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项羽在三国时期复活,并且能复活五位名将或谋士为己所用,三国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时间: 2023-07-09 03:01: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如果项羽在三国时期复活,并且能复活五位名将或谋士为己所用,三国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项羽的故事800字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700字

由於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汉高祖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汉高祖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汉高祖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汉高祖打了一仗,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汉高祖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汉高祖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汉高帝五年(前二0二),汉高祖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以刘邦项羽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感想

刘邦项羽之我见
说到刘邦项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刘邦项羽也有很多想法。我很喜欢这个时期的故事,所以我对于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我自己的想法。
项羽出身高贵,而刘邦出身低微。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枭雄。按理说,我应该欣赏项羽,但是,我却欣赏刘邦。 项羽有“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这两个充满了矛盾的缺点。他强壮,勇猛,所向披靡。他渴望战斗,渴望和对方的主帅战斗。喜欢单打独斗,喜欢斗勇。这也就是项羽的匹夫之勇。他不适合当一个主帅,而适合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项羽的仁而爱人也是公认的,为什么没有傲慢骂人的刘邦得人心呢?这就归功于他的“妇人之仁”。人家刘邦派人攻打城池,谁打下来的,就赐给谁,而项羽,只是在平时嘘寒问暖饭。但是,在攻下城池的时候,项羽却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肯分人。比起升官发财,分地封爵,嘘寒问暖算什么呢?所以,又引出了项羽另一个缺点——小家子气。 当时项羽占领了咸阳,只是抢掠了一番又回老家了。放着现成的皇帝不做,又回去坐他的楚霸王去了。项羽却觉得,如果有钱了不会老家去,岂不是衣锦夜行,谁看得见?由此可见,怪不得有人说楚人不过是沐猴而冠。 项羽也因为他的小家子气和小心眼,导致许多得力干将都离开他投靠刘邦去了。韩信,陈平,范增,钟离昧……哪一个不是出色的谋士?而项羽很幸运的拥有这么多能干的人,却不会用人。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没错,项羽的种种做法,导致了他的失败。 刘邦虽然自己没什么本事,却会用人,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出色的领袖。韩信,陈平,张良,萧何……一个个为他所用;项羽能忍,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那么多的金银珠宝,但是张良一劝说,他毅然决然的退出寝宫;刘邦大方,谁攻下的地盘就归谁;刘邦不拘小节,为成大事从车上把自己的孩子推下来;刘邦不清高,他错了就会道歉,是英雄就赞赏。不管是敌还是友。 我欣赏枭雄,所以我欣赏刘邦,欣赏曹操。英雄必然不能成功,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儿女情长,有太多的“规矩”。成大事者就应该不拘小节,为成功而不择手段。
这是我个人对于刘邦和项羽的想法,我的想法可能不是每个人心里所想的,希望有想法的人也可以和我多交流,我们共同探讨那传说中的刘邦项羽。

关于项羽的故事

项羽的故事:
破釜沉舟
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的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的胜利。[42]
鸿门宴
即劝项羽杀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军四面围定,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43]
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诀别,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44]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的强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项羽率领、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45]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46-47]
沐猴而冠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

项羽的故事和看法600字

英雄应当不以成败论之,秦末,刘邦、项羽争霸天下,结果以项羽失败而告终,《史记》作者司马迁评价其乃“失败的英雄”,我很赞同。
项羽,楚国人,青年时,学书、学剑皆不成,换学兵法,却也“略懂其义”,不愿深入了解,当其遇秦王游会稽时,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项梁惊而捂其口,可见项羽的远大理想。刘邦那时算什么人呢?只是一个泗水亭长,见到秦王也只能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的羡慕之意,恐怕他至死也没想到可“取而代之”吧,可见项羽的远大理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足以体现了项羽的过人之处。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翻开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它颤动着我的心灵。

其中《项羽本纪》更令我对项羽有了很深的感触。

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碑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

项羽,字子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他不愿读书,不学习击剑,更不愿学识字,只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这为他能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成了坚固的基础。年仅二十四岁,拥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如此远大的抱负,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人往往不能成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共鸣。

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个眼色,立刻拔剑杀死了殷通。混战中,以一杀百。他的果断,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惊。“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为所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现在司马迁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义士令我颤动。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爱美人。项羽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

爱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一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这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他欢心。这出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这位柔情似水的猛将令我佩服。

两军对战,拼死一搏,“所当者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是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如果官员也秉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灭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实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的果断,细腻,勇猛,感悟了我。让我明白到时机是多么重要,情谊是多么的可贵,精神是多么可嘉。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鼠目寸光,残暴不仁,妄自菲薄。

虽然项羽神勇无比,但却在处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谨,对于项伯私访张良,泄漏军机,项羽却没有诛杀,导致往后与刘邦在求封汉中成了忧患之处。啊!为了所谓的信任而重用无能的亲信,特别是在事业成败个人生死的重大问题上重用无能的亲信,是如此愚蠢的行为啊!

项羽在每次战争之后,必定屠城。活生生地把人埋了,人家都已经投降了,还要这样涂炭生灵,难道这值得肯定吗?这种滥杀无辜的行为难道知道赞扬吗?

刘邦,一个市井之徒,能把一代将相项羽打败,这似乎是出乎预料。但我觉得是在情理之中!项羽自伺高贵,能力超群,看不起刘邦,就是因为他的嫉恨上头,才被刘邦看准了弱点,击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贤才都归心于汉。这使我悟出一个道理,要成为英雄一定要忍耐。做人也一样,因为一时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后悔!三思而后行啊!

