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齐王司马冏是为什么死,怎么死的

时间: 2023-07-10 22: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齐王司马冏是为什么死,怎么死的

真是因为“贪图享乐”齐王司马冏才会兵败身亡的吗?

司马冏之所以能够成为帝国的新任执政官,不是因为他实力最强,而是因为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都不跟他争。




如果看综合评分,新任执政官应该是成都王司马颖。

首先看实力,成都王司马颖能和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相提并论;

其次看亲疏,成都王司马颖是皇帝的弟弟,关系比另外两位都近;

最后看威望,在剪除赵王司马伦的斗争过程中,成都王司马颖出力最大。

齐王司马冏只有两个优势:

一、在剪除赵王司马伦的斗争中,齐王司马冏首倡义兵;

二、齐王的治所在许昌,离中央政府所在地洛阳很近。

冏名父之子,唱义勤王,摧伪业于既成,拯皇舆于已坠,策勋考绩,良足可称。——《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在这种背景下,成都王司马颖毅然放弃了成为新任执政官的可能性,离开洛阳回到了邺城。

齐王司马冏很清楚:成都王司马颖无论关系还是威望都在自己之上,所以他非常不希望与司马颖产生矛盾。

遣信与冏别,冏大惊,驰出送颖,至七里涧及之。——《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所以,尽管成都王司马颖以退为进,齐王司马冏也一直很尊重他。一直在尽量避免双方产生矛盾,在执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忌惮。

如果事情只是维持在这一步,那么西晋帝国尽管已经三权分立,三皇族联手支撑西晋江山不倒,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在齐王司马冏成为帝国执政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就是公元302年的三月份,发生了一件大事,使得齐王司马冏和成都王司马颖的矛盾激化了。




在太子司马遹被害之后,濮阳王司马臧被册立为皇太孙,不久就被赵王司马伦弄死在金镛城;司马伦被赐死之后,襄阳王司马尚被册立为皇太孙,于公元302年3月份夭折。

襄阳王司马尚夭折,帝国面临一个新问题:谁来做皇位继承人呢?

成都王司马颖对于帝国新任执政官没啥兴趣,却对皇位继承人非常感兴趣,因为当今天子是自己的哥哥。

对于齐王司马冏而言,他对此其实并不在意,因为齐王司马冏的基本盘在许昌。无论成都王司马颖能否成为皇位继承人,都不敢不尊重齐王司马冏的利益,所以司马冏对此并没有表态。

可司马冏不表态,朝臣们也会逼他表态的,司马冏毕竟是执政官,总要代表洛阳中央政府发话。朝臣们都不支持成都王司马颖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因为成都王司马颖过于强势,一旦由他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大家的日子都会不好过。

于是齐王司马冏作为帝国执政官,只能代表众朝臣,硬着头皮和成都王司马颖硬刚正面。在司马冏等人的运作之下,晋惠帝司马衷的侄子——清河王司马覃成为了新的皇位继承人。司马覃之所以能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是因为他年龄小(7岁),也没有什么强大的个人势力。

癸卯,以清河王遐子覃为皇太子,赐孤寡帛,大酺五日。——《晋书》·卷四·帝纪第四




这个消息传到邺城,成都王司马颖愤愤不平,认为齐王司马冏故意坑害自己。

想当初,成都王司马颖认为自己的声望如日中天,却主动把新任执政官的位置让给了齐王司马冏,自己一心一意地赈济饥民,并抚恤为国捐助躯的将士们。

在成都王司马颖看来,如果天下没有他司马颖,帝国早就是乱臣贼子司马伦的天下了。现在皇帝的儿子和孙子都死了,却不让自己成为新任的皇位继承人,这还有天理吗?

就在齐王司马冏被迫和成都王司马颖针锋相对的时刻,一直旁观的河间王司马颙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支持成都王司马颖,皇位继承人就该是你!

