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1 08: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
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朱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召归,宴劳弥日。
文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洪武二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走元帝。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邑,败元游兵,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
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③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②阃外:朝廷之外。③踔厉:精神振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谒:拜见
B.去新城十里而军去:离去
C.宴劳弥日。弥:终
D.次马邑次:驻扎
6.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李文忠骁勇、有谋略的一项是()
A.①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
②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文忠不可。
B.①行次太原,闻大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曰:“我等受命而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
②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
C.①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大军乘之,城中兵亦鼓噪出,敌遂大溃。
②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D.①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②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
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了三溪,又打败了李文忠,杀掉了陆元帅,焚烧了他的营垒。
B.李文忠治军严厉,军纪严明,有士兵拿了百姓一口锅就把他斩首示众。
C.他解除兵权回家后,小心谨慎像一个儒生,太祖十分喜爱和器重他。
D.他虽然被解除兵权,他依旧关心国事,直言进谏,触犯龙颜,遭到皇帝的斥责。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九,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3分)
(2)遇春卒,命文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大将军徐达攻庆阳。(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参考答案:
7.A(“又打败了李文忠,杀掉了陆元帅,焚烧了他的营垒”错,是李文忠打败张士诚,杀掉了陆元帅,焚烧了张士诚的'营垒。)
8.⑴(李文忠)十九岁,跟着(太祖)救援池州,打败了天完军,他的骁勇在诸将中排名第一。(得分点:破、冠各1分,补出“太祖”1分。)
⑵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庆阳。(得分点:卒、代、将各1分)
⑶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得分点:定语后置、名词作状语、用各1分,语意通顺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士诚侵犯严州,李文忠率军在东门抵抗,他派出其他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又派遣将领驻守三溪,李文忠打败了他们,斩杀了陆元帅,并烧毁了敌军的营寨。
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新城。李文忠领朱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距离新城十里的地方驻军。第二天早晨会战,李文忠召集诸位将领对天发誓说:“国家大事成败在此一举,我不敢吝惜一死而躲在三军的后面。”李文忠手拿长矛率领几十个骑兵,从高处飞奔下来。大军也跟在后面击鼓呐喊,敌军于是大败。捷报传来,太祖十分高兴,把李文忠召回身边,终日设宴慰劳他。
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进攻元军,一直迫近上都,把元帝都吓得逃走了。常遇春死后,太祖命李文忠代理指挥常遇春的军队,奉命会同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庆阳。军队行军驻扎在太原,听说大同被包围,形势危急,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奉皇上的命令来进攻元军,军营之外的事情如果对国家有利,我们可以单独灵活处理。现在大同被包围,形势危急,我们应该趁便救援他们。”于是率领军队出雁门关,驻扎在马邑,打败了元军的小股军队,进军到白杨门。天上下起了雪,军队本来已经宿营了,李文忠又命令军队向前移五里,把积水阻住坚固防守。天亮的时候,元军的大部队到了。李文忠派出二支部队迎击,和元军殊死作战,他估计元军疲劳了,才派出精兵从左右进攻,大败元军。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空城计》原文练习题阅读附答案解释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老师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日:“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笑容可掬:②骇然: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分)
A.开端(第①段):B.发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D.结局(第⑤⑥段):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诸葛老师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否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5.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老师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①形容满脸笑容。②惊讶的样子。2分,一个词语1分。
2.A.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B.发展:诸葛老师临危施计。C.高潮:司马懿中计。
D.结局:诸葛老师释计。4分,一空1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3.对比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4分,一问2分。