项羽的滥用私情,残暴,冲动,无一不警戒我,应该冷静、客观地面对每一件事,从多角度地去看每个问题,才能理性地作出选择。

在一个盛行“胜者王侯败者”的观念,竟然还有一个失败了的项羽受到如此的礼赞。他让我叹息,让我感概,让我伤感,让我敬佩。他的血性和柔情,让我挥之不去,咏之不足。他虽然像流星,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地评价着。

项羽作战英勇无比,巨鹿之战,杀死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同仇敌忾,将士们以一当十,经历九次战斗,彻底击垮秦军主力,这一仗,确定了项羽的统帅地位。刘邦呢?却趁此时机,攻入咸阳,小人得志,还狂妄地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说后,立刻大怒,特别是听说曹无伤的话后,扬言“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多么豪迈,多么勇猛,有男子汉气概,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
诚然,英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项羽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历史的教训——失去民心,项羽有着军事天赋,但他曾将秦军投降士卒坑杀二十万,典型的一个杀人狂魔,人人惧之。当其进入咸阳城后,烧杀抢掠,秦民大失所望,可以看出,项羽政治水平不高,不懂得安抚人心。
可刘邦呢?被项羽打败后,嫌车跑得慢,居然将亲生骨肉踢下车去,这种行为简直连牲畜都不如,我想这时,他更不会有项羽那种乌江自刎的气魄吧?这是典型的小人形象,遇事毫无主张。他还惯用卑鄙手法,当刘邦项羽签订“鸿沟之约”后,原本是停战期间,却发兵攻打项羽后背,可见他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他还曾对项羽说“财物无所取”可是他献给项王和范增的玉璧“和玉斗”是他从咸阳宫里抢来的奇世珍宝,。项羽做事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更不会干出刘邦这种口是心非的事来,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刘邦虽然有缺点,他就只凭借了一点战胜了项羽,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无论如何,项羽的功绩是掩盖不住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项羽的故事

项羽的故事,如下:
1、破釜沉舟
2、四面楚歌
3、霸王别姬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5、还乡定都,沐猴而冠

项羽的故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内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容,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的故事

1.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2.鸿门宴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3.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4.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5.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
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6.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7.沐猴而冠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项羽的故事

破釜沉舟的小故事

秦将章邯,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赵国危急,赶紧向各国求救。然而各国的援军看到秦军气势那么强,根本不敢援救赵国,义军主将宋义,畏惧秦军,贻误战机,项羽一怒之下,在营帐中把宋义斩了,亲自带兵渡河援赵。

项羽带领大军渡过黄河后,面对滔滔的黄河水,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发誓:“不击败秦军,决不收兵;不消灭章邯,我项羽誓不为人。苍天为证,江水为凭,我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豪杰不二言。”

说完话,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了帐篷,击沉船只,断绝了士兵战败后还能渡河回去的念头。并砸掉做饭用的锅子,每人只给三天的乾粮,表现出必死的决心。楚兵一看已经没有后路了,在项羽带领下个个以一当十,拼死血战,最后将强悍的秦军打败,项羽也从此威震天下,成了诸侯的霸主。

(8)项羽的故事800字扩展阅读

1、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

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有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

1、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也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

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把它举起来”。

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

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2、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的一个经典剧,故事来源于在垓下被汉军包围的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

当是百万汉军团团包围了垓下,而项羽身边只有八百名壮士了,项羽感叹自己空有一身顶天立地的力气,却不能打败敌军,发出了一声“虞姬虞姬,为之奈何”的悲叹。

虞姬为了不托累夫君,希望他能够杀出重围,所以刎颈自杀。项羽与八百壮士在虞姬后,勇敢的杀出了百万大军的包围,但项羽在最后准备渡过乌江时,却选择了放弃。

最终被汉军所杀。许多人认为,项羽心中最终没有放下死去的虞姬,愿意与她一起赴死。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悲剧,影响了后世无数人们,千百年来,为之嗟叹。

3、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

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4、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以对抗项羽西进。项羽率领40万大军到达后,攻破函谷关,进驻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知道势力悬殊,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结交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希望从中给予调解,以作缓兵之计,并且亲自到鸿门和项羽见面。

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伯已被收买,于是连忙拔剑起舞,用自己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这次宴会史称鸿门宴。

5、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起义连连,秦国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王派兵解救,项羽在行军途中杀了自私的将军宋义,自己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渡过漳河后,项目让士兵带上够吃三天的粮食,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破釜沉舟的来历),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抱着必死之心,在项羽亲自指挥下,经过连续九次冲锋,大败秦军,解了巨鹿之围,项羽经此役名动天下,成为真正的将军。

你觉得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刎会怎样呢?

众所周知,项羽在在与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感觉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遂在乌江自刎。如果项羽没有在乌江自刎,而是返回江东大地,重振旗鼓,再伐刘邦,那么历史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之后的天下,也不会是刘邦得天下。

刘邦只是一个地痞流氓,如果他不是有善于用人的话,根本就打不了天下,项羽本来就是西楚霸王,雄才伟略,无人能敌。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足以证明项羽的才能。自己就能用兵打仗所以如果项羽能克服刚愎自用的缺点,知人善用,那么天下肯定是项羽的天下。根本就没有刘邦什么事儿了。如果当时项羽能返回乌江重振旗鼓,不断的韬光养晦,下一次肯定不会辜负江东父老的嘱托肯一定会拿下整个王朝。

其实,向与会乌江自刎的也是无奈之举,也许是项羽的一生太叱咤风云,太辉煌了一时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这也就告诉我们在自己平步青云的时候,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理防线变得太差。

其实历史的结局我们没法改变,只能是分析历史人物带他们的人物性格基础上去猜测项羽如果没有乌江自刎的结局。其实项羽作为一代枭雄在楚汉争霸之中,失败也是非常可惜的,但是他也有一些不能克服的缺点,而刘邦身为一介匹夫,地痞流氓居然能上西汉的创业者,也是很有能力的。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广纳贤士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能成就一番事业。