颙纳之,便发兵,遣使邀成都王颖。——《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河间王司马颙的这种行为,就叫“唯恐天下不乱”。

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虽然号称三足鼎立,但其实谁都知道,河间王司马颙是最弱的一个。

司马颙的地盘离中央最远,他本人和晋惠帝司马衷的血缘关系也最远,讨伐司马伦的战斗中也没怎么出力。

对于司马颙而言,只有把水搅浑,他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只要自己表态支持他们两人其中之一,被自己支持的人一定会趁势起兵收拾另一个。

果然,在河间王司马颙表态之后,齐王司马冏立刻方寸大乱。司马冏虽强,却绝对没有独自应付西北和河北两大强势亲王的实力。




当时有许多人劝说齐王司马冏:赶快道歉下台,这个执政官你不能再做了,赶快回许昌吧!

今明公建不世之义,而未为不世之让,天下惑之,思求所悟。——《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但司马冏一是舍不得这个执政官的位置,二是已经有些骑虎难下了。身居高位之人想要退位其实并不容易,通常只能直接摔下去,摔个粉身碎骨。

所以,尽管这个执政官的位置很烫手,齐王司马冏也只能死死捏住不放手,否则他一点胜算都没有。

但司马冏算漏了一点:在洛阳那种王侯贵族云集的地方,有许多势力能够和他分庭抗礼。

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眼光更加毒辣,一眼就相中了长沙王司马乂。

长沙王司马乂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此刻就在洛阳城中。

论实力,长沙王司马乂弱于齐王司马冏,但依然有足够的反抗能力。所以在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挑拨之下,司马乂和司马冏在洛阳城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乱斗。

还没等到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亲自动手,齐王司马冏就在这场内讧之中,死于长沙王司马乂之手。

冏遣其将董艾袭乂,乂将左右百馀人,手斫车幰,露乘驰赴宫,闭诸门,奉天子与冏相攻,起火烧冏府,连战三日,冏败,斩之,并诛诸党与二千馀人。——《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史书在总结齐王司马冏的失败时,总指责司马冏在成为执政官之后没有居安思危,贪图享乐,其实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常常会受制于错综复杂的内因和外因,绝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而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更多地是由历史大潮所决定,也是无数集团追求利益之时形成的合力所决定。

齐王司马冏之所以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洛阳)早已衰落,而长安和邺城的军政影响力足以与洛阳相提并论。

而齐王司马冏即使成为了帝国执政官,也很难完全掌控中央政府(洛阳)。从这个角度来说,执政官想借助洛阳的军政资源,与长安和邺城一争长短,本就是不太现实的事。




自从以司马衷为中心的权力体系破碎之后,西晋帝国就再也没有能够完全掌握中央政府的执政官出现了。

作为一个幅员广阔的小农帝国,想重新整合出一个权力核心,再把触角渗透到普遍地区,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都需要流血千里伏尸百万才能实现。

在小农帝国中,老百姓普遍尊重皇权政治。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们无力反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皇权衰弱之时,通常也意味着动乱不安。

司马冏的介绍

司马冏(?―302年),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1,晋武帝司马炎之侄。晋朝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其中一王。在其父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后与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因遭孙秀排挤出朝任职。司马伦篡位后,升任镇军大将军。又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共讨司马伦,迎晋惠帝复位,任大司马。永宁二年(302年),司马颙与长史李含上表列司马冏罪状。八月,司马冏立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为太子太师。十二月,长沙王司马乂围攻洛阳,两军在城内激战三日,司马冏败,被擒斩首,暴尸三日,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两千余人。晋怀帝即位后,下诏为司马冏平反,追谥武闵。