4.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2分,一空1分。
5.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3分。
《明史·陈献章传》原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注]不如也。”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卸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于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注] 龟山:指杨时,字中立,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正统十二年乡试举:被推荐 B. 久之,复游太学游: 学习
C.殊戾先生意戾:违背D.比归白沙比:等到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扬言于朝,□为真儒复出
②献章听选国子生,□敢伪辞钓虚誉
③始从吴聘君学,□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
A.①以 ②则 ③而 B.①以 ②何 ③于 C.①所 ②则 ③于D.①所 ②和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B.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D.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献章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他回到家里,刻苦读书, 后又到太学学习,受到祭酒邢让的推崇。
B.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C.陈献章教学时,只让学生静心端坐,潜心体悟。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他不予答复。
D.陈献章的母亲二十四岁就守寡,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有感应。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3分)
②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4分)
(2)本文最后谈及门人李承箕的情况,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5. A(举:中举)翻译 (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
6. B(①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以”跟“为”搭配,动词,译为“认为”,据此可排除C、D两项;②空格后有“敢”字,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何”,译为“怎么”,据此可排除A项;③应填“于”,译为“对于”)
7. C(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或“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8. B 选项 由于彭韶、朱英的极力推荐,陈献章被征召至京城,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解说:对应信息在第1段:“欣然接受了朝廷的任命” 错误,文中说的是“陈献章多次称病不
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 原文 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9.(1)①采分点:“辍”,停,停止;“其中”,(在)阳春台中(省略、倒装句);“无户外迹”,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户外没有足迹。各1分。
翻译 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
②采分点:“日”,每日,每天;“与”后省略宾语“他”代“李承箕”; “纵”,广泛;“道”,学术,学说。各1分。
翻译 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 只是没有一句话涉及学术。
(2)① 用李承箕的具体事例来突显陈献章的教学特点及其对当时求学的人的巨大影响;② 从侧面烘托(衬托)塑造和突出陈献章的教学形象。(①属内容2分,②属形式【手法】1分)
参考翻译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了正统十二年的乡试中举,二次参加礼部的会试,但都没有考中。跟随吴与弼讲学授课。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陈献章)建造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学习,(国子监)祭酒邢让让(他)试着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成诗之后)(祭酒邢让)惊叹地说:“龟山也不如你的。”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有关陈献章的议论,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他被征召到了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参加就职考试,他多次称病不去,上奏请求回乡奉养母亲,以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乡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怀疑他被授予官职,和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仍旧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贵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先生)坚决地走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说谎话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他)最终不肯出来做官。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习者安稳地坐着,使内心安静下来,从静中悟出个中道理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道:“我二十七岁才跟随吴聘君学习,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可是收效甚微,未得满意。等到回到家乡白沙,专心致力于(研究)学习方法,最终也一无所获。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我的本心才从隐蔽状态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马匹被卸下嚼子一般自由随意。”他的学说洒脱独到,评论的人说陈献章的学问中有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且兰溪姜麟甚至认为陈献章为“活孟子”这一说法。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魁梧,右脸颊有七个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很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万历初年,被供于孔庙,受人祭祀。(他)死后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陈献章)每日跟(他)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句涉及学术。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告辞回家,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做官,与哥哥进士李承芳都喜欢学术研究,时人称之为“嘉鱼二李”。李承箕死时五十四岁。