无非就是两种结局。项羽没有乌江自刎之后重新振作起来,回到了原来的江东之后要么赢得了江山,要么再次失败。

李清照不是说过吗:生当作英雄,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评判了项羽的一生,她认为项羽如果没有乌江自刎的话从头再来是可以成功的,所以他既是在感叹项羽英雄的一生,也是在惋惜项羽在失败后选择了自刎。因为成败的事情谁也说不定,但是项羽选择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也是一个失败者的心态,因为不肯面对自己的失败,不肯从头再来所以找了一个借口离去。也还有可能江东父老已经对项羽不报希望了,不再支持他了,即便他没有乌江自刎也还是失败的结局,所以很多因素在里面谁也不知道到底项羽乌江自刎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的。也还可能项羽经过了这次已经心灰意冷了,不再抱着热情来争天下了,没有了志气,其他的方面有也是白费了得。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并且江东的子弟仍然愿意支持他帮助他,即便刘邦得到了本该属于他的天下一样可以成功的夺回来。因为在人多人的眼中项羽相对于刘邦无特别的才能更加支持项羽做皇帝。所以说项羽如果没有乌江自刎的话,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只要他选对了路。

总得来说项羽没有乌江自刎的话,失败的结局比成功的结局的概率大的多。成败的因素很多,我们其实也只是在猜测而已。

我认为项羽如果没有乌江自刎,回去江东励精图治,会建立一个独立政权。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十面埋伏的刘邦部队,逼入绝境。在乌江边,霸王别姬。觉着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船上自刎。有人说,其实船夫都是刘邦故意找过来的,项羽绝对活不到岸边。其实按照霸王的武功,加上船上还有他自己的亲信,如果他不想死,完全可以回到江东。项羽虽然智谋有所欠缺,但是他的威望还在,尤其是在他的老家江东。回去之后,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项羽经历过这么大失败,肯定已经反思到了自己的很多错误。他回去之后,一定能举行有效的抵抗,让刘邦的部队无法一时间打败项羽。兵法也有云,穷寇莫追。项羽一时间建立起,自己的残余政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刘邦的汉朝在北部有严重的匈奴问题,匈奴问题让刘邦被困白登山,才有了和亲政策。如果匈奴,一直对北部的边境大肆进攻,一定会让刘邦去分兵对付匈奴骑兵,也会给项羽得到喘息的机会。但是如果说项羽,能够反败为胜,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项羽的存在,刘邦也不会大杀功臣。而且都说攘外必先安内,肯定会花时间来解决这个残余的势力。即使项羽不死,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我相信这个政权,虽然可能会残留一段时间。但是,败局已定,他再被刘邦的部队所消灭,也是时间的问题。

我觉得如果项羽没有在乌江边自刎的话,应该也没有办法卷土重来的。

要知道,项羽可是号称西楚霸王,他的心气是多么的高傲。这样高傲的人,怎么可能接受失败呢?这样高傲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曾经吃过的亏无动于衷呢?如果项羽最终过了乌江,他的内心从此也会埋下一颗失败的种子。

只要这颗失败的种子永远存在着,那么项羽这个人就不可能重新恢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他只会耿耿于怀,甚至还会不敢面对刘邦,会心生畏惧,那颗战无不胜的心已经出现了裂缝。

你说项羽要像勾践尝苦胆一样,要知耻而后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对于勇往直前的霸王来说,只有保持着胜利的势头,才能够屹立不倒。一旦霸王遭遇了失败,那就永远不能称之为霸王,这个世界也不需要能伸能缩的霸王。

所以,即使是项羽不在乌江自刎,我相信他可能会选择从此隐姓埋名,不再过问江山之事。因为自从他兵败逃走了以后,他就已经失去了争强好胜的心,也没有了逐鹿中原的想法,所以可以说,他在逃跑的时候,就已经心死了。虞姬的话只不过是压倒霸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即使没有虞姬,即使项羽不会因为虞姬而自刎,他也终生难逃兵败的阴影。可能在江东,有人会看见一个整日解酒消愁的中年汉子,会发现他有一种难言的悲伤,但是绝对不会跟曾经的西楚霸王联系起来。

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刎,那项羽也不会那么出名了,我们就只会记住他是一个大力士,作战勇敢,是个大将军,有个漂亮的媳妇儿。

我在想,如果项羽没有自杀的话,虞姬是不是也不会死,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度过一生了。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稳平淡过一生。

可惜,不太可能,就算他不自杀,刘邦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得干掉他,万一让他回到江东再带8000子弟兵的话,那天下估计又要分一分了。刘邦怎么可能放他走,这跟放虎归山有什么区别。当时他们的力量悬殊,其实项羽不自杀也会被他们杀。自己一个人再强也总有疲劳的时候,面对千军万马也总有顾不上手的时候,这时候还不如自杀送个人情。

乌江边上,项羽死是一个定局,除非当时飞来一个飞碟把项羽带了去,然后项羽去了外星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汉高祖刘邦感觉这事太怪异,认为项羽是妖怪就把项羽从历史里面抹去了呢。

如果项羽穿越到三国,会是怎样的存在?