八王之乱怎么解释?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握有军政实权。晋武帝死后,惠帝妻贾后与扶正的外戚杨骏争权。永平元年(291),贾后杀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复使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旋又杀司马玮。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起兵杀贾后。后又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炯、成都王司马颖联并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被杀,惠帝复位,司马炯专权辅政。接着长沙王司马乂攻杀司马炯,河间王司马颙又与成都王司马颖攻杀司马乂,司马颖镇邺都,专断朝政;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北上攻司马颖,败于荡阴。司马颖俘虏惠帝至邺。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腾讨颖,颖败,携惠帝投颙于长安,颙废颖,遂独占朝政,越再起兵攻颙,克长安,颙颖相继被杀。越迎惠帝返洛。光熙元年(306),越毒死惠帝,另立怀帝,掌握大权。八王之乱前后十六年,严重破坏生产,激起各族人民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也趁机起兵,争夺政权。
八王之乱

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十六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未分封同姓诸侯王,缺乏屏藩,于泰始元年(265)封宗室二十七人为王,有领地和军队,分润租调。大国封地不过一郡,军队不超过五千。他还陆续用宗室诸王在中央与地方充当重要官职,几处军事重镇都用他们为长官,如武帝末年,用楚王玮都督荆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肜、赵王伦、河间王■等先后出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出镇的亲王既握军符,复综民事。因此,可以凭借其势力发动战乱。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惠帝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于元康元年(291)与楚王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卫■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玮杀汝南王亮,然后反诬楚王玮假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次年杀之。统领禁军的赵王伦联合齐王■起兵杀贾后。永宁元年(301),赵王伦废惠帝自立。至此,政变局限在宫廷;此后方镇军参加内战,战乱规模扩大,战场从洛阳、长安延展到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

赵王伦篡位后,镇许昌的齐王■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伦。齐王■以大司马入京辅政。太安元年(302)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也举兵入宫杀齐王■,政权落入■手。太安二年,河间王■、成都王颖合兵讨长沙王■。司马■命都督张方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调动大军二十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司马■所能指挥的洛阳军队不下数万人,这是八王之乱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集结。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所败。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陷于包围之中。城内的统治集团发生分裂。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将其交给河间王■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分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颖大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305),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自贾后杀杨骏(291年)到惠帝回洛阳(306年),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的动辄以万计,京城洛阳和长安反复遭到烧杀劫掠,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而且诸王在混战中利用少数族的贵族参加内战,使匈奴、鲜卑等少数族长驱直入中原,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刚刚统一不久的西晋,就遭遇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的惨剧。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晋国的王室只得带领自己的子民逃离以洛阳-长安为核心的黄河流域,大举迁移到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而在此后的300年时间里,大量的北方人从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大量的北方人迁往南方,第一次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分布格局。同时,移民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了南方,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八王之乱的略述:
一、惠帝继位,贾后专政:晋武帝立国后,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以屏藩皇室,孰料竟造成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局势。永熙元年(二九○年),武帝死,子惠帝(二九○ -- 三○六)继位。惠帝是个白痴,史载他游於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他竟说:「何不食肉糜?」於是大权渐落在皇后贾氏的手裏。据载,「惠帝后贾氏,名南风,......其人丑且短黑,荒淫放恣,惠帝畏之」。因此,贾后继吕后等人之后,成了历史上另一有名的「祸水」女人。当时因杨太后及其父杨骏专揽朝政,贾后乃於元康元年(二九一年)密召都督荆州军事的楚王玮入京,利用禁军的力量杀掉杨骏,废杨太后,改由汝南王亮辅政。同年,贾后利用楚王玮杀汝南王亮,旋又坐玮以矫杀亮之罪,即日杀玮。此后,贾后益肆淫恣,废太子,杀杨太后,横行无忌。 二、赵王发兵,杀后废帝:永康元年(三○○年),贾后杀太,赵王伦、齐王冏等乃率兵入朝,废贾后为庶人。不久,贾后被赐死,赵王伦自为相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永宁元年(三○一年),赵王伦僭位称帝,改元建始,尊惠帝为 太上皇。同年,齐王冏起兵讨赵王,成都王颖、河间王顒等应之。赵王伦兵败伏诛,惠帝乃得复位。
三、诸王混战,惠帝被弑:惠帝复位后,拜齐王冏为大司马,但冏大权在握,沈湎酒色,恣行非法。永宁二年(三○二年),河间王顒、成都王颖等讨齐王冏,长沙王乂杀冏主政。次年,河间王顒、成都王颖讨长沙王乂,进兵洛阳,东海王越囚乂,后乂为河间王部下所杀。此后,东海王与河间王、成都王长年混战。至光熙元年(三○六年),东海王越及其部下先后杀成都王颖、惠帝和河间王顒,奉惠帝之弟怀帝(三○六 -- 三一三)继位,八王之乱方告结束。
八王之乱虽告结束,但它对西晋统治所造成的恶果是极其严重的。这一场祸乱由公元二九一年至三○六年,长达十六年之久。西晋立国伊始,就发生长时期的同室操戈、骨肉相残。这场群兽狂斗使晋室元气大伤,根基动摇,加速西晋走向灭亡。本来全国自东汉末起已久经战祸,才获统一不久,旋又陷入新的动乱,致使生灵涂炭,社会残破。当时因混战主要在洛阳及关中地区展开,中原地带受害尤烈,一次战役有时就要死十万人左右,因而部份北方人开始南迁。由於晋朝内部扰攘不安,边备废弛,诸王在混战中又往往利用胡人参战,故杂居北方之胡人遂乘时而起,造成五胡乱华、西晋覆亡之惨局。职是之故,《晋书》在总结晋朝沦亡时有云,「友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
八王之乱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认为曹魏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即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并且拥有军队,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还担任地方重镇的军政长官或统领中央的军队。晋武帝的本意是想借此巩固晋室的统治,后来却适得其反,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太后之父杨骏辅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不满杨骏专权,于291年利用楚王司马玮先除掉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执掌朝政。接着再矫诏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随即又以擅杀大臣为罪名杀司马玮,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经过了七八年比较安定的时间。300年,贾南风除掉太子司马遹,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又起兵杀贾南风。次年,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遂联合进攻司马伦。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复位。为了争夺皇位和阻止司马冏独揽大权,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打败并杀死了司马冏。此后,司马颙和司马颖联合进攻司乂,在洛阳一带发生激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司马乂战败被杀。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迁回洛阳,先后杀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此后,司马越毒死晋惠帝,另立司马炽为帝(晋怀帝),大权落入司马越的手中。

