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5 01:00: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史记》是太史公司马迁历时14年完成的长篇巨作,所载历史横跨3000年,上至上古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鲁迅先生将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两方面都给予了《史记》至高无上的评价。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被公推为“二十四史”之首,堪称正史中的正史,其事迹和观点在史学界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但是,纵然是再正的正史,那也是人写的,其中必然掺杂着个人主见和情感。作为中国古代最声名显赫的史学家,司马迁也不能免俗,而被他给予了“王之蔑视”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卫青和霍去病。
说司马迁不喜欢卫青和霍去病绝非凭空猜测,而是有据可考。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司马迁竟然把卫青和霍去病写进了臭名昭著的《佞幸列传》。
何为《佞幸列传》?《佞幸列传》是司马迁专门为无耻佞臣编写的传记,揭露了他们无德无才却专以谄媚事主,得宠后又骄横作乱危害朝纲的丑恶行径和肮脏灵魂,用以抨击皇帝重用奸佞小人的弊端。
司马迁在《佞幸列传》中一共写了十个人,分别是:籍孺、闳孺、邓通、赵同、北宫伯子、周文仁、韩嫣、李延年、卫青、霍去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十个人当中,除了卫青和霍去病,其余八个人无一例外都是板上钉钉的皇帝“男宠”,司马迁如此作为,不禁让后人浮想联翩。
暂且不论卫青和霍去病是否真的是汉武帝的“男宠”,毫无疑问的是,在司马迁心中,他们都是霍乱朝纲的奸佞小人。
卫青和霍去病这对舅甥组合,被誉为大汉王朝的“帝国双碧”,他们抗击匈奴,战功赫赫,是人气极高的历史名将,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喜爱。
那么,世人眼中的大英雄,为什么在司马迁心中反而成了奸佞小人呢?司马迁到底为什么对卫青和霍去病极尽鄙夷?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以下作简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卫青与霍去病的出身不光彩
司马迁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司马谈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算是子承父业,根正苗红。而反观卫青和霍去病这对舅甥,他们的出身就不那么光彩了。
众所周知,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外戚: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而霍去病则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卫青和霍去病都非常骁勇善战,后来封侯拜相靠的也都是战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最初确实是靠卫子夫上位才得到重用的。
除此之外,卫青和霍去病还都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子。
卫子夫与卫青实际上是同母异父的姐弟,他们的母亲卫媪只是平阳侯府中的一个婢女,后来与一个叫郑季的小吏私通生下卫青。
除了卫子夫,卫媪还有一个女儿叫卫少儿,她与母亲一样的美貌一样的轻浮,长大后与一个叫霍仲孺的衙役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这就是卫青和霍去病“不光彩”的出身,不仅是外戚,而且是私生子,对此《史记》和《汉书》等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并非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司马迁瞧不起外戚,更瞧不起私生子,所以对卫青和霍去病天生没有好感,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政见不同
同为盛世之主,汉武帝与他的祖父汉文帝以及父亲汉景帝的治国理念却截然相反,具体说来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主张“以和治国,发展经济”,而汉武帝主张“以战治国,开疆拓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主和武主战”,也就是说大多数文官主和,而大多数武将主战。作为千古名将,卫青和霍去病无疑都是狂热的主战派,而司马迁则是主和派的代表,他推崇文景时期的怀柔政策,认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常年征战是好大喜功的表现,不仅劳民伤财,还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司马迁与卫青和霍去病的政见不同,所以很难对其产生好感。
第三,司马迁同情李广
关于飞将军李广,有两个最著名的典故,其一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难封”说的是李广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最终却未能封侯,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则是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誉之词。
李广是司马迁非常推崇的一位大汉武将,在他心中,李广的品行功绩远胜卫青霍去病,所以,对于李广的命运多舛司马迁充满同情。
首先,对于李广至死未能封侯而霍去病18岁封冠军侯,司马迁是非常不服气的,他认为汉武帝有失公允。再者,更重要的是李广最终的死是卫青和霍去病直接造成的,司马迁因此更加记恨这对舅甥。
第四,司马迁认为卫青霍去病品行有瑕疵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司马迁对卫青和霍去病的品行也颇有微词。
司马迁在《史记》中如实记载了卫青和霍去病的战功的同时,也记载了他们如何狂妄自大、苛待下属。另外,司马迁还着重抨击了卫青和霍去病善于谄媚事主、虚伪作秀的性格特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句著名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霍去病最著名的至理名言,也是后人推崇他的主要理由。岂不知,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
霍去病因为战功卓著备受汉武帝宠幸,为了奖励爱将斩俘匈奴10万,汉武帝特地下令给霍去病修建豪华府邸,但霍去病却断然拒绝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史记》中紧随其后的一句却是“由此上益重爱之”。也就是说,因为霍去病说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样的感人之词,汉武帝对他更加喜爱了。司马迁的言外之意是,霍去病此言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在作秀,目的只是通过标榜自己获得更多好处。
综上,司马迁对卫青和霍去病确实持有厌恶和鄙夷态度,至于这到底是中肯评价还是偏见观点,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列传主要内容,大约分为三大类 : 一:叙述李广作为一个将军在临敌应对,指挥战斗上的超绝的军事才能和他坚定勇猛的能力. 二:李广其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苛刻,而且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 三: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却一生坎坷,终身不得封爵的原因,也从文中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 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 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人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
这一部分首先介绍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
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广解鞍惑胡骑”一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 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托,如“广暂腾”,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
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
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
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 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
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
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们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李广的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明确: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
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明确: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
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2、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明确: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
2.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李将军列传》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 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 李将军