西楚霸王项羽,当初和汉高祖刘邦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尽管失败了,但是后人对于项羽的赞美和敬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项羽也指挥过很多传奇的战役: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击败十倍于自己的秦军,彻底打垮了王离、章邯。其中王离军队全歼,章邯军队被迫投降,这一战秦朝主力尽丧,项羽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彭城之战这一仗是刘邦自起义以来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而这场战役也是项羽的杰作。半日之内,集结三万兵力,击溃汉军数十万,导致刘邦主力溃散陷入困境:“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刘邦把老弱病残杂牌散军全部排到前线充数,此役刘邦父亲妻子都被楚军俘获,元气大伤。可以说项羽最擅长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可否认的是项羽身上也有很多作为领导者的缺点,比如任人唯亲,比如刚愎自用,这也导致他最终在和刘邦的角逐中失败了。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因为不好分析,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分析低了项羽迷们不满意,分析高了三国迷们不高兴。所以我只能尽可能地表达我自己的看法,仅仅代表个人,我们在武将、谋士、领导者三个角度来体现项羽的综合水平。

首先武将角度,所谓武将应该有很强的个人作战能力,以及领军作战的指挥能力。这一点项羽绝对可以问鼎三国群将,其中个人作战能力对比三国单挑第一人吕布。吕布在气势上是不如项羽的,虽然吕布名声大,但是总感觉没那么多人真怕他,而且吕布死后,经常会出现一些武将被称为“不下吕布之勇”,更有人叫骂“三姓家奴”。

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项羽身上,项羽一个人就把殷通百十号人全部杀死,士兵看到项羽都是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等到项羽被围困致死,也从来没有人敢于媲美项羽之威,死了依旧被人敬畏,可见项羽给人的压迫感比吕布要大得多。并且项羽力年轻的时候就能扛起大鼎,又有以一敌百的实力。我个人认为项羽在单打独斗的能力上依然优于吕布,吕布给人一种虽然你很强但是我还可以试一试,但是项羽让人试都不想试,只能人海战术上去活活耗死。

所周知,项羽从小就是力能扛大鼎的人,他的个人战斗力非常强,作战的时候能够以一杀数百人,勇猛无比,其次在当时推翻秦朝政权的过程中,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后世都一致认为项羽所立的功劳是最大的,特别是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其能力是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因此几千年来唯有项羽得到霸王的称号。再者根据史料记载,虽然项羽是没落贵族,还不学无术,但其外形高大帅气,非常嚣张个性,并且又有儿女柔情,在三妻四妾的时代里,项羽一生只有虞姬一位妻子,两人的凄美故事让无数人感慨万千,并且项羽在鸿门宴中无视范增的提示以及在兵败后谢绝老渔夫的送行,可见项羽是一个非常重情义之人,因此项羽的个人魅力如此的高,导致其虽然是败将但依旧备受尊敬。



然后,后世评述使得项羽英雄形象尤为突出,让后人敬仰不已。我们对于项羽的了解一方面是来自史记一方面是来自以秦末或者楚汉之战为题材的影视剧,而这两个方面内容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影响了人们对于项羽的认识。众所周知,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经典官方史料,其记录了上古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故事,而当时司马迁在写书的时候被汉武帝施了宫刑,因此在惨痛之下也迫使了司马迁将笔墨偏向光明磊落、辉煌壮烈的输家项羽。其次在后世的一些以秦朝末年以及楚汉之争为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然后使用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项羽在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因此项羽英雄形象便深入人心。

三国里的蜀国,刘备和诸葛亮用人确实不怎么行。马超、魏延被埋没了,法正死的太早。

马超、魏延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马超归蜀后一再不得重用,光有虚名,刘玄徳不用,真是。魏延一再被诸葛亮打压,诸葛亮宁愿用姜维、杨仪都不用魏延,真是。魏延守关中都比关羽守荆州强,诸葛匹夫要是早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怎会败的那么惨,宁愿用马谡,真是。活该失败。法正啊,去的早,不然怎么会让诸葛亮这样瞎搞蜀国,瞎指挥,诸葛亮就连用人也不行,马超也不得重用,魏延被打压,法正去的早,诸葛亮活该失败,蜀国活该被邓艾灭了,被魏国灭了。
对于楼主的分析,部分同意;关于用人,诸葛亮很一般,刘备太牛。
诸葛亮和刘备的用人是很不一样的;面显的刘备技高一筹!

而且马超和魏延两个人确实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刘备和诸葛亮对于他们使用的也是不一样的,分开说一下吧;
先说刘备用人
马超的投降对于刘备来说是个及时雨,把刘璋抵抗的信心彻底的打败了;使刘备顺利得到蜀中;但是对于马超的使用,特备显得刘备用人的高明之处; 马超能重用,委以重兵么?是不可以的!马超是一方诸侯,有了重兵还会听刘备的命令?! 刘备这样使用是有经验的:刘备在许都时候,曹操就给高官厚禄;但是暗中防着刘备;曹操一旦给了刘备兵权;刘备立刻杀了车胄;攻占了徐州;所以刘备那里能够反和曹操一样的错误;刘备以己度人,是不可能重用马超的,对于马超来说,也是一样的,只给高官厚禄,不能重用。这样的用人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同时刘备对于魏延的使用也是很到位的,刘备重用魏延守汉中,此时的魏延什么都不是,刘备慧眼识英雄;提拔魏延,重用魏延。很厉害!到底刘备是三国最大英雄;刘备自身的经历比较坎坷,见识比较厉害。识人用人都是最厉害的;(个人觉得比曹操稍逊,比孙权强一点;至于诸葛亮,差距不是一点点)

再说诸葛亮用人;
诸葛亮一生还是比较顺利的,在设当的年龄,遇到了设当的老板,做了设当的职位(丞相,刘备死之前);只是在刘备死了后,诸葛亮独挡军政大权(丞相+大将军),确实有点超出他的能力之外了。作为丞相诸葛亮基本是合适的,而且做的非常到位,但是作为丞相+大将军确实就勉为其难了。刘备在托孤的时候,也是很清楚诸葛亮的能力,对于军事刘备安排的是李严;类似于周瑜和张昭;刘备的安排是滴水不漏的;但是被诸葛亮给弄残了。李严被诸葛亮废了。
诸葛亮的用人比较差点,马谡的事件就充分说明这点;诸葛亮打战水平实在是惨不忍赌的,为什么这么说?诸葛亮掌握蜀中十二三年,寸功未见。
曹操同志从无到有,四年搞定袁绍;
孙策同志用了四年搞平南方,
项羽同志三年时间灭秦!
刘邦三年就打败了项羽,得了天下。

