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09 03:00: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清朝早就知道火器厉害,一直非常重视火器的装备。但是鸦片战争时,武器装备却落后西方两百年!为什么?就是因为清朝初期在与周边的战争中一直打胜仗,自以为自己的火器天下无敌,根本没有意识到早已落后于时代。
第一,清廷不是傻子,也不是落后无知的蛮夷,他们善于引进先进武器装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初年的军队就是野蛮落后,只会骑马射箭。后期的清军就是腐朽落后,战无不败。其实不然,清军一直很重视武器装备的质量。特别是对火器,越来越依赖。
在努尔哈赤的年代,清军主要依靠重甲和骑射。几乎没有火器。但是在与明军的战争中,清军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自己的火器部队。通过缴获明军的枪炮,自己铸造火器,收编明军的降兵降将,到皇太极时期,清军已经建立起一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火器军队,其质量和数量都已经远超明军。
入关以后,清军连年征战,火器的比重不断上涨。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火器比重普遍已经达到了40%左右。几乎到了离开火器就不能打仗的地步,完全丧失了近身肉搏的能力。很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记载都提到,当清军与英军用火枪火炮互相射击的时候,清军还能勉强支撑。当英军发起冲锋,清军直接就会崩溃。
鸦片战争以后的几十年,清廷认识到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立即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武器。从后膛枪到管退炮,从机关枪到铁甲舰,乃至于飞艇无线电,清军的装备一直走在东亚的前沿。甚至于很多先进武器,西方军队都还没有装备,清军就已经装备了。
如果你看过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的巨炮,你就会发现,它们比半个世纪以后我军的火炮还要先进的多。说实话,我,军当时如果有这些巨炮,早把小日本打跑了。
第二,清军长期称霸东亚,没有及时认识到自身的落后。
我们前文说了,清军其实很重视火器。那它为什么还那么落后呢?原因就是清军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了。
鸦片战争以前的一百多年,清军一直在打仗。要命的是,他们一直在打胜仗。一个失败者,很容易反省自身的缺陷。而胜利者,很少有人主动反省。他们总是总结经验而不是教训。甚至会把自身的错误当作是成功地经验!
在雅克萨与沙俄的战争中,清军的火绳枪明显落后于沙俄的燧发枪,但由于清军的数量优势和众多的火炮,最终清军获胜。获胜了,谁还在乎怎么胜的呢?
在与准格尔的长期战争中,清军多次领教准格尔先进的燧发枪和火炮的威力。但最后还是凭借着数量优势获胜。
在与缅甸的战争中,清军第一次被先进火器打痛。1762年到1769年,由于缅甸不断骚扰边境。清军先后四次发动对缅甸的战争。虽然最后以缅甸求和而告终,但清军损失惨重。特别是缅甸装备的燧发枪,给清军造成了重大威胁。
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术落后。返回后曾上书乾隆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但乾隆未予以重视。为什么乾隆不重视呢?因为他没有到前线,没有切身体会。他一直偏执的认为清军自己有火器,而且火枪不如火炮,而清军有很多很多火炮。另外,八旗骑兵在缅甸战争中表现突出,给乾隆造成了错觉,以为骑兵还是战场的主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以前,清军在与周边的一系列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清廷完全没有认识到清军武器的落后。它不了解西方的先进武器已经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它也没有革新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的动力。就在这样的浑浑噩噩中,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来了!
