也未必能在一次战斗中完全打败曹操。除了曹操,还有孙策(孙权)、刘表、刘备、马超、韩遂、张鲁、刘璋等等。这些人都不好对付,除了刘璋比较弱,特别是刘备和孙策(孙权)。曹操不可能以20多万军队的绝对优势打败孙刘联军,袁绍对胜利有很大把握。如果袁绍不能渡过长江,他怎么能统一天下呢?

第一轻敌,袁绍出身显贵,能力超群所以内心肯定是有点高傲的,不会把曹操放在心上,第二袁绍不善于用人又优柔寡断所以导致自己储备粮被烧以至于失败。
原因是袁绍特别的自负。他有两个得力的下属是颜良和文丑,但是颜良和文丑都属于有勇无谋的将军,所以最终才会失败。
主要是因为袁绍太大意了,并且觉得自己很厉害,看到曹操这么小的兵力,就认为自己一定是稳操胜券了。

官渡之战时,如果袁绍接受了许攸的计策,结果会怎样?

官渡之战是一场决定北方霸权的战争,胜者将直接控制整个黄河流域,对于曹操和袁绍来说,这都是一场决定将来命运的大战,关系到自己一方的生死存亡,所以双方在战前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安排:比如拉拢政治盟友,孤立对方,但实际上,官渡之战从开始暴发到最终结束,始终都是曹操掌控着战场主动权。官渡之战前,袁绍控制了北方四州,实际上曹操也控制了中原四州,袁绍想拉拢刘表和张绣一起攻击曹操,但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靠了曹操,而刘表却只是个坐谈客,没有起到牵制曹操的作用。

曹操官渡之战时,袁绍出动了10万步兵+1万骑兵,总共11万的军队,但曹操参与官渡之战的军队数量一直是个谜,也许曹操只是想隐藏自己的真实兵力,不让袁绍知道罢了。当双方在沿着黄河南北两岸数百里的布防时,曹操的后方出了一个意外,刘备率军夺了徐州,在曹操的侧后方硬生生地折腾出一个威胁来。曹操派人攻打刘备,但被刘备击败,最终曹操决定亲自出兵攻打刘备,这个时候曹操的出兵就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因为袁结在大军在黄河以北集结,如果曹操去徐州打刘备,那么袁绍突然南下攻击许都怎么办?事实上,还真有人给袁绍提建议,这个人是田丰,说是趁曹操攻打刘备这会,率领大军攻打曹操的后方,也就是许都,因为这里有汉献帝和名义上的朝廷,可惜袁绍拒绝了,史书上的理由是说袁绍因为小儿子生病了,不能打。

袁绍先来判定一下袁绍到底能不能偷袭曹操的后方,曹操率领主力东征徐州的刘备,徐州离许都有800里路,算是有点远,一时之间曹操还真救不了许都,但是你能想到的问题,曹操会想不到吗?曹操既然东征刘备,他一定会安排好防守许都的。再说了,袁绍军队的前锋是集结在黎阳的,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浚县,离许都有近500里路,袁绍军队想要偷袭许都,首先要渡过黄河,然后再突破曹操设置的三道防线,再渡过济水,才能长驱直入攻打许都,许都是曹操最重要的城池,安排防守那是一定的,袁绍军真要打起来,那绝对是不可能偷袭的,因为袁军不可能偷偷摸摸就能冲到许都城下,只能明面上的进攻,一道防线一道防线地攻。

袁绍与曹操既然是这样,袁绍能有多少把握能攻到许都城下呢?曹操用兵在当时至少比袁绍高明多了,个人认为这不但不是袁绍的机会,反而是曹操设下的陷井,曹操在官渡之战上公开的军队不过一万多人,以曹操中州之地,何止才一万人兵力,更何况曹操还收了30万青州兵呢?说不定袁绍一攻过来,就有大量的曹操在守着,再说了,袁绍孤军深入,后勤跟得上吗?不怕曹军断了补给线?所以袁绍这次事实上拒绝了田丰的建议应该是合理的,攻打许都的机会没这么容易。事实上,除了田丰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建议过袁绍攻打许都,是在双方经过几次交战之后,可能是双方在官渡对峙的那会,许攸建议袁绍分兵突袭许都,先夺了许都,把皇帝抢过来,再对付曹操,可袁绍不是不同意,袁绍为何不听呢?如果听了许攸的建议会不会改写历史呢?

官渡之战曹操部署图从官渡(河南中牟县)到许都只有200里路,轻骑兵两三天就能冲到许都城下,按道理来说这个建议有可行性,但真能成功吗?别的先不说,先说说许攸这个人,许攸是个典型的投机倒把份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许攸早在汉灵帝在位的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暴发的那一年,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想趁汉灵帝北巡之机,废除了汉灵帝然后立合肥侯为帝,还让曹操一起参加,这可能是东汉末年最早的内部谋反事件了,别的不说,就算许攸能成功,那不就是第二个董卓吗?废立皇帝是他许攸能干的事吗?这不就是投机倒把行为吗?

许攸许攸这个谋反最后失败了,他也逃走了,后来跟随了袁绍,现在提出这个建议,仔细分析下,袁绍当时与曹操是在官渡对峙,袁绍凭整个集团的实力强大在与曹操打消耗战,这是袁绍的正确决定,袁绍敢分兵吗?不敢,前车之鉴就是颜良和文丑是怎么被杀的,不就是分兵吗,曹操用兵如神,不是袁绍可以相比,袁绍当时比曹操强的只有实力,以强大实力消耗曹操,曹操迟早顶不住。如果袁绍分兵,在官渡地区实力就会削弱,同时就算袁绍派兵攻打许都,那就是一张孤军,只能速战速决,不能拖得太长吧,一拖长就没有后勤补给,这可是在敌占区进行军事行动,如果袁绍派出轻骑兵偷袭许都,那么就不能携带攻城武器吧,没有攻城武器,袁军拿什么攻许都,况且许都还有曹操的重兵把守呢?

官渡之战如果袁绍派步军的话,进军速度就会很慢,还是在敌占区前进,如果被曹军发现了,那将是灾难,如果袁绍和曹操一样的用兵能力,那样也许还能运用各种计谋突袭许都,但也一定能打赢,况且曹操还有重兵没有出现,那30万青兵州曹操部署在哪里了?再加上曹操收了吕布的军队,刘备的军队,张绣的军队,再加他自己的军队,怎么算也不止一万人,这些军队部署等哪里?这都是个谜,个人相信,不到万不得已,曹操不会用出来的。所以,如果袁绍听了许攸的建议,官渡之战应该会提前结束,还是曹操胜,不过袁绍可能败得没有那么惨,毕竟比起粮食全部被烧了,部分军队战死不会影响整个大局,袁绍可有11万军队呢,但最终结局是曹操胜利这个结果不会变,袁绍注定了失败。

文章标题: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半年粮食用尽也不决战,是顾虑张绣刘表会倒向袁绍,还是自己兵力只有袁绍十分之一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0326.html
文章标签:袁绍  也不  兵力  对峙  顾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