一直有个说法,蜀汉的实力太过弱小,肯定打不过曹魏;但是君不见刘邦和项羽?刘邦起步时候的实力和项羽之间比;应该大过诸葛亮和曹魏之间的差距;作为主帅,不用奇兵;不用奇谋;长途远袭;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和诸葛亮识人不到位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马谡,魏延的使用不当就很能充分说明这些事情。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那更是惨不忍赌。
不识人,不会用人;所以只能给别人打工,做不了老板;这个应该是个很恰当的评价。
其实蜀中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诸葛亮用人观有点问题,和驾驭人才的能力有问题。可以参见汉中争夺战中相持阶段,刘备要援兵,诸葛亮拿不定主意问了一个赋闲在家的一位;赋闲在家还可以给诸葛亮上军事理论课,诸葛亮还听从了他的话,发兵。 蜀中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诸葛亮的用人机制有问题。他当政后,没有很好的发现,选拔和任命人才而已。
知道刘备为什么不用马超么?
第一,马超本是一方诸侯,而且被羌人奉为天神,影响力很大,从某种意义而言跟刘璋这些人没多大区别,你身为君主敢重用么?
第二,马超虽然确实勇猛,但人品方面有待商榷,正是由于马超造反才导致父亲及家人被曹操所杀,不论是张鲁还是刘备对他都没什么好感,觉得他既然连父亲家人的性命都可以不顾那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忠君了。
第三,马超也知道刘备对自己戒心很重,所以平常都常怀危惧,一个武将整天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自然会消磨掉自身的锐气,讨伐汉中遇到曹洪连连受阻,甚至比不上老头子黄忠,刘备自然对他更加不满意了。
其实到了后期马超已经意识到自己以前天性凉薄的错误,所以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实在是令人痛心。
至于魏延,刘备倒是一直很信任他,还将汉中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镇守,不过诸葛亮确实是不喜欢用他,我分析什么反骨之说不可信,大概出在两点上:
第一:风格不同,诸葛一生谨慎,生怕将刘备的基业毁于一旦,所以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而魏延则是性格将领,而且又有些直肠子,有什么意见直接就喷出来了,诸葛自然不会喜欢这样一个下属。
第二:魏延与杨仪不合,但诸葛偏偏却很欣赏杨仪的能力,因此魏延自然就成了诸葛眼中的恶人,魏延三番两次与杨仪发生冲突只能让诸葛更讨厌他而已。
综上,魏延不受重用并非能力问题,他对蜀汉的忠诚也是苍天可鉴,可惜太有性格了,所以不受诸葛的青睐。
刘备文治武功都不及曹操与孙权,能成大事自然有其独到的一面,而擅于用人就是他的长处,诸葛内政长才,军事次之,看人就太失败,诸葛所看好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文人,大概这也是一种自矜吧,认为用脑袋的人永远比用四肢的人厉害。
刘备用人是没有问题的,马超的演义形象非常勇武,但史实人物实际上是个纨绔子弟,并非将门虎子。
诸葛亮的才能更多的在内政和后勤方面,这两点虽然没有统兵打仗风光,但却是军事的基础——打仗就是打钱。换言之,诸葛亮是相才,而非帅才,横向对比的话,诸葛亮类似萧何,确实是个伟人。刘备死后,诸葛亮搞不清自己的定位,开始参与军事指挥,导致蜀国势衰,但总体来说难掩他前大半生的光辉。
法正是蜀国名副其实的军师,军中决策多由法正定夺,是个帅才,但正如你所说,可惜死得早。
历史上的赵云并非猛将,而是警卫队长、亲兵队长的小角色,所谓五虎将,并不存在,其实只有前后左右四将。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多为杜撰,并非史实,且矛盾之处颇多,想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是得读史书。
诸葛亮用人的确不怎么样 ,尤其是他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建议,可是刘备还是很有能耐的,刘备在诸侯中能生存下去,而且在曹操孙权这样的大诸侯的存在下还能建立蜀国,是很有能耐的,拿说他用人刚出道的时候就厚待关羽张飞,后来的关羽为多少人看重,让他守荆州时多少人都对他害怕,为了对付关羽魏国和吴国才进行唯一一次联手的,之后动用了多少力量,出动多少名将只为了关羽,没有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估计连西蜀都去不了,张飞更是打下西蜀和汉中的得力助手,刘备三请比他年少的诸葛亮出山后,就成功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后来入蜀后一直让诸葛亮管内政,谋略一直让法正管可以说是知人善用了,后来托孤时本来和孙策一样托给2人 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可是诸葛亮一直独揽大权,最后结果自然而然的被灭了
。。。其实孩子你会这么说是应为你看多了演义。。。正史记载魏延一直都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两人的唯一冲突就只有“子午谷”之计。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接班人不是魏延不是杨仪也不是姜维。而是蒋琬,姜维那是后来居上的,而魏延之死纯属魏杨之争的结局。。和诸葛没有关系。。。至于反骨一说。那是老罗演义瞎编的。最后,其实人家廖化也不算垃圾,跟了二哥那么久了,二哥走麦城后,廖化成都求援不成,大骂而回,自己去救二哥,不过悲剧的是没救到还把自己搭了,被东吴俘虏了,不得已投降,之后诈死,千里逃回蜀国继续和刘老板混。。。这也算是千里走单骑了吧。。。。

如果项羽在三国里会是什么水平?