17世纪左右,大明帝国公司气运尽了,各种天灾人祸,加之土地兼并、瘟疫等进一步击垮了这个公司,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带领着一群泥腿子,嗷嗷喊着攻进了刚遭受瘟疫的北京城,公司老板崇祯无奈之下只能畏罪自杀,大明公司倒闭了。
(崇祯吊死)
正在这改天换地的时刻,汉奸范文程等听到大明倒闭了,他在1644年4月4日上书掌权的抢劫团伙头子多尔衮,极力劝说他入侵中原。多尔衮一想,抢来抢去还要跑路多累,干脆直接去占领,予取予夺多好。
4月9日,多尔衮带领一帮子经常打家劫舍的土匪,约10万,一窝蜂的涌去山海关,恰巧守关的土豪吴三桂,刚准备开门放狗进来,这招为之驱虎吞狼。
原来土豪吴三桂觉得,弄倒了大明公司的驿卒李自成做得不地道,不但家里辛苦积攒的钱财被他们拷走,还抢了他心爱的小妾陈圆圆,这还得了?一怒之下,把满清一帮子土匪放进关,想让他们跟李自成狗咬狗,可惜算盘打错了,满清入关后成了主子,他们成了奴才。
(清兵被放入关)
不久,满清的皇帝顺治瓜掉后,他的崽上台后,就是有名的康熙康麻子。
康熙时刻记得,满、汉是不同的,满汉之间是要防的。
公元1682年,康熙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开始着手弄北面烦人的红毛鬼。
1683年,在各方面物资、兵员到位的情况下,康熙派人叫红毛鬼赶紧滚,不滚就打你们,红毛鬼没有理会。于是,战争就打起来了。
当时双方兵力对比为:清方3000人,俄方450人,俄方炮3门,鸟枪300支。(但是俄方记载为中方兵力有15000人,经过考证,满清的尿性是只计算他们的正规军,没有计算帮战的当地土著通古斯人等)
清俄双方打得不亦乐乎,经过4天的艰苦奋战,最终兵力十足的清军胜出,康熙大度的放了他们回国,人数约有700个军民,不但如此,战俘们的武器和财产也允许带走。(这是对外软弱的开始,为什么不杀掉?)
俄方头目托尔布津,在第三年后,继续组织一些流浪户、冒险者拼凑成哥萨克军共670人,火炮12门,火绳枪100支,燧发枪850支,再次占领雅克萨,并且陆续扩充到826人。
清军只得又一次派出军队去驱除。
这一次,清军出动2100人(俄方记载是8000人),1686年6月1日部署完毕,4日开战,一直打到9月底,沙俄军因为被围困到弹尽粮绝,并大部分战死病死,仅剩余150余人,沙俄政府才同意和平谈判。(沙俄没有增援雅克萨,是因为彼得一世要与摄政的索菲亚公主争权,而且沙俄正在西线战场和土耳其人开战,无法增援)
(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战役,名义上以清军全胜结束,并签订了《中俄尼布楚约》,详细了解条约内容,却让人感到惊奇,这完全是割土条约嘛。(反我大清者,虽远必赔的源头?)
经过这一战,清军以多打少,还赢得如此艰难,可想而知,红毛鬼带给康熙有多大的震撼,尤其是红毛鬼的先进武器——火器。
一,康熙对火器的运用没有在正道上。
康熙并没有发展、研究先进火器的想法,他只是把部队装备火器的规模扩大了而已。
“圣祖仁皇帝谕,汉军不能骑马者甚多,每旗应设一营操练火器,议政大臣等集议以闻,寻议覆八旗汉军鸟枪骁骑,毎佐领下増十八名,共二十名演习鸟枪得。”——《钦定八旗通志》
真正缴获的先进精品货,他存在皇宫里,作为军功战利品收藏、把玩,他有一把御用的精品火枪——索铁莲花口小交枪。
(康熙御用枪)
唯一一次用在正途上的,应该就是戴梓造的子母炮了,打准噶尔打得欢快。
终清一朝,武备库里满地是皇家收藏的精品,有自制的,有世界各国上贡的,分类有火绳枪、燧发枪、击发枪;枪管有单管、双管、甚至四管,性能为当时世界上的精品,但是它们只能躺在武备库里。
因为从雍正开始到乾隆继续,重新捡起满人的国语骑射、满洲根本,火枪、火炮的发展日趋荒废,以致于咸丰时被一堆武器简陋的泥腿子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
“五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 以优等。”——(《清史稿》卷139 志一百十四)
二,满清在赶跑红毛鬼后,并无强敌出现
自从满清入主中原,到康熙赶跑哥萨克兵,期间一直到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并无可匹敌的对手出现,这段畸形的繁华被好事者称为“康雍乾盛世”。(盛世存疑,清实录上到处是饿死人的记载)
(雍正剧照)
雍正上位以来,一直注重改革,整顿吏治、改革财政摊丁入亩等,并无对军备有所改进,甚至开始重拾满洲的根本,国语骑射。
乾隆一生爱好游山玩水,极尽败家,盲目自大得很,自封十全老人,甚至斥责英国马嘎尔尼进贡的先进工业品礼物,为“奇淫技巧”。其中就有英国产的自来火鸟枪。
无强敌环绕,自然不会注重发展火器武备了。而与康熙同时期的彼得一世,却看到自己俄国的落后与贫穷,主动化妆为平民亲自到西方各国先进国家学习,学成回国后,又强硬推动西化改革。
相比之下,满清闭关锁国,自嗨得很。
三,思想钳制,满清腐朽导致社会倒退
雍正和乾隆时期,最喜欢搞的就是文字狱,有一句话说得好,“我干掉你,与你无关。”
文字狱搞死的先进知识分子太多了,很多人都被吓怕了,为了活命,只得把自己活成行尸走肉。
自从雍正改革的库存,被乾隆屡次下江南挥霍一空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嘉庆,嘉庆又资质平庸,道光更是水货,到了咸丰,出了太平天国,更是一落千丈,之后都是丧权辱国的屈辱史。
奇怪的问题就在于,满清末期被列强揍怕后,开始编练的新军(北洋军),倒是能迅速装备近现代化武器,看来这是尿性问题。
