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在你的心中,谁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将

时间: 2023-11-20 20:00: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在你的心中,谁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将

历史中,樊哙是一位被低估的名将,为何会这么说?

由于樊哙在“闹革命”前是个杀狗的屠夫,所以经常被人们误解,以为他是一副满脸横肉、大腹便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比如某些电视剧,便把樊哙塑造成李逵一样头脑简单的莽汉。

事实上,这是对樊哙的严重低估。

历史上的樊哙,非但不是个李逵式的莽汉,恰恰相反,他是个智勇双全,且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名将。

在楚汉战争中,樊哙有两次惊艳的表现,这是刘邦集团除韩信外的其他将领所没有的,足以证明樊哙的非同一般。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后,被咸阳的繁华迷醉,躺在温柔乡里不能自拔。刘邦集团的将领,也乘机大肆争夺胜利的果实,在咸阳城里掠夺财物。可以说,几乎整个刘邦集团都被暂时的胜利迷惑了双眼。

据史料记载,当此之时,刘邦集团只有三个人是清醒的,其中有两个是文臣,其一是萧何,其二是张良。

当刘邦和诸将醉倒温柔乡时,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表现出了长远的战略目光。但遗憾的是,不知是萧何一时无暇兼顾,还是其它原因,他并未劝谏被胜利迷昏头脑的刘邦。

如果刘邦贪图咸阳的繁华,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斗志,那么,萧何即使把秦朝的地图文书保存得再好,那也是徒劳无功。

张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决定劝谏刘邦安抚咸阳父老,争取民心。

但是,首先劝刘邦这样做的,却不是深谋远虑的张良,而是刘邦集团的第三个清醒者——樊哙。

据《留侯世家》记载,“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也就是说,当樊哙的劝谏被刘邦忽视后,张良才出马劝说刘邦。张良对刘邦说,“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可见,最先提出还军霸上的,很可能是樊哙。但无论如何,当刘邦和三军将士皆被胜利冲昏头脑时,樊哙还能够清醒地劝说刘邦,这足见樊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刘邦还军霸上不久,项羽大军便杀到,得知刘邦先他进入关中,且派兵扼守关中要道,勃然大怒,决定消灭刘邦集团。但在张良和项伯的周旋下,项羽最终决定给刘邦一个认罪的机会,于是便有了那场千古闻名的宴会——鸿门宴。

鸿门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想趁机杀死刘邦,甚至派项庄舞剑行刺。刘邦的性命岌岌可危。关键时刻,樊哙“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面对威严赫赫的楚霸王,丝毫不怯,这足见樊哙之勇。

项羽何等人物?一人叱咤,千人皆废,但樊哙在项羽面前,居然“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连项羽也“按剑而跽”。旋即,又从容“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这样的胆色与气场,绝非一般将领所有。

更难能可贵的是,樊哙之勇,不是匹夫之勇。当此之时,范增急欲杀刘邦,而项羽犹豫不决,如果樊哙只有匹夫之勇,他闯入军营,非但不能救刘邦,反而会激怒项羽和范增,那么,刘邦必死无疑。

樊哙深知这点,所以尽管他勇气有余,却不蛮用武力,而是理直气壮地跟项羽讲道理: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一席话,说得项羽哑口无言,默然良久。刘邦见状,乘机“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就这样虎口逃生。

如果鸿门宴上没有樊哙闯营的一幕,不仅这段历史的精彩性会逊色好几分,关键还在于,刘邦能否全身而返,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樊哙救了刘邦一命。

樊哙是一位武将,能够做到智勇双全,便已是非常了不起。更值一提的是,作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樊哙却不像一般开国功臣那样狂傲,仗着立过战功谁也瞧不起,与人为恶。

历史上的樊哙,是个比较厚道的人。

韩信被刘邦贬为淮阴侯后,权势已去,免不了树倒猢狲散,有人甚至还会落井下石。但樊哙却没有如此势利眼。尽管韩信风光不再,但樊哙却待他如初,体现出了较高的人品和道德修养。