如果项羽穿越到三国,那么他的武力和权谋会排在什么水平呢?

西楚霸王项羽,当初和汉高祖刘邦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尽管失败了,但是后人对于项羽的赞美和敬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如果把项羽放到三国里,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因为不好分析,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分析低了项羽迷们不满意,分析高了三国迷们不高兴。所以我只能尽可能地表达我自己的看法,仅仅代表个人,我们在武将、谋士、领导者三个角度来体现项羽的综合水平。

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项羽身上,项羽一个人就把殷通百十号人全部杀死,士兵看到项羽都是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等到项羽被围困致死,也从来没有人敢于媲美项羽之威,死了依旧被人敬畏,可见项羽给人的压迫感比吕布要大得多。

项羽作为武将,论个人作战能力和领兵作战能力都是无出其右的存在。其次,谋士的角度,这个项羽就有点尴尬了,因为三国时代是中华历史上谋士喷发的一年,项羽的谋略放到三国还真有点看不到别人的后尾灯。项羽是战术上的天才,但是是战略上的矮子,有点过于自大了,认为自己的武力可以碾压一切,这其实就非常不理智了。

尤其是鸿门宴上被刘邦马屁一拍,整个人就飘起来了,范增多次出谋划策让项羽除掉刘邦,但是项羽拘泥于“武德道义,以德服人。”放走了刘邦。可以说项羽的目光还是比较短浅的,谋政事不如诸葛亮、鲁肃,谋军事不如法正、荀攸。并且百战百胜的战绩更让项羽蒙蔽了双眼,甚至项羽都有点无视计谋了,认为自己有绝对的实力,碾压一切,所以我认为项羽是不够聪明的,在谋略上有很大的不足。

最后,领导者角度,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谋略方面也会差到哪去,但是一个优秀的谋士不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正因如此项羽是一个将才不是一个帅才,他谋略大局上的短板限制了他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所以我认为项羽在三国里算一个中等偏上的领导者,一个水平偏低的谋士,一个无出其右的武将,综合实力大于刘表、袁绍之流,但是不及曹操、孙坚,也就是说项羽胜于军事,败于政治。

但是如果项羽有袁绍的初始实力,我感觉官渡之战可能也没曹操什么事了,干就完了玩什么计谋?

楚霸王项羽如在三国肯定能割据一方,力能扛鼎,武力可与吕布并列『三国第一猛将』,

而且军事谋略上,完胜吕布。

吕布在三国战斗的功绩,同项羽以5万败秦军40万的『巨鹿之战』来比,简直是小儿科。

当刘邦56万打下项羽西楚国都——彭城,欢天喜地庆祝胜利时,项羽调动3万大军连夜奔袭,只用了半天,打得刘邦六十万大军溃败,追着几十万大军跑,刘邦本人差点被活捉。

而项羽一生七十多战,无一败绩,最后面对韩信、英布、彭越围攻,自己乌江自刎。

可以说,这样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别说吕布,就是曹孙刘三人加起来也不够看。

项羽在三国军事能力完全可以傲视群雄。

但项羽不可能统一三国

因为项羽这人虽勇猛无双,军事能力max

但政治智慧低下,性情暴戾无常,不是一个好君主,留不住人才,没什么治国能力。

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政治优势地位

换项羽直接把皇帝脑袋砍了自己做,直接成为诸侯的集火目标。

在对峙刘邦的楚汉僵持阶段,项羽直接跳起脚来大喊——有种下来我们单挑,一决胜负!

这样的人,那有君主的样子,始终是莽夫。

就算能打下天下,也守不了天下。

最终下场可能还是败亡

因为项羽极为好战争强,不甘屈居人下,注定不会安心给别人当一个打手。

完全不会把曹操刘备孙权之流,放在眼里,更不会在他们麾下效力。

当年,秦始皇游行,项羽便敢大呼:“我可以取而代之!”

宋义作为义军统帅与秦军僵持龟缩不前,直接砍下他脑袋,自己披挂上阵迎击秦军。

而各路诸侯作璧上观时,项羽敢5万vs40万破釜沉舟,拿下巨鹿之战。

这样的人,没什么怕的,也没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就算是“四面楚歌”项羽被围,也敢率领二十八骑冲向万军丛中,斩将、夺旗、杀近百兵。

“不服就干,生死看淡!”——项羽人生准则之一,偏偏他还是个军事天才,军事上战无不胜,可惜政治上是个弱智。

但勇猛无双又如何?看看吕布的凄惨下场,再看看刘邦和曹操们的政治智慧和手段。

就算生在三国,项羽用武力打败天下群雄,但政治上,肯定被曹操刘备之流耍得体无完肤。

到最后,不过是把乌江自刎重现一遍罢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可是西楚霸王啊,历史上有几人能称“霸王”的?三国战神吕布和西西楚霸王项羽直接没法比!