原文: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少数民族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箭矢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左右侍候。马芳明里为他所用,而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马芳从敌方逃回感到惊奇,安排他任队长。马芳多次防御敌寇有功,应该被封官,因他WWw.sLkj.ORg的父亲贫穷,都改为受赏来供养他父亲。
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官。敌寇曾经进入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知敌人有诈,用百骑迫近埋伏的地方,将作战部队分成三部分,依次轮番攻击敌人。马芳军奋勇跳跃,敌人骑兵惊退十里,马芳军共斩敌人首级九十多。其后,又在新平抵御敌人。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紧急追逐他们,斩敌更多。部队正在庆贺,马芳急忙策马说:“贼寇来了。”命人赶快守住险要,而自己断后。过了不一会儿,敌寇果然成群到达。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才退去。不久,在泥河进行战斗,又大破敌寇。马芳逐渐升迁为指挥佥事。因功,马芳晋为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又因功,破格升迁为都督佥事,隶属总督为参将。在镇山墩作战失利,马芳被夺去俸禄。之后,袭击敌寇有功,他又被加俸二级,任右都督。不久因功晋为左都督,赐给蟒袍。偏将被加封左都督,是从马芳开始的。
三十六年(1557)马芳迁为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去掉头盔给敌寇知道,敌寇大惊说“:是马太师!”于是敌寇退去。捷报传到朝廷,朝廷赐荫庇马芳后代为总旗官。不久,辛爱把都儿大举侵入,蹂躏遵化、玉田。马芳追到金山寺作战有功,但州县破残得不少,总督王忄予以下都获罪,马芳也被贬为都督佥事。
不久移调马芳镇守宣府。敌寇大举入侵山西,马芳一昼夜急驰五百里追上敌人,七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稍后,他又迁为左都督,就地被提升为总兵官,因功进二级俸禄。敌寇迫近通州、马芳入卫,下令专护京师。敌寇退去,马芳再晋俸一级。不久马芳与故总兵刘汉出北沙滩,捣毁敌巢。不久,坐寇入侵之罪,令马芳戴罪立功。
四十五年(1566)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坍塌,军众人请求将这个地方堵塞起来,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开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等到日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马芳卧睡,太阳当中还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者不断,不知马芳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一跳而起,登城,指示军众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离去。”他勒兵追击,大破敌人。隆庆初年,有人为辛爱出谋,用五万骑兵侵犯蔚州,引诱马芳出来,再用五万骑兵袭击宣府城,可以获得成功。马芳预先伐木护城,敌寇到达后不能登上城,于是解散退去。不大一会儿,马芳率参将刘潭等人出独石塞外二百里,袭击敌人军帐于长水海。马芳回到塞,敌人追赶的人到达鞍子山。马芳迎战,又大败敌军。马芳又被荫子千户。
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或者亲自督战,或者派遣裨将督战。马芳得家蓄健儿的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四百里,歼俘敌人甚多,敌寇大震。马芳于是率师到大松林,驻扎在兴和卫,登高四望,耀兵而还。
当时大同遭敌寇侵略,较宣府更加厉害。总督陈其学恐敌寇侵扰畿辅,下令总兵官赵岢扼守紫荆关。敌寇于是纵掠怀仁、山阴等地,赵岢坐罪被贬俸三级,于是调马芳与赵岢易换镇守。俺答,转而侵犯威远,几乎攻破,正巧陈其学率领胡镇等来救援,而马芳军也到达了,相拒十多日,敌寇才退走。马芳对诸将说:“大同不比宣府,大同敌我之间只有一墙之隔。敌寇不时到来,非大受创伤不可。”于是将兵出右卫,战威宁海子,并攻破他们。这一年,明朝招抚了俺答,塞上于是相安无事。
万历元年(1573),阅视侍郎吴百朋揭发马芳行贿之事,马芳被勒令闲住。之后,马芳被起用为佥书前军都督府。顺义王要赏,声言要背弃盟约,又用马芳镇守宣府。七年马芳因病请求回到家乡。又过了两年马芳死去。
马芳出身行伍,十多年后成为大帅。在膳房堡、朔州、登鹰巢、鸽子堂、龙门、万金右卫、东岭、孤山、土木、乾庄、岔道、张家堡、得胜堡、大沙滩等地作战,身经大小战斗百十次,受伤数十次,他以少击多,未尝不获大胜。他擒获敌人部长数十人,斩敌首级无数,威名震边陲,是一时将帅之冠。石州城被敌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宣被判论死罪,马芳乞求放弃自己的荫子之赏赐,来赎二将之罪,被御史所参劾,皇帝下敕诫谕他。后来田世威又作将,对待马芳很刻薄,马芳不与他计较,有识之士以此赞赏马芳。
题目:
①朱元璋很有战略远见,他设立了塞外诸多卫所,在北京以北的防线上,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开平卫、兴和卫、大同都司、东胜卫,形成了明朝最外围的一道防线。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1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B.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世宗肃皇帝朱厚熜的年号。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芳年少英勇,得到俺答赏识。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俺答为他配备良弓善马,让他随侍左右。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盐场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破敌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
(2) 芳乃帅师至大松林,顿旧兴和卫,登高四望,耀兵而归。
答案:
12.C
13.B
14.D
15.(1) 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
(2)马芳于是率领军队到大松林,在旧兴和卫驻扎,登到高处往四周看,炫耀兵力然后回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