八王之乱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也为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司马冏哪个朝代﹖

司马冏(?―302年),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昭之孙,齐王司马攸的儿子。袭封齐王。初拜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八王之乱”中,永康元年(300年)与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次年受排挤。及赵王司马伦篡位,又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共讨赵王伦,迎惠帝复位,拜大司马。永宁二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与长史李含上表列司马冏罪状。八月,司马冏立八岁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为太子太师。十二月,长沙王司马乂围攻洛阳,两军在城内激战三日,司马冏大败,被擒斩首,暴尸三日,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两千余人。
历史年表

太康四年,公元283年。齐王司马攸薨,司马冏嗣。
元康中。拜散骑常侍,领左军将军、翊军校尉。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与梁王司马肜、赵王司马伦政变,废皇后贾南风为庶人,赐死于金墉城,以功迁游击将军,司马冏不满,有恨意。司马伦心腹孙秀察觉,出为平东将军,镇许昌。
永康二年,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起兵,并遣使传檄于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新野公司马歆共同讨逆。司马冏与讨虏将军张泓战于阳翟,屡败其手,退至颍阴坚垒自守。四月,左卫将军王舆、尚书广陵公司马漼将兵七百入宫,攻杀孙秀、士猗、许超等于中书省。赐死司马伦于金墉城,并诛其四子,罢其所置官吏,诛其亲党,迎晋惠帝司马衷复位。以司马冏为大司马,加九锡,辅政。
永宁二年,公元302年。欲久专朝政,以晋惠帝司马衷子孙俱尽,立司马遐之子,年仅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以己为太子太师。自司马冏得志,奢靡骄横,沉迷于酒色,任人唯亲,大兴土木,破坏公私房屋数以百计。且不听百官劝谏,诛杀直臣王豹。河间王司马颙素与赵王司马伦亲善,翊军将军李含单骑来投,与其密谋,上表列齐王司马冏罪状,扬言率领十万人马,将与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共会洛阳。十二月,李含屯军阴盘,张方军至新安,长沙王司马乂入宫,闭诸门。宣以天子诏,攻打大司马府。齐王冏遣董艾迎击司马乂。司马乂命宋洪等纵火烧千秋神武门,两军于城内激战三日,死者无数。司马冏败,为长史赵渊擒获,枭首示众,暴尸三日,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两千余人,囚其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于金墉城,废司马冏弟北海王司马寔。
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亡国之鉴而大封同姓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次年,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联军数十万向洛阳进攻,司马伦战败被杀,惠帝复位,由司马同专权辅政。永宁二年(302年)骠骑将军司马乂与司马颙等里应外合攻杀司马冏,司马乂掌握朝权。其后“八王之乱”仍旧持续,前后共计16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家庭成员
曾祖父:晋宣帝司马懿
祖父:晋文帝司马昭
父亲:齐王司马攸
儿子:淮陵王司马超、乐安王司马冰、济阳王司马英
史书记载