有一次,韩信到樊哙家串门,樊哙居然“跪拜迎送,自称臣”,还把韩信当作楚王那般尊敬。尽管韩信向来高傲,瞧不起樊哙,但樊哙始终没有记恨韩信。其实,以樊哙与刘邦的关系,打压韩信是分分钟的事。

因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刘邦晚年开始猜忌樊哙,竟担心樊哙会协助吕雉危害刘氏,还决定将他处死(不过,在处决前,刘邦驾崩,樊哙被吕雉释放)。这是樊哙的不幸,但这也恰恰说明樊哙是个出色的人物。如果樊哙真是个头脑简单的莽汉,那么,刘邦也根本犯不着如此猜忌他。

因为樊哙的武力其实非常强。他曾经单人闯项羽的营帐,并且大碗吃肉,而且是生肉,可以说非常狠。
刘邦杀各异姓王,基本都是由樊哙领兵,他是刘邦最信任的人,而且鸿门宴他还救了刘邦一命。
因为樊哙事实上作战非常的勇猛,一点也不比项羽手下的将领弱,很多人都会低估他。

三国里最被低估的将军是谁呢?

三国名将如云。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个个不简单。东吴一方也有周瑜吕蒙陆逊韩当黄盖等人。魏国的名将更是多,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曹仁曹洪曹真,许褚于禁典韦等,都是响当当的角色。

在三国分立前,还有大名鼎鼎的吕布、颜良、文丑等。


不过,后来我们经常提的则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魏国的名将当然也提,但出场机会少些。

三国有一被低估的大将,比关羽聪明,比张飞勇猛,从未得到重用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另一位,就是前面说到的魏延,当他投降面见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就曾想借口将其除掉,但无奈主公不准,所以此人才能成为牙门将军,而后来诸葛亮对他也一直非常防备,军中要事从来都不交给他,甚至不让他插手,所以即便是他身在蜀汉,也难以功高震主,只是做一些小打小闹,无关痛痒的事情,甚至都没有参加过一次重要战役,每次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虽然他都会献上自己的看法,但从来不被采纳。


诸葛亮每次都是兵出祁山,然后再徐图缓进。

但由于蜀道艰难,蜀军往往因为缺粮而不得不撤军。

因此,后来在蜀国败后,很多人说,如果给魏延一个机会,说不定蜀国就成功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魏延的计谋太弱智,你想奇袭,别人在必经之路上设一支奇兵,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魏延的计谋不可行。

那么,魏延的计谋可行不可行呢?


而魏延的这个计划则不需要去担心粮草问题,但他的想法始终不被采纳。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的计策并不可行,甚至还有人认为他会反叛,其实这些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当初他的计策成功,那么投降的将会是曹魏一方,但只是因为人们对魏延存有偏见,所以错失了这一大好机会。


而说他会反叛的更是无稽之谈,在五虎将离世之后,他有很多机会都可以起兵,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直一心一意的跟随蜀汉,所以他根本就没有那个心思。从计谋上来说,他可以与关羽相比,从勇猛上来说,可以与张飞相比,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将领之才,但在他的一生之中,却经常被人低估,自己空有一身本领无处发挥。