康熙皇帝与沙俄之间的战争最重要的一战就是雅克萨之战,此次战役之后康熙皇帝大败沙俄,此时的沙俄可以说是欧洲的统治者,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而康熙在打败沙俄之后没有选择继续攻打,可以说给以后留下了祸患,不过此时不攻打沙俄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战争及意味着烧钱,此时进攻沙俄对于康熙来说耗资非常的大,所以要慎重,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是一种农耕和渔猎的文明,缺点就在于需要依靠土地,不能做到像成吉思汗那样可以依靠掠夺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军队,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严重,此时攻打并不划算。
其次,便是还有外患的存在,康熙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准噶尔汗国的侵略,此时已经将沙俄驱逐出境可以不用理会,事实证明康熙的决定是十分的正确的,驱逐沙俄出境使用了三年的时间,而打败准噶尔汗国却用了三代人的时间。如果当时康熙选择追击那么一定会被准噶尔汗国所取代。
第三,行军打仗水土不服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三国里的曹操率军攻打刘备和孙权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问题,结果影响非常的大,最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索性问题并不大。所以,康熙如果决定出兵继续攻打,士兵的损失非常的大。
最后在我个人看来,一个国家太过安逸不是什么好事,国家的内部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有必要通过外敌来稳定国家的内部。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当后人仔细回味这段历史,却发现,这场胜利埋下了中国日后鸦片战争失败的伏笔。
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但在历史上是中国东北边疆古城。17世纪,沙俄由于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
对沙俄军的侵略行径,清军开始奋起反击,与沙俄军队在雅克萨交战两次,全部获胜。第一次发生在1685年的6月,当时,都统彭春率清军用“红衣大炮”围攻了雅克萨三天,使城中的俄军困顿不支,俄军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迫投降,并保证不再来犯。此战后,俄军残部狼狈退出雅克萨,而清军则在焚毁了雅克萨堡垒后撤离。谁料,托尔布津在得知清军撤离的消息之后,很快就背信弃义地在8月重占雅克萨,并重建雅克萨城堡。
于是,清军又进行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雅克萨,虽然很快就击毙托尔布津,但却受阻于俄军新建的雅克萨城堡之下,没能像第一次雅克萨之战那样速胜,而是陷入持久的围困战。此后,清军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围困雅克萨长达10个月之后,俄军才被迫投降。
战争赢了,军事差距却在
毋庸置疑,雅克萨之战最后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场胜利却并不能说明清军有多么强大,相反,却能够清晰地看到清军在军备上远落后于失败的俄军。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俄军拥有300支火绳枪。火绳枪是一种前装滑膛火枪,在当时已经算不上先进,其射速为每分钟1-2发,射程约100米,精准度也是非常有限。到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之时,俄军已经基本淘汰了火绳枪,配备了更为先进的燧发枪。燧发枪是欧洲列强从17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比火绳枪更为先进的新一代轻型火器,射速约为每分钟2发,射程可达300米,而且精准度也大为改进。
当时清军拥有怎样的火器装备呢?清军配备有被称为“兵丁鸟枪”的火器,其性能大体和俄军的火绳枪相当。不过,其火器的数量就远逊于俄军了。前后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配备的兵丁鸟枪都不超过100支。更先进的燧发枪的配置就更令人汗颜了,这种先进的火器一直被清廷用在宫廷的御用狩猎之中,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都没有在军队中装备。这时候的清军配备的主要武器竟然只是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
那清军是靠什么赢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的呢?清军虽然拥有的火枪寥寥无几,但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其数量可观的火炮派上了用场,其中最有威力的当属20门“红衣大炮”,一举炸毁了雅克萨的木制城墙和塔楼,炸死俄军100余人。当时雅克萨城里只有3门炮,清军猛烈的炮火几乎令俄军无力还击。