《晋书·司马冏传》:
齐武闵王冏,字景治,献王攸之子也。少称仁惠,好振施,有父风。初,攸有疾,武帝不信,遣太医诊候,皆言无病。及攸薨,帝往临丧,冏号踊诉父病为医所诬,诏即诛医。由是见称,遂得为嗣。元康中,拜散骑常侍,领左军将军、翊军校尉。赵王伦密与相结,废贾后,以功转游击将军。冏以位不满意,有恨色。孙秀微觉之,且惮其在内,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伦篡,迁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欲以宠安之。
冏因众心怨望,潜与离狐王盛、颍川处穆谋起兵诛伦。伦遣腹心张乌觇之,乌反,曰:“齐无异志。”冏既有成谋未发,恐或泄,乃与军司管袭杀处穆,送首于伦,以安其意。谋定,乃收袭杀之。遂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起军,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移檄天下征镇、州郡县国,咸使闻知。扬州刺史郗隆承檄,犹豫未决,参军王邃斩之,送首于冏。冏屯军阳翟,伦遣其将闾和、张泓、孙辅出堮坂,与冏交战。冏军失利,坚垒自守。会成都军破伦众于黄桥,冏乃出军攻和等,大破之。及王舆废伦,惠帝反正,冏诛讨贼党既毕,率众入洛,顿军通章署,甲士数十万,旌旗器械之盛,震于京都。天子就拜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
冏于是辅政,居攸故宫,置掾属四十人。大筑第馆,北取五谷市,南开诸署,毁坏庐舍以百数,使大匠营制,与西宫等。凿千秋门墙以通西阁,后房施钟悬,前庭舞八佾,沈于酒色,不入朝见。坐拜百官,符敕三台,选举不均,惟宠亲昵。以车骑将军何勖领中领军。封葛<方与>为牟平公,路秀小黄公,卫毅阴平公,刘真安乡公,韩泰封丘公,号曰“五公”,委以心膂。殿中御史桓豹奏事,不先经冏府,即考竟之。于是朝廷侧目,海内失望矣。南阳处士郑方露版极谏,主簿王豹屡有箴规,冏并不能用,遂奏豹杀之。有白头公入大司马府大呼,言有兵起,不出甲子旬。即收杀之。
冏骄恣日甚,终无悛志。前贼曹属孙惠复上谏曰:
惠闻天下五难,四不可,而明公皆以居之矣。捐宗庙之主,忽千乘之重,躬贯甲胄,犯冒锋刃,此一难也。奋三百之卒,决全胜之策,集四方之众,致英豪之士,此二难也。舍殿堂之尊,居单幕之陋,安嚣尘之惨,同将士之劳,此三难也。驱乌合之众,当凶强之敌,任神武之略,无疑阻之惧,此四难也。檄六合之内,著盟信之誓,升幽宫之帝,复皇祚之业,此五难也。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权不可久执,大威不可久居。未有行其五难而不以为难,遗其不可而谓之为可。惠窃所不安也。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良史书过,后嗣何观!天下所以不去于晋,符命长存于世者,主无严虐之暴,朝无酷烈之政,武帝余恩,献王遗爱,圣慈惠和,尚经人心。四海所系,实在于兹。
今明公建不世之义,而未为不世之让,天下惑之,思求所悟。长沙、成都,鲁、卫之密,国之亲亲,与明公计功受赏,尚不自先。今公宜放桓、文之勋,迈臧、札之风,刍狗万物,不仁其化,崇亲推近,功遂身退,委万机于二王,命方岳于群后,燿义让之旗,鸣思归之銮,宅大齐之墟,振泱泱之风,垂拱青、徐之域,高枕营丘之籓。金石不足以铭高,八音不足以赞美,姬文不得专圣于前,太伯不得独贤于后。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虽处高台之上,逍遥重仞之墉,及其危亡之忧,过于颍、翟之虑。群下竦战,莫之敢言。