盘点《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两位名将!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学价值,也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罗贯中通过历史与小说相结合,创造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但是因为毕竟是小说,为了情节的需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张冠李戴或与史实不符的现象。其中河北名将颜良文丑就最为悲催了,罗贯中为了刻画出关羽的武圣形象,此二人都被关羽斩于马下,实在是《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两位名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的那个乱世,英雄辈出,人才济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不少英雄被埋没,河北名将颜良,文丑就是被埋没的真英雄,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关二爷斩颜良诛文丑,将关羽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可就在这同时却忽略了颜良文丑这两个英雄的真实水平。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颜良,称为河北名将,并不是浪得虚名,更不是自封。看颜良战绩,袁绍用计逼韩馥,谋取冀州的时候,耿武持刀想要行刺袁绍,怎料到会碰见颜良,被颜良一刀杀死。随后与文丑两人击败公孙瓒,平定了河北,为袁绍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看《三国演义》中,颜良进攻白马,曹营中张辽出战,徐晃看见张辽有点够呛,也冲上阵去,双战颜良。不足二十回合,徐晃不敌败下阵,张辽被颜良一箭吓跑。如果说张辽,徐晃是一般的武将,那么就不值一提,但是,张辽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徐晃一把开山大斧,曾和许褚战平。这两个一流猛将,居然打不过被关羽一刀斩了的颜良?
所以,由此可知,关羽战颜良胜之不武。从书中描写的一些词:关羽倒提青龙刀,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等词可以看出颜良当时并没有战意,按照战场上的规矩要先通名报姓,更何况关羽是倒提青龙刀,给人的感觉是对方也没有想打,可令颜良没想到的是关羽倒提刀是用了拖刀计。更有野史记载刘备私下找过颜良,文丑说关羽是他二弟,战场之上告诉关羽我刘备在袁公这。因此颜良对阵时才有了一些懈怠。
再说文丑,袁绍进攻白马之时,公孙瓒大败,文丑追击,眼看追上的时候,赵云突然从草丛里窜出来了,两人话不投机,当场动手,书中写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写赵云心中想:既然公孙瓒跑远了,就不必恋战了,虚晃一招,拨马就跑,文丑并没有追。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人斗战中文丑是站上风的,假设赵云占上风,心里就应该想把文丑杀了再走,有十足的把握,但是赵云并没有这样,所以赵云在斗战中丝毫不占上风。能把少年将军赵云打的毫不占上风,也就数文丑了。在十八路诸侯伐董卓的时候,华雄连战数将,几乎没有人再敢出战的时候,袁绍长叹一声:如吾上将颜良文丑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身边战将千员,可偏偏想起这两人,可以看出颜良文丑二人在袁绍心中的地位。
无论是正史,小说,还是野史,对两位河北上将的能力描写都不低,可却没有像关羽,张飞,赵云之类的大人物一样出名,可见颜良文丑才是三国中最被埋没的英雄!

历史上有哪些被低估的武将?

论三国低估的名将必有曹仁,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值得一提的是曹仁一生征战为曹魏打下江山咸有功劳。但对曹操从未有过二心。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他平定了南方乱局,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当时,霸占中原大地的胡人,闻之无不色变。只可惜,刘裕59岁去世,否则就是另一个隋文帝杨坚。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明朝狂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南朝第一帝”。鲁迅先生说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由此可见,刘裕绝对是被低估的大人物。
阎应元在江阴率十万义民,抵抗24万清军,守城81天,让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伤7.5万人。城破之后,江阴城内只幸存老幼53人,比之日寇,凶残甚之。阎应元被俘之后,因为不肯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相比史可法的功绩和名声,阎应元应该享受更多历史名声。
谢玄在中国军事史上,谈到精锐部队,就不得不提谢玄的“北府兵”;谈到战争奇迹,就不得不谢玄主持的“淝水之战”。如果不是淝水之战的胜利,中华要早1000年,彻底沦落于异族之手。如今,有多少人知道“淝水之战”的巨大意义?当时秦王苻坚(氐族人)率军87万,准备灭亡东晋,当时有一个典故叫投鞭断流,说明秦王苻坚兵多。而东晋迎战的仅8万北府兵。但最终谢安率军取得大胜。试想一下,如果谢安失败,东晋还能存在吗?汉人或许最多只能成为小种族。
狄青是北宋名将,但后人对他其实并不了解。狄青标准是屌丝,面部还有刺字,属于“贼配军”。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终却艰难的升到将军,后来成为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据说,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前后25场大战,几乎无一败绩,最著名是的 夜袭昆仑关。

东汉末年,哪四大名将被严重低估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三国那个全民皆兵的战争年代,自然涌现出了诸多优秀名将。我们可以根据武力排名列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甚至连王双、文鸳等一些二三流的武将也时常为人们谈起在茶余饭后。当然,三国名将们时隔千年还能被人们津津乐道,肯定是有《三国演义》的功劳。不过,面对名将如云的三国,罗贯中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一些低调的实力武将最终和读者失之交臂。现在,就让我们来拾演义之遗珠,寻找一下那些隐匿于历史长河里的名将们。