《史记》说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不仅身材魁梧,还力气过人,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王者的风范且天生神力。项羽在垓下,仅以区区八千部众,消灭了韩信的二十万强敌,这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这就是英雄所为。

项羽很年轻就跟随着叔父打天下,叔父是项羽敬仰的一个人,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由此开始了项羽的征战生涯。项羽很英勇,他在战场上总是冲在最前头,身先士卒,纵万千人吾往矣。这种不惧怕任何挑战的魄力,也是他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著名的七万对阵秦军的四十万的“巨鹿之战”,章邯杀败项梁后,率兵四十万围困巨鹿,诸将都没有项羽这般的气魄和胆识。因为畏惧秦军而屈服,不敢抗拒,于是推项羽暂为上将军。楚怀王得知以后,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而他的巨鹿之战也表现得可谓英勇,史书上是如此记载的:“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率领的楚军前去解救时,其他救援的诸侯国军队都作壁上观,保持观望的态度,都不肯积极出战,只有项羽率领的楚军,勇往直前,不畏惧秦军的强大的攻势,最后打退章邯,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

大破秦军之后,诸侯国的将领将其视作上将军,都归附于他。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便和刘邦形成了两种势力,两人约定谁先入主秦国都城,谁就是关中之王,却在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掉刘邦的大好机会,此后便与霸业无缘。随后项羽进入咸阳,杀掉秦王子婴,眼见自己称王不成,项羽便想回江东,做一个江东霸王。于是,项羽在得到楚怀王的同意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在三国里,吕布算战神级别的存在。想当初,刘关张三大高手才能与吕布打成平手,可见吕布确实厉害。可和西楚霸王项羽比起来,吕比也有可能被碾压!

项羽在三国的水平,我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你把吕布、典韦、袁绍三个人的所有的技能和水平加在一起,就是项羽的水平。项羽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将,史书上关于项羽的外貌、力气、能力的描写是”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汉代一尺差不多是23.1cm,项羽的身高差不多是1.85米,这个身高放在今天也算高的吧,何况还是在二千两多年的古代。

而最历害的还是项羽的”力能扛鼎“,虽然无法准确知道项羽扛的鼎有多重,但在秦朝末年,一般的大鼎至少也有200~300KG左右,这个水平放在三国,谁能比?项羽如果仅仅是个猛汉也就罢了,明明可以靠脸吃饭、靠武艺各吃饭、靠勇猛吃饭,却偏偏还有才能和气量,显然比一般人强,才叫才气过人,项羽与一般的猛将明显不同,项羽是有才能,并不是完全靠硬拼,当然他的才能与某些顶尖的人物相比,可能差远了,比如韩信、刘邦,但是项羽的才能比一般人则是强多了。

在秦末的家农民起义中, 项羽的武艺是极其突出的,基本上是一个人能敌百来十人,项羽首次起兵,与他的叔父项梁两个人闯进会稽郡守府,项羽先是杀了郡守殷通,砍下他的脑袋,然后拿着郡守的首级示人,那个不服从的人被项羽一个人杀了一百来人,看到项羽如此勇猛,其它人就不敢再反抗了,乖乖投降,要知道郡守是秦朝的一级行政区,秦始皇将天下分为36郡,郡相当于现在的省,一个郡守少说几百人,多则上千人,项羽这份胆色、这份勇猛,放眼整个三国,谁能比?

再来看项羽的战功,巨鹿之战,5万破釜成舟的楚军大破40万秦军主力,天下为之震动,一举消灭秦军主力,一战定乾坤,秦朝就是因为这一战,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可以说战无不胜的秦军全败在项羽手下,而这一年,项羽才25岁。彭城之战,项羽亲率三万精骑,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以出其不料的速度,大破刘邦率领的56万诸侯联军,一个楚军要干19个刘邦军,而且这一仗,基本不叫战争,而叫屠杀,56万人被3万楚军屠杀了一大半,淹死的、踩死的、被杀的、被俘的不计其数,这一战,简单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放眼整个三国,谁能比?

然而,项羽也有他的弱点,不善用人、刚愎自用、战略失误,也就是这些弱点,被刘邦抓住机会,实行战略包围,采用在主力战场消耗项羽的情况下,瓦解项羽的所有同盟,孤立项羽,联合了项羽所有的敌人,终于在垓下战略包围并击败了项羽,项羽虽败犹荣。秦末与三国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秦末是天下大乱数百年,只在秦朝短暂统一了15年,天下趋势仍然是统一,而三国时期处于东汉末年,两汉统一和平了数百年,只是在东汉末年乱了几十年,趋势仍然是分裂。

如果项羽在三国时期,个人认为项羽的水平就是吕布+典韦+袁绍三个加在一起的总水平。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吕布在三国中算是以武艺领兵的小诸侯,虽然三国演义把吕布演艺得三国天下第一,但实际上的吕布并没有这个水平,可能算一流武将,但排不上第一,吕布的特点就是弓箭和骑马术一流,武艺一流,勇猛一流,然后就是头脑草包。

如果吕布和项羽单挑,十个回合之内,项羽必斩吕布,项羽的武艺可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力气、勇猛、头脑远超吕布,不是吕布可以比的,项羽十个回合必斩吕布。之所以吕布是三分之一项羽,就是因为吕布是一个带兵独立的小诸侯,且武艺、勇猛均有些水平。之所以典韦是三分之一项羽,是因为典韦也是相貌魁梧,臂力过人,不仅能举起牙门旗,而且能与猛虎搏斗,典韦的特点就是力气大,勇猛,这正是项羽的特点之一,所以典韦是三分之一项羽。

之所以袁绍是三分之一项羽,是因为袁绍的出身和才能,袁绍出身士族,项羽出身贵族,两人相似,袁绍以出身和才能短短十年时间就雄据北方四州,而项羽出道几年就名满天下,两人也有些类似,都是以出身高而取得较大的成绩,而且都瞧不起出身低的人物,袁绍瞧不起曹操,项羽瞧不起刘邦,但是两人都是输在他们瞧不起的人手中, 这一点也很很相似,所以袁绍也是三分之一项羽。

所以,项羽的水平=吕布+典韦+袁绍三个人的水平之和,这就是项羽在三国的水平!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每当想起这句话总会想到西楚霸王,传说他力能扛鼎,认为读书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更愿意学万人敌!特别碰到秦始皇的车架后说出了那句"彼可取而代之"更是振奋人心。