惠以衰亡之余,遭阳九之运,甘矢石之祸,赴大王之义,脱褐冠胄,从戎于许。契阔战阵,功无可记,当随风尘,待罪初服。屈原放斥,心存南郢;乐毅适赵,志恋北燕。况惠受恩,偏蒙识养,虽复暂违,情隆二臣,是以披露血诚,冒昧干迕。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锧,此惠之死贤于生也。
冏不纳,亦不加罪。
翊军校尉李含奔于长安,诈云受密诏,使河间王颙诛冏,因导以利谋。颙从之,上表曰:
王室多故,祸难罔已。大司马冏虽唱义有兴复皇位之功,而定都邑,克宁社稷,实成都王勋力也。而冏不能固守臣节,实协异望。在许昌营有东西掖门,官置治书侍御史,长史、司马直立左右,如侍臣之仪。京城大清,篡逆诛夷,而率百万之众来绕洛城。阻兵经年,不一朝觐,百官拜伏,晏然南面。坏乐官市署,用自增广。辄取武库秘杖,严列不解。故东莱王蕤知其逆节,表陈事状,而见诬陷,加罪黜徙。以树私党,僭立官属。幸妻嬖妾,名号比之中宫。沈湎酒色,不恤群黎。董艾放纵,无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张伟惚恫,拥停诏可,葛旟小竖,维持国命。操弄王爵,货赂公行。群奸聚党,擅断杀生。密署腹心,实为货谋。斥罪忠良,伺窥神器。
臣受重任,蕃卫方岳,见冏所行,实怀激愤。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驿密至,宣腾诏旨。臣伏读感切,五情若灼。《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冏拥强兵,树置私党,权官要职,莫非腹心。虽复重责之诛,恐不义服。今辄勒兵,精卒十万,与州征并协忠义,共会洛阳。骠骑将军长沙王乂,同奋忠诚,废冏还第。有不顺命,军法从事。成都王颖明德茂亲,功高勋重,往岁去就,允合众望,宜为宰辅,代冏阿衡之任。
颙表既至,冏大惧,会百僚曰:“昔孙秀作逆,篡逼帝王,社稷倾覆,莫能御难。孤纠合义众,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今日听信谗言,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耳。”司徒王戎、司空东海王越说冏委权崇让。冏从事中郎葛旟怒曰:“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当时喋喋,莫敢先唱。公蒙犯矢石,躬贯甲胄,攻围陷阵,得济今日。计功行封,事殷未遍。三台纳言,不恤王事,赏报稽缓,责不在府。谗言僭逆,当共诛讨,虚承伪书,令公就第。汉、魏以来,王侯就第宁有得保妻子者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无不失色。
长沙王乂径入宫,发兵攻冏府。冏遣董艾陈兵宫西。乂又遣宋洪等放火烧诸观阁及千秋、神武门。冏令黄门令王湖悉盗驺虞幡,唱云:“长沙王矫诏。”乂又称:“大司马谋反,助者诛五族。”是夕,城内大战,飞矢雨集,火光属天。帝幸上东门,矢集御前。群臣救火,死者相枕。明日,冏败,乂擒冏至殿前,帝恻然,欲活之。乂叱左右促牵出,冏犹再顾,遂斩于阊阖门外,徇首六军。诸党属皆夷三族。幽其子淮陵王超、乐安王冰、济阳王英于金墉。暴冏尸于西明亭,三日而莫敢收敛。冏故掾属荀?#93;等表乞殡葬,许之。
初,冏之盛也,有一妇人诣大司马府求寄产。吏诘之,妇人曰:“我截齐便去耳。”识者闻而恶之。时又谣曰:“著布袙腹,为齐持服。”俄而冏诛。