一:高顺:力压张辽的一流战将

提起高顺,就不得不提张辽。就是这位威震逍遥津打得孙权满地找牙的名将,若干年前居然还只是给高顺打个副手的份。不过,在那个时候他们的领导吕布还很风光。

当然,这个曾经力压张辽一头的高顺,确实也是一位有两把刷子的人物。我们先来看一下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有去无回,有我无敌”,军规严密的“陷阵营”性质上应该有点类似现代的“海豹突击队”。正因“陷阵营”的强悍,名将关羽、夏侯惇在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均成了高顺的手下败将。只可惜,高顺生不逢时,他的领导吕布是个轻率的人。高顺曾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 不过,对于高顺的忠言逆耳,吕布全当了耳边风,最后导致了同曹操交战中全军覆没。破关后,同样沦为阶下囚的三位名将的气节也全然不同,吕布乞求生机不得;张辽在一番思想斗争后降了曹操;只有高顺,拒不投降,最后以身殉主。替高顺惋惜的是,为了吕布这样一个不值得去卖命的领导,一流战将就这般将星陨落。

二:鞠义:有实无名的河北第一名将

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可以看他的对手。鞠义的对手公孙瓒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以看出,由公孙瓒领导的白马义从是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北方的异族部队更是畏之如虎。

可这样一位令强大的乌桓军团闻风丧胆的白马将军,却在鞠义面前载了跟头。“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破之”(《三国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界桥之战。袁绍首席大将麴义以八百先登军抵御了公孙瓒强悍的白马义从轮番进攻,此役之后,白马义从从此一蹶不振。

不过,作为一个军人,麴义为人刚烈、孤傲的性格给他带来了倾覆式的灾难,因为他的老东家袁绍是个外宽而内忌的人,虽然看上去一付礼贤下士的样子,实则性情沉猜,果于杀戮,对麴义这样功高盖世、文武双全而又不会附迎的下属自然不会放心。《后汉书 袁绍传》记载罪名是“自持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可见,在消灭公孙瓒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袁绍最后还是将麴义这位首席功臣给果断诱杀(并非如演义描述被赵云刺死)。


三:田豫:令皇叔执手相别的低调高手

田豫是个很低调的人,早在跟公孙瓒混的时候,刘备就很看重他(当时刘备也寄在公孙瓒门下)。后因母亲年老,田豫请求回乡,刘备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与他告别,说:“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

公孙瓒兵败袁绍后,田豫率部下投奔曹操。后跟随曹操之子曹彰讨伐乌丸,恰遇敌人埋伏下骑兵偷袭,曹军一时乱做一团。田豫临危不乱,根据地形,淡定地用战车围绕成圆形战阵,弓弩手拉满弓守在里面。胡人攻不进来,便溃散了。大军乘势追击,大破敌兵。在远征乌丸的军事行动中,田豫还给曹彰出了不少的好点子。曹彰特别欣赏他,就推荐给曹操,让他担任了幽州刺史。

可以说,田豫是魏北方防御的屏障。伐鲜卑,伐乌丸,伐辽东,田豫可谓战功卓着,于此同时,他精心训练幽州兵和投降的少数民族骑兵,每年向国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战马,是魏国兵员最主要的输出地。要知道,在西线和南线作战的最骁勇善战的兵马都来自幽州。不过,田豫性情孤傲,与他人很少来往,朝廷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每次胡人给他个人送来礼品,都登记好收入官府,从不拿到家里,因此他家中常常贫困。正因如此,他没有金钱疏通和上级的关系,所以一直得不到晋升,以致在历史的“功劳本”上遗落了他的大名。

四:陈到:媲美赵云的优质偶像

如果说演义抬高了赵云的地位,那么,陈到就是一位被演义完全低估的名将。这位当年在蜀汉集团同赵云的人物(“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三国志》),居然被罗贯中直接无视了。

尽管通篇演义几乎只字未提,但这位自刘备创业初期就一直对其不离不弃的军人还是得到了刘备充分的信任。诸葛亮在与兄诸葛瑾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诸葛亮书中的上等部队,其实就是刘备精锐的御林军“白毦兵”。 也就是说,陈到是刘备亲信特种部队队长,至少是之一(另一位应该就是著名的赵云)。

文章标题: 在你的心中,谁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332.html
文章标签:谁是  名将  低估  心中  历史上
Top