也就是这样一个人,仅仅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就横扫天下,巨鹿之战击败20万秦军,亲自攻破咸阳城灭亡秦国。后来又和刘邦、彭越等诸侯争霸天下,最终被诸侯们联合击败并自刎乌江边。

三国和秦末一样是一个乱世,假如把项羽换到三国这个时代,他或许能成就霸业,但实际上也改变不了他的结局。

江东将会被项羽吞并

秦末项羽出生于会稽郡,位于那个时代最南端的城市。因为这里是楚地,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后裔,自然也在这里起兵。假如换到三国时期,会稽郡隶属于扬州治下,但已经不是最南端,下方还有南海郡、健康郡两个郡城,人口也比项羽时代要多一些,但民风已经没有项羽时代那么彪悍。历史上孙策攻破吴郡之后对会稽郡形成压倒性优势,会稽太守想都没想就投降孙策,可见会稽郡并没有什么军力实力,这里将会被项羽拿下。

孙策在周瑜的指导下,对江东士族释放积极政策,愿意和江东士族一起共同治理江东,终于得到了他们的鼎力相助。孙策每次作战总会有江东士族告诉他敌军的动向、城内守军情况,甚至还有人帮他绑架太守的家人。就这样,孙策用时短短7年时间就打下江东全境,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年轻的诸侯。但孙策的弱点也在这里,因为士兵少经历战事,江东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很差。周瑜长期在柴桑练兵攻略荆州,7年未立寸功。孙权领导士兵北伐寿春,打了整整四十年时间愣是没打下寿春城。


倘若项羽领兵,那结果肯定不同。项羽那个时代没有足够的人脉,也没有周瑜这种世家子弟辅佐,更不会有士族帮他。而项羽的优势就在于他太会打仗了,只要给他几百兵马,他就能够做成一番事业!那个时期的江东各地的诸侯分别是,扬州刺史刘瑶,吴军太守许贡,庐江太守孙瑜,曲阿太守景瑜,庐陵太守王范。他们这些人和孙策对阵的时候被孙策打得七零八落,军事能力极差!碰见项羽这样的顶级武将,只有认输和等死的份,江东将会被项羽拿下。

淮南袁术将会被项羽击败

历史上江东想要发展只能朝两个方向突破,第一个是北上攻打合肥、寿春,占领淮南。第二个是攻打江夏,以江夏作为跳板攻略荆州。历史上的东吴最开始实施的是第二条计划,直到赤壁之战前夕都没能完成任务。后来刘备拿下荆州,作为盟友的孙权不好攻击荆州,只好把目标放在淮南地区。

攻打荆州用的是水军,攻打淮南用的是陆军。项羽最擅长的就是陆军,指挥骑兵冲锋,北上攻打淮南将是他的目标。那个时期的淮南霸主是袁术,他是孙策的老东家,曾经给过孙策帮助。再加上自己出身名门望族,雄踞淮南之后果断称帝。由此被千夫所指,成为了天下公敌。历史杀昂曹操就是联合江东、荆州的力量,最终才在淮南歼灭袁术。

当项羽对阵袁术时摆出什么阵法拿出多少兵力我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袁术绝对会被项羽歼灭!历史上的袁术势力太弱,曹操攻打兖州的时候手上仅有2万兵马,袁术亲率8万大军,粮草补给非常充足。原本以为可以快速歼灭曹操,没想到竟然被曹操击败,而且曹操还带着2万人追着袁术打。袁术从兖州跑到颍川再跑到汝南最后才跑回寿春。兵装、粮草全部被曹操拿下,被网友戏称给曹操送武器装备。而且袁术能够依靠的只有大将纪灵一个人而已,纪灵的综合能力在那个时代只是个二流武将,和张飞对阵时仅仅过了十个回合就被张飞斩杀。

就袁术这种实力,碰上项羽只有被歼灭的份。或许位于袁术北方的曹操在项羽歼灭袁术时也会过来分一杯羹,但可以肯定淮南绝大部分地区将会被项羽掌控,而此时项羽也将会面临他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对手--曹操。

最终还是被曹操歼灭

项羽对阵曹操,或许局部战争能够获胜,但最终还是躲不过被曹操歼灭的命运!这不是曹操有所谓的主角光环,而是智力碾压!历史上项羽最依赖的谋士就是亚父范增,很显然这个时代并没有范增,项羽统一江东后或许也得到一些谋士的辅佐,比如周瑜、诸葛瑾、鲁肃之类的,但对阵曹操还是弱了点。

曹操的统兵能力、军事指挥能力是那个时代的顶尖选手,假如三国时期有统率值的话,曹操应该是满分,刘备鲁肃是80分,周瑜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是95分,压根比不上曹操。再一个曹操有那个时代最强的谋士集团,旗下有荀彧、荀攸、郭嘉、董昭、陈群、戏志才、刘华、贾诩等等顶级谋士,这些人随便放一个出来到别的实力都可以做总军师,而且历史上江东论谋略也没有击败过曹操集团,这个时代也难以击败曹操集团。或许项羽可以凭借武力获得一些战争,但他和曹操的综合实力差距太大,弥补不了这种差距,最终还是会被歼灭。

小结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强者,项羽属于秦末的强者,但从历史框架来看,他最终还是输家,还是打不过混混出身的刘邦。而曹操是三国时代的赢家,在四战之地起家,多次以弱胜强,完成所有人都难以完成的任务,歼灭一个又一个诸侯。历史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只会惯性滑行。

有句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项羽本身的弱点太弱了,暴躁、自负、不喜欢智谋、看不起书生,只会用武力。项羽的缺点注定了他的结局,不论换到哪个时代都一样。

文章标题: 如果项羽在三国时期复活,并且能复活五位名将或谋士为己所用,三国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609.html
文章标签:项羽  复活  谋士  名将  国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