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 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 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 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 。”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 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 李将军
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 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 谷里,而由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统领。这时单于发觉了这个策略,就撤走,汉军都没有立功。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 。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 ,所以得以逃脱。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 居住了几年,李广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有一天夜间他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 李将军
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 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 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因此,他带兵出击多次被围困受辱,射猛虎也被虎扑伤。
3.1、《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以精彩的描写塑造了李广这个勇击匈奴,为国征战的将军角色,歌颂了李广一生光辉灿烂的戎马生涯,为李广一生不得封侯而感到遗憾和痛心;由于作者对汉武帝的不满和对李氏家族的同情,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加入个人感情最为丰富的一篇大量运用比喻.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像声、状物和驾御语言的能力.2、以景物喻人.以秋声使无情的草木“摧败零落”,比喻人生坎坷、忧愁劳顿使有情之人衰老、颓唐.把秋声、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贴切.以景抒情,情与景泯和无间,使文章达到了优美、和谐、深刻感人的境界.骈散结合.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注意运用长短不齐的句子,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变得散文化,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4、。
4.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
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
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hún,魂)邪(yé,爷)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
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
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过了好几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任骁(xiāo,消)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当时单于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就逃跑了。
汉军都没有战功。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
5. 《史记》里的文言文从史记里面的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①.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②.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③,用善骑射④,杀首虏多⑤,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⑥,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⑦.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⑧,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⑨!”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⑩.吴楚军时(11),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12),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13).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14).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①李信逐得燕太子丹事,见卷八十六《刺客列传》.②受:学习.③良家子: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汉朝军队的来源有两种,一种即所谓“良家子”,另一种是罪犯和贫民等.④用:由于,因为.⑤杀首:斩杀敌人首级.虏:俘虏.⑥从弟:堂弟.⑦秩:俸禄的等级.⑧冲陷:冲锋陷阵.折关:抵御、拦阻.指抵挡敌人.⑨万户侯:有万户封邑的侯爵.⑩徙:调任.(11)吴楚军时:指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起兵叛乱.其事详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12)亚夫:即周亚夫.(13)“以梁王”至“赏不行”:李广作战立功之地在梁国境内,所以梁王封他为将军并授给将军印.这种做法违反汉朝廷的法令,因而李广还朝后,朝廷认为他功不抵过,不予封赏.(14)这里的“徙上郡”与上文“徙为上郡太守”重复,文字可能有误.对此,各家说法不同,不详述.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②,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③.”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④,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⑤,皆惊,上山陈⑥.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⑦,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⑧,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⑨.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⑩,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①中贵人:宫中受宠的人,指宦官.勒:受约束.②将:率领.骑:骑兵.纵:放马驰骋.③射雕者:射雕的能手.雕,猛禽,飞翔力极强而且迅猛,能射雕的人必有很高的射箭本领.④亡:通“无”.⑤诱骑:诱敌的骑兵.⑥陈:同“阵”.摆开阵势.⑦所:表示大约的数目.“二里所”即二里左右.⑧护:监护.⑨纵马卧:把马放开,随意躺下.⑩平旦:清晨,天刚亮.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①,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②,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③.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④,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⑤,莫府省约文书籍事⑥,然亦远斥侯⑦,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⑧,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⑨,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⑩,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11),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12).为人廉,谨于文法(13).①未央:即未央宫,西汉宫殿名,当时为皇帝所居.②长乐:即长乐宫,西汉宫殿名,当时为太后所居.③将军屯:掌管军队的驻防.④部伍:指军队的编制.行阵:行列、阵势.⑤刀斗:即刁斗.铜制的军用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敲它巡更.⑥莫府:即“幕府”,莫,通“幕”.古代军队出征驻屯时,将帅的办公机构设在大帐幕中,称为“幕府”.省约:简化.籍:考勤或记载功过之类的簿册.⑦斥侯:侦察了望的士兵.“远斥侯”,远远地布置侦察哨.另一种解释,到远离侦察了望所及的地方.⑧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将军率领的军队,下有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行伍:古代军的基层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营陈:即“营阵”,营地和军队的阵势.⑨治:办理,处理.至明:直到天明.也可解为非常明白,毫不含糊.⑩卒:通“猝”,突然.(11)佚:通“逸”,安逸,安闲.(12数:屡次.(13)文法:朝廷制定的条文法令.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①.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②.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③.”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