永兴初,诏以冏轻陷重刑,前勋不宜堙没,乃赦其三子超、冰、英还第,封超为县王,以继冏祀,历员外散骑常侍。光熙初,追册冏曰:“咨故大司马、齐王冏:王昔以宗籓穆胤绍世,绪于东国,作翰许京,允镇静我王室。涎率义徒,同盟触泽,克成元勋,大济颍东。朕用应嘉茂绩,谓笃尔劳,俾式先典,以畴兹显懿。廓士殊分,跨兼吴楚,崇礼备物,宠侔萧、霍,庶凭翼戴之重,永隆邦家之望。而恭德不建,取侮二方,有司过举,致王于戮。古人有言曰:‘用其法,犹思其人。’况王功济朕身,勋存社稷,追惟既往,有悼于厥心哉!今复王本封,命嗣子还绍厥绪,礼秩典度,一如旧制。使使持节、大鸿胪即墓赐策,祠以太牢。魂而有灵,祗服朕命,肆宁尔心,嘉兹宠荣。”子超嗣爵。
永嘉中,怀帝下诏,重述冏唱义元勋,还赠大司马,加侍中、假节,追谥。及洛阳倾覆,超兄弟皆没于刘聪,冏遂无后。太元中,诏以故南顿王宗子柔之袭封齐王,绍攸、冏之祀,历散骑常待。元兴初,会稽王道子将讨桓玄,诏柔之兼侍中,以驺虞幡宣告江、荆二州,至姑孰,为玄前锋所害。赠光禄勋。子建之立。宋受禅,国除。
  司马冏(?-302年),西晋宗室。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昭之孙,齐王司马攸子。袭封齐王。初拜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八王之乱”中,与赵王司马伦密结,以功转游击将军。次年受排挤,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及赵王司马伦篡位,又联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等共讨赵王伦,迎惠帝复位,拜大司马。即掌大权,恣行非法,颇骄奢擅权,大造府第,坏公私庐舍数以百计,臣民失望。永宁二年(302)河间王司马颙与长史李含密议,上表列齐王司马冏罪状,扬言率领十万人马,将与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共会洛阳。八月,齐王冏为长久专政,立年方八岁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为太子太师。十二月,李含屯军阴盘(今陕西临潼),张方军至新安(今河南新安),檄长沙王司马乂围攻洛阳。齐王冏遣董艾迎击司马乂。长沙王乂命宋洪等纵火烧千秋神武门,司马冏大败,被擒斩首。
司马冏(?-302年),西晋宗室。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昭之孙,齐王司马攸子。袭封齐王。初拜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八王之乱”中,永康元年(300)与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次年受排挤。及赵王司马伦篡位,又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共讨赵王伦,迎惠帝复位,拜大司马。永宁二年(302)河间王司马颙与长史李含上表列齐王司马冏罪状。八月,齐王冏立八岁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为太子太师。十二月,长沙王司马乂围攻洛阳,两军在城内激战三日,司马冏大败,被擒斩首,暴尸三日,同党皆夷三族,死者两千余人。
文章标题: 齐王司马冏是为什么死,怎么死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747.html
文章标签:司马  齐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