不过,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中,俄军将雅克萨城堡由木制的改建成了土木混合结构。在俄军升级的防守面前,被清军视为制胜法宝的红衣大炮威力不再,未能帮助清军轻易攻下城池,清军陷入长达十个月之久的围困战。
清军最后赢得胜利是靠在兵力投入上大大超过了俄军。当时,大清朝廷对这场雅克萨之战进行了精心准备,以图“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根除俄国对大清北疆的威胁。清军经过3年的筹备,建立了黑龙江水师,建造了50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并储存了七千石军粮,足够三千兵士三年之用。雅克萨之役的参战清军也是清朝廷从全国各地调集的精锐部队。投入第一次雅克萨之役的清军计约3000人。第二次雅克萨之役虽相对较少,也有2100人。
反观俄方,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时,俄军只集结了包括农民、商人和猎户等在内的450人作战。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时,俄军虽加强了守城兵力,但也只有826人。
可以说,清军是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和充足的战争供给才最终赢得了雅克萨之战。
比战败还危险的胜利
虽然大清王朝击败了入侵的俄国势力,但是这场胜利却蒙蔽了清朝统治者的眼睛。大清军力在战斗力上的落后被战争胜利的荣耀所无视。英明的康熙皇帝没有意识到这种军力上的落后已经有多么严重。
其实,在武器装备上已经远超清军的俄军,其武器装备水平是不是就足够先进呢?当然不是,相反,当时的俄国在欧洲列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偏于一隅的落后国家。其落后的战斗力甚至在雅克萨之战之后的十余年后还成为欧洲列强的笑料。在1700年的一次与瑞典的战役中,俄国的4万大军被不足1万的瑞典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高达1.5万人。
作为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获胜的利器——红衣大炮,是否是当时的先进武器呢?在当时的炮战中,最能体现出炮弹威力的就是弹丸的重量,所以当时的西方列强都是以火炮弹丸的磅(1磅=0.9072斤)数来划分火炮的。当时西欧国家已经能够制造32磅炮甚至68磅炮,而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使用的最大火炮只能算是6磅炮!甚至,即使是这样火力的火炮也不过是欧洲“舶来品”而已。
很不幸的是,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们深深的沉浸在了战胜的喜悦之中,没能对这场战争进行深思,即使与俄国进行了战争较量,也未能对俄国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还把正在崛起的俄国当做北方边境之地的众多蛮族之一。取得这场胜利之后,清军依然落后的军力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里几乎是停滞的,而同期的西方世界却在进行着天翻地覆的跃进式发展。待百年之后的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清朝上下在惊呼变局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局其实早已开始。
利益不平等的平等条约
大清取得这场被视为辉煌的胜利之后,于1689年和俄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西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及东西伯利亚大片领土让给俄国。
虽然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在历史上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但是这所谓的平等却也仅仅是指中俄两国的地位平等,而在利益的划分上却是不平等的。黑龙江流域以北的广大领土原属中国,但《尼布楚条约》中被划归沙俄,该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条约是在中国取得大胜的前提下签订的。当时的大清不可谓不国力昌盛,而当时的俄国呢,则在西方同波兰为争夺乌克兰陷入战争泥潭,与当时北欧强国瑞典的战争也一触即发,兵疲财乏,根本无力东顾。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大清却与俄国签订了这样的一个边界合约。
这个条约充分显示了大清统治者对西方新势力崛起的无视,而这种以土地换和平的策略无疑是对侵略者的一种内在激励。
其时,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达中国的近邻:西班牙已占领菲律宾;荷兰已控制印度尼西亚,前锋抵达日本西南各藩;英、法、葡已在印度和中印半岛建立许多殖民据点……近两百年后,当欧洲列强们国力愈加强盛时,他们看到的大清王朝仍然没有丝毫进步,于是贪婪之心纷纷膨胀,1840年之后,中国边境狼烟四起,国门不断被列强炮火轰开,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大清王朝的命运终于在风雨飘摇之中寿终正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